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生產中常用的造林方法有

生產中常用的造林方法有

發布時間:2022-09-12 07:21:07

A. 林業技術的知識

如果不是專業的林業學校的話給你弄點基礎太難的我就不給你弄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林業基礎知識——林業術語
一、森林生
森林資源:森林資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託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輔助生產林地。有林地:包括喬木林地和竹林地。
1、喬木林地:喬木是指具有明顯直立的主幹,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為大喬木、中喬木和小喬木。由郁閉度0.2以上(含0.2)的喬木樹種(含喬木經濟樹種)組成的片林或林帶,連續面積大於1畝的林地稱為喬木林地。
2、竹林地:由胸徑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類植物構成,郁閉度0.2以上的林地。
疏林地:由喬木樹種組成,郁閉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飛播造林5年後,保存株數達到合理株數的41%~79%的林地;或低於有林地劃分的株數標准,但達到該標准株數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幹,由地面分出多數枝條,或雖具主幹而其高度不超過3米。由灌木樹種(含經濟灌木樹種)或因生境惡劣矮化成灌木型的喬木樹種以及胸徑小於2厘米的小雜竹叢組成的稱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又分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國家特規灌木林地是指喬木生長線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種為經濟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紅色荒漠化嚴重、專為防護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國家特別規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內)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內)未成林地。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無立木林地:包括採伐跡地、火燒跡地和其他無立木林地。
宜林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輔助生產林地: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工程設施與配套設施用地。
林木:生長在林內達到林冠層的喬木樹種。林木的樹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產生圓滿度較好的原木,它是構成森林產量的主體,是經營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對象。
森林分類:森林分為以下5類:
(1)防護林:以防護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叢,包括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農田、牧場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
(2)用材林:以生產木材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產竹材為主要目的的竹林;
(3)經濟林:以生產果品,食用油料、飲料、調料,工業原料和葯材等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4)薪炭林:以生產燃料為主要目的的林木;
(5)特種用途林:以國防、環境保護、科學試驗等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國防林、實驗林、母樹林、環境保護林、風景林,名勝古跡和革命紀念地的林木,自然保護區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稱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指森林形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具體分為兩種情況:①林分最初形成時的起源。因起源於天然繁殖或人工種植,有天然林與人工林之分。②林木的形成,由於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將森林起源分為實生林和無性繁殖林兩類。

人工林:由人工播種、栽植或扦插而形成的森林。

天然林:由天然下種或萌芽而形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從來未經人工採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經過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壞之後,未經人為的合理經營,而藉助自然的力量恢復起來的一類森林。

植被:各種各樣的植物成群生長,種類聚集,群落交織,就像綠色的綉花被一樣把大地緊緊包裹起來,這一層生氣蓬勃、千變萬化的植物覆蓋層,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拼湊,而是在一定地段的自然環境條件下,由一定的植物種類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規律的組合。每一個這樣的組合單位,就叫做一個植物群落。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指多種不同的動植物群落類型、數量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森林是陸地上生物最多樣、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是動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綜合體,所以保護森林就是直接和間接保護生物多樣性。

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以及氣候資源數量與質量狀況的總稱。生態環境亦可簡稱環境。

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運用生態系統原理,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規模的生態建設任務,模擬設計最優化的人工生態系統,按模型進行生產,以取得預期的最佳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是指從國土整治的全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以維持和再造良性生態環境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觀為目的,在一個地域或跨越一個地區范圍內,建設有重大意義的防護林體系、自然保護區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項目,並管護好現有的森林資源。

林分:內部特徵大體一致,而與臨近地段又有明顯區別的一片林子。一個林區的森林,可以根據樹種組成、森林起源、林相、林齡、疏密度、地位級及其他因子的不同,劃分成不同的林分。

立木:包含兩層意思:①形成森林主要部分的樹木的總和;②林地上未伐倒的生活著的樹木。

樹種組成:指森林中的林木是由哪些樹種所組成的。

優勢樹種:在一個林分內,數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積量所佔的比例最大)的樹種。

先鋒樹種:能在荒山瘠薄地等立地條件差的地方最先自然生長成林的樹種。如馬尾松、油松、楓香、沙棘等。

純林:由同一樹種組成的林分叫做純林。

混交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樹種組成的林分叫做混交林。

林相:有兩種含義:①森林的外形,指林冠的層次,有單層林和復層林之分。②森林的林木品質和健康狀況。林木價值高,生長旺盛稱為林相優良,反之稱為不良。

郁閉度:森林中喬木樹冠彼此相接而遮蔽地面的程度。用十分法表示,以完全覆蓋地面的程度為1,分為十個等級,依次為1.0 0.9 0.8……0.1。

林齡:指林分與林木的年齡結構,可分為同齡林和異齡林。林分內所有林木年齡完全相同,這種林分稱為同齡林。如林分內林木之間的年齡相差不超過一個齡級的稱為相對同齡林。林木年齡相差一個齡級以上的森林,叫做異齡林。

齡級:為簡化森林年齡統計而劃定的林分年齡級。一般慢生樹種以20年為一個齡級,比較速生的樹種和中生樹種以10年為一個齡級,速生樹種5年為一個齡級。

齡組:對林木生長發育時期的年齡分組。有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之分。

幼齡林:指林分完全郁閉前的時期。

中齡林:林冠郁閉後至林分成熟前的時期。

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學及工藝方面都已進入成熟,直徑生長已非常緩慢或基本停止。

過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結束,林木生長停止,開始心腐,病蟲害侵染,部分立木由於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經濟價值和有益效能開始不斷下降。

蓄積量:是指一定面積森林(包括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熟林、過熟林和枯立木林分)中,生長著的林木總材積(用立方米表示)。主要是指樹乾的材積。

出材量與出材率:出材量是指實際採伐林分中生產的原條、原木、小規格材和薪材的數量。不包括枝椏、樹皮、伐根等。出材率是指出材量與採伐蓄積量的比率。它是反映森林資源利用的重要指標,出材率高,表明林木資源利用好;反之,說明利用差。

總生長量:指樹木自生長開始至調查時整個時間內的生長總量。

森林覆蓋率:是指全國或一個地區森林面積占土地面積的百分比。它等於:(有林地面積+國家特別規定灌木林面積)÷土地總面積×100%得出的數稱森林覆蓋率。

林木綠化率:林木綠化率是指(有林地面積+灌木林地面積+四旁樹佔地面積)÷土地總面積×100%。

二、造林綠化

人工造林:用人工進行植苗、播種等方法營造森林的工作。

四旁綠化:指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樹。

立地條件:是指造林地作用於森林植物的地形地勢和氣候、土壤等環境因子的綜合。

適地適樹:就是要使造林樹種的生物學特性和造林地條件相適應,以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使一定的營林地段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達到較好的生產水平。

全面整地:全面翻耕整理造林地,徹底清除雜草、灌木。

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或溝帶整地。是沿等高線從下而上開挖溝槽,把心土堆在下坡,築成土梗的一種整地方式。

帶狀整地:在所整地帶之間保留一定寬度的生草帶,以有利於防止水土流失的整地方式。

塊狀整地:在種植點小塊開墾,塊與塊的距離依造林的株行距而定。

植苗造林:栽植苗木使它生長成林的造林方法。是目前林業生產上最常用的造林方法。

初植密度:也叫栽植密度。是指人工造林和跡地更新時單位面積上最初栽植的株數。

直播造林:是將種子直接播於造林地上,使其發芽生長成林的一種造林方法。

封山育林(封育):指對具有天然下種或萌櫱能力的疏林、無立木林地、宜林地、灌叢實施封禁,保護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長,並輔以人工促進手段,促使恢復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對低質、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進行封禁,並輔以人工促進經營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質量的一項技術措施。

丘陵:沒有明顯的脈絡,起伏較小,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山地:地勢相對高起,表面起伏很大的地區。
低山:海拔絕對高度500~1000米,相對高度200~500米的山地。
中山:海拔絕對高度1000~2000米,相對高度500~1000米的山地。
高山:海拔絕對高度2000米以上,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的山地。
黃壤:在熱帶和亞熱帶濕潤氣候、常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土壤中富含鐵的氧化物,故呈黃色或鮮黃色。土質粘重,酸性大,含有效磷少。
紅壤:在暖濕氣候和常綠闊葉林作用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土中鐵鋁豐富呈紅色,土層中常有紅、棕、黃、白交織的網紋。一般酸性強,有效磷少,剖面深厚。
紫色土:在紫色砂頁岩上發育起來的土壤。這種土壤的母質很容易風化,含礦質養分較多,土層疏鬆,但易遭水土流失,土層淺薄。
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鈣或碳酸氫鈣等石灰性物質的土壤。呈中性到鹼性反應,含礦物質養分豐富,但對磷酸的固定作用較強。主要分布在半乾旱和乾旱地區。石灰性強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結核,石灰磬層等石灰集聚層。
石漠化:指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和岩溶極其發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為活動干擾,使地表植被受破壞,造成土壤嚴重侵蝕,基岩大面積裸露,石礫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它是岩溶地區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
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礫含量≥30%,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土地。①植被綜合蓋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綜合蓋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無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
造林質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積核實率、造林質量合格率、良種使用率、作業設計率、幼林撫育率、林木管護率、檢查驗收率、資料建檔率。目前要求造林質量管理「八率」均為100%。
①面積核實率=(∑調查小班的核實面積/∑調查小班的上報面積)×100%
②造林質量合格率=(∑調查合格小班面積/∑調查小班上報面積)×100%
③良種使用率=(∑調查造林使用良種的小班面積/∑調查造林小班面積)×100%
④作業設計率=(∑調查有作業設計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⑤幼林撫育率=(∑調查撫育合格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⑥林木管護率=(∑調查有管護措施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⑦檢查驗收率=(∑調查檢查驗收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⑧資料建檔率=(∑調查建檔的小班面積/∑調查小班面積)×100%
母樹和母樹林:供采種的樹叫做母樹。很多母樹生長在一起就叫做母樹林。
優良母樹:指具有優良遺傳品質的林木個體。
優質種源:生長旺盛,干直、枝小和冠形緊湊、無病蟲害的優勢木,其比例佔75%以上的母樹林稱為優質種源。
林木種子園:是用有性法或無性法繁殖人工精選的個體或綜合育種法培育的新品種的植株而建立起來的林木良種繁育場。
采穗圃:對於容易扦插繁殖的樹種,用被選優樹的種條(插穗)建立的采穗圃,作為往後常年采穗造林之用,它相當於種子園,只不過種條代替了種子。
三、保護管理
主伐:在成熟林中以取得木材收獲為主要目的的採伐。
撫育採伐:根據森林生長和發育的規律,在不同齡期,伐除部分林木,為保留的林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更好地發揮其有益的效能。
更新採伐:在森林的有益效能開始減退時所進行的一種採伐,這種採伐以不降低森林有益效能為前提,以保護防護效能和特種作用持續穩定的發揮。
皆伐:整個林分一次伐除,通過人工植樹或天然下種(自臨近林分或伐倒的樹木)達到更新目的。
擇伐:把林分中部分適合和應該採伐的林木進行採伐的方式,主要用於復層異齡林。
漸伐:把成熟林分的林木在一個齡級期內分兩次或數次伐除。
疏伐:在林木向高生長最旺盛的時期所進行的撫育方式。伐去過密的樹木中品質較差的植株而保留較好的植株,以使林木形成良好的干形,並促進生長。
生長伐:在林木生長最旺盛時期一直到主伐前一個齡級的階段內所進行的撫育方式。目的是使林木得到更多營養空間以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木材產量和質量。
衛生伐:為除去森林中不健康的植株而進行的撫育方式。
森林資源連續清查(簡稱一類清查):即國家森林資源調查。在國家林業局組織下實施,復查間距期為5年。其目的是通過查清全國或省、自治區的森林資源數量、質量及其消長變化情況,為制定全國林業方針、政策,制定全國和各省區及大林區的各種林業計劃、規劃和預測資源發展趨勢提供科學依據。這類調查以省、市、區或大林區為單位進行。
二類森林資源清查:亦稱森林經理調查。此類調查是根據國家林業局的統一部署,由省林業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地州市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在林業生產單位內進行。復查間距為10年。其目的是為林業基層單位掌握森林資源現狀及動態,分析檢查經營活動效果,編制或修訂森林經營方案及有關規劃提供依據。這類調查的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要落實到小班,其准確度優於一類調查。
三類調查:即作業設計調查。是林業基層生產單位為滿足伐區設計、造林設計和撫育採伐設計而進行的調查。
森林抽樣調查:對一定范圍內的森林,應用數理統計學原理抽出部分樣地進行調查,根據樣地調查結果推算該范圍內全部森林的數量和質量的方法。
森林區劃:為了便於森林調查和開展營林活動,按一定經營規模將林區劃分成不同森林經營管理單位的工作。
林班:一種永久性的林地區劃,為便於經營管理,把林地劃分為許多林班。因經營集約度的高低不同,林班的平均面積不一,由幾十公頃到幾百公頃不等。其界線或用人工伐開,或利用山脊、河流、道路等自然地形線而形成。用號碼或地名命名。
小班:是指在森林調查規劃設計時將森林按不同的權屬、土地類別、起源、森林類別、林種、優勢樹種組、齡組、郁閉度等級、立地類型、經濟林產期(經營集約度等級)和林業工程類別等劃成不同的小區,每個小區稱為小班。小班是森林區劃的最小單位。
小班調查:在小班范圍內進行的測樹因子、土壤植被、地形地勢等調查項目。
標准地:用代表選樣或隨機、機械選樣選取一定面積的林地作為調查樣本,稱為標准地。
林業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苗正常生長並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由於「森林病蟲害」不能包括可對林業造成危害的雜草、軟體動物、脊柱動物和其他植物,近年來改稱為「林業有害生物」)。

林業外來有害生物:是指原產於國(境)外,傳入我國後已經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苗正常生長並造成經濟損失的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

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我國境內局部地區發生,危險性大,能隨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經國務院林業主管部門發布禁止傳播的有害生物。

補充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局部地區或國內其他地區局部發生,危險性大,能隨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傳播,經省級林業主管部門發布禁止在本轄區內傳播的有害生物。

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是指依法必須經過檢疫才允許調運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也包括根據疫情應實施檢疫檢驗和除害處理的包裝材料、運輸工具、土壤等。

產地檢疫:是指國內調運、郵寄或出口的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在原產地進行的檢疫調查、除害處理並得出檢疫結果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旨在防止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傳出的措施。

調運檢疫:是指森林植物及其產品在調出原產地之前、運輸途中及到達新的種植或使用地點之後,根據國家或地方政府頒布的森檢法規,由法定的專門機構,對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及其產品所採取的一系列的檢疫檢驗和除害處理措施。根據森林植物及其產品調運的方向,可將調運檢疫分為調出檢疫和調入檢疫兩部分。

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是指那些為害嚴重、防治困難、能夠給林業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有害生物。全國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名單由國家林業局發布。本省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名單由省林業廳發布。

疫區:是指根據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的發生情況,依照森林植物檢疫(簡稱「森檢」)法規,按照法定程序劃定,並且採取相應檢疫措施的地區。疫區的劃定,由省林業廳提出,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家林業局備案。

野生保護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我國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有4大類:①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為兩級,即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②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即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前稱三級保護野生動物)。③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④我國參加的有關國際公約和國際協定中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

野生保護植物:是指原生地天然生長的珍貴植物和原生地天然生長並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文化價值的瀕危、稀有植物。野生保護植物分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又分為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即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以前稱三級保護野生植物)。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自然保護區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含省、縣級自然保護區)。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要求在15萬畝以上、省級自然保護區在10萬畝以上、縣級自然保護區在3萬畝以上。

自然保護小區:是指對有典型性的森林生態系統、自然生態環境、珍稀動物繁殖棲息地、珍稀植物生長繁衍地規劃面積在2000公頃以內,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森林防火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的五條標准:一是各級組織機構落實,特別是市、縣、鄉三級森林防火指揮部,機構健全穩定,人員高效精幹。二是責任到人,各級地方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長是本地區森林防火的第一責任人,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都要劃分森林防火責任區,簽訂責任狀,並經常深入責任區督促檢查,幫助解決實際問題。三是森林防火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當地林業發展總體規劃。四是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經費納入地方財政算。五是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有關領導及時深入現場組織指揮撲救。
森林火險
天氣等級危險程度燃燒程度蔓延程度沒有危險不燃燒不蔓延

低度危險
難燃燒
難蔓延


中度危險
能燃燒
能蔓延


高度危險
易燃燒
易蔓延


極度危險
極易燃燒
極易蔓延

森林滅火原則:

①實行「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

②實行保護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則。

③統籌兼顧,犧牲局部,保存全局的原則。

④要積極撲救,不要消極防守的原則。

⑤集中優勢兵力作戰的原則。

⑥捕捉有利戰機的原則。

⑦講究經濟效益的原則。

森林火災分類:

①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積不足1公頃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

②一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公頃以上不足100公頃的;

③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公頃以上不足1000公頃的;

④特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1000公頃以上的。
http://www.xfsljk.net/zsyz/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06(林業專業術語;造林綠化術語)
http://www.xfsljk.net/zsyz/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05(林業專業術語;森林生態術語)
http://www.xfsljk.net/zsyz/ArticleShow.asp?ArticleID=2523(林業專業術語;保護管理術語)
林分 森林的內部結構特徵,即樹種組成、林層或林相、疏密度、林齡、起源、地位級和出材量等主要調查因子相同並與四周有明顯區別的有林地,通常也泛指任一具體的長有林木的地段。不同的林分,常要求採取不同的森林經營措施。
喬木 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高大而明顯的主幹,並多次分枝,組成龐大的樹冠,一般可以明顯地分為樹冠和樹干兩部分,如楊樹和落葉松等。
灌木 多年生木本植物,高在3米以下,通常無明顯主幹,分枝從近地面處開始,故無樹冠和樹干之分,如紫穗槐和姚金娘等。
林木 是森林中所有喬木的總稱,是構成森林的主體。它決定森林的外貌和基本特徵,決定森林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是森林經營管理中的主要工作對象。根據經濟價值和經營意義分為主林木和次林木,主林木是指由主要樹種所構成的林木,次林木是指由次要樹種所構成的林木。林木也泛指林內生長的喬木。
下木 林內灌木及當地條件下生長達不到喬木層的喬木種類的總稱,是構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下木能抑制雜草,為幼苗幼樹遮陰,減少地表徑流和蒸發,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強森林的防護效能。
植被 指林地上的地衣、苔蘚、草本植物、半灌木、小灌木和喬木的總稱。是構成森林的植物成分之一,能影響地表土壤、小氣候條件、林木的更新和幼苗幼樹的生長發育。
林型 也叫森林類型,由樹種組成和立地條件決定,是森林的自然分類單位。
純林 也叫單純林,是指由單一樹種構成的或雖混有其它樹種但其它樹種的數量和材積所佔比例不到一成的林分,如落葉松純林和楊樹純林等。
混交林 由兩種以上的樹種構成的林分。
針葉樹和針葉林 針葉樹是裸子植物的樹木,其葉多呈針狀或鱗片狀,種子一般裸露在果鱗上,子葉多數,多為常綠高大喬木,樹干圓滿通直,樹冠常為圓錐形,如落葉松、雪松和雲杉等。針葉林是指以松柏類為主的針葉樹所構成的森林。
闊葉樹和闊葉林 闊葉樹是屬於雙子葉植物的樹木,其葉片一般較寬,有多種形狀,種子包被於果實中,具2枚子葉,落葉或常綠喬木。闊葉林是由闊葉樹種組成的森林,如樺木林、楊樹林和桉樹林等。
針闊葉混交林 由針葉樹和闊葉樹混和組成的森林,是溫帶濕潤地區的優勢植被,紅松闊葉混交林是典型的針闊混交林類型之一。
天然林 在沒有人為參與的情況下形成的森林。
人工林 指在適合栽植林木的各類土地上用人工植苗、插條或直播等方法形成的森林。
天然次生林 原始林或人工林,經人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壞之後,未經人為的合理經營,藉助自然力量恢復起來的天然林。
土壤和森林土壤 土壤是指陸地上部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的表層,由礦物質顆粒、有機質、活的生物體以及生物活動產物、空氣和水分共同組成。森林土壤是林地土壤的總稱。由於形成條件和形成過程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森林土壤,如在寒溫帶濕潤山地針葉林下形成了棕色針葉林土壤,溫帶濕潤地區針闊葉混交林下形成了暗棕色森林土壤,在溫暖帶濕潤地區以櫟林為主的森林下則形成了棕壤土。
樹冠和冠幅 樹冠是指樹木幹部以上的全部枝、葉的的總體。冠幅是指樹冠的最大直徑。
林齡和齡級 林齡是林分中林木的平均年齡,分為幼齡林、中齡林、近熟林、成樹林和過熟林。幼齡林是森林生長發育的幼年階段,通常指Ⅰ齡級或Ⅱ齡級的林分;中齡林也叫壯齡林,指林齡為Ⅲ齡級至不超過Ⅳ齡級的林分;近熟林指生長速度下降,接近成熟利用的森林,通常指IV齡級的林分;成熟林指林木已達到完全成熟,可以採伐利用的林分,通常指林齡為V、VI齡級的林分;過熟林指超過VI齡級以上的林分。齡級指對林木按照林齡間隔一定的年限進行的分級,一般天然林每20年為一個齡級;人工林每10年為一個齡級。
蓄積量 單位面積林地上所有活立木材積的總和,以立方米為單位。
郁閉度 指森林中喬木樹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標。它是林地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林地面積之比,以十分數表示,完全覆蓋地面為1。簡單地說就是林冠覆蓋面積與地表面積的比例。
枝條盤數 指樹冠部分輪枝的層數。
胸徑和地徑 一般胸徑指樹木離地面1.3米處樹乾的直徑;地徑指樹木離地面20厘米左右處樹乾的直徑。
坡度 坡面與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按照角度大小,坡面可分為平坡:00—50;緩坡:60—150;斜坡:160—250;陡坡:260—350;急坡:360—400;險坡:410以上。
坡向 山坡所面向的方向。向南的叫南坡,也叫陽坡,向北的叫北坡,也叫陰坡。
坡位 山坡的部位。一般分為山頂,山坡上部、中部和下部

B. 林業建設中的育苗技術與造林方法

關鍵詞:林業育苗; 技術; 造林方法; 措施;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重要導向,傳統的林業技術已經很難適應現代化林業建設的需求,難以達到現代林業建設提出的要求和水準,因此,必須將科學的林業種植技術運用到苗木種植過程中,提升樹苗的存活率,促進林業生態經濟的發展,進而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1. 林業育苗技術


1.1 種子選擇


為了保證林木的質量和種子的出芽率,必須要求林業相關單位的采購部門加強對種子采購工作的關注,所采購的種子顆粒要飽滿且抗病性強,並且種子生產廠家必須手續齊全、業務正規,應仔細檢查其種子生產的相關證明,避免出現質量低且顆粒不飽滿的種子,還要對采購回來的種子加強性能檢測。


1.2 種子催芽


為了提升種子的總體出芽率,要對采購回來的種子進行催芽,主要的催芽方式是利用溫水或熱水對種子進行浸泡,之後每天定時利用溫水對其進行淘洗。應用熱水浸泡主要是為了將種子外皮泡開,這樣更有利於提升種子的出芽率。


2 .造林方法的應用


2.1 植苗造林法


在實際播種過程中採用植苗選林法時,要想提高移植的成活率,必須在移植時保證苗種根系的完整,同時增加苗木的生長適應能力,保證根部在移植過程不受到任何影響和傷害,避免大量水分流失,防止出現種子和資源浪費的情況,促進苗木健康生長。通過保護根系的方式進行苗木移植,可以促進苗木整體水分平衡,提升造林成功概率。


2.2 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是促進林木生長最簡單、常用的方法。分殖造林法主要是利用苗木的枝幹以及殘枝或是苗木的根基作為施肥材料,通過苗木自身的營養提供所需的基本材料供應,以提升苗木種子對於土壤的適應能力。分殖造林法操作較為簡便,對於氣候的要求不是很高,甚至可以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進行操作,從而保證種植的成活率。


3. 結語


在林業建設中做好林業育苗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為了保證林木的出苗率和成活率,要根據苗木的實際生長特性,選擇適合的種子培育和造林方法,同時專業林業人員在進行相關研究的過程中要提高林木管理和培育意識,提升專業種植能力,通過對種植和造林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升工作質量,提高樹木成活率,為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以上就是農業方面的一個優秀的開題答辯範文,小夥伴們可以仔細研究其中的內容,為自己的畢業論文尋找一些靈感,更多論文相關內容,請關注本平台,小編會做及時的整理與發布。

C. 常用的造林整地方法有哪些在不同地區進行整地各適用何種方法

8種苗木 8.1禁止使用帶森林病蟲害檢疫象種、苗木其繁殖材料 8.2種 8.2.1積極推廣種源適宜良種優先選用優良種源良種基產種 8.2.2播種造林種質量應達GB7908規定合格種標准 8.2.3檢驗林木種質量執行GB2772規定 8.2.4提高播種造林效播種前根據需要林木種進行浸種、催芽、拌葯等處理條件進行電技術處理 8.3苗木 8.3.1裸根苗 8.3.1.1必須使用GB6000規定1、2級苗木 8.3.1.2營造速豐產用材林必須選用種園、優良種源種培育GB6000規定1級苗木及優良性系苗木 8.3.1.3經濟林選用品種優良、GB6000規定合格苗木 8.3.1.4未制定家標准樹種各選用品種優良、植株健壯、根系發達苗木 8.3.1.5農田防護林、護岸林、護路林、四旁植樹城市綠化選用良種健壯苗造林 8.3.2容器苗 執行LY1000規定 8.3.3苗木管理 8.3.3.1苗木質量檢驗起苗、包裝、運輸、貯藏等技術執行GB6000LY1000規定 8.3.3.2根據造林任務近育苗避免途運輸造損失 9造林整 9.1整 9.1.1穴狀整 9.1.1.1穴狀整山、丘陵、平原廣泛採用整山陡坡、水蝕風蝕嚴重帶更應採用 9.1.1.2整規格穴口徑50~60cm速豐產用材林、經濟林及草帶整規格應適些 9.1.2魚鱗坑整 9.1.2.1魚鱗坑整乾旱、半乾旱區 9.1.2.2魚鱗坑半圓形外高內低半徑於60cm 9.1.3帶狀整 9.1.3.1帶狀整山、丘陵北草原區重要整 9.1.3.2山丘陵帶狀整要沿等高線進行其形式水平階、水平槽、反坡梯田等 9.1.3.3帶狀整寬度60cm帶根據形確定能每隔定距離應保留0.5~1.0m自植 9.1.4全面整 9.1.4.1列情況採用全面整: a.勢較平坦; b.便於實行機械作業; c.實行林農間作; d.坡度25度、灌草茂密、全面整便於營林產 9.1.4.2全面整連片面積能山、丘陵要適保留山頂山脊植坡每30m沿等高線保留3m寬植 9.2整深度 9.2.1針葉樹造林整深度應達30cm北乾旱、半乾旱區應達40cm 9.2.2闊葉樹造林整深度應於40cm 9.2.3速豐產用材林整深度執行相應專業標准經濟林四旁植樹整深度根據造林樹種苗木確定 9.3整間 9.3.1般應造林月前整凍拔害區預先整造林挖穴栽植 9.3.2乾旱、半乾旱區造林整應雨季前或雨季進行 9.3.3固定沙沙質土造林整應風季進行 9.3.4流沙、半固定沙造林整必要先設置沙障 具體請參照 : 華民共家標准造林技術規程 http://中國yuanlin中國/rules/Html/Detail/2010-1/1266_5.html

D. 造林的技術原則

為了保證造林質量使所造新林能夠成林並在成林後能達到預期目的,一般應嚴格掌握下列技術原則:
①適地適樹。即所選擇的造林樹種應與造林地的自然條件達到協調統一。根據造林地的氣候、土壤和土地利用的歷史情況,對造林地的自然條件特點和生產潛力作出綜合判斷。另一方面要求對造林樹種對各種立地條件的適應性進行深入的研究,選定最符合造林目的和最能適應造林地的自然條件的樹種。
②良種壯苗。選用生命力強和具有優良目的性狀的品種,以及生機旺盛 、抗逆性強的苗木作為種植材料,不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可以減少幼林的撫育工作。為了使森林整體有較強的抗災能力,減少由病、蟲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在選用良種,特別是生產周期較長、又為無性繁殖的樹種時,應盡量避免種類過分單一。
③細致整地。目的在於改善幼苗生長的土壤條件,也使造林施工易於進行。整地的內容包括造林地上的植被清理和土壤耕翻。
④精心種植。正確的造林方法和適宜的造林季節都直接關繫到造林成活率。造林方法有播種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大約從20世紀30年代起開始飛機播種造林。這些方法中以植苗造林採用較多。
⑤合理密度。造林時單位面積上的種植點數。合理的造林密度要考慮樹種的生長發育特性、造林地自然環境條件、林種的需要、經營條件和經濟上的投資與收益等。
⑥撫育保護。為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進幼樹生長和加速幼林郁閉而採取的各種技術措施,包括除草鬆土、灌溉施肥和對幼樹的管理,如平茬和除櫱以及防治病蟲害等。

E. 我國目前有哪些主要的造林方式

造林形式有哪幾種?

(1)全民義務植樹。1981年1 2月全國五屆人大通過的《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功的決議》及《森林法》第九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全民義務植樹,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2)主管部門組織造林。《森林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屬於全民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由林業主管部門組織造林;鐵路、公路兩旁、江河兩側,湖泊水庫周圍,由各有關主管單位因地制宜地組織造林;工礦區、機關、學校用地。部隊營區以及農場、牧場、漁場經營地區,由各單位負責造林」。

(3)集體經濟組織造林。《森林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灘,由集體經濟組織組織造林;主要是通過貫徹執行黨的有關農村經濟的政策,要在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和壯大集體經濟的前提下進行。

(4)合作造林。合作造林,我國50年代就開始組織。當前國社合作造林的形式很普遍。以後不論在組織形式或規模上都有很大發展。如工礦企業和社、隊聯合造林,林業主管部門與林業企業、事業單位合作造林等。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扎實地開展綠化祖國運動的指示》明確指出:「要鼓勵跨地區、跨行業以補償貿易或聯營等形式,進行合作造林,投資者所得木材不抵扣國家計劃分配指標」。並對林業專業戶、重點戶和聯合經營體承包荒山、荒灘,興辦家庭或合作林場、苗圃等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F. 人工播種造林的方法有哪些

森林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生物多樣化的基礎。不僅可以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寶貴的樹木資源,更能調節水土,防風固沙,是環境保護必不可少的屏障。然而,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卻在不斷下滑,這樣不但影響到我國的生態環境,還會阻礙我國的經濟發展。掌握造林的基本內容,提高植樹造林的效率是我國林業發展的首要任務。本文主要論述了一些常用的造林整理和造林方法,以期對林業發展起到幫助。
[關鍵詞] 造林 整理 方法
[中圖分類號] S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06-0125-01
前言:森林資源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環境保護的支柱。造林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造林整理、人工播種、造林方法。只有全面了解掌握造林的基本內容,提高樹木的成活率,才能增強植被覆蓋率,改善森林資源環境。
1 造林整理的基本內容
1.1 造林地的清理
整理造林地是進行造林之前不可缺少的准備工序。整理造林地的主要目的是改善造林地的環境條件,為新苗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進而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地的清理需要把土地上的灌木、雜草、竹類以及採伐跡地上的枝丫、梢頭、站桿、倒木、伐根等全部清除掉。一共有3種清理方法,分別是割除清理、火燒清理和化學葯劑清理。割除清理即使用人工或機械來割取灌木或雜草。將樹枝和雜草用火燒清除,這種方法稱之為火燒方法。第三種方法是化學葯劑清理,即使用化學除草劑清除灌木和早操。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割除法不能完全去除雜草,而且費時費力,但不會破壞土壤。火燒法和化學葯劑法雖然可以快速的清除雜草,但是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影響土壤的質量。
1.2 造林地的整地方式
造林地清理工作完成後,下一個步驟是進行造林地整地。整地方式分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地整地又包括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兩種方式。主要依據造林地的實際情況而選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平原地區多採用全面整地的方式,即翻墾造林地的全部土壤。而局部整地多用於不規整和不平坦的造林地區。其中帶狀整地用於呈長條狀的造林地,整地方法分為水平帶狀、水平狀、水平溝、犁溝、高壟等,要依據長條造林地所處的地界選擇不同的整地方法。而塊狀整地用於呈塊狀的造林地,具體的整地方法根據塊狀造林地所處的位置來決定。在山地的塊狀造林地採用的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等;而在平原的塊狀造林地採用的整地方法有坑狀、塊狀、高台等。
2 人工播種的基本方法
2.1 撒播方法
撒播,顧名思義,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將種子均勻地撒在造林地里。這種播種方法的優點是不用提前做好造林地整理的工作,只需要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里即可,也不用為種子蓋土。操作較簡單,不必藉助大型的機械器具,大大縮減了經費和工作任務量。缺點是由於撒播的種子沒有土壤覆蓋,易被大風吹走或被水流捲走,種子的成活率較低。一般使用撒播方法的地區多為人煙稀少、偏遠不發達的地區或是地表土壤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砍伐或大面積火燒)的地區。
2.2 條播方法
條播,即指按照一定的行距播種,根據具體情況可將種子播種成單行或雙行,連續或間斷。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種子的成活率較高,且播種出的植株排列比較整齊,成行成列。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由於播種後需要為種子蓋土,工作任務量較大,可以使用大型的機械器具來節約工作時間,這會使工作經費增加。而且種子的消耗量也比較大。一般次生林改造工程多使用條播方法。且對於播種灌木、喬木而言,條播方法既簡便易行,又高效省時。

G. 簡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1:植苗造林 可以用播種苗,扦插苗,組織培養苗等2:插條造林或叫插桿造林

H. 新疆楊主要造林技術有哪些

(1)造林地以選擇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沙壤土為好。「四旁」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林木生長快,成材早,適於營造新疆楊。
(2)大面積造林,可用機械進行全面整地,深度25~30厘米,並修水渠,平整土地,便於灌溉。
(3)新疆楊樹冠小,在一般條件下,5年生時冠幅1.5米,10年生時冠幅2.5米左右,15年生時,冠幅3~4米。因此,造林密度可密些。營造防護林時,初植行距2米,株距1~1.5米;培育小徑材林時,密度為2米×2米,中徑材密度為3米×3米,大徑材為4米×4米左右或更大。
(4)造林方法。主要採用植苗造林,方法與銀白楊、毛白楊相同,也可用插干造林。插干造林,多在早春用長1.5~3米,直徑3~8厘米的2~4年生的枝幹,放在水(最好是活水、淡水)中浸2~3天後,穴栽。栽植深度為50~80厘米,上露1~2.2米。在沿溝渠栽植的成活率可達70%~80%。栽苗時,多用1~2年生壯苗,穴栽,栽後踏實。有灌溉條件的,栽後灌溉,可以提高成活率。
此外,還可在胡楊上嫁接新疆楊,生長良好,可擴大新疆楊栽培范圍。方法有兩種:
①套接 選擇直徑1厘米左右的1~2年生胡楊萌芽條作砧木,選擇與砧木同樣粗的新疆楊條作接穗,環狀斷皮,扭活接套。套上保留一個完整的飽芽,並將同樣粗的砧木平茬剝皮後,速將扭活的接套由接穗上取下來套在砧木上,亦可先取下一定數量的接套放入盛水的盒中,再套在砧木上,對緊對嚴。此法多用於春夏季節。
②皮下接 選直徑3厘米以上的胡楊萌芽條作砧木。先鋸去砧木的樹干,後將剪好的長10~15厘米,粗0.4~0.8厘米,有3~7個健壯芽的接穗粗的一頭,削成斜形,直插在砧木的皮下(即形成層中),每一個砧木視其大小,分別在形成層的一周插2~6個,然後用麻皮或塑料帶綁扎,並用泥密封。多在春季採用。
嫁接的部位越低越好。嫁接後的新疆楊,初期生長很快。

I. 簡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點及適用范圍

摘要 植苗造林的特點

J. 沙柳的造林方式有哪些

沙柳天然分布多,種條來源廣,繁殖容易,故生產上通常不經過育苗,直接造林。

1.插條造林:早春土壤解凍,芽苞未放前,或者秋季落葉後,選取2~3年生、直徑0.6厘米以上的枝條(同齡枝條,愈粗生根愈多),截成長60厘米的插條,隨截隨插。只要注意插條質量,掌握「深插、少露、實埋」的原則,成活很容易。一般多採用穴狀簇植和障蔽式密植。

2.埋條斷根造林:在春秋造林時,於3~4年生沙柳四周挖50厘米、寬30厘米的坑4個,將沙柳枝條2~4根合成1束,每坑壓入1束,枝梢露出坑外,覆土踏實,待翌午新根長出後,用刀將枝條與母樹連接處砍斷,即由1穴繁殖成5穴,一般成活均在95%以上。

3.植苗造林;當晚秋早春之時或者夏季連陰雨天,在濕潤丘間低地挖掘1~2年生苗,注意深掘,保持根系完整,如有損傷,適當修剪。然後將其移栽,行與主風向垂直。這樣移栽的沙柳,當年生枝平均高25厘米,冠幅30厘米。

4.天然下種:種子在5月成熟時,吐絮隨風飄揚,當落到濕潤丘間低地和水圪坨上後,遇適當溫度,即可萌發出幼苗。當年生高達50厘米,逐漸形成茂密沙柳林。沙區天然沙柳林。

閱讀全文

與生產中常用的造林方法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古箏琴碼的安裝方法 瀏覽:577
國外大學研究方法有哪些 瀏覽:422
手上雞眼的圖片症狀和處理方法 瀏覽:68
梔子的種植方法和圖片 瀏覽:602
癬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420
黛珂白檀乳液使用方法 瀏覽:847
考科二坡道定點停車方法視頻 瀏覽:540
獨詞式標題選材常用方法 瀏覽:748
一天解決一本書的方法 瀏覽:239
沂蒙山楂的食用方法 瀏覽:179
系統思維的訓練方法 瀏覽:41
組合數計算方法高中數學例題 瀏覽:305
如何用物理方法卷發 瀏覽:194
穿絲襪的正確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220
簡單鍛煉方法視頻捂臉 瀏覽:274
如何喚醒孩子的方法 瀏覽:567
雙開雙控插座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704
gps手持測畝儀使用方法 瀏覽:152
有什麼方法可以安眠 瀏覽:215
種大蒜的視頻種植方法 瀏覽: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