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熱米飯,自熱面條,是怎樣加熱的
更多圖片(2張)
自熱米飯帶有一個發熱包,遇到水後在3-5秒鍾內即刻升溫,溫度高達150℃以上,蒸汽溫度達200℃,最長保溫時間可達3小時,很容易將生米做成熟飯。發熱過程無任何污染,而且成本低廉,沒有任何安全隱患。
『貳』 單兵自熱食品有幾種
09單兵自熱食品是我軍新研的餐份包裝食品。產品以自熱米飯,面條軟罐頭為骨幹,配以副食軟罐頭,水果蔬菜軟罐頭,香辣醬和具有快速生津止渴功效的速溶固體飲料,具有品種豐富,接受性好,營養均衡等特點,可隨時隨地實現熱食保障。
1,豆沙米飯 2,什錦米飯,3,雞丁炒飯 4,扁豆牛肉炒飯 5,醬油炒飯 6,咖喱炒飯 7,臘腸炒飯 8雪萊肉丁炒飯 9,雪萊肉丁炒麵, 10香菇肉丁炒麵 11,羊肉抓飯...等等共12餐份(包)
『叄』 軍用食物好吃嗎
當然有。比如:
1、壓縮餅干:軍用壓縮餅干每100克熱量有450-500千卡,比一頓飯(2兩米飯,一些青菜和肉)高出大約100-150千卡。(以冠生園的118g包裝的壓縮餅干(裡面有兩塊)一頓吃一片就OK了)
2、單兵自熱食品:單兵自熱食品是最新研製的第二代全軍通用型單兵自熱食品。該產品以自熱主食為主,輔以即食穀物類食品、副食和調味品等,口味豐富多樣,連續食用接受性好。食物口味接近我國傳統飲食口味。其中無火焰自加熱器熱效率更高,使用更加方便、安全、可靠,機動性更高。
3、軍用罐頭:軍用罐頭是軍用食品的一種,因其在常溫下可長期貯存,耐外界不良條件的能力強的特點而在軍用食品領域占據重要的地位,是保障士兵在野外持續作戰或執行任務的必須裝備。
『肆』 自熱熱乾麵怎麼弄
武晚傳媒·武漢晚報11月17日訊(記者李冀 通訊員張敏)從掃描付款到一碗熱騰騰的現下的熱乾麵到口邊,只需56秒!無人熱乾麵店提供24小時不間斷地道武漢味。今天,大漢口熱乾麵全自動一體化自助售面機亮相,預計年內將進入機場、車站、醫院、學校及社區等,有望讓市民隨時隨地吃上熱騰騰的鮮食熱乾麵。
「手機掃碼,支付5元,經過送料、注料、加熱、取面四個步驟56秒,一碗熱騰騰的熱乾麵就被送到了取面口,製作全程都能在高清液晶顯示屏上看到,配料包和餐具可自取。」今天,記者購買體驗自助熱乾麵,溫度、口感、味道與小食店人工做的熱乾麵無差異。
據介紹,自助熱乾麵售賣機一次可儲存85碗面鮮面,存儲環境是4℃的保鮮倉,當消費者掃碼付款後,面條進入烹調環節,食客能從顯示屏看到面條製作流程及動態。全程操作依靠電力加熱無明火。
據大漢口熱乾麵工作人員劉曉婷介紹,公司通過兩年的努力,研發了熱乾麵鮮面24小時無人自動售賣機、面條機和給料機,目前,日產能達30萬包,年產值達2億元。已獲得5項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和18項外觀設計專利。讓熱乾麵邁入標准化智能化時代,人人都能隨時吃到新鮮並且口味標準的熱乾麵。
此外,除了自助售面機,大漢口熱乾麵還研發了可移動自動批量熱乾麵批發銷售機,租賃或購買一台這樣的設備,能在1分鍾內製作出16碗熱乾麵,用於解決大型活動井噴式用餐需求,不僅快速而且口味統一。
劉曉婷介紹,目前已和中百羅森進行合作溝通,很快自助熱乾麵將進駐中百羅森店,便利店快餐又多了一種選擇。同時,也在和第三方運營商溝通,24小時自助熱乾麵售賣機的設點運營問題。
【編輯 葉鳳】
2.7萬閱讀
搜索
中百羅森熱乾麵
武漢熱乾麵第一名
自助煮麵智能售賣機
大漢口熱乾麵官網
河南信陽正宗熱乾麵
熱乾麵店鋪圖片
『伍』 單兵口糧的中國單兵口糧
單兵野戰口糧研究在我軍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概括為「三代」代表產品有偵察兵食品、特種單兵食品、普通單兵食品等。
第一代為野戰食品。由壓縮干糧、脫水面條、脫水米飯三種主食和午餐肉罐頭、葷炒什錦罐頭、醬爆肉丁罐頭三種副食構成。這期間軍用食品已經形成主副食搭配的結構。
第二代為陸勤系列野戰食品,如脫水米飯等。我國快餐食品中的軟包裝罐頭、脫水米飯都是我軍在國內率先開發研製的,這些食品實際上就 是濃縮了官兵餐桌飯菜的快餐食品,它有飯、有菜、有湯,非常符合官兵的飲食習慣。
第三代研製期,一種新型的「方便麵」問世,不僅口感較民用方便麵好,而且可以用開水或冷水泡著食用,其方便性令世界叫好。這種面條已獲得2項國家發明專利。與此同時,我軍的快餐米飯也宣告研製成功,並將陸續裝備部隊。
但上述產品在使用中存在一些問題,部分主食品種(主要是軟包裝的米飯罐頭、面條罐頭等)因澱粉回生而不能正常食用。因此,單兵口糧熱食化作為一項提高我軍戰場飲食保障能力的重要問題,是我軍後勤保障急需解決的課題之一。 我軍已裝備部隊的單兵野戰口糧的主要組成是各類主、副食軟、硬罐頭,對於軟包裝罐頭,可採用無火焰口糧加熱器自加熱方式,實現其熱食化;對於硬罐頭產品,可採用固體燃料加熱的方式來實現其熱食化。對於這類口糧,主要是研製熱效率高、體積小、適用范圍廣、價格適中的無火焰口糧加熱器和固體燃料。
還要研製出適合我軍官兵飲食習慣、適合自加熱的、口味好、包裝形式新穎、開啟食用方便的主、副食品種。利用先進的計算機設計和優化出熱傳導效率最高的包裝組合形式。 解放軍單兵口糧中的豬肉蛋卷,口感不如現制伙食,習慣野戰口糧就是習慣現代戰爭。「原地休息,15分鍾後開飯!」初秋,嵩山深處,濟南軍區某通信總站六營一連連長黃欣,向剛剛完成5公里急行軍的隊伍下達命令。聞聽此言,戰士們一頭霧水:天還沒亮,全連就緊急集合出發了,按慣例都是回營區就餐,從不攜帶米面、果蔬及炊具,荒山野嶺更無店鋪,吃啥?
「一人一包,按照說明自行加熱。」當炊事班長把單兵自熱食品發到手上,大家都想嘗個鮮:口糧配發連隊至今,從沒消耗過。可真吃到嘴裡,不少人咧起了嘴:「跟大肉包子沒法比!」
野外光纜接續、小股「敵人」襲擾……那天上午,5個戰備課目把大家折騰得筋疲力盡。到了午飯點,官兵們紛紛要求回營區就餐,或者就地埋鍋造飯,不願再吃那「熱得快」。可黃連長還是搬來了野戰干糧,理由就3個字:在打仗。
「由於連隊相關訓練沒跟上,部分同志人在野外,腦子卻在營區,真戰實備意識不強,喊著打仗,卻想著過舒服日子……」收兵回營,黃連長句句一針見血,並如實寫進總結,上報總站。
作訓部門隨即順藤摸瓜,發現不少營連的野戰干糧只是「擺設」:有的說戰備不出營區,不用吃;有的說口感不如飯菜好,吃不慣……
「戰備講口味兒,打仗就要吃苦果。」為強化官兵戰備意識,彌補固定通信台站戰備缺乏「野性」的先天不足,總站將每周五作為戰備訓練日,全天吃野戰口糧,並於當晚在營區外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