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外出常用的止血方法冷敷

外出常用的止血方法冷敷

發布時間:2022-08-26 05:47:47

『壹』 常見外傷急救方法

常見外傷急救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多多少少也會碰到一些小意外,那麼接下來我給你們科普一下常見外傷急救方法,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常見外傷急救方法

燒傷急救

1、迅速遠離車禍現場並脫去著火的衣物。或用冷水澆正在著火的衣服,或就地滾動。

2、用大衣、棉被、毯子覆蓋使火熄滅,或直接滾、跳入池塘、水池,水溝內滅火。

3、注意:①不能一邊跑,一邊呼救,這樣會加重燒傷。②被液體燙傷後,立即剪去被浸濕的衣服,如某處衣肉粘邊太緊時,不要強行撕下,先剪去未粘連部分,暫留粘連部分。③剪刀不要碰到傷口、水泡,不塗紫葯水,紅葯水和其他葯膏,以免影響創面觀察。

4、創面須用清水沖洗後,用干凈布包紮或敷病因創面,防止感染。強酸強鹼和瀝青燒傷皮膚時,應用清水充分沖洗。眼燒傷時,用生理鹽水沖洗後,用棉棍取去異物並滴0.25%氯黴素眼液。

5、手足燒傷包裹時應將指(趾)分開,以防粘連。

6、二三度燒傷時,及時送醫院搶治。途中少顛簸,保暖、吸氧、輸液。

頭部外傷急救

頭部受外傷後,不容易一下看出出血點。病人常用手捂著頭,但壓不住出血點,血還照樣流出來。其實,只要在血跡最多的地方分開頭發,仔細察看,就能發現出血點。用手指壓住出血點一側的皮膚或壓住傷口四周的皮膚,就可止血。要是傷口較大,可用干凈手絹疊成小塊兒,放在出血點上方,用手指壓緊,就可以止血,然後再去醫院就醫。

注意事項:

1、當小孩頭部受傷後,常常滿不在乎,但數小時後發生嘔吐的話,應當警惕,應馬上去醫院看急診。特別是嬰幼兒,如果持續嘔吐,發生脫水,就有生命危險。

2、當頭部外傷後,常發現頭顱有凹陷,應盡快去醫院,否則顱骨凹陷會壓迫大腦,進而引起大腦萎縮,這常常成為以後癲癇的原因。

3、嚴重的腦外傷可引起神經質,希望周圍的人要注意觀察負傷者的狀態,以免忽略危險的情況。

4、冷敷只有在頭皮起包時才有效。因為,腦子外有顱骨包圍,而且還有幾層膜樣組織保護,當腦內產生病變,而只在表面上冷敷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腹部外傷急救

1、如遇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復甦。

2、若傷者腸子露在腹外時,不要把腸子送回腹腔,應將上面的泥土等用清水沖干凈,再用干凈的碗盆扣住或干凈布、手巾覆蓋,並用綳帶、布帶纏住,防止感染。速請丈夫來急救或送至附近醫院搶救。

3、傷者屈膝仰卧,安靜休息,絕對禁食。

4、如有出血時應立即止血。

胸部外傷急救

1、胸部開放傷要立即包紮封閉(不要用敷料填塞胸腔傷口,以防滑入)。

2、清除呼吸道的血液和粘液;必要時在條件許可下進行緊急氣管切開。

3、多根肋骨骨折有明顯的胸壁反常呼吸運動時,用厚敷料或急救包壓在傷處,外加膠布綳帶固定。

4、胸部傷送醫院急救時應取30°的半坐體位,並用衣被將傷員上身墊高,有休克者可同時將下肢抬高,切不可頭低腳高位。

手外傷急救

如被重物壓傷和被硬物打傷。皮膚大多不會破,出現皮下青或血腫,此時要用冷毛巾或冷水袋外敷半小時左右,能防止血腫增大,減輕疼痛。若手指甲下出現血腫,可用燒紅的回形針垂直在指甲血腫上穿刺小洞,積血從洞中流出,再貼上護傷膠布,可止痛及保護指甲不脫落。

如被銳器刺傷。當手被刺時,首先應該看有否刺入物,若有刺入物時就要設法挑出,方法是雙手捏緊傷處,用火燒過或酒精消毒過的針撥開皮膚,挑出刺入物。當刀傷時,會引起出血甚至手部完全斷裂,要按外傷緊急處理,出血多時先用力壓迫手腕兩側的橈動脈和尺動脈以減少出血,然後進行包紮。包紮時要稍用力以達到止血目的,即加壓包紮。

手外傷的的`急救措施

1、止血

局部加壓包紮是手部創傷最簡便而有效的止血方法,即使尺、橈動脈損傷,加壓包紮一般也能達到止血目的,手外傷出血採用腕部壓迫或橡皮管捆紮止血,阻斷了手部靜脈迴流,不能文化阻斷動脈血流,手部出血會更嚴重,因此這種方法是錯誤的。

少數大血管損傷所致大出血才採用止血帶止血,應用氣囊止血帶縛上臂上1/3部位,敷好襯墊,記錄時間迅速轉運,壓力控制在33.3—40kPa(250—300mmHg)如時間超過1小時,應放鬆5—10分鍾後再加壓,以免一起肢體缺血性攣縮和壞死,放鬆止血帶時應在受傷部位加壓,因減少出血,縛於上臂的橡皮管止血帶易引起橈神經損傷,不宜採用。

2、創口包紮

用無菌敷料或清潔布類包紮傷口。防止創口進一步被污染,創口內不要塗用葯水或撤敷消炎葯物。

3、局部固定

轉運過程中,無論傷手是否有明顯骨折,均應適當加以固定,以減輕病人疼痛和避免進一步加重組織損傷,固定器材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採用木板、竹片、硬紙板等,固定范圍應達腕關節以上。

手傷表現形式

1、刺傷

如釘、針、竹尖、木片、小玻片等刺傷。特點是進口小,損傷深,可傷及深部組織,並可進污物帶入深組織內,導致異物存留及腱鞘或深部組織感染。

2、銳器傷

日常生活中刀、玻璃、罐頭等切割傷,勞動中的切紙機、電鋸傷,傷口一般較整齊,污染較輕,傷口出血較多,傷口的深淺不一,所致的組織損傷程度亦不同。

常造成重要的深部組織如神經、肌腱、血管的切斷傷,嚴重者導致指端缺損、斷指或斷肢。

3、鈍器傷

鈍器砸傷引起組織挫傷,可致皮膚裂傷,嚴重者可導致皮膚撕脫,肌腱、神經損傷和骨折,重物的砸傷,可造成手指或全手各種組織嚴重毀損,高速旋轉的葉片,如輪機、電扇等,常造成斷肢和斷指。

4、擠壓傷

門窗擠壓可僅引起指端損傷,如積下血腫,甲床破裂,遠節指骨骨折等,車輪、機器滾軸擠壓,則可致廣泛的皮膚撕脫甚至前手皮膚脫套傷,多發性開放性骨折和關節脫位,以及深部組織嚴重破壞,有時手指和全手毀損性損傷需行截肢(指)。

5、火器傷

如鞭炮、爆炸傷和和高速彈片傷,特別是爆炸傷,傷口極不整齊。損傷范圍廣泛,常致大面積皮膚及軟組織缺損和多發性繁碎性骨折,這種損傷污染嚴重,壞死足智多,容易發生感染。

如何預防手外傷

1、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護好自己,避免外傷。

2、注意調整飲食結構,要注意多吃新鮮蔬菜,補充各種維生素,不應單純吃清淡類食品,應葷素結合,要吃飽吃雜,多飲水,保持體內營養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

3、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生活規律。

;

『貳』 冷敷法止血的注意事項

夏季兒童戶外活動較多,專家提醒家長注意避免安全隱患,預防兒童發生各類外傷。
暑假不僅是兒童游學、補習、狂玩的熱季,也是兒童外傷的高發季節。從本市各大醫院兒科門急診病例看,暑假兒童各類外傷已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峰,約占兒童門急診病例的一半左右。擦傷、裂傷、挫傷、骨折、燙傷、犬咬傷是今夏兒童最多見的外傷類型。
本市新世紀兒童醫院外科吳博副主任醫師曾在本市兒童醫院外科、急症科工作15年。她提醒家長,夏季兒童戶外活動較多,發生各種外傷的幾率也相對較高。外傷後正確的首次處理能促進傷口癒合。一般兒童發生外傷後清潔創面、止血、冷敷創口是家庭處理外傷的三部曲,不建議在傷口塗抹葯粉、醬油等民間方式處理傷口,以免增加傷口感染幾率。她同時建議家有兒童要常備急救包,急救包內應放置敷料、醫用生理鹽水、絡合碘、紗布、急救綳帶和膠帶、創可貼、冰袋、祛瘀外用中葯、夾板等物品,隨用隨補充。
擦傷:不建議使用創可貼
清洗創面多數自然癒合
「擦傷俗稱"擦破點皮",是指皮膚表層被擦破,有少許滲血。擦傷面積較大時,看上去紅一大片,家長也無需過分擔心,因為實際出血量非常少。」吳博說。擦傷是兒童最常見的外傷,幾乎每個孩子都發生過,其中因猛跑摔倒造成的膝、肘擦傷最多見。孩子擦傷後最需要做的治療是清潔傷口創面,用干凈水如醫用生理鹽水、純凈水、蒸餾水、礦泉水等沖洗創面,去掉皮膚表面的臟東西。因為臟東西的嵌入可能會引起感染。然後用溫肥皂水或20%濃度的軟皂液清洗創面周圍皮膚。沖洗干凈後,在創口表面塗抹絡合碘,讓傷口自然暴露在空氣中等待癒合。通常小而淺的擦傷在家自行處理就可以,很快便會結痂,這是最好的自然癒合方式,不建議使用創可貼。如果傷口大而臟,沒辦法自己清除則需要到醫院治療。
裂傷:別在傷口塗葯膏葯粉
就醫前先蓋壓包三步止血
「裂傷,俗稱"磕破個口子"。裂傷傷口比較深,皮膚全層裂開,出血比較多。孩子的頭撞到桌角導致頭皮磕破,跑跳摔倒後口腔內被硌破,或手指被銳器割傷是較常見的裂傷。」吳博說。大多數裂傷要到醫院治療,但是在此之前要先給孩子止血,止血後,最好帶孩子到醫院檢查,讓醫生判斷是否需要縫合及打破傷風針。止血的方法分蓋、壓、包三步。
第一步,蓋。若是小傷口可用創可貼貼住即可。若傷口較大,可以用無菌紗布、衛生巾或干凈毛巾蓋住。但是不要用棉花或衛生紙敷蓋傷口,以免棉花纖維與傷口粘連,不易清洗;也不要在傷口塗抹葯膏葯粉。第二步,用手直接壓住已蓋好的出血處,壓10至20分鍾。出血多的時候,用手指壓住傷口近心臟端的血管,阻止出血。例如,孩子手指出血時,父母用拇指和食指壓住出血手指根部兩側,可以適當用力;手掌出血時可以抬高孩子出血手,父母適當用力攥住其腕部;前臂出血要抬高孩子出血前臂,適當用力攥住其肘上部。第三步,包。用急救綳帶、膠布把傷口包紮好即可。
挫傷:不要按揉塗葯熱敷
24小時內冷敷受傷部位
吳博說,挫傷俗稱「瘀青」「血腫」。外表看皮膚完整沒有傷口,但皮下組織已經損失,導致皮膚表面出現瘀青或血腫。孩子不慎跌落造成的頭皮血腫是最常見的挫傷。孩子發生挫傷後24小時之內應冷敷受傷部位。用冰水浸濕毛巾後濕敷於瘀青部位,也可以使用急救包中的冰袋。她提醒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受傷初期家長使用冰敷即可,不建議按揉。一方面,按揉會使皮下血管擴張,增加出血量,使腫塊增大;另一方面,由於按揉位置不準確,用力不均,會使症狀加重。24小時後可以用中葯外敷,如紅花油、腫痛靈等以驅散瘀血,同時要抬高患處。
骨折:打120後止血再制動
固定受傷部位減少二次損傷
小寶寶的骨折多發生在游戲玩耍時,大一些的孩子多在運動、打逗時發生骨折。當孩子發生骨折時家長一定要了解如何實施家庭急救。
首先是如何判斷孩子骨折?吳博說,小寶寶們從高處墜落發生骨折的概率極高,應高度警惕。如果受傷的身體部位不能活動,應考慮是否骨折,比如上肢骨折通常不能抬臂,下肢骨折則完全不能站立。如果受傷部位出現腫脹,能看見有異常的彎曲、隆起、青紫和瘀血,則有骨折的可能。如果出現骨折,年齡小的兒童一般拒絕父母觸摸受傷處,一旦觸摸便會引起劇烈哭鬧。
發現孩子骨折,家長在做骨折急救前,應先撥打120急救電話,並向急救人員說明孩子如何受傷、哪裡受傷,以及現在的狀況,並按照急救人員的指導施救。如果是鎖骨骨折或脊椎骨折,家長不要自行施救,需要等待急救人員到來。與此同時,如果受傷部位或其他部位流血,要立即止血,不要移動孩子的身體和受傷部位。吳博認為需要強調的是骨折和流血同時發生一定要先止血。骨折的現場處置最關鍵的是制動,將硬紙板、夾板、石膏、牽引綳帶等作為制動物,綁在受傷部位,達到固定患處、減少疼痛、緩解和預防進一步損傷。如果骨折部位彎曲不要試圖扶直。
燙傷:衣服充分泡濕再脫
緊急處理沖脫泡蓋送
「燒燙傷是夏季1至4歲兒童常見意外傷害,特別是蹣跚學步的寶寶。燙傷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無意中碰落了盛有熱水或稀飯的容器。」吳博說。燙傷一般分為三度,一度燙傷一般為表皮受傷,如陽光曬傷,只表現為皮膚紅腫、灼熱,3到5天癒合不留瘢痕。二度燙傷皮膚出現水泡,14天內癒合,一般無大瘢痕。三度燙傷最為嚴重,皮膚焦黑、壞死,需植皮。發生燙傷後要做的是沖、脫、泡、蓋、送。
沖 迅速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燙傷部位至少10分鍾,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
脫 脫掉孩子身上的衣服注意不能胡亂撕扯,尤其是手臂燙傷。應在自來水充分降溫後,將泡濕的衣服小心除去,必要時剪開衣服,並暫時保留與皮膚粘住的部分,盡量避免將傷口的水泡弄破。
泡 繼續將燙傷部位浸泡在冷水中30分鍾,以減輕疼痛穩定情緒。如燙傷面積大或孩子年齡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或延誤治療。
蓋 用食品保鮮膜覆蓋創面或用無菌紗布覆蓋,切勿任意塗上外用葯或民間偏方,這些東西可能無助於傷口復原,且容易引起傷口感染,其凝結物會粘連傷口,還會增加醫生處理創面的難度,影響醫護人員判斷和緊急處理。
送 除一度燙傷可以自行處理,其他情況均需要到鄰近的醫院進一步處理。
犬咬傷:不縫合不包紮不上葯
肥皂水清洗傷口後就醫
「夏天孩子穿得少,極易發生犬咬傷。被犬咬傷後,家長要一邊安撫孩子,一邊用肥皂水徹底清洗傷口,然後用干凈的紗布敷蓋傷口,立即到附近的防疫站就診,醫生會檢查孩子是否需要接受破傷風針或注射疫苗。傷口原則上不縫合、不包紮、不塗軟膏。如果傷口較大或較深,可以轉院縫合傷口。」

『叄』 常用的5種止血方法 常用的5種止血方法介紹

1、指壓止血法

用於頭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動脈大出血。如手部大出血,可用手指分別壓迫傷側手腕兩側的橈動脈和尺動脈,阻斷血流。一側腳大出血,用手指分別壓迫腳背中部搏動的脛前動脈及足跟與內踝之間的脛後動脈。腿部大出血,傷員應取坐位或卧位,用兩手拇指用力壓迫傷肢腹股溝中點稍下方的股動脈,阻斷股動脈血流。顏面部大出血,用一隻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別壓迫雙側下額角前約1厘米的凹陷處,阻斷面動脈血流。

2、直接壓迫法

如果傷口不大且較為表淺,血流速度較慢,可直接用干凈柔軟的敷料或手巾壓住傷口並扎緊即可止血。

3、止血帶止血法

四肢發生大出血,當上述止血法不能止血時,可用橡皮止血帶、布制止血帶置於出血部位上方,將傷肢扎緊,把動脈血管壓癟而達到止血目的。

4、加壓包紮止血法

先用無菌紗布覆蓋壓迫傷口,再用三角巾或綳帶用力包紮,包紮范圍應該比傷口稍大。在沒有無菌紗布時,可使用消毒衛生巾、餐巾等替代。

5、填塞止血法

對於頸部或臂部較大而深的傷口,可用無菌紗布塞入傷口內,再用綳帶或三角巾包紮固定。

『肆』 最直接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很多時候會因為不小心導致疾病的出現,如流血、骨折、皮膚破損等,只要發現就要做好及時治療。尤其是出血情況較為危及,如果不及時止血的話可能會因為流血過多,對身體的細胞組織臟器產生致命的危害,所以說及時止血很重要。那麼,如何快速有效止血呢?有哪些較為實用的方法呢?一起去看看吧。

四種常用的止血方法:

1、捆

外出血一般好處理,只要不是大動脈出血,都能及時止住。如採用捆綁的方式,就是我們常說的止血帶止血法。但是在使用的時候,不要直接與皮膚接觸,松緊要合適,而且還要做好定時放鬆,每40分鍾-50分鍾松解一次。這種方法通常用於手術,不是萬不得已的情況,最好不要使用。

2、壓

當傷口流血時,患者還可以用手按壓進行止血。一種是直接對傷口按壓,就是用干凈的紗布或是其他的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可有效止血。另一種就是指壓止血法,用手指按在血動脈近心端附近的骨頭上,阻斷運血來源,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

3、塞

如果口鼻或腋窩出血,就可以採用填塞的方法止血,主要就是利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的塞住,達到止血的目的。但是要注意,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危險,可能會造成局部組織損傷,而且還能將外面的臟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盡量不要採用此方法。

4、包

此方法最常見,主要就是利用紗布、綳帶或干凈的棉布等進行包紮,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但是要注意,不能使用普通的紗布,因為紗布較為粗糙,容易摩擦傷口。

流血後要及時處理,否則的話可能會造成過量流血,引起生命危險。而上述介紹的這些都是快速止血的好方法,只要患者能夠掌握科學進行,就能達到止血的目的。但是要注意,止血後需要做好傷口保護,避免感染,引發疾病。

『伍』 生活常識

肺經熱盛型
【證見】
鼻中出血,點滴而出,色鮮紅,量不甚多,鼻腔乾燥掀熱感。或兼見咳嗽痰少,口乾身熱。舌尖邊紅,苔薄白而干,脈浮數或數。

【治法】 疏風清熱,涼血止血。

【方葯】

1.主方桑菊飲(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桑葉12克,菊花12克,連翹12克,黃芩12克,桔梗12克,牡丹皮15克,白茅根15克,蘆根15克,梔子炭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咳噘痰稠者,加瓜蔞仁、浙貝母、冬瓜仁各15克。

2.中成葯

(1)、牛黃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2)、黃連上清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3)、羚翹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1~2次。

胃熱熾盛型

【證見】
鼻中出血,量多,血色鮮紅或深紅,鼻內乾燥,口乾口臭,煩渴引飲,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厚干,脈洪大而數。

【治法】 清胃降火,涼血止血。

【方葯】

1.主方犀角地黃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減

處方:生地黃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水牛角6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臨床上宜加白茅根15克、側柏葉15克、旱蓮草15克。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0克(後下)、瓜蔞仁15克。

2.中成葯

(1)牛黃解毒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l一2丸,每日2—3次,片劑每次2—3片,每日3次。

(2)水牛角濃縮粉(片),口服,片劑每次8片(兒童每次5片),每日3次;散劑每次1.5~3克,每日2次。

肝火上逆型

【證見】 鼻衄量多,血色深紅,頭痛頭暈,口苦咽干,胸脅苦滿,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 清肝瀉火,涼血止血。

【方葯】

1.主方龍膽瀉肝湯(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龍膽草15克,梔子15克,黃芩15克,生地黃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車前子10克,水牛角60克。水煎服。

血量多者,可酌加白茅根15克、仙鶴草15克、旱蓮草15克。口乾甚者,可選加麥冬15克、玄參15克、知母15克、葛根30克。

2.中成葯

(1)羚翹解毒丸,口服,每次1丸,每日l~2次。

(2)水牛角濃縮粉(片),服法同「胃熱熾盛型」。

(3)夏桑菊沖劑,口服,每次1~2包,每日3次。

(4)龍膽瀉肝口服液,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

肝腎陰虛型

【證見】
鼻衄色紅,時作時止,量不多。口乾少津,頭暈眼花,耳鳴,心悸,失眠,五心煩熱。舌質嫩紅或紅絳而少津,舌苔少,脈細數。【治法】 滋養肝腎,涼血止血。

【方葯】

1.主方知柏地黃湯(吳昆《醫方考》)加減

處方:知母12克,黃柏12克,牡丹皮15克,澤瀉15克,山茱萸12克,生地黃15克,旱蓮草15克,藕節15克,阿膠10克(熔化)。水煎服。

2.中成葯

(1)六味地黃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劑每次5片,每日3~4次。

(2)知柏地黃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次;片劑每次6片,每日4次。

脾不統血型

【證見】 鼻衄滲滲而出,色淡紅,量或多或少。面色不華,飲食減少,神疲懶言。舌淡苔薄,脈緩弱。

【治法】 健脾益氣,攝血止血。

【方葯】

1.主方歸脾湯(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黨參15克,黃芪15克,茯苓15克,當歸10克,白術10克,遠志10克,艾葉10克,阿膠10克(熔化服),側柏葉12克,地榆炭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葯歸脾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

兼證

除按以上五型辨證治療外,不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鼻衄,若出血多者,出現血虛之證,如面色蒼白、心悸、神疲、脈細等,宜配合和營養血之法,可適當加入黃精、何首烏、桑椹子、生地黃等養血之品;若陰血耗傷,涉及陽氣,以致陽氣衰微者,應用補氣攝血之法,救逆扶危,選用獨參湯或參附湯。[3]

鼻衄的外治法

對鼻出血病人,治療上要遵照「急則治其標」之原則,使用各種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1.冷敷法以冷水浸濕的毛巾或冰袋敷於患者的前額或頸部。

2.壓迫法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發際正中線1-2寸處,或緊捏一側或兩側鼻翼,以達止血目的。

3.導引法令病人雙足浸於溫水中,或以大蒜搗爛,敷於足底湧泉穴上,有引熱下行,協助止血的功效。

4.滴鼻法用香墨研濃汁,滴人鼻中,也可用滴鼻靈或1%~3%麻黃素液等滴鼻。

5.吹鼻法用血餘炭、馬勃、百草霜、三七末、雲南白葯等葯末吹人鼻腔,也可將上述葯物放在棉片上,貼於出血處,或填塞鼻腔。

6.鼻腔填塞法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膠海綿或凡士林紗條填塞患側鼻腔;若仍未達止血目的,可行後鼻孔填塞法。[3]

鼻衄的其他療法

1.針刺療法

(1)實證鼻衄:主穴取合谷、上星。配穴,心火亢盛者取後溪;肺經熱盛者取尺澤,並刺少商出血;胃熱熾盛者取上巨虛;肝火亢逆者取太沖、丘墟。毫針刺用瀉法。

(2)虛證鼻衄:取上星、三陰交。方法:患者取半坐卧位,先針上星,再針三陰交,輕刺激,留針20一30分鍾;上星穴針後不灸,三陰交針後可灸3—5壯。

2.飲食療法

(1)藕汁蜜糖露:鮮藕適量洗凈,榨汁100。150毫升,加入蜂蜜15~30克,調勻內服。每日1次,連服數日。

(2)茅根竹蔗水:白茅根60~120克,竹蔗100~300克,煎水代茶飲。

(3)韭菜根90克,搗汁,用童便或冷開水沖服。

(4)鮮韭菜一小把,洗凈切碎,置干凈研缽中搗爛,用布包裹後擰取其汁,放於開水內燉熱,每次服1酒杯。

(5)烏豆圓肉大棗湯:烏豆50克,龍眼肉15克,大棗50克,加清水3碗煎至2碗,早晚分服。

(6)崗稔果煲瘦豬肉:鮮崗稔果60克(干品用15克),豬瘦肉60克,加清水3-4碗煎至l碗,分服。

(7)早蓮草紅棗湯:旱蓮草50克,紅棗8-10枚,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飲湯。

說明:(1)一(3)適用於實證鼻衄。(4)~(7)適用於虛證鼻衄。[3]

3.預防調護

(1)、積極治療可以引起鼻衄的各種疾病,是預防鼻衄的關鍵。

(2)、鼻衄病人情緒多較緊張,恐懼不安,因此安定病人的情緒,使病人能夠與醫生密切配合,以使迅速制止出血,是很重要的。止血操作時動作要輕巧,防止粗暴,以免加重損傷。

(3)、一般採取坐位或半坐卧位(疑有休克時,可取平卧低頭位)。囑病人將流入口中之血液盡量吐出,以免咽下刺激胃部,引起嘔吐。

(4)、禁忌飲食辛燥刺激食物,以免資助火熱,加重病情。
(5)、要注意鍛煉身體,預防感邪,天氣乾燥時,應飲服清涼飲料。在情志調節方面,尤忌暴怒。且要戒除挖鼻習慣,避免損傷鼻部。[3]

『陸』 外傷出血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止血法用於外傷出血。常用的止血法如下:1.手壓止血法手壓止血法是用手指壓住動脈經過骨骼表面的部位,達到止血的目的,為應急措施。

2.止血粉止血法將止血粉直接撒在出血創面,立即用紗布加壓包紮,一般可達到止血目的。

3.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於中小動脈和靜脈損傷出血。用急救包壓迫創口包紮後止血,若效果不滿意,可加敷料再用綳帶加壓包紮,同時抬高患肢。

4.屈曲肢體加墊止血法用於肘或膝關節以下出血,在無骨關節損傷時可以使用。如前臂大出血,在肘窩處墊以棉墊卷,將肘關節盡力屈曲,借襯墊物壓住動脈,用綳帶或疊成帶狀的三角巾固定於屈肘姿勢。

5.止血帶止血法用於

四肢傷大出血。在肢體的適當部位,如上臂的上1/3,股部的下1/3,用棉花、紗布或毛巾等物作為襯墊後再上一止血帶。以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持止血帶的頭端,將長的尾端繞肢體一圈後壓住頭端,再繞肢體一圈,然後用左手食指、中指夾住尾端,將尾端從止血帶下拉過,由另一端牽出,使之成為一個活結。

上止血帶的時間不能超過5小時,每1~1.5小時松解1次,每次1~2分鍾,松解止血帶時應在傷口處用敷料加壓,防止松解後引起猛烈出血。

『柒』 都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的止血有推薦的嗎

包紮的原則是先包紮,然後包紮,強度適中。先包後包,即先包上傷口敷料(比較大,比較厚的棉布襯里),然後再用綳帶或三角毛巾綳帶。這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會摩擦傷口,使後續治療更加困難。中等強度指包紮後有效止血,遠端動脈仍在搏動。綳帶太松,止血無效;


局部壓迫止血。常用於比較表淺的小靜脈出血,局部紗布加壓3~5分鍾,可起到比較好的效果。對於小動脈的出血,單純加壓止血效果較差,可采局部縫扎止血處理。一般皮膚和內臟出血的縫扎止血。

對於腹腔內位置比較深的出血,縫扎空間較小,可給予局部結扎止血的辦法法。建議出現不明原因的出血,或者出血量較大時,建議及時就診,在醫生知道下正規治療。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捌』 外傷出血常用的有那四種止血方法

四種常止血方法 常見的損傷按創傷類型分為皮膚擦傷、撕裂傷、刺傷、異物插入、骨折等, 按照損傷的部位可分為頭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和四肢。在意外發生的現場, 控制出血是非醫療專業人員所能做的少數幾種影響後期救治效果的措施之一。成功控制外出血的重要因素是緊壓出血區並持續一段時間,直到出血停止或急救專業人員趕到。出血量與出血速度因損傷程度的不同而異, 所以採用的止血方法也不同。常用的止血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壓、包、塞、捆。 壓:當看見傷口流血, 最常做的急救動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區, 這就是壓迫止血法。壓迫止血法分兩種:傷口直接壓迫, 無論用干凈紗布還是其他布類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區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種是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壓在出血動脈近心端的鄰近骨頭上,阻斷血運來源,以達到止血目的。找壓迫點時要用食指或無名指, 不要用拇指, 因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動脈,容易造成錯誤判斷。當找到動脈壓迫點後,再換拇指按壓或幾個指頭同時按壓。指壓止血法雖然操作容易, 但不經過系統培訓,很難達到止血目的。 包:無論什麼樣的出血, 最終都要用包紮來解決。包紮所用的材料是紗布、綳帶、彈性綳帶或干凈的棉布或用棉織品做成的襯墊。包紮原則是先蓋後包, 力度適中。先蓋後包即先 在傷口上蓋上敷料(夠大、夠厚的棉織品襯墊) , 然後再用綳帶或三角巾包紮。這是因為常用的普通紗布容易粘傷口, 給後續處理增加難度。力度適中指的是包紮後止血有效, 遠端的動脈還在搏動。包紮過松, 止血無效, 包紮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缺血缺氧壞死。 塞:用於腋窩、肩、口鼻、宮腔或其他盲管傷和組織缺損處的填塞止血法, 是用棉織品將出血的空腔或組織缺損處緊緊填塞, 直至確實止住出血。填實後, 傷口外側蓋上敷料後再 加壓包紮, 達到止血目的。採用這種止血方法的危險在於, 用壓力將棉織品填塞結實可能造成局部組織損傷, 同時又將外面的臟東西帶入體內造成感染, 尤其是厭氧菌感染常引發破 傷風或氣性壞疽。所以, 在野外環境中, 非專業人員除非必須, 盡量不採用此法。 捆:止血帶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是有效的, 如戰傷、較大的肢體動脈出血等。通常止血帶用於手術室, 對控制肢體出血是有效的, 但潛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暫時的或持續的對神經和肌肉的損傷, 也會因肢體缺血引起全身性並發症, 包括酸中毒、高鉀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體毀損, 甚至死亡。並發症與止血帶的壓迫力量過大和持續時間過長密切相關, 因此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非醫務人員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 不要使用此法。

希望採納

『玖』 你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止血

外傷止血法
一般成人總血量大約4000毫升左右。短時間內丟失總
血量的1、3時(約1300毫升),就會發生休克。表現臉色
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脈搏細弱等。如果丟失總血量
的一半(約2000毫升),則組織器官處於嚴重缺血狀態,
很快可導致死亡。
外傷後出血,分外出血和內出血。內出血如胸腔內、
腹腔內和顱內出血,情況較嚴重,現場無法處理,需急送
到醫院處理。下面介紹幾種外出血的簡單止血法。
一、包紮止血
一般限於無明顯動脈性出血為宜。小創口出血,有條
件時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再用消毒紗布覆蓋創口,綳
帶或三角巾包紮。無條件時可用冷開水沖洗,再用干凈毛
巾或其他軟質布料覆蓋包紮。
如果創口較大而出血較多時,要加壓包紮止血。包紮
的壓力應適度,除達到止血而又不影響肢體遠端血運為度。
包紮後若遠端動脈還可觸到搏動,皮色無顯變化即為適度。
嚴禁用泥土、麵粉等不潔物撒在傷口上,造成傷口一步污
染,而且使下一步清創帶不困難。

二、指壓法止血
用於急救處理較急劇的動脈出血。手頭一時無包紮材
料和止血帶時,或運送途中放止血帶的間隔時間,可用此
法。
手指壓在出血動脈的近心端的鄰近骨頭上,阻斷血運
來源。方法簡便,能迅速有效地達到止血目的,缺點是止
血不易持久。事先應了解正確的壓迫點,才能見效。
常用壓迫止血點:
(1)頭面部:
壓迫顳動脈—手指壓在耳前下頜關節處,可止同側上
額、顳部及前頭部出血。(見圖一、Ⅰ及圖二所示)
壓迫頜外動脈—一手固定頭部,另一手拇指壓在下頜
角前下方2—3處,可止同側臉下部及口腔出血。(見圖一
Ⅱ圖三)
壓迫頸動脈—將同側胸鎖乳突肌中段前緣的頸動脈壓
至頸椎橫突上,可止同側頭頸部、咽部等較廣泛出血。
(見圖一、Ⅲ)注意不能壓迫時間太長,更不能二側同時
壓迫,引起嚴重腦缺血,更不要因匆忙而將氣管壓住,引
起呼吸受阻。
(2)肩部和上肢出血:
壓迫鎖骨下動脈—在鎖骨上窩內1、3處按到動脈搏動
後,將其壓在第一肋骨上,可止肩部、腋部及上肢出血。
(見圖一及圖四)
壓迫肱動脈—在肱二頭肌溝骨觸到搏動後,將其壓在
肱骨上,可止來自上肢下端前臂,手部的出血。(見圖五)
(3)下肢出血:
壓迫股動脈—在腹股溝韌帶中點處,將其用力壓在股
骨上,可上下肢出血。(見圖六)

三、止血帶法止血
較大的肢體動脈出血,且為運送傷員方便起見,應上
止血帶。用橡皮帶、寬布條、三角巾、毛巾等均可。
上肢出血:止血帶應結扎在上臂的上1、3處,禁止扎
在中段,避免損傷橈神經。
下肢出血:止血帶扎在大腿的中部。
上止血帶前,先要將傷肢抬高,盡量使靜脈血迴流,
並用軟織敷料墊好局部,然後再扎止血帶,以止血帶遠端
肢體動脈剛剛摸不到為度。
使用止血帶應嚴格掌握適應和要領,如扎得太緊,時
間過長,均可引起軟組織壓迫壞死,肢體遠端血運障礙,
肌肉萎縮,甚至產生擠壓綜合症。如果扎得不緊,動脈遠
端仍有血流,而靜脈的迴流完全受阻,反而造成傷口出血
更多。紮好止血帶後,一定在做明顯的標志,寫明上止血
帶的部位和時間,以免忘記定時放鬆,造成肢體缺血時間
過久而壞死。上止血帶後每半小時到一小時放鬆一次,放
松3—5分鍾後再紮上,放鬆止血帶時可暫用手指壓迫止血。

閱讀全文

與外出常用的止血方法冷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做腰背肌鍛煉方法 瀏覽:544
用什麼方法教大班二十內加減法 瀏覽:974
土壤doc的計算方法 瀏覽:454
毛巾折的方法視頻 瀏覽:149
快速治療寶寶便秘的最佳方法 瀏覽:14
如何判斷議論文論證方法 瀏覽:975
撲克牌魔術方法大全視頻教程 瀏覽:949
財富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564
如何做賀卡很簡單的方法 瀏覽:866
羊絨衫縮絨劑使用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512
配電箱控制櫃的安裝方法 瀏覽:2
吸塵器抽真空使用方法 瀏覽:65
做人流方法什麼好 瀏覽:974
說話與溝通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24
招聘談錢技巧和方法 瀏覽:8
怎麼補色最快的方法 瀏覽:380
痛風解決方法有哪些 瀏覽:364
門牌調換最佳方法 瀏覽:22
什麼方法快速消紅 瀏覽:666
如何運用文學批評方法 瀏覽: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