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炮製方法有

常用炮製方法有

發布時間:2022-09-12 09:23:10

❶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中葯炮製的方法分為三類: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第一,水制。水制就是用水或者其他液體,對葯物進行處理的方法。水制可以去除雜質,清潔葯物,減低葯物的毒性。第二,火制。就是將葯物經火加熱處理的方法。火制可以改變葯物性能,增強葯物作用。第三,水火共制。就是既用水,又用火對葯物進行處理的方法。水火共制可以增強葯物療效,降低葯物毒性。

❷ 中醫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炮製是傳統中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炮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人們為了使用葯物,需要進行必要的處理,例如:洗凈、弄碎、用牙齒咬成顆粒等等,這樣就有了中葯炮製的萌芽。在人類長期使用中草葯的過程中,積累了各種炮製的經驗和方法。下面,就詳細為大家介紹。

4.水火共制 : (1)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葯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可減低毒性,酒煮黃芩可增強清肺熱的功效。 (2)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葯物的方法。如酒蒸大黃可緩和瀉下作用。有些葯物經反復蒸、曬,才能獲得適合醫療需要的作用。如何首烏經反復蒸曬後不再有瀉下力而能補肝腎、益精血。 (3)淬:是將葯物燃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輔料極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4)潬: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於類葯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類葯物的乾燥處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馬齒苑、天門冬以便於曬干貯存。

5.其他製法: 常用的有發芽、發酵、制霜及部分法製法等。其目的在於改變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療效,減少毒性或副作用,或使葯物更趨效高質純。如稻、麥的發芽;發酵法製取神曲、淡豆豉;巴豆的去油取霜,西瓜的加工制霜;法制半夏等。 中葯炮製設備中葯炮製是根據中醫中葯理論,按照醫療、調配和制劑的不同要求,對中葯所採取的各種加工處理技術。其目的在於降低或消除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便於服用,提高療效。然而,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忽視了中國歷代醫葯學家在長期的從事醫療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具有傳統特色的工藝。

❸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中葯炮製是中葯使用前,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使葯物純凈乾燥,減少毒性,能夠增加葯物的療效以及改變葯物的葯性,便於調劑或者制劑時使用。中葯炮製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漂、洗、漬、泡、水飛、煅、煨、炒、炮。中葯泡製的方法是臨床用葯經驗的總結,炮製的效果直接影響到葯物的療效,所以要認真的去對待。在這里就不一一的闡述,可以查閱一些資料。首先患者要准備好砂鍋或者是瓦罐,在炮製中葯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是用銅的或者是鐵的鍋,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就會影響葯物效果。姜砂鍋清洗干凈以後,加入適量清水,然後將中葯放入鍋里邊泡製半個小時左右。加入的水量漫過葯物就可以,再炮製30分鍾以後,可以使用大火燒開,然後轉為小火熬煮半小時就可以了。

❹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1)水製法 能使葯物達到潔凈、柔軟、便於加工,並能減低葯物毒性、烈性及不良氣味。包括洗、漂、泡、潰、水飛等法。
(2)火製法 是把葯物直接或間接放置火上炮製以達乾燥、鬆脆、焦黃或炭化之目的。
炒:有清炒及輔料炒。清炒是將葯物放鍋內拌炒,由於使用目的不同,有炒黃、炒焦、炒炭之分。炒黃、炒焦之葯物有焦香味道,以增強健脾開胃之力或改善葯物之偏。炒炭的葯物可增強收斂止血之功,如荊芥炭。輔料炒是加輔料同炒,如土炒白術,醋炒柴胡等。其目的是增強葯性,更好地發揮療效。
炙:與輔料炒無多大區別,一般多將用蜜炒的叫炙。如炙甘草、炙黃芪。
煅:是將葯物直接或間接放在火上煅燒,使其鬆脆易於粉碎。多適用於礦石類或貝殼類葯物。
煨:是將葯物裹上濕紙或麵糊,埋於灰內或置於文火上烘烤,以紙或麵糊表面焦黑為度,冷卻後剝除紙或麵糊使用。目的是利用紙或麵糊吸收葯物中的部分油質,以減低葯物的刺激性,並增強葯物療效,如煨木香。
炮:是將葯物放入砂中加熱,炒至焦黃爆烈,便於加工,並增強其溫燥之性,同時能使葯物毒性降低,如炮附子、炮姜。
(3)水火同製法 包括蒸、煮、單三種方法。其目的是改變葯性、增強療效。

❺ 中葯炮製方法一般分為哪四類

中葯炮製的常見方法

1、修治:

包括純凈、粉碎、切制三道工序。

2、水制:

用水或其他輔料處理葯材的方法。目的主要是清潔葯物、除去雜質、軟化葯物、便於切制、降低毒性及調整葯性。常見的方法有:漂洗、悶、潤、浸泡、噴灑、水飛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3、火制:

是將葯物經火加熱處理的方法。可分為:炒、炙、燙、煅、煨、炮、撩、烘8種。

4、水火共制:

既要用水又要用火,有些還要加輔料。包括煮、蒸、燉、淬等。

5、其他製法:

制霜、發酵、精製、葯拌。

常用中葯加工與炮製技術主要包括對原葯材凈制、切制、炮製(炒葯,炙葯,煅葯,蒸煮焯法,發酵、制霜法及其他製法等)三個環節。

炮製是中葯傳統制葯技術的集中體現和核心,經炮製後的葯物,葯效得到提高,毒副作用降低,且方便存儲,是中醫臨床用葯的必備工序。傳統的炮製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炮、煅、浸、飛等。例如,蒸,分為清蒸、酒浸蒸、葯汁蒸;煮,分為鹽水煮、甘草水煮、黑豆汁煮;炙,分為蜜炙、酥蜜炙、豬脂炙、葯汁塗炙;浸,分為鹽水浸、蜜水浸、米泔水浸、漿水浸、葯汁浸、酒浸、醋浸等。

❻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中葯熬制方法如下:

1、熬葯前加適量水,浸泡半小時到1小時;

2、大火熬開,然後小火熬制20分鍾後倒出湯汁;

3、再次加等量水大火熬開,小火熬20分鍾左右;

4、將兩次湯汁混合,分開兩次服用。

特殊情況下如有些葯物像龍骨、牡蠣、磁石、石膏,需先煎,將中葯煮一煮有效成分才能充分暴露出來。芳香的葯物要後下,在拿中葯時都會給小葯包,先煎或後下要分開。先煎的葯物需要提前煮一煮,後下葯物可以煮十分鍾以後再往葯鍋放。注意要按照葯物說明進行煎葯,如果不明白可以咨詢大夫。

❼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中葯的炮製方法主要是包括三種。1、水製法。水製法往往用洗、泡、淋、潤、飄幾種方法。2、火製法。火製法則用炒、炙、煅,煨的方式。3、其他方法。中葯的炮製還有煅、煨、燀、煮、蒸、制霜、發酵、發芽、水飛等製作方法。
中葯通過炮製可以使葯物更加純凈、佐制葯物的葯性、去除異味、改變葯效、防止蟲蛀、利於收藏、減弱或消除葯物的毒性或者烈性等,炮製的效果直接影響到葯物的療效。臨床中需要根據病情來選擇葯物。

❽ 中葯的炮製方法有哪些

中葯炮製方法眾多,與葯效一般有著密切的關系。實踐證明,通過炮製能消除或降低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改變葯性或提高療效,便於粉碎加工及貯藏等。

什麼是中葯炮製?

中葯炮製是根據醫療、配方、制劑的不同要求,結合葯材的自身特點,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使之充分發揮療效或避免及減輕不良反應。

修制

純凈處理——如撿去合歡花中的枝、葉,刷除枇杷葉、石韋葉背面的絨毛,颳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粉碎處理——如牡蠣、龍骨搗碎便於煎煮;川貝母搗粉便於吞服;水牛角、羚羊角削成薄片或銼成粉末等。

切制處理——如天麻、檳榔宜切薄片;澤瀉、白術宜切厚片;黃芪、雞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葉宜切絲;白茅根、麻黃宜鍘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塊等。

水制

洗——將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滌,除去上浮雜物及下沉臟物,及時撈出曬干,備用。

淋——將不宜浸泡的葯材,用少量清水澆灑噴淋,使其清潔和軟化。

泡——將質地堅硬的葯材,在保證其葯效的前提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使其變軟。

潤——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加工時的氣溫及工具,用淋潤、洗潤、泡潤、晾潤、浸潤、蓋潤、伏潤、露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徐徐人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葯效的前提下,使葯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

漂——將葯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

水飛——是借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葯材極細粉末的方法。常用於礦物類、貝甲類葯物的制粉。如飛硃砂、飛爐甘石、飛雄黃。

火制

炒——如土炒白術、麩炒枳殼、米炒斑蝥等,可減少葯物的刺激性,增強療效;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膠等,葯物受熱均勻變得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或便於服用。

炙——如蜜炙黃芪、蜜炙甘草、酒炙川芎、醋炙香附、鹽水炙杜仲等,可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

煅——如煅牡蠣、煅石膏等,使葯材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

煨——將葯材包裹於濕麵粉、濕紙中,放入熱火灰中加熱,或用草紙與飲片隔層分放加熱的方法,稱為煨法。

烘焙——將葯材用微火加熱,使之乾燥的方法叫烘焙。

水火共制

煮——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葯物共同加熱的方法。

蒸——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葯物的方法。

撣——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燙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子類葯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葯物的乾燥處理。

淬——將葯物煅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

其他製法

制霜——種子類葯材壓榨去油或礦物葯材重結晶後的製品,稱為霜。其相應的炮製方法稱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後者如西瓜霜。

發酵——將葯材與輔料拌和,置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下,利用黴菌使其發泡、生霉,並改變原葯的葯性,以生產新葯的方法,稱為發酵法。如神曲、淡豆豉。

發芽——將具有發芽能力的種子葯材用水浸泡後,經常保持一定的濕度和溫度,使其萌發幼芽,稱為發芽。如谷芽、麥芽、大豆黃卷等。

❾ 中葯炮製的方法有哪些

通常分為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製法5大類。

①修制:對葯物進行純凈 、粉碎和切制的處理方法。純凈是採用手工或機械挑、篩、簸、刷、刮等方法,去掉泥土雜質和非葯用部分,以達到清潔葯物的目的。粉碎是採用搗、碾、研、磨、銼等方法,改變葯物外形,使其符合調劑、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切制是採用手工或機械切、鍘的方法,把葯物切成片、段、絲、塊等各種形狀,以便於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葯物的調劑使用。

②水制: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葯材的方法。常用的水製法有漂洗、浸泡、悶潤等,目的是清潔葯物,軟化葯物,調整葯性。漂洗是將葯物置於寬水或長流水中,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或鹽分。浸泡是將葯物置於水中浸濕立即取出,或將葯物置於清水或輔料葯液中,使水分滲入,葯材軟化,除去葯物毒性。悶潤是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用淋浸、洗潤、浸潤等方法,使葯物軟化,便於切制飲片。

③火制:將葯物經火加熱處理的方法。主要有炒、炙、煅、煨等方法。炒是將葯物置鍋中不斷翻動,炒至一定程度。有炒黃、炒焦、炒炭的不同。有便於粉碎加工,並緩和葯性的作用。炙是用液體輔料拌炒葯物,能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煅是將葯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葯物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煨是用濕麵粉或濕紙包裹葯物,置熱火炭中加熱的方法,可減少烈性和副作用。

④水火共制:用水又用火的炮製方法。主要有蒸、煮、等。蒸是利用水蒸汽和隔水加熱葯物,有增強療效,緩和葯性的作用。煮是將水或液體輔料同葯物共同加熱,可增強療效,減低副作用。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立即取出,目的是在保存有效成分的前提下除去非葯用部分。

⑤其他製法:如制霜、水飛、發酵等,其目的是改變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療效,減少毒性或副作用。

中葯炮製品是一個復雜的門類,根據中葯炮製的方法和工藝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個種類:1、凈製品;2、切製品;3、炒製品;4、燙製品;5、煅製品;6、制炭品;7、蒸製品;8、燉製品;9、嬋製品;10、煮製品;11、酒製品;12、醋製品;13、鹽製品;14、薑汁炙品;15、蜜炙品;16、油炙品;17、水飛品;18、制霜品;19、煨製品;20、提凈品;21、干餾品;22、烘焙製品;23、發酵製品;24、發芽製品;25、復制製品;26、特殊製法製品,由於不同的臨床用葯的需要,對相應的炮製品的要求不同,無論任何一種炮製方法炮製出來的產品統

閱讀全文

與常用炮製方法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皂角刺如何食用方法 瀏覽:564
研究問卷的方法 瀏覽:828
古箏琴碼的安裝方法 瀏覽:579
國外大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424
手上雞眼的圖片症狀和處理方法 瀏覽:70
梔子的種植方法和圖片 瀏覽:604
癬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422
黛珂白檀乳液使用方法 瀏覽:849
考科二坡道定點停車方法視頻 瀏覽:542
獨詞式標題選材常用方法 瀏覽:750
一天解決一本書的方法 瀏覽:239
沂蒙山楂的食用方法 瀏覽:179
系統思維的訓練方法 瀏覽:41
組合數計算方法高中數學例題 瀏覽:305
如何用物理方法卷發 瀏覽:194
穿絲襪的正確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20
簡單鍛煉方法視頻捂臉 瀏覽:274
如何喚醒孩子的方法 瀏覽:567
雙開雙控插座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704
gps手持測畝儀使用方法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