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魚怎麼調節水質
觀賞魚
隨著氣溫漸漸升高,夏季養魚最需要關心的就是水溫了,如果這時候沒有好好注意水溫的變化很有可能引起水質的改變,這時候就比較容易出現觀賞魚的疾病了。那麼夏季養魚該如何調節水質呢?
1、定期加註新水:一般7—10天加水或換水一次,每。平時注意觀察,根據水質情況及時採取加水、換水措施進行適當調節,保證池水利於魚類生長。
2、增氧機增氧
精養池在夏季應安裝增氧機,在晴天的中午2—3時開增氧機調節水質,有浮頭危險時,開增氧機增氧。
3、其他方法
在夏季,還要採用其他輔助方法來調節水質,比如定期攪動池底,促使物質循環代謝;及時清除污物、殘餌防污染,適時殺滅水蚤及其他葯物調節法等。
4、防止魚病
夏季也是魚病的易發季節,應做好魚病的防治工作。食場、餌料台每10天清理一次,然後每個食場用漂白粉250g或生石灰7.5—10kg,用水溶化後潑灑,一般可每15天全池潑灑一次,使水中漂白粉達1mg/kg或潑灑生石灰達20mg/kg來防病治病。平時還應注意觀察。發現魚病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
⑵ 魚塘什麼樣的水色好怎樣調節水質
魚塘豆綠、茶褐的水色好,它反映池水中的浮游植物是以隱藻、硅藻及其他藻類,如這些藻類形成「水華」,表明各種營養鹽類充足,代謝的中間產物分解快,溶氧狀況良好。調節水質的方法如下:
1、根據魚的不同生長階段、攝食強度、水溫等每天酌量投喂。
2、餌料要新鮮、優質,投餌要固定地點。
3、適時加註新水,可有效降低有害物質的濃度,一般每半個月加註新水一次,每次20cm左右,先排出部分老水,再加新水。
4、科學使用增氧機械,10畝面積需配備3-5kw增氧機,晴天中午開機1-2小時,除增氧效果外還有曝氣即有利於水體里有毒氣體溢出。
(2)常用的水質調控方法擴展閱讀
魚塘條件:
1、魚塘土質一般為砂質壤土。
2、水質要求微鹼性(pH7~8.5)、硬度5~8、透明度30厘米左右、溶氧3~6毫克/升。
3、放養前應清除池內過多的淤泥、修整堤埂和用生石灰等葯物殺滅病蟲害。
4、魚塘面積一般占養殖場面積的65%~75%。
5、同一魚塘里混養和合理密養習性不同、食性各異或同一種類而規格不同的魚種。放養的密度和魚種合理搭配。
⑶ 為什麼要進行水質調節水質調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養蝦池的水質是影響對蝦產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對蝦的全部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體環境,其所處水體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對蝦的生長和生命。
在不良水質中,對蝦攝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攝食,其生長受到影響而趨於水質嚴重惡化時,直接造成大批甚至全池對蝦的窒息死亡,而導致養蝦的失敗。不良的水質又可助長各種寄生蟲、細菌的大量繁殖,引起疾病的發生與蔓延,也會給養蝦帶來重大損失。因此,在養蝦生產中,水質調節是管理工作中一項至為重要的環節。密切監視水質變化,適時、正確地調節水質,為對蝦創造一個良好的適於其生長的水體環境條件,對於取得養殖成功,提高對蝦產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水質調節的主要方法有:添換水、機械增氧,施用水質保護劑,生物凈化等。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物種資源檢驗鑒定》
⑷ 池塘養魚的水質怎麼調理好呢
池塘中80%的魚主要攝食人工顆粒飼料,並且受消費者歡迎,為主養魚。20%的魚為服務性魚,用於消除池塘中的浮游生物,凈化水質或者是清除池塘的雜魚。
⑸ 養魚的水質不好怎麼辦 調節養魚水質常見方法
水質不好得調節方法:
1.曝曬法,主要是針對需要更換新水的魚缸。現在人們更換新水都是選擇的自來水或者是井水,這類水質中有超高的二氧化氯含量,嚴重刺激著魚鰓的呼吸,影響魚兒的成長健康。所以在更換新水之前,都需要將新水暴曬幾天,祛除水中的二氧化氯,然後在進行換水。
2.可以在魚缸中,養殖適量的水草和田螺,是整個魚缸的生態環境更加完整。水草和田螺都有凈化水質的功能,都能較長時間的維護水質。為飼養者省去麻煩,也為魚兒提供一個健康的水質環境。
3.在不影響魚兒生長的前提下,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除青苔素,清除水質中的青苔,還魚兒一個健康的家。
4.魚缸中必備的增氧設備,這是提高水中溶氧量的最好方法,也是保證魚兒生長需要的基本條件。
魚水質改良方法
加水是調節改良養魚水質的有效措施,通過加註新水,帶進氧氣、改善池水溶氧狀況。但加水的時間應選擇在晴天下午2—3時,加水量為魚池正常蓄水量的三分之一。
但在炎夏晴天的傍晚,魚池卻不宜加水,這是因為這時精養魚池水質濃,白天上下水層易生產氧差,午後上層水的溶氧飽和,下層水的溶氧光耗不長,加之水的熱阻力,上下水層不易對流,氧差值越來越大。
到了傍晚以後,表層水溫逐漸下降,池水因上下水層溫差縮小因而形成上下層水對流,溶氧量迅下降,魚類會因缺氧而浮頭。
如果在傍晚給魚池加水,會人為造成上層水溫急劇下降,上層水的溶氧大量逸出,加之水流作用,上下水層急劇對流時間提前,造成池水缺氧,魚類浮頭早,浮頭時間較長,易造成泛池死魚事件發生。
(5)常用的水質調控方法擴展閱讀:
一、建好池塘,配好設備。選擇水源可靠,無洪災,周圍無妨礙物。池塘面積在6-8畝,水深1.8畝,池底要平。魚種池和成魚池比例為1:10。須配有水泵、增氧機、網具各一部。
二、科學搭配放養魚種。一是多種規格一次性放足,分批捕撈中期插放,套養魚種。方法是:每畝放養魚種100公斤,要放養多種規格魚種:
鰱魚0.3魚、0.1公斤及每公斤28尾的3種,鱅魚100克1種,魴魚每公斤70-80尾1種,草魚0.4公斤和每公斤75尾各一種,鯽魚每公斤120尾,鯉魚每公斤40尾,羅非魚每公斤150尾,共10種,前四種與後六種比例為5:5。每畝水面應配1.5平方米的魚種網箱,每箱300尾。
三、合理投料、施肥。基肥多施,每畝需1000公斤堆肥;追肥勤施,5月份底前完成全年施肥量的60%,潑灑施放,原則是多次少量,水質要求肥、活、爽。5-6月魚類開始旺食,應大量投草,按照囤塘量,每公斤草食性魚每天投給1.2公斤。精料一般以喂羅非魚為主,方法要精細,按魚體重量的5%投喂。
四、加強魚病防治。草魚種放養前每注射0.3—0.5毫升的出血病免疫苗。6月份前開始半個月內,池內以生石灰消毒,用量為15公斤兌水潑灑。5月和9月以1ppm漂白粉全塘潑灑各一次,7月、8月以0.2ppm敵百蟲各遍灑一次。
五、適時捕撈。6月底捕撈第一次,減少池塘的負載量。捕取0.5公斤以上的鰱、鱅魚和1.5公斤以上的草魚。一般一個月捕撈一次。
參考資料:網路-養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