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千分尺怎麼使用
千分尺的讀數方法圖解
一、校零。要保證微分筒前沿與橫刻線對其,主軸刻度基線與微分筒的零刻線對齊。要保證校零正確才是正確度數的第一步。
㈡ 外徑千分尺使用方法
一、規格及種類
規格(外徑千分尺)0~25mm 25~50mm 50~75mm 75~100mm
二、外觀結構
六、零位校準
使用千分尺時先要檢查其零位是否校準,因此先松開鎖緊裝置,清除油污,特別是測砧與測微螺桿間接觸面要清洗干凈。檢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與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線重合,若不重合應先旋轉旋鈕,直至螺桿要接近測砧時,旋轉測力裝置,
當螺桿剛好與測砧接觸時會聽到喀喀聲,這時停止轉動。如兩零線仍不重合(兩零線重合的標志是: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零線重合,且可動刻度的零線與固定刻度的水平橫線重合),可將固定套管上的小螺絲松動,用專用扳手調節套管的位置,使兩零線對齊,再把小螺絲擰緊。
不同廠家生產的千分尺的調零方法不一樣,這里僅是其中一種調零的方法。檢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準時,要使螺桿和測砧接觸,偶爾會發生向後旋轉測力裝置兩者不分離的情形。
這時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頂住尺架上測砧的左側,右手手心頂住測力裝置,再用手指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旋鈕,可以使螺桿和測砧分開。
㈢ 外徑千分尺價格 外徑千分尺使用方法
大家都知道想要製造非常精密的模具,傳統的測量儀器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而外徑千分尺的出現就大大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而隨著人們對於外徑千分之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社會上有非常多的廠商都開始為人們設計製造外徑千分尺。那下面小編就好了所以說市場上外徑千分尺的價格以及外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外徑千分尺價格
外徑千分尺常簡稱為千分尺,它是比游標卡尺更精密的長度測量,常見的一種如圖所示,它的量程是0-2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
外徑千分尺的結構由固定的尺架、測砧、測微螺桿、固定套管、微分筒、測力裝置、鎖緊裝置等組成。固定套管上有一條水平線,這條線上、下各有一列間距為1毫米的刻度線,上面的刻度線恰好在下面二相鄰刻度線中間。微分筒上的刻度線是將圓周分為50等分的水平線,它是旋轉運動的。從讀數方式上來看,常用的外徑千分尺有普通式、帶表示和電子數顯式三種類型。市場上一般的外徑千分尺價格為100元到500元(價格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外徑千分尺使用方法
步驟一:將被測物擦乾凈,千分尺使用時輕拿輕放;
步驟二:松開千分尺鎖緊裝置,校準零位,轉動旋鈕,使測砧與測微螺桿之間的距離略大於被測物體;
步驟三:一隻手拿千分尺的尺架,將待測物置於測砧與測微螺桿的端面之間,另一隻手轉動旋鈕,當螺桿要接近物體時,改旋測力裝置直至聽到喀喀聲後再輕輕轉動0.5~1圈;
步驟四:旋緊鎖緊裝置(防止移動千分尺時螺桿轉動),即可讀數。
外徑千分尺的讀數
1)先以微分筒的端面為准線,讀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線的分度值;
2)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橫線作為讀數准線,讀出可動刻度上的分度值,讀數時應估讀到最小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mm;
3)如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線之間無上刻度線,測量結果即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可動刻度的值;
4)如微分筒端面與下刻度線之間有一條上刻度線,測量結果應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上0.5mm,再加上可動刻度的值。
現在已經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電子時代,幾乎人們每天都會使用到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而大家都知道電子設備零部件是非常精密的,單純靠人工來進行打磨製造的生產率是非常低的,因此現在社會上的人們都會製造模型通過機床來進行大批量的製造,從而使得模具製造變得非常重要。想要製造出好的模具就需要使用到小編給大家說的外徑千分尺。
㈣ 千分尺怎麼用、保養及保管
千分尺,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螺旋測微器,作為應用螺旋副傳動原理,將回轉運動變為直線運動的一種量具,它具有較高的精確度,而且體積小巧、方便攜帶,所以很是受大眾歡迎。那麼如何才可以保障自己可以享受到最大水平的使用價值呢?從前期的購置選擇入手,在擁有質量可靠的千分尺產品以後再學習後期測量方面的細節問題。
一、千分尺怎麼用
1、機械外徑千分尺的簡介:
千分尺是比游標卡尺更精密的長度測量儀器,它的量程為0~25mm,分度值是0.01mm。由固定的尺架、測砧、測微螺桿、固定套管、微分筒、測力裝置、鎖緊裝置等組成;
2、外徑千分尺刻度及分度值說明:
1)固定套管上的水平線上、下各有一列間距為1mm的刻度線,上側刻度線在下側二相鄰刻度線中間。
2)微分筒上的刻度線是將圓周分為50等分的水平線,它是作旋轉運動的。
3)根據螺旋運動原理,當微分筒旋轉一周時,測微螺桿前進或後退一個螺距—0.5mm。即,當微分筒旋轉一個分度後,它轉過了1/50周,這時螺桿沿軸線移動了1/50×0.5mm=0.01mm,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確讀出0.01mm的數值。
3、外徑千分尺的測量方法:
步驟一:將被測物擦乾凈,千分尺使用時輕拿輕放;
步驟二:松開千分尺鎖緊裝置,校準零位,轉動旋鈕,使測砧與測微螺桿之間的距離略大於被測物體;
步驟三:一隻手拿千分尺的尺架,將待測物置於測砧與測微螺桿的端面之間,另一隻手轉動旋鈕,當螺桿要接近物體時,改旋測力裝置直至聽到喀喀聲後再輕輕轉動0.5~1圈;
步驟四:旋緊鎖緊裝置(防止移動千分尺時螺桿轉動),即可讀數。
4、外徑千分尺的讀數:
1)先以微分筒的端面為准線,讀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線的分度值;
2)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橫線作為讀數准線,讀出可動刻度上的分度值,讀數時應估讀到最小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mm;
3)如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線之間無上刻度線,測量結果即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可動刻度的值;
4)如微分筒端面與下刻度線之間有一條上刻度線,測量結果應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上0.5mm,再加上可動刻度的值。
5、外徑千分尺零誤差的判定
校準好的千分尺,當測微螺桿與測接觸後,可動刻主上的零線與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橫線應該是對齊的,如下圖1所示;如果沒有對齊,測量時就會產生系統誤差——零誤差。如無法消除零誤差,
則應考慮它們的對讀數的影響。
1)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上方,且第x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即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小x/100mm,這種零誤差叫做負零誤差,如下圖2所示。
2)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下方,且第y條刻度與橫線對齊,則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大y/100mm,這種誤差叫正零誤差
對於存在零誤差的千分尺,測量結果應等於讀數減去零誤差,即物體直徑=固定刻度讀數+可動刻度讀數-零誤差
二、外徑千分尺的保養及保管:
1)輕拿輕放;
2)將測砧、微分筒擦拭乾凈,避免切屑粉末、灰塵影響;3)將測砧分開,擰緊固定螺絲,以免長時間接觸而造成生銹;4)不得放在潮濕、溫度變化大的地方。5)禁止用千分尺測量運轉或高溫物件。
6)嚴禁用千分尺當卡鉗用或當錘子用敲擊他物。
7)、使用千分尺測量零件尺寸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調整零位:0-25mm的直接用後面的棘輪轉動對零,25mm以上的,用調節棒調節零位;
2)測量外徑時,在最後應該活動一下千分尺,不要偏斜;
3)在對零位和測量的時候,都要使用棘輪,這樣才能保持千分尺使用的擰緊力(0.5公斤);
4)測量前應把千分尺擦乾凈,檢查千分尺的測桿是否有磨損,測桿緊密貼合時,應無明顯的間隙;
5)測量時,零件必須在千分尺的測量面中心測量;
6)測量時,用力要均勻,輕輕旋轉棘輪,以響三聲為旋轉限度,零件保持要掉不掉的狀態;
7)用千分尺測量零件時,最好在零件上進行讀數,放鬆後取出千分尺,這樣可以減少對砧面的磨損;如果必須取下讀數時,應用制動器鎖緊測微螺桿後,再輕輕滑出零件,把千分尺當卡規使用是錯誤的,因這樣做會使測量面過早磨損,甚至會使測微螺桿或尺架發生變形而失去精度;
8)為了獲得正確的測量結果,可在同一位置上再測量一次,尤其是測量圓柱形工件時,應在同一圓周的不同方向測量幾次,檢查工件有沒有圓度公誤差,再在全長的各個部位測量幾次,檢查工件有沒有圓柱度的誤差等;
9)測量零件時,零件上不能有異物,並在常溫下測量;
10)使用時,必須輕拿輕放,不可掉到地上。使用時,必須輕拿輕放,不可掉到地上
千分尺可以分為許多款式種類,雖然就外形設計方面看來各不相同,但是總體都是具有體積小巧、測量精確特點的,而且我們發現只有配合了准確的操作方法、注意多個方面的細節事項才能夠保障可靠的數據,否則只會導致最終獲得並不值得信賴的結果、甚至由此引發不必要的麻煩。所以上文就是小編給出的千分尺使用方法、保養及保管方面的介紹。
㈤ 千分尺使用方法和怎樣測量!!!
使用方法:
1)使用前應先檢查零點:
緩緩轉動微調旋鈕D′,使測桿(E)和測砧(A)接觸,到棘輪發出聲音為止,此時可動尺(活動套筒)上的零刻線應當和固定套筒上的基準線(長橫線)對正,否則有零誤差。
2)左手持尺架(C),右手轉動粗調旋鈕D使測桿E與測砧A間距稍大於被測物,放入被測物,轉動保護旋鈕D′到夾住被測物,直到棘輪發出聲音為止,撥動固定旋鈕B使測桿固定後讀數。
測量:
1、先讀固定刻度
2、再讀半刻度,若半刻度線已露出,記作
0.5mm;若半刻度線未露出,記作
0.0mm;
3、再讀可動刻度(注意估讀)。記作
n×0.01mm;
4、最終讀數結果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動刻度+估讀
由於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結果精確到以mm為單位千分位,故螺旋測微器又叫千分尺。
㈥ 千分尺的正確使用方法
外徑千分尺的讀數
讀數時,先以微分筒的端面為准線,讀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線的分度值(只讀出以毫米為單位的整數),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橫線作為讀數准線,讀出可動刻度上的分度值,讀數時應估讀到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線之間無上刻度線,測量結果即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可動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與下刻度線之間有一條上刻度線,測量結果應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上0.5毫米,再加上可動刻度的值,如圖2.4-2讀數為8.384毫米,圖2.4-3讀數為7.923毫米。
有的千分尺的可動刻度分為100等分,螺距為1毫米,其固定刻度上不需要半毫米刻度,可動刻度的每一等分仍表示0.01毫米。有的千分尺,可動刻度為50等分,而固定刻度上無半毫米刻度,只能用眼進行估計。對於已消除零誤差的千分尺,當微分筒的前端面恰好在固定刻度下刻度線的兩線中間時,若可動刻度的讀數在40-50之間,則其前沿未超過0.5毫米,固定刻度讀數不必加0.5毫米;若可動刻度上的讀數在0-10之間,則其前端已超過下刻度兩相鄰刻度線的一半,固定刻度數應加上0.5毫米。
外徑千分尺的零誤差的判定
校準好的千分尺,當測微螺桿與測砧接觸後,可動刻度上的零線與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橫線應該是對齊的,如圖2.4-4甲所示。如果沒有對齊,測量時就會產生系統誤差——零誤差。如無法消除零誤差,則應考慮它們對讀數的影響。若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上方,且第x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即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小x/100毫米,這種零誤差叫做負零誤差,如圖2.4-4乙所示,它的零誤差為-0.03毫米;若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的下方,且第y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則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大y/100毫米,這種零誤差叫正零誤差,如圖2.4-4丙所示,它的零誤差為+0.05毫米。
對於存在零誤差的千分尺,測量結果應等於讀數減去零誤差,即物體長度=固定刻度讀數+可動刻度讀數-零誤差。
㈦ 數顯千分尺的使用方法(詳細)何注意事項
在測量中,只有正確地使用奧銳特數顯外徑千分尺,才能保證測量的准確性。
1)根據不同公差等級的零件,正確合理選用千分尺。
2)使用前,先用清潔的紗布將千分尺干凈,並檢查其各部分是否靈活可靠,即檢查微分筒轉動和測微螺桿移動應平穩。如果是數顯千分尺要看顯示屏顯示數字是否正常或無跳動現象.
3)檢查零位時,轉動微分筒兩測量面輕輕接觸無漏光現象,這時微分筒上的零刻線應對准固定套管上的刻線,微分筒錐面的端面應與固定套管零刻線相切。數顯千分尺顯示屏顯示為0000.
4)如果不歸零位,則用清潔的紙拖干凈測量面;或以六角扳手轉動固定套管使零點與標線對齊後,再將固定套管中的固定套管中的固定螺絲鎖緊。數顯千分尺則按一下功能鍵「0」按鈕。這里歸不歸零還與每個人的操作力度有關。
5)在測量前,如果零件比較臟,必須把零件的被測量表面擦乾凈,以免臟物影響測量結果。
6)測量時,要使測微螺桿軸線與零件被測尺寸方向一致,不可傾斜;然後轉動微分筒,當測量面將與零件接觸時,應改為轉動棘輪即測力裝置,直到棘輪發出「咔咔」的響聲後,方能讀數。這時最好在被測件上直接讀數。如果必須取下千分尺讀數時應用鎖緊裝置把測微螺桿鎖住,再輕輕滑出千分尺。
7)測量較大工件時,有條件的可把工件放在V形塊或平板上,採用雙手操作法,左手拿住尺架的隔熱裝置,右手旋轉測力裝置的轉帽。
8)測量中,要注意溫度的影響,防止手溫或其它熱源的影響.手必須握在隔熱裝置的位置處,以避免將測量者的體溫傳給千分尺,使千分尺的溫度與被測件的溫度不一致而產生較大的測量誤差。
9)不允許測量有研磨劑的表面,粗糙表面和帶毛刺的邊緣表面,更不允許測量運動著的工件。
10)不要把千分尺放在有滑動的地方,或受震動工作台上。
㈧ 如何正確地使用千分尺
1、機械外徑千分尺的簡介:
千分尺是比游標卡尺更精密的長度測量儀器,常見的機械千分尺如下圖所示。它的量程為0~25mm,分度值是0.01mm。由固定的尺架、測砧、測微螺桿、固定套管、微分筒、測力裝置、鎖緊裝置等組成;
機械式外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2、外徑千分尺刻度及分度值說明:
機械式外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1) 固定套管上的水平線上、下各有一列間距為1mm的刻度線,上側刻度線在下側二相鄰刻度線中間。
2) 微分筒上的刻度線是將圓周分為50等分的水平線,它是作旋轉運動的。
3) 根據螺旋運動原理,當微分筒旋轉一周時,測微螺桿前進或後退一個螺距—0.5mm。即,當微分筒旋轉一個分度後,它轉過了1/50周,這時螺桿沿軸線移動了1/50×0.5mm=0.01mm,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確讀出0.01mm的數值。
3、外徑千分尺的測量方法:
步驟一:將被測物擦乾凈,千分尺使用時輕拿輕放;
步驟二:松開千分尺鎖緊裝置,校準零位,轉動旋鈕,使測砧與測微螺桿之間的距離略大於被測物體;
步驟三:一隻手拿千分尺的尺架,將待測物置於測砧與測微螺桿的端面之間,另一隻手轉動旋鈕,當螺桿要接近物體時,改旋測力裝置直至聽到喀喀聲後再輕輕轉動0.5~1圈;
步驟四:旋緊鎖緊裝置(防止移動千分尺時螺桿轉動),即可讀數。
機械式外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4、外徑千分尺的讀數: 1) 先以微分筒的端面為准線,讀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線的分度值;
2)
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橫線作為讀數准線,讀出可動刻度上的分度值,讀數時應
估讀到最小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mm; 3)
如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線之間無上刻度線,測量結果即為下刻度線
的數值加可動刻度的值; 4)
如微分筒端面與下刻度線之間有一條上刻度線,測量結果應為下刻度線的數值加
上0.5mm,再加上可動刻度的值。
機械式外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5、外徑千分尺零誤差的判定
校準好的千分尺,當測微螺桿與測接觸後,可動刻主上的零線與固定刻度上的水平橫線應該是對齊的,如下圖1所示;如果沒有對齊,測量時就會產生系統誤差——零誤差。如無法消除零誤差,
則應考慮它們的對讀數的影響。
1)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上方,且第x條刻度線與橫線對齊,即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小x / 100mm,這種零誤差叫做負零誤差,如下圖2所示。
2)可動刻度的零線在水平橫線下方,且第y條刻度與橫線對齊,則說明測量時的讀數要比真實值大y / 100mm,這種誤差叫正零誤差,如下圖3所示
機械式外徑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對於存在零誤差的千分尺,測量結果應等於讀數減去零誤差,即 物體直徑 = 固定刻度讀數 + 可動刻度讀數 - 零誤差
6、外徑千分尺的保養及保管:
1) 輕拿輕放;
2) 將測砧、微分筒擦拭乾凈,避免切屑粉末、灰塵影響; 3) 將測砧分開,擰緊固定螺絲,以免長時間接觸而造成生銹; 4) 不得放在潮濕、溫度變化大的地方。 5) 禁止用千分尺測量運轉或高溫物件。
6) 嚴禁用千分尺當卡鉗用或當錘子用敲擊他物。
7、使用千分尺測量零件尺寸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 調整零位:0-25mm的直接用後面的棘輪轉動對零,25mm以上的,用調節棒調節零位;
2) 測量外徑時,在最後應該活動一下千分尺,不要偏斜;
3) 在對零位和測量的時候,都要使用棘輪,這樣才能保持千分尺使用的擰緊力(0.5公斤);
4) 測量前應把千分尺擦乾凈,檢查千分尺的測桿是否有磨損,測桿緊密貼合時,應無明顯的間隙;
5) 測量時,零件必須在千分尺的測量面中心測量;
6) 測量時,用力要均勻,輕輕旋轉棘輪,以響三聲為旋轉限度,零件保持要掉不掉的狀態;
7) 用千分尺測量零件時,最好在零件上進行讀數,放鬆後取出千分尺,這樣可以減少對砧面的磨損;如果必須取下讀數時,應用制動器鎖緊測微螺桿後,再輕輕滑出零件,把千分尺當卡規使用是錯誤的,因這樣做會使測量面過早磨損,甚至會使測微螺桿或尺架發生變形而失去精度;
8) 為了獲得正確的測量結果,可在同一位置上再測量一次,尤其是測量圓柱形工件時,應在同一圓周的不同方向測量幾次,檢查工件有沒有圓度公誤差,再在全長的各個部位測量幾次,檢查工件有沒有圓柱度的誤差等;
9) 測量零件時,零件上不能有異物,並在常溫下測量;
10) 使用時,必須輕拿輕放,不可掉到地上。使用時,必須輕拿輕放,不可掉到地上。
㈨ 外徑千分尺怎麼使用
外徑千分尺又稱為千分尺,使用千分尺時先要檢查其零位是否校準,因此先松開鎖緊裝置,清除油污,特別是測砧與測微螺桿間接觸面要清洗干凈。檢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與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線重合,若不重合應先旋轉旋鈕,直至螺桿要接近測砧時,旋轉測力裝置,當螺桿剛好與測砧接觸時會聽到喀喀聲,這時停止轉動。如兩零線仍不重合(兩零線重合的標志是:微分筒的端面與固定刻度的零線重合,且可動刻度的零線與固定刻度的水平橫線重合),可將固定套管上的小螺絲松動,用專用扳手調節套管的位置,使兩零線對齊,再把小螺絲擰緊。不同廠家生產的千分尺的調零方法不一樣,這里僅是其中一種調零的方法。
千分尺在數據採集儀中的應用實例
千分尺可應用於數據採集儀中,可以用數據採集儀來連接千分尺進行自動數據採集,不再需要人工錄入數據,節約人力成本而且可以減少由於人工錄入所導致的錯誤。從而整體提高生產過程中的整體工作效率。
具體可在網路搜索:太友科技,裡面有詳細介紹如何利用數據採集儀跟千分尺的應用案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