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量元素肥料在植物體內的作用及施用方法
植物正常生長所必需的營養元素中,有一些需要量是極少的,比如鐵、錳、銅、鋅、鉬、硼等,它們只分別占作物乾重的萬分之幾至十萬分之幾,這些元素稱為微量元素,用它們的化合物作肥料施用,稱微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在作物體內含量雖少,但由於它們大多數是酶或輔酶的組成部分,在作物體內非常活躍,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
●硼肥
(1)硼肥的主要種類
目前,生產上常用的硼肥種類有硼砂、硼酸、含硼過磷酸鈣、硼鎂肥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硼酸和硼砂。
(2)硼肥的施用
①作物種類與硼肥施用 作物種類不同,對硼的需要量不同。目前表現出缺硼明顯的作物有花椰菜、甘藍、蘿卜、芹菜、白菜、大棚黃瓜、大豆、蘋果、梨、桃等;需硼中等的有玉米、馬鈴薯、胡蘿卜、元蔥、辣椒、花生、番茄等,同等土壤條件下應將硼肥優先施用於這些需硼量較大的作物上。
②土壤條件與硼肥施用 土壤水溶性硼含量高低與硼肥肥效關系密切,是決定是否施硼的重要依據,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上海農業科學院、浙江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研究,土壤水溶性硼含量低於0.3毫克/千克時為嚴重缺硼,低於0.5毫克/千克時為缺硼,施硼肥都有顯著的增產效果,硼肥應優先施用於水溶性硼含量低的土壤上。土壤硼含量也與硼肥的施用方法有關,當土壤嚴重缺硼時以基肥為好,輕度缺硼的土壤通常採用根外追肥的方法。
③硼肥的施用技術 硼肥可用作基肥、追肥和種肥。做基肥時可與P、N肥配合施用,也可單獨施用。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0.25~0.5千克硼酸或硼砂。硼肥的施用一定要均勻,防止濃度過高而中毒。追肥通常採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噴施濃度為0.1%~0.2%硼砂或硼酸溶液,每667平方米用量為50~75千克,在作物苗期和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時各噴1次。種肥常採用浸種和拌種的方法,浸種用濃度為0.01%~0.1%硼酸或硼砂溶液,浸泡6~12小時,晾乾後播種。谷類和蔬菜類可用0.01%~0.03%的溶液。拌種時每千克種子用0.2%硼砂或硼酸溶液50~100毫升。
●鋅肥
(1)鋅肥的主要種類
目前生產上常用的鋅肥為硫酸鋅、氯化鋅、碳酸鋅、螯合態鋅、氧化鋅等。
(2)鋅肥的施用
①作物種類與鋅肥施用 鋅是蔬菜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正常范圍內,鋅的增加有利於蔬菜發育和產量的形成。比如用適宜濃度鋅溶液浸泡黃瓜、芹菜種子,可大大提高種子活力和發芽指數,利於培育壯苗;番茄葉面噴鋅利於預防病毒病的發生,並可提高坐果率和產量,改進品質;花椰菜、菠菜、大白菜、茄子、洋蔥、豆科蔬菜等多種喜鋅蔬菜施用鋅肥後既增產品質又佳。
②土壤條件與鋅肥施用 土壤有效鋅含量與鋅肥肥效關系密切,據河南省土肥站試驗,土壤有效鋅含量小於0.5毫克/千克時,在蔬菜上施用鋅肥均有顯著的增產效果。當土壤有效鋅含量在0.5~1.0毫克/千克之間時,在石灰性土壤和高產田施用鋅肥仍有增產效果,並能改善作物的品質。
③鋅肥的施用技術 鋅肥可用做基肥、追肥和種肥。通常將難溶性鋅肥用做基肥,做基肥時每667平方米施用1~2千克硫酸鋅,可與生理酸性肥料混合施用。輕度缺鋅地塊每隔1~2年施用一次;中度缺鋅地塊隔年或於次年減量施用。做追肥時常用做根外噴施,一般作物噴施濃度為0.02%~0.1%的硫酸鋅溶液。試驗證明:施用鋅肥不但能矯正缺鋅症狀,也可提高番茄的維生素C含量,同時對番茄植株色氨酸含量和蛋白質生產有一定影響。葉面噴施硫酸鋅噴施時期視蔬菜種類而不同。但是,無論哪種蔬菜,苗期要早施,瓜果類蔬菜(南瓜、黃瓜等)在初果期、盛果期再噴1~2次效果最佳。茄果類蔬菜在苗期、初果期、盛果期噴灑為最佳。
④鋅肥肥效與磷肥的關系 在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中,往往會產生誘發性缺鋅,其原因是磷肥中的P2O3-5離子遇到鋅肥中的Zn2+離子會發生反應生成磷酸鋅,變成不溶性的鹽而沉澱,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因此,使用鋅肥應以葉面噴施為主,土壤施用鋅肥時,應把鋅肥摻混於有機肥中,盡量避免與磷肥接觸,防止因土壤磷多造成誘發性缺鋅。
●錳肥
(1)錳肥的主要種類
生產上常用的錳肥是硫酸錳、氯化錳等。
(2)錳肥的施用
①作物種類與錳肥肥效 對錳敏感的作物有豆科作物、馬鈴薯、洋蔥、菠菜、草莓等,其次是甜菜、芹菜、蘿卜、番茄等,對錳不敏感的作物有玉米、黑麥、牧草等。
②土壤條件與錳肥施用 一般將活性錳含量作為診斷土壤供錳能力的主要指標,土壤中活性錳含量小於50毫克/千克為極低水平,含量50~100毫克/千克為低,100~200毫克/千克為中等,200~300毫克/千克為豐富,大於300毫克/千克為很豐富。在缺錳的土壤上施用錳肥,一般作物都有很好的增產效果。
③錳肥的施用技術 生產上最常用的錳肥是硫酸錳,一般用作根外追肥,浸種、拌種及土壤種肥,難溶性錳肥一般用作基肥。根外追肥噴施濃度一般以0.05%~0.1%為宜,果樹用0.3%~0.4%濃度,豆科作物以0.03%為好,水稻以0.1%為好。拌種:禾本科作物每千克種子用4克硫酸錳,豆科作物8~12克,甜菜16克;硫酸錳用作土壤種肥效果大致與拌種相當,用量為每667平方米2千克左右。
●鐵肥
(1)鐵肥的主要種類
生產上常用鐵肥主要是硫酸亞鐵。
(2)鐵肥的施用
①作物種類與鐵肥肥效 對鐵敏感的作物有大豆、甜菜、菠菜、番茄等。一般情況下,禾本科和其他農作物很少見到缺鐵現象,而果樹缺鐵較為普遍。除此之外,南方的某些酸性花卉如梔子、山茶等在北方蒔養時,鐵的缺乏也相當普遍。
②鐵肥的施用技術 生產上最常用的鐵肥是硫酸亞鐵,目前多採用根外追肥方法施用。生長季節噴施濃度為0.2%~0.4%。果樹多在萌芽前噴施0.75%~1%的硫酸亞鐵或在見黃葉後連噴3次0.4%硫酸亞鐵加0.5%尿素。也可以把硫酸亞鐵與有機肥按1∶10~20比例混合後施到果樹下,每株50千克左右,肥效可持續一年,使70%缺鐵症復綠。高壓注射法也是果樹的一種有效施鐵方法,即將0.3%~0.5%的硫酸亞鐵溶液直接注射到樹干木質部內,再隨樹體液流運輸到需要的部位。另外,據河北農業大學劉藏珍研究,果樹缺鐵黃化時,單獨噴施鐵肥,病葉只呈斑點狀復綠,新生葉仍然黃化,效果不良。若在鐵肥溶液中加配尿素和檸檬酸,則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③溶液的配製方法 先在50千克水中加入25克檸檬酸,溶解後加入125克硫酸亞鐵,待硫酸亞鐵溶解後再加入50克尿素,即配成0.25%硫酸亞鐵+0.05%檸檬酸+0.1%尿素的復合鐵肥。
●鉬肥
(1)鉬肥的主要種類和性質
生產上常用的鉬肥有鉬酸銨、鉬酸鈉、三氧化鉬、鉬渣、含鉬玻璃肥料等。
(2)鉬肥的施用
①作物種類對鉬肥的反應 缺鉬多的是豆科作物,苜蓿最突出,此外油菜、花椰菜、玉米、高粱、穀子、棉花、甜菜對鉬肥也反應敏感。
②土壤條件與鉬肥施用 鉬肥的施用效果,與土壤中鉬的含量有關。
③鉬肥的施用技術 鉬肥多用做種肥(拌種、浸種)和根外追肥。拌種時,每千克種子用鉬酸銨2~6克,先用熱水溶解,再用冷水稀釋成2%~3%的溶液,用噴霧器噴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拌好後將種子晾乾後播種。浸種時,可用0.05%~0.1%濃度的鉬酸銨溶液浸泡種子12小時。葉面噴肥一般用於葉面積較大的作物,在苗期和蕾期用0.01%~0.1%鉬酸銨溶液,噴1~2次,每667平方米每次噴液50千克。
●銅肥
(1)銅肥的主要種類和性質生產上常見銅肥有硫酸銅、煉銅礦渣、螯合態銅和氧化銅。
(2)銅肥的施用
①作物種類與銅肥肥效 作物的種類不同,對銅的反應也不同,研究表明,需銅較多的作物有洋蔥、菠菜、苜蓿、向日葵、胡蘿卜、大麥、燕麥等;需銅中等的有甜菜、亞麻、黃瓜、蘿卜、番茄等;需銅較少的有豆類、牧草、油菜等。果樹中的蘋果、桃、草莓等也有過缺銅的報道。
②土壤條件與銅肥施用 我國土壤銅含量比較豐富,一般都在1毫克/千克以上。
③銅肥的施用方法 銅肥可用做基肥、追肥及種子處理等。做基肥每667平方米用量為1~1.5千克硫酸銅,由於銅肥的有效期長,為防止銅的毒害作用,每3~5年施用一次為宜。追肥通常以根外追肥為主,噴施濃度為0.02%~0.04%,果樹用0.2%~0.4%,並加配硫酸銅用量的10%~20%的熟石灰,以防葯害。硫酸銅拌種用量為每千克種子0.3~0.6克;浸種濃度為0.1%~0.5%的硫酸銅溶液。
『貳』 瓜蔞每個節段用肥注意事項,重茬地塊應該注意什麼
1. 瓜蔞基地使用鉀肥的種類和性質
生產上常用的鉀肥有硫酸鉀、氯化鉀和草木灰等,它們的主要性質見表9-3 。植物殘體燃燒後剩餘的灰,稱為草木灰。長期以來,我國廣大農村大多數以秸稈、落葉、枯枝等為燃料,所以草木灰在農業生產中是一項重要肥源。草木灰的成分極為復雜,含有植物體內的各種灰分元素,其中含鉀、鈣較多,磷次之,所以通常將它看作鉀肥,實際上,它起著多種元素的營養作用。草木灰中鉀的主要存在形態是碳酸鉀,其次是硫酸鉀,氯化鉀最少。草木灰中的鉀大約有90%可溶於水,有效性高,是速效性鉀肥。由於草木灰中含有K2CO3,所以它的水溶液呈鹼性,它是一種鹼性肥料。草木灰因燃燒溫度不同,其顏色和鉀的有效性也有差異,燃燒溫度過高,鉀與硅酸形成溶解度較低的K2SiO3,灰白色,肥效較差。低溫燃燒的草木灰,一般呈黑灰色,肥效較高。
2. 瓜蔞基地鉀肥在土壤中的轉化
硫酸鉀和氯化鉀施入土壤後,鉀呈離子狀態,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則被膠體吸附。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代換出Ca2+,分別生成CaSO4 和CaCl2。CaSO4屬微溶性物質,隨水向下淋失一段距離後沉積下來,能堵塞孔隙,造成土壤板結。CaCl2 則為水溶性,易隨水淋失,造成Ca2+的損失,同樣使土壤板結。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則會增加土壤水溶性鹽的含量。因此,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上長期施用硫酸鉀和氯化鉀,應配合施用有機肥。在酸性土壤中,兩者都代換出H+,生成H2SO4和HCl,使酸性土壤的酸度增加,應配合施用石灰和有機肥料。
3. 瓜蔞基地鉀肥的合理分配和有效施用
鉀肥肥效的高低取決於土壤性質、作物種類、肥料配合、氣候條件等,因此要經濟合理地分配和施用鉀肥,就必須了解影響鉀肥肥效的有關條件。
(1) 土壤條件與鉀肥的有效施用
土壤鉀素供應水平、土壤的機械組成和土壤通氣性是影響鉀肥肥效的主要土壤條件。
土壤鉀素供應水平:土壤速效鉀水平是決定鉀肥肥效的一個重要因素,速效鉀的指標數值因各地土壤、氣候和作物等條件的不同而略有差異。遼寧省通過多點試驗,把速效鉀(K)90mg∕kg(摺合K2O108 mg∕kg)作為土壤鉀素豐缺的臨界值。速效鉀含量小於90mg∕kg,施鉀肥效果顯著;速效鉀含量在 91mg∕kg-150mg∕kg時,施鉀肥效果不穩定,視作物種類、土壤緩效鉀含量、與其他肥料配合情況而定;速效鉀含量大於150mg∕kg時,施鉀肥無效。需要指出的是,對於速效鉀同樣較低,而緩效鉀數量很不相同的土壤,單從速效鉀來判斷鉀的供應水平是不夠的,必須同時考慮緩效鉀的貯量,方能較准確地估計鉀的供應水平。
土壤的機械組成:土壤的機械組成與含鉀量有關。一般機械組成越細,含鉀量越高,反之則越低。土壤質地不同,也影響土壤的供鉀能力,所以有人提出不同土壤質地的缺鉀臨界指標:砂土-砂壤土為K2O85mg∕kg,砂壤土-壤土為100mg∕kg,粘土為mg∕kg。所以質地較粗的砂質土壤上施用鉀肥的效果比粘土高,鉀肥最好優先分配在缺鉀的砂質土壤上。
土壤通氣性:土壤通氣性主要是通過影響植物根系呼吸作用而影響鉀的吸收,以至於土壤本身不缺鉀,但作物卻表現出缺鉀的症狀,所以在生產實踐中,就要對作物的缺鉀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才能提高作物對鉀的吸收。
(2)瓜蔞基地條件與鉀肥的有效施用
各類作物由於其生物學特點不同,對鉀的需要量和吸鉀能力也不同,因此對鉀肥的反應也各異。凡含糖類較多的作物如瓜蔞,馬鈴薯、甘薯、甘蔗、甜菜、西瓜、果樹、煙草等需鉀量大,對這些喜鉀作物應多施鉀肥,既提高產量,又改善品質,在同樣的土壤條件下應優先安排鉀肥於喜鉀作物上。另外,對豆科作物和油料作物施用鉀肥,也具有明顯而穩定的增產效果。當然,在缺鉀的土壤上,鉀肥對多種作物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在鉀肥中等偏上或較為豐富的土壤中,只有喜鉀作物的肥效較好。
(3) 瓜蔞肥料性質與鉀肥的有效施用
肥料的種類和性質不同,其施用方法也存在差異。
硫酸鉀用做基肥、追肥、種肥和根外追肥均可,氯化鉀則不能用做種肥。硫酸鉀適用於各種土壤和作物,特別是施用在喜鉀而忌氯的作物和十字花科等喜硫的作物上效果更佳。氯化鉀則適用於麻類、棉花等纖維作物,可提高纖維的含量和質量,在水田上施用時還可防止水稻黑根,不宜用在忌氯作物和排水不良的低窪地和鹽鹼地上。
草木灰適合於做基肥、追肥和蓋種肥,作基肥時,可溝施或穴施,深度約250px,施後覆土。作追肥時,可葉面撒施,既能供給養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或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由於草木灰顏色深且含一定的碳素,吸熱增溫快,質地輕松,因此最適宜用做水稻、蔬菜育苗時蓋種肥,既供給養分,又有利於提高地溫,防止爛秧。草木灰也可用做根外追肥,一般作物用 1%水浸液,果樹可噴2%-3%水浸液,小麥生長後期,可噴 5%-10%水浸液。草木灰是一種鹼性肥料,因此不能與銨態氮肥、腐熟的有機肥料混合施用,也不能倒在豬圈、廁所中貯存,以免造成氨的揮發損失。草木灰在各種土壤上對多種作物均有良好的反應,特別是酸性土壤上施於豆科作物,增產效果十分明顯。
(4) 瓜蔞基地鉀肥與氮、磷肥配合施用
作物對N、P、K的需要有一定的比例,因而鉀肥肥效與氮、磷供應水平有關。當土壤中N、P含量較低時,單施鉀肥效果往往不明顯,隨著N、P用量的增加,施用鉀肥才能獲得增產,而N、P、K的交互效應(作用)也能使N、P促進作物對K的吸收,提高鉀肥的利用率。
(5) 瓜蔞基地鉀肥的施用技術
鉀肥應深施、集中施:鉀在土壤中易於被粘土礦物特別是2∶1型粘土礦物所固定,將鉀肥深施可減少因表層土壤干濕交替頻繁所引起的這種晶格固定,提高鉀肥的利用率。鉀也是一種在土壤中移動性小的元素,因此,將鉀肥集中施用可減少鉀與土壤的接觸面積而減少固定,提高鉀的擴散速率,有利於作物對鉀的吸收。
鉀肥應早施:通常鉀肥做基肥、種肥的比例較大,若將鉀肥用作追肥,應以早施為宜。因為多數作物的鉀素營養臨界期都在作物生育的早期,作物吸鉀在中、前期猛烈,後期顯著減少,甚至在成熟期部分鉀從根部溢出。禾穀類作物在分櫱-撥節期需鉀較大,占總需鉀量的60%-70%。棉花在現蕾-成鈴階段需鉀量最大,蔬菜的茄果類在花蕾期、蘿卜在肉質根膨大期為需鉀量最大時期等。至於多年生果樹,則應根據果樹特點,選擇適宜的施肥時期,如梨在果實發育期、葡萄在漿果著色初期是需鉀量最大時期。砂質土壤上,鉀肥不宜一次施用量過大,應分次施用,即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以防鉀的淋失。粘土上則可一次做基肥施用或每次的施用量大些。
鉀肥的施用量:鉀肥施用量要根據土壤有效鉀含量、作物需鉀量和各營養元素間的相互平衡而定。一般以每畝施氧化鉀,玉米為6kg-9kg,水稻為5kg-8kg為宜。對於喜鉀作物可適量增加。
四、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是指含有B、Mn、Mo、Zn、Cu、Fe 等微量元素的化學肥料。近年來,農業生產上,微量元素的缺乏日趨嚴重,許多作物都出現了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如玉米、水稻缺鋅,果樹缺鐵、缺硼,油菜缺硼等。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已經獲得了明顯的增產效果和經濟效益,全國各地的農業部門都相繼將微肥的施用納入了議事日程。
1.硼肥
(1)瓜蔞基地使用硼肥的主要種類和性質
目前,生產上常用的硼肥種類有硼砂、硼酸、含硼過磷酸鈣、硼鎂肥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硼酸和硼砂,它們的主要成分和性質見表9-4。
(2)瓜蔞基地硼肥的施用
作物種類與硼肥施用:作物種類不同,對硼的需要量不同。我國目前表現出缺硼明顯的作物有油菜、甜菜、棉花、白菜、甘藍、蘿卜、芹菜、大棚黃瓜、大豆、蘋果、梨、桃等;需硼中等的有玉米、穀子、馬鈴薯、胡蘿卜、元蔥、辣椒、花生、西紅柿等,同等土壤條件下應將硼肥優先施用於這些需硼量較大的作物上。
土壤條件與硼肥施用:土壤水溶性硼含量高低與硼肥肥效關系密切,是決定是否施硼的重要依據,據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上海農業科學院、浙江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研究,土壤水溶性硼含量在低於0.3mg∕kg 時為嚴重缺硼,低於0.5mg∕kg時為缺硼,施硼肥都有顯著的增產效果,硼肥應優先分配於水溶性硼含量低的土壤上。土壤硼含量也與硼肥的施用方法有關,當土壤嚴重缺硼時以基肥為好,輕度缺硼的土壤通常採用根外追肥的方法。
硼肥的施用技術:硼肥可用作基肥、追肥和種肥。做基肥時可與 P、N 肥配合使用,也可單獨施用。一般每667m2施用0.25kg-0.5kg 硼酸或硼砂,一定要施得均勻,防止濃度過高而中毒。追肥通常採用根外追肥的方法,噴施濃度為0.1%-0.2%硼砂或硼酸溶液,用量每667m2為50kg-75kg,在作物苗期和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時各噴一次。種肥常採用浸種和拌種的方法,浸種用濃度為0.01%-0.1% 硼酸或硼砂溶液,浸泡6-12小時,陰干後播種。谷類和蔬菜類可用0.01%-0.03% 的溶液,水稻可用0.1%的溶液。拌種時每千克種子用硼砂或硼酸0.2g-0.5g。
2.鋅肥
(1)瓜蔞基地使用鋅肥的主要種類和性質
目前生產上常用的鋅肥為硫酸鋅、氯化鋅、碳酸鋅、螯合態鋅、氧化鋅等,其主要成分和性質見表9-5。
(2)瓜蔞基地鋅肥的施用
作物種類與鋅肥施用:對鋅敏感的作物有玉米、水稻、甜菜、亞麻、棉花、蘋果、梨等。在這些作物上施用鋅肥通常都具有良好的肥效。
土壤條件與鋅肥施用:土壤有效鋅含量與鋅肥肥效關系密切,據河南省土肥站試驗,土壤有效鋅含量小於0.5mg/kg時,在小麥、玉米、水稻上施用鋅肥均有顯著的增產效果。當土壤有效鋅含量在 0.5mg/kg-1.0mg/kg之間時,在石灰性土壤和高產田施用鋅肥仍有增產效果,並能改善作物的品質。
鋅肥的施用技術:鋅肥可用做基肥、追肥和種肥。通常將難溶性鋅肥用做基肥,做基肥時每667m2施用1-2kg硫酸鋅,可與生理酸性肥料混合施用。輕度缺鋅地塊隔1-2年再行施用,中度缺鋅地塊隔年或於次年減量施用。做追肥時常用做根外追肥,一般作物噴施濃度為0.02%-0.1%的硫酸鋅溶液,玉米、水稻用0.1%-0.5% 濃度。水稻在分櫱、孕穗、開花期各噴一次0.2% 濃度的硫酸鋅溶液;果樹可在萌前一個月噴施5%硫酸鋅,萌發後果樹用3%-4%濃度塗刷;一年生枝條2-3次或在初夏時噴施0.2%濃度的硫酸鋅溶液。種肥常採用浸種或拌種的方法,浸種用濃度為0.02%-0.1%,浸種12小時,陰干後播種。拌種每千克種子用2g-6g硫酸鋅,玉米可用2g-4g。氧化鋅還可用做水稻沾秧根,每667m2用量200g,配成1%的懸濁液。
鋅肥肥效與磷肥的關系:在有效磷含量高的土壤中,往往會產生誘發性缺鋅,比如某些水稻土中鋅的缺乏就是由於有效磷含量高造成的。其原因一是P-Zn拮抗,二是提高了植物體內的P2O5∕Zn,為了保持正常的P2O5∕Zn,使得作物需要吸收更多的鋅,在施用磷肥時,必須要注意鋅肥的營養的供應情況,防止因磷多造成誘發性缺鋅。
3.錳肥
(1)瓜蔞基地使用錳肥的主要種類和性質
生產上常用的錳肥是硫酸錳、氯化錳等,其主要成分和性質見表9-6。
(2)瓜蔞基地錳肥的施用
作物種類與錳肥肥效:對錳敏感的作物有豆科作物、小麥、馬鈴薯、洋蔥、菠菜、蘋果、草莓等,其次是大麥、甜菜、三葉草、芹菜、蘿卜、西紅柿等,對錳不敏感的作物有玉米、黑麥、牧草等。
土壤條件與錳肥施用:一般將活性錳含量作為診斷土壤供錳能力的主要指標,土壤中活性錳含量小於50mg∕kg為極低水平,含量50mg∕kg-100mg∕kg為低,100mg∕kg-200mg∕kg為中等,200mg∕kg-300mg/kg為豐富,大於300mg∕kg為很豐富。在缺錳的土壤上施用錳肥,一般作物都有很好的增產效果。
錳肥的施用技術:生產上最常用的錳肥是硫酸錳,一般用作根外追肥,浸種、拌種及土壤種肥,難溶性錳肥一般用作基肥。根外追肥噴施濃度一般以0.05%-0.1%為宜,果樹用0.3%-0.4%濃度,豆科作物以0.03%為好,水稻以0.1%為好。拌種:禾本科作物每千克種子用4克硫酸錳,豆科作物8g-12g,甜菜16g;硫酸錳用作土壤種肥效果大致與拌種相當,一般用量為2kg∕667m2-4kg∕667m2。
4.鐵肥
(1)瓜蔞基地使用鐵肥的主要種類和性質
生產上常用鐵肥的種類、成分和性質詳見表9-7。
(2)瓜蔞基地鐵肥的施用
作物種類與鐵肥肥效:對鐵敏感的作物有大豆、高粱、甜菜、菠菜、西紅柿、蘋果等。一般情況下,禾木科和其他農作物很少見到缺鐵現象,而果樹缺鐵較為普遍。除此之外,南方的某些酸性花卉如梔子、山茶等在北方蒔養時,鐵的缺乏也相當普遍。
鐵肥的施用技術:生產上最常用的鐵肥是硫酸亞鐵,目前多採用根外的追肥方法施用。噴施濃度為0.2%-1%。果樹多在萌芽前噴施0.75%-1% 的硫酸亞鐵或在見黃葉後連噴3次0.5%硫酸亞鐵加0.5% 尿素。也可以把硫酸亞鐵與有機肥按1:10-20 比例混合後施到果樹下,每株50kg,肥效可達一年,使70% 缺鐵症復綠。高壓注射法也是果樹的一種有效施鐵方法,即將0.3%-0.5%的硫酸亞鐵溶液直接注射到樹干木質部內,再隨液流運輸到需要的部位。另外,據河北農業大學劉藏珍研究,果樹缺鐵黃化時,單獨噴施鐵肥,病葉只呈斑點狀復綠,新生葉仍然黃化,效果不良。若在鐵肥溶液中加配尿素和檸檬酸,則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溶液的配製方法是:先在50kg水中加入25g檸檬酸,溶解後加入125g 硫酸亞鐵,待硫酸亞鐵溶解後再加入50g 尿素,即配成0.25%硫酸亞鐵+0.05%檸檬酸+0.1%尿素的復合鐵肥。
5.鉬 肥
(1)瓜蔞基地使用鉬肥的主要種類和性質
生產上常用的鉬肥有鉬酸銨、鉬酸鈉、三氧化鉬、鉬渣、含鉬玻璃肥料等,其主要成分和性質見表9-8。
(2)瓜蔞基地鉬肥的施用
作物種類對鉬肥的反應:缺鉬多的是豆科作物,苜蓿最突出,此外油菜、花椰菜、玉米、高粱、穀子、棉花、甜菜對鉬肥也有良好的反應。
土壤條件與鉬肥施用:鉬肥的施用效果,與土壤中鉬的含量、形態及分布區域有關,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劉諍等將我國土壤中鉬含量及肥效分為三區,即鉬肥顯著區、鉬肥有效區和鉬肥可能有效區。在北方土壤的鉬肥顯著區需施鉬肥的作物為大豆、花生,在南方土壤的鉬肥顯著區需施鉬肥的作物為豆科綠肥、花生、大豆、柑橘等。在鉬肥有效區需施鉬肥的作物為豆科綠肥、花生、大豆等,而鉬肥可能有效區的鉬肥施用情況還需進一步試驗研究。
鉬肥的施用技術:鉬肥多用做種肥(拌種、浸種)和根外追肥。拌種時,每千克種子用鉬酸銨2g-6g,先用熱水溶解,再用冷水稀釋成2%-3%的溶液,用噴霧器噴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拌好後將種子陰干,即可播種。浸種時,可用0.05%-0.1%濃度的鉬酸銨溶液浸泡種子12小時。葉面噴肥一般用於葉面積較大的作物,在苗期和蕾期用0.01%-0.1%鉬酸銨溶液,噴1-2次,每667m2每次噴液50㎏。
6.銅 肥
(1)瓜蔞基地使用銅肥的主要種類和性質
生產上常見銅肥有硫酸銅、煉銅礦渣、螯合態銅和氧化銅,其主要成分和性質見表9-9。
(2)瓜蔞基地銅肥的施用
作物種類與銅肥肥效:作物的種類不同,對銅的反應也不同,研究表明,需銅較多的作物有小麥、洋蔥、菠菜、苜蓿、向日葵、胡蘿卜、大麥、燕麥;需銅中等的有甜菜、亞麻、黃瓜、蘿卜、西紅柿等;需銅較少的有豆類、牧草、油菜等。果樹中的蘋果、桃、草莓等也有過缺銅的報道。
土壤條件與銅肥施用:我國土壤銅含量比較豐富,一般都在1mg/kg以上。在華中丘陵區發育在紅砂岩上的紅壤中、江蘇徐淮地區的砂質黃潮土中、西北地區的風砂土及黃綿土中有效銅含量較低,施用銅肥有較好的效果。
銅肥的施用方法:銅肥可用做基肥、追肥及種子處理等。做基肥每667m2 用量為1kg-1.5kg 硫酸銅,由於銅肥的有效期長,為防止銅的毒害作用,以每3-5 年施用一次為宜。追肥通常以要根外追肥為主,噴施濃度為0.02%-0.04%,果樹用0.2%-0.4%,並加配硫酸銅用量的10%-20%的熟石灰,以防葯害。硫酸銅拌種用量為0.3g-0.6g∕kg種子,浸種濃度為0.01%-0.05%的硫酸銅溶液。
7.瓜蔞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注意事項
注意施用量及濃度: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而且從適量到過量的范圍很窄,因此要防止微肥用量過大。土壤施用時還必須施得均勻,濃度要保證適宜,否則會引起植物中毒,污染土壤與環境,甚至進入食物鏈,有礙人畜健康。
注意改善土壤環境條件:微量元素的缺乏,往往不是因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而是其有效性低,通過調節土壤條件,如土壤酸鹼度、氧化還原性、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土壤含水量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微量元素營養條件。
注意與大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微量元素和N、P、K等營養元素都是同等重要不可代替的,只有在滿足了植物對大量元素需要的前提下,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才能充分發揮肥效,才能表現出明顯的增產效果。
『叄』 黃瓜栽培可施用的銅肥有哪些
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我國黃瓜產區的土壤很少大面積發生缺銅的問題,只有少量面積很小且分散的有機質土壤易出現缺銅的問題。但在過量施用石灰的酸性土壤(如磚紅壤、赤紅壤等)或供肥能力弱的土壤(如石灰岩土、耬土、黃壤等)上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也會發生缺銅的問題。不同的黃瓜品種對缺銅反應敏感不一。
黃瓜栽培所選用的銅肥主要是硫酸銅(CuSO4·5H2O,為藍色或藍綠色結晶或顆粒狀粉末,水溶性良好),該肥料含有吸濕水,所以不宜與大量營養元素肥料同時混施,以免降低肥效。硫酸銅可土施也可葉面噴施。由於銅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小,撒施時必須耕翻入土施勻才有較好效果。
每畝菜田土壤的硫酸銅施用量最多不超過900克,具體要根據土壤性質和土壤的有效銅含量以及黃瓜作物的吸收量決定。砂質土壤一般應少施,防止銅中毒的發生。條施的用量要少於撒施的用量。葉面噴施最好在黃瓜的苗期進行,硫酸銅溶液的濃度控制在0.05%~0.1%之間,連續噴施2次左右,噴施間隔時間大約保持2周,目前有一種從國外進口的螯合銅劑,效果不錯,而且用量比硫酸銅還可以減少2/3,不過在使用前必須認真閱讀有關使用濃度和數量的說明,必要時可做一下葉面塗抹試驗,看是否濃度在安全范圍以內。土壤施銅一般都有明顯的後效,正常情況下維持5~8年沒有問題,有的可長達12年之久,所以在黃瓜地中每隔4~5年施入一次銅肥就夠了。
『肆』 冬棗要用什麼肥料
要想保證冬棗樹的生長發育和正常結果,所用肥料的種類,應以肥效長、肥效高,並富含微量元素的有機肥為基礎,並配合施用肥效快、富含氮、磷、鉀即及鋅、硼等重要微量元素的無機復合化肥料。
1.施肥種類
(1)基肥。基肥是全年施肥的主體,是供給棗樹生長,發育的基本肥料,必須重視施用。
基肥使用時最佳時期是在秋季棗果採收後施入。秋季早期施肥、可提高秋末棗樹葉片的光合效能,為翌春棗樹抽枝、展葉、開花、結果打下基礎;秋季棗果採收後沒有來得及施肥的,也可在落葉後、封凍前,但施肥過晚、根系趨於停止生長,吸肥力差,肥料損失量較大。
基肥的選擇應符合生產無公害果品的要求,以微生物肥及優質有機肥為主(有機肥即雞糞、牛糞、羊糞、豬糞圈肥、廄肥,綠肥有作物秸稈和雜草等),並結合使用部分無機肥料。施用農家糞肥一定要經過高溫發酵。
施用基肥時應做到:第一,盡量擴大肥料與根系的接觸面積,防止肥料過於集中吸收不良,或發生燒根。第二,適當深施,以減少氮肥分解時的損失。第三,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氮、磷、鉀和微量元素要配合用,防止偏施氮肥。
基肥的施量,一般667平方米施優質有機肥2000~3000千克。也有的提出按預計產出1千克棗果施2千克肥的原則安排施肥量。這和上述 2000~3000千克的施用量接近。也有的認為,成齡樹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純雞糞3000千克,豆餅100千克後可無需再追肥,或者只在硬核期到快速增長期追施。
各元素肥料配合施用的比例為,純氮(N)、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鉀(K2O)的比例、一般為1.0∶0.5∶0.8左右。按單株棗樹計,已結果大樹,株施優質有機肥有機肥50 千克,或更多。磷酸二銨0.3~0.5千克,尿素0.2~0.5千克。或各10%的氮、磷、鉀復合肥1.5~2.5千克。剛結果的樹,或尚未結果的幼樹,其施量相應減低到50%~70%。
(2)追肥。冬棗果實採收晚,秋季施基肥時氣溫和地溫都在逐漸降低,根系吸收養分的時間和強度都比夏季低得多。且被吸收的養分在樹體內的迴流時間比一般果樹也短得多,貯藏器官貯藏的營養不足保證中、後期棗樹的生長發育,加之春季不宜施肥,故在幼果期及以後,追肥就顯得特別重要。
冬棗樹全年追肥的次數和施肥量,因棗園土壤的肥力高低和樹勢而有所不同。一般棗園可按以下方案追肥:處於結果期的冬棗樹,幼果期是冬棗追肥的關鍵時期,必須重施。追肥以氮肥、鉀肥為主,也可適當施一部分磷肥。第2、3次在果實的硬核期、快速增長期,根據地力和棗樹的樹勢再追1~2次。施肥種類,以鉀肥為主,氮、磷肥為輔。
(3)葉面噴肥。葉面噴肥又叫根外追肥。葉面噴肥不僅棗樹葉片光合作用有促進作用,而且,也相對提高了冬棗樹的結果能力。另外,還能避免磷、硼等元素基施時易被土壤固定缺點。葉面噴肥簡單易行,用肥量少,見效快,增產顯著。葉面噴磷肥吸收率為20%~50%,而土壤施磷肥,吸收率僅為6%~9%。肥液噴到葉面後,一般15分鍾到2小時就能被葉片吸收,尿素噴布2~3天後,葉色即明顯轉深。
葉面噴肥肥效期較短,僅幾天時間,因而只能作為重要生長時期增補施肥的方法,不能替代土壤施肥。
冬棗樹前期施用葉面肥料,可促進營養生長和花蕾的發育;花期和幼果期施用、可促進坐果和幼果的生長發育;果實生長高峰期施用、可促進果實、根系生長,增進果實的產量和品質;後期施用、可提高葉片養分的含量,減緩葉片衰老速度,提高樹體貯養水平,也為來年棗樹的生長發育奠定了基礎。
山東省林業科技推廣站對果樹根外追肥技術、提出要把「五關」。這五關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把好濃度關。葉面噴肥濃度過低起不到施肥作用,濃度過高則易產生肥害。各種肥料適宜噴施的濃度(單施)如下:尿素0.3%~0.5%,腐熟人糞尿5%~10%,磷酸銨0.3%~0.5%,硫酸銨、硝酸銨0.1%~0.3%,氯化鉀0.3%,草木灰1%~6%,硫酸鉀0.5%~1%,磷酸二氫鉀0.2%~0.5%,過磷酸鈣1%~3%,硼砂0.2%~0.3%,硼酸0.1%~0.3%,硫酸亞鐵0.3%~0.5%,硫酸鋅0.2%~0. 4%,氯化鈣0.5%。
第二,把次數關。果樹葉面噴肥在一個時期,一般應連續噴施2~3次。
第三,把時期關。應在果樹最需要,且自身比較缺乏時噴施。如,春季枝葉生長發育旺期施鋅肥、鐵肥等、可預防小葉病、黃葉病;在花期噴硼肥可提高坐果率等。
第四,把混噴關。幾種肥料混合噴施或與農混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混用要按照技術部門提出的化肥、農混用表去實施。另外,各種微肥不能與草木灰、石灰等鹼性肥、混合,鋅肥不能與過磷酸鈣混噴;銅肥勿與磷酸二氫鉀混噴等。
第五,把肥害關。根外追肥應根據不同生育期、氣候條件採用不同的濃度,以免產生害。幼葉期濃度宜低,成齡葉濃度可高些;降雨多時、濃度可高,反之宜低。為防止肥害產生,噴前應先作試驗,然後再大面積使用。
2.施肥方法
(1)基肥的施用方法。從全國各地棗樹施肥的情況看,棗樹基肥的施肥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環狀施肥。環狀施肥又叫輪狀施肥。在樹冠外圍稍遠處挖一環狀溝,溝寬40厘米左右,溝深根據根系分布的深淺而定,先將有機肥料撒在溝底,然後將化肥撒在上面、混勻,填入後灌水,並注意以後的鬆土保墒。以後每年隨著樹冠和樹根外延、擴展。環狀施肥容易切斷棗的水平根,可將環狀溝中斷一部分。
輻射溝施。輻射溝施又叫放射溝施。即以主幹為中心,距主幹50厘米向外挖4~6條輻射狀的溝,長達樹冠外圍1米左右,寬40厘米左右,深20~40厘米,近樹一端稍淺。施人肥料和表土,勻後再覆蓋底土,下年度施肥時再變換位置。
幼齡棗樹不宜用環狀深溝施肥,因棗樹水平骨幹根分布淺,分枝少,長度常超過冠徑2~3倍,切斷後損失根量較大斗且傷口不易發生新根,會妨礙樹體的發育。
輪換溝施。此法在肥料不足、勞力緊張的情況下,或棗糧間作地內使用。方法是在樹冠下的兩側挖溝施肥,溝深20~40厘米,寬40厘米左右,長度視樹冠大小或肥量而定,可挖成條狀溝或半弧狀溝施肥。下一年時再輪換到另外兩側挖溝施肥,如此交替、逐年向外移動溝的位置。
全園或樹盤內撒施對於全園已經郁閉的棗園,可採用全園撒施方法;棗糧間作地內可採用這種方法。即把肥料撒布均勻,然後耕翻土壤即可。
穴施。在根系分布范圍內每隔一定距離挖一個穴、施入肥料即為穴施。穴施時挖的穴(坑)宜多不宜少、宜小不宜大,要盡量避免施肥過於集中。一般挖穴數為15~20個,深30厘米左右。把肥料施入後覆土、灌水。
以上幾種施肥方法,均需注意保護根系、盡量少損傷細根和直徑0.5厘米以上的粗根。
(2)追肥方法。追肥因肥料種類不同,方法也有差異。氮素肥料、鉀素肥料在土壤中流動性大,施肥時可以開10厘米左右的淺溝施人,或在樹冠下挖10餘個坑穴施人,覆土後澆水。夏季不宜挖穴施肥時,可以把尿素等速溶性氮肥也可撒於地面,然後及時澆透水、鬆土。磷素易在土壤中固定,而不易為根系吸收。為此,磷肥(包括過磷酸鈣、磷灰石粉、骨粉等)應混人堆肥、圈肥等有機肥中施用,防止被土壤固定。施磷肥的時候深度要深淺兼顧,一般為20厘米左右。
(3)葉面噴肥方法。葉面噴肥可連續噴布多次,每次間隔7~15天。噴霧要均勻,尤其葉背面要多噴。為避免高溫使肥液濃縮發生害。噴施時間應選擇無風天氣,上午9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後進行。早晨有露水時,須待露水干後噴肥。注意不要把鹼性的肥料與酸性肥料及一般微酸性農混在一起噴布。葉面噴肥效果明顯,但畢竟肥量有限,只是一種輔助性措施,不能代替土壤施肥。
『伍』 微量元素肥料都是什麼
微量元素肥料(簡稱微肥)是指含有微量元素養分的肥料,如硼肥、錳肥、銅肥、鋅肥、鉬肥、鐵肥、氯肥等,可以是含有一種微量元素的單純化合物,也可以是含有多種微量和大量營養元素的復合肥料和混合肥料。可用作基肥、種肥或噴施等。
1.
土壤施肥。即做基肥、種肥或追肥時把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土壤。這種施法雖然肥料的利用率較低,但有一定的後效。含微量元素的工業廢棄物和緩效性微肥常採用這種施肥方法。
2.
種子處理。包括浸種和拌種兩種方法。浸種時將種子浸入微量元素溶液中,種子吸收溶液而膨脹,肥料隨水進入。常用的濃度是0.01%~0.1%,時間是12~24小時。拌種是用少量水將微量元素肥料溶解,將溶液噴灑於種子上,攪拌均勻,使種子外面沾上溶液後陰干播種,一般每千克種子用2~6克肥料。
3.
根外追肥。即將微量元素肥料溶液用噴霧器噴施到植株上,通過葉面或氣孔吸收而運轉到植株體內。常用的溶液濃度是0.01%~0.1%。
4.
蘸秧根。這是水稻的特殊施肥法,其它需要移栽的農作物也可以採用蘸秧根的方法施肥。
微量元素是指自然界中含量很低的一種化學元素。部分微量元素具有生物學意義,是植物和動物正常生長和生活所必需的,稱為「必需微量元素」或者「微量養分」,通常簡稱「微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在植物和動物體內的作用有很強的專一性,是不可缺乏和不可替代的,當供給不足時,植物往往表現出特定的缺乏症狀,農作物產量降低,質量下降,嚴重時可能絕產。而施加微量元素肥料,有利於產量的提高。
定量的說,對於作物來說,含量介於0.2~200毫克/公斤(按干物重計)的必需營養元素稱為「微量元素」。到目前為止,證實作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有硼、錳、銅、鋅、鉬、鐵、氯等。這些元素經過工廠製造成肥料,就叫做微量元素肥料,如硫酸鋅屬於鋅肥,硼砂、硼酸屬於硼肥,硫酸錳屬於錳肥,鉬酸銨屬於鉬肥,硫酸銅屬於銅肥,硫酸亞鐵屬於鐵肥等。
5.
注意施用量及濃度
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而且從適量到過量的范圍很窄,因此要防止微肥用量過大。土壤施用時還必須施得均勻,濃度要保證適宜,否則會引起植物中毒,污染土壤與環境,甚至進入食物鏈,有礙人畜健康。
注意改善土壤環境條件:微量元素的缺乏,往往不是因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而是其有效性低,通過調節土壤條件,如土壤酸鹼度、氧化還原性、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土壤含水量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微量元素營養條件。
注意與大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微量元素和n、p、k等營養元素都是同等重要不可代替的,只有在滿足了植物對大量元素需要的前提下,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才能充分發揮肥效,才能表現出明顯的增產效果。
『陸』 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方法是什麼
答:微量元素包括鋅、硼、鉬、錳、鐵、銅六元素。都是作物生長發育必需的,僅僅是因為作物對這些元素需要量極小,所以稱為微量元素。在20世紀50~60年代以施用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情況下,微量元素缺乏並不突出,隨著大量元素肥料施用量成倍增長,作物產量大幅度提高,加之有機肥料投入比重下降,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狀況也隨之加劇。但是不同土壤質地,不同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存在差異,應根據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確定其豐缺情況,做到缺素補素。一般情況下,在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低時易產生缺素症,所補給的微量元素才能達到增產效果(表7)。
表7 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豐缺指標
微量營養元素在作物體內多數是酶、輔酶的組成成分或活化劑,對葉綠素和蛋白質的合成、光合作用或代謝過程,以及對氮、磷、鉀等養分的吸收和利用等均起著重要的促進和調節作用。作物對微量元素的需要量雖少,但在缺素或潛在缺素土壤上施用相應的微肥,可大幅度提高作物的產量和改善農產品的品質。試驗證明,鉬肥對豆科作物,硼肥對甜菜、油菜、棉花和蘋果、柑橘、楊梅等果樹作物,鋅肥對水稻、玉米、果樹、蔬菜,錳肥對小麥、煙草、麻類等作物,銅肥對小麥、水稻等作物,都有增產作用,一般增產10%左右。在嚴重缺素的土壤上,施用相應的微肥甚至可成倍增產。在微量元素缺乏的土壤上施用微肥,除提高產量外,還有改善產品品質的作用。此外,施用微肥還能增加作物對病害、低溫、高溫和乾旱等的抗性,但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過高或微肥施用過量,均可嚴重降低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柒』 中微量元素肥料有哪些,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怎麼使用
回答『捌』 中微肥具體包括什麼肥料
中微肥包括:鎂肥,銅肥、硼肥、鉬肥、錳肥、鐵肥和鋅肥等
中微肥是中量營養元素與微量營養元素組合後產生的復合肥總稱。全名是中微量元素復合肥。中量元素是指鈣、鎂、硫、硅。微量元素是指鋅、錳、銅、鐵、鉬、硼。中微量元素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
中微肥的作用:微量元素在作物體內為多種酶或輔助酶的組成部分,對葉綠素和蛋白質的合成均有著重要的促進和調節作用。這些微量元素盡管在作物體內含量少,但作物缺乏某一種微量元素時生長發育就會受到抑制,導致產量、品質下降。
微量元素用量不能過大,過量施用不但經濟上浪費,而且會出現作物中毒現象,為了有效地發揮微肥的增產作用,必須做到因土,因作物有針對性的施肥。
常用主要中微肥及施用方法:
1、硼肥:主要有硼砂、硼酸,其次還有硼鎂肥等。硼砂、硼酸為常用硼肥,每畝土壤追施0.5-0.75公斤,葉面噴施濃度0.1%-0.3%,浸種濃度0.01-0.1%,拌種為每公斤種子用肥0.2-0.5克。
2、鋅肥:主要有硫酸鋅,另外還有氧化鋅、氮化鋅、鰲合態鋅等。硫酸鋅為常用鋅肥,土壤追施每畝1-2公斤,葉面噴施濃度0.01-
0.05%,浸種濃度0.02%-0.05%,拌種為每公斤種子用肥1-3克。
3、鉬肥:主要有鉬酸銨,其次還有鉬酸鈉、三氧化鉬等。鉬酸銨是常用的鉬肥,每畝土壤追施50-150克,噴施濃度0.01-0.1%,浸種濃度0.05%-0.1%,拌種為每公斤種子用肥2~5克。
4、銅肥:主要有硫酸銅,另外還有氧化銅、鰲合態銅、含銅礦渣等。硫酸銅為常用銅肥,每畝土壤追施0.8-1.5公斤,葉面噴施濃度0.01%-0.05%,浸種濃度0.01%-0.05%,拌種為每公斤種子用肥0.3克。
5、錳肥:主要有硫酸錳,其次還有碳酸錳、氯化錳、氧化錳等。硫酸錳是常用的錳肥,每畝土壤追施1-2公斤,葉面噴施濃度0.05%-0.2%,浸種濃度0.05%-0.1%,拌種為每公斤種子用肥4-8克。
6、鐵肥:主要有硫酸亞鐵,另外還有硫酸亞鐵銨、鐵的鰲合物等。硫酸亞鐵為常用品種,每畝土壤追施5公斤,葉面噴施濃度0.5%-0.3%。
『玖』 微量元素肥料使用方法,微量元素肥料有哪幾種
1、鋅肥:底肥,每畝地施加1-2.5kg。追肥,每畝地施加1kg。浸種,使用濃度約為0.02-0.05%。拌種,每kg種子與2-6g鋅肥混勻。葉面噴施,使用濃度約為0.1-0.2%,用葯量為25-50kg/畝。2、硼肥:作蘸根或浸種用,使用濃度約為0.01-0.1%。3、鉬肥:拌種,每kg種子與1-2g鉬肥混勻。浸種,使用濃度約為0.05-0.1%,浸種時長約為6-12小時。
一、微量元素肥料使用方法
1、鋅肥
(1)底肥:每畝地施加1-2.5kg的鋅肥。
(2)追肥:每畝地追施1kg的鋅肥。
(3)浸種:浸種濃度約為0.02-0.05%,以浸勻為標准(水稻浸種使用0.1%鋅肥溶液浸種24小時左右)。
(4)拌種:每kg種子與2-6g鋅肥混合均勻,拌種。
(5)葉面噴施:葉面噴施濃度約為0.1-0.2%,每畝地的用葯量為25-50kg左右。
2、硼肥
硼肥一般是指硼砂或者是硼酸,可用作蘸根或浸種,使用濃度一般為0.01-0.1%。
3、鉬肥
(1)拌種:每kg種子與1-2g鉬肥混合均勻,拌種。
(2)浸種:浸種濃度約為0.05-0.1%,浸種時長大約為6-12小時。
(3)葉面噴施:葉面噴施濃度約為0.05-0.1%。
4、錳肥
(1)底肥:每畝地施加1-2kg錳肥。
(2)拌種:每kg種子與2-4g錳肥混合均勻,拌種。
(3)浸種:浸種濃度約為0.05-0.1%
(4)葉面噴施:葉面噴施濃度約為0.05-0.1%,每畝地的用葯量為30-50L左右。
5、鐵肥
(1)鐵肥一般用作葉面噴施,不採用施入土壤中的施加方式。
(2)葉面噴施濃度約為0.02-0.1%,或者是使用1%尿素鐵溶液或黃腐酸鐵二胺2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
6、銅肥
(1)拌種:每kg種子與0.6-1.2g的硫酸銅混合均勻,拌種。
(2)浸種:一般使用0.01-0.05%硫酸銅溶液進行浸種。
(3)葉面噴施:使用0.02-0.05%硫酸銅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二、微量元素肥料有哪幾種
1、硼肥:主要包括有硼酸、硼砂、硼鎂肥、含硼過磷酸鈣、含硼玻璃肥料等。
2、鉬肥:主要包括有鉬酸銨、鉬酸鈉、鉬酸鈣、三氧化鉬、含鉬玻璃肥料等。
3、錳肥:主要包括有硫酸錳、硝酸錳、碳酸錳、氯化錳、氧化錳、螯合錳等。
4、鋅肥:主要包括有硫酸鋅、硝酸鋅、碳酸鋅、氯化鋅、氧化鋅、螯合鋅等。
5、銅肥:主要包括有硫酸銅、硝酸銅、碳酸銅、氧化銅、氧化亞銅、磷酸銨銅、螯合銅等。
6、鐵肥:主要包括有硫酸亞鐵、硫酸鐵、硫酸銨鐵、磷酸銨鐵、螯合鐵等。
『拾』 什麼是微肥 微肥的施用方法
微量元素肥料的簡稱。微肥是提供植物微量元素的肥料,像銅肥、硼肥、鉬肥、錳肥、鐵肥和鋅肥等都稱為微肥。它們主要是一些無機鹽類和氧化物。大多為礦業和冶金的副產物或廢料。其可用來配製成多元果樹葉面肥、蔬菜葉面肥以及復合肥料。微肥用量范圍較窄,過少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過多則引起作物中毒。當前,農業生產實踐中,由於微肥用量甚少,微肥類產品一般都是通常合理配比做葉面肥噴施使用,如螯合態「藍色晶典」多元素微肥,就是鋅硼錳鉬銅鐵≥70%,以及合理配比促進性植物生長調節劑,大大提高了利用率,投入產出比8比200以上,增產幅度高達20%-60%(因不同作物而異,以瓜菜類增產幅度最高,糧棉作物增產穩定在10%-20%)。
常用主要微肥的施用方法
1、硼肥:主要有硼砂、硼酸,其次還有硼鎂肥等。硼砂、硼酸為常用硼肥,每畝土壤追施0.5-0.75公斤,葉面噴施濃度0.1%-0.3%,浸種濃度0.01-0.1%,拌種為每公斤種子用肥0.2-0.5克。
2、鋅肥:主要有硫酸鋅,另外還有氧化鋅、氮化鋅、鰲合態鋅等。硫酸鋅為常用鋅肥,土壤追施每畝1-2公斤,葉面噴施濃度0.01- 0.05%,浸種濃度0.02%-0.05%,拌種為每公斤種子用肥1-3克。
3、鉬肥:主要有鉬酸銨,其次還有鉬酸鈉、三氧化鉬等。鉬酸銨是常用的鉬肥,每畝土壤追施50-150克,噴施濃度0.01-0.1%,浸種濃度0.05%-0.1%,拌種為每公斤種子用肥2~5克。
4、銅肥:主要有硫酸銅,另外還有氧化銅、鰲合態銅、含銅礦渣等。硫酸銅為常用銅肥,每畝土壤追施0.8-1.5公斤,葉面噴施濃度0.01%-0.05%,浸種濃度0.01%-0.05%,拌種為每公斤種子用肥0.3克。
5、錳肥:主要有硫酸錳,其次還有碳酸錳、氯化錳、氧化錳等。硫酸錳是常用的錳肥,每畝土壤追施1-2公斤,葉面噴施濃度0.05%-0.2%,浸種濃度0.05%-0.1%,拌種為每公斤種子用肥4-8克。
6、鐵肥:主要有硫酸亞鐵,另外還有硫酸亞鐵銨、鐵的鰲合物等。硫酸亞鐵為常用品種,每畝土壤追施5公斤,葉面噴施濃度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