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表達方法知識總結圖片大全

表達方法知識總結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2022-09-03 05:42:34

❶ 句子使用的表達方法有哪些

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什麼叫敘述?敘述有什麼作用?
敘述是作者通過一般性的陳述,介紹、交待人物、事件、環境及其發展演變過程的表達方法。回答「是什麼」的問題。
敘述的作用是: ①介紹人物的經歷、事跡、交待人物的關系; ②交待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其發展過程;③概括事實事例,為文章的議論提供依據;④聯系故事情節、過濾轉換上下文的意思。
▲敘述有哪些種類和方法?
敘述有兩類:一是概括敘述、一是具體敘述,概括敘述又叫簡述、略述、就是用簡單的筆墨對人物、事件、環境加以介紹、給讀者提供一個大概的印象。具體敘述又叫詳述、細述,就是用詳盡的筆墨對人物事跡、環境作詳細交待。
敘述的方法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順敘,是按照事件的發展過程或人物經歷的自然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它符合人們一般的認識習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易於將人和事敘述完整。倒敘、又叫倒插筆。是把事件(人物)的結局或發展過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斷提到前邊敘述,然後按順敘的方法進行敘述的方法。倒敘有三種情況。一是把結局提前、二是把某個片斷提前、三是用回想回憶的方式進行,將作者的感受用敘述在文章前邊表達出來。用倒敘的優點在於:可以造成懸念、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插敘,就是在敘述進行中插進另外一段敘述。插敘能充實文章內容、豐富故事情節。插敘也有三種情況:一是插進來的內容是和所敘述的內容有關的以先發生的事情。這種插敘又叫追敘.二是插進來的內容是對所敘述內容的補充,注釋。這種插敘習慣上又叫補敘。再一種情況是插進來的內容在表達順序上與原敘述的順序相反,這種情況又叫逆敘。
▲敘述常用那些人稱?它們各有什麼優缺點?
敘述的人稱,就是敘述客觀事物或人物活動時所確定的出發點和所選擇的角度.常用的敘述人稱有三種: 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三人稱——他、他們和第二人稱——你、你們。
使用第一人稱,有三種情況。「我」、「我們」有時就是作者本人,有時是虛構藝術形象,有時還可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或其它人物。它的優點是:講的是「我」、「我們」的親自見聞,有助於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真實、親切、自然。其缺點是,只能從「我」、「我們」的角度去寫,在刻畫人物,描寫景物環境時要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使用第三人稱的優點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能夠自由靈活地將敘述對象講述出來。其缺點是:客觀色彩較濃,缺乏第一人敘述的優點。
使用第二人稱,有兩種情況:如果作者在文章中不僅敘述了別人,也敘述了自己,實際上是站在第一人稱的角度上進行敘述的。如果作者較為客觀地向讀者講「你」「你們」的事自己並沒有在文章中出現,那實質上是第三人稱的敘述。
▲在敘述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①要線索清楚。確定一定的線索,才能理絲有緒,無論多麼復雜的情況,都能自成條理。②要交待明白。敘述要達到告訴讀者「是什麼」的目的,就要把握敘述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這樣讀者才會得到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詳略得當。敘述一件事,對它發展過程的每個階段不能平均用力量,敘述幾件事,也要有個側重點。要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 做到詳而不雜,細而不荒,簡而不陋。④要波瀾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 要善於交替使用各種敘述方法,運用抑揚、快慢、斷讀、離合等技巧,使敘述峰巒起伏,跌宕多姿。
▲什麼叫描寫?描寫有什麼作用?
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狀態、動作、景物的性質、特徵、環境的色彩、布局等具體地描繪出來。它回答的是「怎麼樣」的問題。具體、形象、生動地再現客觀事物,給人以親臨其境的真實感。
描寫的作用是:①展現自然景色的風貌;②展現人物的形態、舉止、言談及內心世界,③展現人物活動的背景或具體環境。④喚起人們的審美情緒,影響人們的感情,加深人們對客觀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描寫有哪些類型?
描寫大致有四種類型: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
▲什麼叫人物描寫?人物描寫包括哪些種類?有什麼要求?
人物描寫包括:①肖像描寫。即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衣著服飾、神情姿態等外部特徵寫。肖像描寫的方法很多,從描寫的角度上說:有通過作品中人物介紹進行描寫,有通過不同人物對比進行描寫,有側面烘托的描寫;從描寫的手法上說,有一次完成的描寫,有靜態的描寫和動態的描寫;從運用筆墨的程度上說,有精雕細刻的工筆描寫,也有輕描淡寫的白描。肖像描寫的要求是:一要以形傳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徵;二要獨特、新巧、切忌因襲雷同。
②行動描寫。即對於人的具體行動的描寫。行動描寫的要求是:要具體、生動展示出人物行動的方式方法和步驟,圓滿地回答人物「怎麼樣做」的問題。
③語言描寫。即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描寫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獨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語),一是對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互問互答)。搞好語言描寫,首先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處境、思想和性格特徵,使人看後相信這個人只能這樣說話:其次,語言要准確、簡潔、傳神。
④心理描寫。即直接描寫人物在特定環境中內心活動的方法。它是對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智、整個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視,能較好地把人物內心最隱蔽的東西暴露出來。
心理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剖析;用語言、行動顯示;用夢境、幻覺表現等。進行心理描寫必須注意:一不要把作者的感情強加給人物;二要鋪墊好寄託心理活動的必要的環境條件;三要與其它描寫方法交錯穿插,不宜作過長、靜止、單調的心理描寫。
▲什麼叫環境描寫?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環境描寫,指的是對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發的感情發生直接關系的客觀外界條件的描寫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
環境描寫的作用是:①顯示作品背景、點明時間、地點及社會背景;②襯託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進情節發展,增加故事的真實感;④突出文章主題,反映社會生活;⑤抒發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懷。
▲什麼叫場面描寫?場面描寫的方法有哪些?場面描寫有什麼要求?
場面描寫:是指對人物之間在一定時間和環境中所形成的相互關系而構成的生活畫面的描寫。或可以說是人物描寫的綜合形式。
場面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鳥瞰式, 即從整體著眼、較全面地、概括地寫出場面的總的景象和總的氣氛。 這種方法,不求點上的細微,而求面上的廣度,關鍵是寫出一個完整的藝術畫面。另一種是特寫式。即把場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徵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細致地突現出來。
場面描寫的要求有兩點:一、 寫同一時間,同一環境下所發生的事件, 要注意它的四周,把時間、地點等跟人物結合在一處,要有人還要有畫面。二、截取事件過程的橫斷面,要寫出動靜之態,顯示人物之間的關系。
▲什麼叫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細節描寫,即對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義的細微末節的刻劃與描繪。
細節描寫的作用很大:①可以促成情節的曲折和復雜;②可以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③可以展現環境景物的獨有特徵;④可以增強主題的表現力。
▲描寫的方法和要求是什麼?
常見的描寫方法有六種,即: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工筆描寫和白描,表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都是從描寫時所站的角度上說的。直接描寫又叫正面描寫,它是從正面描寫人物,事物和環境,使其形貌直接地顯現出來。間接描寫又叫側面描寫。它不直接描寫對象本身,而是借描寫其它,間接烘托出要描寫的對象。因此,人們又叫這種方法為「烘雲托月」法。
工筆描寫與白描,是從描寫的程度上來說的,工筆描寫,即濃筆重彩、精雕細刻的描寫。白描、即輕描淡寫,簡單的勾勒。
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是從描寫對象的變化上來說的, 靜態描寫,即對平面、靜止的人物與景物的描寫。動態描寫,則是對人物或景物發展變化的情態的描寫。
描寫的要求有以下幾點:①要真切具體。也就是要抓住描寫對象的特點進行描寫,使其狀態、色彩、情調躍然紙上。②要選好角度。描寫的角度有好幾種:旁觀者的角度,當事人的角度,見證人的角度。選角度要從自己的獨特感受出發,要符合人們觀察認識事物的通常邏輯、要注意以點帶面。③要精煉生動。精煉即語言精確、凝煉,生動即文字活潑形象。
▲什麼叫抒情?抒情有什麼作用?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發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動人、增強文章感染力;②開拓意境,表現和深化主題思想;③渲染氣氛,顯示行文格調,貫通文章意脈。
▲抒情的方法有哪些?
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傾吐自己的感情。②即事抒情,又叫敘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動情,將感情融人敘事之中的一種抒情方式;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於景或描寫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託在景物描寫之中,以景物的形狀、色彩濃度、格調表達感情。④議論抒情,又叫寓情於理。即把感情寓於道理之中,藉助說理表達思想感情。
▲抒情的要求是什麼?
①要有真情實感,不可為文造情、無病呻吟;②要同內容和諧一致、保持一致格調、形成有機聯系;③要有積極、健康的情趣。
▲什麼叫議論?議論的作用是什麼?
議論,即分析評論客觀事物,表現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議論的作用是:①增強文章表達效果,提高戰斗性;②明確文章主題,揭示蘊含的思想意義;③貫通文脈緊湊篇章結構。
▲議論的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議論方法有:①夾敘夾議。即一邊敘述一邊議論。可先敘而後議,亦可先議而後敘。要把議和敘緊密聯系,使議出自敘,言簡意賅、靈活、自然。②寓理於情,即把議論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闡發道理。③借端生議,就是由所描繪的事物聯想發揮而進行議論。 這種議論必須與所描述的事物 有內在聯系, 同時又要聯想開去不拘泥於 描述對象的本身。 ④ 寓議論於篇外。即,在文章開篇或結尾之處,加上一種既有獨立性,又與篇章內容有某種聯系的議論文字。除此之外,還有引證代議,發問提議等。
▲議論有什麼要求?
①議論要有獨到見解,要有深度、有分量、有所指。②要精當貼切。精當即言簡意明、切中要害、鞭辟入裡;貼切即恰到好處,③要因文制宜、文學作品議論要少而精。
▲什麼叫說明?說明有什麼作用?
說明即用言簡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把人物的經歷特點表述明白。
說明的作用是:①在議論文中用它交待論據;②在記敘文中用它起注釋作用;③在新聞中,用它介紹背景材料,加強內容表達;④在科學報告或教科書中,用它表述科學知識或事物。
▲說明的方法有哪些?
①比較說明、即把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形,不同問題或不同方面進行比較,從而使各自的本質,特徵顯示得更為突出。比較有橫的比較和縱的比較。橫的比較是指不同事物或不同問題間的比較;縱的比較則是指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形或同一問題在不同情況下的比較.②分類說明。即把被說明的對象按同一標准分成不同類別,逐類加以說明;③比喻說明,即找出與被說明對象具有相同或相似之點的事物、事理,用以說明對象。④詮釋說明、即以下定義的方式說明事物或事理。用簡潔而明確的語言,指出被說明對象的性質特點,使它與那些易混淆的對象區別開。此外,還有舉例說明,引用說明、問答說明、描述說明、圖表說明、數字說明等。
▲說明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①要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②要善於說出事物的疑似之處;③說明要客觀地進行;④說明要用淺顯,准確、詳盡的文字。詳細見http://..com/link?url=DkFKpsmHyP3HOoSXE0v_Ourg4IsTd6kqIGG-QAzfHvDraR3FoShs6Gs9OR_Q9fITLQUgqhMRg7-xYJJPpW-66K

❷ 文章的表達方法是什麼有哪些

表達,又叫表達方式,表達方法。 它是文章思想內容變成具體存在現實的一種藝術形式、一種藝術手段。它是文章的重要形式因素,也是衡量文章藝術性的重要條件。 表達的基本方式有五種、一是敘述,二是描寫,三是抒情,四是議論,五是說明。 1、敘述是作者通過一般性的陳述,介紹、交待人物、事件、環境及其發展演變過程的表達方法。回答「是什麼」的問題。敘述的作用是: ①介紹人物的經歷、事跡、交待人物的關系; ②交待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及其發展過程;③概括事實事例,為文章的議論提供依據;④聯系故事情節、過濾轉換上下文的意思。 2、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狀態、動作、景物的性質、特徵、環境的色彩、布局等具體地描繪出來。它回答的是「怎麼樣」的問題。具體、形象、生動地再現客觀事物,給人以親臨其境的真實感。描寫的作用是:①展現自然景色的風貌;②展現人物的形態、舉止、言談及內心世界,③展現人物活動的背景或具體環境。④喚起人們的審美情緒,影響人們的感情,加深人們對客觀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3、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發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動人、增強文章感染力;②開拓意境,表現和深化主題思想;③渲染氣氛,顯示行文格調,貫通文章意脈。 4、議論,即分析評論客觀事物,表現自己的觀點和態度。議論的作用是:①增強文章表達效果,提高戰斗性;②明確文章主題,揭示蘊含的思想意義;③貫通文脈緊湊篇章結構。 5、 說明即用言簡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把人物的經歷特點表述明白。說明的作用是:①在議論文中用它交待論據;②在記敘文中用它起注釋作用;③在新聞中,用它介紹背景材料,加強內容表達;④在科學報告或教科書中,用它表述科學知識或事物。

❸ 語文表達手法 表達技巧 藝術手法 區別

表達技巧又叫藝術手法,包括:

(1)修辭技巧:比喻、比擬、借代、誇張、通感、雙關、反復、用典、設問、反問等

(2)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描寫方式:細節、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 、議論、抒情(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借古諷今、托物言志等)

(3)表現手法:襯托、對比、渲染、聯想、想像、欲揚先抑

(4 )結構技巧: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後分、鋪墊等。



(1)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其中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正側面描寫結合、虛實結合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而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表現手法:想像、聯想、類比、象徵、烘托、對比、渲染、懸念、反襯、比興、托物言志、賦比興、動靜相襯、虛實結合、景情理合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映襯烘托、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以動寫靜、正側面描寫相結合等。

(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繁簡。

(4)結構:承上啟下、起承轉合、懸念、照應、鋪墊、銜接、伏筆、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等。

(5)修辭手法:比喻、雙關、借代、反復、排比、反問、設問、擬人、誇張、對偶、互文等。

❹ 小學語文課文的表達方法有哪些

表達 方法 又叫表達方式,它是 文章 思想內容變成具體存在現實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文章的重要形式因素,也是衡量文章藝術性的重要條件。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課文的表達方法有哪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課文的表達方法有哪些

一、整體研究單元訓練重點

在教學中與孩子一起了解本單元要掌握的表達方面的知識。找到訓練重點,就要多方查找資料弄清訓練重點的核心意義。在教師完全掌握理解後,針對內容對學生進行講解。如《窮人》一課,心理描寫和環境描寫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內心糾結的具體事件,如:「撿錢、沒有完成作業、弄壞了東西等錯事內心是如何糾結的」,讓孩子將自己真實的內心想法寫出來,孩子們不但掌握了什麼是心理描寫,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學會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二、理解表達方式

眾所周知,要想學會什麼東西,必須要讓學生了解這東西是什麼,只有了解了,孩子們才能進一步掌握並學會運用。我在教學直接抒情的時候先用理解詞義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直接抒情,首先孩子理解「直接」,學生知道直接的意思就是不拐彎、直白地說出,那麼就引導學生理解比較生僻的「抒情」了,學生能理解到抒情是表達感情,那麼連起來理解「直接抒情」,學生立刻就體會到直接抒情的意思就是不拐彎抹角的直白的表達感情,很快孩子們就能在文章中找到直接表達感情的 句子 。

在講間接抒情,孩子們直接就說:「那一定是拐著彎來說了。」我就說:「那你們給我舉個例子來說吧。」孩子們這時還是舉不出來例子,我就引導孩子:「直接抒情就是直接贊美,間接一定不是直接贊美,那他怎樣贊美呢?這拐著彎是怎樣的拐彎呢?其實就是通過其他的美來映襯主角的美,如教學《秋思》「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這首詩的時候,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讓孩子講一講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回答後問:這首詩是寫寄家書這件事的,你找一找哪個字直接寫出了作者想家?孩子們找來找去也沒有找到,我就說:是的,這首詩寫的是寫信的事,但是字里行間卻能體會到作者萬般思念家鄉、思念親人,這樣的寫法就是間接抒情,然後,我再回頭問孩子,那麼到底什麼是間接抒情呢?孩子們這回說:「哦,知道了,就是文章表面上什麼也沒寫,但是文章內部卻含有其他意思。」

三、表達方式的尋找訓練

雖然孩子們知道了什麼是抒情、聯想和想像,但是如果不應用,孩子們依然會很快遺忘,所以,在課堂中我要選擇大量的相關材料對孩子加以訓練尋找,讓孩子們在尋找表達方式中得到鍛煉,獲得自信。

四、表達方式的運用

表達方式的運用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階段,雖然孩子們理解了這些表達方式,但是運用起來也並不是那樣得心應手。

1、仿寫階段

仿寫是一切寫作的初始階段,當然別看有優美的例子,但是孩子們依然無從下手,適當的引導是學會仿寫的關鍵。我在引發孩子思考的時候是這樣做的,因為孩子在剛開始仿寫的時候, 想像力 極其空乏,怎麼辦呢?如果遇到環境描寫的仿寫,我就引導孩子想像,你最喜歡什麼地方?孩子們有的喜歡高山、有的喜歡小河、有的喜歡校園……當孩子打開思路之後,越來越多的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展示階段

如果說,每天的仿寫是一個運用的階段,那麼展示是讓孩子獲得自信、體驗快樂的階段,如果沒有體驗快樂的這個階段,孩子們的寫作想法不會持續多久,因為有了每天5分鍾的展示平台,孩子們不論寫得好還是寫得不好,都積極地走到講台前大聲地朗讀自己的文章片段,哪怕是短短的傳神的一個比喻句,也能引起全體學生的掌聲,在展示中孩子們不斷成長,越來越喜愛寫作,我想雖然在小學階段,我做不了太多,但是,我能指引孩子們學會理解專業術語的方法,學會獨立運用表達方式的方法,孩子們會在寫作的道路上走得更久遠。

領會文章表達方法的途徑還有很多,如通過課後的思考練習題,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領會表達方法;抓住關鍵詞語,帶動全文的理解,領會表達方法;通過交流平台, 總結 和提升表達方法……

2小學語文朗讀 教學方法

一、在質疑中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如在執教《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來猜一個 謎語 ——「千條線、完條線,落到水裡看不見。」引出課題,接著提出問題:你們見過一些什麼雨?而進一步提出春雨有沒有顏色,都有些什麼顏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讓學生帶著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疑問的地方去閱讀課文。這樣學生閱讀起來就更加認真,更能入境。

二、分角色朗讀

好動、好勝心強使得表演讀和賽讀成為了小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朗讀形式。適當、巧妙地運用,可以起到難以想像的效果。

如在執教《荷葉圓圓》一課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這種分層遞進的朗讀,不僅在形式上呈現出多樣性,更是給了學生充分的朗讀空間,符合低段 兒童 的認知規律,在指導學生朗讀的同時,應注意啟發學生思考,引導他們嘗試著去總結一些基本的 語文學習 方法。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用於向困難挑戰,敢於質疑。讓學生在相互的比賽閱讀中發現別人的長處、自己的不足。

此外,在課堂上應不斷變換朗讀形式,如指名讀、分小組讀、 開火車讀、齊讀、輕聲讀、自由讀、還可以引讀,配樂讀等等多種形式的交替使用。

三、創設情境,設計各具特色的朗讀形式

「課堂教學要多讀精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練習朗讀;指導朗讀,不要單純從朗讀技巧上指導,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相結合,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准確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 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我們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假如你們的媽媽不見了,你們會怎麼樣?肯定會很著急,可能都會急得哭了。哪嗎我們怎麼讀才能把小蝌蚪很著急的語氣讀出來呢?有了這樣的情境,小學生就能夠很容易的進入角色,把語句讀得更好。

四、在比賽中激起學生的朗讀慾望,讓他們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1、利用閱讀課進行背誦古詩、背誦優美片段等朗讀比賽活動,並設立相應的獎勵制度,以此激起學生有感情朗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

2、要特別重視每天的早讀課時間,除了要求學生都有要放聲朗讀之外,教師也和同學們一起朗讀,既可以起示範作用,又能提高他們朗讀的積極性,何樂而不為呢?教師和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可謂有創意。

3、進行積累大賽,讀完一課後,讓學生 說說 積累了哪些優美的詞句或片段,看誰積累得又多又好,並能用自己的朗讀形式背出來,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積累能力,又增強了朗讀水平,真是一舉多得。

五、朗讀要精選練點

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務必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想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並不容易,需要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但是這些指導不可能課課皆有,此次具備。

因此要精心選擇朗讀訓練點,每次訓練有個側重點,錘錘敲打,錘錘有聲。如《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這幾句話:①小魚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②老牛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趕蠅子呢。」③燕子說:「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④小壁虎轉身一看,高興地叫了起來:「我長出一條新尾巴啦!」特別是最後一句,要反復的讀,讀出小壁虎長出尾巴以後那種高興的樣子。學生一旦掌握技巧後,將舉一反三,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

六、朗讀要保證充足的時間

在教學時,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並自我監控達成度。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調節功能。

3小學語文識字方法

一、情境識字

在開課之初,教師可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生動的童話情境,把新授生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字寶寶,告訴學生,這些生字寶寶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你能根據房間的門牌號碼(即生字的讀音)幫它們找到家,你就能與這個字寶寶成為好朋友,字寶寶就會對你笑一笑。生動的情境,優美的音樂,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為快樂識字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插圖識字

在學習漢字的初級階段,配有大量的插圖。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來幫助學生學習漢字。插圖色彩鮮艷、生動有趣,加上教師的引導,自然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它的作用不僅如此,我們還可以利用它來搭建學生記憶漢字的橋梁,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把漢字放到有生命的環境中,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促進學生記憶。接著讓學生看清字形,拼對字音,再「回」到圖上,這一過程能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漢字。

三、注音識字

注音識字是80年代崛起的新實驗,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學改革實驗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由黑龍江省語委組織實施。這種識字教學法堅持走發展學生語言的路子,以語言訓練和 思維訓練 為重點,解決「識漢字與學漢語」的矛盾。

以學好漢語拼音並發揮多功能作用(用於識字是注音的工具,用於正音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用於讀寫是漢字的輔助工具)為前提,寓識字於讀寫之中,對入學不久的兒童在未識字和識字不多的情況下,就開始聽、說、讀、寫的訓練,促使兒童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協調發展,從而達到及早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這種方法在兒童入學後暫時繞開生字這個攔路虎,採取迂迴的辦法解決識字難的問題。邊讀書,邊識字,對漢字的音、形、義和識、寫、用分步提出要求,即識歸識,寫歸寫。兒童用七周左右的時間教學漢語拼音,培養直呼音節和書寫音節的能力,使漢語拼音成為提前讀寫、全面進行語言訓練的工具;先閱讀拼音課文,再閱讀漢字注音課文,進而閱讀漢字難字注音課文,最後閱讀漢字課文。

四、部首識字

利用部首幫助學生識字,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例:教「打」字,它的部首是提手旁,「打」和手的動作有關系:用手打人或抓住物體打下去,都跟手有關系,所以在不同時間教「提、抓、扔、托、扶、拾」等字,我們可以提醒學生,這些字都跟手的動作有關系,所以用了提手旁做部首。例:教「踢、跨、跳、跑」這幾個字的部首是足字旁,在中文裡,「足」是「腳」的意思。這幾個字的意思都跟腳的動作有關系,所以用了足字旁做部首。學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義,就能較好地 組詞 造句 ,學習課文和閱讀課文。這種方法對後進生幫助最大。

五、會意識字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用心,識字、寫字也如此。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字形通過大腦的加工與生活 經驗 的聯系,經過這種聯系,字就記得特別牢。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學。像學「青」字的時候,我就把「清、情、晴、睛」這幾個字放在一起學,讓小朋友學會對比觀察,能自己區分形近字的細微差別。小朋友會比較出「清」字是三點水,和水有關,清水。「情」字是豎心旁,和心情有關,心情。「晴」字是日字旁,和太陽有關,晴天。「睛」字和眼睛有關,眼睛。通過比較,學生用部首分析法區分出這幾個字的不同點。在學這一類字的時候老師不講,而是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找出區別,並把各自觀察的結果告訴大家,出於一種強烈的表現欲,大部分學生會很投入,效果也會比較好。

六、歌訣識字

兒歌琅琅上口,生動有趣,一旦記住便永久難忘。平日教學中注意抓住字的特點編一些通俗易懂的兒歌,如教學「碧」字,編成「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如教「壞」字,編成「地里不長草,壞了」;如教「法、丟」時,我先復習「去」字,再以舊字帶新字,編成一句兒歌:「去」字頭上戴斜帽,丟、丟、丟;「去」字旁邊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編,易學易記,妙趣橫生。

4小學語文閱讀方法

一、讓學生熟讀課本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課本上的知識熟讀,吃透,而後才能在此基礎上拓展到課外閱讀層面。我們所學的課本教材,收錄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橫生,因此,丟開課本去尋找閱讀的捷徑,豈不是枉走了彎路嘛?

我們以《觀潮》中的章節為例:「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米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盪盪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通過由遠到近的細節描述,生動動形象,恰到好處的比喻,讓人有種深臨其境的感受。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中,不僅僅是要學生因學習而閱讀,更應該讓學生在閱讀中展開想像的翅膀,從而生動形象的感受到課文中的對於洶涌澎湃潮水描述。

二、讓學生多讀感興趣的書

學生是學生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讓學生讀好書,會讀書的前擔是讓學生讀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我們應該鍛煉學生對感興趣的書目進行閱讀,培養學生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能力。其次要明確自我閱讀目標,小學生課外閱讀時間有限,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較多知識。必須有一個閱讀目標,即指導學生,首先了解一本書的序言後記,或雜志的目錄,了解文章的大概結構,熟悉其內容,然後篩選出自己要閱讀的內容,學生在閱讀前要明確這些目標,分階段逐漸完成,這樣就會擺脫閱讀是一種負擔這一心理壓力。

三、要學生學會閱讀的方法

市面上,課外閱讀書籍林林總總,老師和學生都面臨著選擇的問題,學習和閱讀的時間合理分配需要我們學會精讀和略讀。

何謂精讀?精讀其實就是將課外閱讀中的部分章節進行肢解分析,字,詞,意等等,學生在熟讀文章之後,抽絲剝繭的對章節進行反復推敲。通過仔細的研究,從而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內容,精讀的過程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思考學習過程,在精讀課外讀書物的過程中,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略讀是閱讀的策略,文章中總有重點,我們精讀重點,對一般的情節內容可以採用略讀的方法,了解 故事 片的大致內容就可以,甚到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完全忽略過去,這也是培養學生 快速閱讀 的方法之一。

四、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只要形成了習慣,要改也更難,俗話說:「習慣成自然。」所以,我們要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我認為;除都學大綱規定學習的課文外,其餘的課外閱讀都應進行閱讀的訓練,即每個單元,重點,講解,研討一兩篇,其餘都進行篇章的閱讀訓練,而對於學生而言,要養成他們在生活中的自覺閱讀習慣,如報紙,雜志,故事等,蘇東坡的「通讀,精讀,出神入化」,這三個階段我們也不妨拿來一用,讓學生們在閱讀中逐漸深入,知識面逐步擴大,從而對文章形成自己的理解。


❺ 表達方法有哪些

表達方法

1、記敘 2、描寫 3、抒情 4、議論5、說明

表達方法作用

(1)記敘。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環境描寫)等,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


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

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五種表達方式,作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為內容表達服務。一定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達來寫作,可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表達功能。

❻ 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有哪些

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是什麼?▲關於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有五種: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關於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倒敘插敘 對比襯托卒章顯志 象徵襯托想像聯想照應 寓情於景 托物言志 反襯烘托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數量不限▲什麼叫敘述?敘述有什麼作用? 敘述是作者通過一般性的陳述,介紹、交待人物、事件、環境及其發展演變過程的表達方法。回答「是什麼」的問題。▲敘述有哪些種類和方法? 敘述有兩類:一是概括敘述、一是具體敘述,概括敘述又叫簡述、略述、就是用簡單的筆墨對人物、事件、環境加以介紹、給讀者提供一個大概的印象。具體敘述又叫詳述、細述,就是用詳盡的筆墨對人物事跡、環境作詳細交待。 敘述的方法有四種: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敘,是按照事件的發展過程或人物經歷的自然順序進行敘述的方法。它符合人們一般的認識習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易於將人和事敘述完整。倒敘、又叫倒插筆。是把事件(人物)的結局或發展過程中精彩、感人的片斷提到前邊敘述,然後按順敘的方法進行敘述的方法。倒敘有三種情況。一是把結局提前、二是把某個片斷提前、三是用回想回憶的方式進行,將作者的感受用敘述在文章前邊表達出來。用倒敘的優點在於:可以造成懸念、使文章結構富於變化。插敘,就是在敘述進行中插進另外一段敘述。插敘能充實文章內容、豐富故事情節。插敘也有三種情況:一是插進來的內容是和所敘述的內容有關的以先發生的事情。這種插敘又叫追敘.二是插進來的內容是對所敘述內容的補充,注釋。這種插敘習慣上又叫補敘。再一種情況是插進來的內容在表達順序上與原敘述的順序相反,這種情況又叫逆敘。▲敘述常用那些人稱? 常用的敘述人稱有三種: 第一人稱——我、我們;第三人稱——他、他們和第二人稱——你、你們。▲在敘述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①要線索清楚。確定一定的線索,才能理絲有緒,無論多麼復雜的情況,都能自成條理。②要交待明白。敘述要達到告訴讀者「是什麼」的目的,就要把握敘述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這樣讀者才會得到一個完整、清晰的印象。③要詳略得當。敘述一件事,對它發展過程的每個階段不能平均用力量,敘述幾件事,也要有個側重點。要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做到詳而不雜,細而不荒,簡而不陋。④要波瀾起伏「文如看山不喜平」。要善於交替使用各種敘述方法,運用抑揚、快慢、斷讀、離合等技巧,使敘述峰巒起伏,跌宕多姿。▲什麼叫描寫?描寫有什麼作用? 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狀態、動作、景物的性質、特徵、環境的色彩、布局等具體地描繪出來。它回答的是「怎麼樣」的問題。具體、形象、生動地再現客觀事物,給人以親臨其境的真實感。 描寫的作用是:①展現自然景色的風貌;②展現人物的形態、舉止、言談及內心世界,③展現人物活動的背景或具體環境。④喚起人們的審美情緒,影響人們的感情,加深人們對客觀事物美的感受,使作品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描寫有哪些類型?有四種類型: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什麼叫人物描寫?人物描寫包括哪些種類?有什麼要求? 人物描寫包括:①肖像描寫。即對人物的音容笑貌、衣著服飾、神情姿態等外部特徵寫。肖像描寫的方法很多,從描寫的角度上說:有通過作品中人物介紹進行描寫,有通過不同人物對比進行描寫,有側面烘托的描寫;從描寫的手法上說,有一次完成的描寫,有靜態的描寫和動態的描寫;從運用筆墨的程度上說,有精雕細刻的工筆描寫,也有輕描淡寫的白描。肖像描寫的要求是:一要以形傳神,抓住外表上富有代表性的特徵;二要獨特、新巧、切忌因襲雷同。 ②行動描寫。即對於人的具體行動的描寫。行動描寫的要求是:要具體、生動展示出人物行動的方式方法和步驟,圓滿地回答人物「怎麼樣做」的問題。 ③語言描寫。即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描寫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獨白。(作品中人物自言自語),一是對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互問互答)。搞好語言描寫,首先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處境、思想和性格特徵,使人看後相信這個人只能這樣說話:其次,語言要准確、簡潔、傳神。 ④心理描寫。即直接描寫人物在特定環境中內心活動的方法。它是對人物的思想感情、理智、整個精神世界的直接透視,能較好地把人物內心最隱蔽的東西暴露出來。 心理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心理剖析;用語言、行動顯示;用夢境、幻覺表現等。進行心理描寫必須注意:一不要把作者的感情強加給人物;二要鋪墊好寄託心理活動的必要的環境條件;三要與其它描寫方法交錯穿插,不宜作過長、靜止、單調的心理描寫。▲什麼叫環境描寫?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環境描寫,指的是對那些和作品中的人物或和作者所抒發的感情發生直接關系的客觀外界條件的描寫它包括自然景物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 環境描寫的作用是:①顯示作品背景、點明時間、地點及社會背景;②襯託人物性格、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③推進情節發展,增加故事的真實感;④突出文章主題,反映社會生活;⑤抒發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懷。▲什麼叫場面描寫?場面描寫的方法有哪些?場面描寫有什麼要求? 場面描寫:是指對人物之間在一定時間和環境中所形成的相互關系而構成的生活畫面的描寫。或可以說是人物描寫的綜合形式。 場面描寫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鳥瞰式,即從整體著眼、較全面地、概括地寫出場面的總的景象和總的氣氛。這種方法,不求點上的細微,而求面上的廣度,關鍵是寫出一個完整的藝術畫面。另一種是特寫式。即把場面中具有代表性、特徵性的典型情景、集中、細致地突現出來。 場面描寫的要求有兩點:一、 寫同一時間,同一環境下所發生的事件,要注意它的四周,把時間、地點等跟人物結合在一處,要有人還要有畫面。二、截取事件過程的橫斷面,要寫出動靜之態,顯示人物之間的關系。▲什麼叫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有什麼作用? 細節描寫,即對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義的細微末節的刻劃與描繪。 細節描寫的作用很大:①可以促成情節的曲折和復雜;②可以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③可以展現環境景物的獨有特徵;④可以增強主題的表現力。▲描寫的方法和要求是什麼? 常見的描寫方法有六種,即: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工筆描寫和白描,表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都是從描寫時所站的角度上說的。直接描寫又叫正面描寫,它是從正面描寫人物,事物和環境,使其形貌直接地顯現出來。間接描寫又叫側面描寫。它不直接描寫對象本身,而是借描寫其它,間接烘托出要描寫的對象。因此,人們又叫這種方法為「烘雲托月」法。工筆描寫與白描,是從描寫的程度上來說的,工筆描寫,即濃筆重彩、精雕細刻的描寫。白描、即輕描淡寫,簡單的勾勒。 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是從描寫對象的變化上來說的,靜態描寫,即對平面、靜止的人物與景物的描寫。動態描寫,則是對人物或景物發展變化的情態的描寫。 描寫的要求有以下幾點:①要真切具體。也就是要抓住描寫對象的特點進行描寫,使其狀態、色彩、情調躍然紙上。②要選好角度。描寫的角度有好幾種:旁觀者的角度,當事人的角度,見證人的角度。選角度要從自己的獨特感受出發,要符合人們觀察認識事物的通常邏輯、要注意以點帶面。③要精煉生動。精煉即語言精確、凝煉,生動即文字活潑形象。▲什麼叫抒情?抒情有什麼作用?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發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它的作用是:①以情動人、增強文章感染力;②開拓意境,表現和深化主題思想;③渲染氣氛,顯示行文格調,貫通文章意脈。▲抒情的方法有哪些?①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意,即作者直接傾吐自己的感情。②即事抒情,又叫敘述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動情,將感情融人敘事之中的一種抒情方式;③借景抒情,又叫寓情於景或描寫抒情,即作者把感情寄託在景物描寫之中,以景物的形狀、色彩濃度、格調表達感情。④議論抒情,又叫寓情於理。即把感情寓於道理之中,藉助說理表達思想感情。▲抒情的要求是什麼? ①要有真情實感,不可為文造情、無病呻吟;②要同內容和諧一致、保持一致格調、形成有機聯系;③要有積極、健康的情趣。▲什麼叫議論?議論的作用是什麼? 議論,即分析評論客觀事物,表現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議論的作用是:①增強文章表達效果,提高戰斗性;②明確文章主題,揭示蘊含的思想意義;③貫通文脈緊湊篇章結構。▲議論的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議論方法有:①夾敘夾議。即一邊敘述一邊議論。可先敘而後議,亦可先議而後敘。要把議和敘緊密聯系,使議出自敘,言簡意賅、靈活、自然。②寓理於情,即把議論融入抒情之中,借抒情闡發道理。③借端生議,就是由所描繪的事物聯想發揮而進行議論。這種議論必須與所描述的事物有內在聯系,同時又要聯想開去不拘泥於 描述對象的本身。 ④ 寓議論於篇外。即,在文章開篇或結尾之處,加上一種既有獨立性,又與篇章內容有某種聯系的議論文字。除此之外,還有引證代議,發問提議等。▲什麼叫說明?說明有什麼作用? 說明即用言簡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把人物的經歷特點表述明白。 說明的作用是:①在議論文中用它交待論據;②在記敘文中用它起注釋作用;③在新聞中,用它介紹背景材料,加強內容表達;④在科學報告或教科書中,用它表述科學知識或事物。▲說明的方法有哪些? 說明事物和事理的方法很多,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定義說明法:也叫下定義。有時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內容和主要問題,往往用簡明扼要的話給事物下定義,使讀者對被說明對象有個明確的概念。 數字說明法:也叫列數字。有時為了便於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用一些數字來准確地、科學地加以說明。 比較說明法:也叫做比較。為了說明某些抽象的或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用具體的或大家比較熟悉的事物進行比較,往往能增強說明事物的效果。例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一文中,為了說明宴會廳的建築面積,作者運用了做比較的方法:「有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積有七千平方米,比一個足球場還大,設計的精巧也是罕見的。」 比喻說明法:也叫打比方。用人們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形象,有助於人們了解被說明事物的特徵。 舉例說明法:也叫舉例子。就是用列舉事實的方法,把比較復雜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說得具體明晰、通俗易懂。 分類說明法:也叫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徵,往往從單方面不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類,然後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運用分類說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標准,對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別加以說明。 引用說明法:也叫引資料。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可使說明更具說服力。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張嘉貞的話,說明趙州橋的設計和施工巧妙絕倫。此外,還有問答說明、描述說明、圖表說明等▲說明需要注意哪些問題?①要把握說明對象的特點:②要善於說出事物的疑似之處;③說明要客觀地進行;④說明要用淺顯,准確、詳盡的文字。▲文章開頭的作用一)、開門見山 落筆扣題所謂「開門見山」,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的是直截了當地切入要旨。如《白楊禮贊》一開頭就觸及題旨:「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這種寫法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學所青睞。(二)、引用經典 彰顯底蘊開頭引用警句、名言、詩句或俗語、諺語等,能增強開端的氣勢,使人感到崢嶸、高遠,達到吸引讀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如下例幾種常用的:1.詩詞開頭以詩句開頭,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頭,可是依然很平凡……2.俗語開頭俗語是孩子們所熟悉的,以此開頭,倍感親切,激發興趣。如:中國有句俗語說:「三棒槌打不出一個屁來。」我的爸爸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3.名人名言開頭這種開頭法不僅使你所要表達的意思簡明扼要,言簡意豐,而且能集中地表達文章的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學生寫《自信》:著名科學家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的,擁有自信,不斷努力,就能獲得成功。4.故事導入引用一則典故或現實生活中的小故事來開頭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如一學生寫《寬容》時,這樣開頭:「一位理發師正在給周恩來總理刮臉,由於周總理咳嗽了一聲,理發師不小心將他的臉刮破了,這時理發師緊張不已,以為周總理會大發雷霆。想不到,周總理卻很抱歉地說:『這不關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給你打個招呼,你就不會刮破我的臉了。』這樣一句暖人的安慰,我們可以從周總理身上看到可貴的品質——寬容。」5、聲音開頭對話、琴聲、風聲、雷聲等等,都可以用來開頭,信手拈來,渲染氛圍。如:「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請把你的微笑留下……」每當耳邊響起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像遇見了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感覺格外親切。(三)、精闢修辭 韻味悠長用修辭手法開頭,易抒寫作者心靈的感悟,引發讀者賞讀的情趣。1.比喻 開頭設喻,以引起讀者對要說明的事物或道理的興趣。如《中國石拱橋》開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2.對比 用對比來開頭的方法,可以加強文采,有力地突出主題。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沒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反之,那些懶惰昏庸的人,則無法成就事業,由此可見,勤則成事,惰則敗業。3.排比 用排比句開頭,句式整齊,語勢鏗鏘,促人賞讀。如:假如我是小鳥,我會記住那出生時的巢穴;假如我是樹苗,我無法忘記那滋養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為我記憶中的烙印……4.設問 設問開頭,鋪排文氣,先聲奪人。如:為什麼服裝設計師總要千方百計地設計一套又一套的時裝?為什麼我們的祖國在前進的號角中總夾雜著這樣一句話——提倡科技創新?為什麼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不沿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築的風格?一切的一切,只因為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也在變化。時裝要迎合時代潮流,發展要與時俱進,生活賦予了我們創新的動力。(四)、借物聯想 引發情趣文章的開頭或從遠到近,或由此及彼,從別的事物寫起,再聯想到要寫的事物上來,藉以烘托要寫的事物。如一學生這樣寫《路》:日常行走的路有大路、小路之別,人生之路有正路、歧路之分。人,應該擇路而行。(五)、巧設懸念 曲徑通幽開頭設置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引起讀者的關注,激發讀者的興趣,同時增加文章的曲折,顯現布局之美。如一學生寫《感受生活之美》:「我快要死了——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靜,偌大的房間里,只能聽得見我微弱的呼吸聲。」(六)、名人作答 啟人深思採用名人作答的方式展開文章,有利增強開端氣勢,給人高遠之感。如一學生如此寫《幸福》的開篇:有人問:幸福是什麼?答案是豐富多彩的。尼采認為:「能把蜈蚣、碎玻璃、肉蟲、石頭一齊吞下肚,卻毫不惡心,這種人是最幸福的。」而思多葛派卻認為:「擁有無窮的財富和威力,而且能夠處事不驚,那才是真正的幸福。」(七)、場景描寫 渲染氣氛描寫法即藉助某種修辭或某種描寫技法,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渲染氣氛,烘托氛圍,為下文人物或事情的開端做好襯托鋪墊。請看《考試》一文的開端:教室外,呼嘯著的北風挾著密集的雨點撲打在牆上,「嚓、嚓」地響,教室內,一場全能競賽考試進行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八)、交代要素 引人入勝交代要素式也是寫作文較為常見的一種開頭形式,即交代記敘文的幾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如《捉魚》一文的開頭:「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小辰拿著小盆,拎著小桶來到一條小溪邊圍壩捉魚。」這樣開頭可以讓讀者清楚地了解到記敘文的幾要素,為下文展開故事情節作準備。(九)、介紹背景 蓄勢待發以介紹情況、交代背景的方式開篇,可以讓讀者充分了解事情原委,有利於對整篇文章的正確、順利解讀。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寫一些事件或重要人物的文章。如《火燒赤壁》一文的開頭:「東漢末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想奪取江南東吳的地方。東吳的周瑜調兵遣將,駐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對。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這個開頭,使讀者看了以後,對兩軍相對峙的形勢、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即將發生的事一目瞭然。(十)、概括內容 凸顯主旨開頭總領全文,下文則圍繞著它進行「分述」,全文因此而比較有條理,而且可以讓讀者迅速了解文章梗概,一睹為快,為下文的閱讀埋下情感基調。如作文《春花朵朵》一文的開頭:「五講文明的春風,吹開了學校這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的朵朵春花。讓我們從這萬紫千紅的百花園中摘取幾朵,領略一下那滿園春色吧!」(十一)、巧用倒敘 暗渡陳倉即文章開頭先寫出事情的結果,再寫出事情的原因和經過,以造成懸念,增強文章的吸引力。請看一學生如何寫《異鄉情懷》:獨立小院,月光如水,靜靜地流瀉在我的身邊,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涼,引起了對你的不盡的思念!曾記得也是這樣一個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開往異鄉的列車……(十二)、抒發感情 先聲奪人即文章一開頭就將作者的親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發出來,直抒胸臆,渲染氣氛,達到以情感人。如一學生在《誠信》開頭寫道:「如果人生是一趟賓士的列車,那麼誠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輪子;如果說人生是一條航行中的大船,那麼誠信便是不可缺少的背囊,它將伴你永遠前行。」常言道:「文無定法」。是的,作文的開頭往往是由作文的內容、體裁、讀者對象、構思技巧和作者的寫作功底等綜合因素所決定,並無固定的格式。衡量好壞的標准只有一個,那就是看它是不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否為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服務,能否吸引讀者讀下去。我們學生朋友要善於結合實際,靈活變通,巧妙派生,才能寫出好的開篇。▲結尾的好處記敘文以記為主,文章主旨往往在最後提示,即議論抒情部分。所以記敘文的結尾作用是1、點明主旨,揭示主題(卒章顯志)。2、畫龍點睛、深化主題。3、首尾呼應。4、結尾點題目。▲詞語的感情色彩感情色彩指定義所附帶的展示褒貶態度的色彩。詞的感情色彩同詞的意義關系密切,詞義對客觀事物有肯定評價的,一般有褒揚的感情色彩,如「英雄,秀美壯麗」等。詞有對客觀事物有否定評價的,一般有貶斥的感情色彩,如「奸賊,陰險,乾巴巴」等。大部分詞的詞義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無所謂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也就沒有感情色彩,或者說感情色彩是中性的,如「人,山,河,運動,社會」等。▲閱讀文章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後,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後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並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法一:段意合並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1、各段大意之間,有的要加上一些過渡詞語,以便讀起來通順貫。2、要區分重點段落和非重點段落,做到有詳有略,有的甚至可以捨去。法二:要素串連法。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飛奪瀘定橋》就可以這樣來概括主要內容。法三:問題概括法。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窮人》一文,讀後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她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想的?為什麼她會這樣想?丈夫回來以後,她又是怎麼想的?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法四:標題追溯法。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叫「標題追溯法」。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我們抓住標題便可追溯到主要內容。法五:內容藉助法。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如《養花》一課,結尾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總之,不管運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先認真閱讀課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正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各種方法結合運用,效果更好。▲什麼叫文章的表達順序?比如:總分總、總分、分總還可以是:時間順序、邏輯順序、空間順序或者:從上到下、由遠及近之類的寫了以上這些後在寫上文章具體先講了什麼再講了什麼,一定要注意與前面寫得順序相吻合!!▲體會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幾種方法一、依據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過文章內容表現出來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來。二、依據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學們,文章是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作者總會在字里行間表露出自己的觀點和態度,有時甚至直接用抒情、議論的方法來宣洩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就能體會出作者的感情來。三、依據含義深刻的詞語、句子、段落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時,力求明朗、顯豁,以便於讀者和自己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但有時為了取得意味深長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達意,而是採用比較含蓄的方法說出言外之情。這時候,我們要體會作者蘊含在語句中的態度,或者要聯系作者寫作時的特定歷史背景,或者聯系文章的寫作手法,或者聯系文章的主要內容、中心意思和結構層次,尤其要聯系詞語、句子或語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體語言環境來理解

❼ 語文中有哪些表達方式呢

有以下五種:
1、記敘(敘述)
2、描寫
3、抒情
4、議論5、說明
(1)記敘。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包括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環境描寫)等,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五種表達方式,作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為內容表達服務。一定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達來寫作,可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表達功能。

❽ 語文表達技巧總結

初中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面對一篇文章,先整體快速閱讀,弄清文章的體裁及大致內容。是說明文,則先弄清說明對象和說明中心;是議論文,則把握中心觀點;是散文,則看懂描寫對象,抒情基調;是小說,則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徑:一看前端標題,二看文後注釋。
記敘文閱讀
一.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2.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3.誇張: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
5.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6、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主題。
7、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8、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二.表達方式
1.記敘 2.議論 3.抒情 4.描寫(環境、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外貌) 5.說明
●類型1
三、寫作手法及作用?
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托物言志)、比較、對比、襯托、反襯、烘托、以小見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筆和鋪墊、前後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作用分別如下:
1、象徵(托物言志):通過詠物來抒情,常常藉助於某些具體植物、動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託深遠之意。
2、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作用:突出本體的××特徵。
3、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
作用:鮮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徵。
4、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某種真摯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
5、先抑後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後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作用:突出強調了事物(人物)的特徵。
6、側面(間接)描寫:側面烘托出該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結構更加集中緊湊,表達更為簡潔精練。
直接和間接描寫方法結合運用,可以使被描寫的人物或景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7、伏筆和鋪墊:作用:內容前後照應,情節嚴絲合縫。
8、照應:記敘文:使文章渾然一體,整體感強,突出主題。
議論文:強化××論點。 散文:反復地抒發××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聯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
作用:豐富文章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性格更鮮明突出,情節更生動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 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
●類型2
記敘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 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種類:
(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8)景物描寫
(9)場景描寫(10)環境描寫(11)細節描寫
作用:塑造人物XX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XX主題,渲染氣氛。表達作者……思想感情
環境的種類及作用?
(1)自然環境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襯託人物的心情。
(2)社會環境
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襯託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揭示文章主題。
題目的作用:概括內容;揭示主題;提示線索 ;引起讀者興趣
題目的理解:以XX為線索,體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表達了XX,反映XX主題(情感)
首段作用 :
(1)環境(背景)描寫:點明故事發生的地點、環境、背景,引出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2)其他:開篇點題,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為下文情節發展作鋪墊 。
結尾議論性句子的作用:總結全文,照應開頭,點明中心,深化主題

文章中反復出現的物:
是一種象徵,一個線索,圍繞中心,體現XX主題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
一、散文知識儲備
(一)、明確概念
何為散文?散文,是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摹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哲理,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的一種文體。
(二)、理解特點:
形散:1、 取材自由:寫人,記事,繪景,狀物
2、表現手法靈活多樣:象徵、襯托、對比、
3、表達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為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爐。
神聚:主題集中鮮明
(三)、散文的分類
(1)抒情散文(2)記敘散文(3)議論散文
(四)、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
象徵 襯托 對比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詠物寄情 寓理於事 融情於事 先抑後揚
以小見大
(五)、散文的線索
散文線索就是文章結構的紅線。
抓住線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據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為線,以事為線;可以以人為線,以情為線;也可以以時間為線,以地點為線。
找線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標題(有的標題直接揭示線索,有的標題包含線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句子;
三要特別注意文中的議論抒情,因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組織材料的重要線索。
(六)、散文的主題
散文的主題歸根結底就是作者對自然、社會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會在文章內容中的主觀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義。
(七)、散文的語言 (1)質朴、自然(2) 生動、形象(3)深刻、雋永
二、考點及常見題型分析
(一)、整體感知
考點1.寫什麼(文章的主要內容)
考點2.為什麼寫(寫作意圖,即 文章要表達的情、理、觀點)
考點3.怎麼寫(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寫什---再寫什麼---後寫什麼)
例1:2006年資陽市中考題《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第1題:
本文以 為線索,通過對母親四次參加孩子家長會的描寫,勾勒出孩子的成長歷程,塑造了一個 的母親形象,歌頌了母愛的偉大。
(二)辨析句子所運用的修辭及作用
1.比喻:生動、形象
2.擬人:人格化、生動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強語言氣勢
4.反問:加強語氣
5.反復:強調
6.對比:突出其中一個。
7.對偶:句式整齊 結構統一
8.誇張:極力的表現。
(三)理解詞語的語境義及作用
方法指導: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切忌「斷章取義」。聯繫上下文,推知其語境義。
例如:《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第2題,當兒子接到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母親「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花」,問: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賞析] 這是一篇短小卻蘊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親可謂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師的批評、指責、不屑化作表揚、鼓勵,如點點春雨般灑在兒子的心頭,激勵兒子充滿自信的成長。這樣的教育,與我們平常所見的大多數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的很多家長,崇尚的是批評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種擴大化的批評。讀完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種教育更好?
這篇文章以千餘字的篇幅敘述了一個孩子從上幼兒園到考上大學的十幾年的人生經歷,其中,作者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閱讀的時候,不妨想像一下:這個並不聰明的孩子,是怎樣在母親的鼓勵下刻苦學習,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
(四)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
有深層含義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種修辭或寫作手法,故意將句子的真實含義隱藏,就好像為它遮上了一層面紗。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就應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隱身」術,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給我未來孩子的信》中第3題:「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這句話的實際意思什麼?」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應兩方面去分析:
1.內容上,應從句子表現的句意和與主題的關繫上分析考慮。 2.結構上,應從總領全文、承上啟下、前後照應、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點題、總結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寫句子
例如:《給我未來孩子的信》第4題的仿寫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軟,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樣嫵媚。
答題指導:
一仿句式結構:你的 要如 般 ,你的 要像 一樣 。
二仿修辭手法:比喻,還應注意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相似點;
三仿語法:填寫的盡量是名詞、名詞、形容詞;
四仿語意的內容和范圍:應表達出與上下文和諧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對待他人要關愛、應珍惜與別人的交往與感情。
參考答案:你的話要如春風般溫暖,你的笑容要像陽光一樣燦爛。
(七)、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方法:1、必須用第一人稱; 2、須在整體感知基礎上,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例如:
《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第4題:他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請發揮想像把孩子未說的話補寫出來。
(八)、自擬題目並作答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探討疑難問題。」
此類題目要求著眼於全段,從內容、結構、寫法、語言入手命題,作答並要求正確。
方法指導:
如:1、問一個句子的修辭及其作用;
2、仿、續寫句子;
3、理解重點語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層含義;
4、概括段意;
5、談談讀完本段後的感受等。
6、請在第幾段自選兩處作批註。
注意:
抄試卷上原題、模仿試卷上原題出題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過於簡單或題目本身質量不高者,均得分較低;
答案不正確者,不給分。本題根據擬題質量的高低給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識。
例1:有這樣一題:「第四段中『在某一個金戈鐵馬之夜』一句,人們會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詩人的名句。請寫出詩人的姓名和詩句。
例2、文章結尾「山谷里有一聲長叫,大概是一隻鳥被月光驚飛了。」意味深長,請你寫出一句與此意境或寫法相似的古詩文。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並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作出評價。」
例1、《一位母親與家長會》第5題:你贊成文中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嗎?如贊成,請簡述理由;如不贊成,請為文中的老師提一條建議。
例2、《給我未來孩子的信》最後一題這樣問:「讀了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簡要說一說。」
方法指導:
啟示應從原文中引出來;
評價應表明態度及說明支撐的理由。
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來。
說明文閱讀
一.說明方法
1.舉例子:具體形象 2.打比方:生動形象 3.作比較:突出強調 4.分類別:條理清晰 5.列數字:具體准確 6.下定義:科學准確 7.引用:更具體
二.說明語言
1准確性 2平實和生動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准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准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准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
常見考點: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徵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准確性的體會。
議論文閱讀
一、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具體有力
2.道理論證:具有權威性
3.比喻論證:生動形象
4.對比論證:全面深刻
5.引用論證: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
二、句子作用
1.總領全文【在開頭】
2.承上啟下
3.引出下文
4.提綱挈領【在最後】
三、開頭作用
1、引出論點/論題
2、吸引讀者、造成懸念
四、論證思路
通過引用(舉例……)引出論題(方向)→ 擺出事實,列舉例子加以論證論點 → 強化中心論點
●類型1、文段作用: 承上啟下;照應;強化論點
●類型2、順序能否調換 :(判斷) 照應開頭;時間順序;邏輯順序 等
●類型3、例子特點 : 權威性;代表性;典型性;全面性 有說服力
●類型4、文段論證優點 : 證明了此段分論點
●類型5、本文中心論點 : 開頭;標題
五、論點的提出
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
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
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
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湖,歸結出中心論點;
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
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准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
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干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
遇到的題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
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
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
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
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詩歌鑒賞五步法
【第一步】
先看一下詩歌是哪一類(按表現手法分為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邊塞詩等)
古詩一般選擇唐詩宋詞,以抒情詩居多,抒情詩可分寫景抒情,借古感懷,托物言志。寫景抒情詩主要把握景和情的關系;借古感懷詩,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關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諷今;托物言志詩主要領悟物和志的關系,借何物顯何志,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
到詩詞的後半部分去找詩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達的志)。
【第三步】
看詩詞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什麼畫面,這些畫面有什麼特點,對詩歌的中心有什麼作用(這實際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於了解詩的內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
③必看注釋(可以藉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
⑤必看題干(題乾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麼,答什麼,要什麼,給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
【第五步】
看一看詩歌運用了哪些手法,這樣古詩鑒賞就很容易做了。組織成文時一般可用這樣的表達程式:這是一首什麼類型的詩,詩人攝取了哪些景物組成了怎樣一幅畫卷(或通過什麼形象的描寫刻畫),從中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在藝術特色上,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起到了怎樣的表達效果。或這樣表述: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借鑒)

❾ 常見的地形識別與表達的方法有哪四種,分別有哪些特點

1、寫景法,也稱「透視法」。

是以繪畫寫景的形式表示地貌起伏和分布位置的地貌表示方法。有一定的立體效果,一目瞭然,易會易懂,便於復制,但畫法具有隨意性,缺乏一定的數學基礎。

現代地貌寫景法–根據等高線素描的地貌寫景圖–根據等高線作密集而平行的地形剖面,然後按一定的方法疊加,獲得由剖面線構成的寫景圖骨架。

經藝術加工也可製成地貌寫景圖–電子計算機應用於制圖為繪制立體寫景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❿ 知識表示的方法

經過國內外學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經有許多知識表示方法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使用較多的知識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知識表示方法。
(1)邏輯表示法
邏輯表示法以謂詞形式來表示動作的主體、客體,是一種敘述性知識表示方法。利用邏輯公式,人們能描述對象、性質、狀況和關系。它主要用於自動定理的證明。邏輯表示法主要分為命題邏輯和謂詞邏輯。
邏輯表示研究的是假設與結論之間的蘊涵關系,即用邏輯方法推理的規律。它可以看成自然語言的一種簡化形式,由於它精確、無二義性,容易為計算機理解和操作,同時又與自然語言相似。
命題邏輯是數理邏輯的一種,數理邏輯是用形式化語言(邏輯符號語言)進行精確(沒有歧義)的描述,用數學的方式進行研究。我們最熟悉的是數學中的設未知數表示。例:用命題邏輯表示下列知識:
如果a 是偶數,那麼a2 是偶數。
解:定義命題如下:P:a 是偶數;Q: a2 是偶數,則:原知識表示為:P→Q
謂詞邏輯相當於數學中的函數表示。例:用謂詞邏輯表示知識:自然數都是大於等於零的整數
解:定義謂詞如下:N(x):x 是自然數;I(x):x 是整數;GZ(x):x 是大於等於零的數。所以原知識表示為:(∀x)(N(x)(GZ(x)∧I(x)),∀(x)是全稱量詞。
(2)產生式表示法
產生式表示,又稱規則表示,有的時候被稱為IF-THEN 表示,它表示一種條件-結果形式,是一種比較簡單表示知識的方法。IF 後面部分描述了規則的先決條件,而THEN 後面部分描述了規則的結論。規則表示方法主要用於描述知識和陳述各種過程知識之間的控制,及其相互作用的機制。
例:MYCIN 系統中有下列產生式知識(其中,置信度稱為規則強度):
IF 本生物的染色斑是革蘭性陰性,本微生物的形狀呈桿狀,病人是中間宿主
THEN 該微生物是綠膿桿菌,置信度為 0.6
(3)框架表示
框架(Frame)是把某一特殊事件或對象的所有知識儲存在一起的一種復雜的數據結構。其主體是固定的,表示某個固定的概念、對象或事件,其下層由一些槽(Slot)組成,表示主體每個方面的屬性。框架是一種層次的數據結構,框架下層的槽可以看成一種子框架,子框架本身還可以進一步分層次為側面。槽和側面所具有的屬性值分別稱為槽值和側面值。槽值可以是邏輯型或數字型的,具體的值可以是程序、條件、默認值或是一個子框架。相互關聯的框架連接起來組成框架系統,或稱框架網路。
例:用框架表示下述地震事件:[虛擬新華社3月15日電]昨日,在雲南玉溪地區發生地震,造成財產損失約10萬元,統計部門如果需要詳細的損失數字可電詢62332931。另據專家認為震級不會超過4 級,並認為地處無人區,不會造成人員傷亡。
(4)面向對象的表示方法
面向對象的知識表示方法是按照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原則組成一種混合知識表示形式,就是以對象為中心,把對象的屬性、動態行為、領域知識和處理方法等有關知識封裝在表達對象的結構中。在這種方法中,知識的基本單位就是對象,每一個對象是由一組屬性、關系和方法的集合組成。一個對象的屬性集和關系集的值描述了該對象所具有的知識;與該對象相關的方法集,操作在屬性集和關系集上的值,表示該對象作用於知識上的知識處理方法,其中包括知識的獲取方法、推理方法、消息傳遞方法以及知識的更新方法。
(5)語義網表示法
語義網路是知識表示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一種表達能力強而且靈活的知識表示方法。它通過概念及其語義關系來表達知識的一種網路圖。從圖論的觀點看,它是一個「帶標識的有向圖」。語義網路利用節點和帶標記的邊構成的有向圖描述事件、概念、狀況、動作及客體之間的關系。帶標記的有向圖能十分自然的描述客體之間的關系。
例:用語義網路表示下列知識: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是一所大學,位於長沙市,建立時間是1914 年。
(6)基於XML 的表示法
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中,數據對象使用元素描述,而數據對象的屬性可以描述為元素的子元素或元素的屬性。XML 文檔由若干個元素構成,數據間的關系通過父元素與子元素的嵌套形式體現。在基於XML 的知識表示過程中,採用XML 的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s,文檔類型定義)來定義一個知識表示方法的語法系統。通過定製XML 應用來解釋實例化的知識表示文檔。在知識利用過程中,通過維護數據字典和XML 解析程序把特定標簽所標注的內容解析出來,以「標簽」+「內容」的格式表示出具體的知識內容。知識表示是構建知識庫的關鍵,知識表示方法選取得合適與否不僅關繫到知識庫中知識的有效存貯,而且也直接影響著系統的知識推理效率和對新知識的獲取能力。
(7)本體表示法
本體是一個形式化的、共享的、明確化的、概念化規范。本體論能夠以一種顯式、形式化的方式來表示語義,提高異構系統之間的互操作性,促進知識共享。因此,最近幾年,本體論被廣泛用於知識表示領域。用本體來表示知識的目的是統一應用領域的概念,並構建本體層級體系表示概念之間的語義關系,實現人類、計算機對知識的共享和重用。五個基本的建模元語是本體層級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這些元語分別為:類、關系、函數、公理和實例。通常也把Classes(類)寫成Concepts。將本體引入知識庫的知識建模,建立領域本體知識庫,可以用概念對知識進行表示,同時揭示這些知識之間內在的關系。領域本體知識庫中的知識,不僅通過縱向類屬分類,而且通過本體的語義關聯進行組織和關聯,推理機再利用這些知識進行推理,從而提高檢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上面簡要介紹分析了常見的知識表示方法,此外,還有適合特殊領域的一些知識表示方法,如:概念圖、Petri、基於網格的知識表示方法、粗糙集、基於雲理論的知識表示方法等,在此不做詳細介紹。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一個智能系統往往包含了多種表示方法。

閱讀全文

與表達方法知識總結圖片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專家教你兩種去斑方法如何去祛斑 瀏覽:672
如新spa機使用方法5檔 瀏覽:686
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方法如何 瀏覽:309
女孩斜疝治療方法 瀏覽:381
早醒型失眠治療方法手術價格 瀏覽:674
魅藍3手機設置呼叫轉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6
蘋果xe卡頓掉幀解決方法 瀏覽:746
快速清除很多微信聯系人的方法 瀏覽:89
如何引出論點的方法 瀏覽:638
常用手術器材辨認及使用方法 瀏覽:959
青毛豆怎麼腌制方法 瀏覽:812
w7開機運行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1
新買的平板電腦正確的充電方法 瀏覽:88
電纜橋架快速連接方法 瀏覽:781
農村扎發簡單方法 瀏覽:514
彩鋼大棚安裝方法 瀏覽:40
簡述嬰兒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瀏覽:39
測定亞硫酸鹽的常用方法 瀏覽:494
縮陰啞鈴怎樣使用方法 瀏覽:971
快速練好薩克斯的方法 瀏覽: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