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吸附劑再生率的計算方法 吸附劑的再生率怎麼計算有哪些計算方法
吸附-氧化再生試驗.精確稱取一定質量的樹脂於錐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印染廢水,使樹脂吸附至平衡,用移液管將吸附後的廢水吸出,加入次氯酸鈉再生液,攪拌反應進行再生.再生後的樹脂用靜態吸附法再吸附,測出再生樹脂的平衡吸附量,計算再生樹脂的再生率.樹脂的平衡吸附量Qe以吸附廢水的COD表示,其表達式為:Qe=[ρ(COD0)-ρ(CODe)]V/m(1)式中:ρ(COD0)———廢水初始的COD的質量濃 度,mg/L;
ρ(CODe)———吸附平衡時的COD的質量濃 度,mg/L;
V———廢水體積,L;
m———樹脂質量,g.再生效果以COD再生率RCOD和色度再生率 Rcolor兩方面進行評價:RCOD=Qre/Q0e×100%(2)式中:Qre、Q0e———再生樹脂、新樹脂的平衡吸附量(COD),mg/g.
Rcolor=Nre/N0e×100%(3)式中:Nre、N0e———再生樹脂、新樹脂吸附後廢水色度的變化,度.
『貳』 空壓機吸附塔作用
一、吸附傳質及吸附平衡:
吸附過程是壓縮空氣中的水蒸氣擴散到吸附劑上並被吸附的一個傳質過程。
當壓縮空氣與多孔質的固體吸附劑相接觸時,水分子碰到固體吸附劑的表面後被吸附。在吸附的同時,被吸附的水分子由於本身的熱運動和外界氣態分子的碰撞,有一部分離開吸附劑表面返回氣流中。當被吸附的水分子數量等於離開吸附劑表面的水分子數量時,即達到吸附平衡。
壓縮空氣需要吸附乾燥的2大作用原理
二、吸附劑的再生:
吸附劑的再生方式分為無熱再生法、微熱再生法和余熱再生法。
A無熱再生法。
吸附劑對水的吸附容量與吸附時壓縮空氣中的水蒸氣分壓力成正比,利用吸附劑的這一特性,使吸附在壓力下進行,再生在常壓或真空下進行,由此產生了無熱再生壓縮空氣乾燥法。
無熱再生壓縮空氣乾燥系統一般採用雙塔式,一塔進行吸附,另一塔進行再生。壓縮空氣通過吸附塔被乾燥,大部分乾燥空氣作為產品氣送往用戶,部分乾燥空氣返流入另一塔,脫除吸附劑中所含水分。採用不同的吸附劑和再生條件,無熱再生壓縮空氣乾燥法可得到露點溫度為-40度的成品壓縮空氣。
B微熱再生法。
微熱再生壓縮空氣乾燥法是在無熱再生的基礎上,對再生進行適當加熱,提高再生氣溫度,以減少再生氣耗量。
『叄』 吸收的原理
1.吸收基本原理
當採用某種液體處理氣體混合物時,在氣-液相的接觸過程中,氣體混合物中的不同組分在同一種液體中的溶解度不同,氣體中的一種或數種溶解度大的組分將進入到液相中,從而使氣相中各組分相對濃度發生了改變,即混合氣體得到分離凈化,這個過程稱為吸收。用吸收法治理氣態污染物即是用適當的液體作為吸收劑,使含有有害組分的廢氣與其接觸,使這些有害組分溶於吸收劑中,氣體得到凈化。
在用吸收法治理氣態污染物的過程中,依據吸收質(被吸收的組分)與吸收劑是否發生化學反應,而將其分為物理吸收與化學吸收。前者在吸收過程中進行的是純物理溶解過程,如用水吸收CO2或吸收SO2等;而後者在吸收中常伴有明顯的化學反應發生,如用鹼液吸收CO2,用酸溶液吸收氨等。化學反應的存在增大了吸收的傳質系數和吸收推動力,加大了吸收速率,因而在處理以氣量大、有害組分濃度低為特點的各種廢氣時,化學吸收的效果要比物理吸收效果好得多,因此在用吸收法治理氣態污染物時,多採用化學吸收法。
2.吸收流程
(1)吸收工藝 根據吸收劑與廢氣在吸收設備內的流動方向,可將吸收工藝分為:
①逆流操作。即在吸收設備中,被吸收氣體由下向上流動,而吸收劑則由上向下流動,在氣、液逆向流動的接觸中完成傳質過程。
②並流操作。被吸收氣體與吸收劑同時由吸收設備的上部向下部同向流動。
③錯流操作 被吸收氣體與吸收劑呈交叉方向流動。
在實際的吸收工藝中,一般均採用逆流操作。
(2)吸收流程 吸收流程布置可分為循環過程與非循環過程兩種。
①非循環過程。流程布置的主要特點是對吸收劑不予再生,即沒有吸收質的解吸過程。圖中右側所示流程中雖有部分吸收劑進行循環,但循環部分與非循環部分均無吸收劑的再生步驟。
②循環過程。流程的主要特點是吸收劑的封閉循環,在吸收劑的循環中對其進行再生。
待凈化氣體進入吸收塔進行吸收,塔底排出的吸收液進入解吸塔或再生塔,用適當的方法使吸收質從吸收液中釋出,再生後的吸收劑入吸收塔重新使用。
3.常用吸收設備
吸收設備種類很多,每一種類型的吸收設備都有著各自的長處與不足,選擇一適宜的吸收設備,應考慮如下的因素:對廢氣處理能力大;對有害組分吸收凈化效率高;設備結構簡單,操作穩定;氣體通過阻力小;操作彈性大,能適應較大的負荷波動;投資省等。
目前工業上常用的吸收設備主要有三大類。
(1)表面吸收器
凡能使氣液兩相在固定接觸表面上進行吸收操作的設備均稱為表面吸收器。屬於這種類型的設備有水平表面吸收器、液膜吸收器以及填料塔等。在氣態污染物治理中應用最普遍的是填料塔,特別是逆流填料塔。由於在這種類型的塔中,廢氣在沿塔上升的同時,污染物濃度逐漸下降,而塔頂噴淋的總是較為新鮮的吸收液,因而吸收傳質的平均推動力最大,吸收效果好。
(2)鼓泡式吸收器
在這類吸收器內都有液相連續的鼓泡層,分散的氣泡在穿過鼓泡層時有害組分被吸收。屬於這一類型的設備有鼓泡塔和各種板式吸收塔。在氣態污染物治理中應用較多的是鼓泡塔和篩板塔。
(3)噴灑式吸收器
這類吸收器是用噴嘴將液體噴射成為許多細小的液滴,或用高速氣流的挾帶將液體分散為細小的液滴,以增大氣-液相的接觸面積,完成物質的傳遞。比較典型的設備是空心噴灑吸收器和文丘里吸收器。空心噴灑吸收塔(圖3-16所示)設備結構簡單,造價低廉,氣體通過的阻力降很小,並可吸收含有黏污物及顆粒物的氣體,但其吸收效率很低,因此應用受到極大限制。
文丘里吸收器(圖所示)結構簡單,處理廢氣量大,凈化效率高,但其阻力大,動力消耗大,因此對一般氣態污染物治理時應用受限制,比較適於處理含塵氣體。
4.吸收法特點
採用吸收法治理氣態污染物具有工藝成熟、設備簡單、一次性投資低等特點,而且只要選擇到適宜的吸收劑,對所需凈化組分可以具有很高的捕集效率。此外,對於含塵、含濕、含黏污物的廢氣也可同時處理,因而應用范圍廣泛。但由於吸收是將氣體中的有害物質轉移到了液體中,這些物質中有些還具有回收價值,因此對吸收液必須進行處理,否則將導致資源的浪費或引起二次污染。
以上就是關於吸收法原理的簡單介紹,若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肆』 雙鹼法脫硫工藝
脫硫工藝主要包括5個部分:
(1)吸收劑制備與補充。
(2)吸收劑漿液噴淋。
(3)塔內霧滴與煙氣接觸混合。
(4)再生池漿液還原鈉基鹼。
(5)石膏脫水處理。
雙鹼法是採用鈉基脫硫劑進行塔內脫硫,由於鈉基脫硫劑鹼性強,吸收二氧化硫後反應產物溶解度大,不會造成過飽和結晶,造成結垢堵塞問題。
(4)常用吸收劑再生方法有擴展閱讀:
一、基本原理
雙鹼法是採用鈉基脫硫劑進行塔內脫硫,由於鈉基脫硫劑鹼性強,吸收二氧化硫後反應產物溶解度大,不會造成過飽和結晶,造成結垢堵塞問題。
另一方面脫硫產物被排入再生池內用氫氧化鈣進行還原再生,再生出的鈉基脫硫劑再被打回脫硫塔循環使用。雙鹼法脫硫工藝降低了投資及運行費用,比較適用於中小型鍋爐進行脫硫改造。
雙鹼法煙氣脫硫技術是利用氫氧化鈉溶液作為啟動脫硫劑,配製好的氫氧化鈉溶液直接打入脫硫塔洗滌脫除煙氣中SO₂來達到煙氣脫硫的目的,然後脫硫產物經脫硫劑再生池還原成氫氧化鈉再打回脫硫塔內循環使用。
二、工藝特點
1、脫硫效率90%以上。
2、脫硫劑採用鈉鹼和石灰,塔內清液吸收,有效避免塔內結垢。
3、液氣比小。可脫硫除塵一體化。
4、一次投資省,運行成本低,國產程度高。
『伍』 石灰石脫硫原理
石灰石濕法煙氣脫硫原理
(1)物理吸收的基本原理
氣體吸收可分為物理吸收和化學吸收兩種。如果吸收過程不發生顯著的化學反應,單純是被吸收氣體溶解於液體的過程,稱為物理吸收,如用水吸收SO2。物理吸收的特點是,隨著溫度的升高,被吸氣體的吸收量減少。
物理吸收的程度,取決於氣--液平衡,只要氣相中被吸收的分壓大於液相呈平衡時該氣體分壓時,吸收過程就會進行。由於物理吸收過程的推動力很小,吸收速率較低,因而在工程設計上要求被凈化氣體的氣相分壓大於氣液平衡時該氣體的分壓。物理吸收速率較低,在現代煙氣中很少單獨採用物理吸收法。
(2)化學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若被吸收的氣體組分與吸收液的組分發生化學反應,則稱為化學吸收,例如應用鹼液吸收SO2。應用固體吸收劑與被吸收組分發生化學反應,而將其從煙氣中分離出來的過程,也屬於化學吸收,例如爐內噴鈣(CaO)煙氣脫硫也是化學吸收。
在化學吸收過程中,被吸收氣體與液體相組分發生化學反應,有效的降低了溶液表面上被吸收氣體的分壓。增加了吸收過程的推動力,即提高了吸收效率又降低了被吸收氣體的氣相分壓。因此,化學吸收速率比物理吸收速率大得多。
物理吸收和化學吸收,都受氣相擴散速度(或氣膜阻力)和液相擴散速度(或液膜阻力)的影響,工程上常用加強氣液兩相的擾動來消除氣膜與液膜的阻力。在煙氣脫硫中,瞬間內要連續不斷地凈化大量含低濃度SO2的煙氣,如單獨應用物理吸收,因其凈化效率很低,難以達到SO2的排放標准。因此,煙氣脫硫技術中大量採用化學吸收法。用化學吸收法進行煙氣脫硫,技術上比較成熟,操作經驗比較豐富,實用性強,已成為應用最多、最普遍的煙氣脫硫技術。
(3)化學吸收的過程
化學吸收是由物理吸收過程和化學反應兩個過程組成的。在物理吸收過程中,被吸收的氣體在液相中進行溶解,當氣液達到相平衡時,被吸收氣體 的平衡濃度,是物理吸收過程的極限。被吸收氣體中的活性組分進行化學反應,當化學反應達到平衡時,被吸收氣體的消耗量,是化學吸收過程的極限。這里用Ca(OH)2溶液吸收SO2加以說明。
SO2(氣體)
||
SO2(液體)+Ca(OH)2 → CaSO3+H2O
←
化學吸收過程中,被吸收氣體的氣液平衡關系,即應服從相平衡關系,又應服從化學平衡關系。
(4)化學吸收過程的速率及過程阻力
化學吸收過程的速率,是由物理吸收的氣液傳質速度和化學反應速度決定的。化學吸收過程的阻力,也是由物理吸收氣液傳質的阻力和化學反應阻力決定的。
在物理吸收的氣液傳質過程中,被吸收氣體氣液兩相的吸收速率,主要取決於氣相中被吸收組分的分壓,和吸收達到平衡時液相中被吸收組分的平衡分壓之差。此外,也和傳質系數有關,被吸收氣體氣液兩相間的傳質阻力,通常取決於通過氣膜和液膜分子擴散的阻力。
煙氣脫硫通常是在連續及瞬間內進行,發生的化學反應是極快反應、快反應和中等速度的反應,如NaOH、Na2CO3、和Ca(OH)2等鹼液吸收SO2。為此,被吸收氣體氣液相間的傳質阻力,遠較該氣體在液相中與鹼液進行反應的阻力大得多。對於極快不可逆反應,吸收過程的阻力,其過程為傳質控制,化學反應的阻力可忽略不計。例如,應用鹼液或氨水吸收SO2時,化學吸收過程為氣膜控制,過程的阻力為氣膜傳質阻力。
液相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快反應和中等速度的反應時,化學吸收過程的阻力應同時考慮傳質阻力和化學反應阻力。
(5)鹼液濃度對傳質速度的影響
研究得出,應用鹼液吸收酸性氣體時,鹼液濃度的高低對化學吸收的傳質速度有很大的影響。當鹼液的濃度較低時,化學傳質的速度較低;當提高鹼液濃度時,傳質速度也隨之增大;當鹼液濃度提高到某一值時,傳質速度達到最大值,此時鹼液的濃度稱為臨界濃度;當鹼液濃度高於臨界濃度時傳質速度並不增大。
為此,在煙氣脫硫的化學吸收過程中,當應用鹼液吸收煙氣中的SO2時,適當提高鹼液的濃度,可以提高對SO2的吸收效率。但是,鹼液的濃度不得高於臨界濃度。超過臨界濃度之後,進一步提高鹼液的濃度,脫硫效率並不能提高。可以得出,在煙氣脫硫中,吸收SO2的鹼液濃度,並非愈高愈好。鹼液的最佳濃度為臨界濃度,此時脫硫效率最高。
(6)主要化學反應
在濕法煙氣脫硫中,SO2和吸收劑的主要化學反應如下
(7)同水的反應
SO2溶於水形成亞硫酸
H2O+SO2 ——→ H2SO3 ——→ H+HSO3 ——→ 2H+ + SO32
←—— ←—— ←——
溫度升高時,反應平衡向左移動。
(8)同鹼反應
SO2及易與鹼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形成亞硫酸鹽。鹼過剩時生成正鹽;SO2過剩時形成酸式鹽。
2MeOH+SO2 —→Me2SO3+H2O
Me2SO3+SO2+H2O —→ 2MeHSO3
Me2SO3+MeOH —→ Me2SO4+H2O
亞硫酸鹽不穩定,可被煙氣中殘留的氧氣氧化成硫酸鹽:
Me2SO3+1/2O2—→MeSO4
(9)同弱酸鹽反應
SO2易同弱酸鹽反應生成亞硫酸,繼之被煙氣中的氧氣氧化成穩定的硫酸鹽。如同石灰石反應:
CaCO3+SO2+1/2H2O —→CaSO3•1/2H2O+CO2↑
2CaSO3•1/2H2O+O2+3H2O —→2CaSO4•2H2O
(10)同氧化劑反應
SO2同氧化劑反應生成SO3
SO2+1/2O2 催化劑 SO3
—————→
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可加速SO2氧化成SO3的反應。在水中,SO2經催化劑作用被迅速氧化成SO3,並生成H2SO4:
SO2+1/2O+H2O 催化劑 H2SO4
—————→
1.6.5 同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金屬氧化物,如MgO、ZnO、MnO、CuO等,對SO2均有吸收能力,然後再用加熱的方法使吸收劑再生,並得到高濃度的SO2。這里以MgO為例加以說明:
MgO+H2O —→Mg(OH)2
Mg(OH)2+SO2+5H2O —→MgSO3•6H2O
MgSO3•6H2O △ MgSO3+6H2O↑
———→
MgSO3 △ MgO+SO2
———→
吸收劑再生後可循環使用,並可回收SO2,達到高濃度的氣態SO2。經液化後得到液態SO2。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陸』 吸附劑再生方法有哪幾種
吸附劑再生方法有1)加熱解吸再生;2)降壓或真空解吸再生;3)溶劑萃取再生;4)置換再生;5)化學轉化再生 氣態污染物的催化凈化 。
『柒』 常用的廢氣處理方式有哪些
樓主您好,根據您提出的問題,下面為您做詳細解答:
常用的廢氣處理方式:
1、吸收凈化法
吸收是凈化氣態污染物z常用的方法。吸收法被定義為:用適當的液體吸收劑進行廢氣處理,使廢氣中氣態污染物溶解到吸收液中或與吸收液中某種活性組分發生化學反應而進入液相,這樣使氣態污染物從廢氣中分離出來的方法;或者說,利用吸收劑將混合氣體中一種或數種組分(吸收劑)有選擇地吸收分離的過程稱作吸收。
吸收常被分為物理吸收和化學吸收,其區別見下表:
2、吸附凈化法
吸附是利用多孔性固體吸附劑處理流體混合物,使其中所含的一種或數種組分吸附於固體表面上,以達到分離的目的。吸附過程和吸收的區別在於:吸收後,吸收組分均勻的分布在吸收相中,吸附後,吸附組分聚積或濃縮敷在吸附劑上,只y一個非均相過程。
目前,吸附操作在有機化工、石油化工等生產部門已有較為廣泛的應用。該方法在環境工程中的使用也很普遍,主要原因是吸附劑的選擇性高,它能分開其他過程難以分開的混合物,有效地清除(回收)濃度很低的有害物質,設備簡單,操作方便,凈化效率高,且能實現自動控制。
吸附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吸附質從流體中擴散到吸附劑表面和微孔內表面上,釋放熱量,而被吸附在吸附劑的表面上。脫附過程是一個與吸附過程相反的過程。
吸附質在吸附劑表面吸附後,吸附質分子的內能因分子運動形式,如擴散、振動、旋轉發生改變而降低,從而釋放出能量,稱之為吸附熱。汽化熱(或冷凝熱)和結合熱是吸附熱的兩個組成部分。吸附熱大於物質氣化熱約1.5倍,不排除特殊情況的存在。總體說來,吸附熱收到吸附量、吸附溫度、吸附時流體空塔速度等因素的影響,如果不及時將吸附熱引出去的話,其中被脫附分子所吸收的一部分熱量會對吸附過程造成負面影響。
3、冷凝凈化法
冷凝凈化法即利用物質在不同溫度下具有不同飽和蒸汽壓這一性質,採用降溫、加壓方法使處於蒸汽狀態的氣體冷凝而與廢氣分離,以達到凈化或回收的目的。
冷凝凈化對有害氣體的去除程度,與冷卻溫度和有害成分的飽和蒸汽壓有關,冷卻溫度越低,有害成分約接近飽和,其去除程度越高。它特別適用於處理廢氣濃度在10000*10-6以上的有機溶劑蒸汽,不適宜處理低濃度的廢氣。在恆定溫度的條件下通過提高壓力的辦法可實現冷凝過程,也可通過恆定壓力的下降低溫度來進行冷凝。廢氣通過冷凝可被凈化,但室溫下的冷卻水無法達到高的凈化要求,要想凈化完q,需要降溫、加壓,這就使處理難度加大、費用增加。因此,通常將吸附、燃燒等手段與冷凝發聯合使用作為凈高濃度有機氣體的前期處理,以達到實現降低有機負荷、回收有價值的產品的目的。另外,冷凝凈化一般只適用於空氣中含蒸汽濃度較高時,因此進入冷凝裝置的蒸汽濃度可在爆炸極限以上,而且冷凝裝置出來時的濃度可在爆炸下限以下,在冷凝中恰好是在爆炸上限與下限之間,這是不利於a全的一個缺點。
4、催化凈化法
催化凈化法是使氣態污染物通過催化劑床層,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經歷催化反應,轉化為無害物質或是易於處理和回收的物質的凈化方法。催化凈化法有催化氧化法和催化還原法兩種。催化氧化法:是使廢氣中的污染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被氧化。如廢氣中的SO2在催化的有機化合物的廢氣均可通過燃燒的氧化過程分解為H2O與CO2向外排放。催化還原法,是使廢氣中的污染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與還原性氣體發生反應的凈化過程。如廢氣中的NOx在催化劑(銅鉻)作用下與NH3反應生成無害氣體N2。催化凈化特點是避免了其他方法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又使操作過程得到簡化,對於不同濃度的污染物都具有很高的轉化率。其主要應用在於將碳氫化合物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氮氧化合物轉化為氮,二氧化硫轉化成三氧化硫而加以回收利用,有機廢氣和臭氣的催化燃燒,以及汽車尾氣的催化凈化等。其缺點是催化劑價格較高,廢氣預熱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廢氣中污染物含量通常較低,用催化凈化法處理時,往往有下述特點:1)由於廢氣污染物含量低,過程熱效應小,反應器結構簡單,多採用固定床催化反應器。2)要處理的廢氣量往往很大,要求催化劑能承受流體沖刷和壓力降的影響。3)由於凈化要求高,而廢氣的成分復雜,有的反應條件變化大,故要求催化劑有高的選擇性和熱穩定性。
5、生物法
在Genf-Villette(地名,1964年建起s個生物凈化裝置)d一次用生物凈化裝置凈化廢氣。生物法處理廢氣技術在20世紀80~90年代得到了快速發展,荷蘭和德國成為s批大規模應用生物技術處理廢氣的g家。隨後,生物技術在廢氣處理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目前使用的生物凈化氣體裝置在歐洲已c過7500座,其中一半裝置都用來處理污水以及堆肥臭氣,關於可生化氣體的凈化原理和工程應用經驗的一套重要體系也已經形成。生物凈化技術彌補了傳統物化處理技術的不足,傳統方法需要專門的安q運行程序管理(如化學吸收),並且耗能高,經濟投入高,相較之下,生物凈化法屬於清潔型的治理方法,成為廢氣治理特別是可生化廢氣治理的前沿和熱點。
生物法廢氣凈化技術是多學科交叉的環保高新技術。具體說來是一項低濃度工業廢氣凈化前沿熱點技術,它建立在已成熟的採用微生物處理廢水方法上。國內已有的研究表明,低濃度工業廢氣已無法通過常規技術進行經濟、有效地凈化處理,但使用生物法廢氣凈化技術處理低濃度工業廢氣卻行之有效的,具有明顯的技術和經濟優勢。
6、膜分離凈化
膜凈化法是混合氣體在壓力梯度作用下,透過特定薄膜時,不同氣體具有不同的透過速度,從而使氣體混合物中的不同組分達到分離的效果。壓力差、濃度差以及電位差推動著膜分離過程的進行,膜分離技術是根據混合物中各組分的選擇滲透性能的差異利用膜來分離、提純和濃縮混合物的新型分離技術。能以特定形式限制和傳遞流體物質的分隔兩相或兩部分少有兩個界面,這兩個界面是兩側流體接觸以及傳遞的橋梁。對流體來說,分離膜可以半透明也可以完q透過,但絕不能w全不透過。
膜分離的主要特點是實現混合物以及物質分子尺寸的分離,它將選擇透過性的膜作為分離的手段。相變化不會發生在膜分離過程中(滲透蒸發膜除外),因此操作可在常溫下進行,這就避免了濃縮和富集物質的性質因高溫而改變的不利,在食品、醫葯等行業膜分離因此優點而被廣泛使用。能耗少、成本低、效率高、無污染並可回收有用物質是膜分離的共有優點,對於同分異構體組分、性質相似組分,熱敏性組分、生物物質組分等混合物的分離,膜分離方法十分適用,有時可以代替蒸餾、萃取、蒸發、吸附等化工單元操作。實踐表明,若常規分離不能通過經濟的方法實現,膜分離會成為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術。將常規分離與膜分離相結合的技術更加經濟有效。綜合上述優點,膜科學和膜技術在近二三十年得到快速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工農業生產、國防、科技和人民日常生活中不ke缺少的分離方法,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化工、環保、食品、醫葯、電子、電力、冶金、輕紡、海水淡化等ling域。
7、燃燒凈化法
用燃燒方法來銷毀有毒氣體、蒸汽或煙塵、使之變成無毒、無害物質,叫做燃燒凈化。燃燒凈化僅能銷毀哪些可燃的或在高溫下能分解的有毒氣體與煙塵,其化學作用主要是燃燒氧化,個別情況下是熱分解。燃燒凈化,可以廣泛地應用於有機溶劑蒸汽及碳氫化合物的凈化處理,這些有毒物質在燃燒氧化過程中濃度較高、發熱量較大的可燃性有害氣體(主要是含碳氫的氣態物質),燃燒溫度一般在600~800。C。燃燒法簡便易行,可回收熱能,但不能回收有害氣體,易造成二次污染。
希望此次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捌』 怎樣用鈉鹼吸收法處理回收含二氧化硫煙氣
鈉鹼吸收法採用Na2CO3或Na0H來吸收煙氣中的SO2並可獲得較高濃度SO2氣體和Na2SO4。
鹼性吸收劑具有更多優點:(1)吸收劑在洗滌過程中不揮發;(2)具有較高的溶解度;(3)不存在吸收系統中結垢、堵塞問題;(4)吸收能力高。根據再生方法不同有亞硫酸鈉循環法、鈉鹽一酸分解法、亞硫酸鈉法。其中,亞硫酸鈉循環一熱再生法發展較快。
亞硫酸鈉循環法是利用Na0H 或者Na2CO3溶液作初始吸收劑,在低溫下吸收煙氣中的SO2並生成Na2CO3,Na2CO3再繼續吸收SO2生成NaHSO3,將含Na2CO3-NaHSO3的吸收液熱再生,釋放出純SO2氣體,可送去製成液態SO2或制硫酸和硫,加熱再生過程中得到Na2CO3結晶,經固液分離,並用水溶解後返回吸收系統。
http://www.xyzj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