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左邊一個蟲右邊一個尋是什麼字
蚵:指(通過勞役方式取得的)牡蠣(以供上層社會消費),拼音有:hé kè kē。
蚵 kè
◎ 字從蟲從可。「蟲」表小生物;「可」意為「肩挑、荷擔」(以運送);二字合起來表示「打撈牡蠣的勞役」。 本義:(通過勞役方式取得的)牡蠣(以供上層社會消費)。
蚵 kē
◎ 〔屎~郎〕同「屎殼郎」。
蚵 kè
◎蚵,牡蠣的方言。
在福州方言里,海里極小的小魚(比一般人常見的銀魚更小或跟銀魚差不多大的)統稱為「蚵」,或稱為「蚵仔」、「魚蚵」。
這類蚵仔的做法是:把蚵仔放在竹子編的能漏水的竹筐里,燒沸一鍋水,把裝著蚵仔的竹筐放入沸水過一下,拿出來,把蚵仔攤開在竹匾上曬干,就可食用。好處是可以長期存放,鮮美依舊。現在也有放冰櫃冷藏的,更能保持新鮮的口感。
品質最好、最受歡迎的是個頭最小「丁香蚵」,也有比丁香蚵個頭更大、肉質更硬、口感稍差點的幾種不同種類的蚵,但品質都不如丁香蚵,通常都稱為蚵,沒有單獨的名稱。
福州有句俗話:「丁香蚵越大越不值錢」,用來打趣小孩子越大越不可愛。
B. 蟳,讀什麼啊!
讀"xún"
海蟹蝤蛑的一類,螯足強大,不大對稱,第四對步足像槳,適於游泳,常見的日本蟳是主要的食用蟹
C. 小螃蟹怎麼燒好吃簡單
小螃蟹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1、准備一些鮮活的小螃蟹,撒上一把鹽,攪拌均勻,等半小時用水清洗一遍,瀝水,待用。
2、燒一鍋開水,倒入洗凈的螃蟹,待螃蟹變成金黃色就可以撈起,瀝水,鍋里放入適量的油,待油熱七分放入切好的蔥姜蒜干辣椒,翻炒。
3、炒香後,加入料酒醋白糖味極鮮鹽和適量的水,攪拌調成汁。
4、倒入瀝水的螃蟹,翻炒均勻,這個過程大約是十五分鍾就可以出鍋了。
小螃蟹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小螃蟹家常做法大全
小螃蟹家常做法大全
做法一:
1、將小螃蟹沖凈後切開,用曲酒腌制10分鍾。青筍去皮洗凈切塊。藕去皮洗凈切塊。
2、鍋中加入油,稍溫後,將青花椒和干紅辣椒放入,炒出香味後,倒入蔥姜蒜末爆香。
3、倒入蟹塊,煸炒至蟹腿變紅,倒入青筍塊和藕塊翻炒。
4、調入辣椒醬,醬油,糖和鹽,倒入適量清水(高度為鍋中食物的1/3),加蓋子用中火燜2分鍾後,打開蓋子,用大火收湯即可。
小螃蟹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小螃蟹家常做法大全
做法二:
1、將小螃蟹切塊或者是直接燉煮,把新鮮的豆腐切成小塊,把蔥洗凈後切成小段,以及姜切薄片。
2、根據自己的喜好還可以加入其他配菜,比如,白蘿卜去皮後切混刀塊,在鍋中加入薑片和蔥段,倒水,放入小螃蟹,大火煮沸。
3、放入豆腐塊,可放到砂鍋中燉煮,煮熟後即可盛出。
小螃蟹怎麼做好吃又簡單 小螃蟹家常做法大全
做法三:
1、將處理好的小螃蟹切成小塊,吃起來入味好吃,把姜切絲,蔥切絲,蒜剁成蒜末。
2、准備花椒以及干辣椒剁段,在鍋中放油,油熱後放入豆瓣醬爆香,接著加入花椒和干辣椒翻炒。
3、放入螃蟹,再倒入適量的料酒,以及加入鹽等調味,均勻攪拌後,燜炒後即可盛出。
D. 紅蟳應該怎麼做才好吃,既有營養
紅蟳油飯是一道產婦高貴補品
油飯(一)
材料:
圓糯米2柸、白米1柸、肉絲適量、香菇4朵、油蔥酥適量、五香粉少許、醬油3大匙
作法:
圓糯米加白米洗凈,加水1又1/2柸泡3小時
肉絲加醬油、太白粉,腌10分鍾
香菇切絲
鍋中加油,中火炒香菇絲、肉絲,不要太熟
加1/2柸香菇水、油酥、五香粉、醬油及米,炒至水吸乾
再加1又1/2柸米水(米泡時加蓋時間以湯匙輕拌,炒前米水倒出),炒至水快乾
移至康寧鍋,微波7分鍾,取出攪拌,若太乾再加些香菇水,再微波5分鍾(若火力不夠,米還未熟,可再續微波3分鍾,視家裡的微波爐不一),取出攪拌ok
油飯(二)
材料:
糯米三柸 (電鍋柸) 、香菇、豬肉絲、蝦米、紅蔥頭
作法:
米泡一晚, 水濾乾
料炒好
米與料拌勻, 放入康寧鍋, 加水二柸
微波6分鍾後拿出攪勻, 再微波6分鍾即可
熊熊油飯(三)
做法:
糯米洗凈,用冷水泡2個小時以上(沒泡足兩個小時以上的話就要用熱水川燙10秒,太久的話再經蒸煮後會爛爛的,不好吃)
蒸籠內鋪乾凈的濕蒸籠布,將糯米攤平,大火蒸到透明,約20~30分鍾,即可取出備用
瘦肉切細絲,用醬油少許,太白粉少許腌十分鍾,以六分熱的油炒半熟備用。香菇泡軟切絲備用,紅蔥頭去蒂及外層的皮切碎備用
燒熱3T的油,爆香紅蔥頭(到金黃色,快要焦掉的感覺,但不要真的炒到焦喔....),加入香菇、蝦米、肉絲、拌炒,拌炒的調味料是醬油2T、鹽0.5T、糖1T、胡椒粉0.25T、清水100CC,接著把蒸好的熟糯米加入一起拌炒,炒到收乾水分就好了。倒入碗中倒扣後放上一點點的香菜,就變成常常在流水席里看到的油飯了。夠簡單吧.....
說明:
如果你看了熊寫的做法後還是覺得很復雜,懶得去試的話,那就省略糯米的處理法好了,泡了清水後瀝乾,等料炒好後加入300~400CC的高湯,小火慢慢的炒。這個方法比較需要注重火侯,要用小小小火,而且要不時的翻炒,要不然很容易黏鍋,炒到高湯收乾後,息火蓋上鍋蓋讓它悶一下 這樣也可以 但是用蒸的比較Q
http://www.socialwork.com.hk/food/other/018.htm
香菇臘腸油飯
材料
糯米三杯〔電鍋之量米杯〕
香菇絲、蝦米末、臘腸小丁、油蔥
沙拉油約60c.c、麻油三大匙
調味料
醬油、糖、白鬍椒粉、烹大師海鮮粉各適量
作法
1糯米洗凈後用水浸泡過夜。
2糯米瀝乾水份備用,鍋中燒熱麻油與沙拉油,先下油蔥與蝦米末爆香,然後再加進香菇絲及臘腸丁略炒一下,最後放入糯米即調味料拌勻,炒至醬汁水份收乾為止。
3將炒好的油飯放入電鍋或蒸籠中用大火蒸熟即可。〔蒸的過程中記得將油飯用飯匙翻一下,以求受熱均勻〕
E. 赤甲紅和花蓋是一種螃蟹么
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他們是兩個品種的螃蟹。看螃蟹的公母是看它腹部的形狀,雌蟹腹面漸呈圓形,成團臍,雄蟹為狹長三角形,成尖臍。簡單的說,母蟹子的腹臍是半圓的,公蟹的腹臍是三角形的。赤甲紅體色偏紅,花蓋體色發花,青色居多。
花蓋和赤甲紅差不多。但是不是一種螃蟹喔!~花蓋小,表面上是一般2種以上的顏色。赤甲紅大活的時候蓋成紫色腹部成紅色。
赤甲紅海蟹是海蟹中的一種,因其腹部和腿緣略呈紅色,稱之為赤甲紅或石甲紅。赤甲紅頭胸甲呈橫卵圓形,甲殼堅硬,螯足粗壯,性凶好鬥,喜棲於低潮線岩礁區和海藻密集區。乳山沿岸岩礁眾多,海藻密布,餌料豐富,是赤甲紅的主要生殖區。
乳山的赤甲紅個頭大,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且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及A族、B族維生素等,營養豐富。當地漁民捕撈赤甲紅,多用蟹籠來誘捕。蟹籠是用魚網和粗鐵絲或鐵棍製成的,設計十分巧妙,赤甲紅一旦進去,就休想逃脫。
乳山赤甲紅春末和中秋最肥,漁民常說"麥黃蟹""豆黃蟹",就是指的這兩個季節的蟹子。當地還流傳著"八月蟹子頂蓋肥""春吃尖臍秋吃圓"的諺語。前者說的是陰歷八月,是蟹子最肥的時候。後者說的是春天的雄蟹(臍為尖形)個大肉嫩,味道最鮮;秋天的雌蟹(臍為圓形)脂肥膏滿,吃起來最香。
傳統中醫認為,蟹味美而性寒,蟹肉有養筋舒氣之功,而白酒有醇香性暖、活血驅寒之效,兩者配合,相得益彰。所以沿海的男人特別是漁民在吃赤甲紅時,多數要喝一點白酒,以防臍冷涼胃。中醫還認為,赤甲紅海蟹有清熱、散血、續斷傷之功能,對筋骨損傷、疥癬、燙傷有治療作用。近來醫學界還發現,赤甲紅海蟹有抗結核作用,對結核病康復大有補益。
赤甲紅的吃法,最流行的就是蒸煮。將赤甲紅洗凈,不加任何佐料,放到鍋里蒸或煮,食用時用薑末和醋佐餐即可。在酒店賓館里,除水煮、清蒸外,還有薑汁蟹、炸烹蟹、炒蟹肉等多種食用方法。赤甲紅還可干食,將鮮赤甲紅蒸熟剝肉,曬成干,叫做"蟹米",秋冬無鮮貨時用來做湯,集清鮮與濃香於一身,吃過後終生難忘。
花蟹:別名花斑鱘,花紅蟹,紅蟹,斑紋鱘,花蟹,花蓋蟹
產 地 分布於中國東海、南海、黃海的淺海海域,為人們喜愛的常見食用蟹類,色鮮艷味鮮美,利於活體運輸。
花蓋蟹 學名鋸緣青蟹,梭子蟹科的一種,頭胸甲長9厘米,寬約13厘米,重0.2-0.5千克。背面隆起,光滑,青綠色,因有灰綠相間的花紋,而在本地區俗稱「花蟹」,螯足強大,最後一對足呈獎狀。是海洋捕撈和人工養殖對象,分布於10-30米左右的沙質或泥質海底,在溫暖而鹽度較低的海區較多,因此常在河口及沿岸捕獲。善游泳,夜間活動較多,白晝穴居。養殖蟹用逆水法或乾池法收獲。
花蟹營養豐富,肉質細嫩,肥碩鮮美,為蟹類中的上品。可食用部分每100克含蛋白質14.6克,脂肪1.6克,維生素a2微克,鈣228毫克,磷262毫克,鐵0.9毫克,以及鎂、錳、銅、硒、鉀、鈉、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供葯用,性寒、味咸,有小毒,入肝經,具有散瘀血、通經絡、利尿消腫、解漆毒、續筋接骨、滋補等功能。其肉、卵巢、肝臟均可食用。蟹黃為高級的調味品和滋補品。
赤甲紅編輯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中文名
赤甲紅
別 名
石蟹、日本蟳、蝤蛑
拼音名
Chì Jiǎ Hónɡ
來 源
甲殼綱蝤蛑科日本蟳
【拼音名】 Chì Jiǎ Hónɡ
【別名】 石蟹、日本蟳、蝤蛑
【來源】 甲殼綱蝤蛑科日本蟳Charybdis (Charybdis) japonicus (H. Milne-Edwards),以全體入葯。
【生境分布】 我國沿海。
【功能主治】 破血,通乳,消食積。
治產後血閉,宿食,乳汁不足。用量1~3個。
治小兒軟骨病:赤甲紅同糯米燉食。
黃疸:大赤甲紅1個,茵陳1兩,燉食。
小兒頭上生癤:赤甲紅1個,同糯米飯搗爛敷之。[1]
F. 海蟹怎麼作好吃
個人口味罷了,若說到螃蟹的做法,講究就多了,自宋代以來,螃蟹就屢屢出現在記錄人們世俗生活的文獻里。比如吳自牧的《東京夢梁錄》,這是記載南宋臨安生活的一部筆記,這當中就有一款「橙釀蟹」非常吸引人。一般說「釀」便是以肉做餡,以蔬果為盅,橙釀蟹則是把螃蟹蒸好剔肉取蟹黃,把香橙從大概四分之一的地方切開,挖去果肉,留下少許橙汁,做成一個帶蓋的燉盅,把蟹肉蟹黃與蔥姜等佐料稍稍煸炒片刻,再放入橙盅內,兌入少許偏甜的黃酒,蓋上盅蓋,大火蒸10分鍾即可。這樣做出來的螃蟹,香滑細嫩,濃郁的蟹鮮中還帶有淡淡酸甜的橙子香。現在江南地區還有很多酒肆餐館仍然在出售這一古老的螃蟹菜,以陽澄湖周邊地區居多,愛好美食的人對此也是趨之若鶩。我們現在人吃蟹,以南方的名菜居多,比如將蟹肉拆出與鮮蝦仁同炒的大炒蝦蟹,比如把螃蟹一刀劈兩半與水磨年糕同炒的毛蟹炒年糕,再比如專用蟹膏蟹黃製作的禿黃油,等等。這些菜我感覺都不能提,只要聽它們的名字,就已經口內生津、不能自已了。南方人吃蟹比較精細,願意費時間費精力把蟹肉拆出來製作,河蟹如此,海蟹亦然,比如寧波人愛吃的炸蟹斗,就是把一種叫「日本蟳」的海蟹剔肉與豬肉混在一起炸制的。其實大江南北最普遍的吃螃蟹的方法,還是清蒸,最簡單,也最保持原味,
G. 蟲尋,這個字念什麼,做何意思
蟳 拼音:xún
蟳,俗字寫作「蟲尋」。是海蟹的一類。即蝤蛑,俗稱青蟹﹑梭子蟹。螯足強大,不大對稱,第四對步足像槳,適於游泳,常見的日本蟳是主要的食用蟹。閩浙台灣一帶泛指十足目蟹類的一個地方性俗稱。
H. 福州產長得像螃蟹但是比螃蟹要大的東西
是叫 蟳《xún》
海蟹的一類。即蝤蛑,俗稱青蟹、梭子蟹。螯足強大,不大對稱,第四對步足像槳,適於游泳,常見的日本蟳是主要的食用蟹。
閩浙台灣一帶泛指十足目蟹類的一個地方性俗稱。如:膏蟳(鋸緣青蟹),石蟳(日本蟹),紅花蟳(銹斑蟹)等等。
蟳,俗字寫作「蟲尋」,發音:xún 學名鋸緣青蟹(Scylla serrata),古稱蝤蛑(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青蟳(《正字通•蟲部》),屬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之甲殼動物(Custacea),是該科中體型最大、成長最快的一種,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區域的河口、紅樹林沼澤及潮間帶等鹹淡水混交的溫暖而鹽度較低的淺水域。
蟳依其外部形態、顏色、行為及生態分布可大致分為正蟳(白蟳、粉蟳)、花腳蟳(砂蟳)和紅腳蟳三種,七都蟳屬正蟲尋類。無論是哪一種蟳,其活體背殼的顏色均為青綠色,煮熟後色彩皆變成紅色。蟳在一年內可達成熟體型,雌蟳在成熟脫殼時,即由黑幼母脫殼成母蟳。剛交配之母蟳卵巢尚未發育,俗稱冇母或空母,約經一個月後,卵巢快熟發育成孕卵之紅蟳。如果母蟳斷了泳足,即使是交配過的成熟母蟳,卵巢也會立即停止發育。卵巢飽滿的紅蟳會由河口、沼澤等鹽度較低的淺水域往外海移動,並在外海產卵,蟳卵產出後即附在母體腹部泳肢之剛毛上,俗稱開花(亦叫抱卵)。卵產出後在水溫28℃時經14天可孵化成水蚤幼生,隨著成長而逐漸向岸邊移動,期間經過5次脫殼後蛻變成大眼幼生,這時期的蟳苗已接近岸邊,再經1-2天就可再次脫殼蛻變成第一期稚蟳了。蟳苗從孵化至此時約21天。在一個繁殖季節中,一隻成熟健康母蟳可產卵2-3次,每次產卵數,依個體大小而有區別,約在100萬-500萬粒。
蟳為肉食性海產動物,喜吃貝類、螺類、魚、蝦等。其一生須脫殼12-15次,每次脫殼後甲幅都有20-40%的成長,而體重則增加70-170%。蟳脫殼後全身柔軟而稱作「軟蟳」,但其身軟嘴不軟,軟蟳的第一餐食物即是自己脫下的硬殼。
人們在市面上見到的蟳通常有四種,最常見的是性腺未成熟的幼蟳,稱作「菜蟳」;第二種是卵巢已發育成熟但卵塊未孵化的雌蟳,因含有桔紅色的卵巢(俗稱紅膏)而叫作「紅蟳」或「紅膏蟳」;第三種是成熟雄蟳,稱「公蟳」;第四種是已交配但卵巢尚未成熟之雌蟳,稱「冇母」或「空母」。
野生蟳(俗稱海捕蟳)的捕捉方法有五種。一是「籠蟳」,即利用蟳將脫殼時,為避免因剛脫殼體軟而被其它蟳或別的動物吃掉,常常會到岸邊尋找或挖掘洞穴藏身的特性,用竹篾製成有倒鰭口的蟳籠放置在岸腳一帶,讓蟳自行爬入,退潮後即可手到蟳來,用這種方法捕到的野生蟳內有剛形成的軟殼,外有未脫的硬殼,蟳肉最飽滿,肉質特嫩美,味道尤鮮香,稱為「重殼蟳」。牙城灣沿岸西門村岐後至洪山村烏岐一帶及鳳陽村田頭洋至丘里一帶以盛產「籠蟳」出名。第二種方法是「摸蟳」,即退潮後沿還有流水的港汊水邊用雙手在水下泥面左右擺摸尋找。第三種是「掘蟳」,即在退潮後的泥灘上尋找蟳洞,再用闊口方形鋤順洞道挖掘,直到洞穴盡頭,然後活捉。第四種是「鉤
蟳」,即用長約1米的鐵條硬鉤伸入蟳洞鉤捕。第五種是「踩蟳」,即在蟳洞口後側1米左右沿洞口方向踩踏,逼蟳爬出洞口進行捕捉。
蟳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海鮮產品,營養豐富,有滋陰壯陽的作用,特別對哺乳期女性有催乳和增乳的葯效,故有「海鮮珍品」之譽。
蟳的烹飪方法多樣,主要有對半煎蟳、清蒸蟳、糯米蒸蟳(稱蟳飯)、老酒燉蟳、油炸蟳、蛋炒軟蟳等,以對半煎蟳味道最香美。
因牙城灣處在七都溪(楊家溪)下游,溪流兩岸森林茂密,水質優良,底棲硅藻豐富,而以底棲硅藻為食物的螺類、蝦類、貝類的品質亦佳,蟳長期生活在優質的水中,
食用優質的食物,自然品位出眾,故人們把產於歷史上屬七都境的牙城灣七都港一帶的蟳稱做「牙城蟳」或者「七都蟳」。
牙城蟳在閩浙兩地聞名遐邇,民國十八年版《霞浦縣志》和1996年版的《寧德地區志》中均將「牙城蟳(七都蟳)」列為名產。
I. 蟳擱怎麼讀
蟳xun擱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