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質量守恆定律常用方法

質量守恆定律常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4 14:51:05

『壹』 化學質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是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於1756年最早發現的。拉瓦錫通過大量的定量試驗,發現了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恆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也稱物質不滅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或者說,任何變化包括化學反應和核反應都不能消除物質,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原有形態或結構,所以該定律又稱物質不滅定律。

(1)質量守恆定律常用方法擴展閱讀:

一、相關解釋

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1、化學變化中的「一定不變」: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原子質量、元素種類、元素質量和反應前後各物質的總質量一定不變。

2、化學變化中的「一定改變」;分子種類、物質種類一定改變。

3、化學變化中的「可能改變」:分子數目可能改變,元素化合價。

二、范圍

1、質量守恆定律適用的范圍是所有化學變化,包括大部分的物理變化。

2、質量守恆定律揭示的是質量守恆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恆。物體體積不一定守恆。

3、質量守恆定律中「參加反應的」不是各物質質量的簡單相加,而是指真正參與了反應的那一部分質量,反應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沒有參與反應。

4、質量守恆定律的推論: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等於反應後各物質的總質量。

『貳』 質量守恆定律及要點

質量守恆定律知識點總結
知識點一 :質量守恆定律 1.參加 化學反應 的各物質的 質量總和 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 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恆定律。一切 化學 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變化來說明質量守恆定律:如2g水加熱變成2g水,不能用來說明質量守恆定律; (2)注意「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能遺漏任一反應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強調的是質量守恆,不包括體積等其它方面的守恆;
(4)正確理解「參加」的含義,沒有參加反應或者反應後剩餘物質的質量不要計算在內。
知識點二:質量守恆的原因
從微觀角度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就是反應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應前後原子的 種類 沒有改變,原子的 數目 沒有增減,原子的 質量 也沒有改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 質量總和 必然相等。

化學變化反應前後:
原子的種類不變 微觀 原子的數目不變 五個不變 原子的質量不變 元素的種類不變 宏觀
反應物和生產物總質量不變

物質種類一定改變 (宏觀) 兩個一定改變
構成物質的粒子一定改變 (微觀)
一個可能改變——分子總數可能改變
知識點三:化學方程式 一、定義:
用 化學式 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叫做化學方程式。 二、意義:
化學方程式「C + O2CO2」表達的意義有哪些? 1、表示反應物是 C和O2 ; 2、表示生成物是 CO2 ; 3、表示反應條件是 點燃 ;
4、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 = 相對分子量與化學計量數的乘積; 5、各物質的粒子數量比 = 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之比; 6、氣體反應物與氣體生產物的體積比 = 化學計量數之比。 讀法:
1.宏觀: 碳 和 氧氣 在 點燃 的條件下反應生成 二氧化碳 ;
2.微觀:每 1 個碳原子和 1 個氧分子在 點燃 的條件下反應生成 1 個二氧化碳分子 3.質量:每 12 份質量的碳和 32 份質量的氧氣在 點燃 的條件下反應生成 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 各種符號的讀法「+」讀作「和」或「跟」,「===」讀作「反應生產」。 例:2H2+O2 2H2O 表示哪些意義,怎麼讀?

『叄』 誰能幫我說下質量守恆定量。有例子

質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或者說,化學變化只能改變物質的組成,但不能創造物質,也不能消滅物質,所以該定律又稱物質不滅定律。
編輯本段1)質量守恆定律簡解
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物質系統(孤立系統)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保持不變。18世紀時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從實驗上推翻了燃素說之後,這一定律始得公認。20世紀初以來,發現高速運動物體的質量隨其運動速度而變化,又發現實物和場可以互相轉化,因而應按質能關系考慮場的質量。質量概念的發展使質量守恆原理也有了新的發展,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兩條定律通過質能關系合並為一條守恆定律,即質量和能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在19世紀末作了最後一次檢驗,那時候的精密測量技術已經高度發達。結果表明,在任何化學反應中質量都不會發生變化(哪怕是最微小的)。例如,把糖溶解在水裡,則溶液的質量將嚴格地等於糖的質量和水的質量之和。實驗證明,物體的質量具有不變性。不論如何分割或溶解,質量始終不變。在任何化學反應中質量也保持不變。燃燒前炭的質量與燃燒時空氣中消耗的氧的質量之和准確地等於燃燒後所生成物質的質量。
編輯本段(2) 質量守恆定律發現簡史
1756年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把錫放在密閉的容器里煅燒,錫發生變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錫,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質的總質量,在煅燒前後並沒有發生變化。經過反復的實驗,都得到同樣的結果,於是他認為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量是守恆的。但這一發現當時沒有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國的拉瓦錫做了同樣的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論,這一定律才獲得公認。但要確切證明或否定這一結論,都需要極精確的實驗結果,而拉瓦錫時代的工具和技術(小於0.2%的質量變化就覺察不出來)不能滿足嚴格的要求。因為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所以不斷有人改進實驗技術以求解決。1908年德國化學家朗道耳特(Landolt)及1912年英國化學家曼萊(Manley)做了精確度極高的實驗,所用的容器和反應物質量為1 000 g左右,反應前後質量之差小於0.000 1 g,質量的變化小於一千萬分之一。這個差別在實驗誤差范圍之內,因此科學家一致承認了這一定律。
編輯本段(3) 質量守恆定律的發展
自從愛因斯坦(Einstein)提出狹義相對論和質能關系公式(E=mc2)以後,說明物質可以轉變為輻射能,輻射能可以轉變為物質。這個結論對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中的應用有何影響呢?實驗結果證明1 000 g硝化甘油爆炸之後,放出的能量為8.0×10^6 J。根據質能關系公式計算,產生這些能量的質量是8.9×10^-8 g,與原來1 000 g相比,差別小到不能用現在實驗技術所能測定。從實用觀點來看,可以說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恆定律是完全正確的。
20世紀以來,人們發現原子核裂變所產生的能量遠遠超過最劇烈的化學反應。1 000 g 鈾235裂變的結果,放出的能量為8.23×10^16 J,與產生這些輻射能相等的質量為0.914 g,和原來1 000 g相比,質量變化已達到千分之一。於是人們對質量守恆定律就有了新的認識。在20世紀以前,科學家承認兩個獨立的基本定律: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現在科學家則將這兩個定律合而為一,稱它為質能守恆定律。
1756年俄國M.V.羅蒙諾索夫首先測定化學反應中物質的重量關系,將錫放在密閉容器中燃燒,反應前後重量沒有變化,由此得出結論:「參加反應的全部物質的重量,常等於全部反應產物的重量。」1774年法國A.-L.拉瓦錫重復類似的實驗,並得出同樣的結論。
由於羅蒙諾索夫和拉瓦錫時代所用的天平不夠精密,所以後來又有不少科學家用更精確的方法證明這一定律。例如19世紀中葉,比利時分析化學家J.-S.斯塔用銀和碘制備碘化銀,所得碘化銀的質量與碘和銀的總質量只相差0.002%。19世紀末,H.H.蘭多爾特用很精密的天平再一次證明這一定律的正確性。
20世紀,愛因斯坦發現了狹義相對論,他指出,物質的質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E=mc2式中E為能量;m為質量;c為光速。以上公式說明物質可以轉變為輻射能,輻射能也可以轉變為物質。這一現象並不意味著物質會被消滅,而是物質的靜質量轉變成另外一種運動形式。所以20世紀以後,這一定律已經發展成為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合稱質能守恆定律。

『肆』 質量守恆定律計算公式

5.6g 化學質量守恆
6.X2Y3
7.1.2
所謂化學質量守恆就是等號左右兩邊參與反應的物質的總質量相等.
不明白你就補充吧

『伍』 質量守恆定義是什麼

質量守恆定律
conservation
of
mass,law
of
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或者說,化學變化只能改變物質的組成,但不能創造物質,也不能消滅物質,所以該定律又稱物質不滅定律。
1756年俄國M.V.羅蒙諾索夫首先測定化學反應中物質的重量關系,將錫放在密閉容器中燃燒,反應前後重量沒有變化,由此得出結論:「參加反應的全部物質的重量,常等於全部反應產物的重量。」1774年法國A.-L.拉瓦錫重復類似的實驗,並得出同樣的結論。
由於羅蒙諾索夫和拉瓦錫時代所用的天平不夠精密,所以後來又有不少科學家用更精確的方法證明這一定律。例如19世紀中葉,比利時分析化學家J.-S.斯塔用銀和碘制備碘化銀,所得碘化銀的質量與碘和銀的總質量只相差0.002%。19世紀末,H.H.蘭多爾特用很精密的天平再一次證明這一定律的正確性。
20世紀,A.愛因斯坦發現了狹義相對論,他指出,物質的質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E=mc2式中E為能量;m為質量;c為光速。以上公式說明物質可以轉變為輻射能,輻射能也可以轉變為物質。這一現象並不意味著物質會被消滅,而是物質的靜質量轉變成另外一種運動形式。所以20世紀以後,這一定律已經發展成為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合稱質能守恆定律。

『陸』 質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質量守恆定律的圖示概述
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恆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或者說,任何變化包括化學反應和核反應都不能消除物質,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原有形態或結構,所以該定律又稱物質不滅定律。

[編輯本段](1)質量守恆定律簡解
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物質系統(孤立系統)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保持不變。18世紀時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從實驗上推翻了燃素說之後,這一定律始得公認。20世紀初以來,發現高速運動物體的質量隨其運動速度而變化,又發現實物和場可以互相轉化,因而應按質能關系考慮場的質量。質量概念的發展使質量守恆原理也有了新的發展,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兩條定律通過質能關系合並為一條守恆定律,即質量和能量守恆定律。
質量守恆定律在19世紀末作了最後一次檢驗,那時候的精密測量技術已經高度發達。結果表明,在任何化學反應中質量都不會發生變化(哪怕是最微小的)。例如,把鐵釘放在硫酸銅溶液(藍色)里,當反應結束(會有明顯的反應現象)後,剩餘物質的質量將嚴格地等於鐵釘的質量和硫酸銅溶液的質量之和。實驗證明,物體的質量具有不變性。不論如何分割或溶解,質量始終不變。在任何化學反應中質量也保持不變。燃燒前碳的質量與燃燒時空氣中消耗的氧的質量之和准確地等於燃燒後所生成物質的質量。
質量守恆定律即,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總和。
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中,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不變。
六個不變:
宏觀:①反應前後物質總質量;②元素的總類;③元素的質量。
微觀:④原子的種類不變;⑤原子的數目不變;⑥原子的質量不變。
兩個一定改變:
宏觀:物質種類改變。
微觀:分子的種類改變。
一個可能改變:
分子總數。
[編輯本段](2) 質量守恆定律發現簡史
1756年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1]把錫放在密閉的容器里煅燒,錫發生變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錫,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質的總質量,在煅燒前後並沒有發生變化。經過反復的實驗,都得到同樣的結果,於是他認為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量是守恆的。但這一發現當時沒有引起科學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國的拉瓦錫做了同樣的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論,這一定律才獲得公認。但要確切證明或否定這一結論,都需要極精確的實驗結果,而拉瓦錫時代的工具和技術(小於0.2%的質量變化就覺察不出來)不能滿足嚴格的要求。因為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所以不斷有人改進實驗技術以求解決。1908年德國化學家朗道耳特(Landolt)及1912年英國化學家曼萊(Manley)做了精確度極高的實驗,所用的容器和反應物質量為1 000 g左右,反應前後質量之差小於0.000 1 g,質量的變化小於一千萬分之一。這個差別在實驗誤差范圍之內,因此科學家一致承認了這一定律。
[編輯本段](3) 質量守恆定律的發展
自從愛因斯坦(Einstein)提出狹義相對論和質能關系公式(E=mc2)以後,說明物質可以轉變為輻射能,輻射能可以轉變為物質。這個結論對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中的應用有何影響呢?實驗結果證明1 000 g硝化甘油爆炸之後,放出的能量為8.0×10^6 J。根據質能關系公式計算,產生這些能量的質量是8.9×10^-8 g,與原來1 000 g相比,差別小到不能用現在實驗技術所能測定。從實用觀點來看,可以說在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恆定律是完全正確的。
20世紀以來,人們發現原子核裂變所產生的能量遠遠超過最劇烈的化學反應。1 000 g 鈾235裂變的結果,放出的能量為8.23×10^16 J,與產生這些輻射能相等的質量為0.914 g,和原來1 000 g相比,質量變化已達到千分之一。於是人們對質量守恆定律就有了新的認識。在20世紀以前,科學家承認兩個獨立的基本定律: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現在科學家則將這兩個定律合而為一,稱它為質能守恆定律。
1756年俄國M.V.羅蒙諾索夫首先測定化學反應中物質的重量關系,將錫放在密閉容器中燃燒,反應前後重量沒有變化,由此得出結論:「參加反應的全部物質的重量,常等於全部反應產物的重量。」1774年法國A.-L.拉瓦錫重復類似的實驗,並得出同樣的結論。
由於羅蒙諾索夫和拉瓦錫時代所用的天平不夠精密,所以後來又有不少科學家用更精確的方法證明這一定律。例如19世紀中葉,比利時分析化學家J.-S.斯塔用銀和碘制備碘化銀,所得碘化銀的質量與碘和銀的總質量只相差0.002%。19世紀末,H.H.蘭多爾特用很精密的天平再一次證明這一定律的正確性。
20世紀,愛因斯坦推導出了狹義相對論,他指出,物質的質量和它的能量成正比,可用以下公式表示:E=mc2式中E為能量;m為質量;c為光速。以上公式說明物質可以轉變為輻射能,輻射能也可以轉變為物質。這一現象並不意味著物質會被消滅,而是物質的靜質量轉變成另外一種運動形式。(由於當時科學的局限,這條定律只在微觀世界得到驗證,後來又在核試驗中得到驗證)所以20世紀以後,這一定律已經發展成為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合稱質能守恆定律。

『柒』 化學中的配平和質量守恆定律是什麼意思 應該怎麼算呢 ,講得通俗易懂點.還有質量守恆定律是什麼意思

(一)最小公倍數法這種方法適合常見的難度不大的化學方程式.例如,KClO3→KCl+O2↑在這個反應式中右邊氧原子個數為2,左邊是3,則最小公倍數為6,因此KClO3前系數應配2,O2前配3,式子變為:2KClO3→KCl+3O2↑,由於左邊鉀原子和氯原子數變為2個,則KCl前應配系數2,短線改為等號,標明條件即:
2KClO3==2KCl+3O2↑ [編輯本段](二)奇偶配平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化學方程式兩邊某一元素多次出現,並且兩邊的該元素原子總數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從先出現次數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內有2個氧原子,無論化學式前系數為幾,氧原子總數應為偶數.故右邊H2O的系數應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數出現分數則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變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數應為4,最後配單質O2為5,把短線改為等號,寫明條件即可:
2C2H2+5O2==4CO2+2H2O [編輯本段](三)觀察法配平有時方程式中會出現一種化學式比較復雜的物質,我們可通過這個復雜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學式的系數,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學式較復雜,顯然,Fe3O4中Fe來源於單質Fe,O來自於H2O,則Fe前配3,H2O前配4,則式子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數為4,寫明條件,短線改為等號即可:
3Fe+4H2O==Fe3O4+4H2
【注】本詞條的化學方程式中,未加粗體的為下腳標. 本實驗中H2O必須是氣態,所以H2不上標.
(四)歸一法:
找到化學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為1,然後根據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若出現計量數為分數,再將各計量數同乘以同一整數,化分數為整數,這種先定關鍵化學式計量數為1的配平方法,稱為歸一法. 做法:選擇化學方程式中組成最復雜的化學式,設它的系數為1,再依次推斷.
第一步:設NH3的系數為1 1NH3+O2——NO+H2O
第二步:反應中的N原子和H原子分別轉移到NO和H2O中,由
第三步:由右端氧原子總數推O2系數

『捌』 質能守恆定律分別是啥

質能守恆定律是質量守恆定律和能量守恆定律的總稱,質量守恆定律指在化學和物理變化中反應物的質量是恆定不變的,能量守恆定律是指在能量轉移中能量不會憑空產生或消失,只存在能量的轉化過程。
相對論性力學:在相對論里,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變。計及質量改變帶來能量變化,能量守恆定律依然成立。歷史上也稱這種情況下的能量守恆定律為質能守恆定律。質能守恆定律
在一個孤立系統內,所有粒子的相對論動能與靜能之和在相互作用過程中保持不變,稱為質能守恆定律。
∑Ei=∑mic2=∑(Eix+mi0c2)=恆量
由於光速是恆定量,上式可寫成∑mi=恆量
即在一個孤立系統內,粒子在相互作用過程中相對論質量保持不變,稱為質量守恆定律。

『玖』 質量守恆定律配平怎麼配啊

書寫方程式,系數要配平;左邊反應物,右邊生成物;中間連等線,條件要注清;生成氣沉澱,箭號來標明。養成良好習慣,真正做到「一寫二配三注四查」。

即根據質量守恆定律配平化學方程式,使反應前後各種原子的數目相等。配平的常見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數法:找出方程式里左右兩端某元素(一般先找原子個數較復雜的)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來調整相應化學式的系數使之原子個數相等。如:P+O2——P2O5反應前後氧原子的最小公倍數是10,因此在O2前面配上系數5,在P2O5前面配上系數2即P+5O2——2P2O5;前後磷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是4,再調整磷原子使之相等即4P+5O2==2P2O5。

2.奇數配偶法:找出方程式里左右兩端出現次數較多的元素,看該元素的原子在各端的總數是否是一奇一偶,選定它作為起點,進行奇偶數的調整來確定化學式的系數。如:C2H2+O2——H2O+CO2氧是出現次數較多的元素,無論有幾個氧分子參加反應氧原子定是偶數,而生成物中氧原子是奇數,需將H2O中的氧原子個數變為偶數,先試加一個最小偶數2,即C2H2+O2——2H2O+CO2再進一步配平。要使反應前後氫原子個數相等需在C2H2前面配2,再使前後碳原子個數相等需在CO2前面配4,最後配平氧原子需在O2前面配5即2C2H2+5O2==2H2O+4CO2。

3.觀察法:觀察反應前後各種原子的個數關系,來確定各化學式的系數。如:KMnO4——K2MnO4+MnO2+O2,生成物中鉀、錳、氧的原子個數均是反應物中對應原子個數的2倍,則在KMnO4前面配2即平。

4.奪氧法:此法適用於初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利用還原劑奪取氧原子的個數來確定化學式應配系數。如:CO+Fe2O3——Fe+CO2,1個CO分子奪取1個氧原子生成1個CO2分子,Fe2O3中有3個氧原子需3個CO分子去奪氧而生成3個CO2分子,則在CO和CO2前面配3,再進一步配平即3CO+Fe2O3==2Fe+3CO2。

上述方法中最基本的是最小公倍數法,應重點練習,並且在方程式配平中一般要遵循先復雜後簡單、先化合物後單質的原則,經過不斷訓練即可熟練的進行化學方程式配平。

閱讀全文

與質量守恆定律常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步行的正確方法 瀏覽:726
最簡單的肥羊圈方法 瀏覽:461
治療脫發的方法土方 瀏覽:39
上下肢訓練方法圖解 瀏覽:638
電腦電源啟動線槽查找方法 瀏覽:722
idea快速main方法 瀏覽:351
信息型方程式計算方法 瀏覽:319
怎麼方法讓別人永遠進不了qq空間 瀏覽:635
手機散熱方法圖片 瀏覽:256
華為手機有哪種方法可以喚醒屏幕 瀏覽:274
理解決定訂貨的方法 瀏覽:676
如何做鹽焗雞的方法 瀏覽:606
如何用粘土做草莓的方法 瀏覽:242
骨架穩定鍛煉方法 瀏覽:978
我沒有方法能鑒別羽絨服 瀏覽:291
六字環的安裝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393
怎麼減掉大肚子的方法 瀏覽:198
事假扣薪計算方法 瀏覽:643
塑料蒸箱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346
suv踏板安裝方法 瀏覽: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