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評估的基本方法
1.國際評估准則中基本概念
(1)與資產相關的概念。不動產是指實物形態的土地和附著於土地上的改良物,包括附著於地面或位於地上和地下的附屬物。不動產所有權稱為「不動產權」,是指包含在不動產中的各種權利,通常由獨立於不動產實體的所有權證明文件體現,如所有權證書、租約等正式文件。不動產的價值是由其效用即滿足人們需求和慾望的能力創造的。不動產價值取決於不動產的獨特性、長期存在性、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土地供應的相對有限性以及特定位置不動產的特殊效用。不動產評估中有許多公認的原則,包括供求原則、競爭原則、替代原則、預期或期望原則、變化原則以及其他原則。
不動產之外的資產在法律上稱為動產,包括不動產之外的所有有形或無形的資產。這些資產不是永久性地附著於不動產,通常具有可移動性。動產所有權稱為「動產權」。
財產是個法律概念,包括與所有權有關的各種權利。在資產評估中,使用「財產」概念時,如果未加進一步限定或說明,可以指不動產、動產、企業價值、財務權益中的任一種或全部。
資產在一般意義上往往用來表示不動產和/或動產。在會計術語中,資產是指企業所擁有的、由於過去行為所形成的、可以從中合理預計未來獲取經濟利益的資源。在資產評估中,資產更多地被理解為是基於某項資產的各種權利的排列與組合。
(2)資產評估的經濟概念。資產評估是個經濟概念,即從經濟意義上說,評估師進行評估的對象是資產的所有權或「所有者的權利」,而不是有形資產或無形資產本身。
(3)評估中的折舊概念。「折舊」這一術語在評估行業和會計行業中都使用,在實踐中可能會引起評估師、會計師或其他人士的誤解。評估師在資產評估業務中所使用的折舊概念表示從估計的全新重置成本中扣除的任何部分。這些扣除部分(評估中的折舊)依其產生原因可分為實體性損耗、功能性(技術性)陳舊或經濟性(外部環境)貶值。而會計上的「應計折舊」概念是指會計師根據歷史成本原則做出的對資產原始成本的一種攤銷,而並不考慮這種攤銷是否與實際情況相符。折舊在評估和會計上最重要的區別在於,評估中的「應計折舊」應當與市場有關,反映相關的市場狀況;而會計上的「應計折舊」則與會計原則有關,並不反映市場狀況。
(4)市場、成本、價格和價值概念。市場是買方和賣方之間在價格機製作用下就商品和服務進行交易的體系,市場的存在是資產評估能夠得以進行的基礎條件之一。市場意味著買方和賣方能夠在沒有不合理限制的條件下進行商品或服務交易。交易各方都能夠根據供求關系和其他價格確定因素、各方的能力和知識、他們對商品和/或服務效用的理餌以及他們各自的需要、慾望等因素做出合理決策。市場可以是地方市場或國內市場,也可以是國際市場。
成本是與生產相關的概念,是為商品或服務所支付的貨幣數額,或者是生產商品、提供服務所需要的貨幣數額。當商品生產、服務提供完成之後,成本就成為事實(歷史數據)。對於購買者來說,為商品或服務所付出的價格就成為其成本。資產的總成本包括其創建、生產過程中的所有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如果購買方在收購之後叉發生了附加性資本成本,根據成本會計原理這些費用可增加到歷史成本中。但在資產評估中,根據市場對這些支出費用的效用的認可程度,這些費用可能會全部在資產的「市場價值」中反映,也可能不予以反映。
價格是與商品或服務交換相關的概念,表示就某商品或某項服務所要求的、提供的或支付的貨幣數額,反映了商品或服務進行實際交易的貨幣金額。價格是事實,是一個歷史數據,不論其是否公開披露。由於特定買方、賣方的財務實力、動機或特殊興趣不同,他們為商品或服務所付出的價格與其他人對該商品或服務價值的認可意見可能有關系,也可能沒有任何關系。一般情況下,價格反映出在特定條件下特定的買方和/或賣方對商品或服務價值的認可。
價值是個經濟概念,價值並不是事實,只是根據特定的價值定義在特定時間內對商品、服務進行交易時最可能形成的價格的估計額。價值的經濟概念反映了在價值的有效日期(基準日),市場(而不是特定買方或賣方)對於某人由於擁有某商品或接受某服務而具有的利益的評判
㈡ 常用的幾種評價方法
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我常用的教學方法有:閉卷考試、觀察、檢測等手段,通過學習我覺得要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全面、主動地自主學習,離不開學習的評價機制。新《地理課程標准》提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是地理教學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反饋信息、調控教學,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功能。評價要遵循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適應地理學科教學評價多角度、多層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調整、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是保障地理教學改革順利進行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以往地理學科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局限於學業成績,新的課程改革強調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樣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地理教學課、活動課、課外活動等等為教師評價學生創設了一個個新的平台和窗口,通過這個平台和窗口,教師可以看到學生學習興趣、參與程度、合作意識、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從而更加全面和客觀地評價學生。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做了一些改進的嘗試,具體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科學習檔案袋評價。指導學生收集個人的地理學習作品及成果,建立檔案袋,對學生的地理學習進行評價。檔案通常在開學初建立起來,要求每位學生准備一個檔案袋,學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類裝入檔案袋中,如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讀書筆記、文章以及手工製作的成果等。如:我的制陶和造紙作品、我收集的地理小故事、我製作的成語卡片、我畫的大運河示意圖、地理長河中我的畫卷、我出的一期地理專刊等等。要求學生把自己的檔案袋認真維護保管,還可以定期在班級、年級中進行展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教師也及時予以評定,並寫上客觀的、公正的、發展性的評語。成績突出的同學給予表揚,成績稍差的同學指出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商量改進的辦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對較差的學生進行口頭批評,維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老師也可以把記錄學生成長過程的檔案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並把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向班主任老師和學生家長匯報,共同分享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第二:個人學習資料冊評價。地理課因為其自身的學科特點,經常需要學生針對某些地理問題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學習資料,以彌補課本內容的局限。每一節課前,教師都要布置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和素材,可以通過互聯網路查找或圖書查找,可以是文字資料,也可以是圖片資料、影印資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實物資料。並且按照查找資料的內容分類整理,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也可以按照地理人物或按照地理事件的分類裝訂成冊。上課前使用它起到預習作用;課後重讀,可以起到復習作用;平時多瀏覽,更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個人學習資料冊和檔案袋的區別是:檔案袋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集中,資料冊則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准備,是學生平時參與地理課堂教學的依據。堅持個人學習資料冊的使用,既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也從中鍛煉了學生收集、查找資料的能力和分類整理資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學習表現評價。例如:上課時學生發言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及主題活動的表現等等,可以採取學生自評和小組評議的方式,並且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及學生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開始時,學生可能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別人,有時在評議中甚至發生爭議和沖突,教師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師和課任老師合作,使學生學會比較、反思,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不斷進步。
第四:課堂紀律評價。在課堂中學生是否遵守課堂紀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採取民主評議,即小組評議與任課教師評議相結合,從而約束學生的行為,保證穩定的課堂秩序,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
第五:持續激勵式評價。對進步幅度較大的同學和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可以適當加分。但是,這種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為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鼓勵學生進步的一種手段。
第六:期中、期末考試成績評價。參加校、區、市期中、期末統一考試,並且把期末成績摺合成一定的比例,作為學生期末綜合評價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的各種評價方式,特別是檔案袋評價使學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地理學習中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堅持實施之後,既能加強師生之間的協作互動,又可以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課的積極性,與傳統的評價方式相比,新的評價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新的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㈢ 常用項目分析與評估方法主要有哪些
項目分析方法:損失期望值法、模擬模擬法、專家決策法、風險分類矩陣、概率影響矩陣。
用內部一致性分析所求得的鑒別力不一定能代表試題的效度;鑒別力指數低的試題不一定表示該試題有缺點;課堂測驗的項目分析資料的有效性是隨時空而變化的,並非固定不變;有研究表明,編制新的項目需要的時間幾乎比修訂現存項目長5倍。
即從題目的思想性、內容取樣的適切性以及表達是否清楚等方面加以評鑒。就是根據試測結果對組成測驗的各個題目(項目)進行分析,從而評價題目好壞、對題目進行篩選。 分析指標包括項目難度和區分度。
(3)常用的評估方法擴展閱讀:
1、教育工作中,若測驗的目的是為了了解被試在某方面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可以不必過多的考慮難度。
2、大多數測驗希望能較准確地測量個體之間的差別,選擇題目時,最好使試題的平均難度接近0.50,而各題難度在0.50±0.20之間。
3、一般能力測驗和成就測驗的平均難度在0.50左右比較合適。
4、篩選性測驗(選拔性,競爭性測驗)則要採用難度接近錄取率的項目。
㈣ 常見的績效評估方法有哪些
績效評估的標准包括絕對標准、相對標准和客觀標准三種。
1、絕對標准,就是建立員工工作的行為特質標准,然後將達到該項標准列入評估范圍內,而不在員工相互間作比較。
2、相對標准,就是將員工間的績效表現相互比較,也就是以相互比較來評定個人工作的好壞,將被評估者按某種向度作順序排名,或將被評估者歸入先前決定的等級內,再加以排名。
3、客觀標准,就是評估者在判斷員工所具有的特質,以及其執行工作的績效時,對每項特質或績效表現,在評定量表上每一點的相對基準上予以定位,以幫助評估者作評價。
績效評估標準的總原則:工作成果和組織效率
依據組織的戰略,可制訂個人或群體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成果標准,標准盡管可有多項,每一項也有很明細的要求,但衡量績效的總的原則只有兩條:(1)是否使工作成果最大化;(2)是否有助於提高組織效率。
例如,評估一名銀行信貸員的工作。這項工作的行為標准可能包括"及時為客戶准備好各種信貸文件",而從工作成果的角度看,績效標准可能是:"每月貸出低風險貸款五百萬元"。這兩條標准相比較,顯然真正重要的是後者,如果該信貸員每月能貸出五百萬元低風險貸款,他的工作仍然會受到上級的賞識;如果該信貸員每次都能"及時為客戶准備好各種信貸文件"而完不成工作成果的要求,則他的工作仍然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績效評估的主要方法
績效評估方法直接影響評估計劃的成效和評估結果的正確與否。
(一)常規方法
1、排序法。在直接排序法中,主管按績效表現從好到壞的順序一次給員工排序,這種績效表現既可以是整體績效,也可以是某項特定工作的績效。
2、兩兩比較法。兩兩比較法指在某一績效標準的基礎上把每一個員工都與其他員工相比較來判斷誰"更好",記錄每一個員工和任何其他員工比較時被認為"更好"的次數,根據次數的高低給員工排序。
3、等級分配法。等級分配法能夠克服上述兩種方法的弊病。這種方法由評估小組或主管先擬定有關的評估項目,按評估項目對員工的績效作出粗略的排序。
(二)行為評價法
1、量表評等法。
2、關鍵事件法。
3、行為評等法。
4、混合標准評等法。
5、行為觀察評等法。
(三)工作成果評價法
1、績效目標評估法。
2、指數評估法。
(四)有效運用績效評估方法的原則
良好而適用的評估方法應符合以下幾個原則:
1、最能體現組織目標和評估目的;
2、對員工的工作起到正面引導和激勵作用;
3、能比較客觀地評價員工工作;
4、評估方法相對比較節約成本;
5、評估方法實用性強,易於執行
㈤ 進行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
市場法:利用市場上同樣或類似資產的近期交易價格,經過直接比較或類比分析以估測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技術方法的總稱。
收益法:通過估測被評估資產未來預期收益的現值來判斷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
成本法:指首先估測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然後估測被評估資產業已存在的各種貶損因素,並將其從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而得到被評估資產價值的各種評估方法的總稱。
㈥ 常用項目分析與評估方法主要有哪些
項目分析方法:損失期望值法、模擬模擬法、專家決策法、風險分類矩陣、概率影響矩陣
項目評估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德爾菲法
自己的寫的
㈦ 存貨的常用評估方法有
1、近期購進庫存材料的評估。近期購進庫存材料的庫存時間較短,在市場價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其帳面值與現行市價基本接近,評估時可以採用市場法或成本法,這兩種評估方法得出的評估結果相差不大。
2、購進批次間隔時間長、價格變化較大的庫存材料的評估。這種庫存材料的評估可以採用以下兩種方法:一種是以最接近市場價格的那批材料的價格作為評估的計價基礎;一種是直接以評估基準日時的市場價格作為評估的計價基礎。 3、購進時間較早,市場上已脫銷,沒有現行市價的庫存材料的評估。這類庫存材料無法直接從市場上找到它的現行價格,只能採用其它的方法來確定。 4、呆滯材料價值的評估。呆滯材料是指企業從庫存材料中清理出來需要進行處理的材料。這部分材料由於長期積壓或保管不善等問題使使用價值下降。對這類材料的評估首先是對其數量和質量進行核查和鑒定,然後區別不同情況來進行評估。 5、盤盈、盤虧材料的評估。對此,分別盤盈和盤虧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