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用的護理工作方法有哪些
1、口腔護理:口腔內溫暖潮濕,又有食物殘渣,是最有利於細菌繁殖的場所。病人早晚必須刷牙,晚上刷牙比早晨刷牙更為重要。有活動假牙者應先洗手取下假牙,用冷水沖洗刷凈,漱口後再戴上。
2、洗頭: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護士應協助洗頭,每1~2周在床上洗一次,水溫為43~45℃。若洗頭時病人面色,呼吸、脈搏發現有異常,則應停止操作。
3、沐浴:對不能進行淋浴和盆浴的病人,可進行床上擦浴,這可促進血液循環和皮膚排泄功能。
4、滅虱:有體虱者,換下的衣服可按質量分別採用蒸、煮、或用馬拉硫磷粉筆劃線進行滅虱。有陰虱者可剃毛,再用紙包好燒掉。有頭虱者可用中葯百部草滅虱。
(1)社區護理常用的作業方法擴展閱讀
護理工作的要求:
1、掌握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護理學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知識,掌握護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護理原則、技術操作、專科護理和監護技能,並能夠應用護理程序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
2、具有社區健康服務、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3、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
4、了解護理學的學科發展方向與動態。
⑵ 請闡述社區護理的服務內容包括有哪些
社區護理的服務內容包括有:
1、社區保健服務
社區保健服務是指向社區各類人群提供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保健服務,其重點人群為:婦女、兒童、老年人。
2、社區慢性身心疾病病人的管理
社區慢性身心疾病病人的管理是指向社區的所有慢性疾病、傳染病及精神疾病病人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護理及管理服務。
3、社區急、重症病人的轉診服務
社區急、重症病人的轉診服務是指幫助那些在社區無法進行適當的護理或管理的急重疾病病人轉入適當的醫療機構,以得到及時、必要的救治。
4、社區臨終服務社區、臨終服務
是指向社區的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各類身心服務,以幫助病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步,同時盡量減少對家庭其他成員的影響。
5、社區健康教育
社區健康教育是指以促進和維護居民健康為目標,向社區各類人群提供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從而提高居民對健康的認識,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為,最終提高其健康水平。
6、社區康復服務
社區康復服務是指向社區殘障者提供康復護理服務,以幫助他們改善健康狀況,恢復功能。
⑶ 社會護理學中社區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於哪年
導讀:<社會區護理學>,1、社區護理學是由護理學與公共衛生結合而成的新興學科,並在護理實踐過程中,為適應社會公眾的健康要求逐步形成的一門應用性學科,社區護理學主要研究的內容包括:社區護理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社區健康教育、社區特殊人,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如下幾種不同的醫學模式:神靈主義醫學模式、自然哲學醫學模式、機械論醫學模式、,4、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亦稱現代醫學模式,(2)把人
<社會區護理學>
第一章 緒論
1、社區護理學是由護理學與公共衛生結合而成的新興學科,用以促進和維護人群的健康,並在護理實踐過程中,為適應社會公眾的健康要求逐步形成的一門應用性學科。社區護理學主要研究的內容包括:社區護理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社區健康教育、社區特殊人群的護理保健、家族護理、社區急救護理、社區康復護理以及臨終病人社區護理等。
2、醫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內醫學發展的基本觀點、概念框架、思維方式、發展規范的總和,也是人類對健康與疾病認識、觀察和處理方法的綜合概括。
3、一般認為,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歷如下幾種不同的醫學模式:神靈主義醫學模式、自然哲學醫學模式、機械論醫學模式、生物醫學模式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4、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亦稱現代醫學模式,它是在生物醫學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對生物醫學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其主要特點是:(1)從全面的、多維的角度來看待健康與疾病問題。(2)把人置於社會關系中,考慮人的生物與社會雙重屬性。(3)對生物、心理、社會因素的作用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識。 5、初級衛生保健是指主要由基層衛生人員提供居民必需的保健服務。
6、根據《阿拉木圖宣言》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可分為四個方面、八項內容。四個方面:促進健康、預防保健、合理治療、社區康復。八項要素:(1)對當前主要衛生問題及預防和控制方法的健康教育。(2)
改善食品供應和合理營養。(3)供應足夠的安全飲用水和基本環境衛生設施。(4)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5)主要傳染病的預防接種。(6)預防和控制地方病。(7)常見病和外傷的合理治療。(8)提供基本葯物。
7、四級預防觀:病因預防、發病學預防、病殘預防、原級預防。
8、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環境、生物因素和健康照顧系統4大類。
9、中國衛生工作的基本方針:以農村為重點,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依靠科技與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
第二章 社區與社區護理
1、社區:若干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個生活上相互關連的大集體。
2、社區的本質:也即社區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社區是由人組成的;社區中的人居住在一特定的區域范圍內;每一社區有其特定有的組織和行為規范;每一社區的人有其相互溝通的方法;社區居民有共同的需要與問題。
3、社區分類:根據社區的本質。可將社區分為:地理性社區;互動性社區;功能性社區。
4、社區功能:生產、消費、分配的功能;社會化的功能;社會控制的功能;社會參與的功能;相互支援的功能。
5、社區護理:是由專業護理學和公共衛生學理論結合而成,用以促進和維護人群的健康。它是一種一般性和綜合性的工作,它的實踐范疇不限於某一特別的年齡群或某一疾病,而是提供連續性的,動態的,全科性質的服務。其主要職責是視人口群體為一整體,提供促進健康、維護健康、健康教育、管理、協調和連續性照顧。直接對社區內個體、家庭和群體進行護理以達到健康的目的。
6、社區護理的特點:以健康為中心;以集體為主;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與獨立性;管案時間長具有連續性;與各方面合作具有協調性。
7、社區護理工作范圍包括:社區健康教育;社區中傳染性與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社區環境、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管理;社區家庭護理;社區兒童保健;社區青少年保健;社區婦女保健;社區中、老年人保健;社區康復;社區心理衛生與精神保健。
8、社區護理工作方法:社區護理工作方法各式各樣,有個別的家訪護理及指導、集體宣傳教育,具體的技術示範和健康行為示範等。教育、策劃、強制是社區護理工作常用的工作方法,且優先選擇應用。教育是給群眾提供信息,鼓勵他們自願地改變其生活方式向健康化發展。策劃是一種較強烈的規勸方式,通過一些護理活動來減少環境中可致危險的因素,這需要某些特殊措施。強制是運用強迫的措施。社區護理要運用這三種措施來保護群眾,防止疾病及傷殘,促進健康。
9、社區護士所擔任的角色包括:照顧的角色;教育的角色;咨詢的角色;組織與管理者;協調與合作者;觀察與研究者。
10、社區護士承擔的職責是:向需要者提供身心護理;維持健康的環境;提供教育與指導;提供信息與資源;提供協調合作服務;提供咨詢服務;開展社區護理科研。
11、社區護士應具有以下素質:健康的心;豐富的學識、經驗及技能;敏稅的觀察力及護理評估能力;良好的品質及服務態度。
12、社區護士應具備的能力包括:計劃管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領導決策能力;人際溝通和協作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科研能力。
第三章 社區護理的模式與理論
1、護理概念:具有抽象性,對概念的理解、描述和解釋與個人的認識和經驗有關。 2、護理模式:反映了概念與概念間的相互關系,常以圖形、文字和數學公式等表現出來。護理模式常以圖形的文字來表示。
3、護理概念框架:實質為一種假說,需反復測試和證實。20世紀90年代初迅速興起的循證醫學是指遵循科學依據的醫學,提倡在個人經驗和已存在的客觀科學依據基礎上作業醫療決策,提倡結合個人經驗和研究依據處理病人。 4、護理理論:是指通過對護理現象系統的、整體的觀察,以描述、解釋、預策和控制護理現象。
5、壓力—適應理論:壓力能夠引起機體產生一種非特異性反應。壓力反應可以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的,也可以是社會適應力方面的。壓力源是指能夠引起壓力反應,干擾人體恆定狀態的所有內外環境變化。壓力源可分為三類。 6、危機理論:危機是指人的基本需要受到威脅。人體對危機的反應以展過程包括四個階段:前奏期,焦慮增高期,求助期,危機期。在人生過程中,危機的出現有三大來源:失落、變遷、挑戰。
7、家庭理論: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的基本單位,家庭定義。家庭類型有多種,每一家庭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以滿足個體的需要。家庭理論不是孤立的,它是系統理論、發展理論、理論的綜合。
9、Neumam系統模式:是動態的、開放的、整體的護理方法。Nenman系統模式主要包括:機體核心結構,三種防禦線,壓力源和護理干預措施。
10、教育理論:教育的目的,就個人而言,在於發展健全的人格或行為的改變;就社會而言,在於培育健全的國民,促進社會發展。獲得有成效的教育成果在於:正確評估服務對象的需求;制定恰當的學習計劃和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服務對象參與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與反饋。可採用的教育方法包括:集體討論;角色扮演;面談;模擬與游戲等。
第四章 護理程序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1、社區護理服務對象應包括社區、組織機構、群體、家庭和個人。社區護理服務通常以社區內有共同問題的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
2、收集資料的內容應依據服務和現有條件。收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研究,調查和社區討論會等。
3、對已經收集的資料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社區內與健康有關的問題,社區解決問題的行動意見和建議,社區行動的合作夥伴,公共設施方面,患病率、死亡率,生理和心理上的危險問題,健康需要方面,社區功能方面及環境危險思想因素方面等。
4、在分析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護理問題,護理問題應明確指出問題的具體表現和產生的原因。
5、制定預期目標:將預期目標排列優先順序,確定目標人群,並確定護理計劃實施方案。 6、制定護理干預措施:就是確定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選擇最佳干預策略。
7、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社區護士通常採用的社區護理干預措施包括:評估性措施、教育性措施和治療性措施。
8、完成護理計劃:通過社區護理計劃的實施,社區護理問題確實能得以實施,確實能達到增強社區自助能力,增強社區健康的目的。
9、詳細記錄:記錄是以文字進行交流的一種重要形式。記錄的內容包括護理計劃的實施情況和服務對象對護理活動的反應等。
10、結果評價:是對計劃項目實施情況所達到的目標和指標的總評價。評價過程包括:收集資料;選擇評價標准;對比;總結報告。結果評價後對原有計劃的處理包括:繼續;停止;排除和修訂。 11、過程評價:是指評價過程發生在護理活動過程之中。過程評價可以護理活動的不同階段和護理活動的時限為分界限。過程評價的優點在於及時獲得反饋信息。
第五章 流行病學與社區護理
1、流行病學:是研究人群中疾病與健康狀況的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並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進健康的對策與措施的科學。流行病學除研究疾病問題外,其原理和方法也被應用於衛生管理、健康教育及衛生服務的評價和一些生理、心理和病理的群體現象的研究上。流行病學是一門方法學和應用於防治疾病、促進健康的實踐醫學,有著極強的實用性。
2、流行病學研究范圍包括:疾病的分布及影響分布的原因;疾病的預防及控制的對策與措施;病因的探討等。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大致可分為:觀察法、實驗法、理論和方法的研究。
3、率:是說明某種事物發生的頻率或強度的頻率指標。它是某事物實際發生的例數與可能發生某事物總人數人比,一般可用百分率、千分率或十萬分率表示。
4、比:是說明某一種事物內部組成部分所佔的比重或分布的構成指標。它是事物內部某一組成部分的個體與同一事物各個組成部分的個體總數之比,常以百分數表示:百分比。比分為兩種表示方法:相對比及構成比。 5、社區護理的流行病學干預:(1)早期發現病例;(2)促進患者早期接受治療;(3)提供家庭式的護理服務;(4)預防流行病的發生。 6、現存的流行病學資料的應用:人口學資料是社區護理工作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可應用性資料,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民族、籍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職業等。以上資料可通過其他機構獲得。
7、社區流行病學的調查設計及實施步驟:(1)明確調查目的;(2)確定調查的總體人數,決定抽樣方法及樣本量;(3)確定調查內容及資料收集的基地與方法;(4)設計調查表;(5)
實施調查;(6)資料的整理及分析;(7)報告調查結果。
8、運用生命統計的方法指導社區護理工作:社區護士可以應用生命統計的方法進行社區護理評估,指導社區護理實踐。社區護士要進行科學而准確的社區護理評估及診斷,明確社區中所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就必須應用生命統計的方法,建立一套科學的社區護理統計指標及體系,科學而准確地反映社區所存在的健康問題。
社區護理工作的服務對象以人群為重點,以病率、罹病率、病死率、患病率、死亡率、出生率等指標在社區護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價值。
第六章 傳染病防治與社區護理
1、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體後所產生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傳染病的發生需要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及人群易感性三個條件。
2、傳染病的預防及社區護理的重要性:傳染病防治工作的中心是預防重於治療。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可危及個人、家庭、社區,甚至整個國家,因此傳染病的有效預防和管制可以抑制及減緩傳染病的快速傳播,減少及預防經濟損失,減少健康危害及避免殘障。社區護理工作是以社區為中心,以人群為服務對象,在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3、社區護士在傳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意義:(1)預防傳染病的發生;(2)對傳染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3)評估傳染病流行時疫區的人群健康狀況;(4)作好社區的預防接種。
4、傳染病預防原則:經常性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加強疫區管理;注重監測與研究。
5、傳染病社區護理特點:強調預防為主;人員素質要求高;專科護理技術性強;重視病人及相關人群的心理護理;開展相應的衛生宣教。 6、傳染病的社區預防性護理措施:(1)根據疾病的類型,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2)根據病人的疾病類型,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迅速隔離病人,並立即對病人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3)對接觸者進行相應的檢查。(4)對發病者的社區環境進行檢查及研究。(5)對接觸者立刻採取緊急的預防措施。(6)對環境進行消毒及滅菌處理。(7)對疫情的進一步調查及追蹤。(8)對社區居民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並做好預防接種。
7、社區常見傳染病有:流感、肝炎、水痘、脊隋灰質炎、肺結核, 腸道傳染病、腹瀉等。
第七章 社區護理中的健康保證
1、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活動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採納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2、社區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發動和引導社區人民樹立健康意識,關心自身、家庭和社區的健康問題,積極參與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養成良好的、健康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群體健康水平。
3、健康促進:是指促進人們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環境之間的戰略,規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所負的責任。健康促進的策略主要有:政策倡導,積級參與和建立聯盟。
4、健康促進的內容:(1)健康促進是涉及整個人群的健康,包括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不是僅限於造成疾病的某些特定危險因素。(2)健康促進主在是直接作用於影響健康的病因或危險因素的活動。(3)健康促進是採用多學科、多手段的綜合方法促進群體的健康,包括傳播、教育、立法、財政、組織、社會開發及當地群眾自發性地參與維護健康的活動。(4)健康促進特別強調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要求進一步啟發個體和群眾對自身健康問題的認識並作出決策。(5)健康促進主在作用於衛生和社會領域,而非單純的醫療服務,它包括廣泛的專業合作。
5、社區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大衛生觀念的確立,預防工作在整個衛生保健事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社區健康教育作為預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地位與作用也就越來越重要了。
6、社區健康教育目的:是通過健康教育傳授衛生保健及醫療知識,培養社區內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公眾保健責任感,建立健康的行為及生活方式。
7、社區健康教育意義:社區健康教育作為衛生保健的戰略措施,已經得到全世界的公認;健康教育是初級衛生保健八項要素之首;健康教育是一項投入少、產出高、效率大的保健措施。 8、社區健康教育基本原則:(1)社區護士與健康教育對象關系融洽,共同參與;(2)社區健康教育的內容應易理解,易掌握,有科學性;(3)社區健康教育方法應因材施教,靈活性和多樣性相統一;(4)社區健康教育應具有持續性、漸進性和鞏固性;(5)社區健康教育應依靠社會力量,與他人合作。
9、社區健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 語言教育、形象化教育、電化教育和綜合教育。
10、社區健康教育內容:在社區健康教育過程中,社區護士應明確社區健康教育的內容應根據教育對象的需求而定。就社區健康教育內容本身而言,可分為健康促進、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教育等內容。 11、社區健康教育形式:根據健康教育對象的特徵可分為個體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教育、群體健康教育等形式。
12、社區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專題講座;板報或宣傳欄;交談;討論。
13、社區健康教育需求評估的基本內容包括健康教育對象的人口學資料、健康知識程度和態度等。
14、確定社區健康教育計劃與實施應社區健康教育需求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社區健康教育計劃可分為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
15、社區健康教育結果評價過程可分為四步:(1)明確社區健康教育對象、社區健康教育計劃的目標及措施;(2)決定收集資料的類型和方法,收集資料;(3)整理資料和分析資料;(4)書寫評價報告。
16、社區健康教育結果評價可採用觀察、面談、問卷、考核及健康對象自我評價等方法。
第八章 社區兒童保健護理
1、兒童行為特點: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和學齡期。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動作發育,感覺、知覺發育,語言發育,注意、記憶、思維發育和情緒、情感及個性發育有一定的規律。
2、兒童生長發育包括:體格、神經、精神心理和智能的發育。社區護士應注意到:在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外界環境和教育可起極大的作用。
3、預防接種:是用人工方法將生物製品接種到人體,使人體產生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以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預防接種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預防、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預防接種的途徑:根據葯物的特性和兒童對用葯的敏感性,預防接種可採用口服、注射等途徑。
5、預防接種包括計劃免疫和非計劃免疫。計劃免疫是根據對疫情監測和人群免疫狀況的分析,科學地和嚴格地實行對特定人群的預防接種。兒童基礎免疫包括對嬰幼兒進行麻疹、脊髓灰質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乙型肝炎等傳染病的全程足量的初種及12歲(14歲)以下兒童適時地加強免疫(復種)。
6、托幼機構:是指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集體生活的場所,是進行幼兒教育的基地。托幼機構作為社區內的一個群體組織,社區護士有責任對機構內的兒童群體提供保健護理及管理。 7、托幼機構衛生及保健重點包括各種制度的建立:生活制度,膳食管理制度,體格鍛煉制度,衛生消毒制度,安全制度,健康檢查制度,疾病防治制度等。
8、托幼機構兒童保健措施與管理:托幼機構兒童保健措施要有專人負責執行,對托幼機構開展的各項衛生保健工作要有相應的登記和統計制度。首先,應建立健全的衛生保健制度。其次,根據各項制度要求,制定各項衛生保健工作執行評價指標。第三,根據實際工作記錄和統計指標進行評價。 9、散居兒童家庭保健護理:是指對不進托兒所、幼兒園等集體兒童保教機構,而分散在家庭撫養的兒童所進行的保健工作。
10、社區護士對散居兒童的家庭保健護理重點是以指導為主,如兒童日常生活、膳食、體格鍛煉、安全指導等。健康檢查和計劃免疫應落實到每一個兒童。
第九章 社區青少年保健護理
1、青少年衛生保健的意義:青少年時期,即青春發育期,是兒童向成人轉變的時期,是人一生中身體和精神發育最盛時期。同時,對性功能分化、發育,直到完成生殖准備,也是極其重要的時期。青春期是保健上特殊的、包含著多種重要問題的時期。
2、青少年生長發育包括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青少年生理發育變化表現在機體的各個系統,如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
3、青少年心理精神發育包括:(1)自我意識的發展;(2)夥伴關系密切;(3)性意識的發展;(4)社會認識能力。
4、青少年生長發育檢測項目通常包括形態測量、功能測量、素質檢查和性發育檢查。
5、青少年生長發育的評價包括形態、功能、智力發育和健康狀況。對兒童或青少年生長發育評價的內容通常包括發育水平、發育速度及各項發育指標間的關系等三個方面。
6、青少年生理衛生保健內容包括:個人衛生,飲食營養,體育鍛煉,休息與睡眠,青春期性器官發育與第二次性徵發育等。
7、青少年心理衛生保健應以青少年早戀問題,青年的婚戀,夥伴關系和經期衛生為工作重點。 8、學校衛生工作的重要性:(1)學生時期是一個人身心各方面成長發育的階段,各種知識、態度、習慣都在這一時期形成,所以,學校是一個影響學生未來健康觀念的重要地方。(2)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占其每日生活時間的大部分,許多問題比較容易在學校被發現。(3)學校可以被看作是一個組織完善的群體,對於開展學校衛生工作較為方便,且效果明顯。(4)學校建立在社區內,學生的健康狀態以及衛生習慣、健康行為等,對於社區內的家庭,乃至社區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影響。(5)在學校,由於教師和學生的特殊關系,大多數學生都會很樂意地接受教師的勸告和指導,學校衛生工作容易推行。(6)學生衛生工作項目繁多,內容廣泛,不是單靠教育或衛生主管部門個別力量即可完成的,而是需要藉助教育、衛生和其他部門的配合、協助,共同完成。
9、學校衛生工作內容:健康教育、學校衛生服務、學校環境衛生、學校體育、學校心理衛生與咨詢、學校營養衛生與服務、學校與社區衛生相結合等。
10、學校衛生工作組織管理:學校衛生工作應有專人負責執行,根據學校衛生工作組織管理的規定,社區護士如參與學校衛生工作,應成為健康教育的組織者與實施者,學生健康的監測者,學生保健護理的提供者,學生心理健康的咨詢者,學校衛生的監督者、協調者和指導者。
第十章 社區婦女保健護理
1、孕前期:是指婦女從生理發育成熟到懷孕前的一段時期。
2、計劃生育:是指採用科學的方法,有計劃地生育子女,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計劃生育的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3、孕期婦女保健在社區主要以優生優育和保證孕婦的健康安全為目的。
4、孕期生理衛生指導:個人衛生與衣著;運動休息與工作;口腔保健;乳房護理。
5、孕期營養:飲食指導;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無機鹽;維生素。
⑷ 作為一名社區護士,應該如何利用社區資源開展社區康復護理工作如何預防殘疾的發生發展
社區是最基層的醫療機構,與老百姓的距離感很近,通過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可以對所負責轄區的居民健康狀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方便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康復護理服務,情況允許的話,還可以上門服務,可以改善居民醫療服務體驗,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最大限度的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作用。
預防殘疾主要還是定期開展健康檢查及對於特定人群,比如說孕婦的定期檢查,健康訪視等方式來實現。
⑸ 護士採取什麼措施緩解病人疼痛
偏頭痛:建議多吃鮭魚、沙丁魚等含較高脂肪的魚類。人體內的前列腺素及激素類化學物質是引起炎症和偏頭痛的重要原因,而高脂肪的魚類富含歐咪伽3脂肪酸,可降低這些物質的生成。患有偏頭痛的人最好少吃香腸等加工的肉類,以及味精、紅酒、巧克力和檸檬等。>>>點擊進入四季保健<<<
關節痛:建議多吃橙子、獼猴桃等含維生素C較多的食物,因為維生素C可減少關節磨損,在骨膠原的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痛經:建議多吃亞麻籽。當前列腺素進入人體組織時,子宮會產生反應性痙攣,這是造成痛經的重要因素。食用含高脂肪的魚類和亞麻籽都可以阻止前列腺素釋放。但對於女性來說,生魚片或奶製品中的花生四烯酸會促使引起疼痛的前列腺素釋放,因此痛經的人最好每天吃1—2茶匙亞麻籽油,可將它抹在麵包上。
胃痛泛酸:建議多吃薑。姜可加強食管底部括約肌的收縮,阻止胃酸反流入食管。而一些高脂肪食物,如黃油和肉會抑制食管底部括約肌的收縮功能。
對輕到中度的疼痛,首先可以考慮使用一些止痛葯物。但一定要按照葯物說明書上標注的准確劑量使用,才能保證用葯的安全性。
對重度的疼痛,可使用強效鎮痛劑:鎮痛劑對緩解中度至重度的疼痛,止痛作用是肯定的。不過,由於病人體質及個體對葯物反應的差異,選用此類葯物,還必須由醫生進行指導並對葯物療效進行判定。
採用綜合的止痛手段。非葯物治療很多時候是指對病人的健康教育、康復訓練及其他相關的項目,這些方法可以配合葯物治療聯合運用。
同時,它也必須是許多慢性疼痛病人健康保健計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當疼痛持續存在時,可考慮運用多種緩解疼痛的方法,以達到緩解病人疼痛的目的。
⑹ 名詞解釋:社區護理
社區護理,也可稱為社區衛生護理或社區保健護理。根據美國護理協會的定義,社區護理是將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理論相結合,用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的一門綜合學科。社區護理以健康為中心,以社區人群為對象,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為目標。
社區護理特點:
1、以促進和維護健康為中心:社區護理的主要目標是促進和維護人群的健康,所以預防性服務是社區護理的工作重點。
2、面向整個社區人群社區:護理的對象是社區全體人群,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
3、社區護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社區護理過程中,社區護士往往獨自深入家庭進行各種護理,故要求社區護士具備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
4、社區護士必須和其他相關人員密切合作:社區護理的內容及對象決定社區護士在工作中不僅僅要與衛生保健人員密切合作,還要與社區居民、社區管理人員等相關人員密切協調。
(6)社區護理常用的作業方法擴展閱讀
社區護理程序:
1、社區護理評估:收集與社區健康狀況相關的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
2、社區護理診斷:對收集的社區資料進行分析,推斷顯存或潛在健康問題的過程。
3、制定社區護理計劃:根據確定的社區健康問題,制定活動目標和具體實施方案。
4、實施社區護理計劃:明確任務,營造氛圍,完成計劃,記錄護理實際情況。
5、社區護理評價:包括評價類型、過程評價(各階段評價)、效果評價(近期效果、中期效果、遠期效果)。社區護理評價指標 :群體健康、環境狀況改善、預防保健指標達標、衛生服務資源合理分配、宣傳健康觀念與行為等。
⑺ 1.什麼是社區護理,有哪些特點求解答
答:社區護理一詞源於英文,也可稱為社區衛生護理或社區保健護理。根據美國護理協會的定義:社區護理是將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理論相結合,用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的一門綜合學科。社區護理以健康為中心,以社區人群為對象,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為目標。
特點:1.預防保健為主2.強調群體健康3.社區護理工作范圍的分散性及服務的長4.綜合性服務期性 5.可及性護理服務6.具有較高的自主性與獨立性
答; 衛生,環境,安全。
答: 開展社區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 防止意外傷害及安全性行為的教育; 開展以合理膳食與營養、飲水飲食衛生、家庭常用消毒知識、家庭急救與護理、居室環境衛生、生殖健康、家庭心理、體育健身等為主要內容的家庭健康教育;
創建文明衛生社區的宣傳教育; 社會衛生公德及衛生法規的宣傳教育; 積極作好「相約健康進社區」活動。
答:預防接種最重要。統計資料也是兒童保健工作的主要內容。
答:婚姻的穩定性,手術和意外傷,精神方面。職業環境和經濟狀況
答:各種生理功能減退,社會地位變化,家庭人際關系,文化程度,營養狀況,體力或腦力過勞,疾病。
答:休息與睡眠護理,飲食與營養護理,環境與生活護理,心理護理。
答:醫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是20世紀中期出現的一個新的概念。它是一門以消除和減輕人的功能障礙,彌補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設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醫學學科,也就是功能障礙的預防、診斷、評估、治療、訓練和處理的醫學學科。體育療法是現代康復醫學的重要內容和手段。
答:的功能有下列幾大項 一、生育功能: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必經的階段,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所以家庭功能之一,就是雙方(男女)經過公開儀式,達到法定年齡,而結婚,生兒育女,延續下一代即為家庭的生育功能之一 二、經濟功能:開門七大事柒、米、油、鹽、漿、醋、茶,一個家庭是一個消費單位,提供家中每一份子的食衣住行育樂,因此有工作能力的成員需要工作賺錢,以維持家中的開銷 三、教育功能:在家庭中出生、長大,便由古時明示如孟母三遷,每一個體便從家中學習如何適應社會生活,學習生活上的技能,如何社會化,同儕之間相處,次級文化,所謂「境教」是非常符合了。 四、保護與照顧功能: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在外遇到種種挫折,總是無法避免,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只有家能提供一個關懷、鼓勵、照顧的場所。
⑻ 糖尿病病人的社區護理措施有哪些
一、飲食: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極為重要,需長期控制。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制定家庭食譜,介紹食物成分、熱量及三大營養素的配合比例。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少食糖果、水果等。使患者及家屬了解飲食對疾病的重要性,從而使患者自覺按食譜進食。護理人員在進行家庭護理指導時,要經常調整飲食計劃。這是糖尿病的護理措施。
二、預防感染:因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機體容易感染,公共場所少去,天氣變化時; 糖尿病的護理要注意防範,注意口腔衛生,按時清潔口腔。一旦發生發熱及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時治療,並向醫生說明自己有糖尿病病史。
三、皮膚清潔:糖尿病患者容易生癤癰等軟組織感染,故保持皮膚清潔非常重要。糖尿病的護理要勤洗頭、洗澡,勤換內衣,保持床鋪清潔平展。一旦發生癤癰等。要及時處理。
⑼ 社區護理程序包括哪幾步別是什麼
社區護理程序——護理程序在社區的運用 對社區中的個人、家庭和社區整體的健康進行護理的過程:
一、社區護理評估 護理評估(Nursing assessment): 社區護士,收集與社區健康狀況相關的資料, 進行整理與分析。
二、社區護理診斷 護理診斷(nursing diagnosis)對收集的社區 資料進行分析,推斷顯存或潛在健康問題 的過程。
三、制定社區護理計劃 Nursing plan(護理計劃) 根據確定的社區健康問題,制定活動目標和具體實施方 案。
四、實施社區護理計劃,明確任務 , 營造氛圍 , 完成計劃 ,記錄護理實際情況。
五、社區護理評價。評價類型 ,過程評價(各階段評價),效果評價(近期效果、中期效果、遠期效果),社區護理評價指標 ,群體健康、環境狀況改善、預防保健指標、衛生服 務資源、健康檔案、醫療費用、健康觀念與行為。
(9)社區護理常用的作業方法擴展閱讀:
社區護理是將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的知識與技能結合,藉助有組織的社會力量以社區為基礎,人群為服務對象,對個人、家庭及社區提供服務。
社區護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一詞源於英文,也可稱為社區衛生護理或社區保健護理。根據美國護理協會的定義,社區護理是將公共衛生學及護理學理論相結合,用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的一門綜合學科。社區護理以健康為中心,以社區人群為對象,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健康為目標。
公共衛生學是一門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科學和藝術。通過有組織的社會力量,達到預防疾病、延長壽命是公共衛生學的主要目的。
護理學是醫學領域里一門綜合性應用科學,它結合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理論,形成了護理的理論體系與護理技術操作: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過程。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護理學的范圍也在逐步拓寬。從疾病的護理擴展至疾病的預防;但其側重點仍是靠護理人員的力量,幫助病人恢復健康、減少殘障。
⑽ 簡述社區護理評估常用的方法
(1)查閱文獻:通過地方性的調查、其它機構的衛生統計報告,判斷社區整體狀況。也可以通過了解社區組織機構種類、數量,家(居)委會數量、社區人口特徵、人員流動等情況,收集社區有關資料。
(2)實地考察:對社區進行實地調查,觀察社區中人們的生活形態、互動方式,了解不同地瞳地理、人文、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等情況。
(3)人物訪談:尋訪居住或工作在社區、對社區非常了解的人訪談,調查其對社區的看法及對健康、保健的期望醫學教育|網整理搜集。
(4)參與性觀察:直接參與社區活動,此時的社區護士以社區成員的角色出現,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觀察,收集社區居民目前健康狀況資料,了解社區活動安排及居民參與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