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芪怎麼食用
多種食用方法
每天用黃芪5~10克左右,開水泡10~20分鍾後代茶飲用,可反復沖泡.
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 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參芪大棗粥:黃芪15g,黨參10g,大棗30g,粳米100g.黃芪、黨參煎水取汁,與後二者一同煮粥食.
芪苓鯉魚湯:黃芪50g,茯苓30g,鯉魚1尾.鯉魚洗凈,黃芪、茯苓以紗布包紮,加水同煮,以生薑、鹽調 味.飲湯吃魚。
黃芪山地粥:黃芪30g,山葯100g,生地黃15g.黃芪、生地黃煎水取汁,山葯研為粉末;將前汁煮沸,頻 頻撒入山葯粉,攪勻,煮成粥食。
(1)食用黃芪的方法擴展閱讀:
黃芪,又名綿芪。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棱,被白色柔毛。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
黃芪的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參考資料:網路-黃芪
② 買回來新鮮黃芪怎麼吃
和枸杞、玫瑰一起泡著喝,下面介紹做法:
准備材料:黃芪幾片、枸杞一把、玫瑰幾顆、水兩杯、冰糖幾顆
製作步驟:
1、所有的食材准備好
③ 如何食用黃芪
黃芪」是一味傳統的補氣要葯。葯性微溫,具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退腫的功效。
根據治病需要,年齡不限,可從小孩子到老年人都可以服用,你的同事對這不懂。你不用不好意思的。
女性身體從青春期開始,由於每月的一次月經排出,使製造血細胞的有效鐵質長期流失,而往往是沒有等到及時補充,以致幾乎每個女性都出現或輕或重的「缺鐵性貧血」。
雖然月經初潮若干年可會出現月經不準現象。但你是「一直膚色不好發黃,月經一直不準每次都往後退1個星期。」這就跟貧血有關系了。
你說適合你用嗎,當然可以服用。但我提倡還是偏於補血,可用《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加減,可配用黃芪、大棗助當歸生血,中醫謂「以氣領血、氣行血行」。或根據你身體情況,找中醫生給辯證施治。
(話外:大棗一直是補氣葯,到現在很多人卻把它說成補血了,悲哀!)
另外,黃芪還根據加工炮製不同分為「生黃芪」和「炙黃芪」(用蜂蜜炮炙),其作用也區分開來:「生黃芪」偏於固表止汗、托瘡生肌、利水退腫;「炙黃芪」偏於補氣升陽、益氣固表。你要用於補血,最好使用「炙黃芪」。
但黃芪葯性帶溫,凡身體具帶熱象,如發熱頭暈、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小便黃赤的不宜服用。
你說網上介紹「黃芪可以調節內里,改善膚色。」那不是中醫理論。或許由於黃芪具以上功效,氣血足而身體健,膚色就得以改善了吧。
④ 黃芪的做法
黃芪雖然很常見,價格也不貴,但其養生功效卻非常顯著。黃芪的吃法也比較家常,無論是泡水或是燉湯都可以。
1、黃芪泡水,方法同沏茶一般。取兩三片黃芪(5g到10g為宜),用沸騰的開水沖泡,等待晾涼一點的時候就可以飲用了,這種方法是最簡單的,可以長期飲用,但是如果遇到身體不適,尤其是上火、濕熱的時候則不能飲用,以免會上火更加嚴重。
2、黃芪燉雞
1)取三黃雞一隻,適量料酒、香蔥、鹽、當歸、黃芪、枸杞、雞精。
2)將三黃雞洗干凈,切成小塊;香蔥打成小結的樣子。
3)把雞塊放在涼水中,加入適量的料酒,大火煮沸焯水。
4)取另外一個鍋,加入適量的涼水之後,用中火或者小火加熱。
5)雞塊煮沸之後,在冒水花的地方將雞塊家出來。
6)將雞塊放入步驟4)中的鍋中。
7)放入當歸、黃芪、薑片、蔥結等,小伙慢燉一個小時。
8)放入枸杞,繼續慢燉5分鍾左右。
9)最後放入鹽和雞精調味。
3、此外,黃芪還可以煮粥,經過慢燉之後的黃芪,更容易實現其功效。
黃芪桂枝五物湯的做法
黃芪桂枝五物湯是一劑中醫古方,具有通絡活血、補氣溫經的作用。臨床上有治療關節酸痛、末梢神經炎、皮膚炎和中風後遺症的作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取9g黃芪、4個大棗、18g生薑、9g桂枝、9g芍葯。
2、在煎葯之前需要將葯材浸泡半小時。
3、浸泡過之後再煎,需要1個小時左右。
4、水量則以高出葯材表面為准。
5、不同的病症需要搭配不同的中葯,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1)此方如果治療頸椎病,可添加姜黃、當歸、桃仁、紅花、川芎。
2)此方如果治療肩周炎,可以添加姜黃、秦艽、羌活、靈仙、防風。
3)此方如要治療坐骨神經痛,可添加丹參、炙甘草、川牛夕、當歸、蜂蜜、草烏。
4)此方如要治療腦血栓,可添加地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
5)此方如要治療心絞痛,可添加三七粉、瓜殼、紅花、薤白。
黃芪粥的做法
黃芪粥具有補氣益中的、消腫利水、止汗固表的作用,適宜長期食用。尤其是老年人的心肺、肝臟功能比較脆弱,黃芪粥對以上病症均有改善的作用。黃芪粥的做法主要有以下步驟:
1、取黃芪20g,紅棗20g、粳米33g,適量油和鹽。
2、將粳米洗干凈,在水中浸泡2小時。
3、將黃芪洗凈之後放入湯鍋中,水量要多。
4、蓋好鍋蓋之後,用大火煮至沸騰,轉成中火煮半個小時左右。
5、將步驟4中煮好的黃芪汁倒入砂鍋中,放入准備好的粳米、紅棗。
6、蓋緊鍋蓋,大火煮沸。
7、煮沸之後,用筷子不斷攪拌,以防粘鍋。
8、當粥達到粘稠狀態的時候就可以食用了。
⑤ 黃芪的食用方法
一、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說到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著名歷史典籍可以告訴我們。
黃芪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這本中葯學經典著作對它的功效描述為:「主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可見黃芪在那時候就已經應用廣泛。
此後,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得到了諸多醫家的論證,許多經典名方中常有黃芪的身影,而且多是作為主葯。
如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之黃芪桂枝五物湯;金代李東垣《內外傷辯惑論》之當歸補血湯;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之玉屏風散;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之補陽還五湯;現代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朱良春教授等亦均是擅用重用黃芪的高手。
歸納起來,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主要在於四個方面,一是補氣升陽;二是固表斂汗;三是托瘡排膿;四是利水消腫。其中,補氣是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常用的功效。
二、黃芪怎麼吃補氣效果好?
在許多人印象中,人參大補元氣,但其實黃芪的補氣功效並不亞於人參,而且黃芪葯勁較緩,適合各類人群日常滋補,人參則往往更適合危重病人回陽救逆所用。那麼日常如何用黃芪呢?是否黃芪泡水喝已經能夠滿足補氣所需?
其實,黃芪用來泡水泡茶是黃芪用法的一種——生用,其補氣功效偏弱,而更偏於托毒斂瘡的功效,所以如果是經常反復發作口腔潰瘍,那麼用黃芪泡水較為合適。
但黃芪泡水,僅能利用黃芪有效成分的三四成,實屬浪費。
而氣血虧虛,經常表現為全身無力、手腳冰涼、腰酸腿沉、氣短自汗的人群,則建議服用蜜炙黃芪,或更為方便的黃芪單方制劑——黃芪精口服液。
目前市場上暢銷的揚子江葯業黃芪精口服液,是用內蒙道地產區直供的黃芪為原料製作的,採用乙醇滲漉法工藝提取,又加煉蜜生產而成,不止完整保留了黃芪的有效成分,葯效更純,還改善了口感,尤其適合忙碌的現代人日常服用。
⑥ 黃芪怎麼吃呀
①每天用黃芪5~10克左右,開水泡10~20分鍾後代茶飲用,可反復沖泡。②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③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⑦ 黃芪怎麼食用
根據體質看吧.黃芪能補五臟諸虛
,治脈弦自汗,瀉陰火,去肺熱,無汗則發,有汗則止.黃芪配伍他葯可治急慢性胃炎,脾胃虛寒,中氣下陷等.現代醫學表明黃芪對糖尿病,慢性腎炎也有療效.但個人認為體質不虛的話就不要用了...靜脈點滴可能會發生過敏反應的,保險起見還是口服較好.
⑧ 黃芪可以怎麼食用
黃芪是一種名貴的中葯材,更是現代人們生活中及其重要的綠色保健品之一,黃芪的主要功效是:補氣升陽,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腫,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調節新陳代謝等功能,既有較高的葯用價值,又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在本草綱目中,把黃芪列為本經上品,補 葯之長。
服用黃芪,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個人體質不同適量服用,黃芪的吃法很多,現介紹幾種:
1、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加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2、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3、還有些人喜歡在燒肉、燒雞、燒鴨時,放一些黃芪,增加滋補作用,效果也不錯。
人參湯圓人參湯圓
【來源】民間方
【原料】人參粉5 克 玫瑰蜜15克 櫻桃蜜黑芝麻各30克 白糖150 克 雞油30克麵粉15克 糯米粉500 克
【製作】將雞油熬熟,濾渣晾涼;麵粉放干鍋內炒黃;黑芝麻炒香搗碎,將玫瑰蜜、櫻桃蜜壓成泥狀,加入白糖,撒入人參粉和勻,做成心子;將糯米粉合勻,包上心子作成湯圓。等鍋內清水燒沸時,將湯圓下鍋煮熟即成。
【用法】可做早點或晚點,適量服用。
【功效】補中益氣,安神強心。適用於脾虛泄瀉、心悸自汗、倦怠乏力等症。
人參菠餃人參菠餃
【來源】民間方
【原料】人參5 克 豬瘦肉500 克 菠菜750 克 麵粉3000克生薑蔥胡椒粉醬油 香油 食鹽各適量。
【製作】
1. 將菠菜清洗干凈後,去莖留葉,在本瓢內搓成菜泥,加入 適量清水攪勻,用紗布包好擠出綠色菜汁,待用;人參研成細 末,過100 目篩待用。
2. 將豬肉用清水洗凈,剁成茸,加食鹽、醬油、胡椒粉、生 薑末拌勻,加適量水攪拌成糊狀,再放入蔥花、人參粉、香油 拌勻成餡。
3. 將麵粉用菠菜汁和均揉勻,如菠菜汁不夠用,可加點清水 揉勻,使表面光滑為止。然後加肉餡做成餃子。
4. 待鍋內水燒開後,將餃子下鍋煮熟後即可。
【用法】佐餐食。
【功效】補氣養神。適用於氣虛神衰、四肢無力、心悸、怔忡等症。
清蒸人參雞清蒸人參雞
【來源】《吉林菜譜》
【原料】人參15克 母雞1隻火腿10克水發玉蘭片10克 水發香菇15克 精鹽料酒 味精 蔥 生薑 雞湯適量。
【製作】
1. 將母雞宰殺後,退凈毛樁和內臟,放入開水鍋里燙一下,用涼 水洗凈;將火腿、香菇、蔥、生薑均切片。
2. 將人參用水泡開, 上籠蒸30分鍾,取出待用。
3. 將母雞放在盆內,加入人參、火 腿片、玉蘭片、香菇片、蔥片、生薑片、精鹽、料酒、味精,再 添入雞湯(淹沒過雞),將盆上籠,在武火上蒸爛熟。
4.將蒸爛 熟的雞放在大碗內,將人參(切碎)、火腿片、玉蘭片、香菇片 擺在雞肉上(除去蔥、姜不用);將蒸雞的湯倒在勺里,置火上 燒開,撇去沫子,調好口味,澆在雞肉上即成。
【用法】分餐佐食。
【功效】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適用於勞傷虛損、食少、倦 怠、健忘、眩暈頭痛、陽痿、尿頻、氣血津液不足等症。
參苓粥參苓粥
【來源】《聖濟總錄》
【原料】人參10克 白茯苓(去黑皮)10克 粳米100 克 生薑10克 食鹽少許
【製作】
1. 將人參、白茯苓、生薑水煎,去渣取汁。
2. 將粳米下入葯汁內煮作粥,臨熟時加入少許食鹽,攪和勻。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補虛。適用於虛贏少氣;亦可治胃氣不和,不思飲食,日漸消瘦。
⑨ 黃芪要怎麼個吃法才營養
黃芪要營養吃法:
1、黃芪枸杞茶
對於那些經常感覺疲勞,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可以喝一些黃芪枸杞茶,水煮沸之後放入黃芪、枸杞然後再煮沸,之後改用中火煎煮一個小時,代替茶飲用,滋補肝腎還能增強體質。
2、黃芪茶
黃芪最簡單的吃法也是效果最好的就是黃芪茶,我們用三十克的黃芪用沸水沖泡,這樣當做茶來飲用效果更好,但是如果有時間還是煮一下,這樣葯效會比泡的要好很多。
3、黃芪雞湯
到了冬季很多人都想滋補一下,滋補可以選擇黃芪雞湯,清燉就可以,我們在燉的雞湯的時候加入一些黃芪就能具有很好的效果,補氣益血,還能美容養顏,操作還特別簡單。
4、黃芪紅棗茶
准備幾顆紅棗,把棗泡發之後把核去掉,之後在一個盆裡面用清水浸泡黃芪和紅棗,浸泡大概半小時,之後倒入鍋裡面煮沸,煮沸之後改用小火煮二十分鍾,把殘渣去掉之後當做茶飲用。
5、黃芪粳米羹
准備大概三十克的黃芪,清洗干凈之後先用水煮一下,直到煮成濃湯,這樣把殘渣過濾之後加入粳米,等到煮沸之後,我們把火改成小火繼續煮,再煮一小會就可以了,煮好就能食用了,不僅能健脾養胃,還能幫助我們補氣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