『壹』 消毒滅菌的方法有哪些
『貳』 實驗室常用的消毒和滅菌方法有哪些呢
消毒: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滅菌:灼燒滅菌 乾熱滅菌 高溫蒸汽滅菌
『叄』 乾熱滅菌和濕熱滅菌主要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葯品、容器、培養基、無菌衣、膠塞以及其他遇高溫和潮濕不發生變化或損壞的物品,均可採用濕熱滅菌法滅菌。適用於耐高溫但不宜用濕熱滅菌法滅菌的物品滅菌,如玻璃器具、金屬制容器、纖維製品、固體試葯、液狀石蠟等均可採用乾熱滅菌法滅菌。
『肆』 常用6種滅菌方法有哪些,附適用范圍
常用6種滅菌方法有乾熱滅菌法、濕熱滅菌法、間歇滅菌法、輻射滅菌法、過濾除菌法和化學試劑滅菌法。乾熱滅菌法是指在乾燥環境(比如火焰或者乾熱空氣)進行滅菌的技術。濕熱滅菌法是指用飽和水蒸氣、沸水或者流通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間歇滅菌法是指利用反復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熱,從而殺滅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一、常用6種滅菌方法有哪些
1、乾熱滅菌法:是指在乾燥環境(比如火焰或者乾熱空氣)進行滅菌的技術。一般有火焰滅菌法和乾熱空氣滅菌法,適用於乾燥粉末、凡士林、油脂等。火焰滅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燒灼的滅菌方法;乾熱空氣滅菌法是指用高溫乾熱空氣滅菌的方法。
2、濕熱滅菌法:是指用飽和水蒸氣、沸水或者流通蒸汽進行滅菌的方法,濕熱滅菌法是以高溫高壓水蒸氣為介質,因為蒸汽的潛熱大,而且穿透力強,容易使蛋白質變性或者凝固,從而導致微生物的死亡。該方法的滅菌效率比乾熱滅菌法高,而且還是葯物制劑生產過程中比較常用的滅菌方法。
3、間歇滅菌法:是指利用反復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熱,從而殺滅所有微生物。間歇滅菌一般在流動蒸汽的滅菌鍋中進行,也可用普通鋁鍋代替。這種方法多用於明膠、牛乳等物質的滅菌,這類物質在100℃以上的溫度下處理比較長時間會被破壞,用間歇滅菌法可以起到殺菌作用,又可以讓被處理的物質免遭破壞。
4、輻射滅菌法:是利用電離輻射殺死大多數物質上的微生物的一種有效方法,它們都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控制微生物生長或者殺死微生物,比如微波可以通過熱產生殺死微生物的作用,該方法可以在常溫或者低溫下進行,處理過程食品溫升很小,這樣有利於維持食品的質量;而且輻射過的食品不會留下任何殘留物。
5、過濾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將液體或空氣的細菌除去,從而達到無菌目的,過濾除菌的原理有慣性撞擊截留作用、攔截截留作用、布朗擴散截留作用等。
6、化學試劑滅菌法:是指用化學葯品直接作用於微生物而將其殺死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分為氣體滅菌法和液體滅菌法,氣體滅菌法是指採用氣態殺菌劑進行滅菌的方法,比如臭氧、甲醛等;液體滅菌法是指採用殺菌劑容易如進行消毒的方法。
二、6種滅菌方法的適用范圍
1、乾熱滅菌法:適用於高溫下不損壞、不變質、不蒸發物品的滅菌,不耐濕熱的器械的滅菌,用於蒸汽或者氣體不能穿透物品的滅菌,比如玻璃、油脂、粉劑和金屬等製品的消毒滅菌。
2、濕熱滅菌法:適用於耐高溫、耐濕熱物品,如培養基、動物屍體等,比如實驗室內常見壓力蒸汽滅菌器。
3、間歇滅菌法:適用於不耐高溫、熱敏感物料和制劑的滅菌。
4、輻射滅菌法:適用於食品、化妝品、葯品、日用品、醫療產品和電子塑膠等領域,主要作用是產品消毒滅菌處理,通過射線作用於產品在不拆外包裝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或者殺滅產品內部不同類形的微生物。
5、過濾除菌法:適用於血清、毒素、抗生素等不耐熱生物製品及空氣除菌。
6、化學試劑滅菌法:適用於環境消毒以及不耐加熱滅菌的醫用器具、設備和設施等的消毒,也用於粉末注射劑。
『伍』 常用的濕熱滅菌方法有哪些,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
(1)煮沸法:煮沸100℃,5分鍾,能殺死一般細菌的繁殖體。許多芽胞需經煮潮5~6小時才死亡。水中加入2%碳酸鈉,可提高其沸點達105℃。既可促進芽胞的殺滅,又能防止金屬器皿生銹。煮沸法可用於飲水和一般器械(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
(2)流通蒸汽滅菌法:利用100℃左右的水蒸汽進行消毒,一般採用流通蒸汽滅菌器(其原理相當於我國的蒸籠),加熱15到39分鍾,可殺死細菌繁殖體。消毒物品的包裝不宜過大、過緊以利於蒸汽穿透。
(3)間歇滅菌法:利用反復多次的流通蒸汽,以達到滅菌的目的。一般用流通蒸汽滅菌器,100℃加熱15~30分鍾,可殺死其中的繁殖體;但芽胞尚有殘存。
取出後放37℃孵箱過夜,使芽胞發育成繁殖體,次日再蒸一次,如此連續三次以上。本法適用於不耐高溫的營養物(如血清培養基)的滅菌。
(5)常用的濕熱消毒和滅菌方法主要有擴展閱讀
濕熱滅菌的原理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及核酸變形導致其死亡。這種變形首先是分子中的氫鍵分裂,當氫鍵斷裂時,蛋白質及核酸內部結構被破壞,進而喪失了原有功能。蛋白質及核酸的這種變形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
雖然無所謂動能行結構被破壞,若氫鍵破裂的數量未達到微生物死亡的臨界值,則其分子很可能恢復到它原有的形式,微生物就沒有被殺死。為有效地使蛋白質變形,如採用高壓蒸汽滅菌時,就需要水蒸氣有足夠的溫度和持續時間,這對滅菌效果十分重要。
『陸』 常用的濕熱滅菌方法有哪些,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
高壓蒸汽滅菌法,可殺死所以細菌繁殖體和芽孢,可對手術器械滅菌;煮沸法,消毒食刀,注射器等;流通蒸汽法,常用於不耐高溫營養豐富的培養基滅菌;巴氏消毒法,常用於不買高溫的牛奶,酒類等飲品的消毒
『柒』 乾熱滅菌和濕熱滅菌主要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滅菌法 - 濕熱滅菌法
本法系指物質在滅菌器內利用高壓蒸汽或其他熱力學滅菌手段殺滅細菌,滅菌能力甚強,為熱力學滅菌
中最有效及用途最廣的方法。葯品、葯品的溶液、玻璃器械、培養基、無菌衣、敷料以及其他遇高溫與濕熱不發
生變化或損壞的物質,均可用本法滅菌。
1.濕熱滅菌的有關參數
(1)D值
D值即微生物的耐熱參數,系指一定溫度下,將微生物殺滅90%(即使之下降一個對數單位)所需的時
間,以分(鍾)表示。D值越大,說明該微生物的耐熱性越強。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環境條件下具有各不相同
的D值。
(2)Z值
Z值即滅菌溫度系數,系指使某一種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個對數單位,滅菌溫度應升高的值(℃),通常
取10℃。
(3)F值
F值為滅菌程序所賦予待滅菌品在溫度T下的滅菌時間,以分(鍾)表示。由於D值是隨溫度的變化而
變化,所以要在不同溫度下達到相同的滅菌效果,F值將會隨D值的變化而變化。滅菌溫度高時,F值就
小,滅菌溫度較低時,所需F值就大。
(4)F值
F值即標准滅菌時間,系滅菌過程賦予待滅菌物品在121℃下的等效滅菌時間,即T=121℃、Z=10℃
時的F值。121℃為標准狀態,F值即為標准滅菌時間,以分(鍾)表示。
(5)滅菌率L
L值系指在某溫度下滅菌1分鍾所相應的標准滅菌時間(分鍾),即F和F的比值(L=F/F)。當
Z=10℃時,不同溫度下的L值是不同的(見表1)。不同Z值下的滅菌率均可查得。
表1Z=10℃時,不同溫度T下的滅菌率L和所相當的滅菌時間F
L=10
溫度T/℃ 滅菌率L 滅菌時間F/分
121 1.00 1.00
120 0.794 1.259
119 0.631 1.585
118 0.501 1.995
117 0.398 2.513
116 0.316 3.162
115 0.251 3.984
114 0.199 5.012
113 0.158 6.329
112 0.126 7.943
111 0.1001 0.000
110 0.0791 2.600
109 0.0631 5.873
(6)無菌保證值(SAL)(SterilityAssuranceLevel)
無菌保證值為滅菌產品經滅菌後微生物殘存概率的負對數值,表示物品被滅菌後的無菌狀態。按國際標
准,規定濕熱滅菌法的無菌保證值不得低於6,即滅菌後微生物存活的概率不得大於百萬分之一。
2.滅菌設備
濕熱滅菌法常用的設備為高壓滅菌器。一般為雙層金屬壁組成,是附帶有溫度計或溫度探頭、壓力表、安
全閥等裝置的壓力容器。其他如新式旋轉滅菌器、塔式滅菌器等滅菌裝置已被使用。
3.滅菌條件及驗證的基本要求
由於無菌保證值與污染菌耐熱性及污染量有關,因此在葯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均應採取各種有效的手段
(包括除菌濾過等措施)來降低待滅菌產品助微生物污染。放入滅菌容器內的物品表面必須潔凈且不污染有
機物質,外面應有適宜的包皮寬松的包裹,燒瓶、試管等容器的塞子應有金屬箔、紗布或牛皮紙包裹,並用適
宜的方式松縛,防止脫落。放入滅菌器內的物品,不能排列過密。根據物品的性質可選擇如下條件進行滅菌:
115.5℃30分
121.5℃20分
126.5℃15分
一個滅菌程序的總的標准滅菌時間F,應包括加熱及冷卻過程。它可以用滅菌率對時間求積分的方法
計算而得。
t2t2
F=∫L.dt=∫10.dt
t1t1
上述滅菌程序的F值不低於8,經驗證後,可認為符合要求。
如遇產品對熱極為敏感時,可允許濕熱滅菌的標准滅菌時間F低於8。但對F低於8的滅菌程序要求
採取特別的措施以確保獲得足夠的無菌保證值。除用生物指示劑進行驗證外,還必須在生產過程中,連續地、
嚴格地對微生物進行監控,證明滅菌後無菌保證值不低於設定的標准。
滅菌法 - 乾熱滅菌法
本法系指物質在乾燥空氣中加熱達到殺滅細菌的方法。空的玻璃器具、金屬制容器、纖維製品、固體試劑
以及若干濕熱不易穿透的物質如甘油、液狀石蠟、脂肪油等均可用本法滅菌。
用本法滅菌的物品必須是洗凈且不沾染有機物質的,外面應有適宜的包皮寬松包裹或裝入封閉的金屬
容器內。燒瓶、試管等容器的塞子應有金屬箔或紗布包裹,並用適宜的方式松縛,防止脫落,放入乾熱滅菌箱內時,排列不可過密。通常可在如下條件下滅菌。
160~170℃2小時以上
170~180℃1小時以上
250℃45分鍾以上
採用乾熱250℃45分鍾滅菌也可除去滅菌粉針分裝與凍干生產用玻璃儀器中及有關生產灌裝用具中
的熱原物質。乾熱滅菌程序也應驗證,對熱穩定的產品應規定污染菌的存活概率應小於10。
『捌』 消毒滅菌的方法都有哪些
一、消毒滅菌的物理方法有熱力、電離輻射、超聲波、過濾等。
1.熱力滅菌;分乾熱滅菌法和濕熱滅菌法兩大類,乾熱滅菌法有焚燒、燒灼、干烤、紅外線燈。濕熱消毒滅菌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汽法、間歇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
2.輻射法:紫外線燈
3.超聲波
4.濾過除菌法
二、化學消毒滅菌法
根據化學結構與性質不同分類 可以消毒劑分成酶類、醇類、重金屬鹽類、氧化劑、表面活性劑、烷化劑、染料、酸鹼類等。
常用的化學消毒劑:
1.鹵素化合物是有效的殺菌和滅菌劑,用於水、食品、設施消毒。
2.碘伏(iodophors,iodine and neutral polyvinylalcchol)常用作於皮膚的除菌。
3.酚類化合物是強效殺菌劑,通常用於物品消毒,溫和類酚復合劑也可用於皮膚和粘膜的除菌。
4.醇類溶解細胞膜脂質和破壞細胞蛋白,一般起抑菌作用。
5.過氧化氫起殺菌效能,用於傷口防腐和器具消毒。高濃度的過氧化氫有殺滅芽胞性能。
6.表面活性劑降低細胞膜表面張力,引起細胞破裂,既有清潔作用又有除菌作用,用於皮膚黏膜除菌和器具消毒。
7.醛類破壞微生物酶系統,有潛在滅菌作用。烷化劑具高效的殺菌性能,是高效殺菌劑,但具有對組織毒性作用和致癌性能。
『玖』 濕熱滅菌法分為哪幾種,其定義和特點是什麼
(1)煮沸法:煮沸100℃,5分鍾,能殺死一般細菌的繁殖體。許多芽胞需經煮潮5~6小時才死亡。水中加入2%碳酸鈉,可提高其沸點達105℃。既可促進芽胞的殺滅,又能防止金屬器皿生銹。煮沸法可用於飲水和一般器械(刀剪、注射器等)的消毒。
(2)流通蒸汽滅菌法:利用100℃左右的水蒸汽進行消毒,一般採用流通蒸汽滅菌器(其原理相當於我國的蒸籠),加熱15到39分鍾,可殺死細菌繁殖體。消毒物品的包裝不宜過大、過緊以利於蒸汽穿透。
(3)間歇滅菌法:利用反復多次的流通蒸汽,以達到滅菌的目的。一般用流通蒸汽滅菌器,100℃加熱15~30分鍾,可殺死其中的繁殖體;但芽胞尚有殘存中公|醫考|網編輯整理。取出後放37℃孵箱過夜,使芽胞發育成繁殖體,次日再蒸一次,如此連續三次以上。本法適用於不耐高溫的營養物(如血清培養基)的滅菌。
(4)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利用熱力殺死液體中的病原菌或一般的雜菌,同時不致嚴重損害其質量的消耗方法。由巴斯德創用以消毒酒精類,故名。加溫61.1~62.8℃半小時,或71.7℃15~30秒鍾。常用於消毒牛奶和酒類等。
(5)高壓蒸汽滅菌法:壓力蒸汽滅菌是在專門的壓力蒸汽滅菌器中進行的,是熱力滅菌中使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穿透力強,滅菌效果可靠,能殺滅所有微生物。
『拾』 消毒滅菌的方法都有哪些分類和方法
一、消毒滅菌的物理方法有熱力、電離輻射、超聲波、過濾等。
1.熱力滅菌;分乾熱滅菌法和濕熱滅菌法兩大類,乾熱滅菌法有焚燒、燒灼、干烤、紅外線燈。濕熱消毒滅菌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法、流通蒸汽法、間歇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
2.輻射法:紫外線燈
3.超聲波
4.濾過除菌法
二、化學消毒滅菌法
根據化學結構與性質不同分類
可以消毒劑分成酶類、醇類、重金屬鹽類、氧化劑、表面活性劑、烷化劑、染料、酸鹼類等。
常用的化學消毒劑:
1.鹵素化合物是有效的殺菌和滅菌劑,用於水、食品、設施消毒。
2.碘伏(iodophors,iodine
and
neutral
polyvinylalcchol)常用作於皮膚的除菌。
3.酚類化合物是強效殺菌劑,通常用於物品消毒,溫和類酚復合劑也可用於皮膚和粘膜的除菌。
4.醇類溶解細胞膜脂質和破壞細胞蛋白,一般起抑菌作用。
5.過氧化氫起殺菌效能,用於傷口防腐和器具消毒。高濃度的過氧化氫有殺滅芽胞性能。
6.表面活性劑降低細胞膜表面張力,引起細胞破裂,既有清潔作用又有除菌作用,用於皮膚黏膜除菌和器具消毒。
7.醛類破壞微生物酶系統,有潛在滅菌作用。烷化劑具高效的殺菌性能,是高效殺菌劑,但具有對組織毒性作用和致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