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沸水發分為哪四種
水發是最普通、最基本和最常見的一種漲發方法,應用范圍極廣。水發分為冷水發、溫水發、沸水發和鹼水發4種。
①冷水發:冷水發是把干貨原料放入冷水中,經過浸泡,使其自然吸收水分,慢慢恢復其新鮮時松軟的狀態。其特點是漲發率高、彈性好、耐貯藏。
②溫水發:把乾料放在溫水中浸泡,促使原料加速吸收水分,成為松、軟、嫩、滑的半成品。
③沸水發:選擇適宜的干貨,用98℃以上的沸水發料就稱為沸水發。這種發料方法根據原料又分為沸水發和煮發2種。
④鹼水發:把干貨用清水浸泡,再放入鹼溶液里浸泡,一般用含約5%的鹼水,有時還加一些石灰使其漲發回軟。用鹼水發的干貨多是老、硬和韌的,鹼的特性恰好能使干貨原料回軟,以利於食用。
2. 遇水則發什麼意思
遇水則發就是指水發的意思,引申意思就是指人膨脹自滿,驕傲自大。
水發就是使干品原料吸收水分,把其中的各種物質如蛋白質、纖維等軟化,使其體積膨脹、增大,盡量恢復到新鮮時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軟嫩狀態的過程。
水發可分為冷發和熱發兩種。冷發分別為浸和漂,熱發可分為泡、煮和蒸。水發是干製品最常用的一種漲發加工方法,多數干製品均可採用此法加工。即使採用其他方法漲發的干製品,也要經過水發過程,水發是基本方法。
水發利用的現象
水發主要是利用滲透作用和毛細現象。細胞內外的滲透壓不同,水分向細胞內滲透乾料就會大量吸水達到平衡,同時蛋白質的結構中也有大量的親水基因,也會形成膨脹變軟變彈的效果。
毛細是原料內部有很多的毛細管與水接觸,水分滲入原料內部吸水而膨脹。水發乾料就是在吸水過程中漲發的,水發又可分冷水發、熱水發和鹼水發三種。
3. 乾的海鮮如何泡發
干製品漲發一般可分為水發、鹼發、油發、鹽發、火發等。
1、水發
水發是干製品最常用的一種漲發加工方法,多數干製品均可採用此法加工。一般即使採用其他方法漲發的干品,也要經過水發過程,水發是基本方法。水發分為冷發和熱發兩種。
1)冷發
冷發包括「浸」和「漂」。浸是把乾料浸在冷水中,使其吸收水分漲發回軟,此法一般用於體積小而質軟的乾料。漂是一種配合其他漲發方法的發料過程,即將發好的料用清水漂洗,清除原料本身或在漲發時物料中污染的雜質和氣味。
2)熱發
熱發是採用煮、燜、蒸、泡的加熱方法,使干製品迅速吸收水分漲發回軟的水發方法。
煮:用於體大堅硬,不易發透的乾料。
燜:是煮沸後的一個操作過程。將物料煮沸後蓋好燜,以達到漲發目的。
蒸:將原料放在蒸籠屜中進行蒸發。此法一般用於容易散碎的原料,可以使原料不散亂,保持原形且湯汁清亮。
泡:泡就是將原料置於沸水中或溫水中泡發。一般適用於體小質嫩、較硬或略帶難聞氣味的乾料,泡發水溫根據季節不同靈活掌握,冷天需沸水,熱天可用溫水泡之。
2、鹼發
鹼發是用鹼水泡發乾料的方法。一般使用食用純鹼。鹼發可短時間內使乾料松軟漲大,並保持原料的脆性。但鹼對原料有腐蝕性,破壞原料的營養萬分。所以一般能用其他方法漲發的乾料盡量不用鹼發加工。
鹼發時必須掌握好鹼水濃度和泡發時間。體大堅硬的原料,鹼水濃度高;體小質嫩的原料,鹼水濃度低,浸泡時間亦短。鹼發時一般先將乾料用冷水浸泡,待初步軟化後,放入鹼水中泡發,發好後用清水漂洗除去鹼質和異味。
3、油發油發適於彈性強、含膠質多的干品,如魚肚等。
1)油炸將乾料加入食油中(浸沒為度)加熱至160-180℃,使物料膨脹,鬆脆即可,但不能焦枯。
2)水浸把油炸後的原料,放入沸水或冷水中浸泡回軟。
3)漂清把油炸經水浸軟的原料,用水漂清除去原料的油分,以免烹調時影響風味。
4、鹽發
鹽發的作用原理與油發基本相同,一般可用油發的原料也可用鹽發。鹽發的方法是將粗鹽放入鍋中炒熱除去水分,使鹽散開後原料下鍋慢慢翻炒,邊炒邊燜,直至發透。然後將發透的原料用沸水泡軟,放進清水中漂洗,除去鹽分和異味。
5、火發
火發包括烤、燒、刮、浸、滾、煨等操作過程。火發加工時先將物料外皮用火烤焦,然後颳去烤焦層,用水漂泡、煮滾、煨等繼續漲發。
(二)各種干製品的漲發
根據水產干製品各自品種的特點,分別採用相應的方法進行漲發,以使干品的組織回軟。
1、海參漲發
海參品種多,由於氣候條件不同,生產的產品質地軟硬不一,發料加工方法也有所不同。如烏皺參、岩參、灰參等外皮堅硬,宜用火發與水發結合進行加工。將海參用適當火力燒至外皮焦枯發脆,用刀颳去外層焦黑部分至見到深褐色。將海參放在冷水中浸2天,待其回軟放入水鍋中煮沸,再改用小火燜2小時,起鍋去腸。原只的海參還要開肚去沙,用冷水浸漂,熱天約4小時,冷天約一晝夜,浸後下鍋煮40-60分鍾,撈出整理;如仍有硬的還需復煮,直到全部回軟後再浸漂4-5小時,漲發過程結束。
雖然海參的種類多,質量不一,但其漲發過程大致相同,僅在細節上略有差異,如質量好的干海參漲發時間長一些,質量次的時間短一些。有的海參泡1次就適於開肚去腸,有的需煮後才能開肚,在具體漲發加工時需靈活掌握。水發海參時,不可沾染上油分和鹽分。如遇油分,海參易腐敗溶化;如遇鹽分,則不易發透。海參漲發的容器最好用陶瓷盆、缸或木桶。
2、魚肚漲發
魚肚是由魚鰾曬制而成的干製品,其漲發可分油發和水發兩種。
1)油發
先用溫水清洗魚肚,稍晾後入溫油油炸。油溫不能太高,嚴防炸焦發黃或外焦里不透。當魚肚炸至手摺即斷,斷面如海綿狀時即完全炸透,可撈出。一般油發後還需放在鹼水中洗脫油分,再用醋洗去鹼後在清水中漂洗干凈待用。2)水發
用清水浸泡魚肚數小時後將其洗刷干凈,放入砂鍋中加水燒開後離火,待水冷卻後再燒。每天燒2-3次,及時換水,待魚肚綿軟無粘性時取出,用水浸泡待用。
3、魚翅漲發
先用開水浸泡魚翅,然後颳去皮上的沙子。較老的魚翅需反復浸泡,刮數次至沙凈為止。將修整干凈的魚翅入冷水鍋加熱,水沸後離火。待水涼取出翅脫去骨,再入冷水鍋,加少許鹼,燒沸後用文火煮1小時左右出鍋,換水漂洗2次,去盡鹼味即可烹制。
漲發魚翅時將魚翅按大小、老嫩、厚薄不同分開水發。如國產白翅、綿碎翅、三連小沙翅等,翅板薄且堅硬,沙質牢固,皮薄,宜少煮多燜。漲發加工中忌用鐵制器皿,以免翅身發生黃色斑點。
4、魷魚漲發
1)油發每500克干魷魚用15克香油,少許鹼,同放水內將魷魚泡至漲軟為止。
2)熟鹼水發
將干魷魚用冷水浸泡3小時撈出,放入熟鹼溶液中再泡3小時,即可漲足發好,取出放冷水中反復漂洗,除盡鹼味即可。熟鹼溶液配製:取純鹼500克,石灰200克加入4.5升沸水中攪拌均勻,再加4.5升冷水至溶液冷卻後,除去沉澱物即為5%濃度的熟鹼溶液。
3)生鹼水發
生鹼水發魷魚,一般將500克純鹼與10升冷水混合,配成5%純鹼溶液。根據魷魚老嫩程度加水泡發,其過程與熟鹼法相同。
鹼水濃度要根據魷魚老嫩程度及季節溫度高速夏天鹼水宜淡,冬天鹼水宜濃。質地老,鹼水濃度高;質地嫩,鹼水濃度低。
5、烏賊魚干漲發
烏賊干漲發與魷魚干類似。首先將乾料漂洗浸泡數小時,撈出浸入鹼液中7-8小時,撈出用清水反復漂洗。鹼液配製:漲發干魚500克,需用石鹼150克,干石灰100克,加水配製(石鹼需用開水沖化)。每500克烏賊魚干紗發至2.5千克左右。
海參製作的關鍵是泡發,皮薄肉軟的刺參,用開水浸泡10小時後,換一次水,待水降溫後開肚去排水管和腸沙,然後放開水鍋內煮15分鍾,再放入潔凈的容器內浸泡。第二天再將海參和容器內的水一起煮開,換冷水上即可。一般需發兩三天。而梅花參體厚大,泡浸時間則要12小時以上,用溫水浸泡後,換水蒸沸慢火燉一小時,離火自然冷卻,摘去排水管和參壁上的結締組織。第三次換上沸水燒開,轉慢火,水不能滾動,燉30分鍾,離火自然冷卻。以上大約上六
4. 根據乾料漲發原理,可將漲發方法歸納為哪三大類
摘要 1.水發
5. 乾的海鮮怎麼泡最好
1、水發
水發是干製品最常用的一種漲發加工方法,多數干製品均可採用此法加工。一般即使採用其他方法漲發的干品,也要經過水發過程,水發是基本方法。水發分為冷發和熱發兩種。
1)冷發
冷發包括「浸」和「漂」。浸是把乾料浸在冷水中,使其吸收水分漲發回軟,此法一般用於體積小而質軟的乾料。漂是一種配合其他漲發方法的發料過程,即將發好的料用清水漂洗,清除原料本身或在漲發時物料中污染的雜質和氣味。
2)熱發
熱發是採用煮、燜、蒸、泡的加熱方法,使干製品迅速吸收水分漲發回軟的水發方法。
煮:用於體大堅硬,不易發透的乾料。
燜:是煮沸後的一個操作過程。將物料煮沸後蓋好燜,以達到漲發目的。
蒸:將原料放在蒸籠屜中進行蒸發。此法一般用於容易散碎的原料,可以使原料不散亂,保持原形且湯汁清亮。
泡:泡就是將原料置於沸水中或溫水中泡發。一般適用於體小質嫩、較硬或略帶難聞氣味的乾料,泡發水溫根據季節不同靈活掌握,冷天需沸水,熱天可用溫水泡之。
2、鹼發
鹼發是用鹼水泡發乾料的方法。一般使用食用純鹼。鹼發可短時間內使乾料松軟漲大,並保持原料的脆性。但鹼對原料有腐蝕性,破壞原料的營養萬分。所以一般能用其他方法漲發的乾料盡量不用鹼發加工。
鹼發時必須掌握好鹼水濃度和泡發時間。體大堅硬的原料,鹼水濃度高;體小質嫩的原料,鹼水濃度低,浸泡時間亦短。鹼發時一般先將乾料用冷水浸泡,待初步軟化後,放入鹼水中泡發,發好後用清水漂洗除去鹼質和異味。
3、油發油發適於彈性強、含膠質多的干品,如魚肚等。
1)油炸將乾料加入食油中(浸沒為度)加熱至160-180℃,使物料膨脹,鬆脆即可,但不能焦枯。
2)水浸把油炸後的原料,放入沸水或冷水中浸泡回軟。
3)漂清把油炸經水浸軟的原料,用水漂清除去原料的油分,以免烹調時影響風味。
4、鹽發
鹽發的作用原理與油發基本相同,一般可用油發的原料也可用鹽發。鹽發的方法是將粗鹽放入鍋中炒熱除去水分,使鹽散開後原料下鍋慢慢翻炒,邊炒邊燜,直至發透。然後將發透的原料用沸水泡軟,放進清水中漂洗,除去鹽分和異味。
5、火發
火發包括烤、燒、刮、浸、滾、煨等操作過程。火發加工時先將物料外皮用火烤焦,然後颳去烤焦層,用水漂泡、煮滾、煨等繼續漲發。
6. 干魷魚的漲發過程
此道粥的味道很美味哦,香菇和香豆腐粒起到香的作用,再結合干魷魚的鮮味,可謂鮮美。這粥是家鄉的做法,米熟了還是一粒粒的,不像北方的粥,煲得米很糊很爛的。鮮魷和干魷的食法差不多,可炒、烤、炸、做湯(干魷需泡發)。廣東人煲老火靚湯時則喜歡放半巴掌大的干魷魚,提鮮增味,如粉葛、蓮藕、白蘿卜豬骨湯等。
每百克干魷魚含有蛋白質6溶血發作期不宜吃酸性食物,如豬肉、牛肉、雞肉、蛋黃、鯉魚、鰻魚、牡蠣、干魷魚、蝦、白米、花生、啤酒等
干魷魚用冷水浸泡3小時後撈出,放入純鹼液再泡三小時,便可脹足發好,取出放入冷水反復漂洗,除掉鹼味即可烹制。乾料漲發時採用何種漲發方法,原則上需根據原料本身的理化性能來決定。干魷魚蛋白質含量高,多採用鹼法漲發方式,這是因為蛋白質在鹼性溶液中能輕度變性,使干魷魚體內肌肉纖維的結構發生變化,有利於鹼水的滲透和擴散。鹼水中的帶電離子與蛋白質分紫的極性基因相結合,增加了蛋白質分子的電荷,從而使蛋白質親水性大大增強。同時,於增強了魷魚的吸水性,使其體積也有了較大的膨脹,蛋白質從干凝膠狀態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凝膠狀態,從而達到了漲發的目的。用鹼水漲發干魷魚,在操作上須按:預發→中程漲發→終結漲發的程序進行。只有一步一步地操作,才能將干魷魚漲發透、漲發好。
干魷魚用冷水提前泡發;麥穗形花刀塊。放花刀的要求一般是深淺一致,距離相同,整齊勻稱。但於原料不同,形成麥穗形的放花刀方法也不盡相同。如炒麥穗鮮魷的花刀放紋方法是:把鮮魷魚切開洗凈之後平放於砧板上,用直刀從頭至尾放紋,深度為原料厚度的/或/,刀距?厘米;用斜刀從右上角片紋,刀距厘米左右;改塊,用刀的前尖從左右兩側劃成三角形塊狀。鮮魷受熱之後即捲曲成麥穗狀。若原料是干魷魚,放花刀大都從左右兩角用斜刀刻紋,使彼此相交。
7. 海螺乾的漲發方法是什麼
海螺乾的漲發方法是:將海螺干用溫水洗凈,再用溫水泡至回軟,放入鍋中慢火煮制,待海螺煮軟時撈出裝盆。
取火鹼用熱水化開,加入適量的水,將海螺干放入鹼水之中(500克乾料放8克左右的火鹼),視海螺已發透,用手摸有彈性,說明海螺已發好,漂凈鹼質後就可使用。
8. 干魷魚怎樣才能發起來
魷魚:分生發、熟發兩種。河南多用熟發,就是先將魚須去掉,將魷魚放溫鹼水中泡透,使其完全回軟(用鹼量視魷魚質量而定,質老肉厚的用鹼量大於質嫩肉薄的,一般嫩而薄的魷魚250克用50克鹼,老而厚的魷魚可多放一點鹼),颳去黑皮,順長切成兩片,連鹼水帶魚一起倒入鍋內,在旺火上燒沸後,連續頓火兩次。發至透亮時,將魷魚撈入開水盆內,不等水涼再換開水。每次換開水時,都要少加一些鹼。連續換水三次,發至完全脹開。使用時,換溫水使其將鹼味吐凈,即可使用。發好的魷魚平滑柔軟,呈白黃色,鮮潤透亮,用手捏著有彈性。發好的魷魚如使用不完,仍放開水內,少放些鹼養著備用。泡發干魷魚 泡發干魷魚的方法有兩個: 1)油發:每500克干魷魚用香油10克,鹼少許,同時放入水中,泡至脹軟為止。 2)鹼發:按 1:2 的比例,將純鹼與冷水摻和,攪拌後便得 50% 的純鹼溶液。 干魷魚用冷水浸泡 3 小時後撈出,放入純鹼再泡3小時,便可脹足發好,取出放入冷水反復漂洗,除掉鹼味即可烹制。
9. 干貨漲發,水發按其溫度不同可劃分為哪兩種方法
一、干貨漲發,水發按其溫度不同可劃分為冷水發和熱水發,而冷水發和熱水發裡面也分為好幾種,一般情況之下分為浸發、漂發、泡發、煮發、燜發、蒸發。
我們在生活當中最常用的熱水發方式,就是通過熱水煮食物的方式。比如說,我們想要去除豬肉裡面的腥味,那麼就會把豬肉全部放到水中加上將蔥蒜,這樣就能夠達到很好地去腥效果。我們生活當中的有一些干貨,其實可以用冷水發,也可以用熱水發,最終達到的效果都差不多,只不過在時間上熱水發會比冷水發更快。
10. 什麼叫干貨漲發
有一些蔬菜乾是需要泡發才能吃的,比如,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