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構建方法圖片

構建方法圖片

發布時間:2022-08-23 01:09:43

如何構建穩定細胞株

構建方法:先把質粒整合到染色體上後,用相應的質粒DNA中的抗性標志來篩選該細胞系,就行成了穩定表達的細胞株。

細胞株是用單細胞分離培養或通過篩選的方法,由單細胞增殖形成的細胞群。細胞株的特殊性質或標志必須在整個培養期間始終存在。原代培養物經首次傳代成功後即為細胞系(cell line), 由原先存在於原代培養物中的細胞世系所組成。如果不能繼續傳代,或傳代次數有限, 可稱為有限細胞系(finite cell line), 如可以連續培養, 則稱為連續細胞系(continuous cell line), 培養50代以上並無限培養下去。

細胞株是通過選擇法或克隆形成法從原代培養物或細胞系中獲得的具有特殊性質或標志的培養細胞。從培養代數來講,可培養到40-50代。細胞株的特殊性質或標志必須在整個培養期間始終存在。對於人類腫瘤細胞,在體外培養半年以上,生長穩定,並連續傳代的即可稱為連續性株或系。

(1)構建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一般流程

1、篩選濃度測定:以10~14天細胞全部死亡的抗生素濃度為篩選濃度;

2、細胞接種:轉染實驗前天接種細胞,各種細胞的平板密度依據各種細胞的生長率和細胞形狀而定。進行轉染當天細胞密度應達到60%~80%覆蓋;

3、細胞轉染(病毒、脂質體、電穿孔、FuGENE 6);

4、利用質粒上含有的抗性選擇進行篩選;

5、鑒定篩選結果。

參考資料:網路-細胞株

網路-穩定細胞系

㈡ 高中各科知識體系構建方法

概念輻射式

方法簡介

概念輻射式知識體系構建是指以政治學科中的某一個核心概念為基點,對課本中與這一概念有關的知識點進行全面輻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礎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個以此概念為核心的知識系統的過程。

概念輻射式知識體系構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圖所示。在概念輻射式知識體系在構建過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級輻射,即從核心概念出發,輻射到A知識,把與A知識相關的知識整合起來;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級輻射,即在完成對A知識相關知識的整合的基礎上,再由A知識輻射到A1知識,把與A1知識相關的知識也整合起來。

範例引路

國家是政治常識教學中「含金量」很高的一個核心概念。我們可以國家這一概念為核心,通過兩級輻射,把整個政治常識第一課的內容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首先,通過一級輻射,可輻射到國家的屬性、國家的職能、國家的性質和國家的形式等知識,並把與他們相關的一些基礎知識整合起來:

① 國家的屬性,即國傢具有主權屬性、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
② 國家職能,主要包括其含義、內容(對內與對外);
③ 國家性質,主要包括國體的含義、國家性質的決定、國家性質的判斷標志及民主與專政等;
④ 國家的形式,包括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和國家結構形式。

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主要內容有政體的含義、政體與國體的關系、當代國家的基本類型等;國家結構形式則主要包括含義、基本類型(主要有單一制和聯邦制的含義和各自特徵)。

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二級輻射:

① 由國家職能可輻射到我國的國家職能這一知識(我國的對內職能和對外職能);
② 由國家性質可輻射到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這一知識(主要包括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含義、人民民主專政的優點和特點、加強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必須堅持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等知識);
③ 由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可輻射到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可圍繞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三個概念把這一塊內容整合起來);
④ 由國家結構形式可輻射到我國的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主要包括我國實行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具有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的共性、我國的單一制國家結構形式又有自己的個性即「一國兩制」的有關內容)。

這樣,經過一、二兩級輻射,政治常識第一課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如下圖所示。

導學提示

概念輻射式知識體系構建關鍵在於找出「含金量」比較高的核心概念。概念的「含金量」越高,其輻射的面越廣,能夠建立起來的知識體系也越大;反之越小。

像經濟常識中的商品、經濟制度、市場經濟、產業、企業、財政、稅收、金融、對外開放等,哲學常識中的物質、意識、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性、聯系、發展、矛盾、價值觀、認識、實踐等,政治常識中的國家、政黨、民族、宗教、國際關系等,都是含金量頗高的概念,以它們為基點,都能輻射建立起較大的知識體系。

㈢ 魔方如何快速構建十字架

加我(奧雲慧)QQ756407610我發給你原文件。以下文章是不帶原圖的。
魔方CROSS建立方法其實就是架十字,然後它們的順序是這樣的Cross(底部十字),F2L(前兩層),OLL(上層反色),PLL(上層復原)。這個方法是當今最流行的快速還原方法。
完成方法一共分四步:CROSS-> F2L- > OLL- > PLL
CROSS:先選擇一面做為底層,架好十字
F2L: First two Layer 的意思把架好十字的底層和中間層同時復原
OLL:ORIENT Last Layer 上層的顏色一致,暫不考慮位置是否正確
PLL:POSITION Last Layer 上層的棱塊、角塊正確歸位

1.1架十字

完整的十字
如圖,這是我們這一步所要達到的目的,習慣上一般把這一步形象的稱為「架十字」或「架第一層十字」。
1.1.1 了解自己魔方的顏色
請拿起你的魔方,看看你的魔方的六個面都各是什麼顏色,如果你的魔方是已經打亂了的,則看魔方的六個中心塊的顏色(不需要理會角塊與棱塊),比如,下面是我用的魔方。
註:面的顏色與中心塊的顏色總是一致的。

中心塊與面的顏色

這里的「顏色」包含了兩層內容:1、是什麼顏色;2、各顏色的排列。
第一點如上面的魔方,六個面(中心塊)的顏色分別是:黃、橙、青、紅、藍、白。而第二點則是關於這六個顏色是如何排列,如黃色旁邊的四面是什麼顏色,橙色旁邊的四面是什麼顏色等等。
知道了這兩點後,我們便可進入下面一步了。
1.1.2 選擇開始面與記憶魔方顏色
首先要選擇魔方的某種顏色作為自己的「開始面」,也就是以後的每一次復原魔方都從這個顏色面開始。這種作法對於快速提高還原速度非常有意義,初學者也能較快地就熟練。大家可根據自己的色覺固定一個開始面,建議不要用暗色彩,即紅色面和藍色面。
另說明一點,這個開始面是可以更改的,如果你在以後感覺到從其它某個顏色開始還原更好,可以再進行更改。
再下來,是要對魔方的顏色作簡單的記憶,你需要記住:開始面旁的四個側面的顏色及順序是什麼。
這里以我以前的學習過程為例,說明一下記憶的內容和方法,我使用的是黃色開始面:

1. 記住四個顏色的順時針順序(從橙色起)是「橙→青→紅→藍」。
2. 記住橙色的背面是紅色(橙紅為相近色系);
3. 記住青色的背面是藍色(青藍為相近色系);
這里的第1點記憶內容實際已經包含了2、3點的內容了,特別分出來是為了強化一下。
註:標准魔方的各面顏色搭配一般是固定的,當前比較流行的顏色搭配順序是紅色背對橙色、藍色背對青色、黃色背對白色,即如上圖的魔方,常說到的「標准魔方顏色」,也指於此。
1.1.3 架棱的順序
原則上四個棱沒有還原先後次序的要求,但初學者對顏色的記憶不深,可以用下面的還原次序。
1. 先還原任意某個棱塊;
2. 再還原與第一個棱塊處於背面關系的另一個棱塊;
3. 還原餘下兩個棱塊的任意某個;
4. 還原最後一個棱塊;
隨便舉個例來說明一下吧:

架棱的順序

第一步是任意還原某個棱塊,這里選擇先還原「黃橙」棱;第二步是還原了與「黃橙」棱塊處於背面關系的 「黃紅」棱,在魔方上呈現一個「一」字;第三步是還原餘下兩個棱塊的任意某個,這里選擇了還原「黃青」棱,根據「橙→青→紅→藍」的顏色順序,「黃青」棱還原在了「黃橙」棱的順時針左側;第四步是還原最後一個棱,還原到最後一個位置上。由此,十字的主體就算完成了。
1.1.4 架第一棱
從這一步開始,我們正式開始學習還原魔方了。第一個棱的還原有四種可能情況:

R R』 R2 RF』 R』F』

本文對各類狀態的羅列都比較詳細,但絕不是要求大家一個個去記憶的,請大家多進行練習,慢慢理解其規律,整個第一層的還原其實都可以歸結為幾條規律的。
另外,大家在這里以及下文的整個還原過程中,除了已經還原了的塊和現在准備還原的塊之外,其它所有的中心塊、角塊、棱塊都不需要理會它們的情況如何,即使它們已經處在正確的位置上。

1.1.5 架第二棱
首先將你的魔方作如下的轉動調整。
...

1.1.5 架第二棱
首先將你的魔方作如下的轉動調整。

轉動後觀察第二棱與第一棱的位置關系,多轉幾次,直到第二棱與第一棱的關系成為下列的某種狀態,下面是第二棱的還原方法。...

R R』 R2 RUF』 R』UF』

FR B』R』 FUF』 B』U』B
1.1.6 架第三棱
像架第二棱時的方法一樣,首先將你的魔方作同樣的轉動調整。

轉動後觀察第三棱與前二棱的位置關系,多轉幾次,直到第三棱與前二棱的關系成為下列的某種狀態,下面是第三棱的還原方法。

F』 F F2 F』U』R

FU』R B』UR』 B2D2F2
1.1.7 架第四棱
像前面的方法一樣,仍然首先將你的魔方作同樣的轉動調整。

轉動後觀察第四棱與前三棱的位置關系,多轉幾次,直到第四棱與前三棱的關系成為下列的某種狀態,下面是第四棱的還原方法。

F F』 F2 F』U』R FU』R
1.1.8 較正中心塊
架十字的最後一步是較正中心塊,還是將你的魔方作下列的轉動調整。

D
轉動後觀察四個棱塊與各面中心塊的顏色對齊情況,多轉幾次,一個完整的十字就出現了

㈣ 構建模式圖是學習地理7方法之一.圖為「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圖」.xl-30題.當北印度洋的大洋環流流向與2示

A、北半球冬季,長江進入枯水期,故不符合題意;
B、北半球冬季,東亞地區盛行西北風,故不符合題意;
C、6月份,地球公轉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季,地球公轉速度較快,故不符合題意;
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為夏季,南非開普敦為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熱乾燥,故正確.
故選:人.

㈤ 中葯指紋圖譜的構建方法

目前,中葯指紋圖譜技術已涉及眾多方法,包括薄層掃描(TLCS)、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氣相色譜法(GC)和高效毛細管電泳法(HPCE)等色譜法以及紫外光譜法(UV)、紅外光譜法(IR)、質譜法(MS)、核磁共振法(NMR)和X—射線衍射法等光譜法。其中色譜方法為主流方法,尤其是HPLC、TLCS和GC已成為公認的三種常規分析手段。由於HPLC具有分離效能高、選擇性高、檢測靈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應用范圍廣等特點;中葯成分絕大多數可在高效液相色譜儀上進行分析檢測,且積累較豐富的應用經驗。因此高效液相色譜法已成為中葯指紋圖譜技術的首選方法。隨著HPLC— MS和GC—MS等聯用技術的應用,中葯指紋圖譜技術更趨完善。
1 薄層色譜法(TLC) 薄層色譜具有選用范圍廣,重現性好等優點,常用於中葯各種成分的鑒別。用固定波長對薄層展開的各斑點作薄層掃描圖譜比目測的層析圖譜更為客觀准確,因而具有更好的指紋鑒別意義。但由於受薄層板的質量和開放式層析系統等外界因素的影響,易引起一定的實驗誤差。
2 氣相色譜法 (GC) 氣相色譜是封閉性色譜,受外界影響較少,具有高性能、高選擇性、高靈敏度等優點,適合於葯材及制劑中揮發性成分指紋圖譜的研究。一般使用質量型檢測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ID)。錢浩泉等[5]用氣相色譜法建立了高良姜及其邊緣植物揮發油成分的指紋圖譜。具體應用中多與質譜聯用,不僅具有 GC 的高分離效能,而且兼備了質譜鑒定的高靈敏度和准確性。
3 高效液相色譜法 (HPLC) 高效液相色譜具有分離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定量精密度高,檢測器種類多,穩定性好等特點。不受樣品揮發度和熱穩定性的限制,比氣相色譜法應用范圍更廣,樣品中大多數成分均可在高效液相色譜儀上進行分析檢測,是構建指紋圖譜的主要方法之一。由於中葯成分的復雜性,構建指紋圖譜一般採用梯度洗脫,因為逐步提高流動相洗脫能力可獲得較多色譜峰,提供更多指紋信息。在考察條件時,要對指標成分和非指標成分都予以考慮,由於葯材中各種成分的吸收波長及對不同檢測器的響應不同,在構建指紋圖譜時也需要加以考慮。實際應用中多使用多種聯用技術,充分利用各檢測器的互補性,從不同角度反映葯材及制劑的全貌,從各種圖譜中得到結構信息。
4 高速逆流色譜法 (HSCCC) 它是目前國際上較新型的液-液分配色譜技術,利用相對移動的兩種互不相溶溶劑,在處於動態平衡的兩相中將具有不同分配比的組分分離。已有報道[6]將 HSCCC應用於生物鹼、黃酮、木脂素、蒽醌等天然產物的分離分析。具有分離效率高,溶劑用量少,無吸附,樣品回收率高,重現性好和適用范圍廣等優點。
5 高效毛細管電泳法 (HPCE) 高效毛細管電泳技術是以高壓電場為驅動,毛細管為分離通道,依據樣品中各組分淌度和分配行為上的差異而實現高效快速分離的新型電泳技術。毛細管電泳的廣泛應用取決於其多變的分離模式,幾乎涉及分析化學中所有的分離對象,小到無機離子,大到蛋白質和高分子聚合物,也能夠分析不帶電荷的中性物質[7]。具有所需樣品少、溶劑消耗少、抗污染能力強、可直接分析水溶液等優點。其中毛細管區帶電泳 (CZE) 和膠束電動毛細管電泳色譜 (MECC) 是中草葯分析中最常見的兩種模式。但該方法的重現性有待提高。
6 紫外可見光譜 (UV) 紫外可見光譜反映不同化學物質的電子共扼體系特徵,具有加和性,對於混合物的鑒別專屬性差,解析度低,故紫外光譜很少用於指紋圖譜的構建。
7 紅外光譜和近紅外光譜 (IR) 紅外光譜是由分子的振動-轉動能級躍遷產生的光譜,紅外光譜具有高度的特徵性。近紅外光譜法在中葯質量控制方面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8 核磁共振法 (NMR) 從純有機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氫譜上可獲得結構信息,包括各類質子的化學位移、數量核偶合關系。核磁共振譜具有高度的重現性和特徵性,易於解析和進一步研究,可評價葯材和中成葯質量的均一性和穩定性。
9 質譜法 (MS) 將中葯提取液置質譜儀中進行電子轟擊電離,可獲得提取液中化學成分的質譜指紋譜,不同中葯提取液所含成分不同,所得質譜圖顯示的分子離子峰及進一步,裂解碎片峰不一致,可供鑒別。
10 X射線衍射法 物質被X射線照射可產生不同程度的衍射現象,只要某一混合物的組成是恆定的,其衍射圖譜可以作為該混合物的特徵圖譜。該法具有圖譜指紋專屬性強,信息量大,所需樣品量小等諸多優點,X射線衍射法在動物類葯材鑒定與辨別中有獨特的優勢[8]。
11 分子生物學法 (DNA) 利用聚合酶鏈反應從不同生物樣品中人工合成 DNA片斷,而這種 DNA片斷的大小、數目可因不同的生物而異,故稱之為 DNA指紋圖譜。該技術具有重復性好、靈敏度高的優點。限制性內切酶片段長度多態性(RFLP)是最常用的構建 DNA指紋圖譜的方法,但該法費時費力,應用受到限制。隨機擴增多態 DNA(RAPD)標記,可以在特異 DNA序列尚不清楚的情況下,檢測DNA的多態性,這是構建中葯指紋圖譜的新方法,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 羅志勇等[9]採用 RFLP技術,分析了人參、西洋參基因 DNA指紋圖譜。

㈥ 二叉樹怎麼建立

二叉樹建立方法:

㈦ 幻方的各種構建方法舉例

馬步法,右移動一格,下移動兩格,超出界後,從對邊再進來,想貪食蛇一樣。要配合轉向步法。

㈧ 構造圖的繪制步驟及方法

1.資料的檢查

因為繪制構造圖的全部數據都是從剖面圖(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取得的,剖面解釋的可靠程度直接關繫到構造圖的質量,所以在繪制構造圖之前,應對所有剖面進行檢查。主要檢查標准層的地質屬性是否准確,數量上是否滿足地質任務的要求;斷層、超覆、尖滅等地質現象的確定是否合理,上下反射層之間和相鄰剖面間的解釋有無矛盾之處;各剖面交點閉合誤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小於等值線距之半)以內等。

2.選擇作圖層位和比例尺

(1)作圖層位的選擇:在所對比的若干反射層中,選擇能控制地質構造特徵的標准層作為繪制構造圖的層位,目的層是必須選擇的作圖層位。如果目的層不是較好的反射標准層,甚至難以對比追蹤波,也必須作假想層來繪制構造圖。至於要選多少個層位製作構造圖,則可根據勘探任務和地質要求而定。在角度不整合面上下,一般應各選一層分別作構造圖。

(2)作圖比例尺:比例尺和等值線距反映了構造圖的精確度,而構造圖的精確度又取決於測網的密度、地質情況、勘探任務和資料質量等因素。在資料質量好,構造復雜的情況下,應選擇較大的比例尺和較小的等值線距,反之亦然。在不同的勘探階段,其構造圖的作圖比例尺和等值線距,都有一定的要求,詳見下表。

地震勘探

3.描繪測線平面分布圖

根據測量資料,用透明紙把所有測線的平面位置描下作為底圖,註明測線號、測線起止樁號、交點樁號、已鑽井位、主要地物及經緯度等。

4.取數據

在經過解釋的時間剖面或深度剖面上,對所選的作圖層位,按一定距離(通常在測線平面圖上為1cm)及測線交點處讀取t0值或深度值,同時將斷點位置、落差、超覆點、尖滅點等數據標注在測線位置圖上。對構造的主要部位及特徵點附近應加密取值。

5.製作斷裂系統圖

在各條剖面上劃分出斷層之後,需要把屬於同一斷層的斷點在平面上組合起來,繪制斷裂系統圖(圖5-15)。斷裂系統圖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構造圖的精度。

(1)斷點在平面圖上的標記方法

將同一層位的所有斷點投影於測線上,如圖5-16所示,把投影點的位置繪在測線平面位置圖上,並用一定符號表示斷層性質,如:正斷層用 表示,逆斷層用 表示,其中 代表下降盤,「↑」代表傾向(圖5-15)。這樣標記的斷層位置,只有對水平界面或垂直斷層走向的偏移剖面才是正確的,否則相對實際位置要出現偏移。所以這里所確定的斷裂系統,如果是等t0圖上的斷裂系統,則由等t0圖製作等深度圖(構造圖)要做偏移校正。

圖5-15 斷裂系統圖

圖5-16 斷點位置確定

(2)在不同的剖面上識別同一斷層的依據

1)在平行的剖面上,斷層性質相同,斷面、斷盤產狀相似。

2)斷開的地層層位基本一致或有規律變化。

3)斷點位置靠近、斷距相近或沿走向呈規律變化。

4)同一斷塊、地層產狀變化一致或有一定規律。

5)區域性大斷裂一般平行區域構造走向,斷層兩側波組有明顯差異。

(3)斷點平面組合時應注意的問題

①兩條斷層相交時,應該用構造地質學理論加以分析,按斷層發生的先後分為主幹斷層和派生斷層。晚期的新斷層應切割早期的老斷層,而老斷層在新斷層兩側發生錯動(圖5-17a)。當兩條斷層相接觸時,一般應是小斷層的一端觸到大斷層上(圖5-17b),其中長支是老斷層或者是同時伴生的深斷層,而淺層不斷的一般是老斷層;深淺層都斷,落差基本一致時一般為新斷層;落差上小下大者屬於邊沉積邊發育的斷層。

圖5-17 斷層年代判斷

②一些斷點很清晰的斷層,在平面連接時不能穿過無斷點顯示的剖面。

③經平面組合後剩餘的孤立斷點,應是斷距小,延伸較短的小斷層。

④當地層傾角較大(20°以上)時,確定斷層和組合斷點時應結合偏移剖面,但剖面平行走向時,斷層仍不能實現偏移歸位,有時會存在假斷點。在圖5-18中,剖面E5在F'兩邊,分別收到來自斷層F上、下盤的反射,因而出現了假斷點F'。

⑤在斷點組合時,應將剖面與平面相結合,反復對比,使組合方案達到最合理為止。

圖5-18 假斷點的形成

6.繪制等值線

按規定的等值線距(如前面表中所示),根據展在平面透明底圖上的t0值或深度值描繪圓滑的等值曲線。先勾出大致的輪廓,如構造的高點和低點,構造軸線等,然後再考慮構造的細節。在復雜斷塊區,應以斷塊為單位描繪。描繪等值線應注意下述規律:

(1)所繪出的平面圖,在構造形態、范圍、高點位置和幅度等方面的特徵上,都與有關的剖面圖基本一致。

(2)應符合構造規律(圖5-19):①在單斜層上,等值線間隔應均勻變化,不允許出現多線或缺線現象(圖5-19a、b)。②兩個正向(或負向)構造之間不能存在單線,如圖5-19c中虛線是錯誤的。③正負向構造,在無斷層影響時,都應相間出現,構造軸向大體一致。④繪制斷層線兩側的等值線時,應考慮斷開前構造形態上的聯系,如圖5-19d的勾法是錯誤的,圖e是正確的。另外,斷層上升盤某點等值線的數值加上斷層的落差,應等於下降盤等值線的數值,如圖5-19f所示。⑤同一斷層,在上下層構造圖上的位置不能相交,當斷面直立時,深淺層構造圖的斷層位置應當重合;當斷層傾斜時,同一斷層在各層構造圖上應彼此平行,且在深層的位置較淺層的位置往斷層下傾方向偏移。⑥背斜構造斷開後,下降盤等值線范圍比同深度上升盤的范圍小。對於正斷層,其上下盤斷點投影到地面上的水平位置錯開,如圖5-19b所示;對於逆斷層,其上下盤斷點投影到地平面上的水平位置出現疊掩,如圖5-19a所示。

圖5-19 繪制構造圖等值線正確性的判別

(3)構造圖的規格要求及常用地質符號。在構造圖上應標注圖名、比例尺、經緯度、井位、主要地物、圖例和責任人等。常用的地質符號見圖5-20。

圖5-20 構造圖上所用符號

㈨ 如何建立用戶畫像

  1. 數據源分析

    還原用戶信息,因此數據來源於:所有用戶相關的數據。

  2. 靜態信息

    包括人口屬性、商業屬性等方面。

  3. 動態

    用戶不斷變化的行為習慣。

㈩ 常用四種曲面構造方法是什麼

第一種:自動劃分。

認為,自動曲面化並不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質量差,錯誤多,作用不大。

第二種:使用「繪制曲面片布局圖」功能手動繪制。

採用「繪制曲面片布局圖」手動繪制曲面片,不過在面對一些復雜的范圍相對較大的產品時,如果單一使用這種手動繪制會浪費大量的時間。

所以認為,「繪制曲面片布局圖」應與其他的劃分方法結合,而不應盲目地單獨使用。盡管如此,但「繪制曲面片布局圖」不失為一種劃分曲面片的好方法,只要初學者能靈活處理劃分時所出現的問題,比如「紅線白線」,它會在工作中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種:使用邊界劃分。

所謂使用邊界劃分曲面片,就是我們在多邊形網路階段使用"繪制""從截面創建"等方法在產品表面用曲線劃分出未來細分曲面片的四邊大體區域,

轉入到曲面階段後,使用「探測曲率」—「構造麯面片」等功能流程,接著在曲面片控制面板中進行定義細分,然後「構造格柵」,最終生成、合並、輸出合格的曲面。

第四種:使用輪廓線創建。

在曲面階段,點擊"編輯輪廓線"菜單,在這里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大體輪廓手動劃分,然後使用「探測曲率」—「構造麯面片」等功能流程完成最終曲面的創建。這種方法小編在平時工作中比較喜歡使用。

(10)構建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當動線按照一定的規律運動時,形成的曲面稱為規則曲面;當動線作不規則運動時,形成的曲面稱為不規則曲面。形成曲面的母線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曲線。如果曲面是由直線運動形成的則稱為直線面(如圓柱面、圓錐面等);

由曲線運動形成的曲面則稱為曲線面(如球面、環面等)。直線面的連續兩直素線彼此平行或相交(即它們位於同一平面上),這種能無變形地展開成一平面的曲面,屬於可展曲面。如連續兩直素線彼此交叉(即它們不位於同一平面上)的曲面,則屬於不可展曲面。

閱讀全文

與構建方法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循環水真空泵使用方法 瀏覽:566
vivo屏幕旋轉按鈕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46
結核桿菌快速檢測方法有 瀏覽:655
科目二五項操作技巧方法詳細初學 瀏覽:200
關節炎有什麼土方法 瀏覽:220
散稱商品正確的書寫方法圖片 瀏覽:831
細菌無性繁殖計算方法 瀏覽:287
t恤衫改造方法視頻 瀏覽:836
淘寶常用電腦設置方法 瀏覽:362
減肥最簡單方法大全 瀏覽:442
ibm台式電腦進入bios方法 瀏覽:294
洗胃管連接方法 瀏覽:950
趙麗穎如何瘦臉方法 瀏覽:233
北京銅鋁暖氣片安裝方法 瀏覽:136
如何黑斑最快最有效方法 瀏覽:260
電子經緯儀的使用方法圖示 瀏覽:359
生地中考拿高分技巧方法視頻 瀏覽:359
K平均演算法屬於什麼分析方法 瀏覽:15
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好方法 瀏覽:540
用什麼方法可以測出音量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