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直接檢眼鏡的使用方法

直接檢眼鏡的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1 23:22:12

① 對高度近視者進行直接檢眼鏡檢查眼底時,應如何使用屈光度盤

關於你說的這個建議你去專業的眼科醫院去掛一個號,然後咨詢一下專業的醫護人員。或者是去一些綜合性的三級醫院也是可以的。

② 小孩 怎樣查眼底

你好,我是個眼科醫生,您的問題過於簡單,我只泛泛的說說吧。 如果您自己初學眼科,方法是右手拿鏡使用你的右眼查患者右眼,同樣,左手-左眼-左眼。怎麼窺視眼底鏡觀察孔和使用功能片,這需要實物指導了。 如果你想帶孩子去查眼底,一般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配合檢查,如果孩子不配合,有時沒法看清眼底狀況。 眼底可以小瞳檢查(就是不散瞳直接查),檢查儀器就是直接檢眼鏡,門診的常規檢查內容,5塊錢的檢查費。一般為了看得更全面清晰,需要散瞳檢查,單純看眼底,快散即可(當天瞳孔就會恢復),在暗室中檢查。有時需要孩子盯住一個方向(而不是盯著醫生的眼底鏡燈光)來觀察固定的部位,這需要患者很好的配合。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③ 醫生怎麼檢查眼底

醫生查眼底 通常有二種鏡子
一種是 直接檢眼鏡,醫生會拿著它,貼近你的眼部,觀察,通常都是用這種,但這種觀察范圍有限,無法觀察到周邊部,優點是不用散瞳
二 是間接檢眼鏡,你會看到,醫生頭上帶上象頭盔似的光源,這種光非常亮,讓你都睜不開眼的感覺,醫生手拿鏡片 放在你眼前,藉助頭上光源來看眼底,缺點是 要散瞳,優點是可以充分檢查你眼底視網膜的各部分,而且有立體感,所以 大醫院的醫生都會用這種檢眼鏡來檢查
或者說 只有用這種檢眼鏡方法來查,才算是真正查了一次眼底,通常小醫院或體檢是不會這種方法查的,因為需要時間

④ 誰能告訴我檢影驗光練習的詳細方法謝謝!

檢影方法
一、散瞳驗光
1、散瞳,12歲以下需用阿托品散瞳,散3天後驗光,3周後復驗;12歲以上年輕人托品醯胺散瞳,年輕的點6次,成年點3到4次,第二天復驗;(5分鍾點一次,最後一次後20分鍾檢查,一般取十分鍾)
2、電腦驗光,確定初步的眼度數情況;
3、測瞳距,查視力,年紀大的需要查近視力;
4、使用帶狀檢眼鏡進行他覺眼光,在0.67工作距離基礎上進行驗光。察看眼瞳孔中的從視網膜所成光帶的像在角膜上的映光的運動情況(具體分映光四要素:亮度,形狀,大小,方向),一般主要看映光的順動和逆動的變化(注意有剪動的情況出現),一般讓患者盯住你的額頭或是對面牆上的小紅點,透過檢眼鏡察看映光情況:
a、首先看水平和垂直子午線上映光是否和光帶相平行,如果平行,則患者如果有散光,一定是180度或是90度的散光;不平行,則確定有非180度和92度的散光,在水平和垂直的位置上找一中間點,剛好映光和光帶平行,則這個位置就是散光的軸位;
b、在電腦驗光結果的基礎上,加上+150度透鏡,再水平和垂直的位置上進行檢影,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全是逆動,則證明患者肯定是近視;如果是順動,則有三種情況,正視,遠視,小於150度的近視;
c、在水平和垂直子午線上進行驗光,如果是逆動,逐漸增加負鏡,找到逆動轉為順動的前一個度數(即找中和點);如果是順動,逐漸增加正鏡,即找順動轉為逆動的前一個度數;如果是剪動,則要找到映光上下或左右對稱時的前一個度數;
d、平衡任何一個之後,如果另一個位置還沒有平衡,則證明有散光存在。如果水平位先平衡,那證明軸位為180度,在水平位所平衡的度數的基礎上,垂直位再平衡的度數即就是散光的度數;如果垂直位先平衡,同理即就是90度的散光;
e、將兩個鏡框上的鏡片放在旁邊,各加上工作距離0.67的倒數,即-150度,即就是插片的基礎讀數。
5、然後開始主覺驗光,即插片法
a、先球鏡,分別加上25度遠視和25度近視,讓患者比較哪個更清楚,細調球鏡度數
b、再散光,利用十字交叉柱鏡進行細調,首先調軸,取大概方位的3個方向1.2.3詢問那個方向更清楚,然後,將十字交叉柱鏡的柄和原軸位重合,翻面詢問那面更清楚,或者兩面都差不多,向清楚的一面調軸一次進15,或回退一半(原則上盡量向180度或90度靠攏);再次調度,將交叉柱鏡的軸線和原軸重合,翻面詢問那面更清楚,清楚則加度數;
6、不需雙眼平衡,將驗光結果抄寫於病歷上,囑咐病人第二天或者改天復驗(阿托品驗光者則3周後復驗);
7、復驗內容:
a、首先查視力看能不能達到1.0,然後調透鏡度數,原則上由於睫狀肌麻痹的失效,則由於調節的存在,晶狀體會增加屈光度,因此患者有可能看不到1.0,可是適當的增加-25到-50度,即就是近視增加25度,遠視減少25-50度 ,但原則是寧可欠矯,也不要過矯。
b、調散光,利用十字交叉柱鏡同第一次驗光;
c、最後雙眼平衡。
8、開眼鏡處方。
二、小瞳驗光
1、沒有散瞳的步驟,對象主要為調節已經近乎沒有的中老年人(45以上)
2、其他步驟同散瞳驗光;
3. 一般要求近視力驗光,即在遠視力驗光的基礎上,根據老視的年齡規律加上33cm時的度數以及年齡因素;
4、可以直接作雙眼平衡,開眼鏡處方。
三、在他覺驗光時的推薦的方法
1、為了避免在中和度數的時候忘記了先中和了那個軸位,可以應用下面的方法;
2、如果患者電腦驗光是-100度,則加上150度,即先插上+50度遠視,此時水平位已經變逆,而垂直位剛好中和,此時再到水平位,讓它變為順,即反過來找中和點,找到後此時的前一個就是所要的散光,而此時帶狀檢眼鏡的光帶就是它的軸位90度;即先中和了大的度數,在最後寫度數的時候需要換算成有效鏡度,即為180度;
如果先中小的度數,先水平位置,在中和垂直位置,光帶的位置仍舊是軸的位置180度;
3、這樣可以避免忘記自己所驗過的軸位。
總結:即就是不管是哪個方向,首先中和一個,即讓順變逆或者逆變順,然後再到另一個位置看,如果還是順則就是已經中和了小的,繼續中和大的;如果已經變逆,則就是已經中和了大的,反過來再中和小的。這樣不用考慮到底是從小到大,還是從大到小,還能最後確定軸位。
附:配鏡處方
配眼鏡的處方中有一些簡便的符號:
D代表屈光鏡度 S或「球」表示球面透鏡
+表示凸球鏡片 C或「柱」表示柱面透鏡
-表示凹球鏡片 ○表示聯合之意
例如:眼鏡處方-2.50 D.S
表示2.50屈光度的近視眼。
眼鏡處方+1.25D.C×90°
表示:1.25屈光度遠視散光,柱鏡的軸位在90°方向。
眼鏡處方-2.00D.S○-1.25D.C×135°
表示:2.00 屈光度近視,聯合1.25屈光度近視散光,柱鏡的軸位在135°方向.

⑤ 檢眼鏡的具體使用方法

檢眼鏡可分為直接檢眼鏡和間接檢眼鏡兩種。
直接檢眼鏡可直接檢查眼底,不必散大瞳孔,在暗室中進行檢查,檢查者眼睛必須靠近的眼睛,用右眼檢查患者的右眼,右手拿檢眼鏡,坐在或站在患者的右側,左眼則反之,醫者的另一手牽開患者的眼瞼,先將檢眼鏡置於患者眼前約20cm,用+10D鏡片檢查患者的屈光間質是否透明,檢查屈光間質後,可開始檢查眼底各部分,轉動透鏡片的轉盤可矯正醫者和患者的屈光不正,若醫者為正視眼或已配矯正眼鏡,則看清眼底所用的屈光度表示被檢眼的屈光情況。一般先令患眼向前直視,檢查視乳頭,再沿網膜血管檢查顳上、顳下,鼻上、鼻下各象限,最後令患眼向顳側注視,檢查黃斑部。眼底病變的大小,以視乳頭直徑表示,以透鏡的屈光度測量病變的凹凸程度,3D相當於1mm。有的檢眼鏡附有綠色濾光片,對視神經纖維及黃斑觀察更佳。
間接檢眼鏡使用時須充分散大瞳孔,在暗室中檢查,醫者接通電源,調整好距離及反射鏡的位置,開始先用較弱的光線觀察,看清角膜、晶體及玻璃體的混濁,然後將光線直接射入被檢眼的瞳孔,並讓被檢眼注視光源,一般用+20D物鏡置於被檢眼前5cm處,物鏡的凸面向檢查者,檢查者以左手持物鏡,並固定於患者的眶緣,被檢眼、物鏡及檢查者頭固定不動,當看到視乳頭及黃斑時再將物鏡向檢查者方向移動,在被檢眼前5cm處可清晰見到視乳頭及黃斑部的立體倒像。檢查眼底其餘部分時,應使被檢者能轉動眼球配合檢查,檢查者圍繞被檢者的頭移動位置,手持的物鏡及檢查者的頭也隨之移動。所查的影像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為檢查眼底周邊部,如檢查6點方位,檢查者位於被檢者的頭頂處,令患眼向下看6點方位。檢查眼底的遠周邊部,則必須結合鞏膜壓迫法,金屬鞏膜壓迫器戴在檢查者右手的中指或食指上,將壓迫器的頭置於被檢眼相應的眼瞼外面,必要時可表麻後,自結膜囊內進行檢查,操作時應使檢查者的視線與間接檢眼鏡的照明光線、物鏡的焦點、被檢的眼位、壓迫器的頭部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檢查時應注意隨時囑患者閉合眼瞼以濕潤角膜,當懷疑有眼內佔位性病變時,切忌壓迫檢查。
為了便於保存資料,應繪制眼底圖像,此圖為三個同心圓及12條放射線組成。最外圓為睫狀體與玻璃體基礎部,最內圓為赤道部,中間圓為鋸齒緣。12條放射線表示按時鍾方位的子午線,12點方向對著患者的腳部。

⑥ 三面鏡的檢查方法和臨床意義是什麼

在裂隙燈檢查眼底時三面鏡起了很大作用,而且操作方便。藉助於三面鏡,很容易辨認視神經乳頭、視網膜、脈絡膜的高低差別,對囊腫、血管瘤、視網膜裂孔、脈絡膜腫瘤等的鑒別以及對視網膜表面與玻璃體後界膜的關系、視網膜脈絡膜間的漿液及視網膜剝離其下方的觀察都有很大的幫助。

檢查前應充分散瞳,先滴表面麻醉劑,三面鏡接觸角膜的凹面滴以甲基纖維素,然後放於結膜囊內,使凹面緊貼角膜,然後以較小角度(但不是零度)投射光線照射,分別用三面鏡三個反光鏡面觀察眼底。

三個鏡面傾角分別為75°、67°和59°,鏡面1可看清眼底的中央部分,鏡面2可以看清赤道部至眼底30°之間的部分,鏡面3可以看清周邊部分,鏡面4可看清玻璃體與眼底周邊部及前房角。

在使用三面鏡檢查前應充分散瞳,當瞳孔散大超過8mm時,鋸齒緣及周圍區域都能比較容易地觀察到。

⑦ 眼底檢查的方法有哪些

眼底檢查
ocular funs examination
利用檢眼鏡檢查玻璃體、視網膜、脈絡膜及視神經乳頭等眼球後部的方法。分直接和間接兩種。①直接檢眼鏡檢查法。所見是放大16倍的正像。鏡的構造包括照明系統和觀察系統,燈光由一小鏡反射入被檢眼內,檢眼者可通過裝有可調節屈光不正的系列鏡盤檢查眼底。檢查眼底前,應先行徹照法檢查屈光間質有無混濁,查眼底應循序查視乳頭、黃斑部和視網膜。一般由後極至周邊部。②間接眼底鏡檢查法。所見是放大4倍的倒像。所見眼底范圍大,立體感強,可同時看清眼底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病變,利用鞏膜壓迫器,還可檢查極周邊的眼底。其工作原理與低倍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相同。檢查時充分散瞳,檢查者戴雙目間接檢眼鏡,檢查者與被檢者相距約40厘米,將光線射入瞳孔區,檢查者在手持一凸透鏡(通常用+20D),置於被檢眼前,前後調節距離,即可看清眼底。其工作距離遠,還可戴此鏡在直視下作手術。另外還可利用裂隙顯微鏡加三面鏡及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眼底。後者由於注入的染料隨血液運行可動態地觀察眼底變化。當視網膜毛細血管與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損時,可發生染料滲漏而顯示出用檢眼鏡發現不了的情況。

⑧ 眼部體檢 裂隙燈檢查 眼底鏡檢查 怎麼查

眼科體檢操作規程

一、檢查項目:
1、視力,2、色覺,3、外眼,4、眼位,5、眼前節:結膜、鞏膜、角膜、虹膜、瞳孔、晶狀體,6、玻璃體,7、眼底,8、眼壓
二、操作規程:
(一)視力檢查:
方法:1、按眼科常規,先查右眼後查左眼;距離5米,如用反光鏡則為2.5米;被檢者雙眼應與視力表5.0行等高。
2、視力檢查由大視標開始,每個視標辨認時間不應超過5秒,受檢者能順利認出2-3個視標即可指認下一行視標,記錄最佳視力。如在5米處不能辨認4.0行時,被檢者應向視力表走近,記錄走近距離,對照5分折算表記錄。
(二)色覺檢查:採用標准色覺檢查圖譜進行檢查。
1、在明亮自然光線下檢查,光線不可直接照到圖譜上;
2、雙眼距離圖譜60~80cm;
3、圖譜讀出時間應≤10秒。
(三)外眼檢查
1、眼瞼
(1)觀察雙眼裂大小;是否對稱;有無瞼裂缺損、內眥贅皮、眼瞼內翻、外翻以及閉合不全。
(2)觀察瞼緣表面是否光滑、是否充血、是否附著鱗屑;睫毛是否缺損、其位置與排列方向是否正常、有無睫毛亂生或倒睫、亦或有雙行睫毛等先天異常。
2、結膜
(1)檢查順序:依次為上瞼結膜→上穹窿部結膜→下瞼結膜→下穹窿部結膜→球結膜→半月皺襞。檢查時注意結膜組織結構是否清楚、顏色、透明度,有無乾燥、充血、出血、結節、濾泡、乳頭、色素沉著、腫塊、瘢痕以及肉芽組織增生,結膜囊的深淺,有無瞼球粘連、異物等。
(2)檢查方法:
瞼結膜檢查方法:檢查上瞼結膜囑被檢者放鬆眼瞼,向下方注視,將食指放在眉下上半部瞼板皮膚處,拇指放在瞼緣上方,輕輕捏住眼瞼皮膚,拇指向上,食指向下將瞼板上緣向下壓即可翻轉,使上瞼結膜暴露。檢查下瞼結膜時,只需將下瞼向下方牽拉囑被檢者向上注視既可充分暴露(如有角膜潰瘍或角膜軟化症及疑有眼外傷者勿強行翻轉眼瞼做檢查,以免發生角膜穿孔)。
球結膜檢查方法:球結膜暴露較容易,以拇指和食指將上下瞼分開,囑患者向各方向注視轉動眼球即可充分暴露整個眼球,檢查時切忌壓迫眼球。
3、淚器
(1)視診:觀察淚腺、淚道部位有無異常變化。如淚腺有無腫脹、淚點是否正位和是否開放、淚囊區皮膚有無紅腫、有無溢淚。
(2)觸診:檢查淚囊時用食指擠壓淚前嵴觀察有無觸痛及波動感,有無膿液自淚點逆流出來或進入鼻腔。
4、眼眶
檢查眼球突出度、觸診眶內壓、觀察眼球運動、觀察有無眼眶腫瘤、炎症(炎性假瘤、眶蜂窩織炎、眶膿腫)、血管畸形、甲狀腺相關眼病、眼眶外傷。
(四) 斜視的檢查
1、眼位的檢查
(1)目的:是否存在斜視、是否存在假斜視及眼位偏斜的度數
(2)方法:
①遮蓋法:遮蓋法是通過破壞被檢查者的融合功能,發現眼位有否偏斜。被檢查者雙眼應具備一定注視能力,並無眼球運動障礙,才可獲得可靠結果。
A.交替遮蓋法:為揭示斜視性質的定性檢查,主要用於隱斜視及間歇性斜視。檢查距離為33cm和6m,被檢查者注視調節視標,遮蓋一眼4-5s後迅速轉移遮蓋另外一眼,通過觀察去遮蓋眼瞬間的運動情況做出判斷。
B.遮蓋-去遮蓋法:此法為檢查斜視方向及性質的定性檢查,主要用於鑒別隱斜和顯斜。被檢查者注視遠距離調節視標,遮蓋一眼,觀察非遮蓋眼的眼球運動方向,去遮蓋時觀察雙眼運動方向情況,再更換遮蓋眼觀察,出現運動為顯斜,並根據其運動方向,判斷斜視類型(上、下、內、外)。
②角膜映光法:被檢查者以自然姿勢注視正前方視標(33cm處),根據觀察雙眼角膜的光反射點(映光點)的位置及光反射點偏離瞳孔中心的距離加以判斷。角膜映光點每毫米的移位相當於視軸偏斜7度(15三棱鏡度)。
2、眼球運動
眼球運動的診斷眼位有9個:
第一眼位:頭位端正,雙眼正前方注視時的眼位。
第二眼位:眼球正上、正下、右側、左側注視時的眼位。
第三眼位:眼球右上、右下、左上、左下注視時的眼位。
檢查時,9眼位都要查到,再順時針做圓圈運動,觀察雙眼在各個診斷眼位上的運動是否協調,各肌肉間有無功能亢進或減弱現象。眼球水平內轉時,瞳孔內緣到達上下淚點連線為內直肌功能正常。水平外轉時,外側角鞏膜緣到達外眥角為外直肌功能正常。上轉時,角膜下緣與內外眥連線在同一水平線上。下轉時,角膜上緣與內外眥連線在同一水平線上。
(五)眼前節檢查
1、鞏膜
首先觀察瞼裂部分,然後分開上、下眼瞼並屬被檢者朝各方向轉動眼球,充分暴露各部分鞏膜。
2、角膜
可持手電筒對角膜做一般性檢查,觀察有無炎症及先天異常,必要時配合裂隙燈檢查。
3、前房
(1)前房深度:軸深3-3.5mm
①手電筒側照法:以聚光燈泡手電筒自顳側角膜緣平行於虹膜照射,整個虹膜均被照亮為深前房;光線到達虹膜鼻側小環與角膜緣之間為中前房;光線到達虹蟆小環的顳側或更小范圍為淺前房。
②裂隙燈法:測量周邊前房的深度。周邊前房深度以角膜光切面的厚度(CT)表示,並以此估計前房角寬度。如有必要,應進一步應用前房角鏡檢查。
1~1/2 CT 不可能關閉
1/3~1/4 CT 可能關閉
<1/4 CT 最終將關閉
(2)前房內容:正常的前房應充滿完全透明的房水,但在眼內發生炎症或外傷以後,房水可能變混,或有積血、積膿或異物。輕度的混濁不能用肉眼觀察到,如果有相當程度的混濁則可致角膜發暗。虹膜發生炎症時可觀察到KP(角膜後壁沉著物)、Tyndall現象,一般應利用裂隙燈檢查。
4、虹膜檢查:用聚光燈手電筒檢查,必要時結合裂隙燈檢查。
(1)虹膜顏色:有無色素增多(色素瘤)或色素脫失區。虹膜有炎症時,常可因虹膜充血而色變暗,但在虹膜睫狀體炎時患側虹膜則變淺,這是一定要做雙側顏色對比,正常時虹膜紋理清晰,發炎時因腫脹充血呈污泥狀。
(2)瞳孔線是否整開、有無斷裂、瘢痕或萎縮。
(3)虹膜表面有無炎性結節或非炎性的囊腫或腫瘤。
(4)有無先天異常:如無虹膜、虹膜缺損、永存瞳孔膜等。
(5)有無虹膜震顫:令被檢者固定其頭,用一隻手拇指及食指分開瞼裂,再上、下、左右迅速轉動眼球,然後直視正前方,此時觀察虹膜有無震顫情況。
5、瞳孔檢查:
檢查瞳孔可用彌散光或集合光線觀察。應注意它的大小(雙側對比)位置、形狀、數目、邊緣是否整齊和瞳孔的各種反應如何(包括直接、間接對光反射以及集合反應)。
6、晶狀體檢查:
檢查晶狀體時應注意晶狀體是否透明,也就是觀察其有無混濁存在,可用集光檢查法及避照法(檢眼鏡檢查法),對年齡大的被檢者一般應用裂隙燈檢查。
(六)玻璃體檢查
1、直接檢眼鏡檢查法:
檢查在暗室內進行。眼底鏡距被檢者20-30cm處,用8D凸鏡對瞳孔區進行徹照法檢查。
2、裂隙燈檢查法:
需在暗室內散瞳後檢查。
(七)眼底檢查
健康體檢常規小瞳孔檢查眼底的後極部,不必散大瞳孔。一般對40歲以上被檢者作為必查項目。
在暗室中用直接檢眼鏡檢查,焦距為25cm。
檢查眼底應按次序,才能系統而全面。一般先用透照法檢查屈光間質,對角膜、前房、晶狀體及玻璃體等有無混濁有所了解後再對眼底進行檢查。
檢查眼底一般先自視盤起,然後沿視網膜血管的分布檢查顳上、顳下、鼻上及鼻下各個象限,最後檢查黃斑。
1、視乳頭:
檢查時應注意其邊緣是否整齊、是否邊界欠清,有否色素弧和鞏膜環;視乳頭色澤是否正常;生理凹陷是否正常,有無青光眼凹陷、有無隆起、水腫、出血、滲出等。
2、視網膜血管
檢查時注意其彎曲度有無變化;有無血管鞘;有無口徑變化;血管的反應有否增強或增寬;血管色澤有否變淡、變暗以及血管畸形;要注意動靜脈比例以及交叉部有無特徵性改變。
3、黃斑
檢查黃斑時,首先注意中心凹反光,其次注意黃斑反光,黃斑色澤有否變暗和不規則變色;色素有無呈團塊狀及散在性游離;有無點狀和星芒狀白斑出現;有否出血斑;櫻桃紅樣改變;囊腫以及裂孔等。
4、視網膜
以澤一般呈橘紅色,如果色素上皮較少,透見脈絡膜血管及其色間素,眼底呈豹紋狀,多見於近視及老年人。
(八)眼壓檢查
對眼底杯盤比大的或有青光眼家族史以及有青光眼典型症狀者建議其做眼壓檢查。
非接觸眼壓計測量方法:開啟儀器後,調整被檢者頭位,使其角膜位於觀察鏡視區內,並將定位點移至聚焦清晰的圓環正中,令被檢者注視定位點,儀器即會自動完成測量。
注意事項:
1、正式測量前為免除被檢者的緊張情緒,應先對其解釋儀器的測量原理。
2、檢查時囑被檢者睜大雙眼,如有眼瞼遮擋則眼壓計不出結果。
3、測量過程中如位置移動或淚液過多都會影響測量結果,應盡量避免。
裂隙燈的使用如果不知道,去我空間里http://user.qzone.qq.com/632200478看,有光碟教使用的。

⑨ 檢眼鏡的種類及應用方法有哪些

檢眼鏡可分為直接檢眼鏡和間接檢眼鏡兩種。直接檢眼鏡可直接檢查眼底,不必散大瞳孔,在暗室中進行檢查,檢查者眼睛必須靠近患者的眼睛,用右眼檢查患者的右眼,右手拿檢眼鏡,坐在或站在患者的右側,左眼則反之,醫者的另一手牽開患者的眼瞼,先將檢眼鏡置於患者眼前約20cm,用+ 10D 鏡片檢查患者的屈光間質是否透明,檢查屈光間質後,可開始檢查眼底各部分,轉動透鏡片的轉盤可矯正醫者和患者的屈光不正,若醫者為正視眼或已配矯正眼鏡,則看清眼底所用的屈光度表示被檢眼的屈光情況。一般先令患眼向前直視,檢查視盤,再沿視網膜血管檢查顳上、顳下、鼻上、鼻下各象限,最後令患眼向顳側注視,檢查黃斑部。眼底病變的大小,以視盤直徑表示,以透鏡的屈光度測量病變的凹凸程度,3D 相當於1mm。有的檢眼鏡附有綠色濾光片,對視神經纖維及黃斑觀察更佳。

間接檢眼鏡使用時須充分散大瞳孔,在暗室中檢查,醫者接通電源,調整好距離及反射鏡的位置,開始先用較弱的光線觀察,看清角膜、晶體及玻璃體的混濁,然後將光線直接射入被檢眼的瞳孔,並讓被檢眼注視光源,一般用+20D 物鏡置於被檢眼前5cm 處,物鏡的凸面向檢查者,檢查者以左手持物鏡,並固定於患者的眶緣,被檢眼、物鏡及檢查者頭固定不動,當看到視盤及黃斑時再將物鏡向檢查者方向移動,在被檢眼前5cm 處可清晰見到視盤及黃斑部的立體倒像。檢查眼底其餘部分時,應使被檢者能轉動眼球配合檢查,檢查者圍繞被檢者的頭移動位置,手持的物鏡及檢查者的頭也隨之移動。所查的影像上下相反,左右也相反。為檢查眼底周邊部,如檢查6 點方位,檢查者位於被檢者的頭頂處,令患眼向下看6 點方位。檢查眼底的遠周邊部,則必須結合鞏膜壓迫法,金屬鞏膜壓迫器戴在檢查者右手的中指或食指上,將壓迫器的頭置於被檢眼相應的眼瞼外面,必要時可表麻後,自結膜囊內進行檢查,操作時應使檢查者的視線與間接檢眼鏡的照明光線、物鏡的焦點、被檢的眼位、壓迫器的頭部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檢查時應注意隨時囑患者閉合眼瞼以濕潤角膜,當懷疑有眼內佔位性病變時,切忌壓迫檢查。

為了便於保存資料,應繪制眼底圖像,此圖由三個同心圓及12條放射線組成。最外圓為睫狀體與玻璃體基礎部,最內圓為赤道部,中間圓為鋸齒緣。12 條放射線表示按時鍾方位的子午線,12 點方向對著患者的腳部。

閱讀全文

與直接檢眼鏡的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腳螺栓簡易安裝方法 瀏覽:248
cnmr是什麼檢測方法 瀏覽:229
目前發達國家治癌方法是哪些 瀏覽:817
如何控制類風濕方法 瀏覽:922
葡萄量筒測量方法 瀏覽:995
統計研究運用各種方法 瀏覽:283
尋找研究生碩士老師的方法 瀏覽:704
蘋果平板按鍵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379
快速減小腿肚的方法 瀏覽:143
牛排肉怎麼腌制的方法 瀏覽:880
油性指甲油凝固解決方法 瀏覽:263
杜仲茶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816
壓小胯訓練方法 瀏覽:546
蘋果手機相機有水印功能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4
空氣開關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瀏覽:172
騎自行車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英文 瀏覽:946
防彈玻璃成分測量方法 瀏覽:942
專家教你兩種去斑方法如何去祛斑 瀏覽:672
如新spa機使用方法5檔 瀏覽:686
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方法如何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