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尤其適合女性使用。
祖國醫學認為,當歸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之要葯。因而,它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經,又能活絡。凡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血虛閉經,面色萎黃,衰弱貧血,子宮出血,產後瘀血,例經(月經來潮時,出現口鼻流血)等婦女的常見病,都可以用當歸治療。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
1.對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研究表明當歸揮發油對兔、豚鼠、小鼠、大鼠、狗等動物未孕、早孕、晚孕、產後的離體子宮均有直接抑製作用,使節律性收縮逐漸變小至消失,呈弛緩狀態。並對抗垂體後葉素、組胺、腎上腺素及乙醯膽鹼等引起的子宮收縮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當歸煎劑或根及葉中所含揮發油可使心肌收縮頻率明顯受到抑制,可以使兔離體心房不應期延長,對乙醯膽鹼或電流引起的麻醉貓及犬心房纖顫有治療作用
3.對血液及心血管系統
大鼠口服當歸水煎液後,血漿凝血時間延長,可使血栓減少,血栓增長速度減慢,有明顯的抗血栓作用。
4.對消化系統
對小鼠急性四氯化碳中毒引起的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對慢性肝損害有一定減輕纖維化和促進肝細胞功能恢復作用。呼吸系統:當歸浸膏對慢性氣管炎並發的肺氣腫和早期或緩解期肺心病有相當療效,用葯後顯著改善肺通氣功能,體力有相當恢復。
5免疫作用
當歸及其萃取物阿魏酸鈉和當歸多醣對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有明顯的刺激作用,對免疫功能低下的機體也有免疫調解和恢復作用。當歸對健康人的淋巴細胞轉化也有促進作用。
6.抗炎作用
當歸成分正丁烯內酯及苯內酯可鬆弛氣管平滑肌,對抗組織胺-乙醯膽鹼引起的支氣管氣喘。
7抗癌作用
當歸可廣泛用於各種腫瘤,尤其是婦科腫瘤,以氣血停滯、瘀血凝聚者最宜。對血虛羸瘦的中晚期癌症或手術、放療、化療後正氣虛弱之患者,亦可選用當歸,以扶正抗癌。
8.抗菌作用
當歸煎劑在試管內對大腸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等有輕度抑製作用。
9.除自由基
當歸中阿魏酸具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能直接消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應和自由基反應,並能與生物膜磷脂結合,保護膜脂質拮抗自由基對組織的損害。
10.抗老防老
當歸煎劑對小鼠學習記憶具有明顯的影響,用ㄚ迷宮法測定,當歸能改善三氯化鋁所致的痴呆,降低痴呆小鼠腦的過氧化酯質水準,和B型單胺氧化的活性,能治療老年痴呆症。
11.促進造血
當歸水浸液中阿魏酸鈉和當歸多醣,均能顯著促進血紅蛋白及紅血球細胞的生成,故有抗貧血作用。
12.外科亦用此葯,對於腫瘍期的散瘀消腫,潰瘍期的養血生肌,都有著良好的療效。
13.當歸有保護肝臟功能。
在醫學典籍上,當歸的功效和作用主要有如下這些:
1.《註解傷寒論》:脈者血之府,諸血皆屬心,凡通脈者必先補心益血,故張仲景治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用當歸之苦溫以助心血。
2.《主治秘訣》雲:當歸,其用有三:心經本葯一也,和血二也,治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須以酒浸,可以潰堅,凡血受病須用之。眼痛不可忍者,以黃連、當歸根酒浸煎服。又雲: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氣血各有所歸。
3.李杲: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4.《湯液本草》:當歸,入手少陰,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陰,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陰,以其肝藏血也。頭能破血,身能養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參、芪皆能補血;在牽牛、大黃,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當知。從桂、附、茱萸則熱;從大黃、芒硝則寒。惟酒蒸當歸,又治頭痛,以其諸頭痛皆屬木,故以血葯主之。
5.《韓氏醫通》:當歸主血分之病,川產力剛可攻,秦產力柔宜補。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獨以薑汁浸透,導血歸源之理,熟地黃亦然。血虛以人參、石脂為佐,血熱配以生地黃、姜黃、條芩,不絕生化之源;血積配以大黃,婦人形肥,血化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葯。要之,血葯不容舍當歸,故古方四物湯以為君,芍葯為臣,地黃分生熟為佐,川芎為使,可謂典要雲。
6.《本草匯編》:當歸治頭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調末服,取其濁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極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當歸血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氣,按當歸其味辛散,乃血中氣葯也,況咳逆上氣,有陰虛陽無所附者,故用血葯補陰,則血和而氣降矣。
7.《本草匯言》: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諸病虛冷者,陽無所附也,宜用之。溫瘧寒熱,不在皮膚外肌肉內,而洗在皮膚中,觀夫皮膚之中,營氣之所會也,溫瘧延久,營氣中虛,寒熱交爭,汗出洗洗,用血葯養營,則營和而與衛調矣,營衛和調,何溫瘧之不可止乎。
8.《本草正》:當歸,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誠血中之氣葯,亦血中之聖葯也。大約佐之以補則補,故能養營養血,補氣生精,安五臟,強形體,益神志,凡有形虛損之病,無所不宜。佐之以攻則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攣、癱瘓、燥、澀等證。營虛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劑,大能散表衛熱,而表不斂者,佐以大黃之類,又能固表。惟其氣辛而動,故欲其靜者當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當避之。凡陰中火盛者,當歸能動血,亦非所宜,陰中陽虛者,當歸能養血,乃不可少。若血滯而為痢者,正所當用,其要在動、滑兩字;若婦人經期血滯,臨產催生,及產後兒枕作痛,具當以此為君。9.《本草正義》:歸身主守,補固有功,歸尾主通,逐瘀自驗,而歸頭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帶等之陰隨陽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氣火升浮者,助以溫升,豈不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當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誤謂其無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氣火沖激,擾動血絡,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實居多數,當歸之氣味俱厚,行則有餘,守則不足。
9.《本草新編》:當歸[1],味甘辛,氣溫,可升可降,陽中之陰,無毒。雖有上下之分,而補血則一。入心、脾、肝三臟。但其性甚動,入之補氣葯中則補氣,入之補血葯中則補血,無定功也。
當歸的食用方法:
當歸別名:秦歸、雲歸、西當歸、岷當歸。當歸具有調經止痛,潤腸通便,補血活血。酒當歸活血通經。用於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損傷這些功效。
當歸有「十方九歸」和「葯王」之美稱,特別是用於治療婦科疾病更是功效卓著,素有婦科「聖葯」和「血家百病此葯通」之說。以下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當歸的服用方法:
當歸肉桂酒:
當歸30g,熟地黃50g,紅花15g,肉桂6g,甜酒1000g.用甜酒浸泡各葯1~2周以上即成.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熟地黃滋補陰血,紅花,肉桂活血通經,用甜酒可行血脈.用於血虛,或有瘀滯的經閉,月經不調
當歸補血湯:
當歸10g,黃芪60g.煎水飲.亦可將用量增加,煎成膏滋食.
源於《內外傷辨惑論》.本方重用黃芪,次為當歸,意在補氣而益血.用於失血後氣血耗傷,或氣虛血虧,體倦乏力,頭昏.
歸芪鴿肉湯:
當歸20克、黃芪50克、淮山葯20克、紅棗20克。將鴿去毛及內臟,洗凈切塊放砂鍋中加水及葯物、調料共煮至鴿肉爛熟,吃肉飲湯。
有益氣血、補虛損之功效,適用於病後或產後身體虛弱、心悸氣短、倦怠乏力、失眠健忘、記憶力下降、食慾不佳以及貧血、神經官能症和更年期綜合症等症狀。
② 制軍 中葯裡面的 一種,請問有誰能 幫我
就是制大黃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葯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乾燥根及根莖。
【性味歸經】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經。
【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黃善清上焦血分熱毒。用於目赤咽腫,齒齦腫痛。熟大黃瀉下力緩,瀉火解毒。用於火毒瘡瘍。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者。
【應用】
1. 用於大便燥結,積滯瀉痢,以及熱結便秘、壯熱苔黃等。與芒硝、厚朴、枳實等配伍。
2. 用於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 用於產後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葯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此外,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於黃疸,臨床多與茵陳、梔子等葯配伍應用;如將本品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葯,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大黃可減輕內毒素性低血壓,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漿、肺、小腸等內源性一氧化氮的水平,降低腸、肝、肺毛細血管通透性,減輕內毒素引起的腸壁血管通透性增加,防止腸道細菌移位及內毒素進入血循環等等。臨床可用於嚴重創傷、感染性休克、MODS等危重病預防及治療胃腸功能衰竭。我們的經驗:生大黃30克煎成100ml,灌腸或口服,100ml,1-3次/日,亦可灌腸和口服並用。直到腸鳴音恢復開始減量。
【用法用量】煎服,3~30g,用於瀉下不宜久煎。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
【注意事項】本品苦寒,易傷胃氣,脾胃虛弱者慎用;婦女懷孕、月經期、哺乳期應忌用。
【炮製】
大黃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或塊,晾乾。
酒大黃 取凈大黃片,照酒炙法(附錄Ⅱ D)炒干。
熟大黃 取凈大黃塊,照酒燉或酒蒸法(附錄Ⅱ D)燉或蒸至內外均呈黑色。
大黃炭 取凈大黃片,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色。
③ 生蚝的功效與作用及營養價值
生蚝具有很多功效,其中能夠壯陽,所以被很多男性朋友喜歡,而且生蚝味道好,做法多,功效並不止一個哦,還具有益智健腦、提高免疫力、保護肝臟、滋補養顏等等作用。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生蚝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蚝的功效與作用
1、滋容養顏
牡蠣因為含有鐵與銅,對於女性特有的鐵缺乏性貧血的治療是最相當有效的。牡蠣含有大量、大多數人體內都缺乏的亞鉛。因此食用牡蠣可以防止皮膚乾燥,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分解皮下黑色素,產生白里透紅的嬌嫩皮膚。因為可以促進激素的形成與分泌,因此對生理不調、不妊症、更年期障礙等也有很好的療效。
2、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元素
牡蠣又是補鈣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豐富,由於鈣被體內吸收時需要磷的幫助,所以有利於鈣的吸收;生蚝能補鋅,預防缺鋅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吃富含鋅的食物,而生蚝含鋅最高;生蚝含有維生素B12, 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維生素B12中的鑽元素是預防惡性貧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質,因而牡蠣又具有活躍造血功能的作用。
3、益智健腦的作用
牡蠣所含的牛磺酸、DHA、EPA是智力發育所需的重要營養素。糖元是人體內能量的儲備形式,能提高人的體力和腦力的活動效率。另外葯理學試驗研究表明,運用牡蠣殼增加體內的含鋅量,可提高機體的鋅鎘比值,有利於改善和防治高血壓,起到護腦、健腦作用。
4、降低膽固朜,防止動脈硬化
生蚝中的牛磺酸可以促進分解肝臟中的膽固醇,隨後排泄就會增加,而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就會降低。從以上所說就可以看出,牡蠣的牛磺酸對於因淤血而產生的動脈硬化,和隨之引發的狹心症、心肌梗塞、腦梗塞都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5、 提高免疫力
牡蠣含18種氨基酸、肝糖元、B族維生素、牛磺酸和鈣、磷、鐵、鋅等營養成分,常吃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
6、保護肝臟
牡蠣有明顯的保肝利膽作用,牡蠣的肝糖元存在與儲藏能量的肝臟與肌肉中,與細胞的分裂、再生、紅血球的活性化都有著很深的關系,可以提高肝功能,恢復疲勞,增強體力。在牡蠣中所含有的牛磺酸可以促進膽汁分泌,排除堆積在肝臟中的中性脂肪,提高肝臟的解毒作用。
生蚝的營養價值
1、富含牛黃酸。牛磺酸有明顯的保肝利膽作用,這也是防治孕期肝內膽汁瘀積症的良葯。
2、富含鋅,每100g的生蚝所含的鋅含量高達9.39mg,男性每天食用一個就可以滿足身體對鋅的需求。
3、含有鈣、磷等。生蚝又是補鈣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豐富,由於鈣被體內吸收時需要磷的幫助,所以有利於鈣的吸收。
4、含有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除去體內的有毒物質,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膽固醇濃度的作用,因此可預防動脈硬化。
5、含有豐富微量元素和糖元,這些營養成分對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矯治孕婦貧血和對孕婦的體力恢復均有好處。
6、生蚝提取物。這些提取物有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於胰島素分泌和利用,又能使惡性腫瘤細胞對放射線敏感性增強,並對其生長有抑製作用。
生蚝的宜忌人群
宜:
1、適宜病虛而多熱者;
2、適宜體質虛弱兒童、肺門淋巴結核、頸淋巴結核、瘰癧、陰虛煩熱失眠、心神不安、癌症及放療、化療後食用;
3、適宜想保持靚麗容顏的女性朋友。因為生蚝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抗癌海產品,適宜作為美容食品食用;
4、適宜糖尿病人、乾燥綜合征、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脂血症之人食用;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和懷孕期間皆宜食用。
忌:
1、虛而有寒者忌之。
2、患有急慢性皮膚病者忌食;
3、脾胃虛寒、滑精、慢性腹瀉、便溏者不宜多吃。
猜你喜歡:
1. 家常焗生蚝的做法
2. 重慶好吃的生蚝店
6. 生蚝的挑選方法
4. 錫紙烤生蚝做法
5. 生蚝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功效有哪些
④ 有叫生軍的中葯嗎
有,就是中葯大黃,生大黃。此葯至勁利,所以號稱將軍。(熟大黃叫熟軍,制軍)
生大黃:以攻積導滯,瀉火解毒效好,臨床多用於毒熱便秘、火毒傷絡(吐血、衄血)、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及熱毒癰疽等,也可外用(磨汁研粉)調敷瘡瘍腫毒;熟大黃瀉下力遜,清熱化濕力強,多用於濕熱內阻之黃疸、淋證及濕熱引起的痞滿之證。
⑤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
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其塊根入葯,可安神、養血、活絡,解毒(截瘧)、消癰;制首烏可補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補肝腎,是常見貴細中葯材。
功能主治:養血滋陰;潤腸通便;截瘧;祛風;解毒。主血虛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須發早白;耳鳴;遺精;腸燥便秘;久瘧體虛;風疹瘙癢;瘡癰;瘰癧;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2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調塗。
中葯何首烏有生首烏與制首烏之分,直接切片入葯為生首烏,用黑豆煮汁拌蒸後曬干入葯為制首烏。生首烏甘,苦,性平。歸心,肝,大腸經。制首烏甘,澀,微溫。歸肝,腎經。
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生首烏功能解毒、消癰、潤腸通便,常用於治療瘰癧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制首烏功能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用於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久瘧體虛等。
⑥ 生軍是什麼中葯
.生力軍。 清 趙翼 《邵松阿落齒更生走筆奉賀》詩:「有如老將力將竭,添以生軍更湯決。」生大黃又稱生軍,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經,可瀉熱破結行瘀,對實熱便秘頗具奇功。還有利膽、止血以及抗腫瘤、利尿、保肝和降低血壓和血清膽固醇等作用。生軍粉只是粉末狀而已
⑦ 大黃有什麼功效
大黃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palmatum)、唐古特大黃(R.tanguticumMaximexBalf)、葯用大黃(R.officinaleBaill.)的乾燥根及根莖,又稱生軍、將軍、川軍。性味苦、寒。有瀉實熱、下積滯、化瘀、解毒功效。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急性闌尾炎、不完全性腸梗阻等症。主產青海、甘肅、四川、陝西等省。
唐古特大黃,又名:雞爪大黃。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2米左右,與上種相似。莖無毛或有毛。根生葉略呈圓形或寬心形,直徑40~70厘米,3~7掌狀深裂,裂片狹長,常再作羽狀淺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莖生葉較小,柄亦較短。圓錐花序大形,幼時多呈濃紫色,亦有綠白色者,分枝緊密,小枝挺直向上;花小,具較長花梗;花被6,2輪;雄蕊一般9枚;子房三角形,花柱3。瘦果三角形,有翅,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心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於山地林緣較陰濕的地方。分布青海、甘肅、四川。西藏等地。
葯用大黃,又名:南大黃。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米左右。莖直立,疏被短柔毛,節處較密。根生葉有長柄,葉片圓形至卵圓形,直徑40~70厘米,掌狀淺裂,或僅有缺刻及粗鋸齒,先端銳尖,基部心形,主脈通常5條,基出,上面無毛,或近州'脈處具稀疏,的小乳突,下面被毛,多分布於葉脈及葉緣;莖生葉較小,柄亦短;葉鞘簡狀,疏被短毛,分裂至基部。圓錐花序,大形,分枝開展,花小,徑3~4毫米,4~10朵成簇;花被6,淡綠色或黃白色,2輪,內輪者長圓形,長約2毫米,先端圓,邊緣不甚整齊,外輪者稍短小;雄蕊9,不外露;子房三角形,花拄3。瘦果三角形,有翅,長約8~10毫米,寬約6~9毫米,頂端下凹,紅色。花果期6~7月。多生長於排水良好的山地。分布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以上植物的莖或嫩苗統稱為大黃莖,亦供葯用。
形態特徵
大黃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木質化,不分叉,呈蘿卜形,有的具數個分叉,呈牛頭形。莖直立,不分枝,高90-120厘米,中空,有縱溝和短柔毛。根生葉大,近圓形,掌狀深裂。花序圓錐形,分枝緊密,小枝向上挺直,數枚簇生於各節。花小,數朵簇生,綠白色或濃紫色。瘦果紅色,三角形,長圓,具3個棱翅,頂部圓形或微凹,基部心形。
生長習性
性喜冷涼氣候,耐寒,忌高溫。野生於我國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區;家栽在1400米以上的地區。氣候條件:冬季最低氣溫要在-10℃以上,夏季氣溫不超過30℃,無霜期50-180天,年降雨量為55-1000毫米。對土壤要求較嚴,一般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上或砂壤上最好。在黏重酸性的土壤栽種,造成根莖生長不良,影響產量。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過高的地塊,不宜種植。大黃忌連作,需經4-5年後再種,宜與豆科、禾本科作物輪作,或以黨參、黃連為前作。
大黃種子容易萌發,在15-25℃的溫度條件下,發芽率可達85%以上,種子壽命為l-2年。
大黃種植技術
1.選地、整地
大黃是一種深根性植物,主根可深入土層30-45厘米,選地以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山坡地為好,前茬作物玉米、馬鈴薯等收獲後,結合深耕施足基肥,每畝施廄肥4000-5000千克,在貧瘠的土壤上,還可增加施肥量。
2.繁殖方法
主要用種子繁殖,也可用芽繁殖。種子繁殖又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法。
(1)直播在初秋或早春進行。直播按行株距70厘米X60厘米穴播,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種5-6粒,覆土2厘米左右。每畝用種量2-2.5千克。
(2)育苗移栽為了節約種子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或在春季乾旱,不宜直播栽培的地區,常採用播種育苗,移栽大田。方法是在整好地作寬1.2米、長21米的高畦,四邊開好排水溝。橫向在畦上開溝條播,行距12厘米,深5厘米,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覆土2-3厘米,再覆一層草。發芽出土後揭去覆草。注意拔草,5-6月施一些稀人糞尿追肥。過冬時10月下旬在大黃苗行上培土3-5厘米,以防幼苗受損,第二年移栽。
育苗第二年的4月中旬(穀雨)或8月下旬(處暑)移栽。將苗挖出後把幼苗側根剪去,在整好的土地上,及時栽植,株行距各60厘米,挖穴15-30厘米深,每穴1株,覆土,埋住蘆頭,壓實土壤,使根與土緊密結合。
移栽時可採取「曲根定植」,即定植時將種苗根尖端向上彎曲呈L形,可大大降低植株的抽薹率。
(3)子芽繁殖在收獲大黃時,將母株根莖上萌生健壯而較大的子芽摘下種植。過小的子芽可栽於苗床里,第二年秋天再行定植。為防止傷口處腐爛,栽種時可在傷口塗上草木灰。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大黃第一年幼苗小,雜草易生,結合鬆土要勤除草,在行間種植大豆、玉米,抑制雜草生長。第二至三年,在5月上旬、7月中旬除草鬆土,並在根部多培土。
(2)施肥大黃為喜肥植物,除施基肥外,每年還需進行追肥2-3次。第一年6月畝追餅肥50千克,過磷酸鈣10-20千克。第二年追肥2次,分別於5月、6月在行間開溝施入人糞尿,或過磷酸鈣20-30千克,氯化鉀10-20千克,施後覆土,澆水。
(3)打薹大黃栽種後,第二年開始抽薹開花,除留種地外,其餘植株的花薹摘掉,打薹應在晴天進行。
4.病蟲害防
治病害主要為根腐病,多在8—9月雨季發生,或在高溫多濕時發生,常在大黃收獲的當年,或前一年發生。根部頂端開始變黑腐爛,葉片同時變黃,以至枯死。防治方法是注意排除積水,及時鬆土。打薹後,用土理好打薹的傷口,或用生石灰水消毒。發病後及早拔除病株,秋季收集枯枝葉燒毀,減少病菌來源。蟲害有蚜蟲,6-7月為害嚴重,可用樂果乳劑2000倍噴灑。鼠害可誘殺或人工撲殺。
5.採收與加工
大黃栽種2-3年後,在9-10月地上部枯萎時收獲。收時,先剪去地上部分,將根莖與根全部挖出,仔細將土抖掉,過大的根莖可切成幾塊,中、小形的切成片,風干、曬干或烘乾。干後裝於木箱或撞葯設備內沖撞,撞去粗皮,露出黃色即可。每畝可收干貨400千克左右。
⑧ 大黃的用法用量是什麼功效與作用介紹
大黃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葯材。葯用來源為蓼科植物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或葯用大黃的乾燥根及根莖。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大黃的用法,來看看吧。
1、治療口腔炎、口唇潰瘍及毛囊炎等
用生大黃3~8錢,煎取150~500毫升(每劑最多使用2天),供漱口、濕熱敷及洗滌用,每天4~6次。治療前先清洗局部,除凈分泌物。本法對於一般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口腔炎、口唇潰瘍、皮膚毛囊炎及頭部癤腫等炎性疾患均有效,局部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轉陰日數亦比較迅速。
2、治療燙傷
先取陳石灰10斤除凈雜質,過篩,投入鍋內用文火炒松,再投人大黃片5斤,共同拌炒,俟石灰炒至帶桃紅色、大黃炒至灰黑色時,即出鍋篩去石灰;將大黃攤開冷卻後研成細粉備用。用時先以生理鹽水清洗創面,而後撒布大黃粉。如有水泡應刺破;撥開表皮,排凈泡液後再撒葯粉。如僅見局部紅腫,則可用麻油或桐油將大黃粉調成糊狀塗患處。換葯時如發現傷處潰爛,應拭去膿液、膿痴後再撒葯粉。在夏季可行暴露療法。共治療415例,均獲顯著效果,且療程短,無副作用,愈後無疤痕。
3、治療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用大黃粉蜜合劑(生大黃粉5錢,炒至微黃的米粉3錢,蜂蜜2兩,加適量溫開水調勻),每小時服1次,每次約1湯匙,全劑分12次服完;至排出蛔蟲為止。經治6例均排出蛔蟲,症狀解除而愈。排蟲最多者達60餘條。排蟲後均無持續腹瀉現象。
4、治療腸脹氣
用大黃1兩研成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敷於兩側湧泉穴上,每次二小時,必要時可敷2~3次。臨床觀察6例,一般敷葯後一小時即出現腸腔蠕動感和肛門排氣現象,自覺腹脹減輕,有腸鳴音。
大黃是很常見的一種中葯材。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是很突出的。
1、大黃具有很強的抗感染作用、抗衰老抗氧化作用、能夠調節免疫、抗炎、解熱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降血脂、止血作用、抗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促進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利膽、保肝、瀉下作用。
2、大黃有抗感染作用,對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陰性細菌均有抑製作用,其中最敏感的為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其次為白喉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肺炎雙球菌、痢疾桿菌等。
3、大黃能增加腸蠕動,抑制腸內水分吸收,促進排便。
4、還有止血、保肝、降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等作用。
5、生大黃能夠夠瀉熱通腸,逐瘀通經,涼血解毒。用於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濕熱黃疸,血熱吐衄,實熱便秘,積滯腹痛,腸癰腹痛,瀉痢不爽,目赤,咽腫,癰腫疔瘡,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大黃炭涼血化瘀止血。用於血熱有瘀出血者。
【葯名】大黃
【別名】將軍、黃良、火參、膚如、蜀大黃、錦紋大黃、牛舌大黃、錦紋、生軍、川軍。
【入葯部分】挖取根莖,切除莖葉、支根,颳去粗皮及頂芽,風干、烘乾或切片曬干。
【性味】苦,寒。
【歸經】入胃、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用於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用於瀉下,不宜久煎),1~4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或醋調敷。
【注意事項】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均應慎服。
凡表證未罷,血虛氣弱,脾胃虛寒,無實熱、積滯、瘀結,以及胎前、產後,均應慎服。
①《本草經集庄》:"黃芩為之使。"
②《葯性論》:"忌冷水。惡乾漆。"
③《本草經疏》:"凡血閉由於血枯,而不由於熱積;寒熱由於陰虛,而不由於瘀血;症瘕由於脾胃虛弱,而不由於積滯停留;便秘由於血少腸燥,而不由於熱結不通;心腹脹滿由於脾虛中氣不運,而不由於飲食停滯;女子少腹痛由於厥陰血虛,而不由於經阻老血瘀結;吐、衄血由於陰虛火起於下,炎爍乎上,血熱妄行,溢出上竅,而不由於血分實熱;偏墜。
①用於血小板減少症及止血
用酒洗大黃10克,甘油5毫升,苯甲醇2毫升,製成注射液100毫升。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對血小板減少症每日1次,手術後止血用每日2次。亦有用生大黃9錢,石灰1兩,文火炒拌,直至石灰呈灰粉紅色時取出,加入明礬(每100克石灰加入明礬0.6克)共研細粉。將此粉16克加水至100毫升,振盪後沉澱過濾。用時取棉球浸葯水壓迫出血處。經應用於500餘人次外傷出血,證明止血效果良好,未見不良反應及副作用。此外,對晚期血吸蟲病食道靜脈破裂出血患者,用大黃炭1.6克,白芍炭1.6克,加葡萄糖粉(或細白糖)30克共研細末,小量分次干吞(於1天內吞完)。治療10例,均達到止血效果。一般平均在7~8天能起床活動.服用該葯後可見惡心消失、胃部舒適、大便逐漸恢復正常,並無迅速腹水蓄積後遺症出現。
②治療口腔炎、口唇潰瘍及毛囊炎等
用生大黃3~8錢,煎取150~500毫升(每劑最多使用2天),供漱口、濕熱敷及洗滌用,每天4~6次。治療前先清洗局部,除凈分泌物。本法對於一般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口腔炎、口唇潰瘍、皮膚毛囊炎及頭部癤腫等炎性疾患均有效,局部培養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轉陰日數亦比較迅速。
③治療燙傷
先取陳石灰10斤除凈雜質,過篩,投入鍋內用文火炒松,再投人大黃片5斤,共同拌炒,俟石灰炒至帶桃紅色、大黃炒至灰黑色時,即出鍋篩去石灰;將大黃攤開冷卻後研成細粉備用。用時先以生理鹽水清洗創面,而後撒布大黃粉。如有水泡應刺破;撥開表皮,排凈泡液後再撒葯粉。如僅見局部紅腫,則可用麻油或桐油將大黃粉調成糊狀塗患處。換葯時如發現傷處潰爛,應拭去膿液、膿痴後再撒葯粉。在夏季可行暴露療法。共治療415例,均獲顯著效果,且療程短,無副作用,愈後無疤痕。
④治療臁瘡(下肢潰瘍)
用生大黃5~7錢,研成極細粉末;另取甘草捶碎,去凈纖維,取細粉約為大黃的1/5量,共研極細。先用溫開水洗凈瘡面,揩乾後均勻撤布葯粉,再用"千層"(又名千張或百頁,為純黃豆製成品,以薄而韌者為良)覆蓋包好。如有滲液外流,可聽其自然,第2天再洗。每日換葯1次。輕者換葯3~6次,重者8~9次,即可新生肉芽。此時不可再洗,葯粉可少用或不用,但"千層"必需每日一換。當結痂牢固時會發生癢感,不可揭去痂蓋,隔5~7日或7日以上,痴蓋自然脫落。治療12例均愈,其中1例病程達13年,經用葯粉6日,貼"千層"20餘日,便結痴而愈。
⑤治療小兒蛔蟲性腸梗阻
用大黃粉蜜合劑(生大黃粉5錢,炒至微黃的米粉3錢,蜂蜜2兩,加適量溫開水調勻),每小時服1次,每次約1湯匙,全劑分12次服完;至排出蛔蟲為止。經治6例均排出蛔蟲,症狀解除而愈。排蟲最多者達60餘條。排蟲後均無持續腹瀉現象。
⑥治療腸脹氣
用大黃1兩研成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敷於兩側湧泉穴上,每次二小時,必要時可敷2~3次。臨床觀察6例,一般敷葯後一小時即出現腸腔蠕動感和肛門排氣現象,自覺腹脹減輕,有腸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