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食用油與杠桿固定方法

食用油與杠桿固定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4 17:50:05

A. 物理選擇說理題

1.關於聲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聞其聲而知其人」是根據聲音的響度來判斷的

B.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音調高

C.

「長嘯一聲,山鳴谷應」是指次聲波傳 播很遠

D.

「隔牆有耳」說明固體能傳聲

考點:

聲音的傳播條件;超聲波與次聲波;響度;音色。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1)由於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不同,所以音色是辨別聲音的最主要的特徵.

(2)振幅的大小影響聲音響度的大小.

(3)次聲波是指振動頻率在20Hz以下的聲音,人耳是聽不到的.

(4)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

解答:

解:A、我們能「聞其聲而知其人」,主要是因為不同的人聲音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

B、「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是指聲音響度的大小,故B錯誤;

C、次聲波是我們的耳朵所聽不到的聲音,故C錯誤;

D、「隔牆有耳」說明固體可以傳播聲音,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比較全面,有聲音的傳播、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等知識點.基礎性題目,難度不大.

2.下列對物理量的估測,符合實際的是()

A.

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

B.

課桌的質量約為200g

C.

房間的門高約2m

D.

日光燈的額定電壓為40V

考點:

速度與物體運動;質量的估測;長度的估測;電功率。

專題:

估算題。

分析:

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和對生活常識的了解,分別作出判斷.

解答:

解:

A 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10m/s接近百米世界記錄.此選項不符合實際;

B 一隻蘋果的質量在200g左右,一張課桌的質量應該在20kg左右.此選項不符合實際;

C 正常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門的高度更大一些,在2m左右.此選項符合實際;

D 日光燈的額定電壓為220V,額定功率為40W.此選項不符合實際.

故選C.

點評:

對各種物理量的估算:需要憑借生活經驗、需要簡單的計算;物理學中,對 各種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們應該加強鍛煉的重要能力之一.

3.下列常見的交通警示語中,與慣性無關的是()

A.

酒後不駕車

B.

駕車須系安全帶

C.

行車保持一定車距

D.

雨後路滑,減速慢行

考點:

慣性。[來源:學§科§網Z§X§X§K]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解答本題要掌握: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慣性,但也要注意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解答:

解:A、人喝酒後反應就會遲鈍,駕車時容易造成事故,與慣性無關,符合題意;

B、車如果剎車時,人具有慣性,會保持原來 的速度向車窗沖去,故為了防止這種現象,人要系安全帶,與慣性有關,不符合題意;

C、汽車行駛過程如果緊急剎車,汽車由於慣性會繼續運動,所以要保持一定車距,與慣性有關,不符合題意;

D、當車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停車時,由於慣性車仍要向前運動,雨天,車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車就更不易停下來,所以要慢行,不合題意;

故選A.

點評:

解決此類題目首先要掌握慣性的知識,並要分析在具體事例中的作用.

4.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一種碳纖維產品,各項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 密度是鋼的四分之一,強度是鋼的十倍.它最適合用於製作()

A.

汽車的底盤

B.

產品包裝盒

C.

打夯的重錘

D.

航空器部件

考點:

物質的物理特徵。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碳纖維產品其密度是鋼的四分之一,在同體積的情況下質量較輕.強度是鋼的十倍耐磨,不易折斷.航空器部件就需要用這樣的材料製成.

解答:

解:A、汽車的底盤 和C、打夯的重錘都是由鋼鐵製成的,故不合題意.

B、產品包裝盒有的是由鋼鐵製成,有的是由泡沫塑料製成的,故不合題意.

故選D.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物質的物理特性:強度和密度.要熟記這些新材料的特性和運用,解題時要認真辨別,注意它們在某些特別場合的運用.

5.小明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應進行的操作是()

A.

沿ON向後轉動板A

B.

沿ON向後轉動板B

C.

改變入射光線與ON的夾角

D.

改變反射光線與ON的夾角

考點:

光的反射定律。

專題:

實驗題。

分析:

首先要搞清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知道實驗中的操作方法.要研究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我們可以以法線為軸線轉動光屏,通過現象進行判斷.

解答:

解:

A、沿ON向後轉動板A,看不到入射光線,不能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 一平面內,不符合題意.

B、沿ON向後轉動板B,這樣板B與ON和A不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符合題意.

C、改變入射光線與ON的夾角,只是改變了入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個平面內,不能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不符合題意.

D、改變反射光線與ON的夾角,只是改變了反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個平面內,不能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中三線之間的關系: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在實驗中是通過折動光屏看是否能在光屏上找到反射光線的方法來進行研究的.

6.關於物理器材的使用或說明,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在稱量質量的過程中,可以調節天平平衡螺母

B.

滑動變阻器銘牌上的電阻值指的是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電阻大小

C.

電能表是測量電功或記錄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儀表

D.

使用測電筆(也稱試電筆)辨別火線時,手不能接觸測電筆尾部的金屬電極

考點:

電能表參數的理解與電能的求法;測電筆的使用。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根據對滑動變阻器、電能表、測電筆、天平使用注意事項,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的了解分析答題.

解答:

解:A、天平在測量前要調節平衡螺母使之平衡,在測量質量過程中調節平衡不能通過調節平衡螺母進行,應通過移動游碼來調節平衡,故A錯誤.

B、滑動變阻器銘牌上的電阻值指的是滑動變阻器連的最大電阻,故B錯誤.

C、電能表是測量電功或記錄用電器消耗電能的儀表,故C正確.

D、使用測電筆(也稱試電筆)辨別火線時,手要接觸測電筆尾部的金屬電極,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常用實驗器材的使用注意事項、工作原理、使用的注意事項,這是我們平時應了解與注意的事項,屬於基礎知識,要注意掌握.

7.如圖所示,小明從滑梯上下滑,在這一過程中,他的()

A.

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B.

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

C.

機械能保持不變

D.

機械能一定減少

考點:

能量轉化的現象;機械能。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勻速下滑時,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高度下降,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下滑時,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 為內能.

解答:

解:小明在勻速下滑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的決定因素是質量和速度.這兩個物理量都不變,所以動能不變;下滑說明高度下降,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等於動能加勢能,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小,所以機械能減小.所以小明的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小,機械能減小.下滑時,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所以他的內能增加.

故選D.

點評:

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要知道各能量跟哪些因素有關,根據各因素的變化情況分析能量的變化情況.

8.小明在仔細觀察如圖甲所示的微型電扇結構之後,設想利用微型電扇和電流表製成簡易風速計:當風吹動風扇葉片時,電流表指針偏轉,且風速越大,電流表示數也越大,圖示乙實驗中,能說明簡易風速計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D.

考 點:

電磁感應。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由題意可得,當風葉轉動時,會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因此風速計的原理是利用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使電路中產生感應電流.分別分析各圖的原理,選出符合題意的即可.

解答:

解:A、是電磁感應實驗,即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切割磁感線,電路中產生感應電流,與風速計的原理相同,符合題意;

該圖是內燃機的做功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過程,不合題意;

B、是探究電磁鐵磁性的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不合題意.

C、是探究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的實驗,不合題意;

D、是奧斯特實驗,說明了電流的磁效應原理.

故選A.

點評:

明確圖中的實驗原理,根據題中信息可知風速計屬於電磁感應現象,然後找出與風速計原理相同的選項.

9. 2011年11月3日,我國研製的「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官一號」目標飛行器在距離地球343km的軌道上實現自動對接,如圖所示是對接時的情景,以下有關對接過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對接時,「神舟八號」相對「天宮一號」的速度很小

B.

對接後,「神舟八號」相對「天官一號」是靜止的

C.

對接後,它們做圓周運動,不受外力作用

D.

對接時的圖片是通過電磁波傳播的

[來源:Zxxk.Com]

考點: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1)兩個高速飛行的航天器在對接時,必須保持相對速度很小,對接後一起運動,其相對位置不再發生變化,是相對靜止的;

(2)圓周運動是一個運動方向不斷改變的運動,因此,需要有力的作用,才能實現方向的改變.航空天器與地面進行通訊是依靠電磁波來傳遞信息的.

解答:

解:A、對接時,兩個航天器之間必須保持相對較小的運動速度,這樣才能便於操作,故正確;

B、對接後,兩個航天器的相對位置不變,以相同的速度和方向一起飛行,因此是相對靜止的,故正確;

C、對接後,兩航天器做圓周運動,說明其方向在不斷改變,因此,必須有力的作用,故該選項說法錯誤;

D、航天器通過電磁波實現與地面的通訊聯絡,故正確.

故選C.

點評:

以最新的科技成果為研究對象,考查了物體間的相對運動與靜止,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以及電磁波在航天通訊中的應用,有一定的綜合性,但難度不大.

10.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對桌面有壓力,下列有關「茶杯對桌面壓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由於茶杯發生形變而產生的

B.

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

茶杯對桌面的壓力就是重力

D.

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由於桌面發生形變而產生的

考點:

彈力;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別。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A壓力是從力的作用效果的角度命名的,彈力是從力的性質命名的,壓力是彈力的一種.根據彈力的產生: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可以確定該選擇項的正誤.

B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施加這種作用的是施力物體,承受這種作用的是受力物體.由此可以確定該選擇項的正誤.

C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若在豎直方向上不再受到其他力的作用,其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等於其重力,但兩者不是同一個力.可以從兩個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去分析.

D從茶杯對桌面的壓力入手結合彈力的產生可以確定該選擇項的正誤.

解答:

解:A、當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時,由於桌面對茶杯施加了一個向上的支持力,使茶杯底部發生微小的彈性形變,從而使茶杯對桌面產生了向下的彈力,即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故A正確.

B、茶杯對桌面的壓力,是茶杯對桌面施加了一個作用,故施力物體是茶杯,受力物體是桌面.故B錯誤.

C、茶杯對桌面的壓力,的施力物體是茶杯,受力物體是桌面;茶杯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受力物體是茶杯.兩個力的施力物體和施力物體都不相同,所以這兩個力不是同一個力,但兩者大小相等.故C錯誤.

D、根據A的分析可知D是錯誤的.

故選A.

點評:

(1)此題考查了彈力的產生、壓力與重力的區別、力的定義等知識點.

(2)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等於物體的重力,但壓力永遠不會是重力.

(3)哪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加了壓力,該物體就發生了彈性形變.

11.小明房間門口裝有開關S1,床頭裝有開關S2,這兩個開關都能單獨控制房間里的吊燈.以下電路圖能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A.

B.

C.

D.

考點:

電路圖設計。

專題:

圖析法。

分析:

根據選項逐一分析,找到符合「這兩個開關部能單獨控制房間里的吊燈」這一條件的選項.

解答:

解:A、兩開關串聯,只與當兩開關同時閉合時吊燈才發光,不符合題意;

B、兩開關並聯,各自開關可以控制吊燈,但不能相互控制,不符合題意;

C、S1和S2為單刀雙擲開關,S1向右擲時燈泡不發光,S1向左擲時燈泡發光;S2向右擲時燈泡發光,S2向左擲時燈泡不發光,任意一個開關都可以開燈、關燈,符合題意;

D、當兩開關都向左時,會出現電源短路,不符合安全用的原則,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

(1)注意題目要求,任意一個開關都能控制燈泡的亮滅,不是指兩個開關並聯;

(2)弄清單刀雙擲開關的使用,以及在電路中的連接方式,當閘刀擲向某個方向時,電路的連接情況.

12.學習了功率的知識後,小明和幾位同學准備開展「比一比誰的功率大」的活動,他們設計了三套方案:①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用的時間和爬樓的高度,算出爬樓的功率並進行比較;②控制爬樓的時間相同,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的高度,算出爬樓做的功並進行比較;③控制爬樓的高度相同,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樓的時間,算出體重和時間的比值並進行比較,可行的是()

A.

只有①

B.

只有①②

C.

只有②③

D.

①②③都可以

考點:

功率的測量實驗。

專題:

應用題;實驗題。

分析:

要比較功率的大小,有三種方法:

①做功時間一定,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功率大;

②做功的多少一定,做功時間短的,功率大;

③分別測出功率,進行比較.

比較功率不一定必須測出功率.

解答:

解:爬樓是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功率P= = = ,

①測出各自的體重、爬樓時間和爬樓的高度,根據P= 求出功率,直接比較功率的大小;

②制爬樓的時間相同,測出各自的體重m和爬樓的高度h,若mgh越大,功率就越大;

③控制爬樓高度相同,測出各自的體重m和爬樓時間t,若 的比值越大,功率就越大;

所以三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故選D.

點評:

功率的公式是這一實驗的原理,因此要從公式入手,找出需要測量的量,同時要注意不變的量和對應比較功率的方法.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4分)

13.在用調節好的天平測石塊質量時,若天平平衡時右盤砝碼的質量、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石塊的質量為47.4g.在用電流表測某電路中電流時,若指針如圖乙所示,則電流為0.24A.

考點:

天平的使用;電流表的讀數方法。

專題:

定性思想。

分析:

(1)物體的質量等於砝碼的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2)電流表的讀數:確定使用的量程,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多少.

解答:

解:(1)石塊的質量:m=砝碼在質量+游碼對應的刻度值=20g+20g+5g+2.4g=47.4g.

(2)電流表使用的0~0.6A量程,每一個大格代表0.2A,每一個小格代表0.02A,電流為0.24A.

故答案為:47.4;0.24.

點評:

本題考查了天平的讀數和電流表的讀數方法,測量工具的正確使用和正確讀數經常考查,一定要熟練掌握.

14.汽車散熱器常用水作為冷卻劑,這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較大的性質;當汽車散熱器散熱時,通過熱傳遞方式改變了水的內能.

考點:

水的比熱容的特點及應用;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

專題:

簡答題。

分析:

(1)水的比熱容大,說明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水的溫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多.

(2)改變內能的方法:一是做功,二是熱傳遞.

解答:

解:

(1)水的比熱容最大,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溫度吸收熱量多,所以汽車散熱器常用水作為冷卻劑;

(2)散熱時,在發動機和水之間發生了熱傳遞,改變了發動機的內能,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的.

故答案為:比熱容;熱傳遞.

點評:

本題考查了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在生活中的應用、改變內能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考查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15.某小區樓道設有多功能電子門鈴,此裝置可以通過其內置攝像鏡頭來識別來訪者,該攝像鏡頭相當於凸透鏡,經攝像鏡頭所成的是倒立(選填「正立」或「倒立」)、縮小(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若鏡頭的焦距為l0cm,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鏡頭的距離應大於20cm.

考點:

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凸透鏡成像時,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於照相機和攝像頭.

解答:

解:攝像頭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攝像頭是根據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來工作的.

鏡頭的焦距是10cm,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鏡頭的距離應大於鏡頭的二倍焦距20cm.

故答案為:倒立;縮小;20.

點評:

凸透鏡成像的三種情況和應用是凸透鏡成像習題的重要依據,一定要熟練掌握:

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於照相機和攝像頭.

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於幻燈機和投影儀.

u<f,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於放大鏡和老花鏡.

16.各種原子都有相似的結構,根據盧瑟福 原子結構模型可知:原子中心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原子核周圍帶負電的電子繞核運動.

考點:

原子結構、元電荷與帶電情況。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解決本題應掌握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為:原子是原子核及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解答:

解: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原子是由位於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的電子組成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質子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故答案為:質子,電子.

點評:

本題考查了原子的結構,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屬於識記性內容,比較簡單.

17.地溝油中含有雜質及有毒物質,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應該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為了驗證這種猜想,小明找到質量為0.46kg的地溝油,測出其體積為0.5L,該地溝油的密度是0.92×103kg/m3;能否用密度這一指標來鑒別地溝油,請說明理由不能.地溝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圍之內.(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約為0.91×103 kg/m3~0.93×103 kg/m3

考點:

密度的計算。

專題:

計算題。

分析:

(1)知道地溝油的質量和體積,利用密度公式ρ= 求地溝油的密度;

(2)和正常食用油密度大小范圍比較得出答案.

解答:

解:

(1)地溝油的體積:

V=0.5升=5×1043

地溝油的密度:

ρ= ,

=

=0.92×103千克/米3

(2)∵地溝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圍之內,

∴不能用密度這一指標來鑒別地溝油.

答:該地溝油的密度為0.92×103千克/米3,因為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圍之內,不能用密度這一指標來鑒別地溝油.

點評:

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應用,地溝油、劣質油,不能通過密度大小與正常食用油比較,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18.小明發現,在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碘的升華實驗時,很容易造成碘的 熔化.針對上述不足,小明與他的同學們討論後將實驗進行改進:將裝有固態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氣產生,並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實驗表明在碘升華和熔化時需要吸收熱量.是什麼因素影響碘的升華或熔化,你的猜想是碘的溫度

考點:

生活中的升華現象;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解決此題需掌握:物體由固態變為氣態叫升華;物體由氣態變為固態叫凝華;在物態變化的六個過程中,熔化、汽化和升華過程都需要吸收熱量,凝固、液化和凝華過程都需要放出熱量.聯系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即可解答此題.

解答:

解:碘由固態變為碘蒸氣,是升華現象,需要吸收熱量;碘蒸氣遇到較冷的玻璃板會放出熱量直接變成固態的碘,這是凝華現象.可見溫度對碘的升華和凝華有影響.

故答案為:吸收;碘的溫度;

點評:

此類題目是考查學生對物態變化過程及其吸熱和放熱情況的理解.熟練掌握物態變化過程是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

19.如圖所示是列車上常用的手推車,車內貨物均勻擺放.車前行時,需經過障礙物.當車的前輪遇到障礙物A時,售貨員向下按扶把,這時手推車可以視為杠桿,若手推車和貨物總重200N,動力臂和阻力臂之比為2:3,則服務員作用在扶把上的動力為300N.當後輪遇到障礙物A時,售貨員豎直向上提扶把,這時支點是B(選填「A」、「B」或「C」)點,這種情況下,手推車可以視為省力杠桿(選填「省力」或「費力」).

考點:

杠桿的平衡分析法及其應用;杠桿的分類。

專題:

應用題。

分析:

(1)知道手推車和貨物總重(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的關系,利用杠桿平衡條件求作用在扶把上的動力;

(2)支點是杠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判斷支點就要看杠桿繞著哪個點轉動;結合圖片和生活經驗,確定手推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再判斷它是屬於哪種類型的杠桿.

解答:

解:

(1)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

FL=GL

∵G=200N,L:L=2:3,

∴F= G= ×200N=300N;

(2)當小推車後輪遇到障礙物A時,售貨員向上提扶把,車體是繞著B點轉動的,故B點就是支點.

因為貨物在車內擺放均勻,重心就在車箱的中心,重力是阻力,人對車的力作用在車把上,方向向上,所以手推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故答案為:300;B;省力.

點評:

本題考查了杠桿的支點概念、杠桿的分類和杠桿平衡條件的應用.注意:在判斷支點時就要看杠桿繞著哪個點轉動.在判斷杠桿的類型時,要先判斷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系.

20.為比較酒精和碎紙片這兩種燃料的熱值,小明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他將一定質量的酒精和碎紙片分別放入兩個燃燒皿中,點燃它們,分別給裝有質量相等的水的兩個相 同燒杯加熱,直至酒精和碎紙片完全燃燒.

(1)小明設計了一張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其中①②兩項內容漏寫了,請你幫他補充完 整.

(2)實驗後小明根據實驗數據利用公式Q=cm△t算出了水吸收的熱量,結合「10g酒精」這一數據,算出了酒精的熱值,算出的酒精熱值是否可靠,請說明理由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不能被水全部吸收

溫度

燃 料

加熱前水溫/℃

加熱後的水溫/

10g酒精

10克碎紙片

考點:

燃料的熱值;熱量的計算。

專題:

實驗題。

分析:

解答此題要運用控制變數的思想;還要考慮實驗存在的誤差等;明確熱值的概念﹣﹣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

解答:

解:(1)①需要記錄加熱前後水的溫度,用來計算水吸收的熱量;

②根據控制變數法的思想,酒精和碎紙片的質量必須相等;

(2)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不能被水全部吸收,故算出的酒精熱值要小於真實值;

故答案為:(1)①加熱後的水溫/℃;②10克碎紙片;

(2)酒精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不能被水全部吸收.

點評:

明確此實驗的依據﹣﹣控制變數法、水吸收的熱量代表了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可解答此題.

B. 現有杠桿,一個空瓶子和足量的水,你能不能用它測出家中食用油的密度

我們設:水的密度為p1(那個標准符號我打不來,以p代替哈),油的密度為p2,瓶子的體積為V。
1、把瓶子裝滿油,然後置於杠桿的一端,杠桿支點偏向油這端,使之平衡。這時記下杠桿的支點位置。然後把油倒凈,裝水若干,在同一支點位置使杠桿保持平衡。這時我們可以得出水的重量和油的重量是相等的,即可以得出公式:p1V水=p2V。推出:V水=p2V/p1,因為水的密度為1(單位就不寫了,不好寫),得出V水=p2V
2、把瓶子裝滿一半的水(因為我們知道水的密度比油大,所以不裝滿),然後置於杠桿的一端,杠桿支點偏向水這端,使之平衡。這時記下杠桿的支點位置。然後,把水倒凈,裝油若干,在同一支點位置使杠桿保持平衡。這時我們可以得出水的重量和油的重量是相等的,即可以得出公式:p2V油=1/2p1V。推出:V油=p1V/2p2
即V油=V/2p2
由步驟1和步驟2推出的公式得出:V水/V油=2p2^2。
因為pV=mg
,所以,p2/p1=V水/V油=2p2^2。
又因為已知p1=1。所以p2=2p2^2,計算得出:p2=1/2(單位)。
大概就這樣子了吧,用我不大聰明的腦袋想了這么久哦。錯了的話很抱歉哈,但大概思路是這樣的,總可以給你點啟發吧。

C. 葵花油濃香與清香與原味的區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4

D. 如何利用杠桿,玻璃瓶和水粗略地測定家中醬油的密度 寫出你的實驗步驟和醬油密度的表達式.

兩個相同的瓶子裝滿水和醬油(體積同),用杠桿一邊一個,調整平衡,臂長的比例就是重力之比,就是質量比,體積相等,也就是密度比,水的密度是10*10^3kg/m^3,這樣即可得出.

E. 按壓杠桿榨油是省力還是費力

省力。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創造出很多實用工具,如推石磨轉動、按壓杠榨油、踩踏板舂米、拉木棒搬石等,動力臂大於阻力臂屬於省力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屬於等臂杠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屬於費力杠桿,所以按壓杠桿榨油是省力的。

F. 小李想測量食用油的密度ρ 油 ,他手邊的測量工具只有刻度尺。小李利用身邊的器材設計出一個實驗方案。找

(2) 用刻度尺測出OE的長度L 1
(3) 將金屬塊浸沒在油中且不碰底 用刻度尺測出OF的長度L 2

G. 食用油壓榨和浸出有什麼同

食用油壓榨和浸出主要體現在原理、方法以及特點上的不同。

1、原理不同

壓榨是靠物理壓力將油脂直接從油料中分離出來,全過程無任何化學添加劑,保證產品安全、衛生、無污染,天然營養不受破壞。

浸出是利用油脂和有機溶劑相互溶解的性質,將油料破碎壓成胚片或者膨化後,用正己烷等有機溶劑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設備內接觸,將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來。

2、方法不同

壓榨法就是採用純物理壓榨制油工藝、經過選料、培炒、物理壓榨、最後經天然植物纖維過濾技術生產而成。

浸出法是採用溶劑油(六號輕汽油)將油脂原料經過充分浸泡後進行高溫提取,經過「六脫」工藝(即脫脂、脫膠、脫水、脫色、脫臭、脫酸)加工而成。

3、特點不同

壓榨法不涉及添加化學物質,保留了油料內的豐富營養,無化學溶劑污染,不含任何化學防腐抗氧化劑。但出油率低相對較低。

浸出法出油率高、生產成本低,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價格一般要低於壓榨油的原因之一。但是浸出過程中,食用油中的殘留不可避免。

(7)食用油與杠桿固定方法擴展閱讀:

食用油壓榨的兩個方法:

1、熱榨

原料破碎後經過熱處理,可以鈍化酶的活性,同時也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保證果汁的質量。此工藝主要適用於核果類和漿果類水果的榨汁。此外,製造紅葡萄果汁時,為提高色素浸出率,一般採用熱榨 。

2、冷榨

冷榨是指原料破碎後,不進行熱處理作業,在常溫或低於常溫的條件下榨汁。如仁果類的蘋果,一般採用冷榨。冷榨有助於保持水果的自然顏色,提高產品的穩定性。採用冷榨技術制油,就是力求避免對油料的過加熱和過多的化學處理,使得成品油和餅粕的品質得到相應提高。

H. 什麼是「非浸出」食用油

壓榨和浸出兩種方式,是物理和化學方法區別。
目前浸出式取油是絕大多數食用油採用的方法,而壓榨食用油只是集中在少數中高端的小包裝油上面。
整體而言,壓榨的方式較之浸出式更為綠色健康一些,但是現在很多食用油廠商的壓榨油,最後還是要採取浸出工藝來完成除磷、去除黃麴黴素等必要環節。國內完全物理方式的,好像只有魯花一家。胡姬花不太清楚。
當然,攝取哪一種食用油對於消費者而言,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就沒有問題。
經過整理,介紹一下兩種方式:
浸出式
浸出法取油是應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選用某種能夠溶解油脂的有機溶劑,經過對油料的噴淋和浸泡作用,使油料中的油脂被萃取出來的一種取油方法。
浸出法取油的基本過程是把油料料坯、預榨餅或膨化料胚浸於選定的溶劑中,使油脂溶解在溶劑中形成混合油,然後將混合油與浸出後的固體粕分離。對混合油進行蒸發和汽提,使溶劑汽化與油脂分離,從而獲得浸出毛油。浸出後的固體粕含有一定量的溶劑,經蒸脫處理後得到成品粕。從濕粕蒸脫、混合油蒸發和汽提及其他設備排出的溶劑蒸氣需經過冷凝、礦物油吸收等方法進行回收,回收的溶劑循環使用。
浸出法取油的優點是:出油效率高,粕殘油低(1%以下),粕的質量好;生產過程可以控制在較低溫度下進行,得到蛋白質變性程度很小的粕,以利於油料蛋白的提取和利用;容易實現大規模和自動化生產;因其封閉性生產且溫度低,生產環境較壓榨法好;動力消耗較壓榨法小。但油脂浸出所用溶劑大多易燃易爆,且溶劑蒸汽具有一定的毒性, 故生產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險性。此外, 由於浸出毛油中殘留溶劑(一般小於500ppm),故其質量較壓榨毛油差,不能直接食用。然而,這些缺點可以依靠改進工藝、發展適宜的溶劑、完善生產管理來克服。因此,浸出法取油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應用。

壓榨的物理方式介紹

壓榨法取油的歷史可以追朔到五千多年前的中國、埃及、印度等古老國家。原始的壓榨機有杠桿榨、楔式榨、人力螺旋榨等。1795年勃拉馬氏水壓機的發明,使液壓榨油機在19世紀初(1818~1824年)開始應用於對油料壓榨取油。1895年我國在遼寧營口建造了第一座水壓機榨油廠。1900年Valerius D.Anderson 發明了連續式的螺旋榨油機(商品名稱為Expeller)。從此至今,連續式螺旋榨油機成為壓榨法取油的主要設備。目前,Anderson國際有限公司和French油脂設備公司是美國兩家處於領先地位的連續螺旋榨油機的製造廠家,而德國的Krupp公司和英國的De Smet Rosedown公司則是歐洲居領導地位的製造廠家。我國最早生產螺旋榨油機的設備廠家是湖北安陸糧機廠(原東方紅糧機廠)。
一、壓榨法取油的基本原理
(一)壓榨過程
壓榨取油的過程,就是藉助機械外力的作用,將油脂從榨料中擠壓出來的過程。在壓榨過程中,主要發生的是物理變化,如物料變形、油脂分離、摩擦發熱、水分蒸發等。但由於溫度、水分、微生物等的影響,同時也會產生某些生物化學方面的變化,如蛋白質變性、酶的鈍化和破壞、某些物質的結合等。壓榨時,榨料粒子在壓力作用下內外表面相互擠緊,致使其液體部分和凝膠部分分別產生兩個不同過程,即油脂從榨料空隙中被擠壓出來及榨料粒子變形形成堅硬的油餅。油脂的榨出過程見簡圖2-4所示。
1、油脂與凝膠部分分離的過程
在壓榨的主要階段,受壓油脂可近似看作遵循粘液流體的流體動力學原理,即油脂的榨出可以看成變形了的多孔介質中不可壓縮液體的運動。因此,油脂流動的平均速度主要取決於孔隙中液層內部的摩擦作用(粘度)和推動力(壓力)的大小。同時,液層厚薄(孔隙大小和數量)以及油路長短也是影響這一階段排油速度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油脂粘度愈小、壓力愈大則從孔隙中流出愈快。同時,流油路程愈長、孔隙愈小則會降低流速而使壓榨進行的愈慢。
在強力壓榨下,榨料粒子表面擠緊到最後階段必然會產生這樣的極限情況,即在擠緊的表面上最終留下單分子油層,或近似單分子的多分子油層。這一油層由於受到表面巨大分子力場的作用而完全結合在表面之間,它已不再遵循一般流體動力學規律而流動,也不可能再從表面間的空隙中壓榨出來。此時,油脂分子可能呈定向狀態的一層極薄的吸附膜。當然,這些油膜在個別地方也會破裂而使該部分直接接觸以致相互結合。由此可知,壓榨終了使榨料粒子間壓成油膜狀緊密程度時,其含油量是十分低的。實際上,餅中殘留的油脂量與保留在粒子表面的單分子油層相比要高得多。這是因為粒子的內外表面並非全部擠緊,同時個別榨料粒子表面直接接觸,使一部分油脂殘留在被封閉的油路中所致。
2、油餅的形成過程
在壓力作用下,榨料粒子間隨著油脂的排出而不斷擠緊,直接接觸的榨料粒子相互間產生壓力而造成榨料的塑性變形,尤其在油膜破裂處將會相互結成一體。這樣,在壓榨終了時,榨料已不再是鬆散體而開始形成一種完整的可塑體,稱為油餅。應注意,油餅並非是全部粒子都結合,而是一種不完全結合的具有大量孔隙的凝膠多孔體。即粒子除了部分發生結合作用而形成餅的連續凝膠骨架以外,在粒子之間或結合成的粒子組之間仍然留有許多孔隙。這些孔隙一部分很可能是互不連接而封閉了油路,而另一部分則相互連接形成通道,仍有可能繼續進行壓榨取油。可見,餅中殘留的油脂,是由油路封閉而包容在孔隙內的油脂和粒子內外表面結合的油脂以及未被破壞的油料細胞內殘留的油脂所組成。必須指出,實際的壓榨過程由於壓力分布不均、流油速度不一致等因素,必然會形成壓榨後餅中殘留油分分布的不一致性。同時不可忽視,在壓榨過程尤其是最後階段,由於磨擦發熱或其它因素,將造成排出油脂中含有一定量的氣體混合物,其中主要是水蒸氣。因此,實際的壓榨取油過程應包括:在變形多孔介質中液體油脂的榨出和水蒸氣與液體油脂混合物的榨出兩種情況。
(二) 影響壓榨取油效果的主要因素
壓榨取油效果決定於許多因素,主要包括榨料結構和壓榨條件兩大方面。此外,榨油設備結構及其選型在某種程度上也將影響出油效果。
1、榨料結構的影響
榨料結構指榨料的機械結構和內外結構兩方面。榨料的結構性質主要取決於預處理(主要是蒸炒)的好壞以及油料本身的成分。
(1) 對榨料結構的一般要求。要求榨料顆粒大小應適當並一致,榨料內外結構的一致性好,榨料中完整細胞的數量愈少愈好,榨料容重在不影響內外結構的前提下愈大愈好。要求榨料中油脂粘度與表面張力盡量要低,榨料粒子具有足夠的可塑性。
(2) 影響榨料結構性質的因素。在諸多的榨料結構性質中,榨料的機械性質特別是可塑性對壓榨取油效果的影響最大。榨料在含油、含殼及其他條件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其可塑性主要受水份、溫度以及蛋白質變性的影響。
一般來說,隨著榨料水分含量的增加,其可塑性也逐漸增加。當水分達到某一點時,壓榨出油情況最佳,這時的水分含量稱之為「最優水分」或臨界水分。對於某一種榨料,在一定條件下,都有一個較狹窄的最優水分范圍。當然,最優水分范圍同時與其他因素,首先是溫度、蛋白質變性程度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榨料加熱可塑性提高,榨料冷卻則可塑性降低。榨料溫度不僅影響其可塑性和出油效果的好壞,還影響油和餅的質量。因此,溫度也存在「最優范圍」。
蛋白質過度變性會使榨料塑性降低,從而提高榨機的必需工作壓力。如蒸炒過度會使料胚朝著變硬的方向發展,壓榨時對榨膛壓力和出油及成餅都產生影響。然而蛋白質變性是壓榨法取油所必需的,因為榨料中蛋白質變性充分與否,衡量著油料內膠體結構破壞的程度,也影響到壓榨出油的效果。圖2-5顯示出壓榨餅中蛋白質變性程度與餅殘油的關系。但需要注意,壓榨時由於溫度和壓力的聯合作用,會使蛋白質繼續變性,如壓榨前蛋白質變性程度約為74.4~77.03%,經過壓榨可達到91.75~93%。,總之,蛋白質變性程度適當才能保證好的壓榨取油效果。
實際上,榨料性質是由水分、溫度、含油率、蛋白質變性等因素的相互配合體現出來的。然而,在通常的生產中,往往僅注意水分和溫度的影響。榨料水分與溫度的配合是水分愈低則所需溫度愈高。在要求殘油率較低的情況下,榨料的合理低水分和高溫是必需的。但榨料溫度過高而超過某一限度(如130℃)是不允許的。此外,不同的預處理過程可能得到相同的入榨水分和溫度,但蛋白質變性程度則大不一樣。
2、壓榨條件的影響
除榨料本身結構條件以外,壓榨條件如壓力、時間、溫度、料層厚度、排油阻力等是提高出油效果的決定因素。
(1) 壓榨過程的壓力。壓榨法取油的本質在於對榨料施加壓力取出油脂。然而,壓力大小、榨料受壓狀態、施壓速度以及變化規律等對壓榨效果產生不同影響。
① 壓力大小與榨料壓縮的關系。壓榨過程中榨料的壓縮,主要是由於榨料受壓後固體內外表面的擠緊和油脂被榨出造成的。同時,水分的蒸發、排出液體中帶走餅屑、凝膠體受壓後凝結以及某些化學轉化使密度改變等因素也造成榨料體積收縮。壓榨時所施壓力愈高,粒子塑性變形的程度就愈大,油脂榨出也愈完全。然而,在某一定壓力條件下,某種榨料的壓縮總有一個限度,此時即使壓力增加至極大值而其壓縮亦微乎其微,因此被稱為不可壓縮體。此不可壓縮開始點的壓力,稱為「極限壓力」(或臨界壓力)

I. 古代怎樣榨油

壓榨法是一種歷史很悠久的制油方法。早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有壓榨取油的記載。在元代的《王禎農書》、明代的《天工開物》、《農政全書》中,都有榨油機和榨油方法的記載.
北京朝陽區境內的一家飯店,在它的大廳里,陳列著一台榨油機,據說它是現今我國保存的最完整、體積最大的手工榨油機。它來自於湖南茶陵山區之中。它的主體部分是用一棵生長了三百年的樟樹製成的。在當地使用了二百多年後,被這家飯店愛好收藏的老闆搬到了這里。
由於湖南山區盛產茶籽,當地農民便在農閑之季,將茶籽曬干,搗碎後加上稻草做成油餅,用鐵箍固定後放在榨油機的榨膛中,用來榨油。
卧式楔子榨油機,在榨膛中裝好油餅後,在油餅的一側塞進木塊,然後利用吊著的撞桿撞擊木塊之間的一個三角形楔塊。隨著楔塊被打入榨膛,榨膛中橫放的木塊會對油餅產生擠壓的力量。正因為這種三角形的楔塊在榨油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這種榨油機才被稱為楔式榨油機。
隨著這個力量的不斷增加,就會有清亮的茶油流出來。這種榨油機也可以榨花生、油菜籽等油料,一天一夜能榨出上百斤油來。
根據專家推測,北宋時期大型的楔式榨油機可能就已經出現,它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正是它們的出現,才導致了真正的專業榨油作坊的產生。在宋、元、明、清近千年的漫長時間里,正是這種榨油設備,為開封、北京、南京、杭州等先後興起的大都市,提供了充足的食用油。
采訪北京科農環宇機械技術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成號:如果從有準確史料可查的元代算起,這種老式的木製榨油機在我國差不多盛行了700多年,也許它存在的歷史可能超過了一千年,一直到解放後的1959年,全國還有木製榨油機15萬台,出產的油脂佔到了全國產量的40%,到了1964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全部淘汰木製榨油機,這種木製榨油機才逐步走下歷史舞台。
這種傳統的榨油方法,大部分工作都要靠人力來完成,勞動強度非常大。做一塊餅要彎六次腰
做完餅後三個人撞
要打撞的時候三個人一起打
一打

一打

一打

一咚一身汗
累得很
第一道做了後,還要把餅拿下來再拆
拆了之後再錘
放羊娃來錘
錘了之後再拿碾子碾
碾細了再來做二道
二道餅做好了再來打
三個人咚咚咚
簡直是折磨人.

與食用油與杠桿固定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之大聖歸來畫法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32
商品品種名稱及命名方法有哪些 瀏覽:438
胸針的使用方法 瀏覽:248
分控開關的安裝方法 瀏覽:697
引流袋寶塔頭尿袋連接軟管的方法 瀏覽:913
正方形數圖形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73
步行的正確方法 瀏覽:726
最簡單的肥羊圈方法 瀏覽:461
治療脫發的方法土方 瀏覽:39
上下肢訓練方法圖解 瀏覽:638
電腦電源啟動線槽查找方法 瀏覽:722
idea快速main方法 瀏覽:351
信息型方程式計算方法 瀏覽:319
怎麼方法讓別人永遠進不了qq空間 瀏覽:635
手機散熱方法圖片 瀏覽:256
華為手機有哪種方法可以喚醒屏幕 瀏覽:274
理解決定訂貨的方法 瀏覽:676
如何做鹽焗雞的方法 瀏覽:606
如何用粘土做草莓的方法 瀏覽:242
骨架穩定鍛煉方法 瀏覽:978
© Arrange www.lostcanyon.org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