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食用菌菌種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使優良菌種的性狀保持穩定,人為地創造條件,使菌種的新陳代謝活動處於不活潑狀態。
食用菌菌種為食用菌菌絲體及其生長基質組成的繁殖材料,菌種分為母種(一級種)、原種(二級種)和栽培種(三級種)三級。使優良菌種的性狀保持穩定,人為地創造條件,使菌種的新陳代謝活動處於不活潑狀態即選取優良菌種的休眠體或富有生命力的懸浮液在低溫或脫水狀態下保存。
通過切取菌索、子實體、菌核的新鮮幼嫩的組織進行分離,以獲取純菌絲的方法,是最常用的菌種分離法之一 。子實體、菌索等實際就是雙核菌絲的紐結物,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因分離時所 選擇的材料不同 ,該方法又可分為菌索組織分離法、子實體組織分離法及菌核組織分離法。
(1)最常用的菌種改良方法是擴展閱讀:
食用菌菌種的相關要求規定:
1、菌種經營單位和個人應當建立菌種經營檔案,載明菌種來源、貯存時間和條件、銷售去向、運輸、經辦人等內容。經營檔案應當保存至菌種銷售後2年。
2、菌種生產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農業部《食用菌菌種生產技術規程》生產,並建立菌種生產檔案,載明生產地點、時間、數量、培養基配方、培養條件、菌種來源、操作人、技術負責人、檢驗記錄、菌種流向等內容。生產檔案應當保存至菌種售出後2年。
㈡ 菌株改良的方法
工業菌株的改良涉及到對主要商業發酵產物生產菌的改良或開發,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常採用提高菌種產量的方法,也有按要求去操縱菌種的某些特性,如深層培養的菌體形態,或使之能利用廉價原料等.產黃青黴菌產量比原種提高五百倍左右
㈢ 食用菌菌種的菌種改良
即採用遺傳育種的方法,使野生型菌株(從自然界分離篩選而得的出發菌株)的遺傳因子 DNA發生突變、重組,從而從中選出產量高、成品質量好或具有新的培養特性如耐產物抑制、能利用廉價原料以及具有生產新品種能力的優良菌種。採用的方法有誘變育種、雜交育種、細胞融合技術和重組DNA技術。誘變育種是利用誘變因子如紫外線、鈷-60、乙烯亞胺類等物理或化學誘變劑處理生產菌株的單孢子懸浮液,以獲得誘發突變株。隨後進行突變株的篩選,從中篩選高產菌株。由於隨機的突變群體中,有益突變所佔比例很低,要獲得高產突變株必須進行大量篩選。近年來,隨著發酵代謝控制研究的發展,可根據生物合成途徑中的反應點,並通過它們的改變以提高產率或其他特性,如選育抗產物反饋抑制的突變株、增加細胞透性的突變株及營養缺陷型的突變株等。這種「理性篩選法」廣泛應用於氨基酸產生菌的選育。
㈣ 為什麼要進行微生物菌種改良,有哪些方法
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者其本身的菌種特性能夠為人們利用,在生物醫葯,食品和發酵行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剛從自然界分離得到的菌種,原始特性不能滿足大規模的需要,因此,通過菌種改良的方法篩選菌種,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滿足大規模生產需要。
菌種育種方法很多,有推理育種,基因組重排,原生質體融合,抗性篩選,代謝工程等多種方法。
㈤ 食用菌市場很暢銷,現在關於食用菌有哪些改進栽培技術呢
將按配方攪拌,經發酵好或經滅菌消毒的培養料在畦底鋪好,厚度約5厘米,然後在培養料上撒菌種2厘米。以此類推,共三層料三層種,最上層菌種上覆沙質土2厘米。熟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裝入一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料袋,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將培養料內的生物全部殺死。冷卻後經無菌操作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平菇採用原料廣泛,棉籽殼、玉米芯、豆秸、棉短絨、甘蔗渣、麥草、稻草等都可以用來栽培平菇,原材料的廣泛適應性是其它食用菌品種不能比擬的。
㈥ em菌改良土壤的方法是什麼
em菌改良土壤的方法:
1、用em菌改良土壤的方法
對有肥田草和稻草還田的田塊,每畝播灑用0.5公斤em菌液原液製成的稀釋液進行漚田,稀釋液的畝用量為500公斤;沒有肥田草和稻草還田的田塊,每畝施10公斤em菌液稀釋液發酵堆肥。
2、使用em菌種植水稻
(1)用0.5%em菌液(每0.5斤em菌液加100斤水)浸種2-4小時後播入秧場。
(2)秧苗長到2-3片葉時,用0.1%菌液(每0.1斤菌液加水100斤)噴灑兩次,提高成秧率。插秧前,用0.2%菌液(每0.2斤菌液加水100斤)泡根5分鍾,保苗促長。
(3)移栽期,追施em菌液堆肥每畝50公斤或用菌液隨水澆灌。
(4)生長分櫱期、孕穗期、抽穗期分別用0.2%菌液(每0.2斤菌液稀釋液加水100斤)噴灑葉面也可視長勢每周葉面噴施一次1%em菌液(每1斤菌液加水100斤)。
(5)用菌液稀釋液除草。秋收後,每畝撒施200-300公斤菌液稀釋液發酵堆肥,利用菌液促生長作用,讓草籽打破休眠常規,反季節提前萌芽,不能越冬而死。
第二年春,噴施一次0.2%菌液,加快殘余草籽發芽,然後通過春耕翻地和旱地鋤草,將雜草漚死或除去。如此連續二、三年,可清除全部雜草。以上方法適用於其它水田作物。
㈦ em菌發酵方法,em菌改良土壤的方法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