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建築保溫措施有那些
面積較小的池塘或用於親本、魚種培育的池塘,可採用全池覆蓋塑料大棚方法。池中放置增氧機,大棚內溫度過低時,可在棚內燒木炭等增加溫度。有條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熱水管注入熱水或溫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熱島,有利於魚類聚集越冬。
塑料大棚(支撐樁位於兩池塘中間)
池角集中越冬法
1.打入池底的樁 2.固定於樁上的鋼絲或繩子,用彩條布分隔池角 3.留1~2個1米寬、深至底的出口,作為出水口和魚可以自由進出的通道 4.從深井抽地下溫水灌入池塘 5.放置增氧機
⑵ 列舉幾種保溫的方法
1、外牆內保溫:保護的位置僅僅在建築的內牆及梁內側,內牆及板對應的外牆部分得不到材料的保護,熱量傳遞很快,因此在此部分形成冷(熱)橋。內保溫冷(熱)橋面積較大,是低效率的節能形式。由於熱的散失,使冷(熱)橋部位的溫度與非冷(熱)橋部位產生很大的差異。外牆內保溫有2個明顯的缺陷:
a、結露現象:浸漬或凍融極易造成保溫隔熱牆面發霉、開裂。
b、形變應力反復作用:形變應力反復作用下不僅使外牆易遭受溫差應力的破壞同時也易造成內保溫隔熱體系的空鼓開裂。
2、內牆混合保溫:是在施工中外保溫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採用外保溫,外保溫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作內保溫,從而對建築保溫的施工方法。
混合保溫對建築結構卻存在著比外保溫更為嚴重的損害,使建築結構處於更加不穩定的環境中,結構形變的不均勻使其產生裂縫,從而縮短整個建築的壽命。所以採用內外保溫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比作內保溫的危害更大。
3、外牆外保溫:是將保溫隔熱體系置於外牆外側,使建築達到保溫的施工方法,就像給建築物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將建築物所有的外牆和外露構建全部包裹在棉衣內,從而使主體結構所受溫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溫度變形減小,有效阻斷冷(熱)橋,克服了內保溫方法容易產生結露的缺陷,有利於結構壽命的延長。
⑶ 房子的外牆保溫辦法有那些
建築外牆維護結構中,牆體所佔比重較大。牆體散失的熱量,約為建築總散熱量的20%,夏季通過外牆體吸收的熱量約為建築總吸熱的30%。因此外牆的保溫設計相當重要,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重視及廣泛應用。當前我國夏熱冬冷地區建築節能所廣泛使用的是外牆外保溫系統。與外牆內保溫相比,其有著更加突出的系統優勢。所以本文提及三種房子外牆保溫方式,均為不同工藝的外牆保溫方式。
外牆岩棉保溫裝飾一體板其保溫芯材採用豎絲岩棉板,是專為公共建築物的外牆外保溫防火系統而設計產生,適用於基牆為混凝土或磚混等密實結構的新建或既有建築物的外牆保溫或節能改造,成品板系統提供安全穩定而高效的防火保溫功能。
⑷ 常見的外牆保溫系統有哪幾種
按保溫材料所處位置不同,外牆保溫主要分為外保溫、內保溫和夾芯保溫三種,其中,外牆內保溫和外牆外保溫是目前最常用的兩種方式。
外牆內保溫是將保溫隔熱體系置於外牆內側,使建築達到保溫的施工方法。通常是在外牆內表面使用預制保溫材料粘貼、拼接、抹面或直接做保溫砂漿層,以達到保溫目的。
外牆內保溫的優點是造價低、施工簡便、不影響落架手架的時間。但缺點有以下五個方面:
1、保溫效果差
內保溫不能隔斷梁、橫牆與柱子在牆體中形成的熱橋,因而不可能杜絕由於熱橋存在而帶來的熱損失,保溫隔熱性能差;
2、會出現冷凝水
因為牆體是冷的,保溫層是熱的,內外溫差形成冷凝水;
3、影響裝修
保溫層在內部,裝修時牆面的裝飾會破壞保溫層;
4、影響套內面積
外牆內保溫使每戶使用面積會減少2%~5%;
5、容易產生裂縫
外牆體由於晝夜和季節變化,受室外氣溫和太陽輻射的影響而發生脹縮,而內牆保溫板基本不受這種影響。這種反復變化,使內保溫板始終處在一種不穩定的狀態,容易引起裂縫產生。
外牆外保溫是將保溫隔熱體系置於外牆外側,使建築達到保溫的施工方法。通常是在基層牆體外側利用粘接材料固定一層保溫材料,並在保溫材料的外側用玻璃纖維網格布或鍍鋅鋼絲網加強並塗刷粘結膠漿,最外層是飾面層。
外牆外保溫體系在國外稱為EIFS系統,即外牆保溫和裝飾系統。可以提供優異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較高的設計靈活性、創意性,是集節能、保溫、隔音、裝飾效果為一體的輕質、環保、非承重性外圍護建築牆體系統。
外牆外保溫的優點是保溫效果好、不佔用室內空間。
缺點:成本高、施工難度大(特別是高層)、施工工藝要求高、影響落架手架的時間,增加了關鍵工期、對外牆裝飾有影響(外牆貼磚時工藝要求高)。
外牆自保溫是外牆夾心保溫技術是將保溫材料置於同一外牆的內、外側牆片之間,內、外側牆片均可採用傳統的粘土磚、混凝土空心砌塊等。
這種保溫形式的優點為:
1.防水、耐候等性能均良好,對內側牆片和保溫材料形成有效的保護。
2.對保溫材料的選材要求不高,聚苯乙烯、玻璃棉、岩棉等各種材料均可使用。
3.對施工季節和施工條件的要求不高,不影響冬季施工。
近年來,外牆夾心保溫技術在黑龍江、內蒙古、甘肅北部等嚴寒地區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但非嚴寒地區此類牆體與傳統牆體相比偏厚,且內、外側牆片之間需有連接件連接,構造較傳統牆體復雜,抗震性能差,建築中圈樑和構造柱的設置尚有熱(冷)橋存在,保溫材料的性能仍然得不到充分發揮。
⑸ 建築牆體保溫有哪幾種形式
牆體保溫通常有三種形式,即外牆外保溫、外牆內保溫和夾心保溫。
外牆內保溫優點:
1.將保溫材料復合在承重牆內側,技術不復雜,施工簡便;
2.絕熱材料強度要求低,技術性要求比外保溫低;
3.造價相對較低。
外牆外保溫優點:
1.適用范圍廣;
2.保護主體結構,延長建築物壽命;
3.基本消除了「熱橋」的影響;
4.使牆體潮濕狀況得到改善
5.有利於室溫保持穩定,改善室內熱環境質量;
6.有利於提高牆體的防水和氣密性;
7.便於對舊建築的節能改造;
8.可相對減少保溫材料用量;
9.增加房屋使用面積。
夾心保溫優點:
將絕熱材料設置在外牆中間,有利於較好的發揮牆體本身對外界的防護作用; 對保溫材料的強度要求不嚴格。
外牆內保溫缺點:
1.難以避免「熱橋」的產生。牆體內表面易產生結露、潮濕、甚至發霉現象;
2.防水和氣密性差;
3.不利於建築物維護結構的保護;
4.內保溫板材出現裂縫是一種普遍現象。
外牆外保溫缺點:
1.囚保溫層在牆體外側,所處環境惡劣,對保溫體系各材料要求較嚴格;
2.材料要求配套及彼此相容性好;
3.對保溫系統的耐候性和耐久性提出了較高要求;
4.施工難度大,要有素質較好的施工隊伍和技術支持。
夾心保溫缺點:
1.易產生熱橋;
2.內部易形成空氣對流
3.施工相對困難;
4.牆體裂縫不易控制;
5.抗震性差。
來源於問問我建築綜合平台
⑹ 建築外牆怎麼保溫
1、盡量減少建築物的體形系數。體形系數是指建築物的表面積和體積之比,表面積大,則耗能高。
2、選擇適當的窗牆面積比,採用傳熱系數小的窗戶,如中空玻璃塑料窗、斷熱橋的鋁合金中空窗、解決好東西向外窗的遮陽問題等。節能建築不宜設置凸窗和轉角窗。
3、盡量減小屋面和外牆的傳熱系數,增強屋面和外牆保溫隔熱性能。
⑺ 建築外牆怎麼保溫
1 外牆內保溫
外牆內保溫就是外牆的內側使用苯板、保溫砂漿等保溫材料,從而使建築達到保溫節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該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對建築外牆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進度快等優點。近年來,在工程上也經常的被採用。然而,外牆內保溫所帶來的質量問題也隨之而來。
外牆內保溫的一個明顯的缺陷就是:結構冷(熱)橋的存在使局部溫差過大導致產生結露現象。由於內保溫保護的位置僅僅在建築的內牆及梁內側,內牆及板對應的外牆部分得不到保溫材料的保護,因此,在此部分形成冷(熱)橋,冬天室內的牆體溫度與室內牆角(保溫牆體與不保溫板交角處)溫度差約在10℃左右,與室內的溫度差可達到15℃以上,一旦室內的濕度條件適合,在此處即可形成結露現象。而結露水的浸漬或凍融極易造成保溫隔熱牆面發霉、開裂。
另外,在冬季採暖、夏季製冷的建築中,室內溫度隨晝夜和季節的變化幅度通常不大(約10℃左右),這種溫度變化引起建築物內牆和樓板的線性變形和體積變化也不大。但是,外牆和屋面受室外溫度和太陽輻射熱的作用而引起的溫度變化幅度較大。當室外溫度低於室內溫度時,外牆收縮的幅度比內保溫隔熱體系的速度快,當室外溫度高於室內氣溫時,外牆膨脹的速度高於內保溫隔熱體系,這種反復形變使內保溫隔熱體系始終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牆體基礎上,在這種形變應力反復作用下不僅是外牆易遭受溫差應力的破壞也易造成內保溫隔熱體系的空鼓開裂。
2 內外混合保溫
內外混合保溫是在施工中外保溫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採用外保溫,外保溫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作內保溫,從而對建築保溫的施工方法。
從施工操作上看,混合保溫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對外牆內保溫不能保護到的內牆、板同外牆交接處的冷(熱)橋部分進行有效的保護,從而使建築處於保溫中。然而,混合保溫對建築結構卻存在著嚴重的損害。外保溫做法部位使建築物的結構牆體主要受室內溫度的影響,溫度變化相對較小,因而牆體處於相對穩定的溫度場內,產生的溫差變形應力也相對較小;內保溫做法部位使建築物的結構牆體主要受室外環境溫度的影響,室外溫度波動較大,因而牆體處於相對不穩定的溫度場內,產生的溫差變形應力相對較大。局部外保溫、局部內保溫混合使用的保溫方式,使整個建築物外牆主體的不同部位產生不同的形變速度和形變尺寸,建築結構處於更加不穩定的環境中,經年溫差結構形變產生裂縫,從而縮短整個建築的壽命。
工程保溫做法中採用內外保溫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比作內保溫的危害更大。
3 外牆外保溫
外牆外保溫是將保溫隔熱體系置於外牆外側,使建築達到保溫的施工方法。由於外保溫是將保溫隔熱體系置於外牆外側,從而使主體結構所受溫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溫度變形減小,對結構牆體起到保護作用並可有效阻斷冷(熱)橋,有利於結構壽命的延長。因此從有利於結構穩定性方面來說,外保溫隔熱具有明顯的優勢,在可選擇的情況下應首選外保溫隔熱。
然而,由於外保溫隔熱體系被置於外牆外側,直接承受來自自然界的各種因素影響,因此對外牆外保溫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太陽輻射及環境溫度變化對其影響來說,置於保溫層之上的抗裂防護層只有3~20mm,且保溫材料具有較大的熱阻,因此在的熱量相同的情況下,外保溫抗裂保護層溫度變化速度比無保溫情況下主體外傾溫度變化速度提高8~30倍。因此抗裂防護層的柔韌性和耐候性對外保溫體系的抗裂性能起著關鍵的作用。
4 外牆保溫的一般做法
以上為外牆保溫在設計、施工等過程中的不當,而造成施工工質量的問題,那麼,如何才能使建築保溫做到既滿足保溫要求,又滿足建築施工質量要求呢?
首先,由於內保溫和混合保溫設計存在缺陷,且無法解決,故不應採用。由於外保溫使建築結構處於保溫層的保護中,使建築結構所處溫度環境穩定,有利於建築結構的保護,增強耐久性。另外,外保溫將建築在外麵包裹,保溫的面積大,更有利於保溫節能。關於外保溫存在牆體開裂的問題,可以通過在外保溫材料及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改進,使之達到規定的施工質量。具體方法如下:
4.1建築的外保溫應該是整個建築全部的外保溫。上面我們曾講過,由於不完全外保溫使得建築的女兒牆、雨篷等構件出現裂縫,因此,為避免裂縫的產生,我們應該對建築進行全面的保溫,包括女兒牆、雨篷等構件,具體作法可參照華北標88JZ13。
外牆外保溫開裂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保溫材料與外裝飾材料的線膨脹系數不同產生的,我們預防裂縫的原理是:通過減小建築結構外保溫材料同外裝飾找平砂漿、外飾面等材料的線膨脹系數比,是材料之間產生逐層漸變,柔性釋放應力,以起到預防裂縫的作用。
4.2保溫材料的選擇:
(1)現施工的建築中,保溫材料的使用以擠密苯板、聚苯板、聚苯顆粒保溫材料為主。擠密苯板具有密度大、導熱系數小等優點,它的導熱系數為0.029W(m.K),而抗裂砂漿的導熱系數為0.93W(m.K),兩種材料的導熱系數相差32倍,而聚苯板的導熱系數為0.042W(m.K),同抗裂砂漿相差22倍,因此擠密苯板與聚苯板相比,抗裂能力弱於聚苯板。一聚苯顆粒為主要原料的保溫隔熱材料由膠粉料和膠粉聚苯顆粒做成,膠粉材料作為聚苯顆粒的粘結材料一般採用熟石灰粉—粉煤灰—硅粉—水泥為主要成分的無機膠凝體系,該類材料的導熱系數一般為0.06W(m.K),與抗裂砂漿相比相差16倍。該種材料與擠密苯板和聚苯板相比,導熱系數要小得多,因而能夠緩解熱量在抗裂層的積聚,使體系受溫度驟然變化產生的熱負荷和應力得到較快釋放,提高抗裂的耐久性。
(2)增強網的選擇:玻纖網格布作為抗裂保護層軟賠進的關鍵增強材料在外牆外保溫技術中的應用得以快速發展,一方面它能有效的增加保護層的拉伸強度,另一方面由於能有效分散應力,將原本可以產生的寬裂縫分散成許多較細裂縫,從而形成抗裂作用。由於保溫層的外保護開裂砂漿為鹼性,玻纖網格布的長期耐鹼性對抗裂縫就具有了決定性的意義。從耐久性上分析,高耐鹼纖維網格布要比無鹼網格布和中鹼網格布的耐久性好得多,至少能夠滿足25年的使用要求,因此,在增強網的選擇上,建議使用高耐鹼的網格布。
(3)保護層材料的選擇:由於水泥砂漿的強度高、收縮大、柔韌性變形不夠,直接作用在保溫層外面,耐候性差,而引起開裂。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採用專用的抗裂砂漿並輔以合理的增強網,並在砂漿中加入適量的纖維,抗裂砂漿的壓折比小於3。如外飾面為面磚,在水泥抗裂砂漿中也可以加入鋼絲網片光,鋼絲網片孔距不宜過小,也不宜過大,面磚的短邊應至少覆蓋在兩個以上網孔上,鋼絲網應採用防腐好的熱鍍鋅鋼絲網。
(4)無空腔構造提高體系的穩定性:在採用聚苯板作外保溫的設計中,保溫層主要承受的是重力和風壓,由於聚苯板強度的限制,使保溫層開裂,甚至脫落。為了提高保溫板的強度,應盡可能提高粘結面積,採用無空腔,以滿足抗風壓破壞的要求。
5 結論
建築外牆保溫是近年來新興的施工方法,由於內保溫、混合保溫等方法在設計中的缺陷,建議採用外保溫,並按照逐層漸變,柔性釋放應力的原則,選擇材料及施工方法,以達到保溫、抗裂的目的。由於外牆保溫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成的各相關層協同作用不僅要求柔性漸變,而且應有一定的相容性、協同性,形成一個復合整體。因此,外牆保溫體系應由乙烯材料供應商經質量體系認證和系統材料及體系性能試驗檢驗合格後成套供應,以保證體系材料的匹配性及抗裂技術路線的實施,並有利於明確外牆保溫體系供應商對外保溫工程質量負責。
⑻ 建築牆體保溫層做法是什麼
在北方地區,建築牆體都會有一層保溫層。那麼,建築牆體保溫層做法是什麼?具體來說,要經過基面處理、粘保溫板、鋪玻纖網、飾面塗層四個步驟。
建築牆體保溫層做法第一步就是基面處理。牆體的基面處理很重要,它直接關繫到保溫層能否粘貼牢固。基面處理的標準是使用打磨工具對牆體進行打磨清理,去除牆體上的水泥殘渣和多餘建材,使牆體干凈平整。對於牆體建設時留下的插桿洞要封堵嚴實。基面處理完畢後,要在牆體上均勻地塗抹一層界面劑。
建築牆體保溫層做法第二步就是粘保溫板。粘保溫板之前,要根據牆面的大小進行預先排版,並在牆體上使用彈線畫出具體粘貼輪廓,便於實際粘貼操作。在粘貼保溫板時,建議兩個工作人員搭配進行操作,一個人負責在保溫板上塗抹粘貼膠,另一個人負責粘貼保溫板,粘貼時要注意上下錯縫粘貼,保溫板之間要緊密連接,不能留有空隙。
建築牆體保溫層做法第三步就是鋪玻纖網。待保溫板粘貼一天後就要鋪設玻纖網了。鋪玻纖網的目的是對保溫層進行加固,防止保溫板脫落。鋪設之前,要用沖擊鑽在粘貼好的保溫板上鑽孔安裝錨固件,安裝好錨固件後,再將塗好粘貼膠的玻纖網平整地粘貼到保溫板上。
建築牆體保溫層做法第四步就是飾面塗層。在上面操作都結束後,還要對牆體飾面進行塗層。因為牆體只安裝保溫層就特別影響美觀,所以要在保溫層外面塗抹上一層裝飾塗料。
建築牆體保溫層做法並不難,但工作量比較大,在實際操作上要注意分工配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此項工程。
⑼ 常見的建築外牆保溫有哪幾種形式
建築外牆保溫形式主要有內保溫、外保溫、混合保溫、自保溫。
一、內保溫技術
外牆內保溫技術是指,在外牆內表面使用預制保溫材料粘貼、拼接、抹面或直接做保溫砂漿層,以達到保溫目的。
二、外保溫技術
外牆外保溫是指,在外牆外表面進行保溫的技術,通常由由保溫層、保護層和固定材料(膠粘劑、錨固件等)構成,因其可以減輕熱橋的影響,同時保護外牆不受過大的溫度變形應力,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保溫做法,也是國家大力倡導的保溫做法。
三、內外混合保溫技術
內外混合保溫是指,在外保溫操作方便的部位採用外保溫,外保溫操作不便的部位採用內保溫(注意:混合保溫技術的內、外保溫是互補關系,而不是疊加關系)。
四、自保溫技術
外牆自保溫是指,牆體自身的材料具有節能阻熱的功能,通過選擇合適的保溫材料和牆體厚度的調整即可達到節能保溫的目的,常見的自保溫材料有:蒸汽加壓混凝土、頁岩燒結空心砌塊、陶粒自保溫砌塊、泡沫混凝土砌塊、輕型鋼絲網架聚苯板等。
(9)建築常用的保溫方法擴展閱讀
內保溫優缺點:
1、優點:內保溫在技術上較為簡單、施工方便(無需搭建腳手架),對建築物外牆垂直度要求不高,具有施工進度快、造價相對較低等優點,在工程中也常被採用。
2、缺點:結構熱橋的存在容易導致局部結露,從而造成牆面發霉、開裂。同時,由於外牆未做外保溫,受到晝夜室外溫差變化幅度較大的影響,熱脹冷縮現象特別明顯,在這種反復變化的應力作用下,內保溫體系始終處於不穩定的狀態,極易發生空鼓和開裂。
⑽ 建築牆身的保溫做法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一、從形式上有:外牆內保溫 、外牆夾心保溫 、外牆外保溫
二、從方法上說有1. 膨脹聚苯乙烯板外牆外保溫做法 2.採用擠塑聚苯乙烯為外保溫材料的牆體 3.聚苯顆粒外牆外保溫做法 等
現在國家對外牆保溫有了新要求,阻燃達到A1級,常用材料:酚醛板、岩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