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運動功能的評定的內容及常用方法

運動功能的評定的內容及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2 12:06:16

1. 解答題 運動功能的評定有哪些內容

(簡要的方1面,朋友m你可以4自己y添加補充) 第一f個v問題: 3、分3析體育大i國和體育強國的概念 2、我國體育的成長4發展過程 7、我國體育發展的具體目標和既定方7略(體制) 0、我的生活與c體育 第二u個v問題: 4、體育必須是有益於t身心4的,所以2動作質量和效果都應該有益於e身心5發展。 2、體育是大j多是競技形式,最終的成績是評定動作質量和效果的關鍵 6、競技體育是面向觀眾的,所以7動作質量和效果的評定要符合觀眾的審美,具有美感和欣賞價值 望你能順利完成考試! xxy⊥ˇ邾nxj

2. 體育評價的方法有哪些

教師體育教學評價的方法:
一、即時性評價與階段性評價相結合
課堂教學評價主要是通過發展性的評價來促進體育教學工作的不斷進取,課堂教學評價既可以針對某一堂課進行即時性評價,也可針對階段性的課堂教學或整個課程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即時性評價可採用每堂課後有教師在教學日記或教案上作簡要評述的方式進行,從而起到即使回憶課堂教學活動全過程,發現問題與不足以便及時糾正的作用。即時性評價也可以有領導、同行或專家、學生進行評課討論的方式進行,以便於相互指導、交流與溝通、反饋信息、激勵教師揚長避短。即時性評價是最直接、最具體、最及時的評價方法,因此也是應用非常廣泛的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形式。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可以採用隨機的方式在每學期進行若干次的即時性評價,可以激勵和促進體育教師不斷的追求進步與發展。在進行即時性評價的基礎上,學校或者教研組還應組織進行階段性或總體評價,對體育教師進行的體育課堂教學進行幫助與指導。經評價的結論和建議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以便教師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有更大的進步
二、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目前的體育課堂教學不僅可以進行定性評價,還可以進行定量評價。定性評價主要是通過評課活動進行討論、分析和評述,也可定評價指標進行等級制評定。定量評價則是通過評價量表的形式進行評價,給出客觀分數,以判定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在使用上各有優劣,定性評價在很大程度上缺少量的判斷,主觀隨意性加強,但能給教師提出建設性意見;定量評價則強調量化,可以提供客觀的數量上的標准,但必須要在兩畫的數據進行定性分析後,才能給教師提那個改進建議。如果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則能夠科學准確地對課堂教學做出評價。
三、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以他評為主要的方法,評價主體有領導和同行。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發展性課堂評價則注重教師對評價的積極參與,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將教師自評與領導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有機的結合起來,有效評價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真正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必須緊緊地圍繞課程改革的方向,以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為目的,運用恰當的評價理論和評價形式,遵循即時評價與階段性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出切合實際情況的評價方法,科學地、全面地並具有激勵性地進體育課教學評價。

3. 體育鍛煉效果的檢查與評定有哪些

如果是自己個人鍛煉體驗效果就看平時生活是不是感覺輕鬆了,人感覺很輕盈就是身體好的狀態,再就是看應對以前感覺很吃力的活動,現在是不是能輕松應對了,如果是說明好多了,再就是你的某方面問題改善了,也就是身體自身的情況轉好了。
如果是專業的鍛煉效果和檢查標准,那就會跟體重,肌肉造型,膚色啥有關系,再就是運動次數,數據等標准來衡量。

4. 體育鍛煉的原則、方法、效果評定有哪些

體育鍛煉的原則應該是強身健體、增進健康、豐富休閑生活;而方法應該是適度鍛煉、長期堅持;效果評定原則就是鍛煉之後身體是否處於放鬆狀態,是否感覺自己身體在漸漸變好。
體育鍛煉是指人們根據身體需要進行自我選擇,運用各種體育手段,並結合自然力和衛生措施,以發展身體,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和支配餘暇時間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它是群眾性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對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培養健美體態,提高機體工作能力,消除疲勞,調節情感,防治疾病,益壽延年乃至提高和改善整個民族體質,都有重要作用。其特點是群眾面廣,各種年齡、性別、不同職業和健康狀況的人,都可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適宜的鍛煉。形式與內容靈活多樣,可獨自鍛煉,也可集體進行。鍛煉的內容極其豐富,可分為:健身運動、健美運動、娛樂性體育、格鬥性體育、醫療與矯正體育等5類。

5. 鍛煉身體的效果如何評定,舉例說明

3、舉例說明健身鍛煉是怎樣培養人的個性的?
4、分析不參加健身鍛煉的動因有哪些?
5、舉例說明健身鍛煉怎樣增進人體美的?
6、中國國民體質監測分類方法。
7、舉例說明兒童、青少年組體質主要問題有哪些?
9、健身鍛煉最適宜時間是多少?最短時間是多少?頻率是多少?
10、健身鍛煉前為什麼進行健康評定?

6. 評定運動量是否合適的方法有哪幾種

首先看身體反應,鍛煉後應該是心胸舒暢,精神愉快,感到輕度疲勞,但無氣喘、心跳難受等感覺;飲食有所增加,睡眠有所改善早晨脈搏比較穩定,血壓正常;保持正常體重,肥胖者經過一段時期的鍛煉後,可能因脂肪消耗而體重有所下降。

出現上述反應,表明老人鍛煉的運動量是合適的。要是出現以下情況:鍛煉後感到頭痛、惡心、胸部不適、食慾下降、睡眠變差、第二天早晨脈搏加快、疲勞感長期不能消除、體重下降等,表示運動量過大,需要進行調整。

也可用測定心率的方法,評定運動量的大小,有下列三種方法:一、一百七十減年齡所得的數與心率數相近,表示鍛煉強度適宜。

二、以運動後最高心率減去安靜時心率(次/分)所得數小於每分鍾六十次,表示運動量適宜。

三、運動後心率-運動前心認運動前心率100,運動後無不良反應,所得百分數。

7. 如何進行運動功能的評定及護理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間在我科住院治療的100例腦梗塞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將100例患者隨組分為行為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行為護理組50例,年齡(49.3±4.5)歲,男性31,女性19,平均病程(11.2±3.1)年;常規護理組50例,年齡(49.3±4.5)歲,男性31,女性19,平均病程(11.2±3.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1.2.1常規護理組 對常規護理組進行傳統常規醫學護理模式護理,從患者急性發病期、住院搶救期及康復治療期三方面,促進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

1.2.2行為護理組 行為護理組患者在傳統常規醫學護理模式護理的基礎上,採取行為護理模式,具體內容:

①改善病房環境,給予患者良好的感覺刺激;②肢體運動功能鍛煉,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患者在康復期間,站立強度應由小到大,步行速度由慢到快,勿讓患者獨立鍛煉,防止患者跌倒;③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護理人員應主支協助患者進行上肢活動: 鼓勵患者積極用手拿放物品,幫助患者盡力自主完成梳理、洗澡、洗臉,除了積極使用健側肢體活動。

1.3 療效評定標准 對患者護理前、護理後4 個月、8個月後進行肢體運動功能評分(FMA),FMA對患者的肌張力、關節靈活度、身體平衡與協調、神經反射等指標進行評分,共50項,每項最高分為2分,總分為100分。

1.4 數據處理採用統計軟體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採用卡方檢驗計數資料,P<0.05說明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行為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對比

兩組患者護理後4個月、8個月的FMA評分、ADL評分與護理前對比顯著提高(P<0.05);詳情見表1。

表1 行為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對比

3 討論

本研究中行為護理組與常規護理組患者護理後4個月、8個月的FMA評分、ADL評分與護理前對比顯著提高(P<0.05),這表明常規護理模式可以使腦梗塞運動功能障礙患者的運動功能有所恢復,行為護理模式對腦梗塞運動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以及臨床效果優於常規護理模式。在臨床上,通過中腦運動神經系統的代償性、可塑性及恢復能力,使運動功能障礙患者通過常規護理模式聯合行為護理模式,盡可能恢復機體的運動能力[3];同時患者也可通過四肢及肌肉被動、主動鍛煉運動、協調運動功能障礙肢體與健肢的關系來刺激患者的視、聽、言、覺、動功能,促進患者機能全面恢復

8. 青少年體能訓練有哪些評估內容其常用的評估方式有哪些

有乒乓球、跆拳道、圍棋、籃球、足球、搏擊等延展運動。體育,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象,它以身體與智力活動為基本手段,根據人體生長發育、技能形成和機能提高等規律,達到促進全面發育、提高身體素質與全面教育水平、增強體質與提高運動能力、改善生活方式與提高生活質量的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活動。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體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進步的一項重要標志,也成為國家間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體育課分為大眾體育、專業體育、學校體育等種類。包括體育文化、體育教育、體育活動、體育競賽、體育組織、體育科學技術等諸多要素。人體是各器官系統構成的有機整體。進行體育活動時,看起來好像只有肌肉在活動。其實身體的呼吸、血液循環等器官都在參加活動,並且都要由大腦皮層來指揮協調。精神:體育家精神是指一種追求公平競爭,對於隊友和對手謙和有禮,遵守道德,待人真誠,無論輸贏始終保持體面的態度。對於此,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曾說過:「最重要的……不是輸贏,而是參與」,這是對體育家精神的一個經典表述。

9. 體育鍛煉的原則,方法,結果評定有哪些

原則:
一、從實際出發原則

一旦下定決心要進行體育鍛煉,就要做好持之以恆的心理准備,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絕對不行的,這樣完全喪失了鍛煉身體的意義和作用,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持之以恆原則

要正式開展鍛煉,就要像模像樣地找一個適合的場地,像慢跑就要事先找好路線,這樣鍛煉起來能夠更加放得開一些。

三、全面性原則

在選擇運動項目上,不要厚此薄彼,比如拉單杠是只鍛煉上肢,而忽略了下肢。要選可以運動全身的,讓身體各個器官都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

四、循序漸進原則

做事情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鍛煉身體也是一樣。不能第一天就讓自己沖個五千米,這樣的強大負荷只會讓你馬上有骨頭散架的感覺,哪裡還能夠再繼續往後的鍛煉呢?只怕到時候是談「運動」色變啊。所以一定要慢慢增加強度,一開始一定要先讓自己慢慢適應這個過程,再逐步加碼。

五、合理負荷原則

在正式鍛煉之前,一定記得要做好熱身運動,把身體的筋骨都拉開,這樣可以避免扭傷或其他一些因為准備活動不到位而造成的小意外。強度適合。 最多隻能達到身體最大能承受的80%
(水分充足。 長時間運動不補充水分就是等休克的人。

時間分配合理。 在飯後2小時內不宜有強烈運動。早晨8:00~10:00和下午5:00~6:30,是很好的時間(主要與生物鍾有關,有些夜貓子就別在這兩個時間段鍛煉哦)
其實最主要還是強度不能太大。)

方法:
早上,晨跑。鍛煉腿部肌肉
中午有空再加做幾十個俯卧撐。鍛煉手臂肌肉。
在做幾十個那個叫什麼我忘了,就是躺在地上,然後叫人,或者是找個地方,用腳扣住,然後雙手抱著頭。躺在地上,然後頭抬起來,膝蓋碰到腳。來回做幾十個,會長腹肌的。 或者去練健美。
最好的方法,做些體育運動,每一個體育運動,他有好處。
打籃球最好。腹肌,胸肌,手臂上的肌肉,腳的肌肉。都有 給你來點字兒少地! 俯卧撐、仰卧起坐、深蹲、啞鈴側平舉等。
每天做三到四組,每組都力竭,動作要標准,要質量不要數量。 多吃肉、魚、蛋等高蛋白食物。
多練多吃睡前半小時之內不要練。保證睡眠充足。一個月就能有明顯效果。要多練多吃! 你好本人以專業經驗解答你。你要鍛煉必須有毅力堅持。我感覺杠鈴不可能買(太大放屋裡實在難看),還是買個可以調節重量的啞鈴、一個腹肌板吧。根據你的身體素質,你現在可以嘗試以上身肌肉鍛煉為主,再輔以下身的有氧運動。如果每天練習,時間不要超過40分鍾,如果每周練習,時間應該保持不超過2小時。上身主要練習力量比如各種啞鈴卧推、飛鳥或者俯卧撐,「劃船」和引體向上能有效練習背肌。(以上每組20個,每天4組)。你可以在做俯卧撐的時候,雙手支撐分開大約一拳的距離做效果比較好。如果有啞鈴可以做做飛鳥效果更好。 教你個減肚子的好方法吧,用保鮮膜包裹好腹部,然後做跑步或者跳繩等運動,腹部很容易出汗,及其利於減肥。就是需要花費保鮮膜比較郁悶。不過效果比較好。雖然不能增肌但是絕對能減肥。下身主要練習慢跑、跳繩。走不能鍛煉心肺功能,有條件還是跑步、游泳比較好。跑步要求循序漸進練習,你可以在晚上跑步這個時間段比較理想,但是不要超過晚上8:30。跑步的時候切忌赤身裸體,這樣即容易感冒又不利於身體熱量的排放。一開始跑步可以先跑10分鍾然後走20分鍾,一周後跑10分鍾走10分鍾再跑10分鍾,一周後再跑20分鍾走10分鍾,直至連續跑30分鍾。然後再逐漸以10分鍾為單位加時間。跑步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步伐和呼吸的協調,意志品質的堅定。跑步後最好充分放鬆,這個時侯壓腿最理想,別怕疼壓腿是比較好的放鬆,並且柔韌性好了,對身體非常有益。(武術高手柔韌性都很好呀。)回家後用熱水多泡泡腳緩解疲勞。一般一天練習一到兩個身體部位比較理想。比如第一天練習上胸、下腹,第二天練習下胸、背肌,第三天練習上腹、二頭、三頭。總之一天的訓練部位不要超過2個,買個項目盡量做4-5組。2:鍛煉後放鬆是很重要的,不能健身後立刻休息,最有效的放鬆當然是按摩,缺點是價格昂貴,你可以自己按摩,練習後自己拍打一下練習的部位充分放鬆後再休息,這樣可以有效地放置脂肪堆積。也可以採用熱水泡腳、洗澡的方式放鬆。3:休息、飲食也是很重要的,你可以抽出1-2天輕松練習,比如練練瑜伽、練習一下柔韌、跳跳搏擊操練習一下身體的協調,或者游游泳、打打球,或者就慢跑20分鍾放鬆一下,都是不錯的。
最主要一點是腿部練習後不要馬上坐下休息,應該充分的放鬆。最後飲食要合理充分,以蛋白質、肉類、蔬菜水果為主,碳水化合物為輔。如果不是打算打健美比賽,切記不要胡亂服用各種蛋白粉或者肌酸,百害而無一利切記切記,不要受健身房教練的鼓動買了傷害身體的東西。

普通人健身運動的強度最通常的評價指標通過心率測定,由於每個人的健康和體質狀態不同,健身運動的有氧心率范圍也就應該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下面幾種確定有氧心率范圍的方法可以借鑒:
1、健康而體質較好的人群 有氧心率可以控制在120~180次/每分鍾, 又可細分為小運動量120~140次/每分鍾,中運動量141~160次/每分鍾,大運動量161~180次/每分鍾。 2、如果希望個性化,可用常用公式計算 有氧運動中合理心率=(最大心率-安靜心率-年齡)×Q+安靜心率。公式中的最大心率≈210;安靜心率指運動前相對安靜狀態下的心率;Q代表運動量,50%以下為小運動量,50%~75%為中運動量,75%以上為大運動量。 如某人50歲、安靜心率76次/每分鍾、希望進行小運動量有氧運動,確定有氧心率=(210-76-50)×50%+76=118次/每分鍾。
3、對中老年人來說,可以採用最簡單而安全的方法 適宜的有氧運動心率=170-年齡。如60歲,參加有氧運動時,心率宜控制在170-60=110次/每分鍾。而對體弱且年紀較大的人,為了安全,可以選擇(170-年齡)×0.9。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內容只是一般規律,在實施中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不同時期的健康狀態、環境、季節、心情等對選擇運動量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時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均要相應降低,心率指標亦相應降低,以保證安全。

總之,在運動中自己學會數心率(脈搏),用來控制運動量非常必要,它不僅為參加運動的人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也有益於保證運動的健身效果。我們可以練習摸手腕部的橈動脈或下頜骨(下巴)的頜下動脈來數脈搏,如果條件允許,戴心率表當然更加理想。

10. 簡述對病人存在的運動功能障礙要進行哪些方面的評估

運動功能障礙的六個評定:
1.運動發育障礙的評定:正常小兒的運動和姿勢發育有一定時間和順序如2-3個月時卧位能抬頭,4-5個月能主動伸手觸物兩手各握一玩具。6-7個月能單手或兩手支撐坐起。8-10個月能爬。1歲能獨自站立,1歲-1歲半能獨走。2歲會跑。3歲會騎三輪車。4歲能爬梯子。腦性癱瘓者在以上年齡階段,一般達不到正常小兒或表現為主動活動減少。
2.肌張力及關節活動度的評定:人體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著持續的肌張力活動。正常情況下,肌張力的變化是有限度的,否則人體就喪失了運動的可能性。腦癱者肌張力機制受到損傷。學兒由於反應過激或過遲而表現出肌張力過高或過低的狀態。這便決定了對患兒肌張力評估的重要性。肌張力的異常又對關節活動度發生影響。肌張力增高時,對關節活動產生較大的抵抗感。肢體擺動幅度小,關節伸屈受限,反之,肌張力降低時,活動關節無抵抗等,肢體擺動幅度大,關節屈伸過度,此外,可通過以下關節活動度,間接了解肌張力的情況。
小兒取仰卧位,頭和身體居中
A.內收角:患者兩下肢伸直,外展至最大限度,兩大腿間的夾角
B.國窩角:將小兒一側下肢拉直,抬高,屈髖關節,大腿與小腿在間的夾角
C.足背屈角:盡量被動背曲踩關節,足背與小腿間的角度
D.足跟耳試驗:牽拉患兒一側足使盡可能向同側耳部靠攏,足跟與臂部連線與桌面形成的角度
正常小孩的關節活動度
關節活動度
內收角國窩角足背屈角
1—3月40-8080-10060-70
4—6月70-11090-12060-70
7—9月100-140110-16060-70
10—12月130-150150-17060-70
3.協調功能與精細動作的評定
通過對患兒協調功能及精細動作的評定可了解四肢的共濟活動,協調能力及手指基本功能狀況。較常用有以下幾種方法:
A.指一鼻試驗:小兒在任何體位將臂伸直再用食指觸鼻尖。有共濟失調時難以准確完成
B.對指試驗:任何體位患者用拇指與其餘指依次對指,有共濟失調時難以准確完成
C.輪臂動作:快速,反復作前臂的旋前,旋後動作,有共濟失調時難以准確完成
4.原始反射與自動反應的評定

這一評定非常重要,通過檢查可判斷神經發育與動作發育水平,是指導訓練的依據
A.原始反射評定
a.緊張性迷路反射:頭取正中位,上,下肢伸展,仰卧位時頭後仰,全身伸肌張力增高,呈「伸展模式」伏卧位時頭前曲,四肢屈曲,全身屈肌張力增高呈「屈曲模式」則為陽性,3-4月消失。持續陽性可阻礙小兒正常的運動發育
b.緊張性頸反射(TNR)
⑴ATNR:仰卧,頭居中,四肢伸直,將小兒頭轉向一側。陽性表現為面朝向側肢體伸展,枕向側屈曲。3-4月消失
⑵STNR:俯卧,頭頸盡量前屈和背伸,前屈時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背伸時上肢伸展,下肢屈曲則為陰性。5個月左右轉陽
若TNR持則可影響小兒四肢運動發育,平衡能力及抬頭。
c.握持反射:刺激患兒手掌R側,引起小兒手指迅速屈曲,緊握,該反射2-3個月消失
d.交叉伸展反射:仰卧,頭居中,讓一側下肢屈曲,後伸展,陽性表現為另一側下肢則與之相反,該反射1-2個月消失
B.自動反應評定
自動反應評定包括翻正反應,平衡反應及保護性伸展反應
翻正反應又稱調正反應是小兒頭和身體位置在空間發生變化時,小兒頭頸,軀乾和肢體立即恢復到正常姿勢和體位的反應,它包括頸旋轉翻正反應,迷路,立直反應及軀干翻正反應等
平衡反應包括傾斜反應,坐位反應,立位平衡反應。可通過FUGL—MOYER評定法了解患者的平衡反應能力
保持性反應:抱住小兒腋下,使他向高處向下接近桌面,小兒出現雙上肢支撐床面反應,該反應於6個月出現。
5.肌力評定
對不同年齡階段的患者,肌力評定的要求不盡相同,發育前期,患於主動運動較少,對其進行肌力評定,其治療意義不大,但當患者會坐爬,甚至會站,走路對其進行肌力評定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但由於小孩較難取得合作,姿勢,肢位較難保持固定,特別是肌張力較高患者,手法肌力檢查難以准確判定肌力.對於年齡相對較大能取得合作者可採用LOVETT6級分級進行評估.
6.步態分析
對有行走能力但異常步態者必須進行步態分析,通過步態分析的揭示異常的性質和程度為進行行走功能評估和矯正提供必要的依據.
腦癱病人的異常步態最常見有由於痙攣引起的剪刀步態,垂足(劃圈)步態,及各種肌無力步態如臂中肌,臂大肌步態等。

閱讀全文

與運動功能的評定的內容及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系統思維的訓練方法 瀏覽:41
組合數計算方法高中數學例題 瀏覽:305
如何用物理方法卷發 瀏覽:194
穿絲襪的正確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20
簡單鍛煉方法視頻捂臉 瀏覽:274
如何喚醒孩子的方法 瀏覽:567
雙開雙控插座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704
gps手持測畝儀使用方法 瀏覽:152
有什麼方法可以安眠 瀏覽:215
種大蒜的視頻種植方法 瀏覽:172
什麼樣的方法能瘦下來 瀏覽:429
蟲牙打洞治療方法 瀏覽:889
糖尿病檢測方法題 瀏覽:528
2012年汾酒鑒定方法及技巧 瀏覽:119
如何自己製作竹子的方法 瀏覽:854
面部混合痣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361
中種發酵方法和技巧 瀏覽:407
中學生物教學方法ppt 瀏覽:985
怎麼設置qq鈴聲設置方法 瀏覽:64
如何用最快的方法打氣球 瀏覽: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