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心電圖是干什麼的
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m) 心臟在每個心動周期中,由起搏點、心房、心室相繼興奮,伴隨著生物電的變化,通過心電描記器從體表引出多種形式的電位變化的圖形(簡稱ECG)。心電圖是心臟興奮的發生、傳播及恢復過程的客觀指標。
產生 心臟周圍的組織和體液都能導電,因此可將人體看成為一個具有長、寬、厚三度空間的容積導體。心臟好比電源,無數心肌細胞動作電位變化的總和可以傳導並反映到體表。在體表很多點之間存在著電位差,也有很多點彼此之間無電位差是等電的。
心臟電活動按力學原理可歸結為一系列的瞬間心電綜合向量。在每一心動周期中,作空間環形運動的軌跡構成立體心電向量環。應用陰極射線示波器在屏幕上具體看到的額面、橫面和側面心電圖向量環,則是立體向量環在相應平面上的投影。心電圖上所記錄的電位變化是一系列瞬間心電綜合向量在不同導聯軸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環在有關導聯軸上的再投影。投影所得電位的大小決定於瞬間心電綜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與導聯軸的夾角關系。投影的方向和導聯軸方向一致時得正電位,相反時為負電位。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記錄紙對這些投影加以連續描記,得到的就是心電圖的波形。心電圖波形在基線(等電位線)上下的升降,同向量環運行的方向有關。和導聯軸方向一致時,在心電圖上投影得上升支,相反時得下降支。向量環上零點的投影即心電圖上的等電位線,該線的延長線將向量環分成兩個部分,它們分別投影為正波和負波。因此,心電圖與心向量圖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心電圖的長處是可以從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較簡單的波形、線段對復雜的立體心電向量環,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進行時程上的分析。而心電向量圖學理論上的發展又進一步豐富了心電圖學的內容並使之更易理解。
導聯 動物機體組織和體液都能導電,將心電描記器的記錄電極放在體表的任何兩個非等電部位,都可記錄出心電變化的圖象,這種測量方法叫做雙極導聯,所測的電位變化是體表被測兩點的電位變化的代數和,分析波形較為復雜。如果設法使兩個測量電極之一,通常是和描記器負端相連的極,其電位始終保持零電位,就成為所謂的「無關電極」,而另一個測量電極則放在體表某一測量點,作為「探查電極」,這種測量方法叫做單極導聯。由於無關電極經常保持零電位不變,故所測得的電位變化就只表示探查電極所在部位的電位變化,因而對波形的解釋較為單純。目前在臨床檢查心電圖時,單極和雙極導聯都在使用。常規使用的心電圖導聯方法有12種。
標准導聯 屬雙極導聯,只能描記兩電極間的電位差。電極連接方法是:第一導聯(簡稱互),右臂(-),左臂(+);第二導聯(簡稱Ⅱ),右臂(-),左足(+);第三導聯(簡稱Ⅲ),左臂(-),左足(+)。
加壓單極肢導聯 將探查電極放在標准導聯的任一肢體上,而將其餘二肢體上的引導電極分別與5000歐姆電阻串聯在一起作為無關電極。這種導聯記錄出的心電圖電壓比單極肢體導聯的電壓增加50%左右,故名加壓單極肢體導聯。根據探查電極放置的位置命名,如探查電極在右臂,即為加壓單極右上肢導聯(aVR),在左臂則為加壓單極左上肢導聯(aVL),在左腿則為加壓單極左下肢導聯(aVF)。
單極胸導聯 將一個測量電極固定為零電位(中心電端法),把中心電端和心電描記器的負端相連,成為無關電極。另一個電極和描記器正端相連,作為探查電極,可放在胸壁的不同部位。分別構成6種單極胸導聯,電極的位置是:V1,胸骨右緣第4肋間;V2,胸骨左緣第4肋間;V3,在V1與V4連線的中點;V4,左鎖骨中線第5肋間;V5,左腋前線與V4同一水平;V6,在腋中線與V4同一水平。
典型心電圖各波及其時程 用標准導聯引出的心電圖各波,由荷蘭生理學家W.艾因特霍芬命名P,Q,R,S,T波,U波是以後發現命名的。
心電圖常用名詞
1、心電向量:心電活動不論是右、左心房(P波),或是代表啟動心室搏動的心電活動(QRS波群),都是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量)的心電活動,就稱為心電向量。它反映在各導聯上也不盡相同,這是由於各導聯(無論是額面或橫面導聯)的角度不同。換句話說,我們為什麼要在三個標准導聯以外,在額面上還要三個加壓肢體導聯,此外還要做六個胸壁導聯?原因就在於可以自不同角度了解心電活動上下,左右,前後的綜合心電向量,從而觀察其正常與否等等。
2、除極:心房、心室肌在靜止的間歇中,由於細胞內外離子(包括K+,Na+,Ca2+,cl-等)濃度差別很大,處於「極化狀態」。但一旦受到自搏細胞傳來的激動,這極化狀態便暫時瓦解,在心電圖上稱為「除極」(有少數學者稱為「去極」),由此產生心電活動。心房肌的除極在心電圖上表現為P波,心室肌的除極表現為QRS波群。當然在一次除極後,心肌又會恢復原來的極化狀態,此過程稱為「復極
⑵ 移動心電圖怎樣使用方法
你問的移動心電圖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動態心電圖。動態心電圖是通過電極貼將冬天動態,心電圖的監測儀與胸部相連接。放上電池就可以了
⑶ 心電圖操作方法
第二節 心臟的導聯
一 定義:導聯是含有正負電極的線(正極探查)。
二 標准導聯:
Ⅰ把探查電極(正極)放在左手,無關的負極放在右手上。
Ⅱ探查電極置於下肢,無關電極放在右手上
Ⅲ探查電極放在下肢,無關負極置於左手上。
三 單肢加壓導聯
把三個無關的負極用一個線取代,從而使電阻降低而使敏感性上升。把三個探查電極分別放在右手、左手、下肢(註:右手—avR,左手—avL,下肢—avF)
四 胸前導聯(橫面觀察)
V1放在胸骨右緣第4肋間;V2放在胸骨左緣第4肋間,V3放在V2~V4之間,V4放在左鎖骨中線第5肋間,V5放在V4水平的腋前線,V6在V4水平的腋中線,V7在V4水平的腋後線,V8在V4水平的左肩胛線,V9在V4水平的正中線。
五 總結記憶
五彩電極手中拿,紅與黑來右側抓;
左上是黃藍在下,白色導聯胸前掛。
第三節 心向量環與導電軸
一 心向量環
向量,有方向和力大小的單位。
每一瞬間心向量都不同,如依次連結它的頂點就形成一個環,把心房除極形成的環稱為P向量環,把心室除極形成的環稱為QRS向量環,把心室復極形成的環稱為T向量環,它們的大方向都是指向左下方。
二 導聯軸:暫缺
第四節 心電圖基本知識
一 心電圖紙
橫代表時間,每小格是0.04秒;豎代表電壓,每小格是0.1mv
二 心電圖波的命名
1 心房除極——P波
2 心室除極——QRS波群
第一個向下的波——Q波,向下波後第一個向上的波——R波,R波之後第一個向下的波——S波,如波形的電壓>0.5mv用大寫字母,如電壓<0.5mv用小寫字母。
三 心率
1 規整的心率測量時,則心率=60/心動周期,即心率相當於60/(P-P或R-R間期)
2 不規整的心率的計算:數30個大格內有多少個R波,則R波的10倍就是心率。(或心率=60/5-6個(R-R)或(P-P)間隔的平均時間)
第五節 正常的心電圖
正常典型心電圖的波形及其意義如下:
1 P波:
意義:代表兩心房去極化(除極)過程的電變化,包括竇房結,P波的前半部是右心房,後半部是左心房。
方向:正常P波在Ⅰ、Ⅱ、avF是直立向上的波,在avR導聯則是負向的波。
時間小於0.11秒;振幅小於0.25mv
變異:①逆行P波是結性心律。②左心房大則P波呈雙峰狀、有切跡,時間大於0.11秒,常見於二尖瓣病變,即「二尖瓣P波」。③右心房肥大則P波高尖大於0.25mv,多見於肺心病,即「肺性P波」。
2 QRS波群:
意義:代表兩心室去極化(除極)過程的電變化
方向:①額面心電圖avR向下,其它大多向上②橫面:V1導聯R<S,V3導聯R=S,V5導聯R>S
時間:成人是0.06~0.1秒,兒童是0.04~0.08
振幅:①右室:V1導聯上R波<1.05mv、avR導聯上R波<0.5mv②左室:V5導聯上R波<2.5mv,RⅠ<1.5mv,RⅠ+RⅡ<4.0mv,RavL<1.2mv,RavF<2.0mv
Q波:V1、V2無q波,其它導聯均可有Q波。深度<1/4R波,時間<0.04秒。
變異:(QRS波的變異)①QRS寬大畸形者多見於室性心律失常。②左心室肥厚看V5,V5電壓超過2.5 mv③右心室肥大看V1,V1電壓超過1.05mv④如Q波>1/4R波,即大於0.04秒者稱為壞死性Q波,見於心肌梗死,心肌病。
3 T波:
意義:代表兩心室復極化過程時的電位變化
方向:與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振幅:最高不超過1.5 mv,最低不低於1/10R波。
變異:
(1)T波高尖>1.5 mv,①見於高血鉀,血鉀>6mmol/L,有T波高尖②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大量鉀離子外流所致)
(2)T波低平,T波<1/10R波①見於低血鉀,血鉀<3.5 mmol/L,有T波低平②見於慢性心肌缺血。
4 P-R(P-Q)間期:從P波開始到QRS波群起點的時間。
意義:代表從心房開始去極化至心室開始去極化所需時間,即表示興奮從心房傳到心室所需的時間。
時間:0.12~0.20秒,心率快時P-R間期相對縮短。反之,則延長。
變異:
(1)延長>0.20秒,見於房室 傳導阻滯。
(2)縮短<0.12秒,見於預激癥候群。預激的意義:①心動過速②不能用西地蘭治療
5 Q-T間期:從QRS波群的起點到T波終點的時間。
意義:代表心室開始去極至復極完畢所需的時間
時間0.32~0.44秒,於心率有關,心率快時Q-T間期相對縮短,反之則延長。
變異:
(1)縮短,見於低血鈣或洋地黃中毒。
(2)延長,①心肥厚時可延長,與心包積液相區別②判斷心梗預後,Q-T間期越長,死亡率越高。③監測葯物安全性,如治療房顫時用奎尼丁和乙胺碘膚酮,如Q-T>0.44秒,就應停葯。
6 ST段:自QRS波群的終點至T波起點的時間。
意義:它代表心室已經全部去極。
上下移動(看基線)正常心電圖上ST段抬高,不能超過0.1 mv(但V1~V3上可抬高0.2~0.3mv)下移不能超過0.05mv。
變異:
(1)ST段抬高:①急性心肌梗塞最常見,在相應導聯ST段抬高,其特點是弓背向上。②急性心包炎,R波為主的導聯上ST段廣泛抬高,其特點是弓背向下的。
(2)ST段下移>0.05mv。①見於急性心肌缺血—心絞痛,R波與ST段的夾角>90℃時有意義②ST段下移與R波夾角<90℃無意義,偶見於心臟神經官能症。
7 U波:是在T波後出現的振幅很低小的波,方向大體與T波一致,發生機制不清,U波明顯增高者見於血鉀過低。
意義:①正常人多無此波②低鉀或心肌缺血時可出現u波。
位置:T波之後0.02~0.04秒。振幅:0.1~0.3mv
滿意就頂一下呵呵呵
⑷ 心電圖導聯如何連接
心電圖導聯分為聯肢體導聯和胸導聯,它們的連接方法如下:
一、心電圖肢體導聯連接法:
(1)右上肢:紅線。
(2)左上肢:黃線。
(3)左下肢:綠線。
(3)右下肢:黑線。
二|、心電圖胸導聯連接法
V1:胸骨右緣第4肋間。
V2:胸骨左緣第4肋間。
V3:V2與V4兩點連線中點。
V4:左鎖骨中線與第5肋間相交處。
V5:左腋前線同V4水平。
V6:左腋中線同V4水平。
V7:左腋後線同V4水平。
V8:左肩胛線同V4水平。
V9:左脊旁線同V4水平。
V3R~V6R:右胸部與V3~V6對稱處。
注意:V5~V9導聯水平均是指同V4水平,並非指的是都在第5肋間。
V1~V6接線顏色順序為紅、黃、綠、褐、黑、紫。
(4)心電圖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心電圖導聯的監測意義:
1、12導聯監測系統能及時反映心肌缺血事件,70%~90%的心肌缺血是通過心電圖發現的,而臨床上常無症狀。
2、對有心肌缺血危險的患者,如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患者,12導聯ST段持續心電監測,能及時發現急性心肌缺血事件,尤其是無症狀性心肌缺血事件,為臨床及時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
3、室性心動過速與伴有心室內差異性傳導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單一使用Ⅱ導聯很難准確區別。正確區別兩者的最好導聯是V和MCL(P波和QRS波群的形態最清楚)。
4、評估異常心臟節律時,使用多導聯比使用單一導聯更正確。
5、12導聯監測系統比傳統單導聯監測系統更能准確及時了解患者有無心律失常,以及心律失常的種類、發作率、出現時間、持續時間和葯物治療前後的變化。
6、持續12導聯心電監測對確定心律失常的性質、選擇診斷治療手段、觀察治療效果十分重要。
7、12導聯監測系統也有其局限性在臨床應用中,易受干擾等。當患者體位改變或電極片使用一段時間後,屏幕上會出現很多的干擾波,會影響心電圖的判斷分析。
⑸ 24小時動態心電圖的使用方法
重新做吧,這個對人體沒影響的,做多少次都安全,重背的時候如果還是沒綁好你就自己動手綁一下吧,只要連在身上的那幾個電極片不掉,盒子開關電池不亂按,隨你怎麼綁都行。
⑹ 心電圖機的使用方法
V1:探查電極放在胸骨右緣第4肋間。--紅色
V2:探查電極放在胸骨左緣第4肋間。----黃色
V3:探查電極放在V2
與V4連線的中點。-----綠色
V4:探查電極放在鎖骨中線與第5肋間的交點上。-----棕色
V5:探查電極放在左腋前線與第5肋間的交點上。-------黑色
V6:探查電極放在左腋中線與第5肋間的交點上。
-------紫色
下面的不知道你需要不?(右手腕---紅色,
左手腕----黃色,
左腳腕--綠色,
右腳腕---黑色)
1.標准導聯
Ⅰ:為接連左、右臂的電位差,將左臂連於心電圖機的正極,右臂連於心電圖機的負極,即Ⅰ=左臂(+)→右臂(-)。
Ⅱ:為連接左腿和右臂的電位差,將左腿連於心電圖機的正極,右臂連於心電圖機的負極,即Ⅱ=左腿(+)→右腿(-)。
Ⅲ:為連接左退和左臂的電位差,將左腿連於心電圖機的正極,左臂連於心電圖機的負極,即
Ⅲ=左腿(+)→左臂(-)。
2.加壓單極肢導聯(圖1-3-3)將右臂、左臂、左腿各通過5000歐姆的電阻,然後連在一起構成中心電站,這樣中心電站的電位幾乎等於零,作為無效電極連接於心電圖機的負極,構成單極肢導聯,分別用VR、VL、VF表示。這種導聯能反映不同部位心肌的絕對電位,在描記哪一個導聯時將該肢體與中心電站截斷,能使描記出的波形振幅加50%,使波形增大、清晰、易於辯認,稱為加壓單極肢導聯,用aVR、aVL、aVF表示。
aVR:即加壓單極右臂導聯,探查電極置於右臂,連於心電圖機的正極;無效電極置於左臂與左腿相連的中心電站上,再連於心電圖機的負極。
aVL:即加壓單極左臂導聯,探查電極置於左臂,連於心電圖機的正極;無效電極置於右臂與左腿相連的中心電站上,再連於心電圖機的負極。
aVF:即加壓單極左腿導聯,探查電極置於左腿,連於心電圖機的正極;無效電極置於右臂與左臂相連的中心電站上,再連於心電圖機的負極。
⑺ 好朋友心電圖機的使用方法
從圖片上看是沒有異常的,建議你做一次動態心電圖較為准確,靜息的常規測試容易一過性、陣發性,可以用家用型好朋友心電圖機檢測,24小時動態,可記錄可回放,智能讀圖。
⑻ 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方法
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方法
時間:
地點:
參加人員:
一.監護儀意義和作用
1. 監護儀是一種以測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參數,並可與已知設定值進行比較,如果出現超可發出警報的裝置或系統。
2.監護儀能24小時連續監護病人的生理參數,檢出變化趨勢, 指出臨危情況,供醫務工作者應急處理和進行治療的依據,使並發症減到最少達到緩解並消除病情的目的。
3.監護儀可選的參數:心電、呼吸、血壓(有無創和有創兩種)、血氧飽和度、脈率、體溫、呼吸末二氧化碳等。
二、心電監護儀外觀
(一)各種感測器介面
(二)前面板按鍵功能
(三)主屏標准界面各種波形及信息
三、心電監護功能
可選用3導聯、5導聯或12導聯(需要選配E8模塊),監護參數包括心率(HR)、ST段測量值和心律失常。在每次開始心電監測前要有20秒的穩定時間,心率計對心率變化的響應時間小於10秒,心率計算式對12個R波間隔時間進行平均,參數顯示刷新間隔為1秒。
(一)准備
1)皮膚准備:皮膚是不良導體,皮膚准備十分重要,皮膚應無破損,無任何異常部位,必要時剃除毛發,擦洗皮膚,用電極片上的備皮紙去掉死皮。
2)將導線與電極片相連。
3)將電極片安放在病人身上。
4)確認監護儀電源接通。
(二)電極片的安放部位
1)三導聯
R/RA(右臂)電極——右鎖骨中線鎖骨下或右上肢連接軀乾的部位
L/LA(左臂)電極——左鎖骨中線鎖骨下或肢左上連接軀乾的部位
F/LL(左腿)電極——左鎖骨中線第六七肋間或左髖部
2)五導聯
R/RA(右臂)電極——右鎖骨中線鎖骨下或左右肢連接軀乾的部位
L/LA(右臂)電極——左鎖骨中線鎖骨下或左上肢連接軀乾的部位
N/RL(左腿)電極——左鎖骨中線第六七肋間或左髖部
F/LL(左腿)電極——右鎖骨中線第六七肋間或右髖部
C/V(胸部)電極——心電圖胸導聯的位置
(三)ECG設置菜單
1)心率來源
可設置為ECG、SPO2、自動、同時。
⑼ 心電圖機怎麼使用不是導聯啊。
為了獲得質量合格的心電圖,除了心電圖機性能必須合格以外,還要求環境符合條件,受檢者的配合和正確的操作方法。
對環境的要求
1.室內要求保持溫暖(不低於18℃),以避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電干擾。
2.使用交流電源的心電圖機必須接可靠的專用地線(接地電阻應低於0.5Ω)。
3.放置心電圖機的位置應使其電源線盡可能遠離診察床和導聯電纜,床旁不要擺放其它電器具(不論通電否)及穿行的電源線。
4.診察的寬度不應窄於80㎝,以免肢體緊張而引起肌電干擾,如果診察床的一側靠牆,則必須定牆內無電線穿。
准備工作
1.對初次接受心電圖檢查者,必須事先作好解釋工作,消除緊張心理。
2.在每次作常規心電圖之前受檢者應經充分休息,解開上衣,在描記心電圖時要放鬆肢體,保持平靜呼吸。
皮膚處理和電極安置
1.如果放置電極部位的皮膚有污垢或毛發過多,則應預先清潔皮膚或剃毛。
2.應該用電膏(劑型分為:糊劑、霜劑和溶液等)塗擦放置電極處的皮膚,而不應該只把導電膏塗在電極上。此外還應盡量避免用棉簽或毛筆沾生理鹽水或酒精甚至於用自來水代替導電膏,因為用這種方法處理皮膚,皮膚和電極之間的接觸阻抗較大,極化電位也很不穩定,容易引起基線漂移或其它偽差,尤其是皮膚乾燥或皮脂較多者,偽差更為嚴重,
3.嚴格按照國際統一標准,准確安放常規12導聯心電圖電極(附圖)。必要時應加作其它胸壁導聯,女性乳房下垂者應托起乳房,將V3、V4、V5 電極安放在乳房下緣胸壁上,而不應該安置在乳房上。
4.描記V7、V8、V9導聯心電圖時,必須仰卧位,而不應該在側卧位時描記心電圖,因此背部的電極最好扁的吸杯電極,或臨時貼一次性心電監護電極並上連接導線代替。
5.不要為了圖方便,將接左、右下肢的電極都放在一側下肢,因為目前的心電圖機都放在一側下肢,因為目前的心電圖機都裝有「右下肢反驅動」電路,它能有效地抑制交流電干擾,上述作法等於取消了此項功能,從而降低了抗交流電干擾的性能。此時操作者雖然可以用「交流電濾波」來減輕干擾,但是卻同時心電圖波形失真。上述情況在使用舊式的心電圖機時尤需注意。
描記心電圖
1. 心電圖機的性能必須符合標准。若使用熱筆式的記錄紙,其熱敏感性和儲存性應符合標准。單通道記錄紙的可記錄范圍不窄於40mm。
2. 無自動描記1mV定標方波的熱筆式心電圖機,在記錄心電圖之前必須先描記方波(「打標准」),以便觀察心電圖機的各導聯同步性、靈敏度、阻尼和熱筆溫度是否適當,必要時可按心電圖使用說明加以調整,以後每次變換增益後都要再描記一次定標方波。方波勿過寬(約0.16s),盡可能與P、QRS、T波不重疊。
3. 按照心電圖機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常規心電圖應包括肢體的Ⅰ、Ⅱ、Ⅲ、aVR、aVL和胸前導聯的V1-V6共12個導聯。
4. 疑有或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首次作常規心電圖檢查時必須加作V7、V8、V9 ,並在胸壁各導聯部位用色筆、龍膽紫或反射治療標記用的皮膚墨水作上標記,使電極定位準確以便以後動態比較。
5. 疑有右位心或右心梗塞者,應加作V2R、V3R、V4R導聯。
6. 不論使用哪一種拉拉拉機型的心電圖機,為了減少心電圖波形失真,應該盡量不使用交流電濾波或「肌濾波」。
7. 用手動方式記錄心電圖時,每次切換導聯後,必須等到基線穩定後再啟動記錄紙,每個導聯記錄的長度不應少於3~4個完整的心動周期(即需記錄4~5個QRS綜合波)。
8. 遇到下列情況時應及時作出處理:①如果發現某個胸壁導聯有無法解釋的異常T或U波時,則應檢查相應的胸壁電極是否松動脫落,若該電極固定良好而部位恰好在心尖搏動最強處,則可重新處理該處皮膚或更換質量較好的電極,若仍無效。則可試將電極的位置稍微偏移一些,此時若波形變為完全正常,則可認為這種異常的T波或U波是由於心臟沖撞胸壁,使電極的極化電位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偽差。②如果發現Ⅲ和/或aVF導聯的Q波較深,則應在深呼氣後屏住氣時,立即重復描記這些導聯的心電圖。若此時Q波明顯變淺或消失,則可考慮橫膈抬高所致,反之若Q波仍較深而寬,則不能除外下壁心肌梗塞。③如發現心率>60bpm而PR>0.22s者,則應取坐位時再記錄幾個肢體導聯心電圖,以便確定是否有房室阻滯。
心電圖機的維護
1. 每天作完心電圖後必須洗凈電極。用銅合金製成的電極,如發現有銹斑,可用細砂紙擦掉後,再用生理鹽水浸泡一夜,使電極表面形成電化性能穩定的薄膜,鍍銀的電極用水洗凈即可,使用時應避免擦傷鍍銀層。
2. 導聯電纜的芯線或屏蔽層容易損壞,尤其是靠近兩端的插頭處,因此使用時切忌用力牽拉或扭轉,收藏時應盤成直徑較大的圓盤,或懸掛放置,避免扭轉或銳角折疊。
3. 交直流兩用的心電圖機,應按說明書的要求定期充電,以利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4. 心電圖主機應避免高溫、日曬、受潮、塵土或撞擊,用布蓋好防塵罩。
5. 由醫療儀器維修部門定期檢測心電圖機的性能。熱筆記錄式心電圖,應根據記錄紙的熱敏感性和走紙速度而調整熱筆的壓力和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