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監測點保護方法圖片

監測點保護方法圖片

發布時間:2022-09-09 07:36:40

1. 基坑監測方案應包括哪些內容

1、水平位移監測

測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時可採用視准線法、小角度法、投點法等;測定監測點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時可視監測點的分布情況,採用前方交會法、自由設站法、極坐標法等;

當基準點距基坑較遠時,可採用GPS測量法或三角、三邊、邊角測量與基準線法相結合的綜合測量方法。當監測精度要求比較高時,可採用微變形測量雷達進行自動化全天候實時監測。

2、豎向位移監測

豎向位移監測可採用幾何水準或液體靜力水準等方法。坑底隆起(回彈)宜通過設置回彈監測標,採用幾何水準並配合傳遞高程的輔助設備進行監測。

傳遞高程的金屬桿或鋼尺等應進行溫度、尺長和拉力改正等基坑圍護牆(坡)頂、牆後地表與立柱的豎向位移監測精度應根據豎向位移報警值確定。

3、深層水平位移監測

圍護牆體或坑周土體的深層水平位移的監測宜採用在牆體或土體中預埋測斜管、通過測斜儀觀測各深度處水平位移的方法。

4、傾斜監測

建築物傾斜監測應測定監測對象頂部相對於底部的水平位移與高差,分別記錄並計算監測對象的傾斜度、傾斜方向和傾斜速率。應根據不同的現場觀測條件和要求,選用投點法、水平角法、前方交會法、正垂線法、差異沉降法等。


5、裂縫監測

裂縫監測應包括裂縫的位置、走向、長度、寬度及變化程度,需要時還包括深度。裂縫監測數量根據需要確定,主要或變化較大的裂縫應進行監測。

6、支護結構內力監測

坑開挖過程中支護結構內力變化可通過在結構內部或表面安裝應變計或應力計進行量測。對於鋼筋混凝土支撐,宜採用鋼筋應力計(鋼筋計)或混凝土應變計進行量測;對於鋼結構支撐,宜採用軸力計進行量測。

2. 建築傾斜監測點有哪些布置方法

建築傾斜監測點布置方法如下:
1、監測點宜布置在建築角點、變形縫兩側的承重柱或牆上。
2、監測點應沿主體頂部、底部上下對應布設,上、下監測點應布置在同一堅直線上。
3、當由基礎的差異沉降推算建築傾斜時,監測點的布置應符合豎向位移監測點的布置規定。

3. 如何設置監測斷面和采樣點

1、監測斷面設置:河流監測斷面設置;湖泊(水庫)監測斷面設置。

2、采樣點的設置

背景值監測點的設置:設在污染區外圍不受或少受污染的地方。在垂直於地下水流方向的上方設置。

監測井的布設:點狀污染區(滲坑、滲井和堆渣區的污染物在含水層滲透小的地區形成的),監測井設在距污染源最近的地方。塊狀污染區(污灌區、污養區及缺乏衛生設施的居民區),監測井設在地下水流向的平行和垂直方向上。

條(帶)狀污染區(滲坑、滲井和堆渣區的污染物在含水層滲透大地區及沿河、渠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宜用網格布點法設置監測井。監測井在液面下0.3~0.5m處采樣。



(3)監測點保護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布設要求:具有代表性,保證採集到的樣品以及測得數據與參數能准確表徵或近似表徵環境質量和條件;在監測區域內污染具有一定的均勻性;便於樣品採集。

在對調查研究結果和有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監測斷面的布設應有代表性,即能較真實、全面地反映水質及污染物的空間分布和變化規律;根據監測目的和監測項目,並考慮人力、物力等因素確定監測斷面和采樣點。

有大量廢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區、工業區的上游和下游。較大支流匯合口上游和匯合後與幹流充分混合處,入海河流的河口處,受潮汐影響的河段和嚴重水土流失區。湖泊、水庫、河口的主要入口和出口。國際河流出入國境線的出入口處。

飲用水源區、水資源集中的水域、主要風景游覽區、水上娛樂區及重大水力設施所在地等功能區。斷面位置應避開死水區及回水區,盡量選擇河段順直、河床穩定、水流平穩、無急流淺灘處。應盡可能與水文測量斷面重合;並要求交通方便,有明顯岸邊標志。

4. 什麼是布點法

布點法,環境監測中為了了解一塊區域的情況進行的有計劃的采樣點位布置叫做布點
布點方法
分區布點法
分區布點法是將場地劃分為各個相對均勻的小區,在每個小區內根據面積和特徵進行布點。例如在土壤污染監測中按土地使用功能,一般分為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適用於場地內土地使用功能明確、各區域污染特徵明顯、場地原貌保存較好的場地。
系統布點法
系統布點法是在場地內設定固定邊長的正方形網格,在每個網格中均布設采樣點位。一般網格邊長不超過 40 m×40 m。適用於場地原貌破壞嚴重、土壤歷史沿革不清、污染特徵不明確的場地。
動態布點法
動態布點法是指分步實施監測布點工作,後一步的監測布點根據前一步的監測分析結果來確定,耗時較長。其中較簡單的一種動態布點法是以第一階段發現的「污染點」為起點,首先在「污染點」四周等方向角布設4個監測點,進行采樣分析,根據分析的結果確定下一步監測點的布設位置,最終探明超標區域的邊界。也可採用其他更加復雜和有效的動態監測布點方法。
專業判斷法
根據已經掌握的場地房分布信息及專家經驗來判斷和選擇采樣點位。專業判斷法適用於潛在污染明確的場地。

5. 建築基坑工程監測方案包括哪些內容

檢測系統架構:
基坑監測與預警系統主要由一體化監測站設備、現地通訊設備、用戶自建的配合基於物聯網技術、雲計算的監測與預警雲服務平台、用戶終端信息設備及應用軟體等部分組成。
監測方案實施:
1、水平位移監測,採用GNSS在線監測儀或激光測距儀完成地表變形監測數據的采發。
2、豎向位移監測,採用激光測距儀、水準儀完成地表豎向位移變形監測數據的采發。
3、深部位移監測,採用深部位移監測儀完成深部位移變形監測數據的采發,包括變形初期的小位移以及中後期的大位移變形。
4、裂縫監測,採用一體式拉線地表位移監測儀、激光測距儀完成裂縫變形監測數據的采發。
5、支護結構內力監測,採用測力計、應變計、應力計完成支護結構內力監測數據的采發。
6、土壓力監測,採用土壓力計完成岩土內部壓力變化監測數據的采發。
7、水壓監測孔隙。
8、地下水位監測,採用地下水位計完成地下水位變化監測數據的采發。
9、錨桿及土釘內力監測,採用測力計、應變計、應力計完成錨桿及土釘內力監測數據的采發。
10、降雨量監測,採用翻斗式降雨量監測儀或紅外雨量計完成該地區降雨量變化監測數據的采發。

6. 大氣監測采樣布點的原則

1.1調查

確定采樣點布設之前,應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其內容包括:

(1)對本地區大氣污染源進行調查,初步分析出各塊地域的污染源概況;

(2)了解本地區常年主導風向,大致估計出污染物的可能擴散概況;

(3)利用群眾來信來訪或人群調查,初步判斷污染物的影響程度;

(4)利用已有的監測資料推斷分析應設點的數量和方位。

1.2布設采樣點的原則和要求

(1)采樣點應設在整個監測區域的高、中、低三種不同污染物濃度的地方;

(2)在污染源比較集中、主導風向比較明顯的情況下,應將污染源的下風向作為主要監測范圍,布設較多的采樣點,上風向布設少量點作為對照;

(3)工業較密集的城區和工礦區,人口密度及污染物超標地區,要適當增設采樣點;城市郊區和農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濃度低的地區,可酌情少設采樣點;

(4)采樣點的周圍應開闊,采樣口水平線與周圍建築物高度的夾角應不大於30°。測點周圍無局部污染源,並應避開樹木及吸附能力較強的建築物。交通密集區的采樣點應設在距人行道邊緣至少1.5m遠處;

(5)各采樣點的設置條件要盡可能一致或標准化,使獲得的監測數據具有可比性;

(6)采樣高度根據監測目的而定,研究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應將采樣器或測定儀器設置於常人呼吸帶高度,即采樣口應在離地面1.5~2m處;研究大氣污染對植物或器物的影響,采樣口高度應與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連續采樣例行監測采樣口高度應距地面3~15m;若置於屋頂采樣,采樣口應與基礎面有1.5m以上的相對高度,以減小揚塵的影響。特殊地形地區可視實際情況選擇采樣高度。

1.3采樣點的數目

采樣點的數目設置是一個與精度要求和經濟投資相關的效益函數,應根據監測范圍大小、污染物的空間分布特徵、人口分布密度、氣象、地形、經濟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規定,按城市人口數確定大氣環境污染例行監測采樣點的數目,祥見附圖。

1.4采樣點布點方法

(1)功能區布點法:一個城市或一個區域可以按其功能分為工業區、居民區、交通稠密區、商業繁華區、文化區、清潔區、對照區等。各功能區的采樣點數目的設置不要求平均,通常在污染集中的工業區、人口密集的居民區、交通稠密區應多設采樣點。同時應在對照區或清潔區設置1~2個對照點。

(2)幾何圖形布點法:目前常用以下幾種布設方法。

①網格布點法:這種布點法是將監測區域地面劃分成若干均勻網狀方格,采樣點設在兩條直線的交點處或方格中心。每個方格為正方形,可從地圖上均勻描繪,方格實地面積視所測區域大小、污染源強度、人口分布、監測目的和監測力量而定,一般是1~9km2布一個點。若主導風向明確,下風向設點應多一些,一般約占采樣點總數的60%。這種布點方法適用於有多個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

②同心圓布點法:此種布點方法主要用於多個污染源構成的污染群,或污染集中的地區。布點是以污染源為中心畫出同心圓,半徑視具體情況而定,再從同心圓畫45°夾角的射線若干,放射線與同心圓圓周的交點即是采樣點。

③扇形布點法:此種方法適用於主導風向明顯的地區,或孤立的高架點源。以點源為頂點,主導風向為軸線,在下風向地面上劃出一個扇形區域作為布點范圍。扇形角度一般為45°~90°。采樣點設在距點源不同距離的若干弧線上,相鄰兩點與頂點連線的夾角一般取10°~20°。

以上幾種采樣布點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目的就是要求有代表性地反映污染物濃度,為大氣監測提供可靠的樣品。

7. 揚州核酸檢測點1傳45,親歷者稱檢測間距不足半米,如何保安全

揚州作為疫情的重災區,越來越多的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毒株已經成功變異,傳染性更強,更快。即使是在核酸檢測點,也有可能會被感染。關於揚州核酸檢測點1傳45,親歷者稱檢測間距不足半米,如何保安全?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去做核酸檢測最好選擇人流量少的地方,並且錯峰前往減少聚集的可能性。排隊等待的時候要保持距離。其次,該檢測點在做取樣的時候有一個病例傳染了很多個人,造成人們的恐慌。既然出現了傳染的情況,那麼其餘檢測點的就會更加嚴格。最後,勤洗手,戴口罩是國家一直在倡導的防疫措施。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堅持履行,從外面回來之後要進行消毒,出門在外,必須佩戴口罩。

一:佩戴N95口罩效果會更好一點,尤其是去往人員密集的區域。

去做核酸檢測最好選擇人流量少的地方,並且錯峰前往減少聚集的可能性。排隊等待的時候要保持距離。

關於揚州核酸檢測點1傳45,親歷者稱檢測間距不足半米,如何保安全?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如果你也認可本篇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哦。

8. 基坑監測點布置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基坑圍護體系隨著開挖深度增加必然會產生側向變位,關鍵是側向變位的發展趨勢如何。一般圍護體系的破壞都是有預兆的,因而進行嚴密的基坑開挖監測非常重要。通過監測可及時了解圍護體系的受力狀況,對設計參數進行反分析,以調整施工參數,指導下步施工,遇異情可及時採取措施。應該說,基坑監測是保證基坑安全的一個重要的措施。監測點布置為一下三點:
1、土體的深層水平位移監測點宜布置在基坑周邊的中部、陽角處及有代表性的部位;當測斜管埋設在土體中,測斜管長度不宜小於基坑開挖深度的1.5倍,並應大於維護牆的深度。以測斜管底為固定起算點,管底應嵌入到穩定的土體中。
2、地下水位監測點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基坑內地下水位當採用深井降水時,水位監測點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兩相鄰降水井的中間部位;
(2)、基坑外地下水位監測點應沿基坑、被保護對象的周邊或在基坑與被保護對象之間布置,監測點間距宜為20~50m。
(3)、水位觀測管的管底埋置深度應在最低設計水位或最低允許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壓水水位監測管的濾管應埋置在所測的承壓含水層中;
(4)、回灌井點觀測井應設置在回灌井點與被保護對象之間。
3、基坑周邊環境監測點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從基坑邊緣以外1~3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需要保護的周邊環境應作為監測對象。必要時尚應誇大監測范圍。
(2)、位於重要保護對象安全保護區范圍內的監測點的布置,尚應滿足相關部門的技術要求。
(3)、建築豎向位移監測點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建築四角、沿外牆每10~15m處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側不小於3個監測點; b、不同地基或基礎的分界處; c、不同結構的分界處; d、變形縫、抗震縫或嚴重開裂處的兩側; e、新、舊建築或高、低建築交接處的兩側; f、高聳構建築基礎軸線的對稱部位,每一構築物不應少於4點。
(4)、建築水平位移監測點應布置在建築的外牆牆角、外牆中間部位的牆上或柱上、裂縫兩側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監測點間距視具體情況而定,一側牆體的監測點不宜少於3點。
(5)、相鄰地基沉降觀測點可選在建築縱橫軸線或邊線的延長線上,亦可選在通過建築重心的軸線延長線上。其點位間距應視基礎類型。荷載大小及地質條件,與設計人員共同確定或徵求設計人員意見後確定。點位可在建築基礎深度1.5-2.0倍的距離范圍內,由外牆向外由密到疏布設,但距基礎最遠的觀測點應設置在沉降量為零的沉降臨界點以外。
(6)、建築裂縫、地表裂縫監測點應選擇有代表性的裂縫進行布置,當原有裂縫增大或出現新裂縫時,應及時增設監測點。對需要觀測的裂縫,每條裂縫的監測點至少應設2個,且宜設置在裂縫的最寬處及裂縫末端。
(7)、管線監測點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應根據管線修建年份、類型、材料、尺寸及現狀等情況,確定監測點設置; b、監測點宜布置在管線的節點、轉角點和變形曲率較大的部位,監測點平面間距宜 為15~25m,並宜延伸至基坑邊緣以外1~3倍基坑開挖深度范圍內的管線; c、供水、煤氣、暖氣等壓力管線宜設置直接監測點,在無法埋設直接監測點的部位, 可設置間接監測點。

9.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布點方法有哪些

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首先要明確監測目的。監測目的不同,點位選址要求、點位數量等均不同。監測目的可以分為很多方面,包括:反映城市空氣質量和變化、反映背景空氣質量、反映農村或區域尺度環境空氣質量、判定全國/地方環境空氣質量是否達標、反映污染源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等。
采樣點的布設方法有以下幾種:網格布點法、同心圓布點法、扇形布點法以及功能區布點法,根據不同的監測目的,這些布點法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協同使用。

10. 防雷檢測點如何布置

你所謂的檢測點是不是接地測試點。下面就接地測試點簡單敘述一下:

防雷接地檢測點的布置,沒有明確的規定。主要目的就是有效的檢測建築物的接地阻值,如果是建築物的基礎鋼筋作為接地裝置,一般一個點即可以反映,實際中可能會有2-4個監測點,多點測試保證阻值的可靠以及有效性!
如果是獨立接地裝置就需要每個接地裝置一組測試點。

與監測點保護方法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製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34
黃酒加什麼飲用方法 瀏覽:726
全站儀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235
天然氣自動上水器安裝方法 瀏覽:991
向大大護墊使用方法 瀏覽:625
lol圖標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89
二次元防盜的正確方法 瀏覽:989
徒手鍛煉胸部的方法 瀏覽:492
快速正錢方法 瀏覽:174
樓梯的構造計算方法 瀏覽:553
紅掌的修剪方法視頻 瀏覽:225
凈化大師使用方法 瀏覽:720
ve使用方法 瀏覽:448
採集視頻的方法 瀏覽:878
天貓快速下店方法 瀏覽:461
疤克正確的塗抹方法視頻 瀏覽:993
男士電腦使用方法 瀏覽:156
抓地的最佳方法 瀏覽:123
腺肌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瀏覽:638
重車調整方法有哪些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