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咳嗽灸使用方法圖解

咳嗽灸使用方法圖解

發布時間:2022-09-06 10:56:45

A. 熱感咳嗽灸哪個穴位效果好

手腕根部有一個穴道,所學知識有限,語言表達能力一般,但是已經竭盡全力去回答,希望回答能夠幫助到您!

B. 如何用艾灸治咳嗽灸什麼穴位

【概說】 咳嗽為肺系疾患的主要證候。其發病原因,有外邪侵襲,肺氣不得宣暢而咳嗽;也可由肺臟的病變,或其它臟腑有病,影響肺臟所致咳嗽。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疾患。 【病因病機】 (一)外感:肺主氣,為五臟之華蓋,上連喉嚨,開竅於鼻,外合皮毛,職司呼吸,一旦遭受外邪侵襲,肺衛受邪,肺氣壅遏不宣,肺氣失其清肅,因而引起咳嗽。 由於四時氣候變化不同,人體所受外邪各異,因而臨床上分為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兩類。 (二)內傷:由於肺臟功能失調,或他臟有病,累及肺臟而致的咳嗽為內傷咳嗽。常見的有肺燥陰虛,肺失清肅之咳嗽;脾陽不振,聚濕為痰,痰濁上漬於肺,影響氣機出入所致之咳嗽;肝氣郁滯,日久化火,木火灼金傷肺之咳嗽;有肺腎陰虛,肺失宣降,清肅無權,而導致咳嗽。 【辨證治療】 (一)外感咳嗽 1、風寒 主證:咳嗽喉癢,痰液稀白,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脈浮。 2、風熱 主證:咳痰黃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熱,或見頭痛,惡風,有汗等表證,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取手太陰、陽明經穴為主。風寒咳嗽針灸並用;風熱證只針不灸,以宣肺解表。 處方:列缺、合谷、肺俞。 隨證配穴:咳嗽伴咽喉腫痛:少商;發熱惡寒:大椎、外關。 方義: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裡,取肺之絡穴列缺,大腸之原穴合谷,以散風祛邪,宣肺解表;肺俞為肺這背俞穴,功可通調肺氣,加強宣肺解表之效;咽喉腫痛,少商放血以泄肺熱;發熱惡寒用大椎、外關以退熱解表。 (二)內傷咳嗽 1、痰濁阻肺 主證:咳嗽痰多,色白而粘,胸脘痞悶,胃納減少,舌苔白膩,脈滑。 治法:取背俞和足陽明經穴為主。針刺補瀉兼施,並可加灸,以健脾化痰。 處方:肺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尺澤、豐隆。 方義:肺俞、脾俞補益肺脾之氣,以增強肺這宣降,脾之運化功能;中脘、足三里健脾胃以化痰濁;尺澤瀉肺以止咳,豐隆化痰以降氣。諸穴共收健脾化痰止咳之效。 2、肺燥陰虛 主證:乾咳無痰,或痰少不易咳出,鼻燥咽干或咽痛,或痰中有血絲,甚則咳血,潮熱,顴紅,舌紅苔薄,脈象細數。 治法:取肺之俞、募穴為主。針刺平補平瀉法,以益陰潤燥,清肅靜肺氣。 處方:肺俞、中府、列缺、照海。 隨證配穴:咯血加孔最、隔俞。 方義:肺俞、中府,俞募穴相配,以潤肺調氣;列缺為肺經絡穴,通於任脈,以清肅潤燥止咳,配照海養陰生津以清利咽喉;孔最為肺之郄穴,主治急症;隔俞血會,功專止血,兩穴相配,以止咳血。諸穴共奏益陰潤燥,清肅肺氣,止咳止血之效。 【其它療法】 1、耳針 取穴:肺、氣管、神門、脾 方法:取雙側,中等刺激,留針10-20min,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並可用王不留行貼壓耳穴。 2、皮膚針 取穴:頸背部督脈、膀胱經、喉兩側。 方法:輕或中度叩刺,每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

C. 咳嗽艾灸那些部位

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有些人可能是受涼引起的咳嗽,一般來講肺主皮毛,如果肺有問題的話,那麼就很容易抵抗不了外邪導致咳嗽,還有些人可能肺火比較旺盛也會導致咳嗽等問題的。

所以我們艾灸的話首先要艾灸一下肺俞穴,宣肺氣,而且肺俞穴的話一般調理呼吸道疾病效果很好的,例如肺炎、支氣管炎以及咳嗽等問題,另外像鼻炎等問題也可以艾灸肺俞穴的,因為肺開竅於鼻!

這是咳嗽艾灸的一些主要穴位,另外還有一些人會增加一些穴位,例如膏盲穴、合谷穴等,當然有些人會灸一灸關元、氣海等補氣、補元氣穴位來增強體質以及抵抗力這些都是可以的,這些輔穴的話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決定添加或者減少即可。

因為這些穴位的話位置比較特殊,你想手持艾灸吧不太好艾灸,所以可以用隨身灸會方便一些,如果家裡有人幫你艾灸,那麼也可以找人幫忙手拿著艾灸這樣方面,但是如果自己一個人的話,那麼不太好手持艾灸。

D. 艾灸盒的使用方法_詳細用法圖解(5)

艾灸的最佳時間
中醫專家指出,最適合進行中醫艾灸療法的季節就是夏季。因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醫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脫了衣服施灸容易受涼。而且天氣熱,人體對溫度就比較敏感,不容易被燙傷。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

中醫認為,陽虛、氣虛人群更適合進行針灸療法。生病的人大多屬於陽虛體質。艾葉是溫性的,屬於純陽之物。艾灸能夠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夏天又正好是自然界陽氣最重的時候,兩者的陽熱合在一起,溫補的作用更強。所以在夏季大自然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艾灸後的反應
1、艾灸後常常會有疾病加重的反應,這是正邪交戰的正常現象,我們人體是個整體,這里有陰陽之分,不可能只允許正氣存在而把邪氣都驅逐。那麼病邪在體內寄居很久,他也不會輕而易舉的乖乖就範。所以這時候就免不了有反應,你用艾灸的方式激發正氣想把我趕出,那麼我就先頑強抵抗。這時的正氣不足,而邪氣旺盛的時候,當然你會有各種不適反應出來。當你逐漸艾灸,體內慢慢累計了很多正氣的時候,這時的病邪就會逐漸地趕出體外了。

2、失眠:艾灸後常常會有失眠的症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後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後,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葯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艾灸的走竄現象,有時候我們艾灸中脘,會有肝區不適,或會有胃脘部不適,這很有可能你的肝有隱患或你的胃有疾病,艾灸就會主動幫助你去調整,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所以說,我們的身體有一個自我調整的功能,只要你調動的好,這些都會起來工作。假如你艾灸關元穴,也許會反應出你婦科方面的隱患或前列腺方面的問題或生殖系統的一些疾患 。人體“陰陽”的升降是有其固定的規律的,元氣逐漸充足了,“陰陽”就必定按照其規律運行,該升的就自然會升,該降的就自然會降,根本就不必用人為的方法去調動升降。

3、艾灸的上火現象,很多人艾灸後會出現口乾舌燥,這也是艾灸的一種反應,這種現象表明陰陽正在調整,陽不勝陰,這時要多喝白開水。此時患者會覺得喉嚨異常干痛,這是病邪(寒邪)逐漸外發時的必然症狀(病邪被驅趕到哪裡,哪裡就會出現西醫所謂的炎症,此時許多中醫專家都會任認為灸過火了,會立即停止治療,使得功虧一簣)。

4、艾灸後身體出現類似過敏的現象,有很多人艾灸後身上出現很多紅疹的現象,此時多以為是過敏了,其實,這些表現出來的症狀,都是真陽元氣驅趕寒邪外出的表現。也是病邪在體表的反應。如果此時停灸,病邪還會入里,侵蝕臟腑。如果此時皮膚表現嚴重,可以用放血療法使邪出有門。可以在大椎、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還有委中穴放血,給病邪以出處。

5、艾灸後的精神反應:有很多人會出現類似抑鬱症的現象,這時可以找人傾訴,可以到狂野處大哭或大喊,一定要發泄出來,不要郁悶在心,免得徒增新疾。

所以在艾灸期間,一定不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過肌過飽、不要房事,要吃清淡的食物,還要保持心情愉悅,多到 戶外運動 或散步,光艾灸不鍛煉 也是不行的。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鍾的鍛煉,才能達到更好的療效。

艾灸治療的常見病
治凍瘡

穴位:合谷穴(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足三里穴。

方法:在凍瘡局部先揉按5分鍾。選准穴位後,點燃葯用艾條,對准已發或將發凍瘡處,各懸灸3~5分鍾,以局部皮膚潮紅色為度。若凍瘡在上肢或耳朵,必須加灸合谷穴3~5分鍾;若凍瘡在下肢,必須加灸足三里穴3~5分鍾。用本法連續艾灸3天,凍瘡不再復發。

治胃痛

穴位:中脘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4寸處)、足三里穴。

方法:選准穴位後,點燃葯用艾條,在中脘穴、一側足三里穴上各懸灸10分鍾,以穴位上皮膚潮紅色為度。胃痛可立即緩解。使用時要注意力集中。

說明:艾灸足三里穴能使胃痙攣趨於弛緩,胃蠕動強者趨於減弱;又能使胃蠕動弱者立即增強,胃不蠕動者開始蠕動。因此,除胃潰瘍出血、穿孔等重症,應及時採取 措施 或外科治療外,其他不論什麼原因所致的胃痛,包括現代醫學中的急、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病及胃神經官能症等,若以胃脘疼痛為主者,用本法艾灸,均能立時止痛。

感冒:風池,大椎,風府,合谷,肺俞,列缺

急性支氣管: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氣管炎:肺俞,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淵,定喘,合谷,足三里

咳嗽:膻中,肺俞,膏肓,天突,風門,列缺,大椎,足三里,豐隆

支氣管哮喘:定喘,肺俞,膻中

支氣管擴張:孔最,尺澤,膻中

肺結核:肺俞,太淵,三陰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俞,內關,期門,陰陵泉,俠溪,膻中

膈肌痙攣:中脘,足三里,內關,巨闕

急性胃腸炎: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

腹痛:氣海,中脘,內庭,脾腧,足三里,天樞

胃下垂:百會,足三里,中脘,梁門,關元

胃痙攣:天樞,中脘,梁丘,幽門

消化性潰瘍:中脘,梁門,足三里,胃樞

腸梗阻:足三里,天樞,支溝,下巨虛

便秘:足三里,天樞,大橫,大腸腧,支溝

失眠:湧泉,三陰交,內關,足三里,百會

貧血:足三里,關元

高血壓:足三里,絕谷,曲池,血海

心絞痛:心俞,至陽,厥陰俞,膻中,少海,內關

無脈症:心俞,內關,太淵,厥陰俞

糖尿病:關元,太溪

脫肛:長強,百會,足三里

膽囊炎:陽陵泉,期門,日月,膽腧,太沖,足臨泣

肝硬化:期門,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陰交

遺尿:關元,足三里

尿瀦留:三陰交,中極,膀胱腧

前列腺炎:陰陵泉,三陰交,氣海,中極,會陰,腰陽關

前列腺增生(肥大):關元,曲谷,腎腧,命門

陽痿:中極,關元,腎腧,命門

男性不育:氣海,關元,三陰交,命門,足三里

遺精:中極,腎腧,三陰交,關元,志室

上熱下寒:關元、神闕、 足三里、 血海、 曲池、太溪,每天灸一兩個,或者選兩個長期堅持

疏通脾胃:中脘

退熱:大椎

角膜炎:絲竹空,印堂,風池,太陽

E. 艾灸治療咳嗽的穴位和具體方法

艾灸 能有效刺激 穴位 ,可以起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止咳的作用,對於治療 咳嗽 的作用還是很好的,但是有很多人就會有疑問了,究竟要艾灸哪些穴位呢?今天我給大家整理了艾灸治療咳嗽的方法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艾灸治療咳嗽的穴位
大椎穴

在後背,低頭,找到脖子後面正中的骨性突起,即第七頸椎的棘突,向下的骨間隙取大椎穴。

肺俞穴

先低頭,找到脖子後正中的骨性突起,這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向下數三個這樣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旁開兩指處即為肺俞穴。

膻中穴

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連線中點,即為膻中穴。

天突穴

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正中,即為天突穴。

天門穴

先低頭,找到脖子後正中的骨性突起,這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向下數二個這樣的突起,到第二胸椎棘突,旁開兩指處即為天門穴。

身柱穴

先低頭,找到脖子後正中的骨性突起,這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向下數三個這樣的突起,到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凹陷處為身柱穴。

膏肓穴

先低頭,找到脖子後正中的骨性突起,這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向下數四個這樣的突起,即第四胸椎棘突,旁開四橫指處為膏肓穴。

脾俞穴

沿肩胛骨下緣向脊柱作一直線,這個是第七胸椎棘突下,向下數4個突起,再想兩側旁開兩指處。

腎俞穴

取俯卧位,兩腰骨高點平第四腰椎,向上數兩個腰椎,向兩側旁開兩指即是腎俞穴。

豐隆穴

小腿前外側,外膝眼與外側踝尖連線的重點,筋骨前嵴外二橫指處為豐隆穴。

定喘穴

先低頭,找到脖子後正中的骨性突起,這是第七頸椎的棘突,旁開0.5寸處即為定喘穴。
艾灸治療咳嗽的方法
外感咳嗽艾灸

1、風寒襲肺

主要症狀:咳聲重濁,氣急,喉嚨癢,咯痰稀薄色白,常伴 鼻塞 ,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惡寒發熱,無汗等表證,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風門穴。用艾條溫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鍾,5-10次為一個療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壯,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為一個療程;採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壯後換一次蒜片,以施灸處出現濕潤紅熱現象,患者有舒適感為宜,每穴5-7壯,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兩次,7-10次為一個療程;根據所選穴位進行無瘢痕灸,用少許蒜汁或油脂先塗抹待灸穴位皮膚表面,置麥粒大的艾炷於穴位上,每穴3-7壯,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為一個療程。

艾灸功效:解表散寒止咳。

2、風熱犯肺

主要症狀:咳嗽咳痰不爽,痰黃或粘稠,喉燥咽痛,常伴隨惡風身熱,頭痛,鼻流黃體,口渴等表熱症,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浮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列缺穴,合谷穴,肺俞穴,大椎穴施灸。用艾條溫和灸,以溫熱連續刺激,每次灸5-10分鍾。或者採用隔姜灸,取新鮮老薑,根據穴區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薑片,中間穿刺數孔,施灸時將薑片放在所選穴位的皮膚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膚有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每穴3-5壯。

艾灸功效:疏風 清熱 , 宣肺止咳。

3、風燥傷肺

主要症狀:喉癢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咳痰不爽,或痰中帶有血絲,咽喉干痛,唇鼻乾燥,口感,常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取定喘穴,大杼穴,風門穴,肺俞穴施灸。用艾條溫和灸,以溫熱連續刺激,每次灸5-10分鍾。或者採用隔姜灸,取新鮮老薑,根據穴區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薑片,中間穿刺數孔,施灸時將薑片放在所選穴位的皮膚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膚有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每穴3-5壯。

艾灸功效:疏風潤燥,宣肺止咳。

內傷咳嗽艾灸

1、痰濕蘊肺

主要症狀:咳嗽反復發作,尤其以晨起咳甚,咳聲重濁,痰多,痰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胸悶氣憋,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大椎,風門穴,取仰卧位,取膻中,天突,豐隆穴施灸。用艾條溫和灸,以溫熱連續刺激,每次灸10-20分鍾,5-10次為一個療程;採用隔姜灸,取新鮮老薑,根據穴區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薑片,中間穿刺數孔,施灸時將薑片放在所選穴位的皮膚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膚有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每穴3-5壯。採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壯後換一次蒜片,以施灸處出現濕潤紅熱現象,患者有舒適感為宜,每穴5-7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兩次,7-10次為一個療程。

艾灸功效:祛痰除濕,止咳。

2、痰熱郁肺

主要症狀:咳嗽氣息急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粘稠或為黃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熱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肋脹滿,或咳引胸疼,面赤,伴隨身熱,口乾欲飲,舌苔薄黃膩,舌質紅,脈滑數等症。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太淵,三陰交,俯卧取肺俞穴,豐隆穴,陰陵泉穴。用艾條溫和灸,以溫熱連續刺激,每穴灸5-10分鍾,5-10次為一個療程;採用隔姜灸,取新鮮老薑,根據穴區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薑片,中間穿刺數孔,施灸時將薑片放在所選穴位的皮膚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膚有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每穴3-5壯。

艾灸功效:清熱化痰,肅肺止咳。

3、肝火犯肺

主要症狀:上氣咳逆陣作,咳時面赤,常感痰滯咽喉,咯之難出,量少質粘,或痰如絮狀,咳引胸肋脹痛,咽干口苦,症狀可隨情緒波動而增減,舌紅或舌邊尖紅,舌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尺澤,三陰交,行間,俯卧位取肺俞穴。用艾條溫和灸,以溫熱連續刺激,每穴灸5-10分鍾,5-10次為一個療程;採用隔姜灸,取新鮮老薑,根據穴區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薑片,中間穿刺數孔,施灸時將薑片放在所選穴位的皮膚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膚有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每穴3-5壯。

艾灸功效:理氣化痰,肅肺止咳。

4、肺陰虧耗

主要症狀:乾咳,咳聲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帶血絲,或聲音逐漸嘶啞,口乾咽燥,常伴有午後潮熱,手足心熱,夜寐盜汗,口乾,舌質紅少苔,舌上少津,脈細數。

艾灸取穴:患者仰卧屈膝取太淵,三陰交,孔最,俯卧位取肺俞,膏肓穴施灸。用艾條溫和灸,以溫熱連續刺激,每穴灸5-10分鍾,5-10次為一個療程;採用隔姜灸,取新鮮老薑,根據穴區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薑片,中間穿刺數孔,施灸時將薑片放在所選穴位的皮膚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膚有灼痛感時,略略提起薑片,或更換艾炷再灸,每穴3-5壯。

艾灸功效: 滋陰 潤肺,斂肺止咳。
快速止咳 偏方
1、蘿卜蔥白湯巧治風寒咳嗽

材料:蘿卜1根,蔥白6根,生薑15克。

做法:鍋里放三碗水,將下入切好的蘿卜,煮熟後,將蔥白、姜下鍋,煮成一碗湯,帶渣一次服。

功效:適用於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風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紅糖姜棗湯巧治傷風咳嗽

材料:紅糖30克,鮮姜15克,紅棗30克。

做法:鍋中加三碗水,加入紅糖,鮮姜,紅棗煎至過半,頓服,服後出微汗即可痊癒。

功效:適用於驅風散寒,治傷風咳嗽,胃寒刺痛, 產後 受寒 腹瀉 ,惡陰等。

3、芫荽湯巧治傷風咳嗽

材料:芫荽(香菜)30克,飴糖30克,大米100克。

做法:將大米洗凈,加水煮湯。取大米湯三湯匙與芫荽,飴糖攪拌後蒸10分鍾,趁熱一次服,注意避風寒。

功效:適用於發汗透表,治傷風 感冒 引起的咳嗽。

4、白蘿卜蜂蜜巧治風寒咳嗽

材料:大白蘿卜1個,蜂蜜30克,白鬍椒5粒,麻黃2克。

做法:將蘿卜洗凈,切片,放入碗內,倒入蜂蜜及白鬍椒,麻黃等共蒸半小時趁熱頓服,卧床見汗即愈。

功效:適用於發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風寒咳嗽。

5、貝母甲魚巧治陰虛咳喘

材料:川貝母5克,甲魚1隻(約500克),雞清湯1公斤,蔥、姜、花椒、料酒、鹽各適量。

做法:將甲魚宰殺,去頭及內臟,切塊備用。將甲魚塊放蒸盆內,加入貝母、鹽、料酒、花椒、蔥、姜,上籠蒸1小時許,趁熱服食。

功效:適用於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退熱,治陰虛咳喘,低熱,盜汗等。

6、鮮梨貝母巧治肺癰咳嗽

材料:鮮梨500克,貝母末6克,白糖30克。

做法:將梨去皮剖開,去核,把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內蒸熟,早晚分食。

功效:適用於清熱化痰,散結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癰,症見胸痛,寒戰,咳嗽,發熱,口乾,咽燥,痰黃腥臭或膿血痰等。

猜你感 興趣 :

1. 艾灸排毒反應

2. 艾灸經絡養生的方法

3. 具體的艾灸方法 冬季艾灸的最佳時間

4. 咳嗽時針灸的穴位

5. 艾灸治療咳嗽穴位

6. 艾灸後會有哪些反應正確方法是什麼

F. 蜜拓蜜的感冒灸使用方法

感冒灸主要是外用。貼敷大椎穴,伴咳嗽較重者貼敷身柱穴,每8小時一貼。使用時展開護翼,剝開離型紙,將葯片對准相應的穴位後,兩翼貼於皮膚。並在30分鍾時(用於12歲以下兒童,應在剛開始使用時)將溫控貼揭下,貼於無葯一面的中心,降低其溫度,以免灼傷皮膚。

G. 治療咳嗽哮喘艾灸哪些穴位

你好,咳嗽分風熱、風寒以及寒熱交雜三種情況需要區別處理:
風熱咳嗽:刮痧手太陰肺經

風寒咳嗽:痰是白色,晚上和早上咳嗽的頻率會多一點。大椎和肺俞穴的位置進行艾灸,每個穴位灸十分鍾左右,然後再在中脘穴進行艾灸。
寒熱交雜:痰的顏色黃白相間。治療:先大椎和肺俞進行刮痧,然後在刮痧的位置進行溫灸。
以上為咳嗽艾灸經方,希望能幫到您。

H. 咽喉發炎咳嗽,身體發寒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解

取穴:大椎、頸夾脊穴、天突、 工具:買單眼艾灸盒,或雙眼艾灸盒或單罐艾灸罐,雙罐艾灸罐。 方法:大椎和頸夾脊穴,可以使用器戒艾灸。天突最好的艾灸方式是,躺下,手持艾條熏灸天突和脖子這一塊。時間大約在20分鍾左右。 注意事項:艾灸的時候,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少說話。治療期間最好是忌煙忌酒,並保持心情愉悅。 療效判斷:輕的大約治療一周左右的時間,可以看到效果。 如果是慢性的,您最低需要艾灸半月到一個月的時間治療。 選擇艾條,治療咽炎,需要選擇金艾條來治療。

I. 風寒咳嗽掌灸拿個穴位

給你介紹幾個止咳驗方

(1)用鮮姜7片,用香油炸黃(其他油無效),加白糖一次
吃下,無論是一般感冒引起的咳嗽還是流感引起的咳嗽,輕者當日見效,3日即愈,久咳者7天左右。

(2)白蘿卜切片,和陳皮一起撕碎,(陳皮就是橘子皮)放到杯子里,杯子倒滿水(熱水,7-8分滿就可以了)放到微波爐里邊
中火1分鍾拿出,放到可以喝的溫度服下。這個緩解咳嗽特別管用,就是咳得很厲害,上氣不接下氣或者咳得肚子疼的那種,一日三次,一般服用一天就會見效。

(3)梨1個,蜂蜜50克,先把白梨挖去核,將蜂蜜填入,加熱蒸熟,每日早晚各吃1個,連吃數日。本方生津潤燥,止咳化痰,治陰虛肺燥之久咳咽干,手足心熱等。

(4)甘蔗汁,蘿卜汁各半杯,野百合100克。先煮爛百合,再和入兩汁,睡前服食,每日1次。此方潤肺止咳,,津潤燥,寧心安神,治虛熱咳嗽,虛弱者病後氣管炎最宜。

(5)梨一個,川貝5~6粒,冰糖2~3粒。把梨靠柄部橫斷切開,切去頂部當做蓋子,去核掏空,成一個梨盅。在梨心中放入冰糖,川貝,加入清水,離邊緣半厘米處即可。蓋上梨蓋(可以用牙簽固定)放入碗中。上鍋蒸,隔水小火蒸30分鍾左右即可,中途可以揭蓋觀察,梨完全軟化,透明即可食用。連梨帶湯一起飲用有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咳嗽灸使用方法圖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沒有方法能鑒別羽絨服 瀏覽:289
六字環的安裝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391
怎麼減掉大肚子的方法 瀏覽:196
事假扣薪計算方法 瀏覽:641
塑料蒸箱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344
suv踏板安裝方法 瀏覽:858
電動保溫閥重量計算方法 瀏覽:392
格力空調異地安裝方法 瀏覽:635
美肌水使用方法 瀏覽:258
野外測量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442
作品推廣的方法和技巧快手 瀏覽:374
女性快速補腎的方法 瀏覽:995
約分的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571
設計師選擇困難的解決方法和技巧 瀏覽:759
逆指標的一般水平用什麼方法計算 瀏覽:864
福建家用溯源燕窩的食用方法 瀏覽:72
國標中檢測菌落總數的檢測方法 瀏覽:942
ktm檢測方法 瀏覽:153
十合一正確使用方法 瀏覽:581
兩個薄膜水泵連接方法 瀏覽: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