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INA333儀表運放怎麼用
你可以理解錯了
1、INA333是微功耗、零漂移,軌到軌輸出的儀表放大器。
2、INA333儀表運放通過在1和8叫之間連接不同的電阻值,可以獲得不同的放大倍數。放大倍數早1-1000倍之間,當然你也可以讓增益小於1.
3、你看的數據感覺是不同增益下的共模抑制比參數。
㈡ 關於儀表放大器的幾個問題,求助!
1、無論什麼放大器,輸入信號都不是放大器決定的,而是前端的電路決定的,所以這個命題本身有點問題。儀表放大器的增益帶寬積(單位增益帶寬)不是固定的,一般的儀表放大器,在G=1的時候,-3dB的帶寬在0.1~10MHz范圍內,不排出有更高響應頻率的儀表放大器。儀表放大器的特點是高共模抑制比,對差模信號特別敏感。所以應用場合是對共模抑制比要求很高的場合。
2、簡單的說,兩個輸入端V+和V-,共模信號是指((V+)+(V-))/2,差模信號是指((V+)-(V-))/2,不知道這樣說能理解不。儀表放大器的作用就是不管共模信號有多大,只要差模信號為零,輸出就為零,差模信號不為零,輸出就是差模信號乘放大倍數。如果還有不理解的,你再問。
3、所有的信號都是前端電路產生的,與放大器無關。比如你前面說的電橋,在橋臂完全相等的時候,兩個輸出都是不為零,這個就是共模信號。
4、輸入阻抗和輸出阻抗都不是某個現實存在的電阻,是根據輸入電阻和輸出電阻的計算方法計算出來的。
㈢ 熱電偶放大電路
智能化感測器中應用儀表放大器時應注意的問題
1序言
儀表放大器(IA)由於其本身所具有的低漂移、低功耗、高共模抑制比、寬電源供電范圍及小體積等一系列優點,在數據採集系統、電橋、熱電偶及溫度感測器的放大電路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既能對單端信號又能對差分信號進行放大。在數據採集系統中,一般需要實現對多路信號進行數據採集,這主要是通過多路開關來實現對多路信號的切換。實際應用中,針對不同的測量對象可以分別選擇單端信號或差分信號的輸入方式來實現對信號的獲取,一般市場上所有的多路信號採集系統基本上都具備這種功能。
差分儀表放大器具有對差分信號進行放大,對共模信號加以抑制的功能,但是並非所有差分信號輸出的場合可以直接使用儀表放大器作為前置信號放大級,具體來說必須考慮到共模信號的大小、差分信號的大小、放大倍數的選擇、輸入信號的頻率范圍等因素,同時針對輸入信號的具體情況可以選擇單端信號輸入方式或者差分信號輸入方式。下面對儀表放大器在實際應用中所涉及到的這些問題分別加以闡述。
2儀表放大器的結構
儀表放大器一般是由三個放大器和經過激光調阻修正的電阻網路構成,如圖1所示。在傳統的三片運放方式的基礎上做一些改進,內部阻值的校準保證用戶只需要外接一個電阻即可實現由1到上萬倍的增益精確設定,減少了由於增益相關誤差帶來的數據採集誤差,同時這種結構保證其具有高輸入阻抗和低輸出阻抗,且每一路輸入都有輸入保護電路以避免損壞器件。由於採用激光調阻,使其具有低失調電壓、高共模抑制比和低溫漂。
圖1儀表放大器的結構原理框圖
圖1所示為公司的INA114、INA118等儀表放大器的結構原理框圖及引腳。在實際應用時,正負電源引腳處應接濾波電容C,以消除電源帶來的干擾。5腳為輸出參考端,一般接地。實際應用中即使5腳對地之間存在很小的電阻值,也將對器件的共模抑制比產生很大的影響,如5歐姆的阻值將導致共模抑制比衰減到80dB。
3應用中應考慮的問題
3.1輸入偏置電流迴路
一般來說,選擇差分信號測量的工作方式時,後面的信號放大電路一般直接採用儀表放大器構成。儀表放大器的輸入阻抗非常高,大約達到1010Ω數量級,相應對於差分輸入的每個輸入端都需要輸入偏置電流通道,以提供共模電流反饋迴路,例如儀表放大器IN118輸入偏置電流大約為±5nA。由於儀表放大器的輸入阻抗非常高,使得輸入的偏置電流隨輸入電壓的變化非常小,對差分信號放大不會產生太大影響。輸入偏置電流是儀表放大器(IA)輸入三極體所必須的電流,電路設計時必須保證偏置電流有接地的迴路,如果電路中沒有輸入偏置電流通道,感測器的輸入將處於浮電位狀態,而浮電位值很可能超過放大器所能夠允許的共模電壓范圍(其值與放大器的供電電壓相關),使輸入放大器飽和而失去放大功能。針對實際的應用情況,輸入偏置電流迴路設置可以採用三種基本形式,分別如圖2所示。其中(a)為差分信號源阻抗較高時常用的形式,其中的兩個接地電阻相等,以保證較高的共模抑制比和減小偏置電流對失調的影響;(b)為信號源阻抗較低時採用的形式(如熱電偶);(c)為對稱結構常用的形式。
從圖2的三種結構可知,在輸入通道設置偏置迴路是通過在差分輸入端與地之間接適當電阻實現的,具體電阻值的大小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3.2輸入共模電壓范圍
儀表放大器對共模信號有較強的抑製作用,例如INA114,共模抑制比可高達120dB,但這是在放大倍數、輸入共模電壓在一定范圍內以及輸入共模電壓的頻率較低的條件下才可以達到的。
而所放大的差分信號,是指儀表放大器的兩個輸入端對地所存在的差值。圖3是一個典型的惠斯通電橋應用電路,橋路供電電壓為10V,橋臂電阻如圖3中所示。根據其中的條件可以得到共模電壓值為5V,而差模電壓的大小為0.0144V,經過差分IA後輸出為對地的單端信號。其中共模電壓由於IA的高共模抑制比而不能通過,放大的是兩輸入端的差模電壓。儀表放大器抑制的共模信號既可以是交流信號也可以是直流信號,但這是受一定條件限制的,並非任何情況下的共模信號通過時都有同樣的抑制比,選擇時應注意相應的應用范圍。 其一,輸入共模電壓的范圍與供電電壓有關,在輸入共模電壓大約小於供電電壓1.25V左右時,才有較理想的抑制比。一般儀表放大器的供電電壓允許在很大的范圍內變化,如INA114,INA118等在±2.25V到±18V內都可以使用,在一定的應用場合下,如果共模電壓較大時,相應儀表放大器要選擇較高的供電電壓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如圖3中共模電壓為5V,則儀表放大器的電源電壓應為6.25V以上,否則不能使用儀表放大器作為前置信號放大級。其主要原因是IA的前面一組放大器A1、A2容易飽和。
其二,輸入共模電壓抑制能力與共模電壓的頻率相關,頻率越高,抑制效果越差。
其三,共模電壓的抑制能力與增益大小相關,在低增益工作段,共模抑制能力較差;1000左右的放大倍數,共模抑制能力較好。INA114、INA118基本上在1MHz頻率范圍內的共模抑制能力都能夠達到80dB左右。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有時當輸入共模電壓超過其允許的范圍時會出現輸出似乎正常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A1、A2放大器輸出飽和導致A3放大器測得的輸出為零造成的。例如,對於上面提到的INA114,當兩個差分輸入端電壓超過A1、A2的共模輸入所允許的范圍時,將造成共模抑制比急劇下降,共模信號會有輸出,但由於A1、A2飽和,使其輸出電壓相等,最後使整個放大器共模輸出電壓為零,給人們造成似乎正常的錯覺。
3.3差分放大器的差模放大倍數
此器件的差模放大倍數由1、8腳之間的外接電阻Rg決定(見圖1),以INA114為例,放大倍數可按下面公式計算
其中50kW為放大器A1、A2的反饋電阻之和,並且這兩個電阻都經過激光調阻修正,以保證精度和溫度系數滿足使用要求。實際上外接增益調整電阻對放大器的增益精度和溫漂影響較大,必須選擇溫度系數小的高精度電阻。需要強調的是,從上述的增益計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對小信號放大需要較大增益時,電阻Rg值較小,如2000倍的增益對應的Rg值為25.01歐姆。如果線路中的電阻與之可比擬,則對放大倍數影響很大,會帶來增益誤差,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造成增益的不穩定,影響測量精度。因此對於弱信號比較理想的選擇是採用多級放大的方式,盡量避免使用放大器的高增益段。同時必須注意外接電阻Rg實際上是引腳1和8之間的阻抗,為了減小增益誤差應避免與Rg串聯較大的寄生電阻。為了減小增益漂移,外接電阻的溫度系數必須很低。
另外增益的大小與被測信號頻率高低關系極大。以INA114為例,根據該器件的增益帶寬積指標,當輸入信號頻率在1kHz時,增益大小不能超過1000倍;當輸入信號頻率為10kHz時,則增益值不能超過100倍。
3.4調零
儀表放大器一般都通過激光調阻,在通常應用情況下,其本身不存在零點的漂移,但是在應用感測器的數據採集系統中需要對感測器的信號進行A/D轉換,即將感測器的信號轉換為A/D輸入的標准電平,故需要零點調整。調整功能的實現是通過改變儀表放大器的參考電壓實現的,放大器A3的實際輸入電壓等於放大器A1、A2放大後的電壓加上參考電壓。在實際應用中必須注意參考電壓的獲取,因為參考端對地的阻抗將影響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理想的情況是選擇低內阻的恆壓源作參考電壓。與一般調零電路不同,這里可以在普通的調零電路基礎上增加一電壓跟隨器來實現低阻抗的基準電壓源。
對於儀表放大器來說,當負載與信號源系統之間地電位不能精確相等時,通過參考端來調零將簡化後續電路。在參考端所加調零電壓的范圍必須在小於電源電壓2V以內,且考慮到獲取最佳的共模抑制比,寄生電阻同樣必須限制到最小值,盡量接近零電阻。因為任何較大的電阻(包括印刷電路布線或其它原因引起的電阻)都將使共模抑制調整失去平衡。
3.5輸入方式、輸入保護及前置差分濾波器
1.輸入方式選擇
如果數據採集系統的可用通道數不影響信號的採集,應根據信號源的特性來選擇輸入方式。如果多路輸入信號存在一公共端(共地),選擇單端輸入方式基本可以滿足要求,否則選擇差分方式。對於選擇差分信號輸入,必須考慮到上面提到的一些問題:共模電壓范圍、工作頻率等,當不滿足上面提到的條件時,應選擇其它的放大器作為數據採集系統的前置放大級,例如OP07系列。
2.輸入保護
在電路設計中,還必須考慮到輸入電路的保護。盡管儀表放大器內部都有過載保護電路,但它有一定的范圍,而在很多的應用場合下,信號源的供電電壓和晶元供電電壓不一致,當信號源(例如感測器)出現故障時可能引起信號源的電壓直接加在放大器的輸入端,當超過允許范圍時會損壞放大器。不同廠家提供的儀表放大器,保護范圍是不一樣的,BB公司提供的INA11′具有40V的對地保護電壓,而AD公司產品保護的范圍要小一些,一般需要設計外接的保護電路,具體可以參見相應產品的設計手冊。3.前置差分濾波器
在使用儀表放大器的數據採集系統中,當多個信號源的頻帶不一致的時候,差分信號相互之間存在干擾,這時需考慮濾波器的設計。單端方式輸入時,相關濾波器的設計方法介紹較多,可參見相應的資料。對於差分輸入存在差分干擾的情況,當干擾信號超過有用信號時,必須考慮設計差分濾波器。差分濾波器必須滿足差分輸入差分輸出,具有高的共模抑制比及低輸出阻抗。另外使用差分濾波器還可以增加儀表放大器所允許的共模輸入電壓范圍,圖4是一個簡單的由阻容元件構成的一階差分濾波器,其中電阻R1=R2,C1=C2。濾波器的頻率特性由RC確定。圖中Vdi表示差分輸入信號,Vdo表示差分輸出信號,將濾波器看成一四端網路,則系統滿足如下關系:
目前儀器儀表技術已朝著網路化、虛擬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各種現場匯流排及匯流排介面標準的實施,這種趨勢的發展速度將越來越快,而作為其最底層的感測器/執行器本身的智能化是構成這種技術的基礎。由於儀表放大器本身所具有的優越性,使其在感測器信號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將有效地減小感測器信號處理電路所佔用的空間,對於構成嵌入式智能感測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㈣ 儀表放大器單電源供電時電路怎麼接,REF接到哪
『REF』是『參考(信號)或參考(電壓)』的意思。為了明確,首先應該參看該儀器的使用說明書。
否則可用萬用表檢查判斷一下:1.在電源未接電的情況下,用電阻檔測一下REF端的靜態電阻,如果電阻較大則是『參考信號或參考電壓輸入端』。如果電阻較低,則是『參考電壓輸出端』。 2.如果初步判斷為『參考電壓輸出端』的話,可以進一步使儀器通電,用萬用表直流電壓檔(量程取高一些)測出REF端的輸出電壓值。
REF如果是這種電源為用戶提供的參考電壓,則它是「精度較高、內阻較低、紋波極小(接近直流)的某個電壓」的輸出端,供用戶作參考電壓使用的介面。
為了防止雜散信號干擾,最好將它的(-)端接地(接儀表放大器的地,接真地則最好)。
要注意:如果發現『REF』端輸出電壓不對(發生漂移)時,那這個儀表放大器電源就出了毛病了----也就是說,REF是這個儀表放大器電源電壓的『參考點』。這時,應該更換這個電源,或應該檢修後再使用,以防進一步的問題發生。
如果你不用『參考電壓』,或不用測『參考電壓』就把『REF』端空著就行了。
如果須要監測『參考電壓』,即發現『儀表放大器的工作不太正常』了,而且懷疑是由於『儀表放大器的電源漂移』造成的,就可以用精度較高的電壓表接到'REF『的兩端,來檢測測儀表放大器的電源是否有問題。具體接法,當然是你的用來檢測的表的正極接『REF』的正極,負極接負極。
當用『REF』參考電壓輸出端作為小負載的的電源使用時,那就把它當成電源使用好了,只是它的負載能力比較低,一般不能提供較大的負載能力。否則,就把它燒壞了。
供參考!
㈤ 儀表放大器的放大倍數推導公式
儀表放大器的放大倍數推導公式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