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茶卡鹽湖的茶卡鹽真有那麼好嗎
不能吃第一原因
鹽湖美景人盡皆知,這離不開鹽的功勞,作為咸化水體,鹽湖中含有大量的礦物元素,鹽雖然在其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但是仍然和其他礦物元素混雜。近年來,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人們從鹽湖中開采了大量的礦產,單從這一點來看,鹽湖中鹽的可食用程度幾乎為零。
都是鹽湖但也有異
雖然都是鹽湖,但鹽湖和鹽湖也是不一樣的。
按湖水的主要化學成分來分類,有碳酸鹽型、硫酸鹽型,還有氯化物型鹽湖。
按鹽類礦產種類劃分,不僅有最為常見的石鹽湖、芒硝湖和天然鹼湖,也有石膏湖、鉀鎂鹽湖、硼湖、鋰湖,以及世界罕見的硝酸(鉀)鹽湖。
不能吃第二原因
鹽湖也有明顯的分類,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按所含礦物的比重來劃分,有石膏湖、硼湖、鋰湖等類別。封閉的地形使鹽湖中的化學成分不斷增加,鹽分也並不是十分干凈,鹽湖已經形成就很難改變這種濃度,所以食用鹽湖鹽對人體的危害可想而知。
不能吃第三原因
鹽湖美麗的顏色也於其中的微生物和藻類,為了適應這種環境,它們已經很難被消滅。研究人員表示,從鹽湖中析出的鹽也中也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對人體健康來說是一種威脅。
② 茶卡鹽湖的鹽能吃嗎
不能直接吃的,要開采後,經過洗滌加工等步驟後才可以吃的。茶卡鹽湖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使鹽晶呈青黑色,故稱「青鹽」。加工後的產品有原鹽、再生鹽、洗滌鹽、粉洗鹽、加碘鹽、營養加鋅鹽等暢銷全國。
(2)茶卡的食用方法擴展閱讀:
在鹽湖景區,經常會有遊客收集鹽湖中「純天然」的鹽粒,帶回家食用。其實這樣的做法很不安全。食鹽是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目前生產的食用鹽可分為岩鹽、井鹽、海鹽、湖鹽。
從鹽湖裡開采出的鹽,稱作湖鹽。從鹽湖中獲得食鹽是比較容易的,因為鹽湖中的鹽含量通常都非常高,本身就相當於鹵水池了。直接通過日曬的方法,就能提取出白花花的鹽啦。
但以上這些工藝製作出來的鹽並不是直接可以入口的鹽。它們僅僅是加工後的粗鹽,或多或少還含有一定的雜質,有些雜質可能對身體有害,是不推薦直接食用的。日常生活中吃的是達到國家食鹽食用標準的精製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茶卡鹽湖
③ 我從茶卡鹽湖帶來的鹽能直接吃嗎
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結晶鹽湖。鹽粒晶大質純,鹽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鹽但不可直接使用。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使鹽晶呈青黑色,故稱「青鹽」。要提純後才能吃
④ 茶卡鹽湖裡生產的大顆粒鹽能直接吃嗎為什麼
不能直接吃的,你沒聽說嗎有工業用鹽,有食用鹽。食用鹽經過加工提純,把損害人體一些雜質和鹽分去掉,再加上適量鉀稱為加鉀鹽,加上鋅稱為加鋅鹽,加上碘稱為最常吃的碘鹽
⑤ 茶卡鹽湖的鹽能吃嗎
不能
不能直接吃的,要開采後,經過洗滌加工等步驟後才可以吃的。茶卡鹽湖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使鹽晶呈青黑色,故稱「青鹽」。
⑥ 茶卡湖鹽的食用鹽有哪些特點
無污染、無添加、富含礦物質和氨基酸,本草干木里還記載了有名目、潤燥的作用,反正吃了對身體好
⑦ 茶卡鹽湖的鹽可以吃嗎
茶卡鹽湖的鹽可以吃,但不能直接吃。茶卡鹽湖的鹽需要經過開采後,洗滌加工等步驟後才可以吃。茶卡鹽湖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使鹽晶呈青黑色,故稱「青鹽」。
茶卡鹽湖的鹽可以吃嗎
茶卡鹽湖的鹽加工後的產品有原鹽、再生鹽、洗滌鹽、粉洗鹽、加碘鹽、營養加鋅鹽等。
茶卡鹽湖是天然結晶鹽湖,也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之一。
茶卡鹽湖成為中國首家綠色食用鹽生產基地。
⑧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土特產
1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大特產之青海翻跟頭介紹
翻跟頭是青海的民俗食品,是一種兩頭翻出中間切縫的油炸麵食。
青海翻跟頭製作:將發面擀薄,切成約1寸寬、3寸長的面條;從中間切一道縫不出兩頭,再將兩頭從中縫翻出,投入沸油炸5分鍾左右即成。
青海翻跟頭特點:干黃薄脆,適口易存,一般逢年過節時製做。
2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大特產之草原黃蘑菇介紹
青海草原黃菇又稱黃蘑菇,素有青海「十寶」之一的美譽,以其肥碩鮮嫩、香濃色艷、氣味純正、美味可口而備受人們的青睞。
草原黃蘑菇生長地區:青海野生黃蘑菇是生長在青海高原茫茫大草原上的高原草原上特有的野生蘑菇,每年當雨季過後,草原上就會冒出很肥美的野生黃蘑菇,這種蘑菇的表皮樣子和雞皮實在太像了,因為味道特別鮮美,或炒肉,或燉湯風味濃郁,因這種蘑菇的顏色多數是黃色的,所以本地叫黃蘑菇。
草原黃蘑菇營養價值:青海野生黃蘑菇盛產於青海海北皇城灘,俄堡灘,青海湖畔,尤以祁連所產黃蘑菇質量最優,水分少,肉質厚。細密脆弱,味香純正。黃蘑菇含有異常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B1、C等。性味甘平,益腸胃,維持正常糖代謝及神經傳導,常食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增強防癌抗癌能力,並能預防病毒感染、腳氣病、牙床出血、貧血等症。祁連山一帶無污染地區,海拔1700-3600米左右,因其資源豐富而聞名,素有青海「十寶」之一的祁連山天然野生黃蘑菇,以其肥碩鮮嫩,香濃色麗、氣味純正、芳美可口,而倍受人們的青睞。
3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大特產之奶皮介紹
奶皮也叫干乳酪,和西餐中稱作"忌司"的相似,是青海農牧地區農民用牛奶製成的著名土特產品之一,為牛奶製品中最可口的營養食品。
奶皮基本分類
蒙古族奶皮
(蒙語為烏日沫)有兩種:一種是將鮮奶、牛奶或馬奶、駝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兩天,奶子發酸後,在表面上形成一層薄皮,稱圖黑烏日沫,也叫「珠黑」,即生奶皮子,是做黃油的原料;另—種是將鮮奶熬開後放入器皿里放涼後表面結成薄奶皮,稱寶勒森烏日沫,即熟的奶皮,是酥油的原料。奶皮味道香甜可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
藏族奶皮
奶皮也叫干乳酪,和西餐中稱作「忌司」的相似,是農牧地區農民用牛奶製成的著名土特產品之一,為牛奶製品中最可口的營養食品。其製作歷史已近百年。
4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大特產之長壽之果介紹
人參果原產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北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個營養豐富的醫療保健型蔬菜,水果兼用的新品種,其果肉爽甜多汁、清香味美、風味獨特。具有高蛋白、低糖、低脂等特點,含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
價值:人參果含有碘、鉬、鐵、磷、硫、硒、鋅等十八種礦物質和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對各種癌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含硒元素,在我國水果蔬菜中極為少見,硒被稱為「生命火種」「抗癌之王」,硒對腦血管病也有助益(目前世界上有 57個國家地區貧「硒」,我國有三分之二的省嚴重缺硒)。人參果的含鈣量高於一切水果和蔬菜,每百克鮮果含鈣量高達910毫克,是番茄的114倍,黃瓜的 36.4倍,黑木耳的2.55倍。
人參果的食用方法很多,即可做為水果直接食用,又可作為蔬菜炒菜、涼拌、做湯、可炸、蒸、燉還可加工罐頭、果汁、飲料。人參果做菜做法,青果可參考青椒、竹筍、黃瓜、西葫蘆等菜的做法。黃果可參考黃瓜、西紅柿的做法。如人參果爆炒肉絲,或配海參,魷魚或白糖涼拌等等都能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5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大特產之柴達木枸杞介紹
青海枸杞又名柴杞,主要出產於柴達木盆地,鮮果玲瓏剔透,紅艷欲滴,狀似紅寶石,色紅粒大,果實卵圓形,籽少、肉厚,大小均勻,無碎果,無霉變,無雜質,品質優良,這主要得益於青海柴達木盆地獨具特色的高原大陸性氣候。位於中國經濟中心的上海小山神企業,立足大上海,海納百川,常年向長三角經濟發達區域供應柴達木枸杞,廣受好評。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為主,也用扦插和根櫱苗繁殖。
1、選地與整地:選近水渠,地熱平坦,陽光充足,土質疏鬆的壤土。每畝施廄肥2000-3000千克,秋季深耕25-30厘米,並澆凍水。翌春淺耕細耙,做畦寬1.2米。
2、種子繁殖:采果後把種子洗出晾乾,貯存備用。播種前用40℃溫水浸種24小時,提高發芽率,一般發芽率為90%左右。播種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條播,按行距30厘米開溝,溝深0.5-1厘米,種子摻些細沙混勻,均勻播入溝內,覆土,輕鎮壓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溫度在17-21℃時5-7天出苗。畝播種量1-1.5千克。
3、扦插繁殖:扦插苗結果早,能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一般多在樹液流動後,萌芽前,選取優良單株上1年生徒長枝或粗壯、芽子飽滿的枝條,剪成18-20厘米長的插條,按行株距20厘米×515厘米,將插條斜插入整好的畦中2/3,然後壓緊,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成活率在85-90%。
4、根櫱苗繁殖:多在春季挖取母株周圍的根櫱苗,選植株粗壯、根系發達的苗木、先於苗圃培育1年後,按行株距2.5米×2米定植。挖寬深各30厘米的坑,施入少量農家肥與表土混勻,把苗栽入坑 中,先填表土,後填心上,填土時將苗木向上輕提一下,使根舒展,覆土踏實後澆水。
6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大特產之藏西羊毛介紹
藏西羊毛是"青藏高原"頂級天然綠色產品.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於青藏高原無污染獨特的生物體系.
藏西羊毛特點:藏西羊毛屬"青海大白毛"的毛系,纖維細長,屬純天然蛋白質仟維,具有吸潮性強,回彈性好,保溫性高,使用年限長的特點.經加工工藝處理.可保持原有的天然有機性能,達到潔白無味,.重量輕等特點。
7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大特產之茶卡鹽介紹
茶卡鹽簡介
「茶卡鹽」是產於青海省烏蘭縣茶卡鹽湖的湖鹽。「茶卡鹽」受其特定的地理、氣候、環境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與其它鹽比較具有晶體規則、氯化鈉純度高、可溶性雜質低、不易結塊、不含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特點。因含有鈣、鎂、鋇、銅、鉀、鍶、鋅、硒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賴氨酸等八種氨基酸,「味咸而甘」,口味獨特,有特殊調味效果。
「茶卡鹽」鹽晶體結晶完整、氯化鈉純度高、外觀潔白、雜質少、無污染、不含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味咸而甘,其味咸美」。而海鹽則是經納潮、制鹵、結晶、堆存、加工到成品的過程,因原料—海水不同程度污染,造成產品水分含量高、水溶性雜質高水溶性雜質高食用口感略有澀苦味。
2009年,經國家質檢總局審核,決定對「茶卡鹽」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生產歷史
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最早的一個,鹽.湖中景觀萬千,有采鹽風光,鹽湖日出,鹽花奇觀等,構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茶卡鹽開采歷史悠久,最早可推到秦漢時期。《西寧府新志》上有過這樣的記載:「在縣治西,五百餘里,青海西南……周圍有二百數十里,鹽系天成,取之無盡。蒙古用鐵勺撈取,販玉市口貿易,郡民賴之」。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已定有鹽律。解放前,馬步芳政權在這里設有鹽場,每年生產近千噸原鹽。解放後,古老的茶卡鹽池經過不斷的建設和發展,初步實現了采鹽機械化,建有茶卡鹽廠,已開發出加碘鹽,洗滌鹽,再生鹽、粉干鹽等十多個品種,每年生產幾十萬噸優質原鹽,除供應青海各地外,還暢銷全國20餘個省區及出口日本、尼泊爾、中東等地區,受到人們普遍歡迎。.
保護范圍
茶卡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青海省烏蘭縣所轄行政區域。
8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大特產之氂牛絨介紹
氂牛絨介紹
氂牛被稱作高原之舟,是生長於中國青藏高原及高寒草原的特有牛種,我國已有3000年以上的氂牛馴養史,現有氂牛1200多萬頭,分布於青海、西藏、四川、甘肅等省,佔世界總頭數的85%以上,其餘則分布於蒙古、蘇聯和中亞地區。氂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氂牛產絨量:氂牛每年采毛一次,成年氂牛年產毛量為1.17~2.62kg;幼齡牛為1.30~1.35kg,其中粗毛和絨毛各佔一半。
特點:氂牛絨很細,直徑小於20微米,長度為3.4~4.5厘米,有不規則彎曲,鱗片呈環狀緊密抱合,光澤柔和,彈性強,手感滑糯。氂牛絨比普通羊毛更加保暖柔軟,近年來已被應用於服裝生產領域。
常見的產品有:氂牛絨衫,氂牛絨面料和氂牛絨大衣等。
9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大特產之天峻氂牛介紹
天峻氂牛,主要有氂牛和犏牛之分,犏牛是氂牛與黃牛自然雜交所生的間種牛,毛短,體型高大,多做役用。
天峻氂牛簡介:屠宰測定,一般成年公牛體重256.8%公斤,胴重123.98%,凈肉91.83公斤,骨肉比為26:74,屠宰率為49.82%;產奶性能,無論出產、經產在7~9月份為泌乳旺季,從10月開始下降。初、經產日均產奶量為1.22和1.55公斤,經產比初產高27%。乳胎率,初、經產相同。
天峻氂牛產毛量:絨毛產量,一般2~3歲幼年牛平均產量為1.3~1.33+0.25~0.38公斤;成年母牛1.17+0.47公斤;成年犍牛1.88+0.44公斤。
天峻氂牛用途:役用,在歷史上是高原人民的主要運輸工具,稱之為「高原之舟」。長途運輸,氂犍牛可馱50~70公斤,日行4~7小時,約20~30公里,連續使役15天以上不顯疲乏,短途可負重100公斤左右。
天峻氂牛青海天峻縣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境內,主要包括新源鎮、快爾瑪鄉、龍門鄉、木里鎮、陽康鄉、織合瑪鄉、生格鄉、江河鎮、舟群鄉、蘇麗鄉。地理坐標為東經96°49′00″~99°42′00″,北緯36°54′00″~39°12′00″。 天峻氂牛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10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十大特產之雪蓮花介紹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15cm—35cm.莖粗壯,根頸部具纖維狀殘葉基。葉密集簇生,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無柄。頭狀花序10個—20個密集成球狀生於莖端,無梗,蓮座狀總苞片3層—4層,被白色疏長毛,花冠紫色。花期7月—8月。本種產於新疆。蒙古、前蘇聯中亞及西伯利亞也有分布。常見於高山岩縫,雪線附近的冰跡陡岩、礫石坡。
繁栽要點:
播種繁殖。極耐寒,喜較高的空氣濕度。
應用價值:
雪蓮花大如蓮花,葉色如碧玉,花序紫色綺麗,具芳香。自古被青年男女視作愛情的象徵,又是名貴的葯材。資源豐富,但未見園林應用。可引種於高海拔城市園林中的岩石園,供人們一睹芳姿。
肯定是青海茶卡鹽湖的鹽,全國食鹽看青海,高原產的鹽人煙稀少,遠離污染,比較純凈,這個鹽我經常買的吃,看重他家的0添加,無污染
⑩ 茶卡的藏青湖鹽和原生湖鹽的區別
藏青湖鹽中含有更加豐富的鉀元素。
青海湖作為我國最大的鹹水湖,是湖鹽的主要產地,在湖鹽中是含有較豐富的鉀元素的,所以說我們服用湖鹽能夠對控制血壓有利。
湖鹽是屬於從鹹水湖中得到的一種鹽。對原生湖鹽來說,首先是可以作為食用鹽服用的,當然湖鹽作為食物防腐劑也是很好的選擇,湖鹽本身也是制鹼、鹽酸和氯氣的原料,可以發現湖鹽的用處還是比較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