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使用測壓組合儀器
企業所用的測壓組合儀器,通常是由測壓管(畢託管)和液柱式壓力計(U型管或微壓計)組成的。儀器測定時總體要求:測定前檢查系統是否有漏氣,然後將微壓計的液壓調整到零位,在畢託管上用膠布粘上表示出各測點應插入的位置。開始測量時,將畢託管從管道開孔處插人,注意測口處堵塞防止漏風。其次要事先掌握所測定的壓力屬性(正或負壓)和大小等大致情況。畢託管畢託管又稱動壓測速管,使用方法如下。使用前需將各連接管吹通防堵,並分清伸出管頭中的全壓和靜壓管頭。對防堵畢託管,遮板式背著氣流方向是全壓,對著氣流方向是靜壓;背靠式(靜壓數值偏低,用標准管校正)背靠氣流是靜壓,對著氣流是全壓;放置方式:標准型畢託管放置時,儀器管頭要和管道內氣體流向平行,全壓中心孔迎向流體流動方向,靜壓孔背著氣流方向或垂直氣流方向。
傾斜微壓計用於測量壓力值低的部位,可提高測量精度。傾斜微壓計讀數標尺與測量管一起被傾斜放置,其傾角可以改變。同樣壓力傾角越小讀數越大,但傾角過小,讀數不準,誤差增大,通常傾角大於15°。使用微壓計時要注意:首先將儀器調水平,然後將玻璃管中液面調整到零點;測量前檢查測量管內有無氣泡。若有氣泡需採用吹或吸的方法,使氣泡消失;管道內工作液要與微壓計銘牌一致,否則必須進行校正或重新配置工作液;在聯結管插入時,千萬要注意玻璃管內工作液的流向,一定不要讓液體沖出流到聯結管或倒流入軟膠管中。如果出現可採取降低傾角或迅速將聯結管調換的方法處理。U形管用於測量壓力高的部位,所選的管壁高度應能滿足測量值要求。在讀數時要注意兩邊都讀,然後相加,不能用一邊讀數乘2(除非原點為零點)。
❷ 傾斜式微壓計壓力差的精度與哪些因素有關
可能與下面因素:
1)環境條件校準如在檢定(校準)室進行,則環境條件應滿足實驗室要求的溫度、濕度等規定。校準如在現場進行,則環境條件以能滿足儀表現場使用的條件為准。
2)儀器作為校準用的標准儀器其誤差限應是被校表誤差限的1/3~1/10。
3)人員校準雖不同於檢定,但進行校準的人員也應經有效的考核,並取得相應的合格證書,只有持證人員方呆出具校準證書和校準報告,也只有這種證書和報告才認為是有效的。
相同壓力變化條件下,與直立管相比,傾斜管內液面的高度變化相同,但沿管方向上的變化增大,因此能提高精度.
❸ 公共場所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規范的附錄
冷卻水、冷凝水中嗜肺軍團菌檢驗方法
本附錄規定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冷卻水、冷凝水及其形成的沉積物、軟泥等樣品中嗜肺軍團菌的檢驗方法。
A1原理
待測水樣經過濾膜或離心濃縮後,一部分樣品經酸處理與熱處理,以減少雜菌生長,一部分樣品不作處理。將上述處理與未處理樣品分別接種BCYE瓊脂平板並進行培養,生成典型菌落並經生化培養和血清學實驗鑒定確認則判定為嗜肺軍團菌。
A2主要儀器設備
A2.1平皿:90mm
A2.2培養箱:35~37℃
A2.3紫外燈:波長360±2nm
A2.4濾膜濾器
A2.5濾膜:孔徑0.22~0.45µm
A2.6蠕動泵
A2.7離心機
A2.8渦旋振盪器
A2.9普通光學顯微鏡、熒光顯微鏡、體式鏡
A2.10水浴箱
A3采樣
A3.1采樣容器:可選擇玻璃瓶或聚乙烯瓶,沉積物與軟泥需用廣口瓶,容器均需螺口或磨口,用前滅菌。
A3.2采樣量:每個采樣點依無菌操作取水樣(或沉積物、軟泥等樣品)約200ml。
A3.3中和:經氯或臭氧等消毒的樣品,采樣容器滅菌前加入硫代硫酸鈉溶液以中和樣品中的氧化物。
A3.4樣品運輸與貯存:樣品最好2天內送達實驗室,不必冷凍,但要避光和防止受熱,室溫下貯存不得超過15天。
A4方法與步驟
A4.1樣品處理
A4.1.1沉澱或離心:如有雜質可靜置沉澱或1000r/min離心1min去除。
A4.1.2過濾:將經沉澱或離心的樣品通過孔徑0.22~0.45µm濾膜過濾,取下濾膜置於15ml滅菌水中,充分洗脫,備用。
A4.1.3熱處理:取1ml洗脫樣品置50℃水浴加熱30min。
A4.1.4酸處理:取5ml洗脫樣品,調pH至2.2,輕輕搖勻,放置5min。
A4.2接種與培養:取A4.1.2洗脫樣品、A4.1.3熱處理樣品及A4.1.4酸處理樣品各0.1ml,分別接種GVPC平板。將接種平板靜置於CO2培養箱中,溫度為35~37℃,CO2濃度為2.5%。無CO2培養箱可採用燭缸培養法。觀察到有培養物生成時,反轉平板,孵育10天,注意保濕。
A4.3觀察結果:軍團菌生長緩慢,易被其它菌掩蓋,需每天在體式鏡上觀察。軍團菌的菌落顏色多樣,通常呈白色、灰色、藍色或紫色,也能顯深褐色、灰綠色、深紅色;菌落整齊,表面光滑,呈典型毛玻璃狀,在紫外燈下,有熒光。
A4.4菌落驗證:從每一個平皿上挑取2個可疑菌落,接種BCYE和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瓊脂平板,35~37℃培養2天,凡在BCYE瓊脂平板上生長而在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瓊脂平板不生長的則為軍團菌菌落。
A4.5嗜肺軍團菌型別的確定:應進行生化培養與血清學實驗確定嗜肺軍團菌。生化培養:氧化酶(-/弱+),硝酸鹽還原-,尿素酶-,明膠液化+,水解馬尿酸。血清學實驗:用嗜肺軍團菌診斷血清進行分型。 新風量檢測方法
本附錄規定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新風量的檢測方法——風管法,即直接在新風管上測定新風量。
B1原理
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處於正常運行或規定的工況條件下,通過測量新風管某一斷面的面積及該斷面的平均風速,計算出該斷面的新風量。如果一套系統有多個新風管,每個新風管均要測定風量,全部新風管風量之和即為該套系統的總新風量(立方米/小時),根據系統服務區域內的人數,便可得出新風量結果(立方米/人·小時)。
B2主要儀器
B2.1皮託管法
B2.1.1標准皮託管:=0.99±0.01,或S型皮託管=0.84±0.01。
B2.1.2微壓計:精確度應不低於2%,最小讀數應不大於1 Pa。
B2.1.3水銀玻璃溫度計或電阻溫度計:最小讀數應不大於1°C。
B2.2風速計法
B2.2.1熱電風速儀:最小讀數應不大於0.1m/s。
B2.2.2水銀玻璃溫度計或電阻溫度計:最小讀數應不大於1°C。
B3檢測斷面和測點
B3.1檢測斷面應選在氣流平穩的直管段,避開彎頭和斷面急劇變化的部位。
B3.2測點位置和數量
B3.2.1圓形風管:將風管分成適當數量的等面積同心環,測點選在各環面積中心線與垂直的兩條直徑線的交點上,同心環數及測點數的確定見表B1。直徑小於0.3米、流速分布比較均勻的風管,可取風管中心一點作為測點。氣流分布對稱和比較均勻的風管,可只取一個方向的測點進行檢測。
表B1圓形風管的環數及測點數 風管直徑(米) 環數(個) 測點數(兩個方向共計) ≤1 1~2 4~8 >1~2 2~3 8~12 >2~3 3~4 12~16 B3.2.2矩形風管:將風管斷面分成適當數量的等面積小塊,各塊中心即為測點。等面積小塊的數量和測點數的確定見表B2。
表B2矩形風管的分塊及測點數 風管斷面面積(m) 等面積小塊數(個) 測點數(個) ≤1 2×2 4 >1~4 3×3 9 >4~9 3×4 12 >9~16 4×4 16 B4檢測步驟
B4.1風管截面面積測量
測定風管檢測斷面面積(F),分環或分塊確定檢測點。
B4.2皮託管法測定風速與風量
B4.2.1准備工作:檢查微壓計顯示是否正常,微壓計與皮託管連接是否漏氣。
B4.2.2動壓(Pd)的測量:將皮託管全壓出口與微壓計正壓端連接,靜壓管出口與微壓計負壓端連接。將皮託管插入風管內,在各測點上使皮託管的全壓測孔正對著氣流方向,偏差不得超過10°,測出各點動壓。重復測量一次,取平均值。
B4.2.3新風溫度(t)的測量:一般情況下可在風管中心的一點測量。將水銀玻璃溫度計或電阻溫度計插入風管中心測點處,封閉測孔,待溫度穩定後讀數。
B4.2.4新風量(Q)的計算:新風管某一斷面的新風量按下式計算。
B4.3風速計法測定風速與風量
當風管內的動壓值小於4 Pa時,可用熱電風速儀測量風速。
B4.3.1准備工作:調節風速儀的零點與滿度。
B4.3.2風管內平均風速()的測定:將風速儀放入風管內,測定各測點風速,以全部測點風速算術平均值作為檢測結果。
B4.3.3新風量(Q)的計算:新風管某一斷面的新風量按下式計算。
式中:Q—新風量(m/h)
F—風管截面面積(m)
—風管中空氣的平均風速(m/s) 送風中可吸入顆粒物檢測方法
本附錄規定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的檢測方法。
C1儀器
C1.1PM10檢測儀器為攜帶型直讀儀器。
C1.1.1檢測儀器顆粒物捕集特性應滿足Da50=10±0.5mm,sg=1.5±0.1的要求。
Da50—儀器捕集效率為50%時所對應的顆粒物空氣動力學直徑
sg—儀器捕集效率的幾何標准差
C1.1.2檢測儀器測定的重現性誤差:平均相對標准差小於7%。
C1.1.3檢測儀器與稱重法比較,總不確定度(ROU)不應大於25%。
ROU=∣b∣+2∣MVC∣
式中:b —重量法與儀器法配對測定PM10結果相對誤差的算術平均值
MVC —儀器法測定PM10結果之間相對誤差的幾何平均值
C1.1.4儀器測定范圍0.01~10mg/m。
C1.1.5檢測儀器示值不是質量濃度的,須給出符合要求的質量濃度轉換系數(K)值。
C1.2儀器使用前,應按儀器說明書要求進行檢驗與標定。
C2檢測點布置
C2.1檢測點在送風口散流器下風方向15~500px處,根據檢測點數量採用對角線或梅花式均勻布置。
C2.2送風口面積小於0.1m的設置3個檢測點,送風口面積在0.1m以上的設置5個檢測點。
C3檢測時間與頻次
C3.1檢測應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正常運轉條件下進行。
C3.2每個檢測點檢測3次。
C3.3每個數據測定時間根據送風中PM10濃度、儀器靈敏度、儀器測定范圍確定。
C4檢測數據處理
C4.1對於非質量濃度示值的測定值,按儀器說明書要求將每次檢測示值轉換為質量濃度。
C=R´K
式中:C —質量濃度,mg/m
R —儀器有效示值(扣除本底值、基底值等後的示值)
K —儀器的質量濃度轉換系數
C4.2送風口送風中PM10濃度的計算
第k個送風口的送風中PM10濃度(Cak)按下式計算:
式中:Cij–第j個測點、第i次檢測值;
n –測點個數。
C4.3送風中PM10濃度的計算
一個系統(a)的送風中PM10濃度(Ca)按該系統全部檢測的送風口PM10濃度(Cak)的算術平均值給出。 送風中微生物檢驗方法
本附錄規定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中細菌總數、真菌總數和b-溶血性鏈球菌的檢驗方法。
D1送風中細菌總數
D1.1原理
用儀器法採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中的細菌,計數在營養瓊脂培養基上經35~37℃、48小時培養所形成的菌落數,以每立方米空氣中菌落形成單位(cfu/m)報告。
D1.2方法與要求
D1.2.1采樣點:一般設在距送風口下風方向15~500px處。
D1.2.2采樣環境條件:采樣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必須在正常運轉條件下,並關閉門窗1小時以上,盡量減少人員活動幅度與頻率,記錄室內人員數量、溫濕度與天氣狀況等。
D1.2.3采樣方法
以無菌操作,使用六級篩孔空氣撞擊式采樣器,以空氣流量為28.3L/min,在采樣點採集5-15min。
D1.3培養
D1.3.1營養瓊脂培養基
成分:蛋白腖10g
氯化鈉5g
肉膏5g
瓊脂20g
蒸餾水1000ml
製法:將蛋白腖、氯化鈉、肉膏溶於蒸餾水中,校正pH值為7.2~7.6,加入瓊脂,121℃20min滅菌備用。
D1.3.2方法:將採集細菌後的營養瓊脂平皿置35~37℃培養48小時,計數菌落數,記錄結果並換算成cfu/m。
D2送風中真菌總數
D2.1原理
用儀器法採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中的真菌,計數在沙氏瓊脂培養基上經28℃、5~7天培養所形成的菌落數,以每立方米空氣中菌落形成單位(cfu/m)報告。
D2.2方法與要求
D2.2.1采樣點與D1.2.1款要求相同。
D2.2.2采樣環境條件:采樣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必須在正常運轉條件下,並關閉門窗1小時以上,盡量減少人員活動幅度與頻率,記錄室內裝修狀況、人員數量、溫濕度與天氣狀況等。
D2.2.3采樣方法同D1.2.3
D2.3培養
D2.3.1沙氏(Sabourand』s agar)瓊脂培養基
成分:蛋白腖10g
葡萄糖40g
瓊脂20g
蒸餾水1,000ml
製法:將蛋白腖、葡萄糖溶於蒸餾水中,校正pH值為5.5~6.0,加入瓊脂,115℃15min滅菌備用。
D2.3.2方法:將採集真菌後的沙氏瓊脂培養基平皿置28℃培養5~7天,逐日觀察並於第7天記錄結果。若真菌數量過多可於第5天計數結果,並記錄培養時間,換算成cfu/m。
D3送風中b-溶血性鏈球菌
D3.1原理
用儀器法採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送風中的b-溶血性鏈球菌,經35~37℃,24~48小時培養,在血平皿平板上形成典型菌落的為b-溶血性鏈球菌。以每立方米空氣中菌落形成單位(cfu/m)報告。
D3.2方法與要求
D3.2.1采樣點與D1.2.1款要求相同。
D3.2.2采樣環境條件:采樣時集中空調通風系統必須在正常運轉條件下,並關閉門窗1小時以上,盡量減少人員活動幅度與頻率,記錄室內人員數量。
D3.3培養
D3.3.1血瓊脂平板
成分:蛋白腖10g
氯化鈉5g
肉膏5g
瓊脂20g
脫纖維羊血5~10 ml
蒸餾水1,000ml
製法:將蛋白腖、氯化鈉、肉膏加熱溶化於蒸餾水中,校正pH值為7.4~7.6,加入瓊脂,121℃20min滅菌。待冷卻至50℃左右,以無菌操作加入脫纖維羊血,搖勻傾皿。
D3.3.2方法:采樣後的血瓊脂平板在35~37℃下培養24~48h。
D3.4結果觀察
培養後,在血平皿平板上形成呈灰白色,表面突起直徑0.5~0.7mm的細小菌落,菌落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鏡檢為革藍氏陽性無芽孢球菌,圓形或卵圓形,呈鏈狀排列(視培養與操作條件影響鏈可短可長4~8個細胞至幾十個細胞);菌落周圍有明顯的2~4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無色溶血環。符合上述特徵的菌落為b-溶血性鏈球菌。 空氣凈化消毒裝置阻力檢驗方法
本附錄規定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使用的空氣凈化消毒裝置阻力的實驗室檢驗方法。
E1原理
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在實驗室空氣動力學實驗台的條件(按照集中空調通風系統正常運行條件將空氣動力學實驗台調整到相應的風速)下,分別測定裝置入口處空氣的全壓(Pti)或靜壓(Psi)和出口處空氣的全壓(Pt0)或靜壓(Ps0),按下式得出裝置的阻力(△P)。
當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前後風道直徑相同時:
式中:裝置前檢測斷面空氣平均靜壓,Pa;
裝置後檢測斷面空氣平均靜壓,Pa;
△h —裝置前測定截面到裝置入口及裝置出口到測定後截面的管道阻力之和,Pa。
E2設備及儀器
E2.1空氣動力學實驗台。
E2.2標准皮託管:系數0.99±0.01。
E2.3傾斜式微壓計:最小讀數應不大於1Pa。
E3方法
E3.1靜壓的測定:將皮託管的靜壓出口與微壓計負壓端連接,微壓計正壓端與大氣連通;將皮託管插入風管內,皮託管的全壓測孔朝向氣流方向,讀出靜壓值。
E3.2靜壓的計算:將靜壓測定值代入上式可得出裝置的阻力。 空氣凈化消毒裝置顆粒物凈化效率檢驗方法
本附錄規定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使用的空氣凈化消毒裝置顆粒物一次通過凈化效率和連續運轉條件下顆粒物凈化效率的實驗室檢驗方法。
F1顆粒物一次通過凈化效率
F1.1原理
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在實驗室空氣動力學實驗台條件下,在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前段發生一定濃度的顆粒物,分別測定裝置入口處管道空氣中PM10顆粒物濃度(C1)和出口處管道空氣中PM10顆粒物濃度(C2),按下式得出裝置的顆粒物一次凈化效率(hP1)。
hP1=[(C1-C2)/C1]´100%
F1.2設備及儀器
F1.2.1空氣動力實驗台:風速范圍1~8m/s;
風速穩定性±10%設定值;
顆粒物濃度范圍0.15~1.5mg/m;
濃度穩定性±10%。
F1.2.2重量法檢驗儀器:
PM10顆粒物采樣器=10±0.5mm,sg=1.5±0.12台;
流量控制箱Q=20~60 L/min2台;
采氣泵Q=50~100 L/min2台。
F1.2.3直讀式檢驗儀器:
PM10顆粒物測定儀=10±0.5mm,sg=1.5±0.1,
精度0.01mg/m2台。
F1.3步驟
F1.3.1調整實驗台的風速,使通過空氣凈化消毒裝置的氣流速度滿足檢驗要求。
F1.3.2確定顆粒物等動力采樣條件。
F1.3.3利用顆粒物發生器在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前段發生2~6微米粒徑的單分散相標准粒子,其顆粒物濃度在3~10倍標准值范圍內。
F1.3.4根據顆粒物濃度與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原理,選擇採用重量法或直讀式儀器進行檢測。
F1.3.5在檢測斷面的中心設置一個或多個檢測點,重量法儀器或直讀式儀器均應在該點取樣。
F1.3.6使用重量法儀器檢測時,要根據顆粒物濃度、天平感量和采氣流量確定采樣時間,采樣時間原則上不應少於30分鍾。
F1.3.7使用兩台直讀式顆粒物濃度測定儀檢測時,兩台測定儀的型號和性能應相同。
F1.3.8測定儀應在讀數穩定後讀取結果。
F1.3.9採用重量法采樣或直讀式測塵儀測定,均應采樣或測定3次,取3次平均值作為檢測斷面濃度C1和C2。
F2連續運行條件下顆粒物凈化效率
F2.1原理
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在空氣動力學實驗台條件下,使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在PM10顆粒物濃度0.5~1.5毫克/立方米的穩定環境中連續運行24小時後,分別測定裝置入口處管道空氣中PM10顆粒物濃度(Ct1)和出口處管道空氣中PM10顆粒物濃度(Ct2),按下式得出此時裝置的顆粒物凈化效率(hPt)。
hPt=[(Ct1-Ct2)/Ct1]´100%
由下式得出裝置顆粒物凈化效率下降的百分數。
[(hp1-hpt)/hp1]´100%
F2.2設備及儀器
與顆粒物一次通過凈化效率檢測時使用的設備與儀器相同。
F2.3步驟
與顆粒物一次通過凈化效率檢測時的步驟相同。 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微生物凈化消毒效果檢驗方法
本附錄規定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使用的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微生物一次通過凈化效率或消毒效果的檢驗方法。
G1原理
通過測定一定狀態下空氣中微生物數量在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前後的變化來計算凈化或消毒效率,從而評價空氣凈化消毒裝置的凈化消毒效果。
G2實驗器材
G2.1試驗菌:空氣中的自然菌。
G2.2采樣器:六級篩孔空氣撞擊式采樣器。
G2.3磷酸鹽緩沖液:0.03 mol/L,pH 7.2。
G2.4營養瓊脂培養基
G2.5溫度計
G2.6濕度計
G3實驗方法
G3.1按空氣凈化消毒裝置的技術要求將其安裝在實驗設備上。
G3.2分別將六級篩孔空氣撞擊式采樣器置於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前後的中間位置,開啟空氣凈化消毒裝置,待運行穩定後,同時採集裝置前後的空氣,流量為28.3L/min,采樣時間為5~15分鍾。采樣結束後,將平板放入培養箱中培養,同時將同批次試驗用培養基置35~37℃培養箱中培養作為陰性對照,48小時記錄結果。試驗重復3次。
G3.3消除率的計算按下式進行:
G4評價規定
消除率均≥50%為凈化合格,≥90%者為消毒合格。
陰性對照組應無菌生長;凈化消毒前的菌量在500~2500cfu/m。 風管內表面積塵量檢驗方法
本附錄規定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風管內表面積塵量的檢驗方法。
H1原理
採集風管內表面規定面積的全部積塵,以稱重方法得出風管內表面單位面積的積塵量,表示風管清洗後的清潔程度或空調風管的污染程度。
H2器材
H2.1采樣面積為50或100平方厘米。
H2.2無紡布或其它不易失重的材料。
H2.3密封袋。
H2.4采樣工具或設備。
H2.5天平,精度0.0001g。
H2.6一次性塑料手套。
H3風管清洗後的清潔程度檢驗步驟
H3.1采樣時間
采樣應在風管清洗後的七日內進行。
H3.2采樣點
在清洗後確定檢測的每套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主風管中(如送風管、回風管、新風管)至少選擇5個代表性采樣點。
H3.3采樣
H3.3.1將采樣用的材料放在105°C恆溫箱內乾燥2小時然後放入乾燥器內冷卻4小時,或直接放入乾燥器中存放24小時後,放入密封袋用天平稱量出初重。
H3.3.2在風管的采樣位置確定采樣面積,並將采樣面積內風管內壁上的殘留灰塵全部取出。
H3.3.3將采樣後的積塵樣品放回原密封袋中保管,並進行編號。
H3.4實驗室分析
H3.4.1將樣品按H3.3.1處理、稱量,得出終重。
H3.4.2將各采樣點的積塵樣品終重與初重之差作為各采樣點的殘留灰塵重量。
H3.4.3根據每個采樣點殘留灰塵重量和采樣面積換算成每平方米風管內表面的殘留灰塵量。
H3.5結果表示方法
取各個采樣點殘留灰塵量的平均值為風管清潔程度的判定指標,以g/m表示。
H3.6影像資料的制備
採用機器人對每個監測點所代表的風管區域內表面情況進行錄像,並將其製作成錄像帶或光碟等影像資料。
H4風管污染程度的檢驗步驟
H4.1采樣位置
在確定檢測的每套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主風管上(如新風、送風和回風管)至少選擇5個代表性采樣點;如果無法在主風管采樣時,可抽取全部送風口的5-10%且不少於5個作為采樣點。
H4.2采樣方法
H4.2.1在主風管采樣時將維修孔、清潔孔打開或現場開孔。
H4.2.2在送風口采樣時將風口拆下。
H4.2.3采樣應在確定的面積內將風管表面全部積塵收集,並完好帶出風管。
H4.3其它
風管污染程度檢驗中風管積塵量的檢驗器材、檢驗分析方法與風管清洗後的清潔程度檢驗相同。 風管內表面微生物檢驗方法
本附錄規定了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風管內表面細菌總數和真菌總數的檢驗方法。
I1采樣
I1.1采樣點:數量和分布同附錄H 3.2。
I1.2采樣面積:每一點采樣面積應為1250px。
I1.3采樣方法:空調風管內表面積塵較多時用刮拭法采樣,積塵較少不適宜刮拭法采樣時用擦拭法采樣。整個采樣過程應無菌操作。為避免人工采樣對采樣環境的影響,宜採用機器人采樣。
I2樣品檢測
刮拭法:將採集的積塵樣品無菌操作稱取1g,加入到0.01% Tween-80水溶液中,做10倍梯級稀釋,取適宜稀釋度1ml傾注法接種平皿。
擦拭法:將擦拭物無菌操作加入到0.01% Tween-80水溶液中,做10倍梯級稀釋,取適宜稀釋度1ml傾注法接種平皿。
I3培養與計數
細菌和真菌培養與計數方法見附錄D。
❹ 風管系統漏光檢測及漏風量測試方法的測試方式
1,漏光檢測法:檢測應採用有一定強度的安全光源,手持移動光源不低於100W帶保護罩的低壓照明燈,或其他低壓光源。系統風管漏光檢測時,光源可置於風管內側或外側,但其相對側應為暗黑環境,檢測光源應沿著被檢測介面部位與接縫做緩慢移動,在另一側進行觀察,當發現有光線射出,則說明查到明顯漏光處,並應做好記錄。對系統風管的檢測,宜採用分段檢測、匯總分析的辦法。在嚴格安裝管理的基礎上,系統風管的檢測以總管和干管為主,低壓系統風管以每10m接縫漏光點不大於2處,且100m接縫平均不大於16處為合格。中壓系統風管每10m接縫漏光點不大於1處,且100m接縫平均不大於8處為合格。
2、風管漏風測試儀主要有高速風機、變頻器、流量管及傾斜微壓計等部分組成。將需測試的風管段密封,將高速風機連接到風管上,風管與測試儀用軟管連接,啟動測試儀風機,調節變頻器,使風機轉速由低到高,風管測試段壓力由低到高,當壓力升高到測試所需的壓力時,使之穩定,這時測試段的漏風量等於風機的補充風量,在傾斜壓力計上直接顯示負壓的讀數。
測試段的漏風量:Q=F*a*P*p F-送風機管截面積 a-流量系數 取0.97至0.98 P-傾斜壓力計顯示的負壓
p-空氣密度取1.293
再根據測試風管的面積,計算出單位面積的漏風量。
❺ 焦爐爐口有個測壓表,還有一個叫法是斜型表。請問誰知道這方面的東西么。
傾斜式微壓計
檢 定規程
iiG 172『一1994
獷小一卜補個•今二卜卜、
令衣人,吞.嘆
Tube Micromanometer
JJ G 172-1994
代替刀G172-1984
。人『八盆『}孟八
傾斜式微壓計檢定規程
Ve rification Regulation ofT ilting
卜
令
備
寧
十
卜
眨
本檢定規程經國家技術監督局於1994
歸口單位:上海市技術監督局
起草單位:上海市計量技術研究所
本規程技術條文由起草單位負責解釋。
本規程主要起草人:
屠立猛(上海市計量技術研究所)
年4月5日批准,並自1994年12月I F3起施行
1114
目錄
概述••••••••••,•••••••••••••••••••••••••••••••••••••••••••••••••••••••••⋯⋯
技術要求•••••••••••••••••••••••••••••••••••••••••••••••••••••••••••••••⋯⋯
檢定條件•••••••••••••••••••••••••••••••••••••••••••••••••••....•••....⋯⋯,.
檢定項目及檢定方法•••••••••••••..........⋯⋯,.................⋯⋯
檢定結果處理及檢定周期••••,••••⋯⋯,..................⋯⋯,..⋯
二三四五
附錄
附錄1
附錄2
傾斜式微壓計檢定記錄單•••••••••••,••⋯
中國各主要城市重力加速度(x)•⋯⋯
11 1 6
11 1 6
11 1 6
]1 1 7
11 1 8
11 1 8
11 1 8
11 1 9
1115
傾斜式微壓計檢定規程
本規程適用於新製造、使用中和修理後的傾斜式微壓計(以下簡稱微壓計)的檢定
概述
該微 壓 計 是基於流體靜力學原理,利用液柱的高度差來測量壓力的一種測壓儀器。其特
點為玻璃測量管是與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斜管。故能將較小的液柱高度差轉換成按比例放大
的分度值
該微 壓 計 用於測量不溶於乙醇的氣體的表壓和差壓
二技術要求
1 外觀
1.1 微壓計的零部件裝配應牢固,不得有松動及損壞現象。
1.2 微壓計的玻璃測量管(以下簡稱測量管)不應有影響強度和讀數的缺陷,管的內壁應
清潔。
1.3 微壓計標尺上的刻線應勻直清晰,長、中、短三種刻線長度應明顯可辨,並與測量管
的中心線相垂直;該線不得有影響讀數的中斷現象;刻線寬度不大於最小分度間隔的1/So
1.4 微壓計標尺上的數字應完整清晰。
1.5 微壓計應裝有水準器,台式微壓計還應有水平調整裝置
1.6 微壓計的多向閥應有明顯標記。
1.7 0.5級的微壓計應具有游標讀數裝置,游標讀數裝置應能平穩移動,不應有卡住、突
跳和松動現象。
LS 微壓計應具有調零裝置。
1.9 微壓計應有銘牌。銘牌上應標有產品名稱、型號、製造廠名或商標、出廠編號、製造
日期、測量范圍、計量單位、准確度等級、加℃時的工作液體密度(傾斜常數不包括工作液
體密度的微壓計可不標)以及最大工作壓力。
2 密封性
微 壓計 應 能承受最大工作壓力,並持續15min,且在最後5min內不得有壓力降
3 准確度等級
微壓 計 的 准確度等級見表1,其允許誤差以引用誤差表示
表 1
60 14 級 { 允許WA(%) }! 准確1xv級卜ft許}V琪 0)一
簫
三檢定條件
4 檢定設備
4.1 標准器
1116
可采 用 標 准補償式微壓計,標准液體壓力計或其他相應准確度等級的壓力儀器。
標准 器 的 允許誤差絕對值應不大於被檢微壓計允許誤差絕對值的1/30
4.2 其他設備
4.2.1 液體壓力計:測量范圍應為微壓計最大工作壓力的1至1.5倍,准確度等級不低於
2.5級,分度值不大於IOPa;
4.2.2 溫度計:測量范圍0-500C,分度值為0.5 C;
4.2.3 密度計:分度值為0.5掩/m;;
4.2.4 量筒:測量上限500m1或1000m1;
4.2.5 能平穩加壓和減壓的調壓器、
4.2.6 計時器。
5 微壓計的工作液體採用密度為810kg/m3的乙醇(GB 679規定其體積百分數為95%)
6 檢定環境條件
6.1 微壓計應處於水平工作位置。
6.2 無影響檢定的震動。
6.3 檢定溫度為20-5T:,溫度波動:整個檢定過程中,0.5級應不超過1`C,1級不超過
2`C;1.5級不超過3`C。
6.4 微壓計須在檢定溫度下靜置2h以上方可檢定。
四 檢 定 項 目 及 檢 定 方 法
7 外觀檢查
用 目 力 觀察應符合本規程第I條的要求。
8 密封性檢查
密 封 性 檢查是在微壓計未充液的情況下進行,
用四通接頭和橡膠管將進氣接嘴、示值管接嘴、
調壓器和液體壓力計相連接(如圖①所示)。然後
平穩加壓至最大工作壓力保持15min,觀察最後
5min液體壓力計的示值,其結果應符合本規程第
2條的要求。
9 甚本譯磐的槍寧
9.1
9.1
9.1
9.1
基本誤差的檢定方法及步驟
調 配工作液體,並測定密度值。
圖 密 封 性 撿 查 示意圖
1一 液 體 壓力計;2一工作液體為純凈水;
3一調壓器;a-徽壓計;5一橡膠管;卜一四通接頭
.1
.2
.3
對微壓計進行清潔處理,然後用調配好的工作液體沖洗。
注人調配好的工作液體,然後採用反復增減壓的方法排除液體內的空氣,直至微壓
計的零位示值穩定為止。
9.1.4 將三通接頭兩端用橡膠管分別連接至標准器和微壓計正(負)壓的接嘴上,同時將
三通接頭的另一端用橡膠管連接調壓器。
9.1.5 在通大氣的情況下,調整標准器和微壓計的零位
9.1.6 微壓計的示值檢定採用與標准器直接比較的方法進行。檢定點在標尺范圍內均勻選
取,0.5級取5個點,0.5級以下取3個點。檢定程序按正反行程進行一次檢定。量程可調
式的微壓計,檢定時應在相應每個傾斜常數的角度上進行(每變換一個角度需重新調整零
1117
位)。檢定1.0級和1.5級微壓計時,讀數應讀到度值的1/2;檢定0.5級微壓計時,讀數
應讀到分度值的1/10。檢定中增減壓應緩慢平穩,檢定後應重新檢定零位,如零位變化超
過允許誤差絕對值的1/4時,須重新調整零位,並再次進行檢定。對於標有正負壓力值的微
壓計應按上述檢定方法分別在正負壓量程上進行。
9.2 基本誤差的計算
9.2.1 以Pa為單位標度的微壓計,基本誤差按式〔1)計算:
p色一Po
「一 二霖 x10 0 『」
式中a— 微壓計的基本誤差(%);
p— 微 壓 計在 某一傾斜常數上的示值(Pa);
Po— 標 准器的示值(Pa);
Pt— 微 壓計工作液體實際密度(kg/m3);
P— 微 壓 計銘 牌上標出的工作液體密度(kg/m3);
P- 一 一 微壓計在該傾斜常數上的#*1 上限值(Pa)o
9.2.2 以mm單位標度的微壓計基本誤差按下列公式計算:
a. 當微 壓 計的傾斜常數不包括工作液體密度時,則其基本誤差av由式(2)計算
a1v
nI.sina.Pi.9一Po
L•Pi
x 100 % (2)
式中sina— 微壓計傾斜常數(不含工作液體密度),a為玻璃測量管與水平面的夾角;
n1— 微 壓 計 在某一傾斜常數上標尺的示值(二):
8— 當 地 的重 力 加 速度值(m/sz);
L— 該 傾 斜 常數 上 被檢微壓計測量上限液柱高度值(mm).
b. 當微 壓 計的傾斜常數包括工作液體密度時,則其基本誤差屯由式(3)計算
。.、 Pi 一 。。
s _ — 一屍— 、,八n衛
Lp i
(3)
式中K 微壓計的傾斜常數(含工作液體密度),即為psina (kg/m3)a
9.2.3 各個檢定點中的最大基本誤差均應符合表1的規定。
五 檢 定 結 果 處理 及 檢 定 周 期
經 檢定 合 格的微壓計,出具檢定證書;不合格的微壓計,出具檢定結果通知書或作降級
處理,作降級處理的微壓計,必須更改准確度等級標志,並出具相應等級的檢定證書。
微 壓 計 的檢定周期按具體使用情況確定,但最長不得超過1年。
附錄
附錄1 傾斜式微壓計檢定記錄單
送檢單位製造廠准確度等級編號
1118
測量范圍
檢定時環境溫度
標准器編號
工作液體實際密度_
工作液體的標稱密度
檢定日期
標准器准確度等級
外觀:
密封性:
基本誤差檢定:
一一三
K或slna
標准器示值
Pa
正行程微壓計標尺讀數
Pa 或 二
反行程微壓計標尺讀數
rnln 或 Pa
一
一
一
Ò }一一
一
一
一
} 一
徽壓計最大誤差佔二二
檢定員計算核驗員
(%)
檢定結果
附錄2 中國各主要城市皿力加速度《引
序號地區
g
(m奮) 一二地區(鑫12
3
4
5
6
7
8
9
10
11
l2
l3
l4
l5
l6
17
18
19
北京
上海
天津
廣州
南京
西安
太原
青島
沈陽
重慶
濟南
鄭州
成都
大連
長春
昆明
吉林
南寧
武漢一
20
2l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杭州
哈爾濱
開封
蘭州
延安
洛陽
合肥
張家口
大同
錦州
承德
石家莊
保定
徐州
唐山
拉薩
包頭
烏鑄里哈
浦n
9.7936
9 8066
9 7966
9.7926
9 7955
9 7961
9 7947
9 8000
9.7984
9+8027
9.8017
9.7997
9 8以】3
9 7967
9.8016
9 7799
9 7986
9 7994
9 7951
1119
續表
號一地序
吐魯番
g
(m/s2)
9.8024
9.7936
9.7928
9.7933
9.7944
9.7951
9.7936
9.7868
9.8080
9.8018
9.7995
9.8019
9.8032
9.7891
9.7961
慶江昌湖關口陽
安九宜蕪漁漢貴
州東新州川
德丹阜福銀
54 5 56 57 58 59 60 61 倪犯64 65 6 67 68
蚌埠
海拉爾
南昌
長沙
柳州
惠陽
海口
衡陽
西寧
哈密
烏魯木齊
烏蘭浩特
佳木斯
寶雞
牡丹江
g
cm兮)
9.7954
9.8081
9.7920
9.7915
9.7885
9.7882
9.7863
9.7907
9.7911
9.8006
9.8015
9.8066
9.8079
9.7933
9.8051
齊齊哈爾
山海關
39 40 4142 43 4 45 46 47 48 4950 51 52 53
注:本表未列地區的重力加速度值,可用下面公式算出
9. 80 6 6 5x ( 1 一 0 .0 02 6 5 x o 口 鄉
式中R- 他球半徑,等於6371 x 103.;
h- M A 地 點的海拔高度;
筍— 測 量 地點 的緯度。
11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❻ 傾斜式微壓計如何讀數啊是刻度值直接乘傾斜系數嗎,還是需要再乘重力加速度謝謝。
P=kn=ρglsinα(1+d2/D2)
ρ--20℃時工作介質的密度
g--使用地點重力加速度.對低精度儀表,可直接使用9.8
❼ 請教微壓計測風機機組全壓的問題
風機入口端是不是連接的負壓設備?如果連接的是負壓設備的話就不離譜。。你所說的壓力應該是相對壓力,也就是低壓大氣壓-874帕,如果進口端連接的是負壓設備或者煙囪類較高的設備是有可能出現那種情況的。 另外為什麼進口端用負壓微壓記,出口端用正壓微壓記也是根據工況來的,不嚴格按照工況是測不出結果的。本身他壓力就非常低。
❽ 補償式微壓計工作原理(最好有圖,或者有相關資料)
補償式微壓計補償式微壓計是根據U形管連通器的原理,以光學儀器指示,用改變液位補償壓力的變化來測量空氣壓力的。補償式微壓計的構成如圖4-8所示。在固定容器1與可動容器2間用橡膠管相連成為連通器。轉動旋轉頭3可使容器2在微動螺桿13上升降,移動的高度可從標尺14和游標尺11上讀出。固定容器中裝有金屬頂針7,通過反射鏡6可以看到頂針及其在工作液中的倒影,登錄重慶計量校準查看圖形。補償式微壓計測量范圍為0~1.5×10Pa,讀數精確,靈敏度高,最小可以測到0.1Pa。但其惰性較大,反應較慢,調節時需要的時間較長,不宜測量波動較大的壓力變化。通常可用以校驗其他壓力計。使用時,首先調整調平螺釘(以水準氣泡居中)調整底板,使壓力計處於水平位置。將可動容器調至最底位置,也就是負壓接頭4上的刻線和游標尺11均對准零位。打開封閉螺蓋5注入工作液體(通常為蒸餾水)的同時觀察反光鏡6中頂針的圖像變化,當圖像接近於圖時,停止加水,將螺釘擰緊。待圖像穩定以後,調節螺母8,使固定容器略有升降,最終使圖像達到圖所示,此時兩容器中液面高度相等,且零位也已經調好。根據測量的需要,將被測壓力與補償式微壓計連接,正壓或較大壓力接至正壓接頭12,也就是接到固定容器上,負壓或較小壓力接至負壓接頭4,也就是接到可動容器2上。當測量壓力時,固定容器1內的液面下降,工作液體流入可動容器2內使其液面上升,原有的平衡圖像改變,固定容器內頂針7露出水面成為圖所示的那樣。這時,一邊觀察鏡中圖像,一邊慢慢地順時針轉動旋轉頭3,使可動容器2升高,讓工作液體流回固定容器1中,當液面升到某一位置時,反光鏡中6又重現了圖中的圖像。這是可動容器升高後液體產生的壓力與被測壓力平衡的結果。此時,讀取標尺和游標尺上的數值便是被測壓力值。由於補償式微壓計反應較慢,測定中一定要耐心、仔細,動作不可過急。當出現圖所示的圖像時,說明壓力補償過大,也就是可動容器2的位置過高,需逆時針轉動旋轉頭3,降低可動容器2便可恢復正常圖像。
❾ 為什麼傾斜式微壓計能提高精度
相同壓力變化條件下,與直立管相比,傾斜管內液面的高度變化相同,但沿管方向上的變化增大,因此能提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