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芪怎麼用補氣補脾
黃芪可以做成黃芪川芎粥,黃芪茶,黃芪煮雞,黃芪紅棗湯,黃芪芝麻煲大腸這樣就可以補氣補脾了。
很多人對黃芪的名字並不陌生。黃芪有很好的用途。如果使用得當,它對人體健康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教你幾種用黃芪製成的草葯食療,可以幫助你健脾益氣,提高身體素質。
黃芪30-60克,用開水沖泡代替茶葉。長期使用,可治療過敏性鼻炎。
4黃芪雞
生黃芪30克,雞肉1隻,重量約1000-1500克,加酒同煮。用於體虛、產後或病後虛弱、腎炎低蛋白血症。每天一劑,雞肉和湯。
5黃芪紅棗湯
生黃芪、紅棗各30克。每日1劑,吃紅棗湯,用於氣血不足,病後虛弱多病。
6黃芪芝麻大腸
豬大腸1對,黑芝麻10克,黃芪30克。將大腸洗凈,與後兩種口味一起燉,作伴食。益氣固拖可用於排便困難、肛門脫垂者。
以上六種中葯減肥食譜用黃芪製成,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當然最好在中醫的指導下操作,如果沒有症狀,也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了解黃芪自身的體質和功效,並盡量對症用葯。
2. 黃芪的食用方法
一、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說到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著名歷史典籍可以告訴我們。
黃芪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這本中葯學經典著作對它的功效描述為:「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可見黃芪在那時候就已經應用廣泛。
此後,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得到了諸多醫家的論證,許多經典名方中常有黃芪的身影,而且多是作為主葯。
如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之黃芪桂枝五物湯;金代李東垣《內外傷辯惑論》之當歸補血湯;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之玉屏風散;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之補陽還五湯;現代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朱良春教授等亦均是擅用重用黃芪的高手。
歸納起來,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主要在於四個方面,一是補氣升陽;二是固表斂汗;三是托瘡排膿;四是利水消腫。其中,補氣是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常用的功效。
二、黃芪怎麼吃補氣效果好?
在許多人印象中,人參大補元氣,但其實黃芪的補氣功效並不亞於人參,而且黃芪葯勁較緩,適合各類人群日常滋補,人參則往往更適合危重病人回陽救逆所用。那麼日常如何用黃芪呢?是否黃芪泡水喝已經能夠滿足補氣所需?
其實,黃芪用來泡水泡茶是黃芪用法的一種——生用,其補氣功效偏弱,而更偏於托毒斂瘡的功效,所以如果是經常反復發作口腔潰瘍,那麼用黃芪泡水較為合適。
但黃芪泡水,僅能利用黃芪有效成分的三四成,實屬浪費。
而氣血虧虛,經常表現為全身無力、手腳冰涼、腰酸腿沉、氣短自汗的人群,則建議服用蜜炙黃芪,或更為方便的黃芪單方制劑——黃芪精口服液。
目前市場上暢銷的揚子江葯業黃芪精口服液,是用內蒙道地產區直供的黃芪為原料製作的,採用乙醇滲漉法工藝提取,又加煉蜜生產而成,不止完整保留了黃芪的有效成分,葯效更純,還改善了口感,尤其適合忙碌的現代人日常服用。
3. 黃芪葯膳養生有哪些
【葯膳養生】
1、益氣血,健脾胃
黃芪牛肉粥:新鮮牛肉100克,粳米100克,黃芪10克,蔥花、鹽、雞精、胡椒粉、水各適量,煮粥,每日2次,溫服。適用於貧血、體弱怕冷者。
3、補脾益氣,滋陰養血
黃芪烏雞湯:黃芪30~50克,烏骨雞1隻,將烏骨雞塊與黃芪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燉熟,喝湯食肉。具有補中、益氣、補血之功效。適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老年體虛、經常感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消瘦等。
3、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黃芪鯉魚湯:黃芪30克,鯉魚500克,水適量,鹽少許,隔水燉熟,喝湯食魚。此湯具有開胃健脾、消水腫、利小便、益氣活血的功效,適用於乏力、消瘦、產後體虛、營養不良性水腫、腎炎浮腫等。
4、益氣補血,健脾潤腸
黃芪軟炸裡脊:豬裡脊肉400克切條,水澱粉20克,蛋黃1個,拌勻後,油炸撈出,再將黃芪50克加水煎濃汁,加入蔥、姜、鹽、雞精、料酒適量,調成汁,淋至裡脊肉上食用。此品可補腎益氣,益氣固表,適用於自汗盜汗、浮腫、脫肛、再生障礙性貧血。
4. 黃芪葯草功效及食療建議是什麼
葯草成分黃芪是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古黃芪的根。黃芪含有多種氨基酸、膽鹼、苦味素、甜菜鹼、黏液質、蔗糖、葡萄糖醛酸、葉酸、鉀、鈣、鈉、鎂、鋅、銅、硒等成分。
葯草功效黃芪性味甘,微溫。黃芪是重要的補氣葯。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功效,適用於治療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適用於治療內傷勞倦、脾虛泄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症。麩皮拌炒的黃芪,有益氣、健脾功效。
黃芪應用范圍廣,與不同葯草配合,可產生不同功效,如與人參同用,可大補元氣;與桂枝、附子同用,可補氣助陽;與白術、防風同用,可益氣補脾、固表止汗;與當歸同用,可補氣生血;與防己、防風同用,則祛風濕;與人參、甘草同用,可除燥熱。
現代醫學認為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可用來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症。
治療建議黃芪15克、紅棗10枚水煎服,連服兩周,可治肺結核、盜汗。
黃芪15克,升麻、黨參各10克,水煎服,可治內臟下垂。
黃芪30克、當歸10克、大棗10枚,水煎服,可治氣血兩虛及失血後貧血。
防風、黃芪各50克,白術100克、生薑5片,水煎服,連服10天,可治自汗。
蜜炙黃芪8克、甘草2克、大棗1枚,切細後水煎,去渣溫服,可補虛除燥。
黃芪、當歸各50克,黃酒500克浸泡,每日服用2匙,可補氣生血。
蜜炙黃芪25克、淮山葯30克、黨參15克、山萸肉9克,水煎服,可治慢性腎炎。
特別提醒黃芪是溫補性葯物,對於發燒、咯血、熱毒、氣滯、便秘、陽亢等熱症,均不宜服用。
黃芪當歸雞可補血養氣。
推薦葯膳黃芪燉母雞母雞一隻、黃芪50克,加調味料適量,共燉至雞肉熟爛,食肉飲湯。此款取其滋補氣血、增強機體免疫力之功效,適於病後、產後體虛之人。
黃芪燒鯉魚鯉魚一尾切花刀,在油中炸至金黃色撈出。白糖在油鍋中炒成棗紅色時將炸好的鯉魚放入,另放黃芪10克、黨參片6克,蔥、姜、蒜、醬油、花椒、鹽、水適量,燒沸後用文火煨至湯濃魚熟。魚放盤中,淋上香油、芡汁即成。此款取其益氣、健脾、通乳之功效,適於慢性腎炎、營養不良、產後乳汁不通等症。
黃芪人參粥黃芪30克、人參5克冷水浸泡30分鍾後放入沙鍋,加水250毫升,文火煎20分鍾後煮汁留用,加水再煎。將兩次煎出的葯汁合並,與粳米60克同置沙鍋中煮熟,加白糖即可食用。此款取其補虛損、防病抗衰之功效,適用於體質虛弱、久病不愈、頭暈耳鳴、心悸氣短、自汗乏力等症。
黃芪裡脊黃芪50克在沙鍋中加水100毫升煎20分鍾後取汁,蔥、姜、醬油、味精、鹽、料酒兌汁後加入葯汁。豬裡脊肉400克切條,與蛋黃、水澱粉拌勻後,放人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撈出。另起鍋,將炸好的裡脊與調好的湯汁翻炒至汁稠即成。此款取其益氣補虛之功效,適用於產後體虛、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神疲乏力等症。
黃芪牛肚牛肚一隻洗凈切片,黃芪片32克與小茴香、花椒裝入調味袋中。鍋中加足水,放人牛肚片和調味袋,再加蔥、姜、蒜、醬油、醋、料酒、鹽,燒開後用文火燉至牛肚熟爛,食肚喝湯。此款取其補益脾胃之功效,適用於慢性腸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症。
黃芪烏骨雞烏骨雞一隻,在沸水中氽3分鍾,撈出去血沫,黃芪50克浸軟切片,與蔥、姜、花椒、料酒、鹽一同放人湯盆中,隔水蒸至雞肉熟爛,加入味精即成。此款取其益氣、補血、調經之功效,適用於貧血、產後體虛、年老體弱、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症等症。
歸參芪豬蹄黨參、當歸、黃芪各30克浸軟切片裝袋,豬蹄切成四塊置沸水中氽片刻撈出。豬蹄、葯袋、蔥、姜、料酒、醬油、鹽、水放人沙鍋中煮沸,改用文火煨至豬蹄熟爛,揀去葯袋和蔥姜,加味精即可。此款取其補氣、養血、通乳之功效,可用於營養不良。貧血、食慾不振、失眠、心悸、產後乳少等症。
5. 黃芪對身體有哪些好處呢平時又是怎麼服用呢
黃芪是一位非常好的中草葯,他有很強的補血補氣的作用,據現在的科學表明,它還有抵抗癌症和增強我們身體的免疫力的效果,我們家裡的老人和孩子,如果身體的免疫力比較低的話,可以適當的喝一些黃芪,或者吃一些黃芪的葯膳,對於增強免疫力來說是有非常好的效果的,黃芪的價格不高,一般家庭都可以承受得起,但是有高血壓和腦出血病史的人是不適合吃黃芪的,否則血壓會變得更高。也可以用黃芪來燉葯膳,搭配一些比較補的食材,比如說黃芪和母雞一起來煲湯,可以有一個非常好的補腎效果,它是大補的,很多人做完手術,或者是身子陰虛的話,就可以吃一些黃芪燉老母雞,就算受不了黃芪的味道就只是喝湯吃肉,對身體也是很好的,在煲湯的過程中加入一些紅棗,溫經補血的效果會翻倍哦。
6. 用黃芪可以做哪些葯膳
黃芪燉母雞母雞一隻、黃芪50克,加調味料適量,共燉至雞肉熟爛,食肉飲湯、此款取其滋補氣血、增強機體免疫力之功效,適於病後、產後體虛之人。
黃芪燒鯉魚鯉魚一尾切花刀,在油中炸至金黃色撈出、白糖在油鍋中炒成棗紅色時將炸好的鯉魚放入,另放黃芪10克、黨參片6克,蔥、姜、蒜、醬油、花椒、鹽、水適量,燒沸後用文火煨至湯濃魚熟、魚放盤中,淋上香油、芡汁即成、此款取其益氣、健脾、通乳之功效,適於慢性腎炎、營養不良、產後乳汁不通等症。
黃芪人參粥黃芪30克、人參5克冷水浸泡30分鍾後放入沙鍋,加水250毫升,文火煎20分鍾後煮汁留用,加水再煎、將兩次煎出的葯汁合並,與粳米60克同置沙鍋中煮熟,加白糖即可食用、此款取其補虛損、防病抗衰之功效,適用於體質虛弱、久病不愈、頭暈耳鳴、心悸氣短、自汗乏力等症。
黃芪裡脊黃芪50克在沙鍋中加水100毫升煎20分鍾後取汁,蔥、姜、醬油、味精、鹽、料酒兌汁後加入葯汁、豬裡脊肉400克切條,與蛋黃、水澱粉拌勻後,放人油鍋中炸至金黃色撈出、另起鍋,將炸好的裡脊與調好的湯汁翻炒至汁稠即成、此款取其益氣補虛之功效,適用於產後體虛、年老體弱、營養不良、神疲乏力等症。
黃芪牛肚牛肚一隻洗凈切片,黃芪片32克與小茴香、花椒裝入調味袋中、鍋中加足水,放人牛肚片和調味袋,再加蔥、姜、蒜、醬油、醋、料酒、鹽,燒開後用文火燉至牛肚熟爛,食肚喝湯、此款取其補益脾胃之功效,適用於慢性腸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症。
黃芪烏骨雞烏骨雞一隻,在沸水中氽3分鍾,撈出去血沫,黃芪50克浸軟切片,與蔥、姜、花椒、料酒、鹽一同放人湯盆中,隔水蒸至雞肉熟爛,加入味精即成、此款取其益氣、補血、調經之功效,適用於貧血、產後體虛、年老體弱、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症等症。
歸參芪豬蹄黨參、當歸、黃芪各30克浸軟切片裝袋,豬蹄切成四塊置沸水中氽片刻撈出、豬蹄、葯袋、蔥、姜、料酒、醬油、鹽、水放人沙鍋中煮沸,改用文火煨至豬蹄熟爛,揀去葯袋和蔥姜,加味精即可、此款取其補氣、養血、通乳之功效,可用於營養不良、貧血、食慾不振、失眠、心悸、產後乳少等症。
7. 黃芪煲雞湯做法與功效
黃芪煲雞湯做法與功效
黃芪煲雞湯做法與功效,黃芪煲雞湯是比較常煲的葯膳湯,只要去葯店說要幾塊錢黃芪他就會抓好幾樣給你,因為這對於廣東人來說是最平常不過的了。以下分享黃芪煲雞湯做法與功效。
當歸黃芪燉雞湯的做法步驟
1、雞洗凈,定型。 (雞翅膀自雞的嘴巴拉出來,雞爪塞入腹中)
2、將洗凈的雞放入電壓力鍋中,加入足量的清水。
(足量哈,中途就不要加了)
3、放幾片姜。 (蔥和八角可以省略)
4、大棗、枸杞、黃芪、當歸。 (枸杞最後放,出鍋前5分鍾)
5、放入黃芪。
6、放入當歸。
7、放入大棗。
8、開啟電壓力鍋煲湯功能。 (根據雞的.老嫩程度決定選擇時間,如果是小雞,時間可以短點,老雞,則要長點)
9、工作完成,放入枸杞。
(枸杞出鍋前5分鍾放,工作完成,放入,再加熱5分鍾就可以)
10、選擇再加熱功能,5分鍾,關機即可。 (這個功能是加熱,但是不加壓,所以可以提前開蓋子的)
11、加入適量鹽,出鍋即可。
(只需加入少許鹽調味,其他都可以省略)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1、對子宮平滑肌的作用
研究表明當歸揮發油對兔、豚鼠、小鼠、大鼠、狗等動物未孕、早孕、晚孕、產後的離體子宮均有直接抑製作用,使節律性收縮逐漸變小至消失,呈弛緩狀態。並對抗垂體後葉素、組胺、腎上腺素及乙醯膽鹼等引起的子宮收縮。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當歸煎劑或根及葉中所含揮發油可使心肌收縮頻率明顯受到抑制,可以使兔離體心房不應期延長,對乙醯膽鹼或電流引起的麻醉貓及犬心房纖顫有治療作用。
3、對血液及心血管系統
大鼠口服當歸水煎液後,血漿凝血時間延長,可使血栓減少,血栓增長速度減慢,有明顯的抗血栓作用。
4、抗癌作用
當歸可廣泛用於各種腫瘤,尤其是婦科腫瘤,以氣血停滯、瘀血凝聚者最宜。對血虛羸瘦的中晚期癌症或手術、放療、化療後正氣虛弱之患者,亦可選用當歸,以扶正抗癌。
5、抗菌作用
當歸煎劑在試管內對大腸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等有輕度抑製作用。
6、促進造血
當歸水浸液中阿魏酸鈉和當歸多醣,均能顯著促進血紅蛋白及紅血球細胞的生成,故有抗貧血作用。
黃芪的功效:
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常用黃芪煎湯或用黃芪泡水代茶飲(9克~30克),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臨床實踐證明,黃芪有補氣作用、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能延緩衰老用、抗腫瘤、降血糖、治療艾滋病、治療肺結核、治療低血壓作用。黃芪治療免疫力低下、易感冒、心慌氣短、低血壓。還有固表止汗、治療糖尿病、防治癌症的作用。
雞的成分主要如下:每100g含水分74g,蛋白質(protein)23、3g,脂肪(fat)1、2g,灰分(ash)1、1g;鈣11mg,磷190mg,鐵1、5mg,硫胺素(thiamine)0、03mg,核黃素(riboflavin)0、09mg,煙酸(nictinicacid)8mg。尚含維生素(vitamin)A(小雞肉特別多)、C及E(即生育酚ocopherol)2、5ng/g。
灰分含氧化鐵(ferricoxide)0、013%,氧化鈣(calciumoxide)0、015%,氧化鎂(magnesiumoxid)0、061%,鉀0、56%,鈉、128%,全磷酸0、58%,氯0、06%,硫0、29%。另含膽甾醇(cholesterol)60-90mg%。並含3-甲基組氨酸(3-methylhistidin)。
補氣益氣溫中,增強免疫力,補充人體必需蛋白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用於易感冒,身體虛弱,免疫力差,病後體虛少食,產後母乳少,還可以用於防治癌症。
黃芪有哪些功效與作用
主要功效
1、益氣固表
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症。
2、補氣養血
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適用於內傷勞倦、脾虛泄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症。
3、降血壓
現代醫學證明,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可用來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症。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故對慢性潰瘍久不癒合者有效。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
作用與方法
1、治肺結核、盜汗
黃芪15克、紅棗10枚水煎服,連服兩周。
2、治內臟下垂
黃芪15克,升麻、黨參各10克,水煎服。
3、治氣血兩虛及失血後貧血
黃芪30克、當歸10克、大棗10枚,水煎服。
4、治自汗
防風、黃芪各50克,白術100克、生薑5片,水煎服,連服lO天。
5、補虛除燥
蜜炙黃芪8克、甘草2克、大棗1枚,切細後水煎,去渣溫服。
6、補氣生血
黃芪、當歸各50克,黃酒500克浸泡,每日服用2匙。
7、治慢性腎炎
蜜炙黃芪25克、淮山葯30克、黨參15克、山萸肉9克,水煎服。
8、治咳血
取黃芪四兩,甘草一兩,研末,每次服用二錢。
9、治胎動不安
取黃芪、川芎各一兩,水一升,糯米一合,煎煮,水煎至半升即可,分兩次服下。
10、治吐血不止
取黃芪二錢半,紫背浮萍五錢,研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姜、蜜水服送。
副作用
1、從身體狀況來說,感冒、經期間都不要食用黃芪。
2、從季節來說,普通人春天的不宜吃黃芪的。
3、黃芪會加重上火的症狀,又能止汗,故凡外感初起、無汗、食積、陰虛陽亢、熱毒熾盛者均不宜用。病人在服用黃芪時不可擅自加大劑量,否則等不良反應發生的幾率會明顯增加。 所以用黃芪泡茶喝也要有個度。
4、腎病屬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的,所以應禁用黃芪。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會使病情加重。
適宜什麼人吃
1、臉色不好:身體虛弱,面色黃白缺乏光澤,沒有力氣者。
2、骨頭不好:骨頭不是很強壯,手腕和腳腕都偏細,皮膚黃白。
3、浮腫:容易眼皮腫,目無光彩,下肢腫,兩腿無力,特別是足腫,手足易麻木。
4、肌肉鬆軟:如下巴的肉耷拉下來,或腹壁軟弱無力,猶如棉花枕頭。
5、體質不好:平時易於出汗,畏風,遇風冷易於過敏,或鼻塞,或咳嗽,或感冒。大便不成形,或先干後溏。
8. 黃芪煲湯和什麼搭配
可以和雞肉搭配煲湯,做法見下:
主料:雞半隻、黃芪20g
輔料:鹽適量
步驟一、雞肉洗凈,斬塊。
9. 黃芪的搭配方法有哪些
黃芪的搭配方法有:
1、表虛自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術、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2、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葯同用。
3、急性腎炎水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術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
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常與黨參、白術、茯苓同用。
5、陽氣虛弱: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黃芪的食用方法
服用黃芪,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個人體質不同適量服用,黃芪的吃法很多,現介紹幾種: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黃芪的功效與作用
10.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黃芪可以用來燉湯嗎
1、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如下:黃芪作為中葯材來說,在臨床上使用是比較多,它的功效主要有固表止汗,溫陽利水,健脾補氣,所以對於治療一些像是表虛自汗,陰虛盜汗等有很好的作用。另外,黃芪還可以用來治療一些像是急性或者是慢性腎炎引起來的水腫,以及一些相關的皮膚病和由於肺氣虛導致的相關的咳嗽病症。
2、黃芪食用的方法也比較多,可以將黃芪製成粉以後泡服。另外的話也可以將黃芪泡水喝服用。黃芪還可以搭配其它的食物進行燉湯,或者是煮粥做成相關的葯膳也有很好的保健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