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食用菌種的使用方法

食用菌種的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2 11:33:08

❶ 食用菌的功效和食用菌的食用方法

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低鹽分的食用菌,食用菌正是現代人所注重的新型優質食品。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挑選的食用菌的功效和食用菌的食用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食用菌的功效

1、真菌多糖含量高,易吸收,見效快。

2、既可調理,以可預防。

3、對病入手,整體調整,經濟合算。

4、配合葯物使用,增強療效降低毒副作用。

5、修復細胞,延緩衰老,回復年輕。

6、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可長期使用。

食用菌的食用方法

香菇糯米飯

主料:糯米400克,豬裡脊肉100克。

輔料:鮮香菇70克,干紫菜10克,蝦米10克。

調料:姜5克,料酒5克,鹽2克,香油5克,醬油5克,植物油20克。

香菇糯米飯做法:

1、糯米淘洗干凈後,浸泡一晚上後,控干水分,上籠蒸約40分鍾。

2、紫菜和蝦米泡軟,並將紫菜切成細末。

3、香菇去蒂切成絲。

4、姜切成細末。

5、豬肉切絲。

炸豆腐燒香菇

主料:北豆腐200克,鮮香菇300克,油菜心100克。

調料:植物油30克,蔥白10克,醬油15克,鹽2克,白砂糖5克,料酒10克,味精1克,玉米澱粉5克。

做法:

1、鮮香菇洗凈去蒂。

2、蔥取蔥白洗凈切絲。

3、炒鍋上火放入200毫升清水燒開。

4、鍋內放入油菜,加少許鹽,燒至菜心塌秧即刻撈出。

5、把焯好的菜心整齊地碼放在盤子周圍做圍邊。

6、勾芡後出鍋即成。

食用菌的營養價值

現代人類三大生命殺手—心腦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無一例外地都經歷了亞健康這個發展階段。只要常服用由多種食用菌配製而成的保健食品,則上述各種症狀幾乎可以完全被消除,使亞健康回歸健康。

❷ 食用菌種植技術

食用菌種植方法和蔬菜種植方法差不多。
它是以人工創造適宜的溫度、光照、水分、養分、氣體等條件,並在人工配製的培養基質上培育大型食用菌的方法。食用菌屬於真菌門、擔子菌綱,它們沒有葉綠素,不能製造有機物供養自身,必須從其他生物或生物遺體或排泄物中吸取現成的養分。
常用培養基有植物秸桿、牲畜糞便、樹乾等。栽培的主要內容是培養優良菌種,配製和准備適宜的培養基,在適宜季節和場所人工接種,調節適宜的環境條件,防治病蟲害和雜菌。食用菌與一般蔬菜相比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營養價值很高,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主要有蘑菇、草菇、香菇、黑木耳、平菇、銀耳、猴頭菌等栽培。
病蟲害防治也是很重要的,食用菌本身對害蟲抵抗能力弱,一旦發生不易控制。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主要從選用抗病蟲品種、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強栽培管理等多種途徑達到防治目的。平時還要定期施肥,水分管理和溫度管理等。

❸ 食用菌怎麼種植

食用菌栽培與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養料,食用菌要將培養料分解建造自身。這些培養料絕大多數都是人類不能作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質纖維素類的農林副產品,如秸稈、木屑和禽畜糞便等。

食用菌雖然種類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一樣的,即培養料制備→滅菌或發酵→接種→發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獲。有的種類只出一茬,有的可以出幾茬。

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主要有生料栽培、發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

所謂生料栽培,就是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後不再滅菌或發酵而直接接種,然後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目前可以生料栽培的種類只有平菇、草菇和大球蓋菇,其他種類都不能生料栽培。

發酵料栽培是將各種原料拌勻後,按一定規格要求建堆,堆積發酵,當堆溫達一定要求後,進行翻堆,一般要翻3~5次,然後在自然條件下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凡可生料栽培的種類都可進行發酵料栽培。必須使用這一方法的都是蘑菇屬的各種,如雙孢蘑菇、大肥菇、巴氏蘑菇(姬松茸),草菇、平菇、雞腿菇等也常應用此法。

熟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裝入一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料袋,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將培養料內的生物全部殺死。冷卻後經無菌操作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如香菇、杏鮑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白靈菇等都是這樣栽培的。

此外,一些共生菌類,如松茸、牛肝菌等非腐生菌類,用上述任何方法都不能栽培出菇。但是由於其美味,市場價格好,為了增加野生狀態的採集量,人們進行了半人工栽培。所謂的半人工栽培,就是人工接種在自然發生的場所,增加菌絲生長量,促使子實體多發生。

❹ 食用菌有健康保健功效,錦華食用菌的使用方法什麼

食用菌有健康保健功效,錦華食用菌的使用方法是什麼?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知道食用菌有健康保健功效,錦華食用菌的使用方法是什麼?我們一起來聊聊看吧。

食用菌對機體有多種保健治療效果,配合放療、化療、手術可輔助治療腫瘤,消除放、化療副反應,亦可治療神經官能症、肝炎、哮喘、冠心病、糖尿病、頻繁性感冒、高血壓、高血脂等症。在眾多食用菌中,靈芝、猴頭菇、冬蟲夏草、金針菇、香菇、灰樹花等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患有免疫性疾病的作用。菌類 是高蛋白食物、低熱量、低脂肪、高甲基纖維素的食品,既合適少年兒童生長發育青春期發育服用,又合適身患高血壓、高血脂的中老年服用。菌類帶有一種抑止腫瘤生長發育的物質,有顯著的防癌功效,對預防腫瘤特別是在有利。

金針蘑 帶有蛋白、人體脂肪、膳食纖維、多種營養元素、胡籮卜素和身體需要的8種碳水化合物等有利成份,含鋅元素也較高,有推動孩子的智力生長發育功效,對老人也可益腦益智類。因為金針蘑也可以抑止腫瘤細胞生長發育,可用以各種各樣早、中後期癌症的輔助醫治。黑木耳所含的磷脂主要是腦磷脂、卵磷脂、鞘磷脂、麥角甾醇,這對腦神經的生長發育有良好的滋養作用。黑木耳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久服可以健腦益智,久病體虛、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失眠多夢、眩暈、健忘者可經常食用。

經過以上大概了解你明白了嗎

❺ 食用菌菌種栽培技術

食用菌栽培做為一項投資小、周期短、見效快的致富好項目在中國得以迅猛發展。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了食用菌菌種製作技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食用菌菌種栽培技術

一、 場地選擇

應遠離畜禽場、垃圾堆、化工廠和人流多的地方,且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清潔無污染。

二、栽培管理

1.選擇菌種。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選擇適宜的栽培種類及品種,不得使用老化或受到污染的菌種,應選用健壯、優質、抗病的菌種。

2.精細管理。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衛生。廢料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並須經過高溫堆肥處理後再用。栽培室的新舊菌袋必須分房隔開存放,絕不可混放,以做到嚴格滅菌和消毒,以預防接種感染和各種繼發感染。

3.科學育菌。對於不同種類的食用菌,要按其對生長發育條件的要求,科學地調控培養室的 溫度、濕度、光線和pH值等,並要適當通風換氣,促進菌絲健壯生長,防止出現高溫高濕的不利環境。

4.施肥。噴施蛋白腖、酵母膏溶液,可使菇體肥厚、促進轉潮;噴施腐熟人糞尿,噴完後,可再用清水噴1次;噴施米醋。在平茹生長中後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進行菇面噴施,在採收前1—3天每天1次,一般可增產6%,且色澤更加潔白;噴施培養料浸出液,可延長出菇高峰期,並使子實體肥厚;噴施葡萄糖、碳酸鈣溶液,有促進菌絲生長的作用。

5.水分管理。菇房要經常保持良好通風,空氣相對濕度不宜超過95%。當自然溫度達到16℃時,在畦內灌1次水,以後每天早、中、晚各噴1次水。噴水盡量噴向空間和地面,不要噴到子實體上。在低溫季節最好噴灑用日光曬過的溫水。

5.水分管理。菇房要經常保持良好通風,空氣相對濕度不宜超過95%。當自然溫度達到16℃時,在畦內灌1次水,以後每天早、中、晚各噴1次水。噴水盡量噴向空間和地面,不要噴到子實體上。在低溫季節最好噴灑用日光曬過的溫水。

6.溫度管理。菇棚溫度最好控制在10—18℃當氣溫較低時,白天延長陽光直射的時間,晚上要蓋嚴草簾。當氣溫較高時,白天蓋上草簾,晚上則揭開草簾。

7.通風管理。當氣溫較高時,每天要揭開草簾通風2—3小時,低溫大風天氣少通風;早晚噴水前後加大通風,菇蕾分化期少通風,菇蕾生長期多通風。

8.光照管理。菇蕾生長期要有穩定的散射光,堅持每天早晚晾曬1—2小時,增加弱光直射,出菇期切忌強光直射。

三、病蟲害防治

食用菌本身對害蟲抵抗能力弱,一旦發生不易控制。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主要從選用抗病蟲品種、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強栽培管理等多種途徑達到防治目的。

能讓食用菌增產的幾種小方法

俗話說小方法解決大問題,菇農在種植食用菌時,在加強菇床正常管理的情況下,採用一些簡單易行的小方法方法,可有較好的增產效果,實現增產增效的目的。

1、施用葯物。配置食用菌培養基料時,適量加入硫酸鹽(硫酸鈣或硫酸鎂)、磷酸鹽(過磷酸鈣或磷酸二氫鉀)和維生素B1,在菌絲生長後期用0.1-0.2毫克/升的三十烷醇噴於培養料上,可促進出菇和子實體的生長,一般可增產15%左右。

2、打洞填沙。在食用菌畦床料面上打洞填沙,也就是在播種時用直徑為1.5厘米、長為30厘米的圓錐形木棒,按橫、豎行均為30厘米的規格呈梅花形打洞,深達料底,兩天後向洞中填入黃沙(需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填量高出料面0.5-1厘米,同時向洞中注入0.3-0.5%石灰水。此法可改善菇床的透氣性,提高料面的保水性能,能提前3-4天出菇且顧蕾分布均勻、果大肉厚,生產效率可提高25%以上。

3、壓力刺激。用舊報紙、麻袋片、細土等覆蓋在食用菌培養料面上,通過壓力刺激和保溫保濕,可促進菌絲迅速生長。採用此法,一般可增產15%左右。

4、插棒接觸。用消過毒的小木棒(直徑為1厘米、長為3厘米)插入食用菌培養料內,深2厘米,密度為15x15厘米,菌絲生長蔓延觸及到小木棒時即可纏繞其上形成均勻、濃密的菌絲體,並發展成菇蕾和子實體。此法一般可增產20%左右。

5、騷菌促蕾。在菌料長滿菌絲後,用干凈的竹掃把在料面上輕輕來回掃動,除去或破壞表層徒長的老菌絲,待露出新菌絲後,及時噴水和覆蓋薄膜保濕保溫,7天左右即可現蕾。此法不僅可以促進出菇,而且可增產10%左右。

❻ 菌類的正確食用方法

樓主,你會享用,人家已經早已有人給你回答啦,俺幫你上傳一下; 菌類的營養價值及食用方法
菌類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含有較多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等,還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多吃可增人體免疫力。

碳水化合物:野山菌中含有豐富的單糖、雙糖和多糖。德國科學家已經發現一些野山菌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核糖以及其他的醛糖和酮糖,野生菌中還含有高分子多糖可以顯著提高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

蛋白質:野山的蛋白質含量大大超過其他普通蔬菜,同時避免了動物性食品的高脂肪、高膽固醇危險。據測定,菌類所含蛋白質約占乾重的30%~45%,是大白菜、白蘿卜、番茄等普通蔬菜的3~6倍。野山菌不僅蛋白質總量高,而且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也十分齊全,約有十七八種。尤其是人類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幾乎都可以在野山菌中找到。豐富的蛋白質提供鮮味,這也是野山菌口味鮮美的奧妙所在。

維生素:食用菌的營養價值之所以高,還在於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脂溶性的維生素D含量也較高。

微量元素和礦物質:野山菌中的鐵、鋅、銅、硒、鉻含量較多,經常食用野山菌既可補充微量元素的不足,又克服了盲目濫用某些微量元素強化食品而引起的微量元素流失。

以下就為大家介紹幾種營養美味的菌類植物的價值:

蘑菇:它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高纖維素的食品。既適合兒童生長發育期食用,又適合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中老年人食用,而且它含有一種抑制腫瘤生長的物質,有明顯的抗癌作用,對肺癌、皮膚癌患者尤其有益。

香菇:含有豐富的鉀、鈣等,還含有核糖類物質。可抑制肝臟內膽固醇增加,促進血液循環,有降血壓、滋養皮膚等作用。此外,還有良好的抗癌和預防流感的作用。

金針菇: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多種維生素、胡蘿卜素和人體所需的八種氨基酸等有益成分,含鋅量也較高,有促進兒童智力發育和健腦的作用。由於它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可用於各種早、中期癌症的治療。

猴頭菌:含有17種氨基酸和豐富的多糖體和多酞類物質,助消化,對胃癌、食道癌有特殊的療效。

竹蓀:減肥的代表性食用菌,對高血壓、高血脂病人有好處。

多吃菌類可增人體免疫力
菌類食物口感好、健康,時下的飲食店喜歡以菌類做菜或做湯。一些常見的菌類食物,烹調簡便,與隨意與肉類搭配,燉雞、炒魷魚、炒肉絲等均可。

最好還是以清炒或清燉方法為主,才不失蘑菇的原汁原味。市面上常見的菇類最流行的做法是大雜燴,三菇乃至多個菇菌齊齊上陣。個頭小、味道甜的茶樹菇、杏鮑菇、袖珍菇等最適合炒制。而個大、肉厚、味道清淡的菇類則適合燉制,如鮑汁百靈菇。

食用前先用開水燙
菌類生長過程中可能帶有部分有害物質,故食用前最好先用開水燙,將該有害物質去除,然後再燜或炒。

家庭自製菌菇菜
你在菜市場轉了一圈,便會發現菇類品種不少,草菇、蘑菇、鳳尾菇、茶樹菇、猴頭菇、杏鮑菇、秀珍菇、豬肚菇、金針菇,少說也有十來種,時間充足的主婦,可以在家自製菌菇菜,美味又健康。

以清炒或清燉方法為主
蘑菇炒雞丁,用蘑菇200克,土雞肉脯200克,花生米100克,姜蔥適量,可以潤肺補脾。

香菇牛肉粥,用香菇、粳米各100克,牛肉50克,蔥、姜各適量。牛肉煮熟切成薄片,與香菇、粳米共入鍋內加水煮粥,調入蔥、姜、精鹽等調味食用,能夠和中理氣。

黃芪猴頭菇湯,用猴頭菇150克,黃芪30克,嫩雞肉250克,蔥、姜、味精、料酒、胡椒粉、精鹽等各適量。該湯能夠補益氣血,健腦強身。

食用菌(ediblefungi)人類食用的大型真菌。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鬆口蘑(松茸)、口蘑、紅菇和牛肝菌等;少數屬於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在山區森林中生長的種類和數量較多,如香菇、木耳、銀耳、猴頭、鬆口蘑、紅菇和牛肝菌等。在田頭、路邊、草原和草堆上,生長有草菇、口蘑等。南方生長較多的是高溫結實性真菌;高山地區、北方寒冷地帶生長較多的則是低溫結實性真菌。

❼ 食用菌種植方法

食用菌的栽培基質以培養料為主,代料栽培分為生料栽植、熟料栽植、發酵料栽植三種。養護食用菌的生長溫度范圍,應穩定在24~27℃之間,平時澆水保濕,濕度在40%~50%左右為好。食用菌成熟後需要盡快收獲。

種植食用菌的方法

1、栽培基質

大部分的食用菌菇在成熟之後,需要根據養料和培養基質的干濕程度、出菇的密度和子實體的不同生長發育期靈活噴水保濕。覆土後15天出現菇蕾,到20天的時候就可以採收菌菇了。及時採收,也許能在15~20天後再成熟一波。

❽ 怎樣種植食用菌

1、菇房要求:菇房要求大小以1000—2000平方尺栽培面積為宜,菇房要求密縫,尤其屋頂不要漏氣,瓦房、草房都可以。
2、培養料配比(以1000平方尺面積計算)
(1)、干牛糞6000斤(或牛糞和豬糞各50%)。
(2)、干大麥草2000斤,干稻草1000斤。
(3)、尿素15斤,硫酸銨50斤,石灰氮40斤。
(4)、菜籽餅200斤,雞糞200斤。
(5)、過磷酸鈣50斤。
(6)、石膏150斤,石灰1000斤。
(7)、氨水100斤(拌餅肥用)。
堆料最好採取豬牛糞混堆、干濕糞混堆和稻麥草混堆。
3、培養料室外堆制發酵(前發酵):
培養料經過堆制發酵後,必須做到:一是物質要轉化好,二是料內臭要消除,三是培養料草要較長、疏鬆、彈性好,四是殺死雜菌蟲害,五是高溫發酵不要低溫腐熟。
(1)、堆料時間的選擇:一般正式建堆時間選擇在8月台18—20日。
(2)、大麥草預濕:培養料在正式建堆前應預先把大麥草堆制起來,每天澆水連續預濕三天,把麥草逐漸吃足水份。
(3)、正式建堆:把稻草和預濕過的大麥草與糞肥一起堆制。堆料場地應選擇高燥不易積水的地方,堆制前應將場地打掃干凈,用農葯除蟲一次。將豬牛糞在堆料前一天下午用豬尿或人尿拌濕過夜。堆料開始時,先在地上鋪上一層稻草,厚約4—5寸,寬度7尺,長度不限,然後在草上撒上一層糞,這樣一層草一層糞,直至堆完為止。一般以10—12層高4.5尺為宜。稻草堆在底部兩層和表面兩面層。預濕過的大麥草堆在中間6層。在中間6層中除掉每層撒上糞肥外,菜籽餅、雞糞、尿素、石灰氮也要逐層加入。菜籽餅應在堆料前10天用氨水預先發酵、消毒。料堆應堆得前後平直,上下平直,堆頂稍成瓦背形。從第三層開始每層都要澆水,最好澆豬尿或人尿水,水要澆在草上,不要澆在糞上,以免糞肥流失,並且下面少澆,上面多澆,以水從料堆四周流出為度。建堆後第5天進行第一次反堆,並加入硫酸銨,石膏;第9天進行第二次反堆,並加入石灰;第12天進行第三次反堆,加入過磷酸鈣。再過2—3天,當料溫達到最高時,趁熱進房。每次反堆應將糞草抖松反勻,堆平直。
4、培養料室內後發酵:後發酵技術的幾個關鍵問題;
(1)、後發酵開始加溫時培養料溫度,最好保持在45℃左右,料溫過低帶來升溫的困難。
(2)、培養料進房時的含水量掌握在68%,後發酵結束後的培養料的含水量掌握在65%,比常規發酵的含水量略偏高。培養料的成熟略偏生,這樣發菌順利,後力足。
(3)、加溫時,10小時內一定要把室溫和料溫都升到60℃左右,並保持60℃溫度3—5小時,如果達不到這個溫度,則起不到能巴斯德消毒的作用,也就是起不到殺蟲滅菌的效果。然後將料溫降到52℃左右,並保持該溫度3—5天,室溫保持45—48℃,保溫時間長短,視三個指標出現的情況和培養料的成熟度而定。
(4)、培養料水份的調節在料溫降到點52℃時進行為好。這時室溫只有30來度,人吃得消。
(5)、若用炭爐加煤球爐加溫,每1000平方面積最少要用20隻爐子,寧多勿少。
5、栽培管理:
在蘑菇栽培中搞好培養料的室外堆制發酵和室內後發酵以後,主要是如何搞好種菌後到出菇前後的栽培管理工作。做好菇房保溫、保濕、通風、換氣、復土、調水等管理,發好菌,出好菇。發好菌以後,菇房管理主要是如何把溫度、濕度和空氣三者關系合理處理好,以滿足蘑菇生長需要。一般來說,上述三者缺一不可,但應以溫度作為主要條件來考慮,其餘二個條件,必須根據溫度的情況相應給予考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種菌及種菌後的菇房管理;後發酵結束後,馬上打開門窗,拔去拔風筒的堵塞物進行大通風一天,把菇房內的二氧化碳排盡,排除菇房熱量,降低室溫,然後進行菇床反格降低料溫。如果料層水份偏干,應再用石灰清水調正。反格應進行兩次,通過反格,一是散失料溫,二是把糞草抖松反勻,拿去大的糞塊和雜質,整平床面,為以後復好土創造條件。當氣溫穩定在28℃以下時,即可種菌。種菌方法:一般以穴播種70%,30%散播在料面。
(2)、復蓋粗土、調節粗土水:
復粗土時間掌握在菌絲體發到料層底部後為好,這樣菌絲體較老練。粗土水份要求先濕後干,底濕上干。
(3)、復蓋細土、調節細土水、結菇水:
當菌絲體將要長到粗土平時,馬上復蓋細土,細土水份要求先干後濕。第一次要關窗復干細土,一間菇房一天復蓋完,復得厚薄均勻以看不見粗土為度。細土復好後,通風一天,然後進行調節細土水6兩左右,分兩天調好,第一天調2%石灰清水3兩,分6遍調,每遍0.5兩;第二天調清水3兩左右,調法同前面一樣,調到細土捏得碎即可。當部分小白點菌蕾形成後,開始調結菇水3—4兩,一天分4次調好,每次一兩左右。
(4)、調出菇水:
當大部分子實體長到錄豆大小時,就可開始調出菇水,共調水7兩左右,分二天調好,第一天調4兩,分4遍調,每遍1兩,第二天調3兩左右,分6遍調,每遍0.5兩。這次用水用到粗土上半顆、細土發亮。

❾ 食用菌栽培有哪幾種方法

微生物的培養方法有三種,即純培養法、選擇性培養法和優勢培養法。
一、 菌種製作的基本設備
1、 食用菌菌種製作的工藝流程 培養料的貯備和預處理------- 容器、工具的洗滌------ 配料、培養基製作------ 滅菌------ 冷卻------ 接種------ 培養------- 貯存 2、 基本設施 ① 廠房:② 原料庫③原料預處理場地④ 洗滌室:5配料室⑥ 滅菌室⑦ 接種室⑧ 化驗室 ⑨ 培養室⑩貯存室 二、 純種分離 菌種的分離方法主要有: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基內菌絲分離法和土中菌絲分離法。
1、 孢子分離法:屬有性繁殖。對於香菇、平菇異宗結合的菇類,為避免產生單孢不孕現象,必須採用多孢分離法。單孢分離法主要用於雜交育種的研究。
⑴ 種菇的選擇和處理 種菇選擇的標准:必須純正,具有本菌株性狀,發育健壯,無病蟲害,成熟度適當。種菇選定後,首先除去附著在菇體表面的雜物,如蘑菇、草菇可用0.1%升汞浸泡消毒2-3分鍾,然後用無菌水漂洗3次,以洗除表面附著的葯物,最後用無菌紗布吸干水分。香菇、平菇可用75%酒精進行表面消毒。
(2)多孢分離法 ① 整菇播種法② 鉤懸法③ 貼附法 4菌褶上抹取孢子法⑤ 孢子印分離法 ⑥ 空中孢子捕捉法
(3)單孢子分離法 一般採用方法:平板稀釋法、連續稀釋法、毛細管法等。
2、 組織分離法
(1) 子實體分離法
(2)菌核分離法
(3)菌索分離法:對一些不易找到子實體及菌核的菌類
3、基內菌絲分離法 對於子實體只有在特定的季節下出現,平時不易採到,或子實體小而薄或呈膠質狀態
(1)菇木(或耳木)分離法 在食用菌繁殖旺盛期
(2) 代料基質分離法 分離前,選擇一批子實體發生早、產量高、菇體尚幼嫩且生活力強而無病蟲害的栽培袋,待子實體將近成熟時,去掉子實體,然後用75%酒精將培養袋進行消毒後,在培養料下1.5cm處挑取0.3cm的培養料小方塊組織,接入試管培養基的中央,置於恆溫下培養。
3、 土中菌絲分離法: 用於採集生長在土中的菇類菌絲體
三、制種技術 採用孢子分離、組織分離和基內菌絲分離等方法分離培養而獲得的純菌絲,經過原種的擴大培養和母種、栽培種的製作,即可作為食用菌生產用的菌種。
1、 菌種的類型 母種、原種、生產種
2、 培養基的種類 天然培養基、合成培養基、半合成培養基
3、 原種製作 從擔孢子或菇體組織直接分離培養獲得的原種或引進的原種
4、 母種及生產種製作 將原種菌絲體移植到由糞、草、木屑、棉籽殼或麥粒等原料配製成的培養基上,而製成的菌種稱母種。將母種再擴大繁殖製成的菌種,稱栽培種或生產種。
5、 培養基滅菌
(1)高壓蒸汽滅菌法 瓊脂培養基採用1.05kg/cm2 壓力,溫度121℃ ,滅菌45-60分鍾;母種和栽培種固體培養基採用1.2-1.5kg/cm2 壓力,溫度123-129℃ ,滅菌1-1.5 小時。 (2) 常壓蒸汽滅菌
6、 接種室消毒滅菌 熏蒸消毒法:甲醛與高錳酸鉀混合熏蒸法
(2)紫外線消毒:(3)石碳
酸滅菌
7、 接種 在無菌條件下,將原種或母種菌種移接到經過嚴格滅菌的培養基上,稱為接種。 8、 菌種培養
四、菌種保藏方法及復壯技術
1、 菌種保藏方法 菌種保藏的基本手段是採用低溫、冷凍、乾燥、減少供氧量等方法,終止其繁殖,降低其代謝強度,使之處於休眠狀態。

❿ 食用菌怎麼種植

食用菌栽培與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養料,食用菌要將培養料分解建造自身。這些培養料絕大多數都是人類不能作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質纖維素類的農林副產品,如秸稈、木屑和禽畜糞便等。

食用菌雖然種類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一樣的,即培養料制備→滅菌或發酵→接種→發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獲。有的種類只出一茬,有的可以出幾茬。

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主要有生料栽培、發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

所謂生料栽培,就是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後不再滅菌或發酵而直接接種,然後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目前可以生料栽培的種類只有平菇、草菇和大球蓋菇,其他種類都不能生料栽培。

發酵料栽培是將各種原料拌勻後,按一定規格要求建堆,堆積發酵,當堆溫達一定要求後,進行翻堆,一般要翻3~5次,然後在自然條件下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凡可生料栽培的種類都可進行發酵料栽培。必須使用這一方法的都是蘑菇屬的各種,如雙孢蘑菇、大肥菇、巴氏蘑菇(姬松茸),草菇、平菇、雞腿菇等也常應用此法。

熟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裝入一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料袋,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將培養料內的生物全部殺死。冷卻後經無菌操作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如香菇、杏鮑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白靈菇等都是這樣栽培的。

此外,一些共生菌類,如松茸、牛肝菌等非腐生菌類,用上述任何方法都不能栽培出菇。但是由於其美味,市場價格好,為了增加野生狀態的採集量,人們進行了半人工栽培。所謂的半人工栽培,就是人工接種在自然發生的場所,增加菌絲生長量,促使子實體多發生。

閱讀全文

與食用菌種的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牛排肉怎麼腌制的方法 瀏覽:880
油性指甲油凝固解決方法 瀏覽:263
杜仲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816
壓小胯訓練方法 瀏覽:546
蘋果手機相機有水印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
空氣開關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瀏覽:172
騎自行車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英文 瀏覽:946
防彈玻璃成分測量方法 瀏覽:942
專家教你兩種去斑方法如何去祛斑 瀏覽:672
如新spa機使用方法5檔 瀏覽:686
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方法如何 瀏覽:309
女孩斜疝治療方法 瀏覽:381
早醒型失眠治療方法手術價格 瀏覽:674
魅藍3手機設置呼叫轉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6
蘋果xe卡頓掉幀解決方法 瀏覽:746
快速清除很多微信聯系人的方法 瀏覽:91
如何引出論點的方法 瀏覽:640
常用手術器材辨認及使用方法 瀏覽:961
青毛豆怎麼腌制方法 瀏覽:814
w7開機運行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