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食用油調成香油的方法

食用油調成香油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2 23:20:02

A. 香油怎樣提煉

分為機榨香油和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
小磨香油採用低溫水代法製取,芝麻本身含有一種天然抗氧化物質--芝麻酚,芝麻酚具有濃郁的芳香氣味,小磨香油在製作的過程中,芝麻酚在低溫下不易被破壞流失,對香油天然的抗氧化作用。因此小磨香油的保質期、保存期較長。小磨香油在低溫下製取的過程中,其所含的營養成分不易被破壞流失,因此營養價值較高。
機榨香油:
機榨香油是在高溫下製取的,由於產生高溫,芝麻在榨取香油的過程中,芝麻酚受高溫的影響而被破壞流失較大,對香油的天然抗氧化作用降低。因此機榨香油比小磨香油的保質期、保存期短。機榨香油在高溫下榨取的過程中,其所含的營養成分在高溫高壓下被破壞流失較大,因此機榨香油營養價值相對降低。機榨香油含皂量較高,泡沫大,芝麻中含的皂化物在榨取香油的過程中,與香油一起榨出溶於香油中,所以機榨香油起泡磨較大。因皂化值過高,人食用後對身體有害,而機榨香油又不能與其他植物油一樣經過化學提煉,其中含的皂化物不能除掉。採用高壓機榨法製取,由於高壓產生高溫,香味在高溫下揮發較大。具有一般較濃烈的芝麻焦糊味,口感滋味有糊味和苦味感。
香油是小磨香油和機制香油的統稱,亦即具有濃郁或顯著香味的芝麻油。在加工過程中,芝麻中的特有成分經高溫炒料處理後,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物質,致使芝麻油具有獨特的香味,有別於其它各種食用油,故稱香油。按加工工藝不同,香尚未分為小磨香油和機制香油兩種。
[編輯本段]購買鑒別方法
辨色法:純香油呈紅色或橙紅色,機榨香油比小磨香油顏色淡,香油中摻入菜籽油則顏色深黃,摻入棉籽油則顏色深紅。
水試法:用筷子蘸一滴香油滴到平靜的涼水面上,純香油會呈現出無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而後凝成若干個細小的油珠。摻假香油的油花小而厚,且不易擴散。
嗅聞法:小磨香油香味醇厚、濃郁、獨特,如摻進了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則不但香味差,而且會有花生、豆腥等其它氣味。
[編輯本段]香油的醫療作用
1、每晚睡前和早晨起床後喝半匙芝麻油,可治支氣管炎和便秘。
2、患有牙周炎、口臭、扁桃體炎、牙齦出血時,每天含半匙芝麻油可減輕症狀。
3、魚骨卡住食管時,喝一點芝麻油,魚骨可滑過食管粘膜,並易排出體外。
4、常食芝麻油有防治動脈硬化和抗衰老作用。
芝麻自古以來就稱為長壽不老的高級食品。芝麻有黑、白二種,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葯用以黑芝麻為良。芝麻的莖、葉、莢殼、花都可以做葯。芝麻含維生素e、維生素b1、亞油酸、蛋白質、麻糖、多縮戊糖、鈣、磷、鐵等礦物質和各種豐富的營養成分。其中含量最多,成為主要成分的維生素e,又常被人們稱為防止衰老的維生素。它對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很好的效果。還有不飽和脂肪酸的亞油酸,它有調節膽固醇的功能,因而又被稱為「永葆青春的營養源」。
除芝麻外,含有亞麻酸的食品雖然很多,但都不如芝麻的效果好。之是因為芝麻同時含有亞麻酸和維生素e,兩者同時存在,不但防止了亞麻酸容易氧化的缺點,有起到協同作用,加強了對動脈硬化和高血壓的治療效果。
中醫學對芝麻的葯用有較高的認識,稱它是一味強壯劑,有補血、潤腸、生津、通乳、養發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頭發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頭暈耳鳴等症狀。
據報道,黑芝麻對於慢性神經炎、末梢神經麻痹均有療效。由於芝麻油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故血管硬化,高血壓患者食之有益。
芝麻葉可以治療中暑頭暈。口渴時,可采鮮芝麻葉一大把,開水沖泡,代茶飲,有清暑解渴之效;關節炎疼痛,可以用芝麻葉100克,洗凈切碎,水煎服。
芝麻根有消炎、止癢作用。治尋麻疹、瘙癢症,可取芝麻根數根,煎湯洗患處。說明:芝麻,古時稱為胡麻、油麻、巨勝、脂麻、烏麻、方莖,分為黑芝麻、白芝麻兩種,食用以白芝麻為好,葯用則以黑芝麻為良,芝麻是一種芬芳的補葯,是良好的滋潤補養強壯劑。
[編輯本段]其他
一些營養師認為,芝麻香油對中老年人來說,應該是最好的佐餐味素之一了。
首先,香油濃郁的香氣,對消化功能已減弱的中老年人來說,不僅可增進食慾,更有利於營養成分的吸收。香油本身的消化吸收率也較高,可達98%。香油大量的油脂,還有很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對便秘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和療效。
其次,香油對軟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彈性均有較好的效果,其豐富的維生素E,有利於維持細胞膜的完整和功能正常,也可減少體內脂質的積累。
第三,香油中的卵磷脂不僅滋潤皮膚,而且可以祛斑,尤其可以祛除老年斑。
最後,中老年人久用香油,還可以預防脫發和過早出現白發。對於牙齦出現萎縮的中年人,特別是還有抽煙和嗜酒習慣的人來說,久用香油可保護牙齦和口腔。

B. 哪種方式製作的香油好(水代法和壓榨法)

水代法。

水代法是遠古時期我們的老祖宗發明的從芝麻中提取香油的傳統方法,優點是不存在任何化學污染,還能把芝麻中殘留的重金屬分離出來(最後殘存在麻渣中),不僅如此,水代法製取的香油因有炒制工序和磨製工序,加工出來的香油香味濃郁,GB/T8233中把水代法製取的香油定義為「小磨香油」,所以,水代法製取的香油無論是食品安全方面或是口感方面為最佳,壓榨法次之。

順便說一下,溶劑浸出法是用化學方法直接從芝麻中提取香油,其油品色澤、香味都不如以上兩種方法,成品油中還存有殘留溶劑量,對人體有害,國家標准嚴格限定在50mg/kg(L)范圍內,該方法一般用於大規模化生產香油工藝中。

(2)食用油調成香油的方法擴展閱讀:

辨色法:純香油呈紅色或橙紅色,機榨香油比小磨香油顏色淡,香油中摻入菜籽油則顏色深黃,摻入棉籽油則顏色深紅。

水試法:用筷子蘸一滴香油滴到平靜的涼水面上,純香油會呈現出無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摻假香油的油花小而厚,且不易擴散。[2]經驗證此法在區分純香油與調和香油時,水溫有決定性作用,涼水兩者都不散,無法區分;溫水兩者都散開,但油花形狀與大小不一致。

嗅聞法:小磨香油香味醇厚、濃郁、獨特,如摻進了花生油、豆油、精煉油、菜籽油等則不但香味差,而且會有花生、豆腥等其它氣味。部分香油是由食用香精勾兌而成,嗅感比較差。

消費者在購買芝麻油時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鑒別:

一看色澤:純香油呈淡紅色或紅中帶黃,如摻入其他油,色就不同。摻菜籽油呈深黃色,摻棉籽油呈黑紅色。對於摻有其他植物油的產品,也可採用水試法:用筷子醮一滴香油滴到平靜的水面上,純香油會呈現出無色透明的薄薄的大油花,摻假的則會出現較厚較小的油花。

二看透明度:一般質量好的香油透明度好,無渾濁。

三看有無沉澱物:質量好的無沉澱和懸浮物,粘度小。

四看有無分層現象:香油對溫度相當敏感,所以在溫度較低時有可能分層。若在常溫下有分層、0℃下粘度無明顯增加,(國家標准在做冷凍試驗時在攝氏零度存放5.5時,不結凍為合格)不凝則很可能是摻假的混雜油。若在什麼溫度下都無分層,說明香油中加入了防凍添加劑。

五查:要認真查看其商標,注意保質期和出廠期,無廠名、廠址、質量標准代號的,要特別警惕。特別要注意其原料或配料(字特別小寫著配製)。

六看價格:參考芝麻價格,一般2.5~3斤芝麻出一斤香油,價格過低的明顯是香精勾兌的假香油!

C. 熬香油怎麼

熬香油

D. 香油製作工藝

香油製作工藝如下:
一、選料炒籽。
選成熟飽滿、干濕適中的新芝麻,先用簸箕清除各種雜質,也可用清水漂洗除去漂浮的雜質和沉底的泥沙,然後堆悶起來,使其均勻吃水。炒芝麻時,先用急火加熱,當快熟時,漸減火勢,並加快攪動,促進煙和水氣的放出。芝麻呈黃褐色時,迅速取出,攤開降溫,並簸去炒焦的碎末渣滓。

二、細磨芝麻。
將炒酥揀凈的芝麻趁熱放在石碾上反復碾磙或小磨上細磨。當把芝麻碾磨至稠糊料漿時檢查細度,用拇指、食指捻開料漿,不留殘渣,越細越好。然後把料漿攬在盆子里,放進盛有開水的鍋里用文火加熱。

三、對漿攪拌。
經過磨料操作
,加入開水攪拌,就能把料漿中的油代替出來。必須用90度以上的開水,加水量一般是芝麻重量的二分之一左右,分三四次加入,逐次減少加水量,每次加水後均要攪拌。油漿底部漸呈蜂窩狀,大部分油即浮出。最後酌量加水定漿,攪速放慢,半小時後將油撇出。

四、震動分油
。料漿加水攪拌後,大部分油從油漿中分離出來,可用麵杖或葫蘆類物體在油渣漿中上下震盪,促進渣漿中的小油滴結團浮出。連續震動撇油三次。震動分油時應保持溫度在八九十度,以減少油的粘度。撇出的香油,若不帶漿渣就不要過濾,即為清香透明的小磨香油。

E. 麻油製作方法

主料:芝麻250g。

輔料:榨油機1台。

自製芝麻油的做法

1、准備好榨油機。接通電源。

F. 自己怎麼做香油

自己在家怎麼做香油:

材料:黑芝麻4斤、鐵鍋、油盒、榨油機。

1.炒鍋加熱,一次放入1斤黑芝麻,中小火翻炒6分鍾左右。

榨油剩下的芝麻渣,可以做打米糊的原料,也可以煮粥。4斤黑芝麻榨了800克左右芝麻油。

(6)食用油調成香油的方法擴展閱讀:

小磨香油傳統製作:

1.篩選。先用細篩篩去芝麻里的塵土雜物,再用簸箕揚去灰塵和未成熟的種子。

2.漂洗。用盤或缸裝足清水,將芝麻倒入,攪拌10~15分鍾,除去浮在水面上的雜物後將芝麻撈出,放在密眼篩子上瀝去水分並浸泣至少半小時。

3.炒芝麻。將洗凈的芝麻放在鐵鍋內烘炒。待鍋內大量蒸汽消失後,改為小火,翻攪更要勤而勻,不可使芝麻焦糊。一直炒到芝麻用手捻碎後心仁呈棗紅色。

4.揚煙吹凈。剛出鍋的芝麻溫度很高,需要降溫冷卻,否則容易使芝麻燒焦,影響香油的質量。可將出鍋的芝麻放在簸箕內,從高處將芝麻楊落到笸籮內,同時從側面吹以涼風,以吹散煙塵,降低溫度,吹凈芝麻糠,得到較為純凈的熟芝麻。

G. 自製芝麻油的做法

原料:花椒半碗,食用油1碗半,開水1半碗,蔥姜蒜各適量
做法:
將開水倒入花椒內,水與花椒的比例為1:1,水能浸濕花椒就行,浸泡時間大約1分鍾。經過開水的泡製,可將花椒中的麻味發揮的淋漓盡致。
2.將浸泡花椒的水過濾掉,留花椒備用。
3.香蔥切段姜切片蒜切塊,方便炸制完撈出。
4.鍋燒熱,放入植物油,植物油與花椒的比例為3:1,這個比例做出來的麻油又香又麻,最適合做涼拌菜。
5.放入蔥薑末,小火慢慢炸。
6.炸制的過程,稍微翻動一下,使蔥姜蒜的香氣更充分的融入到油內,可使麻油吃起來又麻又香。
7.炸至蔥姜蒜微黃。
8.倒入用水泡好的花椒。
9.油中炸制5秒鍾。
10.關火,利用油的余溫將花椒中的麻味燜出來,這樣做出來的花椒不會糊,而且麻味十足。
11.燜至油變涼,將麻油過濾出來。過濾好的麻油盛到乾燥密封的瓶子內,放冰箱,可食用一個夏季。
12.過濾完麻油,剩下的花椒,不要扔掉,壓碎做花椒面或者燉肉炒菜的時候放幾顆,一樣的美味。

H. 如何加工香油

小磨香油水代法生產工藝流程
一、水代法生產原理 水代法在油脂製取中是較為特殊的一種方法,其原理與壓榨法、浸出法均不相同。 此法是利用油料中非油成分對水和油的親和力的不同,以及油水之間的密度差,經過一系列工藝過程,將油脂和親水性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分開。芝麻種子的細胞中除含有油分外,還含有蛋白質、磷脂等,它們相互結合成膠狀物,經過炒籽,使可溶性蛋白質變性,成為不可溶性蛋白質。當加水於炒熟磨細的芝麻醬中時,經過適當的攪動,水逐步滲入到芝麻醬之中,油脂就被代替出來。

(4)揚煙 出鍋的芝麻要立即散熱,降低溫度,揚去煙塵、焦末和碎皮。焦末和碎皮在後續工藝中會影 響油和渣的分離,降低出油率。出鍋芝麻如不及時揚煙降溫,可能產生焦味,影響香油的氣味和色澤。

(5)磨醬 1、將炒酥吹凈的芝麻用石磨或金剛砂輪磨漿機磨成芝麻醬。 芝麻醬磨得愈細愈好。把芝麻醬點在拇指指甲上,用嘴把它輕輕吹開,以指甲上不留明顯的小顆粒為合格。磨醬時添料要勻,嚴禁空磨,隨炒

2、隨磨,熟芝麻的溫度應保持在65-75℃,溫度過低易回潮,磨不細。

3、石磨轉速以每分鍾30轉為宜,石磨的磨紋很細,磨幾批芝麻後就需要鑿磨1次。 磨醬的作用:炒籽後,內部油脂聚集,處於容易提取的狀態(油脂粘度也降低了),經磨細後形成漿狀。由於芝麻含油量較高,出油較多,此漿狀物是固體粒子和油組成的懸浮液,比較穩定,固體物和油很難通過靜置而自行分離。因此,必須藉助於水,使固體粒子吸收水分,增加密度而自行分離。 磨醬要求愈細愈好,這有兩個目的:一是使油料細胞充分破裂,以便盡量取出油脂;二是在對漿攪油時使水分均勻地滲入芝麻醬內部,油脂被完全取代。

(6)兌漿攪油 用人力或離心泵將芝麻醬泵入攪油鍋中,芝麻醬溫度不能低於40℃,分4次加入相當於芝麻醬重80%-100%的沸水。

1、第一次加總用水量的60%,攪拌40-50分鍾,轉速30轉/分。 攪拌開始時芝麻醬很快變稠,難以翻動,除機械攪拌外,需用人力幫助攪拌,否則容易結塊,吃水不勻。攪拌時溫度不低於70℃。到後來,稠度逐漸變小,油、水、渣三者混合均勻,40分鍾後有微小顆粒出現,外麵包有極微量的油。

2、第二次加總用水量的20%,攪拌40-50分鍾,仍需人力助拌,溫度約為60℃。此時顆粒逐漸變大,外部的油增多,部分油開始浮出。

3、第三次約加總水量的15%,,仍需人力助拌約15分鍾。 這時油大部分浮到表面,底部漿成蜂窩狀,流動困難,溫度保持在50℃左右。

4、最後一次加水(俗稱「定漿」)需憑經驗調節到適宜的程度,降低攪拌速度到10轉/分,不需人力助

閱讀全文

與食用油調成香油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克服心理的方式方法 瀏覽:812
物理研究方法一共有幾種 瀏覽:387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手機變成藍牙 瀏覽:484
想把真皮斑淡化有什麼土方法 瀏覽:514
恩蘋果手機簡訊歸類處理方法 瀏覽:942
工程圖紙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542
s6藍牙耳機使用方法 瀏覽:970
訓犬的方法如何訓練馬犬 瀏覽:97
一個人能快速學會下腰的方法 瀏覽:778
籃球比賽技巧與方法視頻 瀏覽:858
循環水真空泵使用方法 瀏覽:568
vivo屏幕旋轉按鈕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50
結核桿菌快速檢測方法有 瀏覽:659
科目二五項操作技巧方法詳細初學 瀏覽:202
關節炎有什麼土方法 瀏覽:228
散稱商品正確的書寫方法圖片 瀏覽:833
細菌無性繁殖計算方法 瀏覽:291
t恤衫改造方法視頻 瀏覽:840
淘寶常用電腦設置方法 瀏覽:368
減肥最簡單方法大全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