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選煤的工藝流程是怎樣的啊
選煤及選煤工藝流程
原煤在生成過程中混入了各種礦物雜質,在開采和運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又混入頂板和底板的岩石及其他雜質(木材、金屬及水泥構件等)。隨著採煤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地質條件的變化,原煤質量將越來越差,表現在混入原煤的矸石增加、灰分提高、末煤及粉煤含量增加、水分增高。為了降低原煤中的雜質,同時把煤炭按質量、規格分成各種產品,就要對煤炭進行機械加工,以適應不同用戶對煤炭質量的要求,有效地、合理地利用煤炭資源,減少燃煤對大氣的污染,保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選煤廠是煤炭工業的重要部門。 一、選煤的主要目的
(1)除去原煤中的雜質,降低灰分和硫分,提高煤炭質量,適應用戶的需要;
(2)把煤炭分成不同質量、規格的產品,適應用戶需要,以便有效合理地利用煤炭,節約用煤10%~15%;
(3)煤炭經過洗選,矸石可以就地廢棄,可以減少無效運輸10%~20%,同時為綜合利用煤矸石創造條件;
(4)煤炭洗選可以除去大部分的灰分和50%~70%的黃鐵礦硫,減少燃煤對大氣的污染。它是潔凈煤技術的前提。
二、我國煤炭主要用戶對煤炭質量的要求
(1)電廠用煤
不同設備的火力發電廠所燃用的煤種和質量規格也不同。層狀鍋爐用塊煤,新建的電廠均採用粉煤進行噴吹,一般採用粒度小於25mm或13mm的末煤。也有一些燃用水煤漿。一般來說,只要揮發分大於6.5%的煤漿(無煙煤、煙煤、褐煤)都可以作為發電用煤。
大型燃用煙煤的電廠,對煤質的要求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要求用「中高揮發分煤」,其揮發分為28%~35%;另一類是採用「低揮發分的貧瘦煤:,其揮發分為12%~18%。要求低位發熱量在21MJ/kg(5000kcal/kg)以上,有的要求更高,23 MJ/kg(5500 kcal/kg)或25.3 MJ/kg(6000 kcal/kg)以上。
用褐煤的電廠通常要求低位發熱量在12 MJ/kg(2870 kcal/kg)以上。用無煙煤的電廠通常要求低位發熱量在21 MJ/kg(5000 kcal/kg)以上。
發電用煤對灰分的要求一般不超過25%,從環保的角度考慮應該採用選後的動力煤,以減少爐渣、煙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煙煤的全水分一般不應高於12%,褐煤的水分不應高於40%。硫分一般不應超過1%,超過1%的燃煤電廠,國家要求採用脫硫裝置,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灰的熔化溫度不低於1150℃,最好高於1350℃.哈氏可磨性指標要求在50以上。
我國電廠用煤平均發熱量為21.0 MJ/kg,灰分為25%左右,硫分約為1.0%。 (2)冶金焦炭用煤
用於生產冶金焦炭的精煤灰分必須低於12.5%,硫分一般低於1.5%。冶金部門提供的資料表明,精煤灰分每降低1%,焦炭灰分可降低1.35%;而焦炭灰分降低1%,,煉鐵焦比可降低2%,高爐利用系數可提高3%,同時可以降低,石灰石的耗量,提高生鐵的質量。因此, 要求盡量降低精煤的灰分,以提高焦炭的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煉焦用精煤對硫份的要求十分嚴格,它使鋼鐵變脆,通常每提高硫分0.1%相當於灰分提高1%。水分對焦爐壽命有不良影響,而且延長結焦時間,消耗熱量。冬季在寒冷地區水分使精煤凍結,對運輸造成影響,所以水分要盡量降低。
(3)工業鍋爐用煤
工業鍋爐多為層床燃燒,有鏈條爐、往復爐及振動爐,煤粉燃燒爐較少。層床燃燒爐宜採用6~15mm的塊煤,其中小於3mm不得超過30%。煙煤的揮發分大於20%,全水分不超過10%,灰分不超過30%,全硫不超過1.0%。蒸發量大的鏈條爐要求煤的低位發熱量高,為21~23 MJ/kg(5000~5500 kcal/kg),蒸發量小的爐要求低位發熱量18.8MJ/kg(4500 kcal/kg)即可。
一般工業鍋爐可用無煙煤、煙煤、貧煤和褐煤。 (4)合成氨造氣用煤
合成氨造氣適用煤炭有煙煤和無煙煤兩大類,粒度在13~100mm之間,如中塊、大塊、混中塊及小塊。它對灰分、水分、硫分、發熱量、揮發分、機械強度、熱穩定性、化學活性、黏結性等均有要求。塊煤灰分應不高於24%,最好低於18%;硫分應不高於2.0%,最好低於1%;水分一般低於12%;灰熔融性不應低於1150℃;塊煤的機械強度和熱穩定性均應大於60%;低位發熱量應大於21 MJ/kg,膠質層最大厚度應小於12mm。
(5)蒸汽機車用煤
蒸汽機車因為爐膛小、煙囪短,爐箅子孔隙大,一般要求粒度13~50mm的氣煤、長焰煤或弱黏煤,灰分小於25%;硫分小於2.5%,揮發分16%左右,發熱量大於25.10MJ/kg,灰熔融溫度大於1200℃。
(6)高爐噴吹用煤
採用高爐噴吹可以節省焦炭用量,既保護稀缺的煉焦煤資源,又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1t高爐噴吹煤可以代替0.75~0.8t焦炭。其用量不斷增長,過去一直採用無煙粉煤,近年來也採用揮發分較低的貧瘦煤,甚至氣煤,一般採用無煙煤和煙煤的混合噴吹煤,其比例約為7:3或6:4.
一般要求灰分低於12%,且越低越好;硫分要求低於1%,最好在0.5%以下;全水分越低越好,一般應低於10%;磷的含量應低於0.02%;粒度應小於13mm(或25mm)的末煤,煤的可磨性要好,哈氏可磨性指數一般應大於45,固定碳要大於75%,煤灰中的SiO2/CaO的比值越小越好。
(7)液化用煤
煤的液化分為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這兩種液化方法對煤炭質量的要求各不相同。 1.直接液化對煤質的基本要求
(1)煤中的灰分要低,一般小於5%。 (2)煤的可磨性要好。
(3)煤中的氫含量越高越好,氧的含量越低越好。 (4)煤中的硫分和氮等雜原子含量越低越好。 (5)煤岩的組成也是液化的一項主要指標。
煤的間接液化是將煤氣化,生成H2/CO的原料氣,再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加催化劑,合成液體油,因此對煤質的要求相對要低些。
2.間接液化對煤質的要求 (1)煤的灰分要低於15%。
(2)煤的可磨性要好,水分要低。
(3)對於水煤漿制氣的工藝,要求煤的成漿性能要好。
(4)煤的灰熔融性要求。固定床氣化要求煤的灰熔融性軟化溫度越高越好,一般不小於1250℃;流化床氣化要求小於1300℃。
(8)建材用煤
建材用煤主要用於水泥生產、制磚、生產玻璃和陶瓷。 水泥回轉窯一般要求揮發分稍高的煙煤,發熱量要求21 MJ/kg((5000 kcal/kg)以上,硫分應不高於1.5%,粒度為-13mm為宜,哈氏可磨性指數越高越好。水泥立窯要求用無煙煤粒度13~100mm之間,灰分要求小於25%,低位發熱量在23.0 MJ/kg,固定碳大於60%,熱穩定性要好。
玻璃及陶瓷要求用低硫、低灰的塊煙煤。
(9)民用煤
一般採用無煙塊煤,或者用無煙末煤成型的煤球和蜂窩煤。從環保角度及安全考慮,其硫分應盡量低。 三、選煤方法
選煤方法種類很多,可概括分為兩大類:干法選煤和濕法選煤。選煤過程在空氣中進行的,叫做干法選煤。選煤過程在水、重液或懸浮液中進行的,叫做濕法選煤。
選煤方法還可以分為重力選煤、浮游選煤和特殊選煤等。
重力選煤主要是依據煤和矸石的密度差別而實現煤和矸石分選的方法。煤的密度通常在1.2~1.8g/cm3之間,而矸石的密度在1.8g/cm3以上,在選煤機內藉助重力把不同密度的煤和矸石分開。重力選煤又可分為跳汰選、重介質選、溜槽選、斜槽選和搖床選等。
浮游選煤簡稱浮選,主要是依據煤和矸石表面潤濕性的差別,分選細粒(小於0.5mm)煤的選煤方法。
特殊選煤主要是利用煤與矸石的導電率、磁導率、摩擦因素、射線穿透能力等的不同,把煤和矸石分開。包括靜電選、磁選、摩擦選、放射性同位選和X射線選等。
此外,還有手選,即人工揀矸,它是根據塊煤與矸石在顏色、光澤及外形上的差別由人工揀除。對煤與矸石硬度差別較大的塊煤,可以採用滾筒碎選機進行選擇性破碎,以實現煤與矸石的分離。
我國選煤廠中採用最廣泛的選煤方法是跳汰選,其次是重介質選和浮選,其他方法均用得較少。
選煤的主要產品是精煤,副產品有中煤、混煤、煤泥等。選後的矸石和尾煤為廢棄物,由於它含有一些夾矸煤等可燃物,也可作為制磚、燒水泥的原料,進行綜合利用。
選煤廠是對煤進行分選,生產不同質量、規格產品的加工廠。按精煤使用的目的不同,選煤廠可分為煉焦煤選煤廠和動力煤選煤廠。煉焦煤選煤廠的工藝過程比較復雜,生產的精煤灰分低、質量高,主要供給焦化廠生產焦炭。動力煤選煤廠的工藝過程一般比較簡單,生產的精煤主要作為動力燃料,大部分動力煤選煤廠只選塊煤,末煤和粉煤不入選。 四、選煤廠的類型
選煤廠是對煤進行分選,生產不同質量、規格產品的加工廠。按照選煤廠的位置及其與煤礦的關系,選煤廠可分為5種類型:
(1) 礦井選煤廠
礦井選煤廠是廠址位於煤礦工業場地內,只選該礦所產毛煤或原煤的選煤廠。這里所說的毛煤是指煤礦生產出來未經任何加工處理的煤;原煤則是從毛煤中選出規定粒度的矸石(包括黃鐵礦等雜物)以後的煤。
(2) 群礦選煤廠
群礦選煤廠是廠址位於某一煤礦的工業場地內,可同時選該礦及附近煤礦所產毛(原)煤的選煤廠。
(3) 礦區選煤廠
礦區選煤廠是指在煤礦礦區范圍內,廠址設在單獨的工業場地上,入選外來煤的選煤廠。
(4) 中心選煤廠
中心選煤廠是指廠址設在礦區范圍外獨立的工業場地上,入選外來煤的選煤廠。
(5) 用戶選煤廠
用戶選煤廠是指廠址設在用戶(如焦化廠等)工業場地上的選煤廠。 我國現有選煤廠大部分是礦井選煤廠。
現代化的選煤廠的生產過程是一個由許多作業所組成的連續機械加工過程。
㈡ 煤炭洗選技術包括哪四大領域
物理選煤是根據煤炭和雜質物理性質(如粒度、密度、硬度、磁性及電性等)上的差異進行分選,主要的物理分選方法有①重力選煤,包括跳汰選煤、重介質選煤、斜槽選煤、搖床選煤、風力選煤
等。②電磁選,利用煤和雜質的電磁性能差異進行分選,這種方法在選煤實際生產中沒有應用。 是用某些自養性和異養性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地利用其代謝產物從煤中溶浸硫,達到脫硫的目的。
物理選煤和物理化學選煤技術是實際選煤生產中常用的技術,一般可有效脫除煤中無機硫(黃鐵礦硫),化學選煤和微生物選煤還可脫除煤中的有機硫。工業化生產中常用的選煤方法為跳汰、重介、浮選等選煤方法,此外干法選煤近幾年發展也很快。
㈢ 洗精煤的選煤方法
煤炭洗選煤炭洗選是利用煤和雜質(矸石)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通過物理、化學或微生物分選的方法使煤和雜質有效分離,並加工成質量均勻、用途不同的煤炭產品的一種加工技術。按選煤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物理選煤、物理化學選煤、化學選煤及微生物選煤等。
物理選煤是根據煤炭和雜質物理性質(如粒度、密度、硬度、磁性及電性等)上的差異進行分選,主要的物理分選方法有①重力選煤,包括跳汰選煤、重介質選煤、斜槽選煤、搖床選煤、風力選煤等。②電磁選,利用煤和雜質的電磁性能差異進行分選,這種方法在選煤實際生產中沒有應用。
物理化學選煤—浮游選煤(簡稱浮選),是依據礦物表面物理化學性質的差別進行分選,使用的浮選設備很多,主要包括機械攪拌式浮選和無無機械攪拌式浮選兩種。
化學選煤是藉助化學反應使煤中有用成分富集,除去雜質和有害成分的工藝過程。在實驗室常用化學的方法脫硫。根據常用的化學葯劑種類和反應原理的不同,可分為鹼處理、氧化法和溶劑萃取等。
微生物選煤是用某些自養性和異養性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地利用其代謝產物從煤中溶浸硫,達到脫硫的目的。
物理選煤和物理化學選煤技術是實際選煤生產中常用的技術,一般可有效脫除煤中無機硫(黃鐵礦硫),化學選煤和微生物選煤還可脫除煤中的有機硫。工業化生產中常用的選煤方法為跳汰、重介、浮選等選煤方法,此外干法選煤近幾年發展也很快。
㈣ 洗煤廠怎麼洗煤的
我國選煤廠中採用的最廣泛的選煤方法是跳汰選,其次是重介質選和浮選,其他方法均用的很少。這里介紹的是重介質淺槽分選。工作原理是將懸浮液通過兩個部位給入分選槽體內,從下部給入的為上升流,作用是保持懸浮液均勻穩定,同時有分散物料的作用。
從側面給入的為水平流,作用是保持上部的懸浮液的密度穩定,同時形成由入料端向排料端的水平介質流,對上浮煤起運輸作用。入選煤進入分選槽後,在調節擋板作用下完全浸入懸浮液中,開始分層,精煤等低密度物浮在上層,矸石等高密度物沉在底層。
在下沉過程中,與矸石混雜的低密度物由於上升流的作用而再充分分散繼續上浮。在水平流的作用下,浮在懸浮液上面的低密度物由排料口排出成為精煤產品。在刮板作用下沉到底部的高密度物由機頭溜槽排出成為矸石產品。
(4)簡述常用選煤方法及適用范圍擴展閱讀
對煤而言,洗選方法主要有重力選煤、浮游選煤和特殊選煤。常用的方法是重力選煤,主要是依據煤和矸石的密度差異而實現煤和矸石分選的方法。煤的密度一般在1.2-1.8之間,矸石密度一般在1.8以上,在選煤機內藉助重力把不同密度的煤和矸石分離。
重力選煤又可分為跳汰選,重介質選,溜槽選,斜槽選和搖床選等。選煤廠的三個最基本工藝過程是分選前的准備作業(破碎、篩分、分級)、分選作業、選後產品的處理作業。同時重介質選煤又包括五個大的流程:煤流、介質流、循環水系統、煤泥水和清水。
㈤ 5月28日自然課作業 "常用的選煤方法有哪幾種,並簡述其分選原理
常用的選煤方法很多,按分選過程所利用的介質狀態不同可分為濕法選煤和干法選煤兩類。
濕法選煤是以水、重懸浮液或其他液態流體作為分選介質的一類選煤方法,該法已廣為應用,但逐步形成水量大,產品需要脫水(或脫介)、乾燥以及需對煤泥水和尾煤(洗矸)處理等多項作業,工藝流程較復雜,基建投資和生產成本較高。
干法選煤是以空氣作為分選介質進行的選煤方法。該法要求原煤外在水分低、入料粒度分級窄。分選效果不及濕法好,但在嚴重缺水地區也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選煤方法。近年來開發的空氣流化床重介質選煤方法的理論分選效果接近濕法選煤,但在實際生產中尚待不斷加以改進、完善。
根據煤與礦物分離的原理來分,選煤方法還可進一步分為重力選、重介質選、浮選以及其他的一些特殊選煤方法。
重力選煤是在重力場中根據煤與礦物間密度的差異來進行分選。目前最常用的有跳汰選煤與重介質選煤。前者是在脈動水流中使篩板上的顆粒按密度大小分離,其設備的生產能力大,工藝較簡單,可處理不脫泥的原煤,有效分選粒度通常為100~0.5mm,適合於分選易選和中等可選煤。
重介質選煤通常用磁鐵礦粉與水配成一定密度的重懸浮液作為分選介質,其分選粒度上限可達400mm,能有效地分選難選和極難選煤。
浮游選煤是根據煤與礦物質表面潤濕性產差異,藉助氣泡和浮選葯劑的作用實行分選,適於處理<0.5mm的細煤泥。
㈥ 選煤的選煤方法
利用煤與雜質間電導率或介電常數不同,清除有害雜質,例如用電選獲得超低灰精煤(見電選)。
選煤生產中以重介質選和跳汰選或兩者聯合使用的應用最多。為了提高細粒級煤的分選精確性,離心力場選煤(重介旋流器、水介旋流器)和電磁風閥篩下氣室末煤跳汰機選煤發展很快;搖床選只適用於細粒級(6~0.15mm)高硫煤的選別和回收黃鐵礦;乾式選別法只適用於高寒、乾旱、缺水地區;槽選法的分選效果差,一般不採用,但在簡易回收矸石中或矸石堆中的煤炭時,也有應用不同結構的槽洗機的。對於煤泥(-0.5mm粒級)的選別,浮選是當前最好的分選方法,一般常用泡沫浮選法;多油浮選(油團選煤)只在把煤改變為流質燃料(可代替石油直接燃燒,現已為美、意等國採用)時或為回收極細煤粒子用其他任何分選方法都無法奏效時方採用。磁選法在重介質選煤廠中作為回收加重劑的手段而應用;作為清除雜質的方法,和電選法一樣,均處在研究階段中。
㈦ 選煤的原煤准備
不同的選煤方法適用於不同粒度級別的煤的選別。煤與有害雜質必須達到單體解離才能有效地分選。因此,煤在進入洗選過程之前,必須經過原煤准備的階段,需將不同的煤破碎到不同的粒度。一般的選煤廠在原煤准備階段中都包括有篩分、揀選和破碎幾個作業,其中手選作業是選煤生產中體力勞動最繁重的一個作業,應當採用現代選煤技術中有效的手段努力予以消除。代替的手段有:①選擇性破碎,在煤塊與矸石塊在硬度上有顯著差別時,採用碎選機將煤塊破碎掉,把合格的矸石排除掉,或者有很少一部分硬煤塊沒有破碎掉,只需很少一部分手選工作量撿出煤塊,丟棄矸石塊及雜物;②採用重介質選煤方法排除大塊矸石,對露天開采極為有效;③全部破碎,進入洗選作業後機械排矸,例如採用顎式破碎機將大塊矸石和煤炭一起破碎後送入洗選作業。總之,要根據煤與有害雜質單體解離粒度、大塊的含量、使用的選煤方法和選煤機械型號等因素,在准備階段把煤控制到一定的粒度上限或分成不同的粒度級,為洗選作準備。
㈧ 干法選煤除了風選還有哪些選煤方法
干法選煤除了風選還有另外一種選煤方法:煤與煤矸石的無水、無風干法分離。
需要使用一種設備:干法煤矸石分離設備。
工作原理:
干法煤矸選擇性分選設備包括旋轉篩分機、選擇性破碎分選機、矸石回填機、輸送設備和給送機構等。原煤經過旋轉篩分機,被篩分成不等粒度的塊體,不同等級的煤和矸石塊分別輸送到對應的給送機構;當塊體流經選擇性破碎分選機時, 對物料施加適當的作用力;硬度小的煤塊完全破碎成為末煤,在其重力作用下自動落到運煤皮帶機上外運;硬度較大的矸石塊不被破碎,因而塊度較大,不能通過選擇性破碎分選機的孔板而被排隊運輸到驅動滾筒前方的運矸皮帶機,進而運至矸石回填系統或作它用。
此種設備是【洛陽廣盈機械設備公司的專利產品】。和現有水洗技術、風選技術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
㈨ 選煤常用的方法有哪四種
跳汰、重介旋流器、重介淺槽、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