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生活常用方法書籍

生活常用方法書籍

發布時間:2022-09-07 11:46:05

Ⅰ 教你做人處世的書籍_關於為人處世的書籍

人的一生有兩件事最重要,即做人和做事,兩者不可分割,且相互滲透,相比較而言,做人是根本,居於首位,是一個人處世之根本。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教你做人處世的書籍,希望大家喜歡!

教你做人處世的書籍1:《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內容簡介: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為人處世的深刻哲理,行走社會的黃金法則(2009最新版)》是從精悍的小 故事 中讀懂人生的要義,從生活的細節中品味人生的智慧,從點滴的智慧中學會做人、做事的 方法 ,從人生的歷練中學會快樂的生活。這套《人生哲理智慧書系》將會給心靈送去一份慰藉,給事業積蓄一份力量,給人生帶來一個啟迪。它將伴你成功地奔向自己的理想,輕松而瀟灑地享受生活的幸福。

內容提要:

光會做事,不會做人,即便你能獲得暫時的成功,也享受不到成功帶來的快樂。因為一個人際關系惡劣,對立面、反對派、積怨甚多的人,會招致眾叛親離,最後淪為孤家寡人。

光會做人,不會做事,只顧八面玲瓏,四處討好,結果是浪費了感情,浪費了精力。瞻前顧後,便無暇籌劃大事,到頭來還是過得索然無味,毫無成就。

真正的成功者無不深諳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的奧妙真諦,所以才能達到無往而不勝的高超境界。

推薦理由:

為人處世的深刻哲理,行走社會的黃金法則。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做人要學習狐狸的聰明,做事要借鑒獅子的果斷!

做人做事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不可偏廢。會做事,你才能胸有成竹,氣定若閑,談笑間辦成你夢寐以求的好事。會做人,你才能贏得一世好名,才能賺得人氣,建立人脈,為做事的成功積蓄更加雄厚的資本。

有時做獅子,有時做狐狸——拿破崙

序言:

什麼同在一個起跑線上,有的人跑在前面,而有的人卻落後了?為什麼同樣是一句話,有的人會講得讓他人如沐春風,而有的人卻講得讓他人暴跳如雷?為什麼在社會大舞台上,有的人左右逢源游刃有餘,而有的人卻舉步維艱,捉襟見肘?……你也許還會提出更多的“為什麼”來,這許許多多的不同之處,無不在說明一個道理: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距!

這個差距,表現在一個人的 思維方式 、說話方式、辦事方式等諸多方面,大到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取向,小到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習慣。正是因為有這種差距的存在,人才有高低成敗之分。也許對於每一個追求進步、渴望成功的人來說,都應該仔細冷靜地想一想,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在哪裡!

正如從一個地方到達另一個地方,一定有一條最便捷的途徑,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也一定存在著一個最佳的方案,然而遺憾的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這個最佳方案。因此,許多人白白消耗了時間與精力,走了不少彎路,陷入懊悔與彷徨之中無法自拔,最後和別人的差距當然就越拉越大,因此,成功的關鍵在於:找到那個最佳方案!

你一定會驚喜地發現,如果你做每一件事都能找到那個最佳方案,那麼你會事事都走在他人前面,你的生活會風生水起.你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寬,這是一種積極睿智的人生態度。怎樣找到這個最佳方案呢?這正是我們編撰《三分做事七分做人》這本書的初衷。

有句話說得好:“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華人首富李嘉誠說:“先做人,後做事!”講的都是做人比做事更重要。為什麼?做人是做事的根本,我們做什麼樣的人決定了我們能夠做什麼樣的事。做人,是需要我們每個人用一生的光陰來修煉的,唯有如此,我們離成功與完美的差距才不會太大。

有的人會做人,有的人不會做人。會做人的人善於處理做人的問題,贏得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同時也發展和提升了自己。不會做人的人不會處理做人的問題,事業上一敗塗地,生活也處於焦頭爛額的狀態中。學會做人就要從我們自身開始,從提升我們個人的修養和素質開始。

做事是做人的延續和體現。做事首先要做人,做人的價值正是在做事中不斷實現的。沒有做出事來,做人就只是一句空話。做事是做人的體現,什麼品格的人就會做出什麼層次的事。萬事從小事做起,是人生最大的學問。當你把每一件小事當成大事來做,你就鎖定了成功;當你把每一個小成功和每一個小進步當成畢生的追求時,你就是在享受人生。

本書內容古今兼用,中外融通,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揭示為人這個主題,闡述了現代人立足社會為人處世應當掌握的技巧和策略。每一個生動精彩的故事都映照出了人性的光輝,教給我們做人的價值和做事的技巧。

只要認真閱讀、使用這本書,它會讓你的人格更優秀,讓你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去改變你的現狀,拓寬你的視野,豐富你的內涵,實現你的目標。

教你做人處世的書籍2:《做人與處世》

《做人與處世》作者季羨林,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即人與社會的關系;第三,個人思想感情的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處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社會就能和諧;否則,生活就會苦惱,社會秩序、公共道德就會出現混亂。

“天人合一”思想是東方思想的普遍而基本的表露。它是有別於西方分析的思維模式的東方綜合思維模式的具體表現。

《做人與處世》選入長春版 八年級 語文課本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年8月生於山東省清平縣(今臨清市)農民家庭。他6歲離開父母,往濟南依靠叔父為生,在那裡讀完小學、初中和高中。1930年高中 畢業 後,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35年被錄取為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是年秋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自1954年起,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會委員、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等職。

季羨林先生學術研究領域廣泛,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中印 文化 交流史、東西方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敦煌學等。此外,季羨林先生還寫有大量 散文 在文學界享有極高聲譽。

推薦理由:

《做人與處世》作者季羨林先生學術研究領域廣泛,主要有印度古代語言、中印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東西方文化交流史、比較文學、敦煌學等。此外,季羨林先生還寫有大量散文在文學界享有極高聲譽。

教你做人處世的書籍3:《做人不要太老實》

一個從來不自信的人自信起來,一個很保守的人去嘗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個滿足現狀的人強迫自己擁有對財富的慾望,一個不講究的人努力去領略文明生活的風采,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因為自己的品格或某項技能而自豪,一個貧窮的人因為自己的知識和智慧而對生活充滿信心……這就是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

作者簡介:

水中魚,中文碩士。畢業後曾在大學任教多年,1994年下海,投身於文化事業,堅持從事文學創作工作,幾家媒體專欄撰稿人。 愛好 旅遊、交友、讀書,在人生勵志與智慧啟迪方面深有研究。著有多部文學作品與 勵志書籍 。人生信條:“與人分享是一種快樂。”

序言:

“老實”,一個本應優良的品質卻越來越不受人們的歡迎,老實幾乎成了懦弱、迂腐、不知變通、不能進取的代名詞。其實老實人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們不壞,勾心鬥角與他們無緣,但也說不上多好,偉大高尚也形容不了他們。他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群人,也是生存倍感艱難的一群人,因為不知變通而處處碰壁,因為不懂爭利而容易吃虧,思維方式的僵化、生存手段的缺乏讓老實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競爭性社會中無法立足。看到老實人如此不佳的處境,是否表示人們都要變得圓滑世故,老謀深算才行呢?老實人是否真的一無是處呢?如果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改善老實人的生存狀況並不是要走向老實的反面,因為誠信可靠是老實人最大的優點,勤奮踏實是老實人最大的特質,這些都是當今社會最渴望的品質,是其他任何聰明才智都替代不了的先天財富。本書書名雖叫“做人不要太老實”,但它並不是一本教人狡猾奸詐的書,而是全面分析了老實人的特質,從觀念、行動、處境等各個層面剖析了老實人的弱點,為老實人指明了一條出路,在保留老實人優秀品質的同時,擯棄弱點,增強意志,改進方法,讓老實人越來越聰明,生存技能得到進一步拓展,生活越來越美好。願所有讀到本書的人從此走出“老實”的誤區,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

目錄信息:

這年頭,沒有人想當“笨蛋”,也沒有人想當“壞蛋”,因而既沒有人想讓人家說自己“不老實”,也沒有人想讓人家說自己“太老實”。因此,既不要太老實,又不要太不老實,實行中庸之道,便成了大多數人的人生選擇了。

老實人是窮命

有一位神仙抱怨財神,說財神嫌貧愛富,光給富人送財而不給窮人送,使天下的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財神說這不怪我,這都是命。有的人生來就是窮命,我給他他也不要。那位神仙不信,說你把元寶送給窮人,我不信他不要。兩位神仙正說著,兩個窮人走了過來。財神說我把兩個元寶放在小橋中間,你看他們拾不拾。於是財神在小橋中間放了兩個元寶。那兩個人剛走到橋頭,一個窮人說,甭看這橋窄,我閉著眼就能走過去。另一個窮人說,你能我也能。於是兩個人打賭,都閉著眼過橋,誰也不準睜。誰睜眼誰輸。兩個都是老實人,誰也沒有睜眼。走到橋中間時,一個元寶絆住了走在前面那個人的腳,他踢了一下說誰把石頭放在了橋中間?財神把另一個元寶移到後面那個人腳前,他說哎呀,我也踩到了一塊石頭。這樣,那位神仙才信了財神的話。

做人老實到踩到元寶也不睜眼的份上,如何能發財呢。換了不老實的人來,一定是睜著眼睛過橋了。即使是一個不會耍心眼的平常人,腳下踩到石頭,也會下意識地睜開眼看一下,其實睜眼又怎麼樣,不過是輸了一場無關緊要的打賭而已。兩個老實人卻硬是閉著眼睛,磕磕絆絆走過了窄橋,精神可嘉,兩個都沒輸,卻都丟掉了發財的機會。況且,生活之中這種神仙白送的元寶到哪裡去找,每一樣利益都是放在市場上公平競爭的,這樣迂腐的老實人如何爭得過,老實人就是窮命,也只好認了。

財神說這不怪我,這都是命,有的人生來就是窮命。

做人不要太老實

這年頭,“老實”一詞很難說是褒義或者貶意了。說你這個人太老實,那無異於罵你是個大笨蛋。因為事都是你忙的,可最後好處全都是人家的。所以常言道,老實人吃虧,老實人無用。這里的“老實”是貶意。

但若說你這個人很不老實,那無異於罵你是個大壞蛋了。因為事都是人家乾的,可最後的好處,卻全都是你的了。為人如此奸詐滑溜,已是走向了“老實”反面的極端。這里的“老實”是褒意。

這年頭,沒有人想當“笨蛋”,也沒有人想當“壞蛋”,因而既沒有人想讓人家說自己“不老實”,也沒有人想讓人家說自己“太老實”。因此,既不要太老實,又不要太不老實,實行中庸之道,便成了大多數人的人生選擇了。

沒有人想當“笨蛋”,也沒有人想當“壞蛋”,因此,實行中庸之道,便成了大多數人的人生選擇了。

老實人被欺負

老實人一般膽小怕事,安分守己,對人對事謹小慎微,從不會隨便得罪別人,即使別人得罪了自己,也不會記恨在心,更不會以牙還牙。對於別人的一點點恩惠,也牢記心中找機會給予報答。這種人在單位里,一定是被欺壓的絕好對象,最苦最累沒人肯乾的工作必定是這種人去干,最有油水可撈的事,必定與這種人無緣。道理很簡單,上司要你做和不給你做,全是工作的需要,從不帶一點私人恩怨。這種人去到外面,遭遇也一樣。為什麼?因為社會上有的是壞人、惡人,以及不壞不惡卻專門欺負老實人的人,這些人的本性就是大事幹不了,但欺負老實人卻十分內行。因此,老實人被欺負,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自古如此,而且現在以至將來恐怕也莫不如此。

“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自古如此,因此,老實人被欺負,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

老實人不受重視

老實人在群體中基本上處於一種不受重視的地位,沒有什麼實際影響力,也很難出類拔萃成為領導者。老實人的這種生存狀況與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開的。首先,老實人不善於表現自己,自己的優點與能力常常不為人所知,給人的印象很平常,所以很難引起他人的重視。其次,老實人不善於為自己的長遠發展謀劃和爭取利益,實力跟不上。即使是有自己的看法也很難產生影響力,有多高實力就有多大的發言權這是人類一切外交行為中最基本的一條定律。再次,老實人不懂得運用也沒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手腕,在處理各種關繫上原則有餘、圓通不足,很難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也不容易使自己成為一個廣受歡迎的人。最後,老實人不加入任何的利益團體,也缺乏給別人帶來實惠的能力,而給別人帶不來好處的人在整個利益關系的鏈條中就要處於不被人重視的地位。

老實人在群體中沒有什麼地位,在利益分配過程中就沒有什麼發言權,只能被動地等待組織或其他人的安排。現實利益畢竟是有限的,而人們對利益的需求又是層出不窮的,所以,老實人常處於一種任人宰割的地位,別人吃肉他喝湯,甚至連湯都沒有。如此循環往復,老實人便會陷入一種利益的惡性循環,實力越來越弱,地位也越來越低。

那麼,什麼是提高自己群體地位的根本方法呢?根本方法只有一條,那就是要努力壯大自己的實力。而實力不是靠恩賜所能得到的,它必須靠我們自己積極的努力去主動爭取。

老實人要想在群體中確立起自己的地位,就必須使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方法實現一個根本性的轉變。我們激勵老實人,就是要促成這種轉變的快速實現,使老實人不再成為社會最底層也是最受忽視的人。

如此循環往復,老實人便會陷入一種利益的惡性循環,實力越來越弱,地位也越來越低。

老實人軟弱可欺

老實人往往成為某一群體或某種關系中的受損者,他們就是我們通常聽說的那些“受氣包”。老實人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徵就是“怕”字當頭,不“敢”為先。害怕受到傷害,害怕承擔責任,不敢突破常規,不敢表述情緒……做什麼事都瞻前顧後、畏首畏尾。有良好的計劃不能實施,有正當的利益不敢維護,使自己始終處於一種躲避退讓、被動挨打的地位,更助長了不良用心者得寸進尺、肆無忌憚的囂張氣焰,而老實人自己本人呢,既在利益上受損又在心情上受折磨,可謂是飽受身心的雙重磨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就是一個互相適應的過程。這就像是一堆球放在一起進行相互碰撞,球質不能太硬,太硬了就會傷人傷己,但也不能太軟,否則就會被別人壓扁,喪失了基本的生存空間。老實人就屬於那種球質太軟的人,其交際行為基本上是一種退縮、隱忍型的,主張“和”為貴,強調“忍”為上,結果往往不能守住自己的最底限,不戰而降。說到底,這主要是因為老實人缺乏與別人爭斗的決心、勇氣和信心的緣故。

老實人不敢爭,間接地是源於其觀念上的束縛。老實人想當然地認為,只要遵守原則,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想要的結果,去爭奪、去斗爭是對原則性的一種違背,因而是不道德的也是不可取的。老實人以安分守己為美德,以爭權奪利為丑惡,以不爭為高尚,以爭斗為可恥。因此根本就從思想上失去了進行爭斗的勇氣。老實人誤以為,不爭不鬥是獲得利益的最好方式,最安全、最可靠也最合理,這在計劃經濟下可能是對的,因為你即使是爭斗也沒有效果,只能適得其反,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就大不相同了,不敢爭斗、不去爭斗就不會有機會送上門來,更不會有免費的午餐供你享用。

老實人不敢爭,直接的原因就是害怕承擔後果。畢竟任何突破常規的行為都要冒一定的風險,任何的斗爭都可能會有流血犧牲,老實人被想像中的後果所震懾,從此便變成了軟弱者。而人一旦在一件事情上變得軟弱,那麼就很可能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在接下來的一連串事情上繼續軟弱下去。

老實人不敢爭,直接的原因就是害怕承擔後果。畢竟任何突破常規的行為都要冒一定的風險,任何的斗爭都可能會有流血犧牲,老實人被想像中的後果所震懾,從此便變成了軟弱者。

老實人朋友少

老實人的朋友通常不多,在關鍵時候能幫上忙的朋友就更少了。老實人的生活圈子總是那麼大,他們不善於結交新朋友。老實人不會有目的地去主動接近一個人,如果這樣做,他們會臉紅、結巴,被人家一眼洞空,老實人自己也會覺得沒用。老實人不習慣於客套、不會應酬,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溢於言表。所以,老實人認識的人不多,搭得上話的人不多,辦成的事也不多。於是,老實人心裡便覺得很窩囊,常有感慨,連別人也不無可惜地議論:“哎,這人太老實了!”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在事業上展不開手腳,為什麼老實人在緊要關頭總是無人相助?不是老實人人緣不好,也不是老實人能力比別人差多少,關鍵在於老實人不善交際,有價值的朋友太少之故。在現代社會,朋友少就好像路不通,不能四通八達、互通有無,辦起事來自然就磕磕絆絆。俗話說的好,“多個朋友多條路”,正是這個道理。

與其說老實人能力差,倒不如說其交際觀念存在著偏差更為合適。

說到底,一切有關人際關系方面的學問和技巧都來源於對“人”的本質的研究和體察。准確地把握對方的個性特徵,及時地掌握其心理變化,並相機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這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網路的前提和基礎。而老實人恰恰是在認識“人”這個問題上不能保持清醒和理智,說得更尖刻一點,就是缺乏必要的悟性;他們往往以一種理想化的方式來看待和對待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他們總是以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來處理自己與周圍世界的關系,因此總是消極被動、事與願違。

簡單地說,就是老實人不能理解人的差異性和復雜性,不懂得靈活運用道德標准,不是根據現實需要而是只憑藉主觀理念來思考和處理問題。

老實人存在著 人際交往 上的偏誤,導致了不善外交成為老實人最致命的弱點之一,也是老實人事業無成的關鍵所在。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在事業上展不開手腳,為什麼老實人在緊要關頭總是無人相助?不是老實人人緣不好,也不是老實人能力比別人差多少,關鍵在於老實人不善交際,有價值的朋友太少之故。

老實人孤立

老實人只與合得來的人交往。

所謂的“合得來”,並不是指可以合作共事,而是指基於性格、道德、習慣、趣味等的相似性而產生的感情相娛相悅。這種“合得來”是以非功利化為指向的,它不看對方的身份和地位,也不指望對方給自己帶來什麼實際利益,它只是出於一種精神的需要,帶有情緒化的特徵。

許多老實人只交往合得來的人,那麼,凡是不符合其標準的人就一概拒絕,不相往來,也不顧及其中的利害關系。這種處世方式帶有很明顯的書生氣,但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非常濃厚,人際交往也不可避免地成為整個社會利益鏈條中的一環,以功利為取向的交往地位提高了,這個時候,還抱著一副書獃子氣,自以為清高有境界,結果只能是離群索居,被人孤立,處處吃虧。

老實人以道德感和主觀好惡作為自己行為的准則,鄙視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利益動機和利益行為,凡是與自己的道德觀念和主觀好惡不同的人,一概不與交往。許多老實人還以清高脫俗自居,自認為有道德品質上的優越感,這更增強了其以主觀好惡取人的行為模式。人生中有幾個知心的朋友,即使不多也是常事,但這決不是生活的全部。人活著需要各種各樣的朋友,不同的朋友可以滿足人們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需求,我們固然需要品性相投的友人,但同樣也需要事業上的夥伴、利益上的合作者,沒有這些人的幫助,我們的人生同樣的不完美。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以主觀好惡評判一個人,則天下沒有什麼人可以交往了。

所以,以“合得來”與否作為人際交往的唯一標准實在是一種偏誤,正確的做法是:既要交合得來的朋友,也要能交合不來的朋友。

人類社會是一個人們因相互需要而結成的共同體,因此,人與人之間互有利益上的需求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通過互利互惠、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相互合作式的人際交往,我們可以辦成一個人通常難以辦成的事,不斷地壯大自己的實力,從而為自己遠大人生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有些老實人也明白通過哪些交往能給自己帶來哪些利益,但他們就是做不到。與合不來的人交往,他們會感到心理負擔很重,情感上受不了,又不能得體地掩飾和控制自己的這種不適,結果感到自己很累,很受壓抑,遠不如獨來獨往那般輕松自在,而跟他在一起的他會感到尷尬。老實人最典型的一種心理就是,“跟你合不來,還要敷衍你,真是受不了”。這與老實人的道德感過強有關,道德感過強者往往會走極端,即用道德來劃界線把人分成黑白好壞兩種對立的類別,這往往會使他們缺乏理解和寬容,變得視角偏狹、心胸狹窄,缺乏必要的容忍度。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老實人不容易當上領導,也不容易團結一大批人干成大事業。

以能否合得來作為交友的唯一標准,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最重要的一個後果就是,你融不到別人的利益圈子裡去,因此,困難時也不會有人站出來維護你的利益。有的時候,即使你甘於清貧淡泊、一心想做隱士也做不得,因為獨善其身者的自我防衛能力也太差了,只要你惹得別人不高興,麻煩就會自動找上門來。所以老實人為了開拓視野,增強生存能力,就必須放下架子,廣交朋友。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以主觀好惡評判一個人,則天下沒有什麼人可以交往了。

......

推薦理由:

《做人不要太老實》:一把老實人的一心鎖,一面聰明人的 反思 鏡!翻開這《做人不要太老實》,改變就已經開始!擯棄你的弱點,增強你的意志,審視你的觀念,改變你的方法,讓你越來越聰明,讓你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下一頁繼續為大家推薦“教你做人處世的書籍”>>>>>>>

Ⅱ 生活中比較實用的知識或技能類書籍

精選讀物
1 日益親近 Irvin D. Yalom等著 童慧琦 譯
2 生活分析的心理咨詢:理論與技法 松原達哉 著 樊富珉 吉沅洪 譯
3 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 Yalom, I. D.著 張怡玲譯
4 羅傑斯心理治療——經典個案及專家點評 Barry A. Farber等編 鄭鋼等譯
5 心理治療師之路 Jeffrey A. Kottler著 林石南等譯
6 短程心理治療實踐 Sol L. Garfield著 章曉雲譯
7 《道德經》與心理治療 G. J. Johanson等著 張新立譯
8 格式塔咨詢與治療技術 Phil Joyce等著 葉紅萍等譯

精神分析專題
1 思想等待思想者 Joan & N. Symington等著 蘇曉波譯
2 精神分析導論 J. Milton等著 施琪嘉 曾奇峰主譯
3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 N. McWilliams主編 鍾慧等譯
4 現代精神分析「聖經」---客體關系與自體心理學 M. S. Clair著 賈曉明等譯

認知行為治療專題
1 腦鎖——如何擺脫強迫症 J. M. Schwartz等著 謝際春等譯
2 壓力咨詢 Albert Ellis等著 孫菲菲譯
3 行為矯正——原理與方法(第三版) R. G. Miltenberger著 石林等譯
4 人格障礙的認知治療 A. T. Beck等著 翟書濤等譯
5 認知治療技術——從業者指南 R. L. Leahy著 張黎黎等譯
6 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 Judith S. Beck著 翟書濤等譯

團體治療專題
1 團體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 I. D. Yalom著 李鳴等譯
2 團體咨詢的策略與方法 Ed E.Jacobs等著 洪煒等譯

婚姻與家庭治療專題
1 婚姻與家庭治療案例 Larry B. Golden著 吳波譯
2 家庭治療技術 Patterson, J等著 方曉義等譯
3 家庭治療基礎 M. P. Nichols等著 林丹華等譯

危機干預專題
1 解讀自殺心理 Shawn Christopher Shea著 聶晶 譯
2 自殺:一種不必要的死亡 D. Wasserman著 李鳴等譯
3 危機干預與創傷治療方案 Kolski, T.D.等著 梁軍譯
4 危機干預策略(上下) B.E.Gilliland等著 肖水源等譯
5 哀傷心理咨詢——理論與實務 陳維梁 鍾莠筠 著

兒童心理治療專題
1 兒童評價 J. M. Sattler等著 陳會昌等譯校
2 兒童繪畫心理學 Claire Golomb 著 李蘇 譯
3 兒童心理測驗——更好地理解孩子 Ellen Braaten著,傅莉 鄭錚 譯
4 兒童游戲——在游戲中成長 W. George Scarlett等著 譚晨譯
5 兒童青少年臨床訪談技術 S.H.McConaughy著 徐潔譯
6 兒童繪畫與心理治療 C. A. Malchiodi著 李蘇 李曉慶譯
7 直言相告:兒童精神健康與調節 T. E. Wilens著 湯宜朗等譯
8 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與治療 H.Thompson Prout等著 林丹華等譯

溝通分析專題
1 人間游戲——人際關繫心理學 Eric Berne, M. D.著 田國秀 曾靜譯
2 我好—你好——改善我們的人際關系 Thomas A. Harris著 林丹華 周司麗譯
3 咨詢和治療中的溝通分析技術 Christine Lister-Ford著 黃崢譯

催眠專題
1 自我催眠 Dirk Revenstorf等著 方新譯
2 催眠入門 Willian w. Hewitt著 方新譯

心理治療指導計劃系列
1 團體治療指導計劃 Kim Paleg等著 王海芳等譯
2 雇員心理支持指導計劃 James M. Oher等著 袁榮親譯
3 青少年司法與收容治療指導計劃 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 湯臻 李鳴譯
4 人格障礙治療指導計劃 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 張寧等譯
5 特殊教育指導計劃 Julie A. Winkelstern等著 劉昊譯
6 社會工作與人類服務治療指導計劃 John S. Wodarski等著 侯靜譯
7 夫妻治療指導計劃 K. Daniel O'Leary等著 張錦濤譯
8 家庭治療指導計劃 Frank M. Dattilio等著 孫莉譯
9 兒童心理治療指導計劃(第三版) 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 田璐等譯
10 學校咨詢與學校社會工作指導計劃 Sarah Edison Knapp等著 周司麗等譯
11 自殺與兇殺的危險性評估及預防治療指導計劃 Jack Klott等著 周亮等譯
12 嚴重持續性精神障礙治療指導計劃 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 李占江等譯
13 養育技能指導計劃 Sarah Edison Knapp等著 梁慧娟等譯
14 成癮者治療指導計劃 Robert R. Perkinson等著 洪煒等譯
15 大學生心理咨詢指導計劃 Arthur E. Jongsma, Jr.等著 肖水源等譯

心理自助讀物
1 心理學與個人成長 Gerald Corey等著 胡佩誠等譯
2 抑鬱情緒調節手冊——十天改善你的自尊 David D. Burns著 湯臻等譯 李鳴審校
3 追尋記憶的痕跡 Eric R. Kandel著 羅躍嘉主譯校
4 悅食悅己——「正常」飯食心理 Karen R. Koenig著 陳菲譯
5 我抑鬱?(繪本) 四四繪著
6 走出婚姻暴力的陰影 Paul Lockley著 劉稚穎譯
7 老年心理與精神保健指南 G. J. Kennedy著 李君等譯
8 精神創傷之後的生活 D. Rosenbloom著 田成華等譯
9 戰勝焦慮 H. Kennerley著 施承孫等譯
10 走出抑鬱 Paul Gilbert著 宮宇軒等譯
11 克服恐慌 Verrick Silove等著 遲立忠等譯
12 撫平創傷 Claudia Herber等著 周曉林等譯
13 克服羞怯 Gillian Butlar著 周曉林等譯
14 戰勝自卑 Melanie J.V.Fennell著 周曉林等譯
15 快樂處方 P. Pearsall著 董利曉等譯
16 戰勝疼痛 Margaret A. Caudill著 朱克順等譯
17 請理解我 D. Keirsey著 王曉靜譯

管理心理學
職業健康專題
1 壓力管理策略 B. L. Seaward著 許燕等譯
2 心理資本——打造人的競爭優勢 Fred Luthans等著 李超平譯
3 職業心理學——平衡你的工作與生活(第七版) A.J Dubrin著 姚翔等譯
4 工作壓力 Lorne Sulsky等著 馬劍虹 等譯校
5 產業心理咨詢入門 杉溪一言等編著 樊富珉等譯

人才測評專題
1 人格測試 Mark Parkinson著 鄒智敏譯
2 潛能評估 Jim Barrett著 唐雲 付丹丹等譯
3 深度評價——用「評價中心」測評人的綜合才能 Harry Tolley等著 唐雲 梁志祥等譯
4 情商測試 Robert Wood等著 李小青譯

生涯規劃專題
1 把握你的職業發展方向 Robert D. Lock著 時勘等譯
2 結構化面試方法 Paul J. Taylor著 時勘等譯
3 職業咨詢心理學——工作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N. Peterson等著 時勘等譯
4 求職指導 Robert D. Lock 著 時勘 曾垂凱 等譯

團隊專題
1 創建有效的團隊 Susan A. Wheelan著 蔣玉娜 譯
2 集合起來——群體理論與團隊技巧(第9版) D. W. Johnson等著 謝曉非等譯
3 團隊培訓手冊——團隊培訓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David Leigh著 石孟磊等譯
4 創造力拓展訓練——團體培訓手冊 Robert Epstein著 周麗清等譯
5 卓越領導力——十種經典領導模式 P. G. Northouse著 王力行等譯
6 人的行為與組織管理 P. R.Timm等著 鍾谷蘭譯
7 工作評價——組織診斷與研究實用量表 Dall L. Fields著 陽志平等譯
8 變革的績效評估——員工安置、激勵與發展 Daniel R. Llgen等著 張宏等譯

學校心理學
7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 吳增強、蔣薇美著
2 學校心理咨詢實用規劃(第四版) John J. Schmidt著 沈湘秦譯
4 校本功能性行為評價——教育工作者指南 T. S.Watson等著 孫瑾譯
5 學生行為管理——教師應用指南 T.J.Zirpoli著 關丹丹等譯
3 大腦研究與兒童教育 Doris Bergen等著 王愛民譯
1 學校心理咨詢 李正雲主編
6 天才和資質優異兒童的心理咨詢 Roberta M. Milgram主編 曲曉艷等譯

醫學心理學
1 健康心理學(第四版) Edward P. Sarafino著 胡佩誠等譯
2 臨床心理學(第六版) Timothy J. Trull等著 叢中等譯
3 臨床心理護理指南 Keith Nichols著 劉曉虹 吳菁 主譯
4 實用醫療心理學 Peter Salmon 著 陳建國 蔡厚德 譯

司法心理學
1 司法心理學 L.S.Wrightsman著 吳宗憲等譯
2 罪犯心理咨詢(第二版) Ruth E. Masters著 楊波等譯
3 審訊和供述心理學手冊 Gisli H. Gudjonsson著 樂國安 李安 等譯
4 警察工作中的心理學 Peter B. Ainsworth著 安福元等譯
5 警察的壓力管理 W. Anderson等著 付有志等譯
6 犯罪人特徵剖析 Peter B. Ainsworth 著 趙桂芬 譯
7 國外罪犯心理矯治 吳宗憲著
8 說謊心理學 Aldert Vrij著 鄭紅麗譯
9 自白的心理學 浜田壽美男著 片成男譯
10 罪犯評估和治療必備手冊 Clive R. Hollin主編 鄭紅麗譯
11 犯罪行為心理學 Ronald Blackburn著 吳宗憲等譯

運動心理學
1 足球心理訓練 Bill Beswick著 張忠秋等譯
2 籃球心理訓練 K. L. Burke等著 張忠秋等譯
3 網球心理訓練 Robert Weinberg著 張忠秋等譯
4 運動心理咨詢理論 Karen Lee Hill著 張忠秋等譯
5 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 Richard A. Magill著 張忠秋等譯

軍事心理學
1 軍事心理學手冊(精裝) A.D.Mangelsdorff等主編 苗丹民等譯
2 軍事心理學導論 Christopher Cronin主編 王京生主譯校
3 戰斗與沖突心理學 Ben Shalit著 王京生等譯
4 戰斗指揮員野戰指導手冊 M. B. A.Stoneberger著 王京生等譯

大眾心理圖書
中學生健康教育系列專題
1 中學生成長導航(初一•上冊) 北師大發展心理所申繼亮、方曉義主編
2 中學生成長導航(初一•下冊) 北師大發展心理所申繼亮、方曉義主編
3 中學生成長導航(初二•上冊) 北師大發展心理所申繼亮、方曉義主編
4 中學生成長導航(初二•下冊) 北師大發展心理所申繼亮、方曉義主編
5 中學生成長導航(初三•上冊) 北師大發展心理所申繼亮、方曉義主編
6 中學生成長導航(初三•下冊) 北師大發展心理所申繼亮、方曉義主編
7 中學生成長導航教案(教師用書) 北師大發展心理所申繼亮、方曉義主編

大眾心理系列
1 征服你的第一份工作 A. J. Sutcliffe著 曹迎馨等譯
2 掌控自我的職業女性 Anne Dickson著 徐文艷譯
3 過你熱愛的生活 Barbara Sher著 秦子冰譯
4 割斷臍帶做大人 Howard M. Halpern著 廖立文等譯
5 說服人的秘訣 Roger Dawson著 張樹池等譯
6 找到適合你的職業 Clarke G. Carney著 曹書樂等譯
7 廣告的心理原理 楊中芳著
8 關愛•治療•奇跡 B. S. Siegel著 邵虞譯
9 21天讓你學會御人術 J. K. V. Fleet著 宋韻聲等譯
10 如何做個成功者 Michael W. Mercer著 史靜寰譯
11 腦力倍增法 Jean Marie Stine著 方曉義等譯
12 重塑男人的生活 T. A. Kupers著 楊子江等譯
13 美國詼諧與幽默寶典 J. M. Braude著 曾添桂等譯
14 「消極」思維的力量 T. Humphreys著 金慧莉譯
15 為了永恆的愛 A. Christensen著 付艷霞譯
16 釋放單飛的心靈 S.W.Cruse著 紀偉譯
17 日常心理趣味小網路 澀谷昌三著 唐海霞譯
18 趣味心理游戲ABC---性格游戲之 由表及裡 淺野八郎著 翻譯組譯
19 趣味心理游戲ABC---性格游戲之 透視誤區 淺野八郎著 翻譯組譯
20 犯罪的影子 D. Canter著 吳宗憲譯
21 愛情職業人格心理測試 秦子冰等編著

上面的書總有你需要的吧?

Ⅲ 推薦幾個生活知識和生活常識普及的書籍。

一、生活知識:

1、怎樣煮飯才香,在煮飯水裡加一點色拉油,可使米飯粒粒晶瑩。而滴幾滴檸檬汁,則可使飯粒柔軟。要煮一鍋蓬鬆的米飯,可在鍋里撒一點鹽。煮飯時加點醋能防米飯變餿。

2、輕松去標簽,買禮盒送人時,價格標簽很難撕掉,用手摳會摳得黑黑臟臟的反而更難看,如果用吹風機吹熱一下再撕,會很輕松地撕下來,不留一點痕跡!

3、20秒:洗手揉搓的時間。一雙未洗過的手約有80萬個細菌。美國「網路醫學博士」網站報道的一項研究發現,很多人對洗手不夠重視,給細菌傳播可乘之機,建議咳嗽、打噴嚏、摸寵物、如廁後,以及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最好能用溫水,打好香皂後至少搓揉20秒,雙手錶面和各個縫隙都要搓洗到,然後再沖洗干凈。

4、6英尺(約1.83米):沖馬桶時水噴濺的高度。英國利茲大學附屬醫院臨床微生物學專家馬克·威爾考克斯教授表示,如果沖馬桶時不蓋上蓋子,每次會濺出50多個水珠,攜帶糞便中的細菌飛濺,並在空氣中漂浮長達90分鍾,這大大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幾率。

5、15秒:用洗手液後需要沖洗的時間。天津葯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紅珠表示,洗手液的配方大部分是鹼性成分,其中還含有表面活性劑。如果沒有沖洗干凈,這些物質就會殘留在手上,不僅對人體有害,久而久之,皮膚上的細菌也會「耐葯」。因此,用洗手液後要用流水沖洗至少15秒鍾。

二、書籍:

1、《不可不知的2000個生活常識》

《不可不知的2000個生活常識》是2007年長安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曉梅。本書主要對生活中2000個生活常識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有很強的實用性。

2、《很雜很雜的雜學知識:拿得起放不下的學問書》

《很雜很雜的雜學知識:拿得起放不下的學問書》作為一本雜學知識合集,崇尚趣味主義,收集了包括社會生活、飲食、健康、歷史、心理、文化、自然、娛樂等方方面面大量有趣的雜學知識。其中,有些知識簡單而好笑,有些知識生動而有趣,有些知識深刻而富含哲理,可令讀者在快樂閱讀中增長見識。

Ⅳ 生活上比較實用的知識或技能類書籍

大眾心理系列
1 征服你的第一份工作 A. J. Sutcliffe著 曹迎馨等譯
2 掌控自我的職業女性 Anne Dickson著 徐文艷譯
3 過你熱愛的生活 Barbara Sher著 秦子冰譯
4 割斷臍帶做大人 Howard M. Halpern著 廖立文等譯
5 說服人的秘訣 Roger Dawson著 張樹池等譯
6 找到適合你的職業 Clarke G. Carney著 曹書樂等譯
7 廣告的心理原理 楊中芳著
8 關愛•治療•奇跡 B. S. Siegel著 邵虞譯
9 21天讓你學會御人術 J. K. V. Fleet著 宋韻聲等譯
10 如何做個成功者 Michael W. Mercer著 史靜寰譯
11 腦力倍增法 Jean Marie Stine著 方曉義等譯
12 重塑男人的生活 T. A. Kupers著 楊子江等譯
13 美國詼諧與幽默寶典 J. M. Braude著 曾添桂等譯
14 「消極」思維的力量 T. Humphreys著 金慧莉譯
15 為了永恆的愛 A. Christensen著 付艷霞譯
16 釋放單飛的心靈 S.W.Cruse著 紀偉譯
17 日常心理趣味小網路 澀谷昌三著 唐海霞譯
18 趣味心理游戲ABC---性格游戲之 由表及裡 淺野八郎著 翻譯組譯
19 趣味心理游戲ABC---性格游戲之 透視誤區 淺野八郎著 翻譯組譯
20 犯罪的影子 D. Canter著 吳宗憲譯

心理自助讀物
1 心理學與個人成長 Gerald Corey等著 胡佩誠等譯
2 抑鬱情緒調節手冊——十天改善你的自尊 David D. Burns著 湯臻等譯 李鳴審校
3 追尋記憶的痕跡 Eric R. Kandel著 羅躍嘉主譯校
4 悅食悅己——「正常」飯食心理 Karen R. Koenig著 陳菲譯
5 我抑鬱?(繪本) 四四繪著
6 走出婚姻暴力的陰影 Paul Lockley著 劉稚穎譯
7 老年心理與精神保健指南 G. J. Kennedy著 李君等譯
8 精神創傷之後的生活 D. Rosenbloom著 田成華等譯
9 戰勝焦慮 H. Kennerley著 施承孫等譯
10 走出抑鬱 Paul Gilbert著 宮宇軒等譯
11 克服恐慌 Verrick Silove等著 遲立忠等譯
12 撫平創傷 Claudia Herber等著 周曉林等譯
13 克服羞怯 Gillian Butlar著 周曉林等譯
14 戰勝自卑 Melanie J.V.Fennell著 周曉林等譯
15 快樂處方 P. Pearsall著 董利曉等譯
16 戰勝疼痛 Margaret A. Caudill著 朱克順等譯
17 請理解我 D. Keirsey著 王曉靜譯

管理心理學
職業健康專題
1 壓力管理策略 B. L. Seaward著 許燕等譯
2 心理資本——打造人的競爭優勢 Fred Luthans等著 李超平譯
3 職業心理學——平衡你的工作與生活(第七版) A.J Dubrin著 姚翔等譯
4 工作壓力 Lorne Sulsky等著 馬劍虹 等譯校
5 產業心理咨詢入門 杉溪一言等編著 樊富珉等譯


21 愛情職業人格心理測試 秦子冰等編著

Ⅳ 各位大神推薦一部有關生活方式的經典書籍

《社會縱橫學》,網路讀書網的書,很經典,是一本從人性談起,從價值觀談起,分析不同人社會屬性和生活方式的書。
另外,其作者還有另外一本連載書籍《路路隨筆》,網易雲讀書網的書籍,是從人生的角度分析不同人的生活方式,比如有一篇文章《假行僧,真性情》,那本書的作者是張宏路,由於那本書比較火,所以有模仿者,只要作者對就是那本書,一直連載中。

Ⅵ 生活中有哪些實用的書籍可以推薦一下

《中國吃》、《大雜燴》、《故園情》等共10本,唐先生這系列作品中講的主要是民國時期的美食,另外也介紹了那個年代,譬如斗蛐蛐、鼻煙壺、京劇名旦等等的各種風土人情趣聞軼事,非常值得一讀。

Ⅶ 增加生活常識的好的書籍有哪些

生活常識書籍首推中醫養生書籍《康養實用技術》,《康養實用技術》是王洪剛先生「古法經絡養生方法」的全面總結,以「破譯人體經絡密碼」為開篇,詳述經絡理論,經絡不通之因,經絡調治之理。
《康養實用技術》以科普的形式呈現給大家,針對中老年、兒童、女性、男性、亞健康人群、美容美體等分章節進行闡述,病理分析簡明扼要,經脈穴位明晰精確,操作方法易學易用,圖文並茂,實用性強,適合每個家庭的必備養生書籍。

閱讀全文

與生活常用方法書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兩個薄膜水泵連接方法 瀏覽:52
郵件發送圖片方法 瀏覽:330
西瓜醬怎麼調制方法 瀏覽:704
蒸汽煙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141
肝鬱結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690
線雕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瀏覽:347
嘴唇燙傷用什麼方法好的最快 瀏覽:648
電信卡手機充值方法 瀏覽:51
視頻賣貨方法 瀏覽:578
治療黃褐斑用什麼方法好 瀏覽:359
手機鈴音效卡頓的維修方法 瀏覽:790
研究動植物的辨認方法 瀏覽:901
用煮方法的菜的圖片 瀏覽:566
家電給手機充電方法 瀏覽:532
用什麼方法消滅皮膚蟎蟲 瀏覽:292
小攝像頭安裝方法 瀏覽:358
密封件硫化產能測量方法 瀏覽:55
芹菜豆苗種植方法 瀏覽:35
汽車電路電壓降測量方法 瀏覽:452
邊際量和彈性的計算方法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