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間茶語是什麼茶
鳳凰單樅茶
食材
鳳凰單樅茶,是青茶品種之一,歸於烏龍茶類,屬於半發酵茶,是全國六大茶類之一。鳳凰單樅有900多年的生產歷史,源遠流長,聲譽遠播。鳳凰單樅主產地潮州是我國三大烏龍茶產區之一。潮州鳳凰山系是國家級茶樹地方良種"鳳凰水仙種"的原產地,數代茶農從鳳凰水仙品種中分離篩選出來的眾多品質優異的單株,即"鳳凰單叢"。它是我國茶樹品種中自然花香最清高、花香類型最多樣、滋味醇厚甘爽、韻味特殊的珍稀的高香型名茶品種資源。
基本信息
折疊編輯本段簡介
好茶鳳凰單樅正宗產地以有"潮汕屋脊"之稱的鳳凰山東南坡為主,分布在海拔500公尺以上的烏崇山、烏譬山、竹竿山、大質山、萬峰山、雙譬山等潮州東北部地區。鳳凰單叢茶的採制,以特早熟種的白葉單叢最先開鑼,在春分(3月20日)前後陸續開采,這是一種蜜蘭香型的高檔茶,有嶺頭單叢茶、烏崬蜜蘭香單叢、金獎工夫白葉茶等品種。毛茶製成後,再經過有10天的精製,即4月初可上市。清明(4月4日)前後早熟種單樅開始採摘,有肉桂香單樅、金玉蘭、蛤股撈等。單叢茶採制旺季在清明至穀雨期間,大部分老名樅茶都在這段時間採摘,有宋種1號、黃桅香2號、芝蘭香及各種特殊香型茶。宋種1號,是鳳凰茶區現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樹,生長在海拔約1150米烏崬李仔坪村,樹齡在600年以上。該株系已經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宋種1號的無性繁殖後代。成茶條索重實緊結,色澤烏褐油潤,湯色金黃,香氣濃郁,滋味醇厚。茶樅韻味獨特,回甘力強,耐沖泡,是單樅中的佼佼者。
鳳凰單樅茶清明後採摘,製成毛茶後,精製需15天左右,經退火熟化才可上市。桂花香單樅、抽花香單樅、茶葉樅茶實行分株單采,新茶芽萌發至小開面時(即出現駐芽),即按一芽、二三葉標准,用騎馬採茶手法採下,輕放於茶羅內。有強烈日光時不採,雨天不採,霧水茶不採的規定。一般於午後開采,當晚加工,制茶均在夜間進行。經曬青、晾青、殺青、揉捻、烘焙等到工序,歷時10小時製成成品茶。
折疊編輯本段製作方法
單樅茶製作方法是一種茶葉的製作技術。按照以下步驟進行:采青、攤青、曬青、做青、殺青、揉捻、烘火、烘乾,其特徵在於采青時間在晴天午後進行,採摘方法為開面或打頭;攤青要及時,按照早采厚攤、後采薄攤的原則,曬青方法是在晴天採用日光曬青和陰天採用加溫萎凋;做青包括搖青和涼青,做青過程在涼青間進行;殺青採用燃氣炒青機,揉捻由揉捻機進行,烘火在烘培機中進行,烘乾在烘培機中進行。優點是研究出一整套栽培製作單從茶的高檔茶樹品種,加工方法可靠,便於操作,加工製作成功北方單樅茶,填補了北方不產單樅茶的空白,經過有關專家鑒定,其品質優於南方的傳統青茶。
一、採摘
鳳凰單叢茶的製作程序,是從鮮葉採摘開始的。當新梢出現駐芽,一般采2~5葉。不能過嫩採摘,因鮮葉太嫩,其所含苦澀味物質多;也不能過老採摘,鮮葉粗老,葉細胞老化,纖維素多,製成干茶外形及滋味都差。所以,掌握芽葉生長在一定的成熟度 (嫩對夾葉),適時採摘。
採摘時間。有強烈日光時不採,雨天不採,霧水茶不採的規定。一般於午後開采,當晚加工,制茶均在夜間進行。要選擇晴天下午1時至4時。制單極茶,鮮葉一定要經過曬青,晴天採摘有利於曬青。選擇下午採摘,對鮮葉曬青有利因素是:下午4時以後,陽光的漫射不強烈,可避免灼傷鮮葉;適宜鮮葉輕度萎凋,水分適度揮發,增進鮮葉有效成分。
鮮葉採摘要求:做到手快、眼快;輕采輕放;松堆、分類隔開;及時曬青。所謂輕采輕放,即採摘時防止折斷葉片,避免芽葉損傷;防止葉片在採摘時,被手溫傳熱影響紅變。松堆,即採下來的鮮葉不能壓實,防止葉溫升高;鮮葉採摘後要分類隔開,因茶樹品種不一,採下來的茶青有烏葉、白葉、厚葉、薄葉、大葉、小葉之分,應分別置放茶筐,以利於分類加工;採回來的茶青,要及時曬青,如果陽光強烈,或當天采青葉數量多,不能馬上曬青的鮮葉,應及時薄攤置放,為曬青程序作準備。
2. 穀雨什麼吃什麼傳統點心 穀雨時節具有民族特色的美食
穀雨什麼吃什麼傳統點心——食香椿
俗語說:「雨前椿芽嫩無比,雨後椿芽生木體」。穀雨前後,正是吃香椿的好時候,尤其是北方地區,穀雨吃香椿,是時下最時令的金貴菜餚。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一年之中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嘗得到這口「春味」!而且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穀雨什麼吃什麼傳統點心——喝穀雨茶
民間諺雲「穀雨穀雨,採茶對雨」,穀雨是採茶的時節。穀雨前採摘的茶細嫩清香,味道最佳,故穀雨品新茶,相沿成習。穀雨茶溫涼,因為穀雨生長在溫和的春季,春季溫度也適中,所以穀雨茶都有溫良去火的功效特點,可以用作茶療。
穀雨什麼吃什麼傳統點心——吃香菜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前後15天及清明的最後3天中,脾處於旺盛時期。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甘,能健胃消食,利尿通便,並有發汗透疹,消食下氣之功,適用於感冒、消化不良等。春季吃香菜能發散寒氣,尤其是春寒料峭的時候最適合。
穀雨節氣
穀雨什麼吃什麼傳統點心——烏米飯
每年穀雨時節,肇興侗寨有「吃烏米、打花臉、播稻種」習俗。在穀雨這天,男女青年充分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青年男子都會到姑娘家扔竹簍,討要烏米飯,去的人越多,姑娘的家人越覺得有面子,它是當地農耕文化與婚戀習俗的雙重寓意表達。
穀雨什麼吃什麼傳統點心——三色飯
穀雨時節苗族會迎來傳統節日「三月三」,苗家這天會吃三色飯,海南西北部山區苗族人民的傳統小吃。具有節日性,在「三月三」(黎、苗族人民傳統喜慶節日)期間普遍製作和食用。
穀雨什麼吃什麼傳統點心——春餅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種食俗,就是吃「春餅」,把面趕成薄薄的餅,把雞蛋煮熟剝去皮,搗碎,有的人家還加進去蒜泥,把薄餅捲起來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經有了小蔥,用春餅卷小蔥吃。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春餅來歷故事:相傳宋朝年間,一個書生名叫陳皓,有一位賢慧的妻子叫阿玉,兩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陳皓專心致志讀書,但常忘記了吃飯。這可急壞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做春餅這個辦法,春餅既能當飯,又能當菜。陳皓邊讀書邊吃春餅,餐餐吃得香,讀書的勁頭更足了。不久,陳皓赴京趕考,阿玉又製作春餅並用油炸,給丈夫當干糧。結果,陳皓得中狀元,高興得把妻子做的春餅干糧,送給考官品嘗。考官一吃,贊不絕口,頓時寫詩作文,稱之為「春卷」
3. 清明茶與穀雨茶有何區別
穀雨茶營養高、清肝明目、除濕氣 。清明、穀雨節氣,是新茶採收的時節。
清明茶,是清明時節採制的茶葉嫩芽(清明前採制的新茶叫「明前茶」),是新春的第一出茶。
清明茶: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澤綠翠,葉質柔軟;香高味醇,奇特優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一、清明茶
清明茶,是清明時節採制的茶葉嫩芽,新春的第一出茶。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澤綠翠,葉質柔軟;且春茶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葯,茶葉無污染,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香高味醇,奇特優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
清明茶,在一年四季里,只有清明時候採的茶葉(一般叫春茶),製成的茶葉是黑色的,其他三季都是黃色的!一般一年就采一次!
本來種植的數量也不多,所以產量很少!清明茶藏久了,表面會出現一層白色,千萬別當是茶葉發霉,把茶葉給扔了。「發霉」的清明茶才是珍品。
清明茶來歷於:清代《隴蜀余聞》載:「蒙頂貢茶從唐至清同千多年裡歲歲入官,年年進貢,以供皇室「清明會」祭天祀祖之用。
俗話說「清明茶」,清明是中國春茶採摘加工的開始,「清明茶」因此而得名,而尤溪縣地處祖國的南端,氣候溫和,適宜茶葉生長,每年2月下旬開始採摘,春分前後進入採制高峰期,尤其是「末分茶」「春分茶」更為名貴,是春茶的極品。
二、穀雨茶
是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
穀雨茶除了嫩芽外,還有一芽一嫩葉的或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裡像展開旌旗的古代的槍,被稱為旗槍;一芽兩嫩葉的茶是三春茶像一個雀類的舌頭,被稱為雀舌;與清明茶「蓮心」同為一年之中的佳品。
穀雨茶溫涼,因為穀雨生長在溫和的春季,春季溫度也適中,所以穀雨茶都有溫良去火的功效特點,可以用作茶療。
在穀雨前後採集的茶色澤青黃嫩綠,聞之清香,嚼之微苦中帶清涼;這樣的茶葉能打油茶喝,打出來的油茶色澤橙黃純凈,食之清香四溢,滿口生津,妙不可言。因此穀雨茶沒有一般茶的濃度,卻清甜甘口,令人口齒清爽。達到健牙護齒的功效。
4. 穀雨茶當天采要當天炒嗎
早年的農村普遍缺醫少葯,用土法、土方治一些常見的小毛病是常有的事,譬如小孩有個頭痛腦熱、腹痛拉稀的,便少不了要泡一大碗穀雨茶給發發汗、暖暖胃。家鄉人一直把穀雨茶視作健胃消食的良葯,並以為經常飲用對脾胃能起到調理的作用,同時,穀雨茶也可以用來招待客人或饋贈親友,因此,穀雨茶是那時農家人必備的寶貝,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貯存一點。
早些年,每到穀雨時節,村裡便會有很多婦女背著背簍上山去采穀雨茶了。為的是當天採摘的茶葉能當天完成炒制,從而保持茶葉的新鮮。
穀雨穀雨,谷得雨而生,正是萬物生長的好時節。穀雨的習俗則是採摘穀雨茶,用來打油茶或製作干茶葉。今天,的你有沒有打算去摘穀雨茶呢?
正因為對穀雨茶有著情有獨鍾的偏愛,才流傳下了如此熱情又朴實的歌謠。今天的你,是否也准備去摘穀雨茶呢?穀雨茶打的油茶,是否還是記憶中的老味道?
5. 為何說穀雨這天的茶最好
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穀雨茶(資料圖片)
穀雨茶清香,有詩雲:「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時節時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朱權在《茶譜》中從品茶、品水、煎湯、點茶四項談飲茶方法,認為品茶應品穀雨茶。穀雨茶,是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穀雨茶除了嫩芽外,還有一芽一嫩葉的或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裡像展開旌旗的古代的槍,被稱為旗槍;一芽兩嫩葉則像一個雀類的舌頭,被稱為雀舌;與清明茶同為一年之中的佳品。中國茶葉學會等有關部門倡議將每年農歷「穀雨」這一天作為「全民飲茶日」,並舉行各種和茶有關的活動。
茶農們說,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穀雨茶,而且要上午採的。民間還傳說真正的穀雨茶能讓死人復活,肯定很多人聽說過,但這只是傳說。可想這真正的穀雨茶在人們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高。茶農們那天採摘來做好的茶都是留起來自己喝或用作來招待客人,他們在泡茶給你喝的時候,會頗為炫耀地對客人說,這是穀雨那天做的茶哦。言下之意,只有貴客來了才會拿出來給你喝。問其為何要特別把穀雨那天的茶留起來待客喝,卻不賣給別人,是什麼緣故?茶農會鄭重其事對你說,穀雨那天採制的茶,喝了對人身體特別好,通全身不暢之氣,有病可以治病,無病喝了防百病。說得那樣神乎其神,令你對他的茶不免肅然起敬。《神農本草》一書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說:「久服安心益氣??輕身不老」。看來,茶農之說也不是不無根據的。茶葉行家們說出的道理更讓人信服,其理由有二:一是穀雨茶受氣溫影響,發育充分,葉肥汁滿,湯濃味厚,遠比明前茶耐泡;二是價格優惠,物有所值,適合老百姓的消費水準。一般情況下,清明節一過,綠茶茶價下降得就比較快,一天一個價,不停地往下跌,等到穀雨前後一個星期,就到了市民們心理價位,那些茶客們往往瞅准這個時機,挑些質優價好的這段時間出產的茶藏了自己慢慢喝,以備一年的品茗之需。所以,這一點是茶客們的老經驗,到這個時候,看到好茶就要下手了,因為這段時間的茶價是比較穩定的,就不再指望茶價再下跌太多,因為,你再等,時間一過,就沒有好的茶給你買了。
6. 湖南民間節日:穀雨茶節
「詩寫梅花月,茶煎 穀雨 春。」我國茶農把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稱為穀雨茶,贊其有清火去病、健牙護齒、殺菌消毒等諸多保健功效,是深受愛茶人歡迎的茶中佳品。而在湖南民間則有一個穀雨茶節,那麼就讓 二十四節氣 為你介紹這一與茶有關的節日。
穀雨茶節是湖南民間的一個 傳統節日 。湖南歷來盛產茶葉,君山銀針,古丈毛尖等茶葉都久負盛名。而因為穀雨前採的茶最為清香,當地人會在穀雨節品嘗新茶,久而久之相沿成習,這一天也就成為湖南民間的茶節,就叫做穀雨茶節。
湖南各地品茶習慣不盡相同。長沙一帶,有的人講究用蟹眼沸的開水沖沏青茶,以品嘗其純正的清香;也有的人喜歡飲在茶中放上茉莉,白菊等香料的花茶;湘東一帶,人們喜歡在清茶中放一些炒香的芝麻或黃豆,叫做「芝麻豆子茶」;高寒地區,人們喜歡在茶中放一些老薑、胡椒和鹽以溫胃散寒,稱作「姜鹽茶」。
在湘西、湘南等地區,人們喜歡把茶葉用油過熬湯,沖泡油炸的陰花生、包穀等。稱為「油茶」;常德、益陽一帶,人們則講究吃「擂茶」,製作方法是用泡白了的白米、芝麻、花生、生薑和茶葉一起,放在陶制的「擂缽」中,用特製的山楂木木檑杵檑爛,吃的時候將茶漿放碗中沖泡。「擂茶」的沖泡技術非常講究,水的溫度必須恰到好處,沖入茶碗的動作必須敏捷熟練,使沖出的茶水白中泛綠,飲之清香掛齒,回味無窮,風味獨特。
7. 龍井茶的製作方式
西湖龍井茶的整個製作過程精緻細膩,全靠手工完成。俗話說:「龍井茶是靠一顆一顆摸出來的。」確實是這樣,其工序的復雜是有目共睹的,一般製作一斤西湖龍井茶需八道工序,才能生產出上好的西湖龍井。需經過攤放、青鍋、回潮、輝鍋、分篩、挺長頭、歸堆、收灰等工序,其中青鍋和輝鍋兩道工序是整個炒製作業的重點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