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白附子的種植方法圖片

白附子的種植方法圖片

發布時間:2022-09-10 11:49:07

① 獨角蓮結的種子能種嗎

可以。

獨角蓮種子種植方法

一,種植時間

獨角蓮一般是在春季播種,以四月份為好播種時間,它比較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這個時節的氣候更為適宜種子發芽和生長,所以此時種植是最好的。

獨角蓮作為一種中葯材,其葯用價值非常高,所以市場前景很好,種植後能夠為種植者帶來很不錯的經濟收入。所以要掌握好它的種植方法,做好每一項工作,並好好的養護和照料,這樣才能有更大的收獲。

② 獨角蓮種子怎麼種植發芽率高

獨角蓮種子種植方法:

一,種植時間

獨角蓮一般是在春季播種,以四月份為好播種時間,它比較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這個時節的氣候更為適宜種子發芽和生長,所以此時種植是最好的。

獨角蓮作為一種中葯材,其葯用價值非常高,所以市場前景很好,種植後能夠為種植者帶來很不錯的經濟收入。所以要掌握好它的種植方法,做好每一項工作,並好好的養護和照料,這樣才能有更大的收獲。

③ 白附子的種植方法

白附子喜陰,且第一年和第二年生長緩慢,可與小麥、玉米、林果等間作,既為白附子生長創造遮陽條件,又可充分利用地力及光熱資源。
1.糧葯間作。①小麥—白附子:選土層深厚、有排灌條件、肥力中等的地塊,於秋收後種麥前及時深耕25~30厘米,結合深耕每畝撒施優質圈糞4000千克,碳酸氫銨68~75千克,過磷酸鈣53~55千克,氯化鉀25~27千克或草木灰250~260千克,作小麥基肥1次施入。另外,每畝安排34~37千克碳酸氫銨和26~27千克過磷酸鈣,在小麥起身拔節套種白附子之前開溝施於白附子壟內,作為白附子種肥。秋種時要起壟,每條帶寬40厘米,用寬幅耬在壟間播種2 行小麥,壟間距(即小麥窄行距)6~8厘米,小麥實際行距23~24厘米。於4月底至5月中旬(麥收前20天左右),在小麥寬行內套種1行白附子,穴距為 15~20厘米。
②玉米—白附子:白附子與玉米間作,玉米可作為蔭蔽物。(www.nczfj.com)白附子為喜陰植物,玉米為陽性喜光植物,二者間作兼顧了二者的生物學特性和生長發育特點,相得益彰。玉米可調節農田小氣候,使溫度降低2℃左右,濕度增加11%左右,減少了直射光,增加了散射光照,為白附子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從而提高了產量。玉米與白附子間作,每隔1.2~1.3米種1行玉米,穴距60厘米,每穴種2株。
2.果葯間作。蘋果、梨—白附子:由於白附子喜陰,與果樹間作可起到遮陰效果,又可充分利用地力。春季將白附子間作在果樹行間,待出苗後及時中耕除草,全年除草5~7次,結合除草可鬆土2~3次,增施有機肥及化肥,以利果樹和白附子生長。
3.葯葯間作。山茱萸—白附子杜仲—白附子:白附子與山茱萸和杜仲等木本葯用植物間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春秋均可種植,山茱萸和杜仲按行株距各3米栽植,白附子間作在行間。為保證二者雙豐收,苗期結合中耕除草追肥4~5次,第一次追肥在4月進行,畝施尿素10~15千克,6~8月為苗木生長旺盛期,每月追肥1次,每次每畝施尿素15千克。如施用腐熟的稀薄糞肥,每次畝施2500~3500千克。在除草施肥的同時,對生長過密的幼苗須間苗1 次。杜仲與山茱萸幼樹生長緩慢,需加強撫育,每年3~4月和5~6月各進行中耕除草並施肥。

④ 獨角蓮怎麼存放

獨角蓮存放方法:

獨角蓮9月下旬採挖後大小分開,將大的除凈泥土和須根,曬干,供葯用,小球莖留作種栽。小球莖貯放於窯內,用干細泥沙分層堆積,貯藏越冬,窖溫要保持在2~5℃。

⑤ 白附子種子啥時種植為益

翌年3~4月篩出沙後播種。採集的白附子種子,在陰干後,放入牛皮紙袋貯於室溫條件下,一般1年多便無發芽能力。若將採集的種子用濕沙貯藏,則1年多後仍有較強的發芽能力。白附子種子不休眠,萌發需要較低溫度,發芽適宜溫度為15℃,有人曾在10月下旬將白附子種子播於樹陰下,旬平均土溫為10.5℃,氣溫迅即降至8.2℃及以下,種子不能出苗, 到翌年5月中旬,旬平均土溫16.5℃時,逐漸萌發出苗,出苗率達54%~64%,最高可達73%以上。

⑥ 中葯白附子什麼時間種植

⑦ 白附子的用法

白附子是炮製後用,外用生品適量搗爛,熬膏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

白附子,中葯名。為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秋季採挖,除去須根和外皮,曬干。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寧夏、四川、貴州、西藏等地都有野生。東北各省、山東、江蘇、河南、湖北有栽培。具有祛風痰,定驚搐,解毒散結,止痛的功效。用於中風痰壅,口眼唱斜,語言謇澀,驚風癲癇,破傷風,痰厥頭痛,偏正頭痛,瘰癧痰核,毒蛇咬傷。

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cm,直徑1~3cm。表面白色奎黃白色,略粗糙,有環紋及須根痕,頂端有莖痕或芽痕。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較高大。地下塊莖似芋艿狀,卵形至卵狀橢圓形,外被暗褐色小鱗片。葉1~7(與年限有關);葉柄肥大肉質,下部常呈淡粉紅色或紫色條斑,長達40cm;葉片三角狀卵形、戟狀箭形或卵狀寬橢圓形,長10~40cm,寬7~30cm,初發時向內捲曲如角狀,後即開展,先端漸尖。

(7)白附子的種植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白附子有毒,生品多供外用,內服選用炮製品。宋代用「炮裂」,「煨制」,後用蒸制等法,所用輔料有生薑、酒、醋、甘草等,炮製方法有10種之多。炮製目的均以降低毒性、副作用為主。

現代沿用的礬製法可為近代新發展的一種製法。《中國葯典》1995年版規定了制白附子的方法、輔料及其用量、製品的規格、要求,《中國葯典》2010年版亦類同。近年來,有關新工藝的研究以及相關的化學成分和葯理葯效學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也提供了有益的依據,但整體水平的研究還有待於更加深入。

⑧ 白附子的種植技術視頻

白附子的種植技術如下:
(一)選地整地
培育烏頭宜選地勢向陽,排水良好的熟地或生荒地。土壤以紫色土、夾沙土、黃泥土為好。忌選前作物為豆科、茄科及白術、生地、玄參等地種植。輪作不滿6年的土地,應進行土壤清毒。
選地後,清除雜草,按常規耕地。需要消毒的土地,每畝用50%退菌特2.5公斤,拌草木灰3.5公斤,撒土面,再3犁3耙,作1米寬高畦。每畝用草木灰2500公斤,油餅75公斤,拌勻,翻入畦面。亦可於栽種時,每畝用1200-1600公斤人畜糞水浸穴,並每穴1小撮過磷酸鈣,每畝用量20公斤。
栽種附子多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紫紅泥、油沙土、白土、沙土或黃泥土。以紫紅泥和油沙土最好。忌連作。輪作以水稻、玉米為前作。一般選3年內未種過附子的水稻田為好。水稻收後,放乾田水,使之充分熟化,增加肥力。從大雪開始,耕耙多次,做到土壤細勻、疏鬆、平坦。整地後,牽繩"踩畦"。踩成畦溝寬27 厘米,畦面寬約66厘米或73厘米的畦。踩畦的作用是使畦邊土壤緊實,以免理溝後及生長期塌畦。踩畦後,將腐熟堆肥(每畝用豬、牛圈肥4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油餅50-100公斤,混合拌細拌勻,堆漚7天左右)撒施畦面,用鋤耕入土中,與土壤充分混合,然後將畦面造成龜背形,以待栽種。
(二)種植方法
1、種仔培育 栽培附子用烏頭作種(四川產區稱烏葯),烏頭用有性或無性繁殖,野生烏頭主要靠有性繁殖,栽培烏頭多用無性繁殖。
(1)選種:烏頭品種較多,經過鑒定篩選,保留了抗逆性強、產量高、質量好的以下3個品種:
南瓜葉:又名鵝掌葉,頂葉形似南瓜葉,塊根較大,圓錐形,加工率高,耐肥、晚熟、高產。但抗病力較差,在綜合防治白絹病條件下,產量較穩定。其單株烏頭產量平均6.5個,平均畝產4.2萬個,所栽附子平均畝產泥附子490公斤。在推廣示範中,南瓜葉烏頭比當地混合群體增產23.6-55.2%,為目前產區主流種。
莓葉子:莖粗壯,節較密,基生葉藍綠色,莖生葉大,深綠色,薄革質,3全裂,全裂片的隙間大,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塊根紡錘形,單株烏頭產量6.3個,平均畝產5.2萬個,所種附子平均畝產456.6公斤,抗病力較南瓜葉強,產量較高而穩定。
花葉子:又名艾葉子。頂葉向上伸展,葉厚,堅紙質,葉面黃綠色,無光澤,葉脈顯露而粗糙,葉3深裂,基部截形或楔形,深裂片再深裂,末回裂片披針狀橢圓形。塊根圓錐形,單株烏頭產量3.2個,平均畝產2.77萬個,所種附子平均畝產368.3公斤,產量雖低,但較抗病。
收挖烏頭時,剪去過長須根,保留1.5厘米左右,剔除焦巴、水漩及缺芽種根,按大、中、小分為3級。最大的1級和最小的3級塊根留山區作烏頭種,中等大的2級運壩區作附子種。作烏頭種的塊根可立即栽種,亦可於室內作短暫攤晾後再栽。
(2)栽種:四川於12月中旬,陝西於11月上旬。栽前用50%退菌特0.5公斤、尿素0.5公斤、兌水250公斤,浸種根3小時。穴栽。1級種根行距各17厘米,穴深12-15厘米,每畦3行,交錯排列,每穴栽1個,畝栽12760個;3級種行株距各13厘米,穴深7-10厘米,每畦4行,每穴栽1個,畝栽2萬個。栽種時在行間多栽10-15%的種根,以作補苗之用。栽後覆土平畦。
(3)烏頭的採收與貯運:烏頭栽種第2年立冬後收挖。剪去過長須根,用竹簍分級包裝,及時運至壩區栽種,不宜久放,以免腐爛。運輸途中不能日曬雨淋,防止發熱霉爛。運壩區後1-2天,不能及時栽種的,應攤放於鋪有草 的陰涼乾燥處,厚4.5厘米左右,並隨時翻動,防止發燒。存放時間不超過7天。
2、附子栽種 四川於大雪至冬至,以冬至前6-10天栽種為宜,幼苗發育整齊健壯,塊根生長快,個頭大,產量高。陝西於立冬後栽種。栽種時,在整好的畦面中間,用木製印耙子開成交錯穴,66厘米寬的畦開2行,73厘米寬的畦開3行,行株距各17厘米。然後將種根按大、中、小分別栽種。每穴栽大、中塊根各1個,小塊根2個。芽口向上並稍露畦面,隨即用手刨土穩固種根。每隔10穴,在穴外多栽1-2個,以備補苗用。單株兩行者,每畝栽種0.85-1萬個。雙株兩行或1畦3行者,每畝栽種1.2萬個以上。栽後將畦溝內泥土提到畦面覆蓋種根,厚約7厘米,溝深20-24厘米,寬約27厘米。要求畦溝平整,暢通,防止積水。
(三)田間管理
1、種仔田管理 早春時,每畝施清糞水1000公斤,或灌拌溝水,促進出苗。出苗後,及時拔除霜霉病株,取行間烏頭苗子補栽,並施清糞水,以利成活。抽莖前每畝施人畜糞水1000-15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提苗。5月初拔草,結合追肥,每畝施人畜糞水1000-1500公斤,並清理畦溝、培土。苗高1米時,留基部葉片11-12片,摘去頂芽尖,繼後掰去第1-2節的腋芽。掰芽後結合除草,每畝施過磷酸鈣25公斤加腐熟堆肥1500公斤,施後培土。
4月上旬於畦面按40厘米株距點播玉米,每穴留苗2-3株,以利遮蔭。5-8月應注意防治白絹病。
2、附子栽種田管理 (1)耬畦、清溝與補苗:於幼苗出土前,用竹耙或雙齒缺絲鉤將畦面大土塊和過厚的蓋土扒入溝內,砍碎後,再培於畦面,鏟平溝底,保持平坦不積水。耬畦時不要過深,以免傷種芽。幼苗出齊後,發現病株,立即拔除燒毀。補苗宜早不宜遲。
(2)除草:附子栽培精細,經過耬畦、清溝和修根等管理措施後,土壤更加疏鬆、細碎,不必另行中耕。但幼苗出土後,雜草開始滋生,注意經常拔除,做到有草即除。
(3)修根:陝西漢中及四川涼山等地不修根,總產量較高,但附子個體小,大多不符合加工附片的要求。江油一般修根兩次。第1次在清明節前後,苗高13-17厘米時將植株周圍的土刨開,現出側生塊根(附子)和母根,用附子刀或竹片刮掉小附子,留下大附子,產區稱"留絆"。每株留1個稱"稱砣絆";兩側各留1個稱"扁擔絆";留3個稱"丁字絆"或"鼎鍋絆";"絆"應留在植株兩側,不能留在畦中心一側;"丁字絆"應留兩側和靠畦溝的一側,便於第2次修根;修完第1株,接著修第2株,把第2株的土刨去覆蓋在第1株穴里。依次修完。第2次修根在立夏前後。方法與第1次相同,主要是修掉莖基上新生的小附子。每次修根後,畦溝要清理干凈,畦面保持弓背形,以利排水。
(4)施肥:附子生長期較短,一般追肥3次,第1次施肥在補苗後10天左右進行,每隔2穴刨坑,先施堆肥,再用氮素化肥兌清糞水施之提苗。每畝用腐熟堆肥或廄肥1500-2000公斤,油餅50-100公斤,豬糞水1500-2000公斤,氮素化肥5-7.5公斤。施後覆土。嚴禁施表皮肥。第2次施肥在第1次修根後,每隔2株刨坑,位置與第1次錯開。每畝施腐熟堆肥或廄肥1000-1500公斤,腐熟油餅50公斤,人畜糞水2500公斤。第3次在第2次修根後,施肥方法和位置與第1次相同,肥料種類和數量與第2次相同。陝西漢中地區每次施肥量按比例掌握,即第1次占附子生長期用肥總量的10%,第2次佔20%,第3次佔30%(基肥佔40%)每次施後蓋土,並將溝內泥土提到畦面,保持弓形。
(5)打尖、掰芽:第1次修根7-8天後,開始打尖。根據植株生長快慢,分次進行,共2-3次。用鐵簽或竹簽輕輕挑去莖頂嫩尖,注意不要損傷頂葉和其它葉。一般每株留葉6-8片,每周掰芽1-2次,尤其立夏後,腋芽生長最盛,應及時掰除。
(6)灌溉與排水:應根據氣侯情況和土壤濕度,適時適量的灌溉與排水。在幼苗出土後,土壤乾燥應及時灌水,以防春旱。以灌跑溝水(即水從溝內流過不停水)為宜。以後氣溫逐漸升高,應掌握畦土翻白即灌水。6月上旬以後,天氣炎熱應停止灌溉。大雨後應及時排水,以免造成附子塊根腐爛。中國有機農業網

⑨ 白附子種植技術有誰知道怎樣提高產量

附子是一種純中葯材,只能葯用,不能食用,但各地葯農紛紛種植,為什麼?我覺得這與附子的強大葯效和醫葯醫療的廣泛應用有關,每年消耗量大,種植它不愁賣吧!附子又稱為草烏,是常用中葯材,主產於我國的還湖南、湖北以及四川等地區。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用於心腹冷痛、腳氣水腫、小兒慢驚、陽痿、宮寒等症。


閱讀全文

與白附子的種植方法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紅掌的修剪方法視頻 瀏覽:223
凈化大師使用方法 瀏覽:720
ve使用方法 瀏覽:448
採集視頻的方法 瀏覽:878
天貓快速下店方法 瀏覽:461
疤克正確的塗抹方法視頻 瀏覽:993
男士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156
抓地的最佳方法 瀏覽:123
腺肌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37
重車調整方法有哪些 瀏覽:792
電腦護膚方法 瀏覽:501
負溫度系數熱敏電阻的測量方法 瀏覽:906
新奧德賽抖動解決方法 瀏覽:929
辣椒缺銅施什麼肥施肥方法 瀏覽:112
電腦調試攝像頭方法 瀏覽:781
帕薩特18t發電機漲緊器安裝方法 瀏覽:934
筆記本電腦耳機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
win7恢復語言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09
無資料地區水文研究方法 瀏覽:689
肺部內膜結合臨床治療方法 瀏覽: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