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診斷肝癌
診斷肝癌的方法如下:1、肝癌診斷的金標准就是肝臟的穿刺,通過肝臟穿刺來獲取腫瘤內部的組織,確診它是屬於哪種類型的肝癌。2、其它的一些檢查也有助於我們了解肝癌的分期,以及肝癌的其它的相關情況,如甲胎蛋白水平的檢查,原發性肝癌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的甲胎蛋白會出現陽性結果。3、可通過CT或核磁的檢查來了解肝臟內腫瘤部位、大小、數量。4、還可通過化驗血、化驗肝功能來了解肝臟功能的儲備狀況及治療方式。
2. 如何確診肝癌
你好啊,肝癌診斷方法有肝細胞穿刺活檢、甲胎蛋白測定及肝臟CT等,可根據病情綜合分析,大多數病人伴有乙肝病毒感染。者自身條件好,首選手術切除,如肝、腎功能異常不能耐受或有轉移,可行介入化療動脈栓塞,如腫塊小,也可行射頻消融、微波治療。
3. 肝癌有什麼檢查手段
目前的診斷手段有:1.腫瘤標記物的檢測,如AFP、r—GT2、AP、AFU。2.超聲顯像,已廣泛於普查肝癌,有利於早期診斷。3.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是診斷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4.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楚顯示肝細胞內部結構特徵,對顯示子瘤和瘤栓有價值。5.X射線血管造影:常用語診斷小肝癌。6.放射性核素肝顯像7.肝組織活檢或細胞學檢查。肝癌康復中心網
4. 如何診斷肝癌
肝癌的診斷已從30年代的「死後診斷」進展到「臨床診斷」以及70年代的「亞臨床診斷」。這一進步與不同時期新的診斷方法問世緊密聯系。60年代末AFP檢測用於臨床使肝癌診斷產生第一次飛躍;80年代電子計算機與新技術結合產生的超聲顯象、CT、MRI等新的定位診斷方法問世導致肝癌診斷的第二次飛躍。第一次飛躍使肝癌診斷由「臨床期診斷」提高到「亞臨床期診斷」階段;第二次飛躍則使亞臨床期診斷提高到1cm肝癌水平,而且使臨床期肝癌的診斷更為准確,術中超聲的應用又使治療水平有明顯提高。由新技術帶來的還有概念的更新,「亞臨床診斷」的概念已完全更新了過去100年肝癌的診斷概念。
(1)肝癌標記與實驗室檢查:
對血清肝癌標記物已有眾多研究,不下幾十之多。主要有:①甲胎蛋白(AFP)及其異質體;②各種血清酶,如GGT及其同工酶、ALD-A、AFU、AAT、ALP-Ⅰ、5』-NPD-V、PyK、GST等;③其他標記如DCP、鐵蛋白與酸性鐵蛋白等。但迄今為止,在各種肝癌標記物中尚無超過AFP者,尤其對於早期診斷而言,AFP已經約20年驗證。但由於我國肝癌者有30%~40%屬AFP陰性,為此其他標記物對AFP陰性肝癌仍有其應用價值。
(2)影象學診斷
超聲診斷(Ultrasonography, US):肝癌診斷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屬無創傷定位,價格相對低廉,可重復使用,無放射性損害,敏感度高。但存在難以檢測的盲區,受其他肝病背景的影響,也受操作者解剖知識、檢驗與操作細致與否的影響。 術中超聲顯象
電子計算機X線體層掃描(CT):肝癌定位診斷的常規項目。其診斷價值為明確病灶的位置、數目、大小及其與重要血管的關系;提示病變性質;有助於放療定位;有助於了解肝周圍組織器官是否有癌灶。
磁共振顯象(MRI):與CT相比,其特點在於能獲得橫斷面、冠狀面和矢狀面的圖象;對軟組織的分辨優於CT;無放射線損害;對良惡性肝內佔位,尤其與血管瘤的鑒別可能優於CT。此外,MRI無需增強即可顯示門靜脈和肝靜脈的分支。
肝動脈造影:自1953年Seldinger創用經皮穿刺股動脈插管的方法行內臟造影以來,選擇性或超選擇性肝動脈造影已成為肝癌診斷中的重要手段。
放射性核素顯象:放射性核素顯象在60和70年代曾經是肝癌定位診斷的重要手段。但由於超聲、CT、MRI等顯象的問世,核素顯象在顯示小病灶方面已落後於前者。近年來由於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儀(SPECT)的應用以及應用單克隆抗體作放射免疫顯象,其重要性又重新受到重視。
(3)腹腔鏡和肝穿刺
腹腔鏡診斷肝癌曾沿用多年,近年由於腫瘤標記與顯象技術的進步,腹腔鏡已趨少用。但對診斷不清,尤其是肝癌可能性較小的對象,仍有一定的價值。
(4)有症狀肝癌和大肝癌的診斷
要點如下:
①來自肝癌高發區,中年,男性多於女性,有家族肝癌史;
②有肝炎或肝硬化背景或證據;
③肝痛、上腹腫塊、納差、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發熱、腹瀉或右肩痛,肝大、結節感或右膈抬高;
④少數以癌結節破裂急腹症、遠處轉移為首發症狀;
⑤晚期出現黃疸、腹水、惡病質;
⑥門靜脈主幹癌栓常有臍周痛、腹脹等;
⑦不伴SGPT明顯異常的AFP上升達500μg/L以上者;
⑧右膈局限隆起活動受限;
⑨超聲顯象示有暈圈的實質性佔位;
⑩CT示實質佔位,注射造影劑無填充;
⑾肝動脈造影示腫瘤血管與腫瘤染色;
⑿99mTc-PMT呈陽性掃描者多為肝細胞癌或肝腺瘤。
(5)亞臨床肝癌和小肝癌的診斷
對亞臨床肝癌(即無症狀體症者)和小肝癌(直徑小於5cm者)的診斷主要是對AFP與超聲顯象等定位診斷的聯合分析。
5. 肝癌是怎麼確診的
肝癌屬於惡性腫瘤,診斷方法如下:1、組織病理檢查:為肝癌診斷的金標准,通過肝穿刺活檢取標本進行病理檢查,該檢查為有創檢查,存在疼痛、出血、腹膜炎的風險,臨床未大規模應用;2、腫瘤標志物檢查:指甲胎蛋白,肝癌特異性達60-80%,甲胎蛋白血液濃度大於400ng/ml,排除懷孕及生殖系統腫瘤後,結合超聲、CT、磁共振、動脈造影、PET-CT等影像學表現,可診斷肝癌;3、影像學檢查:兩種以上特異性影像學檢查,腫瘤病灶大於2cm,可考慮肝癌。
6. 肝癌如何鑒別診斷
這需要我們臨床上多種資料來綜合判斷,包括患者的臨床症狀、體征以及化驗檢查,影像學的檢查,以及病理的檢查,這樣這些資料來綜合分析判斷患者就沒有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的診斷。症狀包括腹痛,有一些病人可能會有中上腹的脹痛,納差,就是病人食慾差,厭油膩,然後會出現腹脹,有些有惡心,有嘔吐,還有一些會出現乏力,體重下降,這是臨床的症狀。當然,肝臟原發性肝癌出現這些症狀,大部分可能是比較晚期,晚期的腫瘤才會發生這些症狀。大部分早期的患者沒有這些臨床的症狀,這就需要我們一個病人的警惕以及病人的定期體檢,來給我們提前預示,這是臨床的一些症狀。
體征,早期的肝臟的腫瘤可能沒有任何的體征。當然有基礎疾病的,比如說病人有肝炎肝硬化,那樣的他的體征實際上是肝炎肝硬化的體征,包括患者肝掌有一些輕度的黃疸,在胸背部皮下可見血管。這是我們相對的專業的一種術語。什麼叫肝掌?就是病人的小魚際、大魚際很紅。我們正常的紅整個手掌很紅,但是病人會出現單純的小一些或者大一些很紅。主要原因是因為肝功能不好,造成了雌激素的滅活相對較差,然後會出現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引起的肝掌,這是比較典型的肝硬化肝炎的表現。但是你說這些作為原發性肝癌的體征,這個不是特別客觀,所以早期原發性肝癌的體征,那就是一些基礎疾病的體征。
那麼到了中晚期的肝臟惡性腫瘤,它的體征可能會出現腹部的可以摸到腫塊硬結。而這些如果是腫瘤突出肝表面,這是我們臨床查體是可以查得到的。包括病人同時有肝硬化,可能會出現伴隨脾大,就是脾臟腫大,或者說是病人有腹水,這是我們臨床上可以查得到的。就是體征。另外一些化驗檢查,可以提示我們病人的肝功能有異常,病人的腫瘤標記物,重要的比較常用的就是甲胎蛋白的異常。其他的影像學的檢查,我們常用的超聲、CT、核磁,還有一些PET-CT,這些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成立有一些有重要的診斷價值。
另外對於診斷不明確,良惡性很難判斷的腫瘤,那我們就需要進一步的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取病理。病理如果發現有惡性腫瘤細胞,那好,那就可以明確的診斷是肝臟的惡性腫。如果沒有發現,那也有假陰性的可能,比如說我穿刺沒有穿刺到,所以這個肝臟的惡性腫瘤的診斷是一個需要綜合臨床的很多資料,來結合起來判斷的。
7. 懷疑肝癌,怎麼檢查才能確認
去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做肝功能、CT。肝癌的發病常隱匿,其患者多在檢查中偶然發現自己患了肝癌。合理的飲食對於養肝保肝很重要,不管是正常人還是肝癌高危人群,少吃或不吃讓肝臟負擔加重的食物,絕對是沒錯的。侖伐替尼適用於不可切除的肝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 如果副作用明顯,可以選擇服用些苓白多菌粉,在緩解因葯物和治療引起的副作用,增強抵抗力,調理肝腎功能。 確保療效並且安全最重要,堅持到底,找侖伐替尼到印碧新特葯房,了解關於靶向葯的所有細節 希望對你有幫助~
8. 肝癌怎麼確診
肝癌從第一個癌細胞在肝臟內形成發展到患者有自覺症狀,大約需要2年的時間。在此期間,患者可無任何症狀或體征,僅有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慾減退、上腹悶脹、腹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還有一些患者可出現輕度的肝腫大、黃疸和皮膚瘙癢。但在一般情況下,這些症狀很難被人們所重視,因此臨床上很多肝癌患者往往在發現時其病情就已經進入了中、晚期。
1.肝組織學檢查證實為原發性肝癌者
2.肝外組織的組織學檢查證實為肝細胞癌
(二)臨床診斷
1.如無其他肝癌證據AFP對流法陽性或放免法AFP>400mg/ml持續四周以上並能排除妊娠活動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腫瘤及轉移性肝癌者
2.B型超生顯像可顯示直徑2cm以上的腫瘤,對早期定位檢查有較大的價值;電子計算機X線體層攝影(CT) 可顯示直徑1.0cm以上的腫瘤;放射性核素掃描 能顯示直徑3-5cm以上的腫瘤;其它X線肝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像對肝癌診斷有一定價值。
3.影像學檢查有明確肝內實質性佔位病變能排除肝血管瘤和轉移性肝癌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
①AFP>20mg/ml②典型的原發性肝癌影像學表現③無黃疸而AKP或r-GT明顯增高④遠處有明確的轉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細胞⑤明確的乙型肝炎標志物陽性的肝硬化。
9. 肝癌早期的診斷方法是
早起肝癌靠B超,CT檢查。血清學中甲胎蛋白(AFP)在排除活動性肝炎,妊娠,生殖源性畸胎瘤可確診肝癌。並注意一下幾點:
1)曾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病情穩定多年,沒有發冷發熱,而突發肝區及膽區悶痛或劇痛。
2)30歲以上的成年人,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可捫及包塊,質地硬,表面不平,且連續觀察增大趨勢明顯,而病人卻沒有明顯不適者。
3)口乾,煩躁,失眠,牙齦及鼻腔出血,伴有上腹部脹滿,肝區不適者。
4)全身關節酸痛,尤以腰背部為最明顯,伴有厭食,煩躁,肝區不適,以抗風濕治療,效果不佳者。
5)反復腹瀉伴有消化不良和腹脹,按胃腸炎治療效果不明顯或不能根治,並有肝區悶痛,逐漸消瘦者。
(6)有腫瘤的家族史,尤其是有肝癌的近親家族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