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有哪些羊肚菌種植基地
主要分布於我國河南,陝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北、北京等地區。
可食用,味道鮮美,是一種優良食用菌。含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和纈氨酸等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可利用發酵罐培養菌絲體。羊肚菌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質24.5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39.7 克,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1)西藏食用菌種植方法擴展閱讀
羊肚菌生物學條件
1、基質
可在多種基質上生長。可在遺留的沒有收獲出土的作物或其副產品中,或腐爛的樹枝、樹皮和樹根組織中生長。
2、溫度
該菌屬低溫真菌,多於3-4月的雨後發生,8-9月在有常流水的溝渠邊緣也有發生。菌絲生長溫度為21-24℃,子實體形成與發育溫度為5-16℃。
3、濕度
相對空氣相對濕度一般在65%-85%。
4、土壤
選擇壤土、沙質混合土,土壤pH值宜為6.5-7.5。
5、空氣
野生羊肚菌的發生地,多為丘陵地帶或溝渠邊緣,通風條件極好。充足的氧氣對羊肚菌的生長發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之一。
❷ 冬蟲夏草是一種食用菌菌種,冬蟲夏草有什麼營養價值
它是中葯材,屬於中葯類,吃冬蟲夏草不是為了補充營養,而且為了調整身體機能,調節免疫系統能力,嚴格來講它是葯,是都可以吃的葯材感謝邀請,首先冬蟲夏草是一種傳統的名貴滋補國葯草,與自然人參、鹿茸並列為三大滋補品。冬蟲夏草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冬蟲夏草含有高級營養和調節人體機能的多種成分。
冬蟲夏草屬於補益葯,性溫,所以歸納為補陽葯。入肺、腎二經。有滋肺補腎、止血化痰的功效。用於治勞咳痰血、盜汗、及陽痿、遺精,病後虛損不復等症,單用有效,但力緩,當持續服用。
實際上,蛹蟲草的營養和葯用價值,也是很高的。一些科研單位和農科院的部門,已經把蛹蟲草種植研究成功。西藏有蟲草研究院,研究了快三十年,冬蟲夏草目前無法人工種植。能種出來的叫蛹蟲草,又叫北蟲草,蟲草花。和冬蟲夏草是二個不同的東西冬蟲夏草是一種寄生菌,冬蟲夏草在大自然野生菌的繁殖方式,是從夏天蟲草成熟的菌絲孢子粉,隨風飄動,寄生在昆蟲體上,在昆蟲進入冬眠狀態里,這就是「冬蟲」,蟲草孢子粉在溫適濕環境里,慢慢萌發菌絲,以昆蟲為培養基,積累豐富養分,並達到菌。
❸ 什麼是「東菇西耳」戰略
什麼是「東菇西耳」戰略?中國食用菌年產量超過3000多萬噸 佔世界總產量的75%
據中國食用菌協會對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西藏、寧夏、青海、海南和港澳台等省區)的統計調查(與2016年調查的省份相同),2017年全國食用菌總產量為3712萬噸,比2016年的產量3596.66萬噸增長了3.21%,2017年產值為2721.92億元,比2016年2741.78億元下降0.72%。2017年,全國共出口各類食(葯)用菌產品63.08萬噸(干鮮混計),貨值38.4億美元,出口數量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3.09%和19.38%。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賀祥教授指出,中國的食用菌年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75%左右,中國是名副其實的食用菌大國。
湖南大學食用菌首席專家、湖南省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夏志蘭教授進一步指出:「在現有36個食用菌海關商品代碼中,干香菇、干木耳、小白蘑菇罐頭、其他蘑菇罐頭出口金額均超過1億美元,位列所有商品代碼的前五位,其中干香菇出口金額最高,達到19.94億美元,占所有商品代碼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就具體品種而言,香菇、木耳、銀耳、松茸、牛肝菌和雙孢蘑菇仍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創匯品種。」
當前,在國家精準扶貧、鼓勵農產品出口等相關政策的刺激下,食用菌產業發展首當其沖,西部、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增長幅度較大。受各地政策引導以及市場和成本因素影響,「南菇北移,東菇西進」正進入新階段,東南部地區加快了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突出精深加工和品牌特色。常規品種香菇、黑木耳仍是發展的熱點,羊肚菌等珍稀小品種的產量增長較快。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和三產融合發展能力增強,進一步推進了產品附加值增加和產業鏈的延伸發展。全年新上項目較多,受投產周期的影響,部分產能可能在下一年度逐期釋放。
王賀祥教授說:「野生菌產業化可行,可以降低市場價格。但部分菌種人工栽培難度大,過程漫長,需要專家和相關部門合作。」
北京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劉宇在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的問題上與王賀祥教授的觀點相同,他認為:「食用菌的種植跟其他農作物的不太一樣,因為這是一項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所以普通農戶的話一般都操作不了,必須經過專業技術的系統培訓。此外,正是因為對技術條件要求較高,所以種植風險也相對更大些。」
靈芝、茯苓、冬蟲夏草也是食用菌
食用菌是指可食用的具有肉質或膠質子實體的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世界已知食用菌(包括葯用菌)大約有2000多種。目前已經進行人工栽培或實驗栽培的食用菌種類有200多種,中國食用菌栽培種類60餘種,其中商業規模化栽培種類30種(類),占總產98%,其中百萬噸以上的大宗栽培種7類(11種)占總產85.6%。
夏志蘭教授介紹:「比較常見的食用菌有香菇、金針菇、平菇、雙孢蘑菇、杏鮑菇、白靈菇、黑木耳、毛木耳、銀耳、蛹蟲草、茯苓、竹蓀、猴頭菇、靈芝、姬松茸、真姬菇、大球蓋菇、灰樹花、茶薪菇、雞腿菇、羊肚菌等。還有正在進行仿野生栽培的鬆口蘑(松茸)、冬蟲夏草、美味牛肝菌、塊菌等珍稀食用菌。」
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並均有一定防病治病的葯效。在眾多食用菌中,靈芝、平菇、香菇、灰樹花等對強化人體免疫力的作用更為突出,其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已為國內外醫學專家所公認。
王賀祥以常見的金針菇、香菇、猴頭菇舉例道:「食用菌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豐富,廣受歡迎,富含較多的必需氨基酸和膳食纖維。比如,金針菇 被稱為益智菇富含較多賴氨酸、香菇含有香菇多糖可增強人體免疫力,猴頭菇具有養胃的功效,但不可替代葯物的作用。」
食用菌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自古以來,人們崇尚「葯療不如食療」。傳統醫學認為,對疫病的防治,並非孤立地依靠葯物,更注重於人的營養和飲食調理,以固根本。利用飲食防病治病,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比如食用菌。在眾多食用菌中,靈芝、平菇、香菇、灰樹花等對強化人體免疫力的作用更為突出,其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已為國內外醫學專家所公認。
夏志蘭教授指出,食用菌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改善血液微循環、提高血液載氧能力、提高肝臟解毒能力等葯性作用。經常食用,可全面調節人體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延緩衰老,是較為理想的保健食品。
食用菌雖然美味但不可多吃
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對於這份大自然的饋贈,我們該如何珍惜呢?享用的時候,又該注意些什麼呢?這么好的東西,是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呢?
對此,三位教授都給出了理性的答案:食用菌雖鮮美,卻不可多吃。
野生菌味道鮮美,含有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多種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經常食用菌類,對增進健康、預防疾並有很多幫助。
但據資料顯示,一次多食或連續食用野生菌,會導致人體血糖降低。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野生菌也會出現全身無力的現象。
夏志蘭教授對於吃食用菌的問題給出了非常詳細的建議: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雜,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采來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減低,以減少中 毒發生的可能性。 去市場買菌時,最好買曾吃過的,沒發生任何危險的菌子,買來後應炒熟炒透後再吃。
食用菌雖然美味但不可多吃
吃完菌後如感不適,有惡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萬一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葯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處理,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經過這些處理後,還要盡快轉送醫院診治。
此外,專家們還特別提醒,吃菌時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
❹ 羊肚菌種植基地是什麼
羊肚菌種植基地是國家農業局重點扶持的主要分布於我國河南,陝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北、北京等地區。
羊肚菌可食用,味道鮮美,是一種優良食用菌。含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和纈氨酸等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可利用發酵罐培養菌絲體。羊肚菌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質24.5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39.7克,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羊肚菌栽培技術
熟料脫袋栽培將料拌好,用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約500克,然後高壓或常壓滅菌。滅菌後接種,置25℃下培養,待菌絲滿袋後再延長培養5-6天,使菌絲充分生長,即可栽培。室內脫裝栽培。
菇房消毒後,先在每層床面上鋪一塊塑料薄膜,然後鋪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後再將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床上,一般1平方米床面可排40個,排完菌棒後輕噴水一次即可覆土3-5厘米,表面再蓋2厘米厚的闊葉樹落葉。
保持土壤濕潤,空氣濕度85-95%,一般一個多月,氣溫在4.4-16℃就可出子實體。
室外脫袋栽培室內培養好的菌棒也可移到室外栽培。選擇光照為3陽7陰的林地作畦,畦寬1米,深20-25厘米,長度不限,整好畦後噴或輕澆水一次,用10%石灰水殺滅害蟲和雜菌。脫袋排菌棒方法與室內栽培相同,只是底層可不鋪塑料薄膜,但要注意畦內溫度變化,防止陽光直射。
❺ 羊肚菌種植前途如何
由於是14年才興起的行業,所以乾的人不多,但是四川就很多,原因有很多最大的問題就是技術沒有,產量低,質量不好,不穩產,還有天氣原因種種多方面原因,不過現在賣羊肚菌菌種可以,一級菌種,試管種,你QQ多少我會做菌種,發資料給你
❻ 常見食用菌種類有哪些
食用菌的種類都有哪些?一說起食用菌,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想到香菇、木耳、銀耳、猴頭菇這些。下面Sara我給大家分享了食用菌種類名稱及圖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常見食用菌種類名稱及圖片食用菌的種類非常多,常見的有香菇、木耳、草菇、平菇、秀珍菇、金針菇、杏鮑菇、茶樹菇、銀耳、猴頭菇、牛肝菌、紅菇、竹蓀、口蘑、鬆口蘑(松茸)、靈芝、冬蟲夏草等。平常比較少見的食用菌種類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
香菇
香菇又名花菇、猴頭菇、香蕈、香信、香菌、冬菇、香菰,為側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實體。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國特產之一,在民間素有“山珍”之稱。它是一種生長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鮮美,香氣沁人,營養豐富。香菇富含維生素B群、鐵、鉀、維生素D原(經日曬後轉成維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慾減退,少氣乏力。
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稱 ,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保健食品。中國歷代醫學家對香菇均有著名論述。現代醫學和營養學不斷深入研究,香菇的葯用價值也不斷被發掘。香菇中麥角甾醇含量很高,對防治佝僂病有效;香菇多糖(β~1,3葡聚糖)能增強細胞免疫能力,從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香菇含有六大酶類的40多種酶,可以糾正人體酶缺乏症;香菇中的脂肪所含脂肪酸,對人體降低血脂有益。
木耳
木耳主要生長在中國和日本。中國大部分是東北木耳和秦嶺木耳。其中以四川通江黑木耳為最優,自古被譽為聖品,多次進獻皇宮,2005年獲溫家寶親自考察調研。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種子實體呈耳狀、葉狀或杯狀、薄、邊緣波浪狀,寬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側生的短柄或狹細的附著部固著於基質上。色澤黑褐,質地柔軟呈膠質狀,薄而有彈性,濕潤時半透明,乾燥時收縮變為脆硬的角質近似革質。味道鮮美,可素可葷,營養豐富。
木耳味甘,性平,具有很多葯用功效。能益氣強身,有活血效能,並可防治缺鐵性貧血等;可養血駐顏,令人肌膚紅潤,容光煥發,能夠疏通腸胃,潤滑腸道,同時對高血壓患者也有一定幫助。
草菇
草菇起源於廣東韶關的南華寺中,300年前我國已開始人工栽培,在本世紀約30年代由華僑傳入世界各國,是一種重要的熱帶亞熱帶菇類,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國草菇產量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 草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每100g鮮菇含207.7mg維生素C,2.6g糖分,2.68g粗蛋白,2.24g脂肪,0.91g灰分。草菇蛋白質含18種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佔40.47-44.47%。此外,還含有磷、鉀、鈣等多種礦質元素。
草菇因常常生長在潮濕腐爛的稻草中而得名,多產於兩廣、福建、江西、台灣。肥大、肉厚、柄短、爽滑,味道極美,故有“蘭花菇”、“美味包腳菇”之稱。
紅菇
紅菇風味獨特,香馥爽口。其味較之任何菇類無法倫比的鮮甜可口;並含有人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治療腫瘤尤其肺部腫瘤、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和補血、滋陰、清涼解毒及治療貧血、水腫、營養不良和產婦出血過多等疾病,還具有增加機體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經常食用,可使人皮膚細潤,精力旺盛,益壽延年。
明、清兩朝,每逢中秋節前,當地官府必派人護送一批紅菇到京都進貢,因而馳名遐邇。
杏鮑菇
杏鮑菇,又名刺芹側耳,是近年來開發栽培成功的及食用、葯用、食療於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市場上杏鮑菇產品比較多,常見的如百山祖菌菇小菜——杏鮑菇、杏鮑菇提取物、即食杏鮑菇小包裝、還有獨立包裝的小包杏鮑菇等等。
杏鮑菇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鎂、銅、鋅等礦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人體具有抗癌、降血脂、潤腸胃以及美容等作用。
猴頭菇
猴頭菇又叫猴頭菌,只因外形酷似猴頭而得名。猴蘑,猴頭,猴菇,是中國傳統的名貴菜餚,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燕窩、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魚翅”之稱。
齒菌科的菌類,菌傘表面長有毛茸狀肉刺,長約1~3厘米,它的子實體圓而厚,新鮮時白色,干後由淺黃至淺褐色,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徑3.5~10厘米,遠遠望去似金絲猴頭,故稱“猴頭菇”,又像刺蝟,故又有“刺蝟菌”之稱。猴頭菌是鮮美無比的山珍,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
牛肝菌
牛肝菌類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統稱,是野生而可以食用的菇菌類,其中除少數品種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種均可食用。
牛肝菌主要有白、黃、黑牛肝菌。白牛肝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該菌菌體較大,肉肥厚,柄粗壯,食味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是一種世界性著名食用菌。雲南省各族群眾喜愛採集鮮菌烹調食用。西歐各國也有廣泛食用白牛肝菌的習慣,除新鮮的作菜外,大部分切片乾燥,加工成各種小包裝,用來配製湯料或做成醬油浸膏,也有製成鹽腌品食用。雲南省從一九七三年起出口白牛肝菌,銷往西歐,極受歡迎,供不應求。
竹蓀
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皮,它有深綠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粉紅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後”。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
世界許多國家,例如日本、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朝鮮、美國、古巴、巴西、英國、法國、蘇聯,墨西哥,澳大利亞、東非等都有竹蓀分布。我國分布范圍也很廣,黑龍江、吉林,河北、陝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雲南、貴州、西藏、廣東、廣西及台灣等省區都有採集到竹蓀的報道,但各地的竹蓀品種不完全相同,其中以西南各省分布較廣,食用品種質量也較優。
口蘑
口蘑是生長在蒙古草原上的一種白色傘菌屬野生蘑菇,一般生長在有羊骨或羊糞的地方,味道異常鮮美,由於蒙古口蘑土特產以前都通過河北省張家口市輸往內地,張家口是蒙古貨物的集散地,所以被稱為“口蘑”。由於產量不大,需求量大,所以價值昂貴,目前仍然是中國市場上最為昂貴的一種蘑菇。
口蘑的主要產地在錫盟的東烏旗、西烏旗和阿巴嘎旗、呼倫貝爾市、通遼等草原地區。這種蘑菇通常運到張家口市加工,再銷往內地。由於蒙古土特產以前都通過河北省張家口市輸往內地,張家口是蒙古貨物的集散地,所以被稱為“口蘑”。由於產量不大,需求量大,所以價值昂貴,目前仍然是中國市場上最為昂貴的一種蘑菇。1958年郭沫若視察張家口時,寫過一首贊美口蘑的詩:“口蘑之名滿天下,不知緣何叫‘口蘑’?原來產在張家口,口上蘑菇好且多。”詩人道出了口蘑這名字的來歷。
松茸
松茸,學名鬆口蘑,別名松蕈、合菌、台菌,隸屬擔子菌亞門、口蘑科,是松櫟等樹木外生的菌根真菌,具有獨特的濃郁香味,是世界上珍稀名貴的天然葯用菌,我國二級瀕危保護物種。松茸好生於養份不多而且比較乾燥的林地,一般在秋季生成,通常寄生於赤松、偃松、鐵杉、日本鐵杉的根部。我國主要產茸區有香格里拉產茸區、楚雄產茸區和延邊產茸區等地區,其中香格里拉產茸區佔全國總產量的70%,是連續30年的松茸出口冠軍。
松茸是一種純天然的珍稀名貴食用菌類,被譽為“菌中之王”。相傳1945年8月廣島原子彈襲擊後,唯一存活的多細胞微生物只有松茸,目前全世界都不能人工培植。它長在寒溫帶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宋代《經史證類務急本草》有過記載。研究證明,松茸富含蛋白質,有18種氨基酸,14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49種活性營養物質、5種不飽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肽類物質等稀有元素。另含有3種珍貴的活性物質,分別是雙鏈松茸多糖、松茸多肽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抗癌物質——松茸醇,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天然葯用菌類。松茸秋季的8月上旬到10月中旬採集、食用。有特別的濃香,口感如鮑魚,極潤滑爽口。
松茸在日本被奉為“神菌”。 日本人習慣於秋季食用松茸料理,信奉“以形補形”,食之具有強精補腎,健腦益智和抗癌等作用。
羊肚菌
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羊蘑、羊肚蘑。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滿、痰壅氣逆喘咳。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羊蘑,又名草笠竹,是一種珍貴的食用菌和葯用菌。羊肚菌於1818年被發現。其結構與盤菌相似,上部呈褶皺網狀,既像個蜂巢,也像個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後的兩至三年內產量特高,因此北美的採摘者會根據山火來採集羊肚菌。然而,當火災被控制後,在同一個地區內,它的生長數量會年復一年地減少。
羊肚菌由羊肚狀的可孕頭狀體菌蓋和一個不孕的菌柄組成。菌蓋表面有網狀棱的子實層,邊緣與菌柄相連。菌柄圓筒狀、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蓋部分含有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和纈氨酸7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甘寒無毒,有益腸胃、化痰理氣葯效。
茶樹菇
茶樹菇原為江西廣昌境內高山密林地區茶樹蔸部生長的一種野生蕈菌。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療於一身的純天然無公害保健食用菌。經過優化改良的茶樹菇,蓋嫩柄脆,味純清香,口感極佳,可烹製成各種美味佳餚,其營養價值超過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屬高檔食用菌類。
茶樹菇主要分布在北溫帶,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熱帶地區卻罕見,極冷極熱的氣候條件都不適合發育,茶樹菇可按一般木腐菌的培養方法來進行栽培。
世界上的食用菌種類非常多,很難全部都羅列出來,上面和大家分享的這些食用菌的種類、圖片都是大家比較常見的哦。
❼ 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種類有哪些
1、香菇:我國是世界上栽培香菇最早的國家。2、金針菇:我國早在公元800年就將金針菇作為一種食葯兩用菌,並開始人工栽培。3、杏鮑菇:近年來開發栽培成功的及食用、葯用、食療於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4、木耳:我國重要的食用菌,有廣泛的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5、茶樹菇:當前可開發的珍稀菇種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溫帶和亞熱帶地區。6、草菇:我國300年前已開始栽培。7、猴頭菇:20世紀80年代人工栽培普及。
一、香菇
1、香菇,又名花菇、花蕈、香信、椎茸、冬菰、厚菇,為側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實體。香菇為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我國栽培香菇約有800年歷史,是世界上栽培香菇最早的國家。它是一種生長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鮮美,香氣獨特,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B群、鐵、鉀、維生素D原(經日曬後轉成維生素D)。
2、香菇人工栽培幾乎遍及全國,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二、金針菇
1、金針菇,又名冬菇、朴蕈、絨毛柄金錢菌等,屬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口蘑科、金錢菌屬。它以其菌蓋滑嫩、柄脆、營養豐富、味美適口而著稱於世,特別是涼拌菜和火鍋的上好食材,營養豐富、清香撲鼻且味道鮮美,深受大眾喜愛。
2、中國早在公元800年就將金針菇作為一種食葯兩用菌,並開始人工栽培,是世界第四大食用菌,北起黑龍江,南至雲南,東起江蘇,西至新疆均適合金針菇的生長。
三、杏鮑菇
1、杏鮑菇,又名刺芹菇、雪茸 ,是近年來開發栽培成功的及食用、葯用、食療於一體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種。它的菌肉肥厚,質地脆嫩,特別是菌柄組織緻密、結實、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蓋更脆滑、爽口,被稱為“平菇王”、“干貝菇”,適合保鮮、加工。
2、杏鮑菇主要分布在南歐、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原蘇聯南方、北非、摩洛哥等國家,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我國的新疆、青海和四川北部也有分布。
四、木耳
1、木耳,又名雲耳、桑耳,是我國重要的食用菌,有廣泛的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浙江、黑龍江、吉林、福建、台灣、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味道鮮美,可素可葷,營養豐富,有極其豐富的鐵、維生素K含量。
2、木耳色澤黑褐,質地柔軟呈膠質狀,薄而有彈性,濕潤時半透明,乾燥時收縮變為脆硬的角質近似革質。寄生於陰濕、腐朽的樹幹上,生長於櫟、楊、榕、槐等120多種闊葉樹的腐木上,勃勃生機的銀杏樹上也可生長。
五、茶樹菇
1、茶樹菇,又名柱狀田頭菇,因野生於油茶樹的枯幹上而得名。它是一種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療於一身的純天然無公害保健食用菌,蛋白質含量高,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並且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鈣、鎂、鐵、鋅等礦質元素。
2、茶樹菇是當前可開發的珍稀菇種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主要產地為福建古田縣、江西廣昌縣等(多為干菇),以及昆明、成都、北京等地(鮮菇)。另外,湖南、湖北、浙江等省的山地和丘陵以及雲貴高原和黔桂山地也是茶樹菇的重要產區。
六、草菇
1、草菇,又名美味草菇、美味苞腳菇、蘭花菇、稈菇、麻菇、中國菇及小包腳菇等, 為光柄菇科小包腳菇屬真菌。草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脂肪含量卻很低,因此有“素中之犖”的美稱。子實體可鮮食,也可直接曬干或烘乾製作成干菇食用,還可製作成罐頭或鹽漬食用,均有保健作用。
2、草菇原系中國熱帶和亞熱帶高溫多雨的腐生真菌,300年前我國已開始人工栽培,在本世紀約30年代由華僑傳入世界各國,是一種重要的熱帶亞熱帶菇類。我國草菇產量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河北、台灣、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七、猴頭菇
1、猴頭菇,又名猴頭菌、猴頭蘑、刺蝟菌、蝟菌、猴菇,只因外形酷似猴頭而得名,基部著生處狹窄,人工栽培猴頭菇基部常因長於瓶口或塑料袋口內而呈柄狀。肉嫩、味香、鮮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頭、熊掌、燕窩、魚翅)之一,有“山珍猴頭、海味魚翅”之稱。
2、猴頭菇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廣。1959年中國對猴頭菇開始馴化,並在1960年用木屑瓶培植獲得成功,20世紀70年代開始批量栽培推廣,20世紀80年代普及。上海農科院從齊齊哈爾野生猴頭分離得到純菌種。
❽ 松樹菌可以人工養殖嗎
不能人工種植的。
松蘑又名松菇、鬆口蘑等,日本國稱其為「松茸」,是名貴的野生菌。松蘑是目前不能人工培植的野生菌。
分布在吉林、遼寧、湖南、雲南、江西、廣東、四川、西藏等地。
松樹菌是一種自然生長在松樹腳下的蘑菇,為黃褐色。一般在每年重陽節後,從松樹下長出,傘狀,大如香菇,是無公害的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美,出產眾多,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其烹調方法主要有清燉、爆炒等兩種。棕紅或墨綠色的松樹菌是蘑菇中的上品。
松樹蕈生長在松樹的根部,並不是每個季節都有,它的主要生長期是春秋兩季,那個時候的蕈又嫩又鮮,可是新鮮採下來的蕈里有很多小蟲子,先撕去表層膜衣、洗干凈後必須用鹽水浸泡三四個小時,然後才能下鍋 。
向左轉|向右轉
❾ 茅草菌能人工種植嗎
茅草菌可以人工種植。
茅草菌,學名:荷葉離褶傘;別名:荷葉蘑 粟窩、樹窩、一窩羊、茅草菌、北風菌、凍菌、冷菌和冷香菌等。茅草菌屬於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白蘑科、離褶傘屬食用菌菌種。
茅草菌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直徑5-16cm,扁半球形至平展,中部下凹,灰白色至灰黃色,光滑,不粘,邊緣平滑且初期內卷,後伸展呈不規則波狀瓣裂。菌肉白色,中部厚。菌褶白色,稍密至稠密,直生至延生,不等長。菌柄近柱形或稍扁,長3-8cm,粗0.7-1.8cm,白色,光滑,內實。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光滑,近球形,5-7μm×4.8-6μm。
野生茅草菌生長在林地山坡、菜園、公園,一般與樹木相鄰。廣泛分布於江蘇、廣西、青海、雲南、甘肅、西藏、新疆等北溫帶地區。
茅草菌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是5-35度,最適溫度25度;子實體分化的溫度范圍13~22度,雖適溫度19度;0—3℃的溫差有利於子實體的分化,溫差太於9度子實體不能形成;孢子萌發的溫度范圍是10—25度,最適溫度20℃;菌絲能在pH4~11范圍內生長,最適pH4~5:菌絲和孢子的致死溫度分別是45度30min和50度15min。
茅草菌喜歡腐殖質豐富的土壤。茅草菌生長可利用棉籽殼、闊葉木屑、麩皮、玉米粉等。發生的環境溫度常在15~25℃;喜濕,喜歡微酸性的基質環境,出菇需有一定的溫差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