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修辭方法ppt

常用的修辭方法ppt

發布時間:2022-09-03 21:44:19

Ⅰ 借代和借喻的區別 ppt.ppt

借喻和借代是兩種比較常用的修辭手法。由於二者存在某些形式上的相似性——本體都不出現,只出現喻體或借代的事、物——因此,造成很多人的誤用。接下來,我們就簡單分析一下這二者的區別。
借喻屬於比喻的一種,而最常見的比喻分為明喻、暗喻和借喻。其中,借喻是以喻體來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本體和喻體之間存在某種屬性上的相似性,但卻是兩種不同的事物。借代,顧名思義是借一物甲來代替另一物乙出現,甲與乙之間,存在某種屬性上的相關性。從概念上來說,我們可以發現借喻和借代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相似性」和「相關性」。由此,我們便可以得出區分借喻和借代最直觀的方法——原句是否可以改寫為明喻,即如若原句採用了借喻的修辭,那麼便可以改寫為明喻句;如若原句採用了借代的修辭,則無法改寫為明喻句。我們且看一個例句: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岳陽樓記》)
上面的例句是范仲淹的名篇《岳陽樓記》中的一個句子,其中的「錦鱗游泳」便使用了借代的修辭。為了與比喻相區別,我們試著用上面的方法進行分析。什麼是「錦鱗」呢?「鱗」就是魚鱗,以「錦」字修飾,實際上是添加了作者個人的感情色彩,含有贊美之意。因此,倘若用現代漢語將上句改寫為明喻句,那麼就有了這樣一個句子——
水底的游魚就像是色彩斑斕的魚鱗一樣在游動。
顯然,這個句子絕非是一個明喻句,那麼原句必是使用了借代的修辭。因此,當我們再次遇到借喻和借代難以分清楚的情形,運用「明喻改寫法」對其加以判斷,即可快速得出答案。
另外,這個借代句也給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最常見的借代,即是以部分代替整體——上面的例句中,魚鱗即是魚身體的一部分,是從屬於魚的。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比如李白《望天門山》中的名句「孤帆一片日邊來」,便使用了借代的修辭,其中的「孤帆」是船的一部分。「以部分代整體」式的借代最常見於具體的人或物,而對於那些抽象的事,則更多是「以特徵代整體」。如陳毅《梅嶺三章》中「南國烽煙正十年」句,便是以「烽煙」代指「戰爭」。其中的「烽煙」乃是「戰爭」這一抽象事件,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徵。雖然考試中一般不會具體考查借代的種類,但了解了「以部分代整體」和「以特徵代整體」這兩種基本的借代形式,可以更好地區分借代和借喻。

Ⅱ 六年級語文 修辭手法專題課件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課堂教學PPT課件及教案打包下載》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RDKevsIRQ-QUCb7O105x7A

提取碼:9ylu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課堂教學PPT課件及教案打包下載|修辭手法的用法(小學).ppt|小學修辭手法專題(類型+作用)經典.ppt|小學生常見修辭手法學習(精).ppt|小學常用修辭方法教案.doc|小學常見的修辭手法及用法.ppt|小學常見的修辭手法及用法-小學-小升初-語文-六年級-課件.ppt|小學必須掌握的修辭手法(常用).doc|《修辭手法》---公開課ppt課件.ppt

Ⅲ 寫作手法有哪些 教學ppt

寫作手法指寫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藝術表現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方面
一、表達方式常見的有五種: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二、修辭手法種類很多,有大家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博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擬人、擬物),排比,設問,反問。其它的互文, 起興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
三、表現手法較多,較復雜,下面都是常見的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對比、襯托、抑揚、前後照應、正面側面描寫、虛實結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於景。
另外還有不少,譬如渲染、動靜、創設意境、用典等。

Ⅳ 作文中擬人的修辭手法ppt課件視頻

俗話說,勤奮出才能,勤奮出成果,古今中外都不例外。我的哥哥就是一位學習非常勤奮的人,他長著一雙大大的眼睛,像兩顆黑葡萄;濃濃的眉毛配上他那大大的眼睛,看起來就像一位小博士。我每次到他家,總能看到他睜著大大的眼睛,盯著題目,咬著筆桿,在草稿紙上演算數學題目。因此,我特別佩服他。因為我一看到了題目,總是覺得自己肯定不會做,所以不願意動腦筋,讓爸爸媽媽陪我一起做題目。我總是在想一個問題:哥哥怎麼會那麼勤奮呢?這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看來我要好好的研究一下了。 在暑假的一個中午,奶奶、爺爺早已午休。可是哥哥在寫作文,我想勸他睡覺,於是走到他旁邊。哥哥心思早已在作文上面了,所以全然不知道我的存在。我不敢打擾正在寫作業的哥哥,所以就在旁邊看他寫的作文。他寫的作文非...

Ⅳ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步驟方法和技巧ppt

小學語文閱讀題答題方法和技巧

一、讀懂文章,仔細審題

拿到文字材料,首先要通讀一遍文章,注意文章的題材,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然後審查下面給出的問題,再帶著問題去細讀一邊文章,這樣做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

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在為中心思想服務,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准文章想要表達的主旨。這就需要同學們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二、掌握解題技巧

下面將為同學們羅列出各種閱讀理解的問題形式,並給出相應的解題技巧

1、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根據文章中的具體內容來,一般來說正面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反面情緒的有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從字里行間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什麼樣的情感流露,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委婉含蓄,要聯系生活細細品讀。

2、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某句的作用,或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一般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首尾呼應,或者是寓意深長讓人回味無窮。
3、文章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8種,分別為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比較常考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將深奧的道理變得易於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 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 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 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4、概括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根據具體內容,可以用下列句式套用:「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還有就是一般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5、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而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又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被引用到文章,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三、把握關鍵詞

對文章中的關鍵詞難以做出正確的理解是閱讀理解的難點之一,這些關鍵詞往往不會有明確的文字進行表述,學生對這些關鍵次沒有正確的理解。想要正確的理解這些關鍵詞和字,就需要學生調動自己以往的知識和經驗,結合上下文和語境通過歸納和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解答這些題時,學生應把握以下三點:

1、首先要准確理解整個句子的意義

一個詞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有其確切含義,只有依照具體的語言環境,才能把詞義理解准確、透徹。對字義、詞義的理解,其基本原則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2、把選項中的詞代入句中,默念一遍,找語感

通過上面對語文注重對文章中關鍵詞語的理解答題技巧的知識講解學習,希望同學們對上面的內容很好的掌握,並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3、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目的

考生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這個目標:

(1)首先應對整篇文章有完整、准確的理解,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主題;

(2)要善於抓住文中關鍵句子或關鍵詞,它們有時會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有時也會出現在文章的結尾或中間;

(3)要對文章的引申含義進行分析和深加工;

(4)從選項與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

Ⅵ 修辭手法上的使用ppt

http://wenku..com/view/6b3d618502d276a200292e17.html

Ⅶ 文言文斷句技巧ppt

(1)找名詞(代詞),定句讀。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名詞(代詞)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基本上可以斷出句讀了。如:城和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2)看虛詞、副詞定句讀。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標志。尤其是語氣詞和一些連詞的前後,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如:夫、蓋、凡、竊、清、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歟、焉、哉等語氣詞常常用在句尾;以、干、為、而、則等連詞常用在句中。根據這一特點,找出虛詞就有助於句讀。如:今殺相如/終不得璧也/而絕秦趙之歡。

(3)找頂真,定句讀。頂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形式。句子前後相承,前一句做賓語的詞,在後一句又作了主語。例如:「畏懼則存想,存想則目虛見。」(王充《訂鬼》)根據這一特點,我們也可以確定句讀。如:具告沛公/沛公大驚。

(4)據排偶,定句讀。一排比、對偶、對稱是文言文中最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語言上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如: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5)依總分,定句讀。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據此也可以進行斷句。如: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6)對話、引文定句讀。文言文中對話、引用常用「曰」、「雲」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寫出人名,以後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時,應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7)察反復,定句讀。反復,特別是間隔反復,也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復,這也為斷句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Ⅷ 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別ppt

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別
課時
1
學段學科
三年級語文
教材版本
北師大版
作者
嚴妮
學校
金台區三迪小學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比喻句和擬人句的特點,會寫比喻句和擬人句。
2、了解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別,能夠判斷句子是比喻句還是擬人句。
3、理解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句意,能夠對比喻句和擬人句做一個分析評價。
二、導學重難點
1、了解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別,能夠判斷句子是比喻句還是擬人句。
2、理解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句意,能夠對比喻句和擬人句做一個分析評價。
三、學情分析
比喻和擬人是學生在閱讀和習作中最常見的兩種修辭手法,是三年級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比喻和擬人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動形象,給文章增加文采,但是學生容易將比喻和擬人兩種修辭手法混淆。
四、教學方法
多媒體
五、導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同學們好!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學習《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別》。比喻和擬人是同學們在閱讀和習作中最常見的兩種修辭手法,讓文章更有文采。那麼怎樣區分比喻句和擬人句呢?
2、請同學們先來讀一讀下面幾個句子,想一想,哪些是比喻句,哪些是擬人句?
例句一 天上的星星彷彿鑽石在閃爍。
例句二 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眨著眼睛。
例句三 春天就像慈祥的母親,很溫柔。
例句四 春姑娘邁著輕快的步子來到人間。
3、在這幾句話中,第一句和第三句是比喻句。第二句和第四句是擬人句。那麼什麼是比喻句呢?
二、比喻句
1、概念:比喻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
2、比喻句在文辭上分為三個成份,即: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本體是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體是比作的事物或情境,比喻詞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常見的比喻詞有像、好像、是、好似、如、如同、宛如、彷彿等。
3、判斷標准:判斷比喻句的標准就是有沒有將一種事物或情境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境,也就是本體和喻體。 使用比喻手法時要注意: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性質不同的兩類事物,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
4、例句分析
①天上的星星彷彿鑽石在閃爍。這句話是一個比喻句,把星星比作鑽石。本體是星星,喻體是鑽石,比喻詞是彷彿。
②春天就像慈祥的母親,很溫柔。這句話是一個比喻句,把春天比作母親。本體是春天,喻體是母親,比喻詞是像。而且春風和母親,一個是物,一個是人,有本質區別,所以這句是比喻句,且二者都很溫柔,給人溫暖的感覺,有相似點。
③小明長得像他爸爸。這句話不是比喻句,不能只看比喻詞,雖然小明和爸爸長相有相似之處,但二者都是人,本質相同。
5、例句分析
①荷葉上的露珠晶瑩透亮,宛如一顆顆美麗的珍珠。 這句話是一個比喻句, 本體是露珠, 喻體是珍珠,比喻詞是宛如。 把露珠比作珍珠,抓住了兩者的相似之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露珠晶瑩剔透的特點。
②這一朵朵菊花,遠看像一個個色彩鮮艷的綉球,近撫好似一匹匹細膩的絲綢。 這句話是一個比喻句,本體是菊花,喻體是綉球、絲綢, 比喻詞是像、好似。把菊花比作綉球和絲綢,形象生動的表現了菊花從遠處看的形狀和摸起來細膩絲滑的感覺。
三、擬人句
1、概念:根據想像將物當做人來敘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思想和感情。
2、判斷標准:判斷擬人句的唯一標準是有沒有賦予事物以人一樣的思想、情感、語言、行為,即在句子中能不能找到事物身上有人的思想、情感、語言、行為的詞語。 需要注意的是,當一句話出現比喻詞的時候,這句話就成了比喻句,不是擬人句了。
3、舉例分析
例句二:天上的星星在夜空中眨著眼睛。這里把星星當做人來寫,讓星星有人一樣的動作,眨眼睛,所以這句話是擬人句。
例句四:春姑娘邁著輕快的步子來到人間。這里把春天當做人來寫,春天不會走路,但是這句話讓春天有了人一樣的動作,說春天是邁著步子就走來了。所以是擬人句。
但是例句三:春天就像慈祥的母親,很溫柔。這里雖然表面上是看,以為把春天擬作了人,但是仔細一看,能找到本體和喻體,本體就是春天,喻體是母親,所以這句是比喻句。如果是把一個事物比喻成人,那麼我們只能說它是比喻句,而不能說成是擬人句。
四、例句分析
1、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的跳舞。
2、海棠果搖動著它那圓圓的小臉,沖著你點頭微笑。
3、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在這里彈琴。
這三句話都是擬人句,分別把雨滴、海棠果、油蛉、蟋蟀當做人來寫,讓他們或盡情跳舞,或點頭微笑,或低唱彈琴,賦予他們人的動作,讓我們讀起來更加形象生動,充滿情趣。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你能區分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別了嗎?來,跟老師一起來闖關吧!
五、闖關練習
讀句子,判斷它是比喻句還是擬人句。
1、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
2、一個個紅石榴小姑娘綻放出可愛的笑臉,躲在樹枝間。
3、一排排柳樹倒映在水中,欣賞著自己的容貌。
4、天上的雲像連綿的峰巒,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獅,像奔騰的駿馬。
六、小結
比喻句和擬人句都可以讓句子更加富有情趣,使描寫對象更加生動形象,但是二者之間是有區別的。老師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已經掌握了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別。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多留意比喻句和擬人句,能夠區分比喻句和擬人句,多寫比喻句、擬人句,讓自己的文章更有文采,更有表現力!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修辭方法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引出論點的方法 瀏覽:638
常用手術器材辨認及使用方法 瀏覽:959
青毛豆怎麼腌制方法 瀏覽:812
w7開機運行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1
新買的平板電腦正確的充電方法 瀏覽:88
電纜橋架快速連接方法 瀏覽:781
農村扎發簡單方法 瀏覽:514
彩鋼大棚安裝方法 瀏覽:40
簡述嬰兒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瀏覽:39
測定亞硫酸鹽的常用方法 瀏覽:492
縮陰啞鈴怎樣使用方法 瀏覽:969
快速練好薩克斯的方法 瀏覽:993
切線釣魚的正確方法 瀏覽:475
鐵路工程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 瀏覽:289
548除以72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373
之大聖歸來畫法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35
商品品種名稱及命名方法有哪些 瀏覽:443
胸針的使用方法 瀏覽:252
分控開關的安裝方法 瀏覽:701
引流袋寶塔頭尿袋連接軟管的方法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