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用的轉基因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轉基因方法包括農桿菌轉化法、基因槍轉化法和顯微注射法3種。
Ⅱ 轉基因技術的步驟
1,現在最常見的轉基因植物有:大豆,我國比較著名的是抗蟲棉,能抵抗葉子不受害蟲的傷害。其他的也很多,例如一些水果蔬菜等。
2,轉基因的方法,也就是基因工程,亦稱轉基因技術。步驟:
1)獲取目的基因
2)通過載體將其導入宿主細胞
3)使其在宿主細胞內表達
4)檢驗表達
其中有限制性內切酶,DNA連接酶,質粒等。工具酶十分重要。
3:你說的鑒定,,應該是和普通的做比較,或對照。也就是檢驗性狀的過程
也可以用質粒上的標記來檢驗
Ⅲ 轉基因植物的篩選常用哪些方法
轉基因的方法很多 最常用的有農桿菌介導的遺傳轉化法和基因槍轉化法 無論哪種方法 轉化細胞與非轉化細胞相比都只佔少數 兩者存在競爭 而作為異種細胞的轉化細胞的競爭力很弱18。因此 必須對轉化細胞進行篩選18。再生植株有可能逃避選擇而成為假轉化體 另外 外源基因的整合 表達機制也非常復雜 因此 必須對轉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特性進行檢測
Ⅳ 轉基因技術的原理是什麼
答:轉基因技術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將人們期望的目標基因,經過人工分離、重組後,導入並整合到生物體的基因組中,從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狀或賦予其新的優良性狀。除了轉入新的外源基因外,還可以通過轉基因技術對生物體基因的加工、敲除、屏蔽等方法改變生物體的遺傳特性,獲得人們希望得到的性狀。這一技術的主要過程包括外源基因的克隆、表達載體構建、遺傳轉化體系的建立、遺傳轉化體的篩選、遺傳穩定性分析和回交轉育等。
Ⅳ 植物轉基因技術有哪些
農桿菌介導法、DNA直接插入法、花粉管通道法和植物病毒介導法。
農桿菌介導法就是指利用農桿菌轉化受體細胞,將目標基因插入受體細胞基因組的轉化技術。該方法是目前研究最多,機理最清楚,應用最為廣泛和成熟的植物轉基因技術。DNA直接插入法是指不需要藉助質粒載體的轉化而實現外源目標基因插入的方法。
(5)常用的植物轉基因方法擴展閱讀:
植物轉基因技術注意事項:
用戶需要注意對於功能基因組的研究和分子育種,由於不需要植物組織培養、苄基腺嘌呤激素和pH值調節等,因此花序浸潤法具有簡單、快速、高效和實用等特點。隨著該方法的進一步完善,它在植物基因工程及其衍生領域中將表現出更大的潛力。
同時對於難以採用組織培養途徑進行離體轉化的物種,凡是開花期比較集中或去掉主薹後能集中抽發側薹而開花,並且種子量較大,都可以嘗試這種方法進行轉基因。
Ⅵ 什麼是轉基因
轉基因技術的定義
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由於導入基因的表達,引起生物體的性狀的可遺傳的修飾,這一技術稱之為轉基因技術。人們常說的"遺傳工程"、"基因工程"、"遺傳轉化"均為轉基因的同義詞。經轉基因技術修飾的生物體在媒體上常被稱為"遺傳修飾過的生物體"(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簡稱GMO)。
幾種常用的植物轉基因方法
遺傳轉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過組織培養、再生植株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需要通過組織培養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農桿菌介導轉化法、基因槍法;另一類方法不需要通過組織培養,目前比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
1.農桿菌介導轉化法
農桿菌是普遍存在於土壤中的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它能在自然條件下趨化性地感染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的受傷部位,並誘導產生冠癭瘤或發狀根。根癌農桿菌和發根農桿菌中細胞中分別含有Ti質粒和Ri質粒,其上有一段T-DNA,農桿菌通過侵染植物傷口進入細胞後,可將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組中。因此,農桿菌是一種天然的植物遺傳轉化體系。人們將目的基因插入到經過改造的T-DNA區,藉助農桿菌的感染實現外源基因向植物細胞的轉移與整合,然後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再生出轉基因植株。
農桿菌介導法起初只被用於雙子葉植物中,近年來,農桿菌介導轉化在一些單子葉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2.基因槍介導轉化法
利用火葯爆炸或高壓氣體加速(這一加速設備被稱為基因槍),將包裹了帶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彈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組織和細胞中,然後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再生出植株,選出其中轉基因陽性植株即為轉基因植株。與農桿菌轉化相比,基因槍法轉化的一個主要優點是不受受體植物范圍的限制。而且其載體質粒的構建也相對簡單,因此也是目前轉基因研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
3.花粉管通道法
在授粉後向子房注射合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開花、受精過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將外源DNA導入受精卵細胞,並進一步地被整合到受體細胞的基因組中,隨著受精卵的發育而成為帶轉基因的新個體。該方法於80年代初期由我國學者周光宇提出,我國目前推廣面積最大的轉基因抗蟲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來的。該法的最大優點是不依賴組織培養人工再生植株,技術簡單,不需要裝備精良的實驗室,常規育種工作者易於掌握。
常用的動物轉基因技術
1.顯微注射法
在顯微鏡下,用一根極細的玻璃針(直徑1-2微米)直接將DNA注射到胚胎的細胞核內,再把注射過DNA的胚胎移植到動物體內,使之發育成正常的幼仔。用這種方法生產的動物約有十分之一是整合外源基因的轉基因動物。
2.體細胞核移植方法
先在體外培養的體細胞中進行基因導入,篩選獲得帶轉基因的細胞。然後,將帶轉基因體細胞移植到去掉細胞核的卵細胞中,生產重構胚胎。重構胚胎經移植到母體中,產生的仔畜百分之百是轉基因動物。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技術的關系
自從人類耕種作物以來,我們的祖先就從未停止過作物的遺傳改良。過去的幾千年裡農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對自然突變產生的優良基因和重組體的選擇和利用,通過隨機和自然的方式來積累優良基因。遺傳學創立後近百年的動植物育種則是採用人工雜交的方法,進行優良基因的重組和外源基因的導入而實現遺傳改良。
因此,轉基因技術與傳統技術是一脈相承的,其本質都是通過獲得優良基因進行遺傳改良。但在基因轉移的范圍和效率上,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有兩點重要區別。第一,傳統技術一般只能在生物種內個體間實現基因轉移,而轉基因技術所轉移的基因則不受生物體間親緣關系的限制。第二,傳統的雜交和選擇技術一般是在生物個體水平上進行,操作對象是整個基因組,所轉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確地對某個基因進行操作和選擇,對後代的表現預見性較差。而轉基因技術所操作和轉移的一般是經過明確定義的基因,功能清楚,後代表現可准確預期。因此,轉基因技術是對傳統技術的發展和補充。將兩者緊密結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動植物品種改良的效率。
下面分別對轉基因動物和轉基因植物來進行描述。
一、轉基因植物
轉基因植物是基因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過原生質體融合、細胞重組、遺傳物質轉移、染色體工程技術獲得,有可能改變植物的某些遺傳特性,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毒、抗蟲、抗寒、抗旱、抗澇、抗鹽鹼、抗除草劑等的作物新品種。而且可用轉基因植物或離體培養的細胞,來生產外源基因的表達產物,如人的生長素、胰島素、干擾素、白介素2、表皮生長因子、乙型肝炎疫苗等基因已在轉基因植物中得到表達。
二、轉基因動物
轉基因動物就是基因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動物。它是按照預先的設計,通過細胞融合、細胞重組、遺傳物質轉移、染色體工程和基因工程技術將外源基因導入精子、卵細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術,有可能育成轉基因動物。通過生長素基因、多產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蟲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基因轉移,可能育成生長周期短,產仔、生蛋多和泌乳量高,生產的肉類、皮毛品質與加工性能好,並具有抗病性,已在牛、羊、豬、雞、魚等家養動物中取得一定成果。
還可將轉基因動物作為生物工廠(Biofactories),如以轉基因小鼠生產凝血因子IX、組織型血纖維溶酶原激活因子(t-PA)、白細胞介素2、α1-抗胰蛋白酶,以轉基因綿羊生產人的α1-抗胰蛋白酶,以轉基因山羊、奶牛生產LAt-PA,以轉基因豬生產人血紅蛋白等,這些基因產品具有高效、優質、廉價與相應的人體蛋白具有同樣的生物活性,且多隨乳汁分泌,便於分離純化。
但由於轉基因動物受遺傳鑲嵌性和雜合性的影響,其有性生殖後代變異較大,難以形成穩定遺傳的轉基因品系。因而,嘗試從受體動物細胞中分離出線粒體,以外源基因對其進行離體轉化,再將轉基因線粒體導入受精卵,所發育成的轉基因動物雌性個體外培養的卵細胞與任一雄性個體交配或體外人工授精,由於線粒體的細胞質遺傳,其有性後代可能全都是轉基因個體。
Ⅶ 目前常用轉基因的方法有什麼和什麼其中什麼更適合以雙子葉植物
雙子葉:農桿菌轉換法農桿菌是一種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能在自然條件下感染雙子葉植物,而對大多數單子葉植物沒有感染能力。植物體受到損傷時,傷口處會分泌分類化合物,吸引農桿菌。這時農桿菌上的質粒可轉移受體細胞。基因槍法→單子葉植物 利用壓縮氣體產生的動力花粉管通道法→單子葉,雙子葉均可 簡便經濟
Ⅷ 如何給植物轉基因
農桿菌介導轉化農桿菌是普遍存在於土壤中的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它能在自然條件下趨化性地感染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的受傷部位,並誘導產生冠癭瘤或發狀根。根癌農
轉基因
桿菌和發根農桿菌中細胞中分別含有Ti質粒和Ri質粒,其上有一段T-DNA,農桿菌通過侵染植物傷口進入細胞後,可將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組中。
因此,農桿菌是一種天然的植物遺傳轉化體系。人們將目的基因插入到經過改造的T-DNA區,藉助農桿菌的感染實現外源基因向植物細胞的轉移與整合,然後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再生出轉基因植株。
農桿菌介導法起初只被用於雙子葉植物中,自從技術瓶頸被打破之後,農桿菌介導轉化在單子葉植物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水稻已經被當作模式植物進行研究。
花粉管通道法
在授粉後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開花、受精過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將外源DNA導入受精卵細胞,並進一步地被整合到受體細胞的基因組中,隨著受精卵的發育而成為帶轉基因的新個體。該方法於80年代初期由中國學者周光宇提出,中國目前推廣面積最大的轉基因抗蟲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來的。該法的最大優點是不依賴組織培養人工再生植株,技術簡單,不需要裝備精良的實驗室,常規育種工作者易於掌握。[14]
核顯微注射法
核顯微注射法是動物轉基因技術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顯微鏡下將外源基因注射到受精卵細胞的原核內,注射的外源基因與胚胎基因組融合,然後進行體外培養,最後移植到受體母畜子宮內發育,這樣分娩的動物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含有新的DNA片段。-這種方法的缺點是效率低、位置效應(外源基因插入位點隨機性)造成的表達結果的不確定性、動物利用率低等,在反芻動物還存在著繁殖周期長,有較強的時間限制、需要大量的供體和受體動物等特點。
詳細步驟:在顯微鏡下,用一根極細的玻璃針(直徑1-2微米)直接將DNA注射到胚胎的細胞核內,再把注射過DNA的胚胎移植到動物體內,使之發育成正常的幼仔。用這種方法生產的動物約有十分之一是整合外源基因的轉基因動物。
基因槍法
利用火葯爆炸或高壓氣體加速(這一加速設備被稱為基因槍),將包裹了帶目的基因的DNA溶液的高速微彈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組織和細胞中,然後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再生出植株,選出其中轉基因陽性植株即為轉基因植株。與農桿菌轉化相比,基因槍法轉化的一個主要優點是不受受體植物范圍的限制。而且其載體質粒的構建也相對簡單,因此也是轉基因研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
精子介導法
轉基因技術圖示
精子介導的基因轉移是把精子作適當處理後,使其具有攜帶外源基因的能力。然後,用攜帶有外源基因的精子給發情母畜授精。在母畜所生的後代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動物是整合外源基因的轉基因動物。
同顯微注射方法相比,精子介導的基因轉移有兩個優點:首先是它的成本很低,只有顯微注射法成本的1/10。其次,由於它不涉及對動物進行處理,因此,可以用生產牛群或羊群進行實驗,以保證每次實驗都能夠獲得成功。
核移植轉基因法
體細胞核移植是一種轉基因技術。該方法是先把外源基因與供體細胞在培養基中培養,使外源基因整合到供體細胞上,然後將供體細胞細胞核移植到受體細胞——去核卵母細胞,構成重建胚,再把其移植到假孕母體,待其妊娠、分娩,便可得到轉基因的克隆動物。
體細胞核移植法
先在體外培養的體細胞中進行基因導入,篩選獲得帶轉基因的細胞。然後,將帶轉基因體細胞核移植到去掉細胞核的卵細胞中,生產重構胚胎。重構胚胎經移植到母體中,產生的仔畜百分之百是轉基因動物。
Ⅸ 如何構建轉基因植株
幾種常用的植物轉基因方法
遺傳轉化的方法按其是否需要通過組織培養再生植株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據要通過組織培養再生植株,常用的方法有農桿菌介導轉化法、基因槍法;另一類不需要通過組織培養,目前比較成熟的主要有花粉管通道法。
1農桿菌介導轉化法
農桿菌是普遍存在於土壤中的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它能在自然條件下趨化性地感染大多數雙於葉植物的受傷部位,並誘導產生冠瘓瘤或發狀根。根想農桿菌和發根農桿菌細胞中分別含有Ti質粒和Ri質粒,其上有一段T—DNA,農桿菌通過侵染植物傷口進入細胞後,可將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組中。因此,農桿菌是一種天然的植物遺傳轉化體系。人們將目的基因插入到經過改造的T—DNA區,藉助農桿菌的感染實現外源基因向植物細胞的轉移與整合,然後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再生出轉基因植株。 農桿菌介導法起初只被用於雙於葉植物中,近年來,農桿菌介導轉化在一些單子葉植物(尤其是水稻)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2基因槍介導轉化法
利用火葯爆炸或高壓氣體加速(這一加速設備被稱為基因槍),將包裹了帶目的基因的
DNA溶液的高速微彈直接送入完整的植物組織和細胞中,然後通過細腦和組織培養技術,再生出植株,選出其中轉基因陽性植株即為轉基因植株。與農桿菌轉化相比,基因槍法轉化的一個主要優點是不受受體植物范圍的限制。而且其載體質粒的構建也相對簡單,因此也是目前轉基因研究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
3花粉管通道法
在授粉後向於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開花、受精過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將外源DNA導入受精卵細胞,並進一步地被整合到受體細胞的基因組中,隨著受精卵的發育而成為帶轉基因的新個體。該方法於印年代初期由我國學者周光字提出,我國目前推廣面積最大的轉基因抗蟲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來的。該法的最大優點是不依賴組織培養人工再生植株,技術簡單,不需要裝備精良的實驗室,常規育種工作者易於掌握。
Ⅹ 轉基因植物的轉化方法
①農桿菌介導法
農桿菌的Ti質粒可以作為載體。Ti質粒上有兩個區域,一個是T-DNA區,這是能夠轉移並整合進植物受體的區段;另一個是Vir區,它編碼實現質粒轉移所需的蛋白質。將待轉化的外源基因先克隆在大腸桿菌質粒上,然後將此質粒轉入不會引起冠癭瘤的農桿菌(這種菌的Ti質粒已除去了T-DNA),使外源基因通過同源重組整合在Ti質粒上;然後用帶有外源基因的這種農桿菌去轉化植物細胞,將外源基因轉入植物細胞的基因組。
②直接轉入法
這是將裸露的DNA直接導入植物細胞,然後將這些細胞在體外培養再生出植株。裸露的DNA的轉化效率較低,因而要輔之以高效率的組織培養系統。
植物細胞有一層很厚的細胞壁,因此需先去除植物細胞壁,使之成為原生質體,然後用來直接轉入外源DNA。當然,也可用機械的方法將DNA直接注入植物細胞而毋須去除細胞壁,這類方法有用顯微操縱儀把DNA直接注入植物細胞,也可在金屬微粒上蘸塗了外源DNA,把它當作子彈,用「基因槍」轟擊植物組織而進入植物細胞。
③原生質體融合
將不同物種的原生質體進行融合,可實現兩種基因組的結合。也可將一種細胞的細胞器,如線粒體或葉綠體與另一種細胞融合,此時,是一種細胞的細胞核處於兩種細胞來源的細胞質中,這就形成了胞質雜種(cybrid)。
④花粉管通道法
在授粉後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開花、受精過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將外源DNA導入受精卵細胞中,並進一步整合到受體細胞的基因中,隨受精卵的發育而成為轉基因新個體。該方法是由中國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中國目前推廣面積最大的轉基因抗蟲棉就是採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