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郵寄樣本進行親子鑒定
郵寄樣本最常用的有:血痕、毛發、口腔黏膜。
血痕采樣方法:清潔雙手並消毒,用一次性采血針輕輕刺破手指,取三滴豆粒大的血痕滴在棉簽或紗布上即可
口腔試子:准備六根干凈的棉簽,依次在左右口腔內壁輕輕摩擦十次取出(采樣前保證未進食,或用清水漱口)
毛發採集方法:清潔雙手,捏住發根用力拔下發絲,根部帶有毛囊即可,毛發需要五根以上。(需要滿3歲以後的孩子方可使用頭發)
B. 什麼是血痕的預試驗
血痕的預試驗是一種試探性的檢驗方法,確定血液是否存在,通過預試驗可從大量檢材中篩選出需要進一步檢驗的斑痕。預試驗的常用方法有聯苯胺試驗、酚酞試驗、化學發光試驗和紫外線濃硫酸試驗等。
C. 檢驗血跡方法
用多波段光源拍照現場血跡的方法.
一、肉眼檢查
肉眼檢查是要發現血跡,觀察其顏色、形態和部位,以便為下一步的檢驗做好准備和打下基礎,並為確定案件性質,分析判斷案情提供幫助。
二、預備試驗
該試驗為初步的、試探性的血跡檢驗,目的是為了解決有無血跡存在的可能性。預備試驗方法簡便,靈敏度高,但特異性差。陽性結果,只能證明檢材上有血跡存在的可能性,而不能肯定就是血跡。當然該試驗的陰性結果,可以排除有血跡存在的可能,也就不必再進行下一步的檢驗了。
血跡預備試驗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聯苯胺試驗、酚酞試驗、氨基比林試驗、魯米諾發光試驗、紫外線檢查等。
三、聯苯胺試驗
本試驗靈敏度極高,只需微量檢材即可進行。試驗時,取少量檢材,放置在白色濾紙或白磁板上,然後依次滴入冰醋酸,聯苯胺無水酒精飽和溶液和3%的過氧化氫各一滴。如果檢材上有血跡存在,就會出現翠藍色反應,但這種反應其他物質也可能出現,並非血跡所特有。因而,該試驗若成陽性反應,只能說明檢材上可能有血跡。
四.紫外線檢查
血跡在紫外線照射下呈土棕色反應,因而,利用紫外線進行檢查,可以鑒別有無血 跡存在的可能。
五.酚酞試驗
與聯苯胺試驗一樣,該試驗的靈敏度也非常高。試驗時,取少量檢材置白磁板上, 用蒸餾水浸濕檢材,加還原酚酞試劑和3%過氧化氫各一滴,如是血跡,立即出現紅色。
六.魯米諾發光試驗
用魯米諾0.1克,過氧化鈉0.5克,加蒸餾水100毫升配製試劑。試驗時將所配試劑 裝入玻璃噴霧器內,在暗室內或夜晚對檢材進行噴射。如為血跡,就會呈現出明顯的青 白色發光現象。這一反應,也不具有特異性。
D. 如何自己驗血型
買個測HP的試紙;在采點血,滴試紙主側A型血清+待檢血紅細胞;次側:A型紅細胞+待檢血清。
1、兩側都凝集:為B型。
2、兩側都不凝集:為A型。
3、主側凝集,次側不凝集:為AB型。
4、主側不凝集,次側凝集:為O型。
(4)血痕預實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血型是終生不變的。人類的血型通常分為 A 、 B 、 O 和 AB 四種。血型遺傳藉助於細胞中的染色體。
人類細胞中共有 23 對染色體,每對染色體分別由兩條單染色體組成,其中一條來自父親,另一條來自母親。血型鑒定主要用於:
1、臨床輸血:當循環血量不足或大失血或貧血需進行輸血治療,在輸血前必須先選擇血型相同的供血者,再進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同後才能輸血。
2、在皮膚、腎移植等器官移植的時候選擇ABO血型相符的供體。
3、不孕症和新生兒溶血症病因的分析。
4、親子鑒定等。
E. 親子鑒定血痕樣本採集方法有哪些
血痕樣本的採集其主要是選擇承血的載體。一般的載體的選擇有:採集卡、紗布、棉簽。特殊情況還有衛生紙,一般衛生紙含有熒光劑,會對DNA檢測有影響,不建議正常采血的情況下使用。而採集卡、紗布、棉簽是一般最常用的採集親子鑒定血痕樣本的載體。
采血卡為單層的濾紙,其吸附性比較好且最有利於樣本的提取;同時血卡上面是有可以用於標記樣本信息的地方。
紗布需要折疊四層以上厚度才能有效承載3-5滴血。
棉簽,一根棉簽棉花頭部就足夠承載3-5滴血,有時候對於血液樣本承載血管中,棉簽是最方便插入用棉花頭部吸取血液,採集到用於親子鑒定的血痕樣本。
其他准備的還有:采血針、75%的酒精棉球、信封。
採集血痕樣本前首先是需要在裝血痕樣本的信封做好標記,原後用酒精棉簽消毒殺菌采血指尖,用采血針扎破,將血滴在承血的載體上,再將採集好的血痕樣本放在已經標記好的信封裡面。
F. 如何利用魯米諾反應檢測血痕
魯米諾(luminol),又名發光氨。化學名稱為3-氨基鄰苯二甲醯肼。常溫下是一種黃色晶體或者米黃色粉末,是一種比較穩定的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8H7N3O2,結構式見右圖,溶液顯強酸性,對眼睛、皮膚、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由於血紅蛋白含有鐵,而鐵能催化過氧化氫的分解,讓過氧化氫變成水和單氧,單氧再氧化魯米諾讓它發光。所以魯米諾主要用於現代刑偵的的血液檢測。
簡介3-硝基鄰苯二甲酸可作為魯米諾的合成原料。3-硝基鄰苯二甲酸與肼在高沸點溶劑(如二甘醇)中發生縮合反應,失去一分子水,生成3-硝基鄰苯二甲醯肼。然後以保險粉還原3-硝基鄰苯二甲醯肼中的硝基,得到3-氨基鄰苯二甲醯肼,即是魯米諾。
我們常說的魯米諾試劑是魯米諾與過氧化氫(雙氧水的主要成分)的混合物,主要用於現代刑偵的的血液檢測。
魯米諾與氫氧化物反應時生成了一個雙負離子(Dianion),它可被過氧化氫分解出的氧氣氧化,產物為一個有機過氧化物。該過氧化物很不穩定,立即分解出氮氣,生成激發態的3-氨基鄰苯二甲酸。激發態至基態轉化中,釋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存在,波長位於可見光的藍光部分。
魯米諾只有用氧化劑處理過才會發光。通常使用雙氧水和一種氫氧化物鹼的混合水溶液作為激發劑。在鐵化合物催化下,雙氧水分解為氧氣和水:
2 H2O2 → O2 + 2 H2O
實驗室中常以鐵氰化鉀作為催化劑鐵的來源,而法醫學上的催化劑則恰好是血紅蛋白中的鐵。很多生物系統中的酶也可催化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
魯米諾試劑使用識別血液的試劑,血跡即使被擦拭,血液中的血紅素還是會殘留下來,當魯米諾試劑噴在血紅素上,會與活性氧產生氧化作用,釋放出藍紫色熒光。被成為魯米諾反應。是鑒定血液用的有機物質。
特性
魯米諾早在1853年就被合成出來了。1928年,化學家首次發現這種化合物有一個奇妙的特性,它被氧化時能發出藍光。幾年以後,就有人想到利用這種特性去檢測血跡。血液中含有血紅蛋白,我們從空氣中吸入的氧氣就是靠這種蛋白質輸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紅蛋白含有鐵,而鐵能催化過氧化氫的分解,讓過氧化氫變成水和單氧,單氧再氧化魯米諾讓它發光。在檢驗血痕時,魯米諾與血紅素(hemoglobin,血紅蛋白中負責運輸氧的一種蛋白質)發生反應,顯出藍綠色的熒光。這種檢測方法極為靈敏,能檢測只有百萬分之一含量的血,即使滴一小滴血到一大缸水中也能被檢測出來,由此可知犯罪分子是多麼難以把現場清洗干凈了。
魯米諾發光是氧化導致的,這就意味著有很多氧化物以及能起催化作用的金屬也能讓魯米諾發光,這其中包括日常使用的次氯酸漂白劑。如果犯罪分子用漂白劑清洗過現場,就有可能幹擾魯米諾的使用。這兩種發光情況略有不同,漂白劑導致的發光是快速閃現的,而血跡導致的發光是逐漸出現的。有經驗的偵探通常能對二者做出區分,不過也不一定都能做到。
犯罪現場調查中的應用即使犯罪現場的血跡已經被擦過或清除過,法醫依舊可以使用魯米諾找到它們的位置。實際上,調查者在要調查的區域內噴灑魯米諾和激發劑溶液,血中的鐵立即催化魯米諾的發光反應,使其產生藍色光芒。該反應需用的催化劑量非常少,因此魯米諾可以檢測痕量的血跡。發光大約持續30秒鍾,可通過長曝光的照片觀察出,其周圍環境不可以太亮。
魯米諾的缺點
1、魯米諾在銅、含銅合金、辣根或某些漂白劑的存在下發出熒光。因此如果犯罪現場被漂白劑徹底處理過,則魯米諾發出的熒光會強烈掩蓋任何血跡的存在。
2、魯米諾可以檢測出動物血及尿中的少量血,因此如果待測房間中含有尿或動物血,檢測結果會有偏差。
3、 魯米諾與排泄物反應,發出的光與和血反應發出的是相同的。
4、 魯米諾可能幹擾其他檢測,然而魯米諾並不幹擾DNA的提取。
5、使用魯米諾需要在黑暗的環境里,否則熒光難以識別
6、魯米諾發光的時間有限,要抓緊時間拍照
通常採取以下幾種辦法避免檢驗受到干擾
一、讓現場乾燥幾天,漂白劑的干擾作用就會消失,而血跡即使過了許多年,還能讓魯米諾發光。
二、使用某種能抑制次氯酸的干擾作用的化合物。很顯然不能使用抗氧化劑,因為那會把血跡與魯米諾的反應也抑制住了。人們針對次氯酸的化學結構,例如針對它含有的氯原子,找到了合適的抑制物。最保險的辦法是在用魯米諾發光法檢測到疑似血跡的物質後,用別的方法確定那的確是血跡。
而且,人們發現,血跡在被魯米諾處理過以後,它含有的遺傳物質DNA並沒有被破壞掉,還能從中提取出來做鑒定。
G. 一塊布上有一片血跡,請設計一個實驗,說明它是人血還是其他動物的血跡
一、實驗原理
血跡檢驗,是最常見的法醫物證檢驗之一。它通常可以解決是不是血跡,是人血還是動物血,屬何種血型,是男人血還是女人血,以及出血部位、出血時間和出血量等問題。 為了保證檢驗得以順利進行,血跡檢驗通常採取肉眼檢查、須備試驗、確證試驗、種屬試驗、血型測定、性別檢驗和出血部位檢驗等的順序。
1.預備試驗 該試驗為初步的、試探性的血跡檢驗,目的是為了解決有無血跡存在的可能性。預備試驗方法簡便,靈敏度高,但特異性差。陽性結果,只能證明檢材上有血跡存在的可能性,而不能肯定就是血跡。當然該試驗的陰性結果,可以排除有血跡存在的可能,也就不必再進行下一步的檢驗了。血跡預備試驗的方法很多,常見的有聯苯胺試驗、酚酞試驗、氨基比林試驗、魯米諾發光試驗、紫外線檢查等。如酚酞試驗,利用血紅蛋白或正鐵血紅素的過氧化酶活性,使過氧化氫分解出新生態氧,將還原酚酞氧化成酚酞,酚酞在鹼性溶液中呈粉紅色。本法的靈敏度極高,可達10—50萬倍,但非特異性,氧化劑(如銅、鐵、鎳)及膿液、精液、尿液、新鮮植物汁等均呈陽性反應。
2.確證試驗 經過預備試驗,如果檢材呈陽性反應,說明有血跡存在的可能性,需進一步進行確證試驗,以明確是不是血跡。與預備試驗相反,確證試驗特異性強,但靈敏度較低,如果檢材條件差,如經日曬雨淋、混有雜質或已腐敗的血跡,則難以出現陽性反應。因而確證試驗的陽性結果可以肯定為血跡,陰性結果卻不能完全排除血跡存在的可能性。 確證試驗的方法也很多,如血色原結晶試驗、氯化血紅紫結晶試驗和光譜檢查等。如氯化血紅紫結晶試驗,原理:血紅蛋白受酸性作用,生成正鐵血紅素,由氯的作用使正鐵血紅素成為氯化血紅素結晶。
3.種屬試驗 經過預備試驗和確證試驗確定為血跡後,還需要鑒別其種屬,確定是人血還是動物血。血跡種屬試驗的方法也很多,如沉澱反應、瓊脂擴散試驗、對流電泳試驗、抗人球蛋白消耗試驗、纖維蛋白板試驗、膠乳顆粒凝集試驗和紅細胞凝集試驗等。如抗人球蛋白消耗試驗,原理:檢材浸液中的人血清球蛋白與抗人球蛋白血清相遇時,抗人球蛋白被吸附 (消耗),再用經球蛋白致敏的紅細胞作指示劑,觀察消耗後的抗人球蛋白血清對該紅細胞的凝集力,如顯著下降或消失,即證明檢材中含人血清球蛋白。
當某個動物被注射其它物種動物的抗原(如蛋白質)時,在它的血清內就會出現一種叫沉澱素的抗體,將人的血清或全血注射進兔的體內時,在其血清內的抗體就會和人血清、其它體液和組織抽提物的蛋白質反應。反應是特異性的,如果是陽性結果,就證明血液中蛋白質或其它蛋白質來源於人類。抗人血清不會和其它種屬動物的蛋白質反應。
二、實驗儀器設備
1.載玻片 2.離心或Seitz過濾器 3.水浴鍋
三、實驗試劑、實驗動物
1.0.9%的鹽溶液 2.石蕊試劑 3.0.1%的氫氧化鈉溶液或鹽酸 4.生理鹽水 5.酚酞試劑 6.食鹽7冰醋酸 8.兔子(抗人球蛋白血清制備 )9.經球蛋白致敏的紅細胞
四、實驗步驟
抗人球蛋白血清制備:兔可以提供最合適的抗體,抗血清就是從這些抗體中制備的。每隔5天就給3隻或4隻兔子靜脈內注射2ml未稀釋的血清2次或3次。在最後一次靜脈內注射後6天通過腹腔內注射4或5ml的全血。給兔子連續6或7天靜脈內注射用生理鹽水稀釋的1:10的血清2ml,停止一個星期然後接著皮下注射同等量的稀釋血清。有些動物經過兩次注射產生了有效的免疫血清,但還有一些需要第三次或第四次注射。如果考慮時間的話,連續每天劑量為5ml、10ml和15ml的未稀釋的血清或全血可能會被注射入腹腔內,在最後一次注射9天後給兔子取血並分離血清。在所有這些方法中,都是在最後一次注射後7-10天給兔子取血。
斑痕是乾燥的,只有將少量的檢材溶解在少量的0.9%的鹽溶液中才能制備符合條件的稀釋液。制備的混合物應該是透明、無色和並且是中性的,如果不是就要離心或用Seitz過濾器過濾。通常稀釋液用石蕊試紙測試是否中性,如果是酸性或鹼性,就要分別用0.1%的氫氧化鈉溶液或鹽酸進行中和。1.酚酞試驗 將血痕的生理鹽水浸液1—2毫升置試管中煮沸半分鍾,破壞可能存在的生物氧化酶;冷後,加5滴還原酚酞液,半分鍾後,如不變紅色,再加數滴3%過氧化氫,則立即出現程度不同的粉紅色至紅色為陽性反應。2.氯化血紅素結晶試驗 檢查:置檢材於載玻片上,分別加食鹽、冰醋酸各少許,加熱至剛產生小氣泡。如為血痕冷後則析出褐色長方形或菱形結晶。勿抗人球蛋白過熱。受過高溫的血痕不能出現陽性反應。3.抗人球蛋白消耗試驗 檢查:將一定量血痕浸液與抗人球蛋白血清混合,置37℃30分鍾,取1滴混合液與1滴由不完全Rh抗體致敏的指示紅細胞懸液放載玻片上,觀察凝集情況。
五、實驗預期目標
酚酞試驗中,酚酞會變紅;氯化血紅素結晶試驗中,血痕冷後則析出褐色長方形或菱形結晶,最後那個種屬鑒定,可能動物血和人血都有。
H. 血跡的聯苯胺試驗
血痕中的血紅蛋白的過氧化酶活性作用,使過氧化氫放出新生態氧,將無色聯苯胺氧化成翠藍色的聯苯胺藍,靈敏度很高,血液稀釋到20—30萬倍,仍呈陽性反應。但是聯苯胺不是血液特異性反應,由於自然界中很多物質含過氧化酶,也能引起陽性反應。
試驗時,剪取或刮取檢材少許,置濾紙片上或白磁板上,加聯苯胺無水酒精飽和液、冰醋酸、過氧化氫各一滴,如系血痕,則立即出現翠藍色為陽性反應。斑痕難以取下時,可用蒸餾水浸濕濾紙擦拭斑痕,使斑痕上的物質移行到濾紙上,然後以同樣的方法進行試驗。
(8)血痕預實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擴展閱讀:
根據預試驗結果進行篩選,對可能是血痕的檢材,再作確證試驗,從而作出否定或肯定是血痕的結論。是人血還是動物血。對肯定是血痕的檢材,進行種屬試驗,來判定是否人血。對不是人血的檢材,根據需要,可進行各種動物血試驗,來確定是何種動物血。
屬何血型。作ABO血型檢驗和其他血型檢驗。其他問題。測定血痕性別、出血部位、出血時間、出血量。血痕檢驗可為案件的偵破和審判提供極為重要的線索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