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豆油如何壓榨
食用油的生產過程都需要經過壓榨和提煉這兩個程序。
(1)壓榨過程
食用油壓榨方法分為機械壓榨(分為高溫物理壓榨和低溫物理壓榨)和溶劑壓榨(也稱浸出法)。
高溫物理壓榨法,先用螺旋式的壓榨器將油籽壓碎,然後經過120℃高溫、高壓將油壓榨出來。
浸出法一般採用的溶劑是乙烷(六號輕汽油),乙烷能將油籽中百分之九十八的油榨出。之後,再議150℃高溫將溶劑蒸發。一部分乙烷會留在油內,乙烷對人體有害,而且對環境的破壞也非常大。
因為生產效率問題,一般大型食用油製造廠都會採用溶劑和高溫高壓來提取油籽的油分。但高溫對油的質量破壞影響也很大。
當然還有一些生產商為保持食用油的質量,會以低溫物理壓榨法,將油壓出。這種方式的壓榨器將油籽壓碎,用高壓將油榨出。這種方法的效率比高溫、溶劑法低很多,出油率大約只有60%,但是可以完全保證食用油的質量。
(2)提煉過程
壓榨的過程中,經過高溫高壓、溶劑等程序後,油會變得惡臭、顏色灰暗,所以大型食用油生產商通常都會將食用油提煉,去除雜質。提煉過程包括漂白、除臭、去膠、添加色素、香味等。
以低溫物理壓榨的食用油,通常不需要這些步驟,主要以過濾為主,保留了油籽的風味,包括天然香味、天然色素、微量元素等等。
可見,油的壓榨方法對食用油的成品質量影響非常大,不容忽視。
(1)食用油壓榨方法擴展閱讀:
大豆油取自大豆種子,大豆油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種類很多,按加工方式可分為壓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按大豆的種類可分為大豆原油,轉基因大豆油。
從營養價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櫚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亞油酸50-60,亞麻油酸5-9%。微溶於乙醇,能以一定比例溶解與丙酮、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
2. 原始食用油加工方法
把原料加熱蒸炒 壓成餅裝 放入容器中 並用木頭擠壓 把原料中的食用油擠壓出來
3. 為什麼食用油都強調物理壓榨
物理壓榨方法通過物理壓力將油脂直接從油料中分離出來,全過程無任何化學添加劑,保證產品安全、衛生、無污染,天然營養不受破壞。所以食用油強調物理壓榨以此突出安全衛生。
壓榨取油為藉助機械力的作用,將油脂從油料中擠壓出來的取油方法。按壓榨取油的深度以及壓榨時榨料所受壓力的大小,壓榨油可分為一次壓榨和浸出取油配合的預榨。
(3)食用油壓榨方法擴展閱讀:
5s純物理壓榨花生油,壓榨一級花生油,只榨取第一道花生原汁,純天然營養,富含油酸、亞油酸,維生素E、鋅、鈣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不含膽固醇。
壓榨一級花生油不含黃麴黴素,色澤呈淡黃紅色,香味濃郁,口感純正。壓榨一級花生油在12℃以下會出現凝固或半凝固現象,這是純正花生油的特性。
5s純物理壓榨油與浸出油的區別在於,壓榨油是通過物理的「榨」而出油;而浸出油是放在汽油和水裡一起提煉而出的油,盡管要分離出來,肯定是有一定影響的。
4. 食用油怎麼提煉出來的
目前有壓榨與浸出兩種基本工藝。
壓榨法利用施加物理壓力把油脂從油料中分離出來,來源於傳統
作坊的制油方法,現在的壓榨法已經是工業化的作業。壓榨法由於不涉
及添加任何化學物質,榨出的油各種成分保持較為完整,但缺點是出油
率低。
相對於壓榨法這種非常古老的生產方法,浸出法選用符合國家相關
標準的溶劑,利用油脂與所選定溶劑的互溶性質,通過溶劑與處理過的
固體油料中的油脂接觸而將其萃取溶解出來,並用嚴格的工藝脫除油脂
中的溶劑。
與壓榨法相比,浸出法制油粕中殘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
生產條件良好;油料資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4)食用油壓榨方法擴展閱讀
古代人提取食用油方法
動物油脂,這是最開始獲取食用油的辦法,從動物的脂肪里提取,基本都是牛油、羊油、豬油這幾種最為常見。
植物油脂,這種用植物油料作物榨取油料的辦法在我國歷史最為悠久,春秋時期五穀之一的菽就是主要的油料作物,還有漢朝時期天下大都用芝麻榨油,因為這種油料作物出油率高,因此被喜愛。
植物油中花生油是出現最晚的,也是現在植物油中運用最多的一種食用油,清檀萃《填海虞衡志》中開始出現花生油: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以其資於民間者最廣「。
5. 市場上大批量的食用油是怎麼榨出來的
這是2010年某茶油風波時寫成的文章。超市裡以「低溫冷榨」、「初榨」為名號的食用油也越來越多,這些就能保證吃到的是種子自己流出來,不跟化學溶劑打交道的「綠色」油嗎?藏在種子內部油脂跟我們體內的脂肪一樣,植物油脂也是它們儲存能量的重要物質。特別是在種子萌發時,光合作用開始之前,植物油脂就是能量的主要來源。當然,這些油脂可不像廚房裡裝在油壺里油的,一倒就出來,而是跟澱粉、蛋白質糾纏在一起,為了細胞的穩定性。這些兩種物質(特別是蛋白質)織就的網路將油脂牢牢地網在一起,這就給我們取油帶來了麻煩。把油「逼」出來還是「請」出來壓榨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了,用機械壓力把種子中的油脂給逼出來,為了讓它們更好地出來,需要對原料進行高溫處理,提高油脂的流動性。這就是術語中所說的「蒸炒」工藝的目的,也是這次苯並芘事件中廠家宣稱的問題所在。不過,這種方法我們的祖先從兩千多年前就開始用,因而也被大多數人看成原生態的。其實這原始的榨油方法,也叫「低溫冷榨」,只是壓榨時的溫度比較低的緣故。不過,壓力總歸是有限的,總有些與細胞結合緊密的油脂屹然不動,這些傢伙還不在少數。因而,開發出更先進的油脂提取技術就是溶劑浸出法。簡單來說,就是用能夠「溶解」植物油脂的溶劑將它們從原料中請出來。目前,常用的溶劑就是6號溶劑油,雖說跟汽油一樣都是石油家族的子孫,但是這種由小分子烷烴組成的液體可比汽油干凈多了(無鉛、無苯),並且它們的沸點很低(通常在60℃),在把植物油脂拉出來之後,只要稍稍加溫就被回收去了,只要溶劑油是合格的,我們大可不必擔心。浸出法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出油率高,對於相同的茶樹油原料,壓榨法得出油率為11%左右,而浸出法可以達到18%;同時,浸出發消耗的能源也少得多,堪稱綠色環保。要亮晶晶少不了提取劑不管是壓榨還是浸出,得到的粗產品都不會受人歡迎的,那裡面不僅混雜了酚類物質、蛋白質等讓油變得黑乎乎的物質,讓油聞起來的不舒服的脂肪酸、醛類物質,以及會讓油脂酸敗的磷脂。對於磷脂這些,可以通過油脂和高溫水蒸氣親密接觸,那些可以與水結合的磷脂會形成沉澱被脫去。對於茶樹籽而言,這樣的過程必不可少的,因為其中的茶皂甙有讓人難以忍受的澀味和苦味,這一步的作用就是先洗干凈這些物質。接下來,通用的方法就是加入氫氧化鈉或者氫氧化鉀溶液,跟脂肪酸結合成沉澱(肥皂的成份),同時將油脂與吸附劑(用「白土」或者活性炭)結合,其中的色素被吸納干凈。在結束這些經歷之後,油脂還要在高溫高壓水蒸氣中洗個澡,脫去那些產生不愉悅氣味的醇醛等物質,最終得到亮晶晶的食用油。市場上出售的油越來越清亮,炒菜時的。所以不要以為石磨攆出來的油就是健康的,高科技才是健康的保證。除了壓榨法和浸出法,還有更好的技術,那就是在高壓下(大約相當於300個大氣壓)用二氧化碳作溶劑,把油脂從種子里取出來,這樣的油脂不需要處理,就能達到常規精煉油的水平。不過,這樣的技術仍舊處於實驗室階段,造價極其高昂,製成的茶油真的是「液體黃金」,不是因為營養成分好多少,而是價比黃金了。
滿意請採納
6. 食用油是怎麼榨出來的比如花生油啊橄欖油啊!
食用油提取方式一共有三種,榨油,預榨浸出,直接浸出;其中榨油分為冷榨和熱榨兩種;
平時吃的多為壓榨熱榨油,以花生油為例子;
花生油成套設備生產線主要是由預處理設備、榨油設備、精煉設備、灌裝設備組成的
預處理設備包括:篩選機、脫殼機、破碎機、炒鍋、浸出設備等。所有這些都需要在壓榨花生仁之前使用。
榨油工段使用的主要設備是螺旋榨油機或液壓榨油機,一般選用產能比較大的螺旋榨油機。
精煉部分主要用於進一步加工壓榨或浸出的花生油(毛油)。
花生油生產線設備工藝流程
一,花生預處理工段和榨油工段(熱榨)
花生→清理去雜→篩選→剝殼→蒸炒→壓榨→過濾→壓榨花生仁
二,花生油精煉和灌裝工藝
花生毛油→脫酸→脫膠→水洗→乾燥→脫色→脫臭→灌裝
7. 花生油的壓榨方法
主料:花生油1000g 輔料:榨油機1台
步驟一:榨油機提前預熱30分鍾左右
8. 榨油機的壓榨法
植物中提取食用油有兩種工藝方法,分化學取油法和物理取油法,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浸出法(化學)和壓榨法(物理):
壓榨法:壓榨法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工藝過程比較簡單: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後,用機械的方法把油從油料中擠壓出來。古老的壓榨法,需要操作人員付出繁重的體力勞動。而擠壓過的油渣(油餅)中,殘油含量相當高,因而浪費了極為寶貴的油料資源。現代的壓榨法已是工業化自動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殘油含量高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從壓榨的原料的預處理來區分有冷榨法和熱榨法,也叫熟榨法。冷榨就是原料不經過烘炒或者蒸制直接將原料投入榨油機擠壓出油,這種方法油品顏色相對比較淺,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濃厚,香醇。而熟榨要把油料作物在壓榨前經過烘乾,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躍性和流動性,從而提高出油率,保證油質味道的香濃。但也破壞了油品的化學組織成分,導致油的顏色更深,更黑。油料壓榨工藝的基本過程如下:1.常規生產工藝:生料--蒸炒--壓榨--機榨毛油2.特殊油脂生產工藝:油籽--炒籽--壓榨--過濾--香味油脂3特殊油料生產工藝:油籽--整籽冷壓榨--過濾--冷榨油脂
油料被擠壓出油過程:當油料進入榨油機榨膛內,隨著榨膛旋轉,壓力增大。籽料隨著油脂的擠出不斷擠緊,直接接觸的榨料粒子間相互產生壓力而造成籽料的塑性變形,尤其在油膜破裂處和粘合一體。這樣在被擠出炸膛後,榨料不在是鬆散體,而形成一種可塑體,稱為油餅。壓榨時由於溫度和壓力的雙重作用,蛋白質會繼續變質,繼而影響榨料塑性,總之,蛋白質變性程度適當才能保證最好的壓榨出油效果。
9. 食用油壓榨法和浸出法工藝的區別
概念:
壓榨法是用物理壓榨方式,從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它淵源於傳統作坊的制油方法,現今的壓榨法是工業化的作業。
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級溶劑從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種方法。
區別:
壓榨保留了油脂一定的濃香,浸出提煉油脂更徹底。
在生產風味油脂,如濃香花生油、芝麻油等時,為了保留油脂一定的濃香味,就得採取壓榨法(
通過壓榨前的高溫蒸炒才能出香味),而不採取浸出法。但壓榨後的油餅內存留著的油脂,還得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來,再加工成成品油。再如,一些專門從事大批量非風味油生產的大型企業,它可以只用浸出法,也可以在用浸出法之前,先有個預榨過程,即用壓榨法從大量油料中榨出一部分油脂,再用浸出法從油餅中抽提出其餘的油脂。這樣兩種方法的互補,既充分利用了來之不易的原料,又減少了溶劑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