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PLC原理及基本操作是什麼
原理
高效液相色譜法儀根據各種各樣的相互作用力來分離混合物。這種相互作用力通常是分析物及分析管柱之間的一種非共價性質。
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時,液體待檢測物在不同的時間被注入色譜柱,通過壓力在固定相中移動,由於被測物中不同物質與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不同,不同的物質順序離開色譜柱,通過檢測器得到不同的峰信號,每個峰頂都代表一個另外化合物的種類,最後通過分析比對這些信號來判斷待測物所含有的物質。
以液體為流動相而設計的色譜分析儀器稱為液相色譜儀。採用高壓輸液泵,高效固定相和高壓靈敏檢測器等裝置的液相色譜儀成為高效液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種類繁多,但不論何種類型的高效液相色譜儀,基本上都分為4個部分:高壓輸液裝置,進樣系統,分離系統和檢測系統。
操作
將要分離和分析的樣品混合物以不連續的小體積(通常為微升)引入滲透通過色譜柱的流動相流中。樣品的組分以不同的速度通過色譜柱,這是與吸附劑(也稱為固定相)的特定物理相互作用的函數。每個組分的速度取決於其化學性質,固定相(柱)的性質以及流動相的組成。
特定分析物洗脫(從色譜柱中出現)的時間稱為其保留時間。在特定條件下測得的保留時間是給定分析物的識別特徵。
可以使用許多不同類型的色譜柱,其中填充了粒徑,孔隙率和表面化學性質各異的吸附劑。使用較小的顆粒尺寸的包裝材料需要使用較高的操作壓力(「背壓」)的和通常改善的色譜解析度(連續的分析物從柱中出現的峰之間的分離度)。吸收劑顆粒本質上可以是疏水的或極性的。
常用的流動相包括水與各種有機溶劑的任何混溶性組合(最常見的是乙腈和甲醇)。一些HPLC技術使用無水流動相(請參見下面的正相色譜法)。
流動相的水性成分可能包含酸(例如甲酸,磷酸或三氟乙酸)或鹽以幫助分離樣品成分。在色譜分析過程中,流動相的組成可以保持恆定(「等度洗脫模式」)或變化(「梯度洗脫模式」)。等度洗脫通常在分離與固定相親和力非常不同的樣品成分時非常有效。
在梯度洗脫中,流動相的組成通常從低到高洗脫強度變化。流動相的洗脫強度由分析物的保留時間反映,高洗脫強度可產生快速洗脫(=較短的保留時間)。
反相色譜中的典型梯度曲線可能始於5%的乙腈(在水或水性緩沖液中),然後在5–25分鍾內線性增長至95%的乙腈。恆定流動相組成的周期可以是任何梯度曲線的一部分。例如,流動相的組成可以在5%的乙腈中保持1-3分鍾,然後線性變化直至95%的乙腈。
流動相的選定組成取決於各種樣品組分(「分析物」)和固定相之間的相互作用強度(例如,反相HPLC中的疏水相互作用)。根據它們對固定相和流動相的親和力,在色譜柱中進行分離過程中,分析物會在兩者之間分配。
此分配過程類似於液-液萃取過程中發生的分配過程,但該過程是連續的,而不是逐步進行的。在此示例中,使用水/乙腈梯度洗脫,一旦流動相在乙腈中的濃度更高(即,在洗脫強度更高的流動相中),則更多的疏水性組分將較晚洗脫(從色譜柱中洗脫)。
流動相組分,添加劑(例如鹽或酸)和梯度條件的選擇取決於色譜柱和樣品組分的性質。通常對樣品進行一系列的試驗,以便找到可以充分分離的HPLC方法。
用途
高效液相色譜作為一種重要的分析方法,廣泛的應用於化學和生化分析中,常用於醫葯品、化學、環保、生命科學、與食品工業的研究上。
高效液相色譜從原理上與經典的液相色譜沒有本質的差別,它的特點是採用了高壓輸液泵、高靈敏度檢測器和高效微粒固定相,可將液體混合物中的成分分離、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適於分析高沸點不易揮發、分子量大、不同極性的有機化合物。例如:可檢測分析食品中的三聚氰胺的含量。
B. 高效液相色譜儀使用步驟
1)、過濾流動相,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濾膜。 2)、對抽濾後的流動相進行超聲脫氣10-20分鍾。 3)、打開HPLC工作站(包括計算機軟體和色譜儀),連接好流動相管道,連接檢測系統。 4)、進入HPLC控制界面主菜單,點擊manual,進入手動菜單。 5)、有一段時間沒用,或者換了新的流動相,需要先沖洗泵和進樣閥。沖洗泵,直接在泵的出水口,用針頭抽取。沖洗進樣閥,需要在manual菜單下,先點擊purge,再點擊start,沖洗時速度不要超過10ml/min。 6)、調節流量,初次使用新的流動相,可以先試一下壓力,流速越大,壓力越大,一般不要超過2000。點擊injure,選用合適的流速,點擊on,走基線,觀察基線的情況。 7)、設計走樣方法。點擊file,選取selectusersandmethods,可以選取現有的各種走樣方法。若需建立一個新的方法,點擊newmethod。選取需要的配件,包括進樣閥,泵,檢測器等,根據需要而不同。選完後,點擊protocol。一個完整的走樣方法需要包括:a.進樣前的穩流,一般2-5分鍾;b.基線歸零;c.進樣閥的loading-inject轉換;d.走樣時間,隨不同的樣品而不同。 8)、進樣和進樣後操作。選定走樣方法,點擊start。進樣,所有的樣品均需過濾。方法走完後,點擊postrun,可記錄數據和做標記等。全部樣品走完後,再用上面的方法走一段基線,洗掉剩餘物。 9)、關機時,先關計算機,再關液相色譜。 10)、填寫登記本,由負責人簽字。 注意事項: 1)、流動相均需色譜純度,水用20M的去離子水。脫氣後的流動相要小心振動盡量不引起氣泡。 2)、柱子是非常脆弱的,第一次做的方法,先不要讓液體過柱子。 3)、所有過柱子的液體均需嚴格的過濾。 4)、壓力不能太大,最好不要超過2000psi。
C. 液相色譜儀的使用方法
液相色譜儀使用及維護
液相色譜儀使用時要非常的注意。
使用卡套柱時,兩端的卡套應時刻連接在柱芯上。不管您是平衡色譜柱或是清洗,任何時候都不能將卡套取下來,否則會造成填料的流失。
液相色譜柱使用注意:
卡套柱的安裝(加預柱)
1.將卡套架套入柱芯
2.將兩片夾套片嵌入柱芯的凹槽,使夾套高於柱芯(見下圖)
3.將已套到柱芯上的卡套架向上推,直至高過夾套片
4.將"子彈頭"預柱放入卡套片內
5.將卡套帽和卡套架旋在一起,然後用手擰緊
6.然後依同樣的順序連接好柱子的另一端
平衡色譜柱
反相色譜柱在經過出廠測試後是保存在乙腈/水中的。請一定確保您所使用的流動相和乙腈/水互溶。由於色譜柱在儲存或運輸過程中可能會幹掉,因此在用流動相分析樣品之前,應使用10-20倍柱體積的甲醇或乙腈平衡色譜柱;如果您所使用的流動相中含有緩沖鹽,應注意用純水"過渡"。
硅膠柱或極性色譜柱在經過出廠測試後是保存在正庚烷中的。如果該色譜柱需要使用含水的流動相,請在使用流動相之前用乙醇或異丙醇平衡
如何平衡色譜柱?
平衡過程中,將流速緩慢地提高用流動相平衡色譜柱直到獲得穩定的基線(緩沖鹽或離子對試劑度如果較低,則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平衡)
色譜柱的再生
進行色譜柱再生時,應使用一個謙價的泵,我們建議最好不使用您的高效液相色譜儀上的泵。
注意:
在對NH2改性的色譜柱進行再生時,由於NH2可能成銨根離子的形式存在,因此應該在水洗後用0.1M的氨水沖洗,然後再用水沖洗至鹼溶液完全流出。 如果簡單的有機溶劑/水的處理不能夠完全洗去硅膠表面吸附的雜質,用0.05M稀硫酸沖洗非常有效。
色譜柱的維護
1.使用預柱保護分析柱(硅膠在極性流動相/離子性流動相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2.大多數反相色譜柱的pH穩定范圍是2-7.5,盡量不超過該色譜柱的pH范圍
3.避免流動相組成及極性的劇烈變化
4.流動相使用前必須經脫氣和過濾處理
5.如果使用極性或離子性的緩沖溶液作流動相,應在實驗完畢柱子沖洗干凈,並保存大乙腈中
6.壓力升高是需要更換預柱的信號
D.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使用和原理分析
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是分析實驗室常用的測試儀器之一,其應用越來越廣泛。此種儀器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並將直接影響到所測數據的准確性和儀器的正常工作。操作者如果能了解故障的成因,即可清楚預防和排除這些故障的方法,就可正確地使用儀器並最大限度地發揮儀器的性能。今天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和您分享下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譜儀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使用試管的問題
1、試管的潔凈問題。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是一個很靈敏的分析方法,如果因使用不潔凈的試管,便會影響試驗結果的准確性。例如,在用甲醇作溶劑來溶解樣品時,所用的小試管是用橡膠塞來做蓋子的,因此,在每次進樣時,都有一個保留時間固定的干擾峰存在,後經證實,此干擾峰是由甲醇浸泡橡膠塞而溶下的組分所產生,換用玻璃試管後,干擾峰消除。
2、塑料試管的溶解問題。
近年來,一次性塑料試管給試驗人員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有機溶劑對試管的溶解現象,在利用此種試管提取樣品時,有些有機溶劑(如氯仿等)對管壁有溶解現象,這些被溶解下來的物質有時也能在檢測器上產生信號,從而干擾樣品的測定。這時,可用相同的實驗條件先行試驗一下,看看不含被抽提物時,提取液在檢測器上能否產生干擾信號,如確有干擾信號存在,就只能換用耐有機溶劑的玻璃試管了。
3、被測樣品在試管壁上的吸附問題。
這個問題也應引起注意,否則也會影響測試結果的准確性,在治療葯物監測(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中,有些被測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易吸附在玻璃試管的管壁上,因此,操作中宜採用聚丙烯管,為防止提取中吸附現象的發生,可採用0.5%的已二胺已烷液做為提取劑,可有效地防止吸附。
二、操作進樣閥的問題
目前,在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譜儀中常用的進樣閥是7725型進樣閥,其內部的六通閥結構使進樣操作非常方便,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帶來問題。例如,在高效液相色譜法的試驗過程中,有時會有異常色譜峰的出現以及重現性不好的問題,這主要是由於操作方法不當所引起,要想解決此類問題,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進樣量的控制。
用進樣閥來進樣時,閥內的樣品環是定量的,(一般分析型進樣閥的樣品環體積為20ul),由於進樣時,注射到進樣閥內的樣品溶液在樣品環的管路中有徑向的速度梯度(即管軸處比管壁處的液流速度快)。因此,要想使樣品環中充滿樣品溶液,從而使用進樣閥來准確地定量,則必須使進樣量大於樣品環體積的2倍。如果用注射器來控制進樣量,則最大隻能注射樣品環體積1/2的量,這樣才能防止部分樣品由溢流管溢出從而導致定量分析的誤差。
2、進樣閥的清潔問題。
如果樣品環中有上次進樣時樣品的殘留,必然會污染下次注射進的樣品,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應按下列步驟操作:a.進樣閥有2個位置,INJECT和LOAD。首先在LOAD位置時,以注射器將流動相注入進樣閥內清洗幾次,每次用量大約40ul;b.然後將進樣閥板手扳至INJECT位置時,再以流動相清洗幾次,每次用量還是40ul;c.最後,再將樣品注射到進樣閥里。
按照上述的步驟操作,可以避免由進樣閥引起的污染,從而使干擾峰消除並提高分析結果的准確性。
3、進樣閥溢流管的堵塞。
有時,進樣閥的溢流管會發生堵塞現象,向進樣閥內注射樣品時,注射針推不動。此故障是由於溢流管的堵塞所致。堵塞的原因多半是由於溶解樣品的流動相用的是鹽溶液,而其中的鹽在溢流管的排空埠處結晶所致。此時,可用小燒杯盛少量蒸餾水對溢流管口稍加浸泡,埠處鹽的結晶就能被溶解掉,故障排除。如能在每次進樣完成之後,用蒸餾水反復沖洗至溢流管中的鹽分全部沖出,則可避免此故障的發生。
三、流動相(MOBLLE PHASE)的問題
甲醇和乙腈在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中常常被用來配製流動相。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常用的試劑最好是高等級的專用試劑,如色譜純試劑。在要求不太嚴格時,優級純甚至分析純的試劑也能用。高效液相色譜分析法中常用的是紫外檢測器,因此,從降低基線噪音和提高分析靈敏度上來考慮,應該使用紫外吸收小且雜質含量少的色譜純試劑。
1、流動相的過濾。
配製好的流動相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用0.5um孔徑的微孔濾膜來過濾。這是因為溶液中含有很多肉眼難以發現的微小顆粒,如果不把它們濾除掉,就會堵塞泵口、柱頭上的過濾器,這樣就堵塞了流動相的正常通道,使色譜柱的阻力增加,柱壓升高,柱效下降。碰到這種情況時,要換用經過濾的流動相,並將堵塞的濾器拆下來浸泡在20%的硝酸水溶液中以超聲波清洗機清洗20分鍾,以除去濾片上的堵塞物。
2、流動相的脫氣。
流動相在使用前必須脫氣,以盡可能的除去溶解在流動相中的氣體,否則,這些氣體會使柱填料的性能降低,還能夠對檢測器的信號產生很大的干擾。脫氣有多種方法,如超聲脫氣、真空脫氣、氮氣脫氣等。真空脫氣法和氮氣流脫氣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脫氣法。水和甲醇混合後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如果不脫氣就使用,氣泡就會進入色譜柱和檢測器,並將影響分析工作的正常進行。
四、色譜柱的使用和保養
色譜柱是高效液相色譜儀最主要的部件,被測物質能否被很好的分離和測定,色譜柱的性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應特別注意色譜柱的正確使用和維修保養,以延長色譜柱的使用壽命。
1、使用預柱和保護柱。
預柱(pre-column)安裝於泵和進樣器之間,它給色譜柱中的流動相提供了完全的平衡,並防止了對柱填料有破壞作用的組分或污染物進入色譜柱。保護柱(guard column)可以阻擋能夠牢固地吸附於色譜柱上的組分進入色譜柱,保護柱應與色譜柱的填料相同。預柱和保護柱可以經常更換,而不需要經常更換色譜柱,這就延長了色譜柱的使用壽命。
2、防止氣體進入色譜柱。
有些色譜柱(如凝膠柱)是不允許氣泡進入的,否則將會使柱效降低甚至形成微小的難以驅除的氣室。因此,為了防止氣泡進入色譜柱,一定要使用經過脫氣的流動相,並且要嚴格按照下列步驟來安裝色譜柱。a.拆卸下色譜柱入口處的密封螺絲,觀察是否有溶劑滲出;b.如有溶劑滲出,即可將色譜柱接到管路上,以避免氣泡的進入;c.如無溶劑滲出時,表明色譜柱的此端已經進去空氣了,此時,可將色譜柱的出口端接到進樣閥上,以流動相來反方向沖洗色譜柱,以便將柱內的空氣排除。最好以0.2ml/min的小流量來沖色譜柱,如果溶劑的流速太快或者是壓力突然的上升都將會導致柱性能的降低;d.如果流出的溶劑里不含有氣泡,說明柱內的氣體已經被排出了,再將色譜柱以正確的方向接好,這樣氣泡就進不到色譜柱裡面了。
3、色譜柱的清洗。
為了不使被測物質和雜質停留在色譜柱中,在每次的樣品分析工作完成之後,都應及時地清洗色譜柱。首先要用對被測樣品洗脫能力強的溶劑來洗脫色譜柱,以分析工作中常用的反相色譜分析法為例,因其先流出的物質是極性大的物質,此時應用100%的甲醇或使用異丙純、四氫呋喃等極性稍弱的溶劑將吸附在柱內的極性小的物質洗脫下來,洗脫液的用量一般為柱體積的20倍即可。如果流動相是緩沖溶液,則應先用蒸餾水來沖洗色譜柱,以沖掉柱內的鹽,然後再用合適的溶劑來沖洗。
凝膠濾過色譜法(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中所使用的凝膠柱常用緩沖溶液做流動相,用完之後當然要用蒸餾水來沖洗。如果是連續操作,可以將緩沖溶液置於柱內過夜,但最好是維持小流速(<0.5ml/min)以防止緩沖鹽的析出,如果流動相中含有鹵化物,即使是停一夜,也必須要用蒸餾水將色譜柱沖洗干凈,以防止它們對柱體的腐蝕。
4、色譜柱的存放。
如果色譜柱暫時不用,存放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a.幾天之內的短期放置,應先用溶劑沖洗好色譜柱(如凝膠柱則用蒸餾水來沖洗),再把色譜柱的兩頭用密封螺絲密封好即可。
b.如果色譜柱長期不用,僅用上述方法來處理就不行了,這時應使用色譜柱使用說明書中所指明的溶劑來充滿色譜柱,反相柱一般使用甲醇,正相柱則可用正已烷或庚烷,而凝膠柱則不能用水了,因柱內如果有微生物的生長則會使柱效降低,此時應用0.05%的NaNs水溶液(防腐劑)來沖洗色譜柱,再將色譜柱封嚴。色譜柱長期放置時,一定要將色譜柱的兩端封嚴,以防止由於溶劑揮發而造成的柱填料干縮現象,因這可導致柱效的嚴重降低。
c.色譜柱應貯存在室溫下,如果放置於0℃以下的環境里,柱內就會結冰,這也將導致柱效的降低。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構造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一般由高壓輸液系統、進樣系統、分離系統、記檢測系統、數據處理系統等幾部分組成。制備型儀器還需配有餾份收集系統。為了取得較好的分析結果,HPLC儀器對於准確度、精確度、靈敏度及結果重現性有較高的要求。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工作原理
儲液器中的流動相被高壓泵打入系統,樣品溶液經進樣器進入流動相,被流動相載入色譜柱(固定相)內,由於樣品溶液中的各組分在兩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數,在兩相中作相對運動時,經過反復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過程,各組分在移動速度上產生較大的差別,被分離成單個組分依次從柱內流出,通過檢測器時,樣品濃度被轉換成電信號傳送到記錄儀,數據以圖譜形式列印出來。
(4)液相色譜儀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構造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一般由高壓輸液系統、進樣系統、分離系統、記檢測系統、數據處理系統等幾部分組成。制備型儀器還需配有餾份收集系統。為了取得較好的分析結果,HPLC儀器對於准確度、精確度、靈敏度及結果重現性有較高的要求。
A
BOUT
高壓輸液系統
高壓輸液系統包括:溶劑儲液瓶、溶劑脫氣裝置、高壓輸送泵以及梯度洗脫裝置。其中,高壓輸液泵是高效液相色譜儀的主要部件之一,輸送壓力達150—350×105Pa。輸液系統要為HPLC儀器提供流量恆定、准確、無脈沖的流動相,流量的精度和長期的重復性要好,同時還要提供精度好、准確度高、重現性好的多元溶劑梯度。因此,輸液泵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系統的質量和分析結果的可靠性。
進樣系統:進樣能在試樣引入色譜柱,有六個介面:1,4之間接定量環;2接高壓泵;3接色譜柱;5,6接廢液管。
色譜分離系統:色譜柱通常為不銹鋼柱,內裝各種填充劑。常用的填料為硅膠,可用於正相色譜;化學鍵合固定相,根據鍵合的基團不同,可用於反相或正相色譜。其中、最常用的是十八烷基鍵合硅膠,即ODS柱,可用於反相色譜或離子對色譜。
檢測系統:檢測系統用於連續檢測色譜柱流出的物質,進行定性定量分析。要求其靈敏度高、噪音小、基線穩定、響應值的線性范圍寬等。近年來各國都在研究開發新的檢測技術,進一步擴大了HPLC的應用。
根據檢測需要的不同檢測器可分為紫外檢測器(UVD)、示差折光檢測器(RID)、電化學檢測器(ECD)、紅外檢測器(IRD)、核磁共振檢測器(NMRD)、質譜檢測器(MSD)、蒸發光散射檢測器(ELSD)、小角度激光散射檢測器(LALLSPD)。
數據處理系統:高效液相色譜的分析結果除可用記錄儀繪制譜圖外,還可使用微處理機和色譜數據工作站來記錄和處理色譜分析的數據。
E. 液相色譜儀的使用步驟是什麼
目的:制定規范的高效液相色譜儀操作、維護保養和清潔規程。
范圍:適用於Agilent 1260 HPLC。
責任:色譜檢驗工程師負責本規程執行。
內容:
1 開機
1.1 打開電腦。
1.2 打開液相色譜各個模塊的電源。
1.3 雙擊桌面「儀器—聯機」,進入聯機界面。
1.4 排氣:
1.4.1 手動旋開泵處沖洗閥(逆時針旋轉約1圈)。
1.4.2 右鍵單擊「泵」圖標區域,選擇「方法…」選項,進入泵編輯畫面,設流速:5ml/min(一般為3-5ml/min),點擊「確定」。
1.4.3 右鍵單擊「泵」 圖標,點擊「控制…」選項,選中「ON」,點擊「確定」,則系統開始沖洗,直到管線內(由溶劑瓶到泵入口)無氣泡為止,(一般為5分鍾),切換通道繼續沖洗,直到所有要用通道無氣泡為止。
1.4.4 右鍵單擊「泵」 圖標,點擊「方法…」選項,設流速:0ml/min,手動旋緊沖洗閥。
1.4.5 右鍵單擊「泵」圖標,點擊「方法…」選項,按照方法要求選擇合適比例的流動相,設流速:1.0ml/min。
1.4.6 同理右鍵單擊「柱溫箱」,「檢測器」圖標,點擊「方法…」選項,按照方法的要求設置溫度,波長,點擊「控制」 選項,「ON」打開柱溫箱和檢測器。
2 編輯方法
2.1 點擊「方法」-「編輯完整方法」開始編輯完整方法。
2.2 選中除「數據分析 」外的三項,進入下一選項卡。
2.3 方法信息:在「方法注釋」中加入方法的信息(如:This is for test!)。進入下一選項卡。
2.4 泵參數設定:在「流速」處輸入流量, 如1.0ml/min,停止時間:如10 min(該停止時間僅為做一個樣品需要的時間),按照要求選擇合適比例的流動相配比,如乙腈:水=75:25,A為水,B為乙腈,則設置B:75%即可。進入下一選項卡。
2.5 自動進樣器參數設定: 選擇「洗針進樣」----可以輸入進樣體積和洗瓶位置,進入下一選項卡。
2.6 柱溫箱參數設定: 在「溫度」下面的空白方框內輸入所需溫度,如:40度。進入下一選項卡。
2.7 UV檢測器參數設定: 在「波長」下方的空白處輸入所需的檢測波長,如254nm。點擊確定。
2.8 在「 運行時選項表 」中,選中「 數據採集」,點擊「確定」。
2.9 從「方法」菜單,選中「方法另存為…」,輸入一方法名,如「測試」,點擊「確定。
3 單次採集
3.1 從「運行控制」菜單中,選擇「樣品信息」選項,選擇合適的路徑,在「數據文件」中選擇 「前綴/計數器」,輸入樣品瓶的位置,點擊「確定」。
3.2 基線平穩後約10分鍾,從「運行控制」菜單中選擇「運行方法」。
4 多次數據採集
4.1 按照步驟2 編輯完整方法。
4.2 點擊「序列」-「序列表」,輸入「樣品瓶」「樣品名稱」,「進樣次數」,選擇合適的「做樣方法」
4.3 點擊「序列」-「序列參數」,選擇序列數據的保存路徑(序列會自動生成以「序列名稱-時間」為名稱的文件夾保存數據),數據建議以選擇 「前綴/計數器」保存。
4.4 從「序列」菜單,選中「序列另存為…」,輸入一序列名,如「測試」,點擊「確定。
4.5 從「運行控制」菜單中選擇「運行序列」。
5 數據分析(離線狀態使用)
5.1 雙擊「儀器 —離線」圖標 進入的離線畫面。
5.2 從「視圖」菜單中,點擊「數據分析」進入數據分析畫面。
5.3 從「文件」菜單選擇「調用信號」,選中您的數據文件名。點擊「 確定」,則數據被調出。(如預建立標准曲線,應先打開濃度較低的標樣圖譜。)
5.4 做譜圖優化:從「圖形」菜單中選擇「信號選項」。從「范圍」 中選擇「滿量程」 或「自動量程」 及合適的時間范圍或選擇「自定義量程」 調整。反復進行,直到圖的比例合適為止。點擊「 確定」。
6 積分:
6.1 從「積分」菜單中選擇「積分事件」選項,選擇合適的「斜率靈敏度」,「峰寬」,「最小峰面積」,「最小峰高」。點擊 ,自動載入積分參數。
6.2 點擊左邊「√」圖標,將積分參數存入方法並退出「積分事件」。
6.3 如積分結果不理想,則修改相應的積分參數,直到滿意為止。
7 標准曲線
7.1 點擊「校正」-「校正設置」,輸入「含量單位」。
7.2 點擊「校正」-「新建校正表」,點擊確定。輸入「化合物名稱」和「含量」,點擊「確定」,按照提示刪除其他組分。
7.3 至此完成單級校正,如要增加校正級別,應從「文件」菜單選擇「調用信號」,選中您的數據文件名(第二個標樣),點擊「校正」-「添加級別」,點擊確定,輸入「含量」,依次增加校正級別。
8 列印報告
8.1 從「報告」菜單中選擇「設定報告」選項,點擊「定量結果」框中「定量」右側的黑三角,選中「外標法」,其它選項不變,點擊「 確定」。
8.2 從「報告」菜單中選擇「列印報告」,則報告結果將列印到屏幕上,如想輸出到列印機上,則點擊「報告」 底部的「列印」鈕。
8.3 點擊「文件」-「另存為」-「方法」,把數據分析方法保存,下次分析可直接在「文件」-「調用」-「方法」下,將該方法調出使用。(調用的方法中含有積分方法,標准曲線方法和列印報告方法)
9 關機
9.1 關機前,先關紫外燈,用相應的溶劑(甲醇或乙腈)充分沖洗系統大約30分鍾。(色譜柱最終應保存在甲醇或乙腈中)
9.2 退出化學工作站,依提示關泵,及其它窗口,關閉計算機。
9.3 關閉Agilent 1260各模塊電源開關。
10 其它注意事項
10.1 當樣品運行時,切勿打開自動進樣器前遮蓋,否則進樣過程停止。
10.2 系統發生漏液時,機器會檢測到並停止進樣,狀態指示燈為紅色。檢查擦乾並安置好漏液處,擦乾漏液感測器,單擊ON按鈕,系統重新初始化。
10.3 注意紫外燈使用壽命,切勿來回開關紫外燈。
F. 高效液相色譜的使用方法
高效液相色譜儀操作步驟如下:
1).
過濾流動相,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濾膜.
2).
對抽濾後的流動相進行超聲脫氣10-20分鍾。
3).
打開hplc工作站(包括計算機軟體和色譜儀),連接好流動相管道,連接檢測系統。
4).
進入hplc控制界面主菜單,點擊manual,進入手動菜單。
5).
有一段時間沒用,或者換了新的流動相,需要先沖洗泵和進樣閥。
6).
調節流量,初次使用新的流動相,可以先試一下壓力,流速越大,壓力越大,一般不要超過2000。
7).
設計走樣方法。
8).
進樣和進樣後操作。
9).
關機時,先關計算機,再關液相色譜。
10).
填寫登記本,由負責人簽字。
11).
流動相均需色譜純度,水用20m的去離子水。
12).
柱子是非常脆弱的,第一次做的方法,先不要讓液體過柱子。
13).
所有過柱子的液體均需嚴格的過濾。
14).
壓力不能太大,最好不要超過2000
psi。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又稱「高壓液相色譜」、「高速液相色譜」、「高分離度液相色譜」、「近代柱色譜」等。它是在生化和分析化學中常用的柱層析儀。
高效液相色譜是色譜法的一個重要分支,以液體為流動相,採用高壓輸液系統,將具有不同極性的單一溶劑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劑、緩沖液等流動相泵入裝有固定相的色譜柱,在柱內各成分被分離後,進入檢測器進行檢測,從而實現對試樣的分析。
該方法有效方便快捷地解決化學、醫學、工業、農學、商檢和法檢等學科領域中得出想要的數據,成為重要的分離分析技術。
G. 液相色譜儀使用步驟是什麼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使用
1.色譜柱它包括空柱和填料。空柱是內壁拋光的不銹鋼管,內徑為4~5mm,長100~250mm。按氣相色譜法中洗滌空柱的方法洗凈,用勻漿法填充固定相。將此柱裝入儀器的管路中,用柱式機械往復泵輸入新鮮脫氣的流動相。等基線平直後可用苯、萘、菲的混合試液,用正己烷(含 0.05%甲醇)或甲醇:水(83:17)為流動相測定柱效及分離度塔板數在2~3萬/ml以上及分離度在1.5以上者,柱效好。為防止柱污染,常用1個 50mm長,4~5mm內徑,裝有硅膠(40-50mm)或立柱相同填料的保護柱(預柱)接在主柱之前,以延長色譜柱的壽命。反相鍵合相柱用畢。必須用水充分流經,以洗去鹽類、酸鹼等雜質防止柱生銹及填料中雜質的積聚,再用甲醇流經洗滌使色譜柱獲得再生。
2.流動相的洗脫方式配好經脫氣的流動相放於貯液瓶中,經過有濾過頭、內徑2mm的聚四氟乙烯管流入高壓泵進入色譜柱,最後自檢測器流出或收集或作廢液回收。用流動相洗脫的方式有恆溶劑脫洗法(isocratic dlution),即自洗脫開始到結束,溶劑的配比恆定。另一類為梯度洗脫法(gradicnt clution),即使溶劑的極性強度在色譜過程中逐漸增加。須按一定程序不斷改變流動相的濃度配比,從而使同一個試樣中組分性質相差較小的及較大的都能在一次色譜過程中很好分離,而整個色譜過程縮短。必須注意,梯度洗脫法不能用於分子排阻色譜及用電化學檢測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中。
3.檢測器適用於血葯濃度的檢測器有紫外線吸收,熒光發射和電化學三種。紫外檢測器應用於對紫外光有吸收的葯物,大多數葯物分子對紫外光有吸收,故能較普遍採用,檢測限有0.1μg左右。紫外檢測器有固定波長型、可變波長型及掃描器,既能使流動相停流作組分的定性定量檢測,又能提高測定靈敏度,重現性較好。熒光發射檢測器對能產生熒光的葯物才能使用。80年代應用激光替代氙燈光源,光強度增加了3~4倍,對某些葯物的檢測限可達pg級。電化學檢測器是由一個碳糊或破碳做成的蒲層電解池。常用於檢測兒茶酚胺類及有酚類基團的各種葯物和代謝物。流出組分進入2μl的薄層電解池,在一暄電壓下電解產生電流,放大後檢測,檢測限pg級。
4.數據處理現代高效液相色譜儀帶有數據處理系統,除記錄譜外,還能自動記錄峰的保留時間,能自動積分求算峰面積,並能按照預定的程序作有關計算,報告分析結果。
高效液相色譜儀使用過程中常見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1 液相色譜儀系統
液相色譜儀主要由貯液瓶、泵、進樣器、柱、柱溫箱、檢測器、數據處理系統組成(如圖1所示)。對於整個系統而言,柱子、泵和檢測器是核心部件,同時也是容易出事故的主要場所。
2 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2.1 針對柱壓問題(表1)
柱壓問題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譜過程中需要密切注意的地方,柱壓的穩定與色譜圖峰形的好壞、柱效、分離效果及保留時間等密切相關。所謂柱壓穩定並不是指壓力值穩定於一個恆定值,而是指壓力波動范圍在50PSI之間。壓力過高、過低及波動較大都屬於柱壓問題,但柱壓的高低與色譜柱的種類、品牌、液相系統本身及使用的流動相種類相聯系。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梯度洗脫時,進柱壓的平穩緩慢的變化是允許的。
在實際應用中柱壓過高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1]。首先考慮柱子是否被堵,此時可更換一根新柱子進行檢測。
2.2 針對保留時間漂移的問題 [2,3] (表2)
保留時間的改變是很多液相色譜使用者常碰到的問題,其包括了保留時間增大和減小。它的產生與很多原因有關。
2.3 針對異常色譜峰問題[2-4]
異常的色譜峰指的是色譜圖中無峰或出現負峰、寬峰、雙峰、肩峰、峰形不對稱等情況。具體情況與原因分析如表3。
3 高效液相色譜儀的保養[5-7]
3.1 HPLC的日常操作條件
工作溫度10~30℃; 相對濕度<80%; 最好是恆溫、恆濕,遠離高電干擾、高振動設備。
3.2 泵的保養
使用流動相盡量要清潔;進液處的沙芯過濾頭要經常清洗;流動相交換時要防止沉澱;避免泵內堵塞或有氣泡。
3.3 進樣器的保養
每次分析結束後,要反復沖洗進樣口,防止樣品的交叉污染。
3.4 柱的保養
柱子在任何情況下不能碰撞、彎曲或強烈震動;當柱子和色譜儀連接時,閥件或管路一定要清洗干凈;要注意流動相的脫氣; 避免使用高粘度的溶劑作為流動相;進樣樣品要提純;嚴格控制進樣量;每天分析工作結束後,要清洗進樣閥中殘留的樣品;每天分析測定結束後,都要用適當的溶劑來清洗柱;若分析柱長期不使用,應用適當有機溶劑保存並封閉。
3.5 檢測器(UV)的保養
紫外燈的保養要在分析前、柱平衡得差不多時,打開檢測器;在分析完成後,馬上關閉檢測器。同時樣品池要保養。
4 結語
在高效液相色譜使用過程中故障排出時要遵守以下原則:一次只改變一個因素,從而確定假定因素與問題之間的聯系;如果通過更換組件來排查故障時要注意將拆下的完好組件裝回原位,從而避免浪費;養成良好的記錄習慣,一個良好的記錄是成功地進行故障排除的關鍵。
總之,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時一定要注意樣品的前處理與儀器的正確操作和保養,儀器系統的干凈是用好儀器和維護維修儀器的關鍵。
建議您可以到行業內專業的網站進行交流學習!
分析測試網路網樂意為你解答實驗中碰到的各種問題,基本上問題都能得到解答,有問題可去那提問,網路上搜下就有。
H. 液相色譜儀使用及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流動相通過輸液泵流經進樣閥,與樣品溶液混合,流經色譜柱,在色譜柱中進行吸附、分離,最後每一組分分別經過檢測器轉變為電訊號,在色譜工作站上出現相應的樣品峰。
液相色譜的使用:
首先對樣品進行預處理,然後進樣,進樣完畢後,清洗進樣口,每次分析結束後,清洗通道,最後關閉儀器。
(8)液相色譜儀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液相色譜所用基本概念:保留值、塔板數、塔板高度、分離度、選擇性等與氣相色譜一致。液相色譜所用基本理論:塔板理論與速率方程也與氣相色譜基本一致,但由於在氣相色譜中以液體代替氣相色譜中氣體作為流動相,而液體和氣體的性質不相同。
此外,液相色譜所用的儀器設備和操作條件也與氣相色譜不同,所以,液相色譜與氣相色譜有一定的差別。
主要有以下幾力『面:
①操作條件及應用范圍不同
對於氣相色譜,是加溫操作。僅能分析在操作溫度下能汽化而不分解的物質,對高沸點化合物、非揮發性物質、熱不穩定化合物、離子型化合物及高聚物的分離、分析較為困難,致使其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據統計只有大約20%的機物能用氣相色譜分析。
而液相色譜是常溫操作,不受樣品揮發度和熱穩定性的限制,它非常適合相對分子量較大,難汽化,不易揮發或對熱敏感的物質、離子型化合物和高聚物的分離分析,大約佔有機物的70%~80%。
②液相色譜能完成難度較高的分離工作
a.氣相色譜的流動相載氣是色譜惰性的,基本不參與分配平衡過程,與樣品分子無親和作用,樣品分子主要與固定相相互作用。而在液相色譜中流動相液體也與固定相爭奪樣品分子,為提高選擇性增加了一個因素。也可選擇不同比例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液體做流動相,增加分離的選擇性。
b.液相色譜固定相類型多,如離子交換色譜和排阻色譜等,作為分析時,選擇餘地大;而氣相色譜並不可能。
c.液相色譜通常在室溫下操作,較低的溫度,一般有利於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
③由於液體的擴散性比氣體的小105倍,因此,溶質在液相中的傳質速率慢,柱外效應就顯得特別重要;而在氣相色譜中,由色譜柱外區域引起的擴張可以忽略不計。
④液相色譜中,制備樣品簡單,回收樣品也比較容易,而且回收是定量的,適合於大量制備,但液相色譜尚缺乏通用的檢測器,一起比較復雜,價格昂貴。在實際應用中,這兩種技術是相互補充的。
綜上所述,液相色譜具有柱效高,選擇性高,靈敏性高,分析速度快,重復性好,應用范圍廣等優點,該法已成為現代分析技術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在化學,化工,醫葯,生化,環保,農業等科學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
高效液相色譜應用非常廣泛,幾乎遍及定量定性分析的各個領域。
(1)分離混合物
高效液相色譜法只要求樣品能製成溶液,不受樣品揮發性的限制,流動相可選擇的范圍寬,固定相的種類繁多,因而可以分離熱不穩定和非揮發性的、離解的和非離解的以及各種分子量范圍的物質。
通過與試樣預處理技術相配合,高效液相色譜法所達到的高解析度和高靈敏度,可分離並同時測定性質上十分相近的物質,能夠分離復雜混合物中的微量成分。並且隨著固定相的發展,還可在充分保持生化物質活性的條件下完成對其的分離。
(2)生化分析
由於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高解析度、高靈敏度、速度快、色譜柱可反復利用,流出組分易收集等優點,因而被廣泛應用到生物化學、食品分析、醫葯研究、環境分析、無機分析等各種領域,並已成為解決生化分析問題最有前途的方法。
(3)儀器聯用
高效液相色譜儀與結構儀器的聯用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高效液相色譜一質譜聯用技術受到普遍重視,如分析氨基甲酸酯農葯和多核芳烴等:高效液相色譜一紅外光譜聯用也發展很快,如在環境污染分析測定水中的烴類等.使環境污染分析得到新的發展
I. 高效液相色譜儀器使用方法
一、脫氣
流動相脫氣對於避免HPLC系統出問題,順利得到一個理想的數據是一個很有效的措施。HPLC系統內是不希望有氣泡存在的。HPLC泵在輸送液體時要產生很大的力量,由於氣體的壓縮比與液體相比大的多,因而當氣泡存在時,你將觀察到瞬間的流速降低和系統壓力下降。如果這個氣泡足夠大,液相泵將不能輸送任何溶劑,而且如果壓力低於預先設定的壓力低限,泵將停止工作。有些泵設計可以很好地排除氣泡,而也有一些泵設計當氣泡存在時將停止運轉。
當一個氣泡通過輸液泵時,由於系統壓力大,氣泡通常會溶解在流動相溶液中,隨流動相通過柱子。但是到達檢測器流通池時系統壓力又恢復到了大氣壓,因而氣泡可能在檢測器流通池中又顯現,在色譜圖上會出現不規律的毛刺。為解決這個問題,有些儀器公司設計一個反壓控制器,這樣可以在檢測器出口提供足夠的壓力保持氣泡始終溶解在流動相中直到它們流出檢測器。當然,這個壓力不能超過流通池所能承受的壓力極限,否則可能損壞檢測器。
紫外/可見光(UV/VIS)檢測器的液相色譜圖中的噪音毛刺通常是氣泡進入並通過流通池的徵兆。有些檢測器對空氣的存在也非常敏感,但表現出的徵兆與UV/VIS不同,例如有報導說,當使用熒光(FL)檢測器時,流動相中溶解氧的存在可能會使一些化合物失去熒光性。此外,對於利用待測物質在電極表面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引起電流變化而進行檢測的電化學(EC)檢測器,對流動相中的溶解氧的存在也非常靈敏。此外,氣泡的存在有時還會導致保留時間不重現。
所以,必須注意消除流動相中的空氣,並且還應避免空氣由管路(如PTFE管)滲透進流動相中。
如果適當地關注在使用之前脫去流動相中溶解進的空氣,上述這些問題均能避免,或把影響降至最低。常用的脫氣方法有如下幾種:
1、吹氦脫氣法:利用氦氣在液體中溶解度比空氣低的特性,在0.1MPa壓力下,以約60 mL/min流速通入流動相儲液容器中10~15min,可以很有效地從流動相中排除溶解的空氣,能排除接近80%的氧氣。採用一個高效分布式噴射流裝置,一體積的氦氣可從流動相中將等體積的幾乎全部氣體排除。這意味著1L氦氣通過1L流動相就可完成排氣這個工作。這種脫氣方法雖然好,但我們國內氦氣價格較高,很少有實驗室採用此方法。
2、 加熱迴流法:此法的脫氣效果較好。在操作時要注意冷凝塔的冷卻效率,否則溶劑會丟失,混合流動相的比例會有變化。
3、 抽真空脫氣法:此法可使用真空泵,降壓至0.05~0.07MPa即可除去溶解的氣體。但是由於真空脫氣會使混合溶劑組成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實驗的重現性,因此多用於單溶劑體系的簡單分析。
4、超聲波脫氣法:將欲脫氣的流動相置於超聲波清洗器中,用超聲波震盪10~20min。此法的脫氣效果zui差。
5、 在線脫氣法:現在商品的HPLC儀器,均可配在線脫氣機。在線脫氣使用簡單,低故障,有效。建議購買儀器時一定要購買,有的公司是作為選購件,所以與儀器公司談配置時應與公司確認。
二、過濾
任何顆粒物進入HPLC系統後都會在柱子入口端被篩板擋住,zui後的結果是將柱子堵塞,表現出的特徵是系統壓力增加並使色譜峰變形。因此,要採取各種預防措施,包括操作步驟和商品儀器自身的各種過濾設計,努力防止或減少顆粒物進入HPLC系統中,從而延長儀器和色譜柱的使用壽命,並提高數據的可靠性。在HPLC系統中,顆粒物的主要來源有三個途徑:流動相、被測樣品和儀器系統部件的磨損物。
1、流動相如果流動相均由高效液相色譜級溶劑組成,流動相沒有必要過濾。這是因為高效液相色譜級的有機溶劑,例如乙腈、甲醇等,在製造的工藝過程中都已經過了0.2 µm微孔濾膜過濾。同樣的,無論你是買的HPLC級的水還是在實驗室使用超純水凈化系統制備的水,最後一步也是通過0.2 µm微孔濾膜。
然而,如果有任何一種緩沖液中加入了固體物,例如磷酸鹽,流動相過濾將是必要的一個步驟。雖然緩沖鹽可能是可溶解的、高純的,但它還是可能含有顆粒物質,例如在蓋試劑瓶的塑料內蓋時,塑料瓶蓋子與瓶口邊緣擠壓就會產生塑料顆粒。在這種情況下,添加的一種固體物可能完全溶解了,但是少量雜質顆粒存在於流動相中成為殘渣。
流動相通過0.45 µm微孔濾膜過濾對於從流動相中除去所有顆粒物是一個有效方法。0.2 µm微孔濾膜也可以用,但是它們就這個應用而言並不比0.45µm微孔濾膜更有效,而且它的過濾速度會更慢,特別是當實驗室使用的試劑和水的質量不太好時。建議實驗室在編寫制定他們流動相制備標准操作程序(SOPs)時規定,可以借鑒國際上同類實驗室的規定,即:
流動相制備僅採用HPLC級液體時不需要過濾,反之所有流動相組成在使用前必須過濾。
在連接儲液瓶和泵的輸液管的末端入口採用下沉式過濾器(常見材質有熔融玻璃砂芯濾板和微孔金屬的兩種)也是很重要的。這個過濾器的規格為≥10 µm的微孔物質,所以它不能取代流動相過濾步驟,但是它能除去系統中的塵土並保證儲液瓶、輸液管使用的可靠性。
2、被測樣品液相系統中的第二個顆粒物來源是被測樣品。一些實驗室在將他們的樣品放置在自動進樣器盤(或手動進樣)以前,所有樣品都先通過一個0.45 µm針筒式過濾器過濾。這是一個有效除去被測樣品中顆粒物的方法。
但是這個過程也有一點需要關註:你使用了針筒式過濾器就不可能100%得到通過過濾器的被測樣品,總會有或多或少的丟失。丟失來自這樣幾方面:過濾器濾膜的吸附、過濾器濾出的顆粒物上的吸附、針筒式濾膜過濾器與針筒連接處的滲漏等。如果有丟失,過濾後液體中被測物的含量或濃度與原基本樣液的含量或濃度還相同嗎?
這個問題一般需要通過實驗確認。確認這步是要增加工作量和費用的。過濾器的使用是一種消耗,每個過濾器的價格從幾元到十幾元。但在做食品中殘留物分析時,由於基質大多比較復雜,所以過濾這步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步。在實際分析工作中,一般檢測每一組樣品會帶一個外標、一個添加回收或是質控樣品,所以,只要zui終檢測時得到的信噪比能滿足檢出限要求,可將這步視為系統誤差而忽略。
3、儀器系統部件的磨損物最後,在HPLC系統中顆粒物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是輸液泵密封墊和進樣閥旋轉軸的磨損。關於輸液泵密封墊的磨損更換有兩種不同建議。
一種建議認為,在一般實驗室中輸液泵密封墊通常使用壽命為六個月到一年,因此建議半年或一年更換這些密封墊,實驗室應基於上述觀點制定定期預防性維護計劃。該觀點認為:與輸液泵密封墊顆粒堵塞柱子而更換新柱子的費用相比,更換密封墊的費用低些。一些輸液泵有玻璃砂芯或篩網,可在流路中濾掉從泵密封墊磨損下來的顆粒物,防止這些顆粒物隨流動相流至柱頭。若有這種裝置應查閱輸液泵操作手冊,查看推薦的這種過濾器清洗或更換的間隔。
另一種建議則認為,原裝密封墊的密封效果最好,更換以後容易引起流動相滲漏。所以,只要不漏液就不要輕易更換密封墊。
兩種說法都有其道理,具體如何操作,建議與儀器公司工程師溝通,各公司的儀器還是有些不同的。
自動進樣器旋轉軸的密封隨著使用時間也會磨損,但是在我的經驗中,即便是高負荷的運轉旋轉軸密封墊也可以使用幾年。如果你的自動進樣器系統有計數進樣閥轉動次數的功能,你可以設定一個警鈴當預設閥轉動次數已達到時提醒你。
曾有一種說法,進樣器最多轉動20,000次,這僅僅是進樣10000個;但這似乎不是實驗室涉及的常規樣品分析使用壽命,它們的實際使用壽命會更長。旋轉軸密封磨損後會滲液,比較明顯的特徵是同一樣品多次進樣後,峰面積值差別比較大(RSD>5%)。當然,輸液泵的密封墊和旋轉軸的密封墊磨損將增加更多研磨物在流動相中,加速對這些部件的損傷。
此外,如果你日常運行的流動相有緩沖鹽,如磷酸緩沖鹽,密封墊的磨損會更快。無論顆粒物源於何物,實驗時都要將其除去。推薦在HPLC系統中採用一個0.45或0.5 µm的在線多孔過濾器,接在自動進樣器和柱子之間,即使已使用了保護柱。這個在線過濾器將成為擋板代替柱頭的濾板,而且如採用一個玻璃砂芯濾板,既便宜,更換又方便(幾分鍾就可更換)。若採用在線過濾,HPLC系統檢測每批樣品開始前記錄下壓力值,當壓力上升一定值,例如25%或增加500psi,應該更換玻璃砂芯濾板了,更換以後沖洗幾分鍾系統將恢復到原來的壓力值。
三、沖洗
使HPLC系統良好運行的第三個要點是保持系統的清潔。你需要關注流動相流經該系統的所有地方,對於這些地方經常性的沖洗,將使你的系統保持在「Ready」狀態。
1、流動相儲液瓶首先要經常清洗流動相儲液瓶,或者每做一批新樣品更換一次流動相。一個臟的儲液瓶將會污染注入的流動相。建議儲液瓶中緩沖液使用時間不要超過一周,而有機溶劑使用時間不要超過一個月。
也有人建議儲液瓶中保持用溶劑充滿,直到更換分析方法儲液瓶需更換新溶劑(流動相組成發生變化)時,將舊溶劑倒掉更換新溶劑,這樣勝於將溶劑用完。但這對於分析樣品量少的實驗室而言似乎有些浪費。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建議儲水瓶的水要天天換,每周瓶子還應該用異丙醇清洗一次。有的實驗室則在水裡加入0.1~1 mM的甲酸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這些做法看起來有些繁瑣,但卻能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作用。
2、泵接下來要沖洗的是泵。千萬不要一分析完沖幾分鍾後就停泵,特別是當流動相中含有難揮發的緩沖液(如磷酸鹽)時。如果儀器不是連續使用,當流動相蒸發時,難揮發物就會粘在活塞密封墊的表面,難揮發物將形成固形物沉澱。這是泵密封墊磨損和單向閥滲漏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無論使用長短,在停泵以前一定要用非緩沖液流動相沖洗泵在半個小時以上,要是流動相中有難揮發緩沖鹽則建議沖洗的時間應該更長些。
3、自動進樣器自動進樣器也要按規定清洗。現在的儀器多配有自動進樣器的沖洗液瓶,通常只要注意及時更換、補充沖洗液即可。自動進樣器用的洗滌液也要採用與流動相相同的方式處理,並根據溶劑的有效期和規定,清洗儲液瓶或更換洗滌液。現在的自動進樣器設置、操作都很簡單,如果時間允許(特別是利用夜間運行),每次分析完後設置進1、2針純溶劑(如甲醇、乙腈),也是一個好做法。
4、色譜柱對柱子的污染是隨使用時間而增加。通常表現是:運行走基線時在記錄的色譜圖中基線噪音增加,泵壓也增加。解決這個問題的zui有效方法就是在每一批樣品分析結束後或准備卸下柱子時用大量的流動相沖洗柱子(例如,甲醇、乙腈和水)。用梯度沖洗效果更好,具體的比例要根據柱子的說明書和性質而定。
5、檢測器如果是正常使用,檢測器將依據其性質並按照說明書規定進行洗。例如UV/VIS檢測器或FL檢測器,在對柱子和系統進行沖洗時也就一同對檢測器流通池中污染物進行了清洗。但是蒸發光檢測器或質譜儀則需要按照說明書進行定期清洗。這些檢測器在使用時會有難揮發污染物沉積,如質譜儀離子源的噴針、毛細管、錐孔板、預四極等部件,因而需要定期清洗。而且對聯有這些檢測器的系統沖洗時,最好與這些檢測器斷開,以減少對檢測器的污染。
總之,實驗室日常使用的液相色譜儀要是能認真做好這三項工作——脫氣、過濾和沖洗,你的儀器可以得到良好的預防性維護,使用時就會感到比較順手。當然,在實際操作時遇到的問題並沒有這么簡單,但這三個良好習慣將是正確操作、使用HPLC系統的基礎。答案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