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元英的文獻記載
《魏書·卷十九下·列傳第七下·元英傳》
子英,字虎兒。性識聰敏,博聞強記,便弓馬,解吹笛,微曉醫術。高祖時,為平北將軍、武川鎮都大將、假魏公。未幾,遷都督梁益寧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領護西戎校尉、仇池鎮都大將、梁州刺史。
高祖南伐,為梁漢別道都將。後大駕臨鍾離,詔英率眾備寇境上。英以大駕親動,勢傾東南,漢中有可乘之會,表求進討。高祖許之。師次沮水,蕭鸞將蕭懿遣將尹紹祖、梁季群等領眾二萬,徼山立柵,分為數處,居高視下,隔水為營。英乃謀曰:「彼帥賤民慢,莫能相服,眾而無上,罔知適從。若選精卒,並攻一營,彼不相救,我克必矣。若克一軍,四營自拔。」於是簡兵三面騰上,果不相救。既破一處,四營俱潰,生擒梁季群,斬三千餘級,俘七百人。鸞白馬戍將其夜逃潰。乘勝長驅,將逼南鄭,漢川之民,以為神也,相率歸附。梁州民李天乾等詣英降,待以國士之禮。天乾等家在南鄭之西,請師迎接,英遣迎之。蕭懿聞而遣將姜脩率眾追襲,逮夜交戰,頗有殺傷。脩後屢敗,復更請軍。懿遣眾赴之,迎者告急。英率騎一千,倍道赴救。未至,賊已退還。英恐其入城,別遣統軍元拔以隨其後,英徼其前,合擊之,盡俘其眾。懿續遣軍,英不虞賊至,且眾力已疲,軍少人懼,咸欲奔走。英乃緩騎徐行,神色自若,登高望賊,東西指麾,狀似處分,然後整列而前。賊謂有伏兵。俄然賊退,乘勢追殄,遂圍南鄭。禁止三軍,一無所犯,遠近皆供租運。
先是,英未至也,蕭懿遣軍主范潔領三千餘人伐獠。潔聞大軍圍城,欲還救援。英遣統軍李平敵、李鐵騎等收合巴西、晉壽土人,以斷其路。潔以死決戰,遂敗平敵之軍。英候其稍近,以奇兵掩之,盡皆擒獲。攻圍九十餘日,戰無不克。被敕班師。英於是先遣老弱,身勒精卒留後,遣使與懿告別。懿以為詐也,英還一日,猶閉門不開。二日之後,懿乃遣將追英。英親自殿後,與士卒下馬交戰,賊眾莫敢逼之。四日四夜,然後賊退,全軍而還。會山氐並反,斷英歸路。英勒眾奮擊,且戰且行,為流矢所中,軍人莫有知者。以功遷安南大將軍,賜爵廣武伯。在仇池六載,甚有威惠之稱。父憂,解任。
高祖討漢陽,起英為左衛將軍,加前將軍,尋遷大宗正,又轉尚書,仍本將軍,鎮荊州。蕭寶卷將陳顯達等寇荊州,英連戰失利。車駕至南陽,免英官爵。世宗即位,行徐州,還復尚書、廣武伯。蕭寶卷遣將軍陳伯之寇淮南,司徒、彭城王勰鎮壽春,以英為鎮南將軍,率眾討之。英未至,賊已引退。勰還,詔英行揚州。後英還京師,上表曰:「臣聞取亂侮亡,有國之常道;陳師鞠旅,因機而致發。竊以區區寶卷,罔顧天常,憑恃山河,敢抗中國。今妖逆數亡,驕縱日甚,威侮五行,怠棄三正,淫刑以逞,虐害無辜。其雍州刺史蕭衍東伐秣陵,掃土興兵,順流而下,唯有孤城,更無重衛。此則皇天授我之日,曠載一逢之秋,事易走丸,理同拾芥,此而不乘,將欲何待?臣乞躬率步騎三萬,直指沔陰,據襄陽之城,斷黑水之路。昏虐君臣,自相魚肉。我居上流,威震遐邇,長驅南出,進拔江陵。其路既近,不盈五百,則三楚之地,一朝可收;岷蜀之道,自成斷絕。又命揚徐二州,聲言俱舉,緣江焚毀,靡使所遺。建業窮蹙,魚游釜內。士治之師再興,孫皓之縛重至,齊文軌而大同,混天地而為一。伏惟陛下暫辟旒纊,少垂聽覽,獨決聖心,無取疑議。此期脫爽,並吞未日。」事寢不報。英又奏曰:「臣聞乘虛討弱,事在速舉;因危攻昧,徼捷可期。今寶卷亂常,骨肉相賊,蕃戍鼎立,莫知所歸。義陽孤絕,密邇天境,外靡糧援之期,內無兵儲之固。此乃臨焚之鳥,不可去薪;授首之寇,何容緩斧。若此行有果,則江右之地,斯為經略之基;如脫否也,非直後舉難圖,亦或居安生疾。今豫州刺史司馬悅已戒嚴垂邁,而東豫州刺史田益宗方擬守三關,請遣軍司為之節度。」世宗遣直寢羊靈引為軍司。以軍功拜吏部尚書,以前後軍功進爵常山侯。英奏:「謹案學令:諸州郡學生,三年一校所通經數,因正使列之,然後遣使就郡練考。臣伏惟聖明,崇道顯成均之風,蘊義光膠序之美,是以太學之館久置於下國,四門之教方構於京瀍。計習訓淹年,聽受累紀,然俊造之流應問於魏闕,不革之輩宜返於齊民,使就郡練考,核其最殿。頃以皇都遷構,江揚未一,故鄉校之訓,弗遑正試。致使薰蕕之質,均誨學庭;蘭蕭之體,等教文肆。今外宰京官,銓考向訖,求遣四門博士明通五經者,道別校練,依令黜陟。」詔曰:「學業墮廢,為日已久,非一使能勸,比當別敕。」
尋詔英使持節、假鎮南將軍、都督征義陽諸軍事,率眾南討。蕭衍司州刺史蔡道恭聞英將至,遣其驍騎將軍楊由率城外居民三千餘家,於城西南十里賢首山即嶺為三柵,作表裡之勢。英勒諸軍圍賢首壘,焚其柵門。楊由乃驅水牛,從營而出,繼之以兵。軍人避牛,師遂退下。尋分兵圍守。其夜,柵民任馬駒斬由以降。三軍館谷,降民安堵。蕭衍遣其平西將軍曹景宗、後將軍王僧炳等率步騎三萬來救義陽。僧炳統眾二萬據鑿峴,景宗率一萬繼後。英遣冠軍將軍元逞、揚烈將軍曹文敬進據樊城以抗之。英部勒將士,掎角討之,大破僧炳軍,俘斬四千餘人。英又於士雅山結壘,與景宗相抗,分遣諸統,伏於四山,示之以弱。衍將馬仙琕率眾萬余,來掩英營。英命諸軍偽北誘之,既至平地,統軍傅永等三軍擊之,賊便奔退。進擊潰之,斬首二千三百級,斬賊羽林監軍鄧終年。仙琕又率一萬餘人,重來決戰。英勒諸將,隨便分擊,又破之,復斬賊將陳秀之。統軍王買奴別破東嶺之陣,斬首五百。道恭憂死,驍騎將軍、行州事蔡靈恩復憑窮城,短兵日接。景宗、仙琕知城將拔,盡銳決戰,一日三交,皆大敗而返。靈恩勢窘,遂降。三關戍聞之,亦棄城而走。詔曰:
「知賊城已下,復克三關,展威辟境,聲略宣振,公私稱泰,良以欣然。將軍淵規內斷,忠謨外舉,受律揚旌,克申廟算,雖方叔之制蠻荊,召虎之掃淮浦,匹茲蔑如也。新州初附,宜廣經略,想善加檢督,必令周固,有所委付,然後凱旋耳。」初,高祖之平漢陽,英有戰功,許復其封,反為顯達所敗,遂寢。是役也,世宗大悅,乃復之,改封中山王,食邑一千戶。遣大使、鴻臚少卿睦延吉持節就拜。英送蔡靈恩及衍尚書郎蔡僧勰,前軍將軍、義陽太守馮道要,游擊將軍鮑懷慎,天門太守王承伯,平北府司馬宗象,平北府諮議參軍伏粲,給事中、寧朔將軍蔡道基,中兵參軍龐脩等數十人。詔曰:「會平江南,此等便可放歸也。」英既還,世宗引見,深嘉勞之,後增封一千戶。
蕭衍遣將軍寇肥梁,詔英使持節,加散騎常侍,征南將軍、都督揚徐二道諸軍事,率眾十萬討之,所在皆以便宜從事。詔英曰:「賊勢滋甚,圍逼肥梁,邊將後規,以至於此。故有斯舉,必期勝捷,而出軍淹滯,肥梁已陷。聞之惋懣,實乖本圖。今眾軍雲集,十有五萬,進取之方,其算安在?克殄之期,復當遠近?竟以幾日可至賊所?必勝之規,何者為先?故遣步兵校尉、領中書舍人王雲指取機要。」英表陳事機。乃擊破陰陵,斬衍將二十五人及虜首五千餘級。又頻破賊軍於梁城,斬其支將四十二人,殺獲及溺死者將五萬。衍中軍大將軍、臨川王蕭宏,尚書右僕射柳惔等大將五人沿淮南走,凡收米三十萬石。詔勞英曰:「知大摧鯨寇,威振南海,江浦無塵,三楚卷壒,聲被荒隅,同軌斯始。公私慶慰,良副朕懷。便當乘威藉響,長驅吳會,翦拉遺燼,截彼東南也。」英追至於馬頭,衍馬頭戍主委城遁走,遂圍鍾離。詔曰:「師行已久,士馬疲瘠,賊城險固,卒難攻屠。冬春之交,稍非勝便,十萬之眾,日費無貲。方圖後舉,不待今事。且可密裝徐嚴,為振旅之意,整疆完土,開示威略。左右蠻楚,素應逃亡,或竄山湖,或難制掠。若凶渠黠黨,有須翦除者,便可撲掃,以清疆界。如其強狡憑阻,未易致力者,亦不煩肆兵。凱旋遲近,不復委曲。」英表曰:「臣奉辭伐罪,志殄逋寇,想敵量攻,期至二月將末三月之初,理在必克。但自此月一日以來,霖雨連並,可謂天違人願。然王者行師,舉動不易,不可以少致睽淹,便生異議。臣亦諦思:若入三月已後,天睛地燥,憑陵是常。如其連雨仍接,不得進攻者,臣已更高邵陽之橋,防其泛突。意外洪長,慮其破橋,臣亦部分造船,復於鍾離城隨水狹處,營造浮橋,至三月中旬,橋必克成。晴則攻騰,雨則圍守,水陸二圖,以得為限。實願朝廷特開遠略,少復賜寬,假以日月,無使為山之功,中途而廢。」
詔曰:「大軍野次,已成勞久,攻守之方,理可豫見。比頻得啟,制勝不過暮春,及省後表,復期孟夏之末。彼土蒸濘,無宜久淹。勢雖必取,乃將軍之深計;兵久力殆,亦朝廷之所憂。故遣主書曹道往觀軍勢,使還,一一具聞。」及道還,英猶表雲「可克」。
四月,水盛破橋,英及諸將狼狽奔走,士眾沒者十有五六。英至揚州,遣使送節及衣冠、貂蟬、章綬。詔以付典。有司奏英經算失圖,案劾處死。詔恕死為民。後京兆王愉反,英復王封,邑一千戶,除使持節,假征東將軍、都督冀州諸軍事。英未發而冀州已平。時郢州治中督榮祖潛引蕭衍軍,以義陽應之,三關之戍,並據城降衍。郢州刺史婁悅嬰城自守。懸瓠城民白早生等殺豫州刺史司馬悅,據城南叛。衍將齊苟仁率眾守懸瓠。悅子尚華陽公主,並為所劫。詔英使持節、都督南征諸軍事、假征南將軍,出自汝南。世宗引英謂之曰:「婁悅綏御失和,銓衡暗於簡授,故使郢民引寇,關戍外奔,義陽孤窘,有倒懸之切。王,國之召虎,威名宿震,故屈王親總元戎,掃清氛穢。昔衛霍以匈奴之故,居無寧歲;今南疆不靖,王不得以屢勞為辭也。」英對曰:「臣才非韓白,識暗孫吳,徒以宗室之長,頻荷推轂之寄。規略淺短,失律喪師,宜章子反之戮,以謝天下。陛下慈深念屢,愛等鍾牛,使臣得同荀伯,再生明世。誓追孟氏,以報復為期。關郢微寇,何足平殄?滅賊方略,已在臣目中,願陛下勿勞聖慮也。」世宗曰:「截彼東南,再清隨楚,所望於將軍。鍾離一眚,豈足以損大德。今王董彼三軍,朕無憂矣。」
世宗以邢巒頻破早生,詔英南赴義陽。英以眾少,累表請軍,世宗弗許。而英輒與邢巒分兵共攻懸瓠,克之,乃引軍而進。初苟仁之據懸瓠,衍寧朔將軍張道凝等率眾據楚城,聞英將至,棄城南走。英追擊,斬道凝及衍虎賁中郎曹苦生,盡俘其眾。既次義陽,將取三關,英策之曰:「三關相須如左右手,若克一關,兩關不待攻而定。攻難不如攻易,東關易攻,宜須先取,即黃石公所謂戰如風發,攻如河決。」英恐其並力於東,乃使長史李華率五統向西關,分其兵勢。身督諸軍向東關。先是,馬仙琕使雲騎將軍馬廣率眾拒屯於長薄,軍主胡文超別屯松峴。英至長薄,馬廣夜遁入於武陽,英進師攻之。聞衍遣其冠軍將軍彭甕生、驃騎將軍徐超秀援武陽,英乃緩軍,曰:「縱之使入此城,吾先曾觀其形勢,易攻耳,吾取之如拾遺也。」
諸將未之信。瓫生等既入武陽,英促圍攻之,六日而廣等降。於是進擊黃峴,衍太子左衛率李元履棄城奔竄。又討西關,衍司州刺史馬仙琕亦即退走,果如英策。凡擒其大將六人,支將二十人,卒七千,米四十萬石,軍資稱是。還朝,除尚書僕射。永平三年,英薨,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帛七百匹,贈司徒公,謚曰獻武王。
B. 怎樣吃鮑魚
鮑魚怎麼吃
鮑魚是一種著名的高檔食品,一般來說上等的鮑魚價格非常貴,鮑魚的營養價值豐富,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那麼,鮑魚有哪些食用方法嗎?鮑魚應該怎麼做才會不使營養流失而且還好吃?馬上隨小編來看看吧,這里有多種製作鮑魚的方法。
鮑魚的營養價值
鮑魚,古稱鰒,又名「鏡面魚、九孔螺、明目魚、將軍帽」,為單殼貝類,屬海洋軟體動物。鮑魚呈橢圓形,肉紫紅色,主要種類有雜色鮑、半紋鮑、羊鮑、耳鮑和皺紋盤鮑五種。鮑魚肉質柔嫩細滑,滋味極其鮮美,非其他海味所能比擬,歷來被稱為「海味珍品之冠」,素有「一口鮑魚一口金」 之說,價格昂貴。鮑魚的營養價值極為豐富, 含有二十多種氨基酸,每百克鮮鮑魚肉含蛋白質23.4克,脂肪3.4克,無機鹽鈣32毫克,鐵3.0毫克,還有相當量的碘、鋅、磷和維生素A、D、B1等。
中醫認為鮑魚具有滋陰補養功效,是一種補而不燥的海產,吃後沒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食療本草》記載,鮑魚「入肝通瘀,入腸滌垢,不傷元氣。壯陽、生百脈。」鮑魚的殼,中葯稱石決明,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書又稱之為「千里光」。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滋陰壯陽的作用,可用於醫治頭暈眼花、高血壓及其他類症。
現代研究表明,鮑魚肉中能提取一種被稱作鮑靈素的生物活性物質,實驗表明,它能夠提高免疫力,破壞癌細胞代謝過程,能提高抑瘤率,卻不損害機體的正常細胞,有保護機體免疫系統的作用。鮑魚能雙向性調節血壓,原因是鮑魚能「養陰、平肝、固腎」,可調整腎上腺分泌。鮑魚有調經、潤燥利腸之效,可治月經不調、大便秘結等疾患。鮑魚的功效與作用
鮑魚的殼,中葯稱石決明,因其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古書又稱之為「千里光」。石決明還有清熱平肝、滋陰潛陽的作用,可用於醫治頭暈眼花、高血壓及其他炎症。鮑殼那色彩絢麗的珍珠層還能作為裝飾品和貝雕工藝的原料。
鮑魚補而不燥,養肝明目。歐洲人早在年前,已把鮑魚當作一種活鮮食用,譽作「餐桌上的軟黃金」;中國在清朝時期,宮廷中就有所謂「全鮑宴」。據資料介紹,當時沿海各地大官朝聖時,大都進貢干鮑魚為禮物,一品官吏進貢一頭鮑,七品官吏進貢七頭鮑,以此類推,鮑魚與官吏品位的高低掛鉤,可見其這味享有「海味之冠」的價值。
中醫稱鮑魚功效可平肝潛陽,解熱明目,止渴通淋;主治肝熱上逆,頭暈目眩,骨蒸勞熱,青肓內障,高血壓眼底出血等症。
鮑魚的適用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夜尿頻、氣虛哮喘、血壓不穩、精神難以集中者適宜多吃鮑魚;糖尿病患者也可用鮑魚作輔助治療,但必須配葯同燉,才有療效;
2、 痛風患者及尿酸高者不宜吃鮑肉,只宜少量喝湯;雖然鮑魚人人愛吃,但感冒發燒或陰虛喉痛的人不宜食用;素有頑癬痼疾之人忌食。
C. 鮑魚食用方法
鮑魚,其實並非魚類,而是軟體動物腹足綱鮑科貝類的通稱。鮑魚是右旋的單殼貝類,外形如同人的耳朵,故又叫海耳,顏色隨生存環境和餌料不同而有變化,多為綠褐色;外殼粗糙而堅硬,殼口大,殼面呈細密布紋狀,殼內面呈銀白色,有珍珠光澤。殼的側邊緣排列著由大到小的4-9個呼吸排泄小孔,故又有九孔螺以及鰒魚、紫鮑、盤鮑、將軍帽、耳貝、九孔螺等別稱。
品種特徵
鮑魚生活於鹽分高、水質清澈、背風背流的海藻岩礁區,平時靠腹足吸附在海中礁石上,白天不吃不動,晚上出來覓食,多以褐藻或紅藻為食,也食有孔蟲、橈足類小動物。由於捕撈時需潛入海底一個個尋找,捕撈比較困難,產量低,價錢也高,因而享有「海味之冠」的盛譽。
由於世界各地海域環境的差異性,形成了高達100多個的不同品種,主要有澳洲的黑邊鮑、青邊鮑、棕邊鮑,日本的網鮑、窩麻鮑和吉品鮑等。以日本、南非所產的鮑魚為最佳,其中網鮑為鮑中極品,特別以日本千葉縣、青森縣的網鮑品質最佳。我國煙台、大連等沿海所產的鮑魚,多為皺紋盤鮑(殼布孔4-5個),廣東、福建沿海常見的為雜色鮑(殼布孔7-9個),每年春、秋、冬為捕撈期,秋季最肥。
鮑魚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少量鐵、鎂、氧化物、碘及20多種氨基酸,還含有一定的抗癌活性物質鮑靈A等。鮑靈A能抑制癌細胞、鏈球菌、葡萄球菌、單純皰疹病毒的生長。鮑魚的葯用價值在漢代《名醫別錄》中就已有詳細記載,《隨息居飲食譜》中認為,常食鮑魚有「補肝腎,益精明目,開胃養顏」等功效。鮑魚還是一種補而不燥的優質海產珍品,具有久服益精、輕身的抗衰老功能。
鮑魚足部非常發達,上部生有許多觸手(即感覺器官),下部展開呈橢圓形,用來附礁石或爬行,軟嫩而肥厚的足部肌肉約占體重的40%,這就是供人們食用的鮑魚肉。
品質鑒別
鮑魚個體越大品質越好,通常以每斤的頭數進行計算,頭數越少價格越高,俗語有「千金難買兩頭鮑」之說,四頭鮑為高檔品,十頭鮑魚已屬上品。
鮑魚死後極易變質,但剛剛變質時又不像其他海產原料那樣容易鑒別,因此選購時應當特別注意,選用新鮮、無污染、無毒、外殼完整、肉質肥美、形狀正常、底部寬厚、色澤相近、有光澤、無腐敗變質的鮑魚,並可通過以下方法來鑒別:
1、手掂鮑魚,感覺較重的一般是鮮活鮑魚,否則是不新鮮或已變質的。
2、搖動鮑魚,沒有響聲多為鮮活鮑魚,有響聲則說明不新鮮。
3、用鼻聞鮑魚表面,鮮活品有腥鮮味,不新鮮的有異味,變質的有惡臭味。
4、用手指按壓鮑魚肉,有彈性的為鮮活鮑魚,無彈性則說明不新鮮或已變質。
初步加工
昂貴的身價和自身的特點,使鮑魚的初加工成為製作鮮活鮑魚菜餚的一個關鍵,下面以一隻250克重的澳洲活鮑為例,簡述鮮活鮑魚的初加工步驟。
宰殺。先洗凈其外殼的泥沙及藻類,需要用鮑魚殼的還要用牙刷將殼刷洗干凈。為了保證鮑魚肉的完整,宰殺活鮑時要用力均勻,切忌用力過猛,常用手法是以餐刀刀刃緊貼在鮑魚內殼,輕輕地來回劃動,使其鮑魚的殼與肉完全分離,然後輕輕取出鮑魚肉,摘去不可食用的外殼和內臟,切去中間與周圍的堅硬組織,用粗鹽將附著的黏液清洗干凈,然後再將鮑魚肉放入清水中洗凈備用。
浸泡。由於鮑魚肉的外麵包裹著一層薄薄的黑色半透膜,因而一般的加工方法是將鮑魚肉放入小蘇打水中浸泡約4-6小時,然後再進行刷洗。一般小蘇打的濃度為16%-2%,生長期短、個頭小的鮑魚應選用濃度低的小蘇打水,反之則應選用濃度偏高的小蘇打水。經小蘇打水浸泡後的鮑魚肉,更容易進行刷洗。
刷洗除澀。先用軟毛刷輕輕將黑膜刷洗掉,搓洗去足周邊殘留的黑膜和黏液,再將鮑魚肉放入清水中浸泡約1.5-2小時,其間換三次以上的溫水,以洗凈鮑魚肉中殘留的小蘇打,除去苦澀味,增加鮑魚的鮮美。如果用純凈水(軟水)浸泡,食用時鮑魚的口感會更好。
定形防裂。定形就是將治凈的鮑魚肉下入冷水鍋中慢慢加熱,煮至鮑魚形態完整飽滿。需注意的是,定形時一定要冷水下鍋,不能熱水下鍋,否則鮑魚肉會因突然受高溫加熱而使表皮出現小裂口,並使成形後的鮑魚肉出現軟心,影響到鮑魚的正式烹調。鮑魚肉在定形完畢進行剪頭時,切忌不要剪破枕邊,以免在下一步煲制時枕邊開裂而影響到外形的美觀和菜餚的口感效果。
煲制調味。將定形後的鮑魚肉放在特製的高湯中,以文火煲制8-10小時,然後輕輕撈出,密封後放入冰箱內保存,煲鮑魚的湯汁也應保留,供烹調時使用。
烹製成菜
由於鮑魚本味極鮮,所以,鮮活鮑魚的烹調工藝必須以水為傳熱介質,以生食、煮、拌、熗、氽、爆、蒸、涮等烹調方法為宜,調味以咸鮮為主,以突出本味。同時,操作要迅速,以保證原料鮮活的特點。為保持鮮活鮑魚質脆的特點,多用於爆、炒、熗等短時加熱的方法成菜,也可煮後白灼,以保持其風味特色,達到最佳的食用效果。鮮活鮑魚的代表菜式有白汁鮑魚、鮑魚炒三絲、鮑魚爆蘆筍、鮑魚熗西芹等。
D. 將軍鮑。。。。
雖然鮑魚的俗名也叫「將軍帽」,但此將軍帽非真正的鮑魚,而是一種海洋貝類,因其殼面隆起,狀似清代官員戴的帽子,漁民稱其為「將軍帽」。
將軍帽像其它絕大多數貝類一樣,緣石而生長,其肉身緊吸在石頭上移動,底部沒有硬蓋保護。小小的貝殼緊緊吸附在岩礁上,據說可以承受起幾百斤重的壓力,不為狂風惡浪所動。其內質顏色為黃綠色,肉質較脆,富有彈性,吃起來韌性如鮑魚,故又有「假鮑魚」之稱,營養相當豐富,是不可錯過的美味。
甲殼類動物,身體外形像龜的腳,有石灰質的殼,足能從殼口伸出捕食食物。生活在海邊的岩石縫中。也叫石蜐,在福州地區也叫筆架。
圍胸目茗荷亞目的 1種。固著生活於沿海潮間帶和潮上帶岩石縫隙中。分布於東海和南海沿岸。
身體分為頭部和柄部。頭部側扁,由楯板、背板、上側板、峰板、吻板等 8個殼板形成殼室,基部有一排(21~31個)小的側板輪生。殼板白色,外包一層牢固的黃褐色外皮。楯板三角形,較大;背板四邊形,最大,上側板位於楯、背板之間,窄三角形,吻板和峰板各1片,內凹。基部輪生小側板三角形,內彎,其亞吻板和亞峰板略大。柄部側扁,多略短於頭部,完全被橢圓形小鱗片有規則地覆蓋,內部肌肉發達,可伸縮,褐色或淺褐色。軟體部分的軀體在殼室中,口器上唇無齒,大顎具5齒,6對蔓足,具4~8節的尾附肢;具交接器,但無背突。雌雄同體。無補充雄性(見圖)。
該種受精卵初孵化為無節幼體,經金星幼體期,由第1觸角附著盤分泌物質附著,以後經過變態成為小的個體。
最大的個體頭部寬可達44毫米,高27毫米,柄部寬25毫米,長15毫米。
龜足是中國東海和南海的常見種,殼表常附有楯形矮藤壺,柄基部常有毛鳥嘴等蔓足類著生。在浙江舟山群島以南岩石海岸,常成群固著在岩石縫隙中,有時密集成簇狀,一受觸動即緊縮柄部藏在岩縫里,以防止受到危害。沿海居民常取柄部肌肉為食,味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