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流感的一些問題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腸胃不適,早期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鑒別診斷困難。流感能加重潛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者引起繼發細菌性肺炎或原發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種慢性病或者體質虛弱者患流感後容易出現嚴重並發症,病死率較高。
流感如何預防?
由於流感是病毒性傳染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手段,因此預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預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三)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
(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五)每天開窗通風數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六)在流感高發期,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也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或減輕流感症狀。衛生部制定了《中國流行性感冒疫苗預防接種指導意見》,已刊登在衛生部官方網站。
腸炎是腸粘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腸炎不是一種獨立性疾病,它常廣泛地涉及胃和結腸。因此,所謂的腸炎,實際上是胃炎、小腸炎和結腸炎的統稱。
腸炎的原因較多,主要原因如下:
1病毒性腸炎見於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貓泛白細胞減少病病毒等引起的腸炎。
2細菌性腸炎見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耶爾森氏菌(引起小腸結腸炎)、毛樣產芽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梭菌(犬出血性胃腸炎)等引起的腸炎。
3真菌性腸炎見組織胞漿菌、藻狀菌、麴黴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腸炎。
4寄生蟲性腸炎見鞭毛蟲、球蟲、弓形蟲、蛔蟲、鉤蟲等引起的腸炎。
5採食異物、污染或腐敗變質食物、刺激性化學物質(毒物或葯物等)、某些重金屬中毒,以及某些變態反應(嗜酸性細胞性腸炎、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等都能引起腸炎。
6濫用抗生素,改變了腸道存在的微生物區系,或出現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
診斷要點
l急性腸炎最主要症狀是腹瀉,胃和十二指腸炎或嚴重的小腸炎,都引起嘔吐。結腸炎,尤其是後段炎症時,常呈現里急後重。腸炎時排的糞便有水樣便、稀軟便、膠凍狀便、黑色便或帶血便等,有的糞便有難聞的臭味。腹瀉和嘔吐常常引起動物機體脫水、電解質丟失、鹼中毒(以嘔吐為主)或酸中毒(以腹瀉為主)。
慢性腸炎由於動物長期反復腹瀉、脫水,常顯得營養不良、消瘦。
2由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腸炎,見其相應的疾病。一般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精神沉鬱,體溫升高,食慾減退或廢絕,迅速消瘦;急性腸炎有弓背不安等腹痛表現,觸診腹部緊張敏感,有的動物喜歡卧在冷地面上。
3犬出血性胃腸炎可能是梭菌內毒素變態反應引起的。2一4歲的觀賞小型犬多發,通常是超急性地發生嘔吐,嚴重血樣腹瀉,迅速脫水而出現休克。
其它常見排血樣糞便的疾病還有犬細,犬細小病毒病、犬瘟熱、冠狀病毒病、毛樣產芽胞桿菌病、空腸彎曲桿菌病、鉤蟲病、鞭蟲病、球蟲病、嗜酸性細胞性腸炎等。
4嗜酸性細胞性腸炎可能是飲食抗原性食物或寄生蟲移行引起的。表現為間歇性嘔吐,有時為血物。腹瀉糞便發黑或血便。腹部觸摸腸襻增厚和腸淋巴結增大。血液檢驗嗜酸性白細胞增多(2000-3000/μl);腸壁活組織或死後腸組織切片檢查,可顯示出含有多量嗜酸性白細胞。X線檢查腸增厚。
5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可能是食入抗原性食物或局部抗原引起。一般年輕到中年的德國牧羊犬和勃森幾犬最常患此病。表現為厭食、嘔吐和慢性水瀉。呈現進行性消瘦。腹部觸診腸襻增厚和腸淋巴結增大。血液檢驗正常,腸活組織或死後腸組織檢查,可見粘膜內有淋巴細胞和漿細胞。
防治方法
1除去致病原因。
2補充丟失的水分、電解質和糾正酸鹼平衡失調。(1)脫水量的估計,臨床上估計脫水量主要從精神狀態、皮膚彈性、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旺常1.3S)、粘膜乾燥和眼窩下陷程度等來判斷。實驗室用紅細胞壓積(PCV)、血漿蛋白等項目來判斷。(詳見表)當然最好用實驗室檢驗和臨床上脫水程度的判斷,共同來確定動物的脫水量。確定的脫水量要在4~6h內,通過靜脈輸液、飲喝、灌服或灌腸補上。補齊後的繼續丟失,要採取丟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充。為了防止內毒素血症,靜脈輸液時,液體里加入地塞米松,0.5~1.0mg/kg,給1或2次;(2)丟失電解質的補充:腹瀉或嘔吐丟失的電解質主要是鈉、氯和鉀。
表 脫水程度的臨床上和實驗室判斷標准
程度
體重減少(%)
精神狀態
皮膚彈性實驗持續時間(S)
口腔粘膜
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S)
眼窩下陷
PCV(%)
血漿蛋白(g/ml)
需補液量(ml/kg)
輕度
5-8
稍差
2-4
輕度干澀
稍增長
不明顯
50
8-9
30-50
中度
8-10
差,喜卧少動
6-10
干澀
增長
輕微
55
9-10
50-80
重度
10-12
極差,不能站立
20-45
極干澀
超過3S
明顯
60
12
80-120
丟失的鈉、氯和鉀量計算公式如下:
丟失鈉量(mmol/L)=(正常鈉mmol/L一檢驗鈉mmol/L)×(體重kg×0.2)
lmmol/L鈉=0.0589g氯化鈉。
缺氯量的計算和鈉相同。
丟失鉀量(mmol/L)=(正常鉀mmol/L一檢驗鉀mmoI/L)×(體重kg×0.6)
lmmol/L鉀=0.0759氯化鉀。
在無法檢驗時,補充鈉和氯量最好用等滲液體,如任格氏液和生理鹽水。補充鉀可在每升液體里加入0.7~1.59氯化鉀(10一20mmo1/L)。腎功能正常能排尿動物,才能補鉀。也可用口服補液鹽溶液(配方: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和葡萄糖20.0g,加水1500m1)來補充鈉、氯和鉀,方法為口服或灌腸;(3)糾正酸鹼平衡失調:嚴重嘔吐引起代謝性鹼中毒,並有低血鉀、血氯和血鈉,用加入氯化鉀的生理鹽水治療較好。嚴重腹瀉常引起代謝性酸中毒,須補充碳酸氫鈉或乳酸鈉。補充量計算公式如下:
補充碳酸氫鈉量(mmoI/L)=(正常碳酸氫鈉mmol/L一檢驗碳酸氫鈉mmoI/L)×(體重kg×0.6)
或補充碳酸氫鈉量(mmol/L)=(正常CO2一CPml/dl一檢驗CO2一CPml/dI)÷2.24×(體重kg×O.6)臨床上常用的5%碳酸氫鈉溶液,每毫升含0·6mmol碳酸氫鈉;11.2%乳酸鈉溶液,每毫升含Immo1碳酸氫鈉。在酸中毒無法檢驗時,建議給碳酸氫鈉0.5~1.5mmoI/kg,先靜注輸入1/3量,另2/3量緩慢輸入。
3動物患有嚴重腸炎,需用抗生素治療,嘔吐難以口服用葯時,可腸外用葯。如卡青黴素10~20mg/kg,肌注或靜脈注入,每天3~4次;可同時肌注或靜脈輸注慶大黴素1~2萬IU/kg。每天2次,口服劑量加大1倍。
真菌性腸炎用兩性黴素B治療,0.2-0.4mg/kg,加入葡萄糖溶液內靜脈注射。如無不良反應,劑量增至1mg/kg,隔天1次,但最大累加劑量不能超過8mg/kg 。兩性黴素B對腎臟有損傷作用,用葯時須注意。
4治療變態反應性腸炎,每日可口服強的松1~2mg/kg,共用5-7天,如無效果,可加大劑量。當症狀好轉後,改為每天0.5mg/kg ,再用5~7天。再後,0.25~0.50mg/kg,隔天一次,用10一14天。用葯期間,應同時應用抗生素。應用強的松無效或有較大副作用時,免疫抑制葯硫唑嘌呤口服,每天2mg/kg。維持劑量0.5一lmg/kg,隔天一次。
5急性腸炎需減少飲食,甚至絕食12一48h。嘔吐和腹瀉停止後,可給少量多次刺激性小或低變態反應性食物(如稻米、馬鈴薯、碎羊肉、酸奶等),再過3~4天後,給予正常飲食。
所謂的「食慾」,是一種想要進食的生理需求。一旦這種需求低落、甚至消失,即稱為食慾不振。簡單地說,就是沒有想吃東西的慾望。食慾不振的原因有多種:
1. 疲勞或緊張。一般如上班族由於疲勞或精神緊張,可能導致暫時性食慾不振,這是屬於比較輕微的現象。
2.過食、過飲、運動量不足、慢性便秘,也都是引起食慾不振的因素,但要注意一些潛藏的危機,諸如無緣無故的食慾不振、連續不斷的食慾不振等等。
3.精神因素:想要維持身材苗條,不想吃東西,體重因而大幅減輕,因此拒絕進食。
4.懷孕:女性在懷孕初期,或由於口服避孕葯的副作用,也可能導致食慾不振或嘔吐。
5.疾病因素:食慾不振通常會讓人直接聯想到胃腸問題,如慢性胃炎、胃遲緩、胃癌,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症狀。肝病的初期症狀也會引發長期食慾不振。事實上,因肝病而引發的食慾不振通常呈極端化,嚴重時根本沒有食慾。患者的親朋好友只要稍加註意,即可看出病人對食物的嚴重排斥。
此外,像腎臟病、甲狀腺機能不足等內分泌疾病、痢疾、霍亂等感染症以及心臟病、腦腫瘤等,也都可能導致食慾不振。憂鬱症患者對周遭的事物顯得沒有興趣,無法將注意力放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上,而只集中於負面或困擾自己的想法,也有食慾不振的問題。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是因妄想食物遭下毒,而不想進食,也可能是屬於緊張型的精神分裂,會持續專注或保持固定的姿勢動作,對外界食物似乎沒有任何興趣。
有時不願吃飯並非小問題。如果發現你自己或身邊的家人有食慾不振的現象時,可利用具有香味、辣味、苦味的食物,來刺激並且提高胃液的分泌及增進食慾,若仍然無法提高食慾,最好到醫院做一番檢查。
這跟你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首先是工作很忙,沒有時間吃飯,就一直忙啊忙的,時間長了,到了吃飯的時間也感覺不到餓,感覺不到餓也就想不起來吃,長此以往很可能會得厭食症,而且身體的其他機能也會發生變化.後果會非常的嚴重.我建議你先給自己放一段時間的假,然後好好的為自己調理一下,不光是在飲食方面,不如去海邊或一個你想去的地方渡假,放鬆一下自己的心情,再去找個營養師根據你的情況做個飲食方案,我想你很快會好起來的.也可能是你患了某種慢性疾病,應該早點去醫院做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嗎
介紹一款增加食慾的靚湯,很簡單的,試試吧!
用料:芝麻油30g,番茄300g,雞蛋1個,姜5g,蔥10g,鹽3g,雞精3g,素油35g.
做法:1.番茄洗凈,切片;雞蛋打入碗中,劃散;姜切片,蔥切段.
2.沙鍋在旺火上燒熱,加素油,燒至六成熱,下入雞蛋,兩面煎成金黃色,加水 800ml,燒沸,加入番茄,芝麻油,姜,蔥,鹽,雞精就行了.
建議採用以下方法,去病建身,延年益壽。祝身體健康。
1、通周輔助法
體態、呼吸、意念:採用高位撐的體態,在沙發扶手、桌子、床頭等兩尺高以上的地方均可以習練,開始只做簡單的機械運動,不管呼吸,不加意念,待兩臂感到微酸,累的時候,開始加意念並配合呼吸。身體向下時吸氣,用全身的毛孔往裡吸,要吸滿。起身時,雙手支住身體,全身放鬆,不要急於做連續動作。在支起的過程中休息一會兒,起身時呼氣,意想體內的真氣順尾閭往上走,經督脈,百會降入下丹田、會陰。一呼呼一圈,連續撐一陣後放鬆站立一會,便可收功。
功效:1、增強內氣,經常練這一式,會感到內氣沿著後背一片片地往上運行。平時坐站的時候,也經常出現尾閭處有氣往上升,且面積很大,這都是真氣充足的表現。2、治療督脈上的疾病,因氣足時要沖擊兩側俞穴,故又是對上半身的全面調理。
2、睡覺鍛煉
體態、呼吸、意念:開始是仰卧,全身放鬆,兩手置於身體兩側,進行體呼吸,吸氣時,意想宇宙間真氣通過全身毛細孔吸進來,呼氣時,意想全身的病氣、濁氣通過全身的毛細孔射出去射透天邊。
做一陣以後,放棄吸射的意念,一切順其自然,只知道自己還在練就可以了,也可用側卧方式習練,身體向右側卧,右手心向上,置於頭側,左手放在左胯上,兩腿自然彎曲,進行體呼吸,意念同上,。可在練習態中入睡,睡醒時不要急於起床,可在床上閉目習練體呼吸,待全身有了氣感後,再起床,這種在練習態中睡著,又在練習後起床的功法,等於一宿都在練,凡各此類情況均為好現象,不必驚慌害怕,也不必欣喜,,要注意保持平靜,一切順其自然。
功效:對神衰、失眠、多夢的病症有特殊療效,長期習練易入定。
3、行走鍛煉:體態、呼吸、意念:行走時腳跟先落地,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呼吸時採用體呼吸,即吸氣時,意想宇宙中真氣通過全身的毛細孔吸入體內,呼氣時,意想全身的病氣,濁氣,疲勞之氣通過全身的毛細血管射出去,射透天邊,呼吸要與走路的速度相結合,不宜快行。
功效:練出自然換氣的功能,腳跟先落地,可以調動腎經,故有強腎固本的作用。
4、跑步鍛煉:體態:慢跑,呼吸、意念:體呼吸,即吸氣時,意想宇宙中真氣通過全身的毛細孔吸入體內,呼氣時,意想全身的病氣,濁氣,疲勞之氣通過全身的毛細血管射出去,射透天邊,呼吸要與跑步的速度相結合,不宜太快。
注意事項:練跑時,舌尖始終抵住上齒齦,口中出現口水時,標志內分泌系統已經活躍,可將口水分幾口咽入肚內。慢跑時,身體上下起伏不要太大,注意平緩。
功效:主治乾燥綜合症,加強內分泌系統功能;全身性調理。
5、顫抖法:
體態、動作、意念:兩腳踏地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兩腿微曲,全身松立,眉心舒展,面帶微笑,全身做有規律的上下顫抖。顫抖一陣以後,身體松立,意想全身的病氣、濁氣、疲勞之氣順著已經通暢的經絡排入地下,排一陣病氣之後,放棄排病氣的意念,意守下丹田靜養一會兒,內視真氣再體內運行的情況,最後深呼吸三次,將氣沉入下丹田做為收功,此功可以隨時隨地練,不受場地限制。
呼吸:自然呼吸。
功效:排病氣;主治神經衰弱、頭暈、頭脹,習練之後有一種形象高大的感覺,頭腦清醒。尤其適合腦力勞動者習練;是一種全身性的調理,練後周身輕松。
6、以音助氣立掌法:體態、呼吸「兩臂向下伸直,指尖向上抬起,掌根下按,呼氣時發出鼻音,同時放鬆兩臂、兩手,以音催氣,沿兩臂下行,體會手心感覺。也可將兩手立掌向前推出,兩臂平舉。
功效:疏通兩臂經絡,幫助發放外氣,用勞宮發出的氣為熱氣,對治療寒症效果較好;可治療兩臂上及與手三陰手三陽有關的臟腑疾病。
所謂的"食慾",是一種想要進食的生理需求。一旦這種需求低落、甚至消失,即稱為食慾不振。簡單地說,就是沒有想吃東西的慾望。
那麼,誰會容易有食慾不振的問題呢?一般像上班族由於疲勞或精神緊張,可能導致暫時性食慾不振,這是屬於比較輕微的現象。
此外,若是過食、過飲、運動量不足、慢性便秘,也都是引起食慾不振的因素,但要注意一些潛藏的危機,諸如無緣無故的食慾不振、連續不斷的食慾不振等等。
食慾不振通常會讓人直接聯想到胃腸問題,如慢性胃炎、胃遲緩、胃癌,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症狀。
肝病的初期症狀也是會引發長期食慾不振。事實上,因肝病而引發的食慾不振通常呈極端化,嚴重時根本沒有食慾。患者的親朋好友只要稍加註意,即可看出病人對食物的嚴重排斥。
此外,像腎臟病、甲狀腺機能不足等內分泌疾病、痢疾、霍亂等感染症以及心臟病、腦腫瘤等,也都可能導致食慾不振。
女性朋友在懷孕初期,由於口服避孕葯的副作用,也可能導致食慾不振或嘔吐。
不過,有人認為精神病患也有食慾不振的問題。像憂鬱症患者對周遭的事物顯得沒有興趣,無法將注意力放在基本的生理需求上,而只集中於負面或困擾自己的想法。
厭食症則可能想要維持身材苗條,不想吃東西,體重因而大幅減輕,因此拒絕進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是因妄想食物遭下毒,而不想進食,也可能是屬於緊張型(Catatonic)的精神分裂,會持續專注或保持固定的姿勢動作,對外界食物似乎沒有任何興趣。
所以,如果你發現你自己或身邊的家人有食慾不振的現象時,可利用具有香味、辣味、苦味的食物,來刺激並且提高胃液的分泌及增進食慾。若仍然無法提高食慾,最好還是到醫院做一番檢查。
參考資料:http://bbs.daliancity.com.cn/archiver/?tid-21458.html
2.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診斷方法
病毒感染還會誘導干擾素的表達和細胞免疫調理,造成一些自身免疫反應,包括高熱、頭痛、腓腸肌及全身肌肉疼痛等,病毒代謝的毒素樣產物以及細胞壞死釋放產物也會造成和加劇上述反應。
由於流感病毒感染會降低呼吸道粘膜上皮細胞清除和黏附異物的能力,所以大大降低了人體抵禦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因此流感經常會造成繼發性感染,由流感造成的繼發性肺炎是流感致死的主要死因之一。
在流行期結合臨床症狀診斷流感並不困難,但要確診或流行監測時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病毒分離培養、血清學診斷和快速診斷方法。
病毒的分離與鑒定
通常採取發病3日內患者的咽洗液或咽拭子,經抗生素處理後接種於9~11日齡雞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於33℃~35℃孵育3~4天後,收集羊水和尿囊液進行血凝試驗。如血凝試驗陽性,再用已知免疫血清進行血凝抑制(hemo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試驗,鑒定型別。若血凝試驗陰性,則用雞胚再盲目傳代3次,仍不能出現血凝則判斷病毒分離為陰性。也可用組織培養細胞(如人胚腎或猴腎)分離病毒,判定有無病毒增殖可用紅細胞吸附方法或熒光抗體方法。
血清學診斷
採取患者急性期(發病5天內)和恢復期(病程2~4周)雙份血清,常用HI試驗檢測抗體。如果恢復期比急性期血清抗體效價升高4倍以上,即可做出診斷。正常人血清中常含有非特異性抑制物,因此在進行HI試驗前可用胰蛋白酶等處理血清,以免影響HI試驗結果。HI試驗所用的病毒應當是與當前流行密切相關的病毒株,反應結果才能確切。補體結合試驗(compliment fixation,CF)只能檢測NP、MP的抗體。這些抗體出現早、消失快。因此,CF試驗只能作為是否新近感染的指標。
快速診斷
對患者進行快速診斷,主要是採用間接或直接免疫熒光法、ELISA法檢測病毒抗原。常取患者鼻甲粘膜印片或呼吸道脫落上皮細胞塗片,用熒光素標記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進行免疫熒光染色檢查抗原,或用ELISA檢查患者咽漱液中的抗原。 用單克隆抗體經免疫酶標法僅用24~72小時即可快速檢測甲、乙型流感病毒在感染細胞內的病毒顆粒或病毒相關抗原。
PCR、核酸雜交或序列分析等方法也被用於檢測流感病毒核酸或進行分型。
3. 流行性感冒的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即可做出診斷。病原學相關檢查:主要包括病毒分離、病毒抗原、核酸和抗體檢測。病毒分離為實驗室檢測的「金標准」;病毒的抗原和核酸檢測可以用於早期診斷;抗體檢測可以用於回顧性調查,但對病例的早期診斷意義不大。1.病毒核酸檢測以RT-PCR(最好採用real-timeRT-PCR)法檢測呼吸道標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氣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檢測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快速區分病毒類型和亞型,一般能在4-6小時內獲得結果。2.病毒分離培養從呼吸道標本中分離出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節,流感樣病例快速抗原診斷和免疫熒光法檢測陰性的患者建議也作病毒分離。3.病毒抗原檢測(快速診斷試劑檢測)快速抗原檢測方法可採用免疫熒光的方法,檢測呼吸道標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氣管抽取物中的黏膜上皮細胞),使用單克隆抗體來區分甲、乙型流感,一般可在數小時以內獲得結果。其他還有膠體金試驗,一般能在10~30分鍾獲得結果。對快速檢測結果的解釋應結合患者的流行病史和臨床症狀綜合考慮:在非流行期,陽性篩查結果有可能是假陽性;在流行期,陰性的篩選檢測結果可能是假陰性;這兩種情況均應考慮使用RT-PCR或病毒分離培養作進一步確認。4.血清學診斷檢測流感病毒特異性IgM和IgG抗體水平。動態檢測的IgG抗體水平恢復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顧性診斷意義。
流行性感冒一般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症狀有:高燒、鼻塞、流涕、咳嗽、頭痛、頭暈、口渴、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乏力、全身及骨節酸痛等症狀。由於該病有較強的傳染性,故要帶較厚的防護性較好的口罩,盡量少去或不去公共場所人多的地方,不近距離與他(她)人說話,以盡量不被傳染。若被傳染上了感冒,應在服用抗病毒感冒葯的基礎上,還應注意多飲水、多休息、少勞累為宜。
主要預防措施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
2、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至少開窗通風兩次,每次至少10~15分鍾,空調設備應定期清洗空氣過濾網。
3、應佩戴口罩,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捂住口鼻。
4、注意多休息,多喝水,補充維生素C。
5、應注意清淡飲食,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
6、可注射流感疫苗。
7、加強體育鍛煉,增減衣物。
治療
1、宜多休息,多飲水,給予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潔,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1等,預防並發症。
2、宜佩戴口罩,對於頭痛、發熱給予對症治療。
3、除了採取必要的隔離防護措施、支持治療和對症治療外,應急早應用抗病毒葯物。奧司他韋系神經氨酸酶抑制劑,75mg,每日2次,連服5天。亦可用金剛烷胺或金剛乙胺等抗病毒葯。
5. 如何診斷流感
因此最初發生的病例不易診斷,需要根據流行病史、臨床症狀體征及病原學檢驗綜合進行診斷。 8.流行病史 當地有流感流行情報,對診斷最有幫助,在流感流行季節,周圍人群中有同樣病症就應提高警惕疑及本病。
6. 流行感冒什麼症狀
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並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 該病系流感病毒引起,病毒屬正粘病毒科,直徑80-120nm,球形或絲狀。流感病毒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易發生大范圍流行。 [2]症狀:1、起病急驟,畏寒、發熱,體溫在數小時至24小時內升達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頭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慾減退。呼吸道症狀較輕,咽干喉痛,乾咳,可有腹瀉。 2、顏面潮紅:眼結膜外眥充血,咽部充血,軟齶上有濾泡。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 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由於病毒是經由空氣傳播,因此首當其沖的是鼻子。病毒首先感染鼻黏膜,然後不斷繁殖,引致鼻黏膜發炎,出現打噴嚏、流鼻涕、鼻塞等病症。 一般的感冒是指「鼻感冒」,對人體的影響通常只限於呼吸系統。所有症狀都與鼻有關,如鼻涕、鼻塞和喉嚨痛、咳嗽、甚至發燒等。一般數天後便可痊癒。 [3]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症狀影響全身,包括發熱發冷、出汗、全身酸痛、頭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咳嗽、鼻塞等,嚴重時會引起肺炎及其他並發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多種類型,每十年左右便會出現新的病毒品種。 [編輯本段]流行病學 (一)概述 電鏡下流行性感冒病毒圖片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以冬春季多見,臨床以高熱、乏力、頭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狀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狀較輕為特徵,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傳染性強,常引起流感的流行。20世紀的4次甲型流感世界大流行,中國近半個世紀內(1953年至今)流感流行共計發生大中小規模的流感流行17次,其中2次為大流行。 (二)病原學 流感病毒屬於正粘組液病毒科,球型,直徑80-120nm,基因組為RNA病毒。其特點是容易發生變異。分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發生變異、,可感染人和多種動物,為人類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變異較少,可感染人類,引起爆發或小流行。丙型較穩定,可感染人類,多為散發病例,目前發現豬也可被感染。 流感病毒不耐熱,100℃1分鍾或56℃30分鍾滅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1%甲醛、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等) 對紫外線敏感,耐低溫和乾燥,真空乾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三)流行病學 1、傳染源:流感患者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發病後1~7天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豬、牛、馬等動物可能傳播流感。 2、傳播途徑:空氣飛沫傳播為主,流感病毒在空氣中大約存活半小時污染的日用品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後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間、甲型流感不同亞型之間無交叉免疫,可反復發病 4、流行特徵: 1)流行特點:突然發生,迅速蔓延,2~3周達高峰,發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約6~8周,常沿交通線傳播。 2)一般規律;先城市後農村,先集體單位,後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發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約2~3年發生小流行1次,根據世界上已發生的4次大流行情況分析,一般10~15年發生一次大流行。 乙型流感 呈爆發或小流行,丙型以散發為主。 3)流行季節;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見到流感流行。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一) 概述 典型流感起病急:潛伏期為數小時~4天,一般為1~2天;高熱,體溫可達39~40℃,伴畏寒,一般持續2~3天;全身中毒症狀重,如乏力、頭痛、頭暈、全身酸痛;持續時間長,體溫正常後乏力等症狀可持續1~2周;呼吸道卡它症狀輕微,常有咽痛,少數有鼻塞、流涕等;少數有惡心、嘔吐、食慾不振、腹瀉、腹痛等。有少數患者以消化道症狀為主要表現。老人、嬰幼兒、有心肺疾病著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患流感後可發展為肺炎。 (二) 臨床分型 1、單純型流感:急性起病,體溫39~40℃,伴畏寒、乏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等全身症狀明顯,呼吸道卡它症狀輕微,可有流涕、鼻塞、乾咳等。查體: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紅腫,無分泌物,肺部可及乾性啰音。 2、肺炎型流感:較少見,多發生於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發病毒性肺炎,繼發細菌性肺炎,混合細菌病毒肺炎。表現:高熱持續不退,劇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紺,肺部可聞及濕啰音。胸片提示兩肺有散在的絮狀陰影。痰培養 無致病細菌生長,可分離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3、中毒性流感:以中樞神經系統及心血管系統損害為特徵。表現為高熱不退,血壓下降,瞻望、驚厥、腦膜刺激征等腦炎腦膜炎症狀。 4、胃腸炎型流感:少見,以腹瀉、腹痛、嘔吐為主要臨床表現。 (三)並發症 1、呼吸系統:細菌性氣管炎、細菌性支氣管炎、肺炎 2、Reye綜合症 Reye綜合症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經系統並發症,發病年齡為12~16歲,退熱後出現惡心、嘔吐、繼之嗜睡、昏迷、驚厥等神經系統症狀,肝大,無黃疸,腦脊液檢查正常。可能與服用阿斯匹林有關。 3、其它: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 發燒應怎辦? 流感的其中一個病狀就是發燒,體溫有時可高達攝氏39至40度。此時許多人會服用退燒葯,或使用酒精擦身,或冰敷退熱。其實,在攝氏37至40度高溫下,流感病毒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說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正准備打仗的訊號,若強行壓抑,只會削弱自身的抵抗力,幫助病毒繁殖。也有人提議少穿衣服散熱,其實不論是風熱還是風寒感冒患者,都有畏冷表現,即使有高熱在身也如是。所以,應當做的,是穿足夠衣服保暖,不隨便吃退燒葯(尤其是自行服成葯),否則反為誤事。 最後建議應當及時就醫,高燒會燒壞腦子或者引發心肌炎等。醫院綜合治療都是專業退燒抗病毒消炎一起上,最好及時就診(而且在沒有醫師指導的情況下建議不要隨便亂吃葯,否則很可能會更加麻煩)。總之,強烈建議及時就診,而且可以得到醫師指導。 [1]提示:甲型h1n1流感初期症狀與普通的流感十分相似,主要表現在疲倦、發燒、咽喉腫痛、頭痛、身體痛、肌肉酸痛等方面。偶爾還有患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有咳嗽的症狀,當然也有人患甲型h1n1流感初期症狀還出現有嘔吐、腹瀉等胃腸型感冒的症狀。有的患者還會出現眼睛發紅。 [編輯本段]臨床診斷 分類 流感病毒分為A、B、C三種: A型:最常見,可廣泛流行及人畜共患,例如1997年在香港肆虐的禽流感,以致政府須屠宰150萬只雞。A型病毒可再分為A1、A2型,並按結構再劃分,例如A型H5N1毒株(香港禽流感病毒)、A型H3N2(1995年在武漢發生)、A型H1N1(1995年在德國發生)等。病毒因不定時的基因突變而衍生新品種。 B型:也會流行,症狀較A型輕,無再分亞型。 C型:主要以散發病例出現;無再分亞型。 H、N是指什麼? 流感病毒有一層脂質囊膜,膜上有蛋白質,是由血凝素(H)和神經氨酸酶(N)組成,均具有抗原性。A型流感病毒變異是常見的自然現象,主要是H和N的變異。 一般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有H1、H2和H3三種。H4至H14則只會感染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如雞、豬及鳥類。N只有N1及N2兩種。 觀點 西醫的看法 按西醫理解,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西醫按病毒的類型區分,分流感A型和B型(見流感ABC)。 中醫的看法 中醫學上並沒有病毒這個概念,對於流感或感冒,一律統稱為「外邪入侵」,因為病毒發源地不論是鼻黏膜或呼吸道,都屬臟腑以外,因此稱為「外邪」。 中醫按病症的表徵和身體反應分類,大致分「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風熱感冒症狀:喉痛、發燒、沒胃口、流鼻涕(濃稠、黃綠色)、有濃痰。 風寒感冒症狀:畏寒怕風、疲倦、流清鼻水、沒有食慾。 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增高,若合並細菌感染,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上升。 2、病毒分離:急性期病人口咽含漱液接種於雞胚可分離出病毒。 3、血清抗體檢測:患者早期(發病頭三天內)和恢復期(2~4周後)2份血清,抗體效價四倍以上為陽性。 4、快速診斷:取患者鼻黏膜壓片染色找包涵體,免疫熒光檢測抗原為( )。 鑒別與診斷 (一)診斷 臨床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白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 2。X線檢查 3。體液免疫檢測 4。細菌培養 5。病毒性傳染病免疫學檢測 流行及大流行期間可根據臨床症狀進行診斷,但流感早期散發病例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綜合診斷。 1、流行病學史:流行期間一個單位或地區出現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醫院門診上感病人明顯上升。 2、臨床表現為較輕微。 3、實驗室檢查 1)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增高 2)從病人鼻咽分泌物中分離到流感病毒 3)恢復期血清抗體效價4倍以上增高 4)呼吸道上皮細胞病毒抗原檢查陽性 5)鼻咽分泌物經敏感細胞增殖1代後呈抗原陽性 6)可用RT-PCR檢測病毒核酸 診斷分類 1)疑似病例:流行病學史 臨床表現 2)確診病例:流行病學史 臨床表現 實驗室病原學檢查2、3、4、5中一條。 (二)鑒別診斷 1、普通感冒:多種病毒引起,多為散發,起病較慢,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全身症狀較輕。感冒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是以鼻咽部卡他症狀為主要表現。成人多為鼻病毒引起,次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起病較急,初期有咽干、咽癢或燒灼感,發病同時或數小時後,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2~3天後變稠。可伴咽痛,有時由於耳咽管炎使聽力減退,也可出現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少量咳嗽等。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和頭痛。檢查可見鼻黏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輕度充血。如無並發症,一般5~7天痊癒。 2、流感傷寒型鉤體病:夏秋季多發,有疫水接觸史,臨床除發熱外,腓腸肌壓痛,腹股溝淋巴結腫大、壓痛,實驗室檢查可通過顯凝實驗檢測抗體,若抗體效價為1:400以上增高,考慮該病,通過血培養可診斷。 3、鏈球菌性咽炎 該病咽部紅腫,扁桃體腫大,有膿性分泌物,頜下淋巴結腫大,WBC 中性粒細胞增高,血培養( )。 4、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 要通過病原學檢查來區別。 5、支原體肺炎 也要通過病原學檢查來區別。 診斷標准 1.疑似病例 ①近期本地或鄰近地區「上感」病人明顯增多。 ②出現急性畏寒、高熱、頭痛、渾身酸痛和乏力等中毒症狀,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狀。 ③出現惡心、嘔吐和腹瀉症狀,但發病急而恢復快,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狀。 ④流感流行期「上感」患者。符合上述①和②或③或④項者,為疑似病例。 2.確診病例 ①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分離到流感病毒。 ②測定恢復期血清抗體比急性期有≥4 倍升高。 [編輯本段]治療 辦法 (一) 一般對症治療 卧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流質飲食,適宜營養,補充維生素,進食後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全身症狀明顯時予抗感染治療。 (二) 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 1、可減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復制,減輕臨床症狀,並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導致肺炎等並發症。 2、葯物 1)金剛烷胺為M2離子阻斷劑,可阻斷病毒吸附於敏感細胞,抑制病毒復制,對甲型流感有效。發病48h內用葯效果好。用量:成人200mg/天,老人100mg/天,小孩4-5mg/kg/天;用法:分2次口服,療程3-4天;副作用:口乾、頭暈、嗜睡、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症狀。 2)甲基金剛烷胺用量: 100-200mg/天,用法:分2次口服,其抗病毒活性比金剛烷胺高2-4倍,且神經系統副作用少。 3、注意事項: 孕婦、神經、精神異常、肝腎功能嚴重受損者禁用,且此兩種葯物易發生耐葯。 (三) 中葯治療 中醫醫治流感的方法 中醫學上有句話:「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認為若身體強健,便不受外邪(病毒)干擾。但這個理論不適用於流感.流感病毒感染後發病率高達95%,是一種基本無視免疫力的病毒性疾病.中醫常使用的感冒葯物如板藍根和小柴胡等,均不具備對抗病毒(而不是細菌)的功能. 辨證治療 流感一症,分為外感和內傷兩種。 外感,是感受外來邪氣,客於肺經,閉其清道,肺氣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發熱、惡風、惡寒、頭疼身痛等情形。法宜宣散,如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之類。 內傷,由於腎陽衰而陰寒內生,腎絡通於肺,心肺之陽不足,不能統攝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沒有外感的足征,多睏倦無神,或噴嚏不休,或兩腳冰冷,法宜扶陽,如四逆湯、白通湯、封髓丹、麻黃附子細辛湯、薑桂湯之類。 外感患者的元氣尚且充足,內傷患者的元氣極為虛弱,從患者的眼神中就可以分別出兩者的不同。流感就屬於內傷感冒。 有一訣竅:凡見打噴嚏、流清涕、鼻塞,而無其它症狀,就屬於內寒感冒,不論輕重,服四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必效,病去葯止,不留後遺症。 葯物 (一) 一般對症治療卧床休息,多飲水,給予流質或流質飲食,適宜營養,補充維生素,進食後以溫開水或溫鹽水漱口,保持口鼻清潔,全身症狀明顯時予抗感染治療。 (二) 早期應用抗病毒治療1、可減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復制,減輕臨床症狀,並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導致肺炎等並發症。 2、葯物1)金剛烷胺為M2離子阻斷劑,可阻斷病毒吸附於敏感細胞,抑制病毒復制,對甲型流感有效。發病48h內用葯效果好。用量:成人200mg/天,老人100mg/天,小孩4-5mg/kg/天;用法:分2次口服,療程3-4天;副作用:口乾、頭暈、嗜睡、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症狀。 ●補充曹養囊 ① 維生素C 每天5000—10000毫克,分成數次。給小孩選用緩沖過的抗壞血酸鈣。 ② 維生塞A加B-胡蘿卜素 每天15000IU。一種強力抗氧化劑及免疫促進劑。 ③葡萄糖酸鋅含片 每2小時服用1粒,含於舌下,強力免疫促進劑。一出現流行感冒跡象立刻服用,直至症狀消除。對孩子也如法炮製。 ④蒜頭精膠囊 用量2粒,每天3次。蒜頭能增進免疫力。是一種天然抗生素,有清潔體內的功效。 ⑤蛋白質(含各種單—氨基酸) 用量依照產品指示。修復組織及控制發燒。單一氨基酸較快被身體吸收利用。 ⑥綜合礦物質或海帶 依照產品指示。每天5—10粒。礦物質是預防及治療疾病必需的。 ⑦蛋白質分解酵素 兩餐間服用2-4粒。有抗病毒功效。消炎。 ⑧維生素B群 每天100毫克。為所有細胞內的酵素功能所需。 ●中葯預防 可用中葯貫眾、板藍根、葛根、藿香、生甘草各9克煎服,每日1帖,連服3日,可起預防作用。 ●天然葯草 菊花植物、金印草、保哥果、滑榆、蓍草茶對流行感冒都很好。若發燒,可服用貓薄荷茶灌腸劑及l/4—1/2茶匙的山梗菜酊劑,每3-4小時使用一次,直至燒退。此配方也適用於小孩。 1茶匙滑榆樹皮粉加1杯沸水及半杯蜂蜜,對咳嗽喉痛有幫助。將此配製的混合物存於瓶罐中,每3—4小時,使用1茶匙。 尤加利油也有益處。放5滴於熱水浴中或6滴於1杯沸水中,用毛巾沾濕後,覆於臉上.將蒸氣吸人。 ●保健葯蹭 ① 流感茶 貫眾、板藍根各30克,甘草15克。上3味葯用開水沖泡後,代茶。每日1劑,不拘時頻飲。 功效祛風,清熱,利咽。適用於流行性感冒。上3味葯均有較強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且清熱解毒功效良好。以葯浸泡代茶,既飲服方便,又使葯物的成分充分浸出,不致因沸煎而使一些成分遭破壞。 ②預防感冒茶 板藍根,大青葉各50克,野菊花、金銀花各30克。將上述4味花同放人大茶缸中,用沸水沖泡,片刻後飲用。代茶頻服。功效清熱解毒。適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等。此方除用於防治流感外,對於流行性腦炎、流行性肝炎及流行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性感染)都有較好的預防作用。在疫情流行時,是不可少的保健防病葯茶。 民間食療 【風寒感冒食療方】? 症狀為發熱惡寒,頭痛身寒,流涕等。? 生薑紅糖茶:生薑1片,紅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之。? 蔥白粥:糯米30克,生薑2片,搗爛,入連須蔥1節,加米醋1毫升,趁熱飲。 紫蘇粥:白米25克,常法煮粥,粥熟放蘇葉5克。 【風熱感冒食療方】 症狀為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咳嗽、咽痛、目赤。? 菊花茶:菊花5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桑菊豆豉飲:菊花5克,桑葉5克,豆豉3克,煎水飲。? 薄荷蘆根飲:蘆根30厘米、薄荷25克,煎水飲用。 白菜綠豆飲:白菜頭1個,洗凈切片,綠豆芽15克,煎水飲用。? 【風濕感冒食療方】 症狀為發熱、頭痛、頭暈、鼻塞、聲重、睏倦乏力,納減欲吐。? 藿香飲:鮮藿香葉5克,砂糖適量,煎水飲。 [編輯本段]預防 預防原理 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傳播和接觸傳染。這兩種傳播途徑最主要的入侵點都在鼻腔。流感病毒隨空氣或被污染的物品和手在接觸到鼻子時進入鼻腔。 正常情況下,鼻腔本身具備一定的排毒能力,能夠及時將流感病毒清理掉。在出現誘發因素的情況下,如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情況下,鼻腔排毒能力減弱,流感病毒長時間停留在鼻腔內,並大量繁殖侵入人體,從而感染上流行性感冒。 洗鼻法可幫助人體在出現誘發因素的情況下將流感病毒清除出鼻腔,從而極大降低感染幾率。 措施 (一)控制治療傳染源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呼吸道隔離1周或至主要症狀消失 (二) 切斷傳播途徑 1. 流行期間,避免集會或集體娛樂活動,老幼病殘易感者少去公共場所,注意通風,必要時對公共場所進行消毒 2. 醫護人員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3.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徹底消毒 (三) 疫苗預防 滅活疫苗:效果較好,接種對象為老人、兒童、嚴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觸患者的人員;接種時間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種1次,2周可產生有效抗體。下列情況禁用:對雞蛋過敏者;急性傳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早期,6個月以下嬰兒。 減毒活疫苗:採用噴鼻法接種 (四) 葯物預防 用於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發病者,金剛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對甲型流感有一定預防作用,對乙型流感無效。 預防流感的幾種常用小措施: 1、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抗病能力。 4、秋冬氣候多變,注意加減衣服。 5、多飲開水,多吃清淡食物。 6、注射流感疫苗。 綜合預防 洗鼻+洗手 洗鼻法:以清潔溫水兌不含碘的優質食鹽,濃度為0.9%。通常以4.5克鹽兌500毫升溫水。灌入專門的洗鼻用具,如洗鼻壺中,分別對兩邊的鼻孔進行沖洗,直到鼻腔無異物為止。此法可重復數次,以保持鼻腔無過多分泌物為度。 洗手法:塗抹普通肥皂或殺菌皂,搓洗雙手各個部位。然後以流動不循環使用的水將手清洗干凈。 [編輯本段]保健 流感禁忌 容易被疏忽的禁忌包括: 經常吃煎炸食物:會令喉頭充血,增加黏膜表面傷口及感染機會。 關窗閉戶保溫:關了窗,空氣流通受阻,室內空氣易趨混濁,微生物含量上升,對呼吸道更不利。 另外,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 切勿吃葯消除病症就當痊癒:很多人吃葯止住鼻水、不再頭痛或不再發燒時就就當已痊癒,繼續工作,這樣做其實很不智,因為感冒實則還未痊癒,不好好休息,等於削減自身的免疫能力。 少吃肥膩食物:豬肉湯、雞湯等油膩之物,平日食用可能沒大問題,但感冒期間飲用,可能會令外感傳里,病情加倍嚴重。 避免病中行房:耗用精力過甚,不宜。 洗澡洗頭慎防著涼:熱水澡後,血管擴張,體溫降低,容易再次著涼。洗頭後,應避免吹風或開空調,因為頭發濕漉漉的,很容易頭部受寒。 飲食禁忌 流行性感冒是由於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力強,發病快。雖然容易治癒,但由於嬰幼兒體質較弱,加之飲食不合理,所以極容易引起感冒的反復發作。所以,感冒除葯物治療外,飲食調理也不可缺少。 1.禁吃鹹食:食用鹹食後易使致病部位黏膜收縮,加重鼻塞.咽喉不適等症狀。而且過鹹的食物容易生痰,刺激局部引起咳嗽加劇。 2.禁食甜、膩食物:甜味能助濕,而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故感冒患者應忌食各類糖果、飲料、肥肉等。 3.禁食辛熱食物:辛熱食物易傷氣灼津,助火生痰,使痰不易咳出,故感冒患者不宜食用,尤其蔥一定要少吃。 4.不宜吃燒烤煎炸的食物:此類食物氣味刺激呼吸道及消化道,易導致黏膜收縮,使病情加重,而且也不易消化。 [編輯本段]其他 兒童流行性感冒 [症狀] 1、學齡兒童與青春期兒童:表現出與成人相似的典型感冒,發作甚快。 2、會有發燒(39-40℃)肌肉酸痛、畏寒、頭痛、臉部潮紅、身體不適、流鼻水、咳嗽、結膜炎。 3、B型感冒:則以眼及鼻部的症狀較明顯,而全身症狀較不明顯。 4、無並發症時白血球多為正常值。 5、較小的孩子,臨床變化較大。 6、通常有明顯的發燒,中度的鼻炎,有水樣鼻涕,有時會有發燒性抽搐、腹瀉、中耳炎、皮疹等。 7、可以引起喉頭、氣管、支氣管炎,細小支氣管炎、肺炎等。 [注意事項] 1.卧床休息,補充適當水份。 2.須戴口罩、隔離、避免傳染。 3.如有續發細菌感染,則適當依醫囑抗生素使用。
7. 流行性感冒診斷標准及處理原則的診斷標准
流行病學史
在流行季節一個單位或地區同時出現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近期內該地區或鄰近地區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顯增多;或醫院門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顯增多。
病原學診斷方法
A1 病毒分離
從疑似流感病人呼吸道採集標本分離病原體。
A2 標本的收集和處理
A2.1 標本收集時間應於發病早期(1~3d內)越早越好。
A2.2 標本收集方法常用棉拭子擦抹法或咽喉漱洗法。棉拭子擦抹法用於採集兒童標本,採集時將滅菌棉拭子稍沾標本收集液(pH7.2~7.6含20%~40%滅菌肉湯的生理鹽水或Hanks液或生理鹽水),反復擦拭患者咽部數次,然後將此棉拭子放進裝有上述收集液的試管中塞上棉塞。咽喉洗漱法用於採集成人標本,採集時先讓患者咳嗽,然後用10mL左右的收集液反復洗漱咽喉部約1min,吐入管內。如有條件,兒童標本用負壓抽吸法抽取鼻咽分泌物,成人標本用鼻咽洗液,可提高分離的陽性率。標本採集後置冰壺(4℃)中盡快送實驗室。
A2.3 標本的處理:用毛細吸管反復吹打標本液(如為咽拭子標本,先反復擠壓咽拭子後棄之),將粘液打散,於4℃靜置5~10min,待自然沉澱後取3mL上清,按每毫升加青黴素1000單位和鏈黴素1000μg,混勻置4℃處理2~4h即可接種。如標本污染較重,可置4℃過夜處理。如預計標本在48h內不能完成接種時,應將標本置低溫(最好-70℃)保存。
A3 接種及培養法
最常用雞胚培養法和組織培養法,有條件的亦可同時用兩種方法進行病毒分離。
A3.1 雞胚培養法:取9~11日齡雞胚,將處理過的標本液經羊膜腔和尿囊腔各接種0.2mL,每份標本接種3~4隻胚,置33~35℃溫箱培養3d,然後將雞胚放置4℃冰箱過夜(或置—20℃冰箱1h再置4℃數小時)可分別收獲尿液和羊水,並作初步血凝(其方法是用毛細吸管取1~2滴尿液或羊水,置大孔塑料板內,再加入1~2滴1%雞紅細胞,搖勻後置室溫或4℃30~45min觀察結果,根據血球凝集程度的不同可分為++++、+++、++、+、±、-),如血凝為+++~++++時,再按系列倍比稀釋測定其血凝滴度,如具有一定血凝滴度即可鑒定。如血凝陰性,可盲傳2代,如仍為陰性則棄之。
A3.2 組織培養法:用0.2mL處理過的標本液接種於長成單層的原代人胚腎(或猴腎或地鼠腎),或狗腎傳代細胞(Madin Darby Canine Kidney,MDCK),每份標本接種4管,置37℃吸附1~2h後棄標本液,再加入每毫升含2μg胰酶的199維持液1mL,於33℃培養7~10d,並逐日觀察病變。從第三天開始每隔一天用0.4%雞或豚鼠紅細胞對培養管做紅細胞吸附試驗(試驗前無菌法收獲細胞培養上清液),如陰性則用已收獲的上清液盲目傳代,如陽性則測定上清液的血凝滴度。如標本第1代紅細胞吸附試驗陰性,可用收獲的全部上清液混合進行盲傳2代,仍為陰性則棄之。
A4 新分離株的鑒定
新分離流感病毒可用血凝抑制、補體結合、中和以及血細胞吸附抑制等試驗方法進行鑒定。最常用和最簡單的方法是血凝抑制試驗,必要時採用補體結合試驗。
A4.1 血凝抑制試驗:用當前流行的甲3、甲1及乙型流感病毒代表株的免疫血清與新分離流感病毒做血凝抑制試驗,觀察新分離株能否被免疫血清所抑制。血凝抑制試驗方法見附錄B。
A4.2 紅細胞吸附抑制試驗:取紅細胞吸附試驗陽性的組織培養管和正常細胞對照管,用Hanks液洗細胞2次,加入經霍亂濾液(RDE)處理(1∶10)的免疫血清0.2mL,再加入Hanks0.6mL,室溫作用30min後,再加入0.4%雞(或豚鼠)紅細胞0.2mL,置室溫30min後於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有無血球吸附。如果血細胞吸附被所用免疫血清所抑制,表明所分離的病毒與所用免疫血清型別相一致或接近。
A4.3 補體結合試驗:如果用已知的甲型(甲3、甲1)或乙型或丙型流感病毒免疫血清對新分離病毒的血凝均不能抑制,則應考慮可能為甲型流感病毒的新亞型,可用針對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核蛋白的免疫血清作補體結合試驗定型。
血清學診斷方法
B1 血凝抑制試驗方法
B1.1 原理
一些動物紅細胞(如雞、豚鼠等)以及人「O」型血紅細胞上有流感病毒受體,遇流感病毒可產生紅細胞凝集現象,簡稱血凝。若將特異性抗體與流感病毒(血凝素)預先作用後再加入紅細胞則不產生凝集,稱為血凝抑制現象。用定量血凝素與不同稀釋度血清抗體作用後,能完全抑制血凝的最高稀釋度,即為血凝抑制抗體效價。
B1.2 主要材料
大孔塑料板,1mL吸管或1mL移液器。
B1.3 雙份血清收集及處理
急性期血清於發病3d內採取,恢復期血清於發病後2~4周採取。取0.1mL已分離的血清加入0.9(或0.4)mL霍亂濾液(RDE)(即1∶10或1∶5稀釋)搖勻,於37℃水浴中過夜,以去除血清中的非特異性抑制素,次日置56℃水浴50min以滅活多餘的RDE。
B1.4 流感病毒血凝素制備
流感病毒接種雞胚後48h收獲的尿囊液,加入1/10000硫柳汞防腐。為了延遲尿鹽沉澱可先用無菌生理鹽水做等量稀釋,置4℃備用。
B1.5 雞紅細胞懸液的制備
從靜脈或心臟抽取正常健康雞血,保存於阿氏(Alsevr's)液中,置4℃保存。用前以生理鹽水洗3次,末次經2000r/min離心10min,將紅細胞用生理鹽水配成1%濃度。
B1.6 血凝素滴定
將流感病毒血凝素在大孔塑料板內用生理鹽水從1∶5開始做系列倍比稀釋,每孔0.25mL再加入等量1%雞紅細胞,搖勻,置室溫或4℃30~45min後觀察結果,以出現十十血凝的血凝素最高稀釋度為其血凝效價,即為1個血凝單位,實驗時採用4個血凝素單位,例如血凝素效價為1∶320,為1個單位,4個單位即為1∶80稀釋。正式實驗前經校對取4個血凝單位用於實驗。
B1.7 血凝抑制試驗步驟
B1.7.1 將上述已處理的待檢血清(1∶10或1∶5)再用生理鹽水做系列倍比稀釋,每孔加0.25mL。
B1.7.2 加入等量已配好的4個單位血凝素。
B1.7.3 每孔加入0.25mL 1%雞紅細胞,搖勻置室溫或4℃30~45min。
B1.8 結果觀察
觀察結果時將血凝板傾斜數十秒鍾,待陰性孔內紅細胞自由下滑呈淚滴狀時讀結果。以出現完全抑制的血清最高稀釋度的倒數為抗體的效價。在檢測患者雙份血清時需在同一次試驗中進行,並以恢復期血清抗體效價較急性期抗體效價升高4倍或4倍以上為陽性。
B2 型特異性補體結合試驗
B2.1 原理
甲、乙、丙三個型流感病毒各具有特異的可溶性抗原(核蛋白抗原),甲型流感病毒各亞型均具有相同的可溶性抗原,與乙型或丙型的可溶性抗原完全不同,因此可利用補體結合試驗來區別它們。當流感病毒出現很大的變異或出現新亞型而引起大流行時,由於來不及充分掌握新分離毒株的性狀,常需同時採用補體結合試驗和血凝抑制試驗對新毒株進行血清學診斷。
B2.2 型特異免疫血清制備
B2.2.1 免疫用抗原
甲型為PR8株和乙型為Lee株均為小鼠適應株。於乙醚麻醉下鼻腔感染12~16g小鼠,每鼠0.05mL,待感染後3~5d大部分小鼠發病、部分死亡時,解剖小鼠。取肺研磨並用生理鹽水製成10%的懸液,低速離心去除粗塊,取上清鼠肺懸液即為免疫用抗原。
B2.2.2 免疫血清制備
選體重300~500g的健康豚鼠,免前采血3~5mL,分離血清分裝凍存留作對照。豚鼠用乙醚輕度麻醉,鼻腔滴入上述鼠肺懸液抗原0.5mL,共免疫3~4次,每次間隔一周,在末次免疫的同時,由腹腔注射鼠肺懸液2mL,一周後試血,如果對同型尿膜抗原的血清效價超過1∶80,而與異型抗原無交叉反應,立即采血分離血清分裝凍存於低溫(-20℃以下)。試驗前血清於56℃水浴滅活30min。
B2.3 可溶性抗原的制備
用甲、乙型流感病毒或新分離病毒按常規接種和收獲尿囊液,如尿液血凝在1∶40以上時,收獲其尿囊膜,將尿囊膜用鹽水洗一次,用無菌剪刀將膜剪成數小塊放入試管中,每個雞胚的尿囊膜加1mL無菌生理鹽水,凍化三次,末次化後以3000r/min離心15min,吸出上清即為可溶性抗原,加入1∶10000的硫柳汞防腐,置4℃冰箱至少可用一個月。
B2.4 雙份血清採集
收集病人急性期(發病3d內)和恢復期(發病10~30d後)的血清。血清於試驗前56℃30min滅活。
B2.5 1%綿羊紅細胞懸液制備、溶血素、補體的制備和滴定按常規方法。
B2.6 補體結合試驗步驟
按常規進行。
B2.7 結果判定
B2.7.1 被檢病毒尿膜抗原與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免疫血清呈陽性反應則可診斷為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如甲、乙均為陰性時,應考慮丙型流感病毒或其他病毒。
B2.7.2 雙份血清對甲型(或乙型)抗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即可診斷為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
B2.7.3 正常人群補體結合抗體滴度一般在1∶16以下,如單份恢復期血清抗體在1∶32以上時,結合臨床症狀可作診斷的參考。
B2.7.4 人群血清抗體水平調查中,補體結合抗體在1∶32以上者可作為新近感染流感的證據。
B3 神經氨酸酶抑制試驗
B3.1 原理
胎球蛋白(Fetuin)底物經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作用後,使N乙醯神經氨酸游離出來,經過碘酸鹽的氧化作用將N乙醯神經氨酸轉化為β-甲醛內酮酸,後者經硫代巴比妥酸作用形成生色團,用有機溶劑提取生色團,並在分光光度計上比色。利用上述反應可測知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活性,反應的顏色越深酶活性越強。並可選擇用於神經氨酸酶抑制試驗的標准劑量。神經氨酸酶抑制試驗是將標化好劑量的神經氨酸酶(即一定稀釋度的流感病毒尿囊液)和系列稀釋的被檢血清和正常血清起孵育,測知血清作用於神經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價,並計算出血清的神經氨酸酶抑制滴度。
B3.2 器材及試劑
B3.2.1 小試管、10mL吸管及分光光度計等。
B3.2.2 磷酸緩沖液(PBS pH5.9)及生理鹽水。
B3.2.3 胎球蛋白底物液:450~500mg冰凍乾燥的胎球蛋白加蒸餾水10mL,溶解後置4℃保存,每周新配。
B3.2.4 過碘酸鈉溶液:稱4.8g過碘酸鈉(NaIO(下標始)4(下標終))溶於38mL蒸餾水中,加62mL正磷酸(濃),充分混合,置於棕色磨口瓶中,室溫保存。
B3.2.5 砷試劑:稱10g砷酸鈉(NaAsO(下標始)2(下標終))和7.1g無水硫酸鈉溶於100mL蒸餾水中,加0.3mL濃硫酸,置於帶玻璃塞的瓶中,置4℃保存。
B3.2.6 硫代巴比妥酸試劑:稱1.2g硫代巴比妥酸和14.2g無水硫酸鈉加入200mL蒸餾水中,在煮沸的水浴中加熱溶解,每周新配。
B3.2.7 酸化丁醇試劑:於100mL正丁醇中加入5mL濃鹽酸,置棕色帶玻璃塞的瓶中,室溫保存。
B3.3 神經氨酸酶活性測定
B3.3.1 病毒用生理鹽水做系列倍比稀釋(1∶2~1∶32)分裝小試管,每管0.1mL。標准病毒和未知病毒的神經氨酸酶應在同一試驗中測定。
B3.3.2 每管補充加入0.1mL生理鹽水,再加入0.1mL用pH5.9 PBS配製的胎球蛋白底物,對照管用鹽水代替病毒,充分混合後置37℃水浴作用18h。
B3.3.3 從水浴中取出試管在室溫冷卻,每管加入0.1mL的過碘酸鹽試劑,充分混合,室溫靜置20min(時間要准)。
B3.3.4 每管加入1mL砷試劑,由於碘的釋放出現棕色,搖動試管待棕色消失。
B3.3.5 每管加入2.5mL硫代巴比妥試劑,並充分混合(該試劑需在煮沸溶解後加入),用棉塞將管口堵緊。
B3.3.6 立刻將試管置於煮沸的水浴中,煮沸10min,可見紅色出現,即為神經氨酸酶活性的表現,顏色越深酶活性越高。
B3.3.7 將試管置冰水中冷卻後去掉棉塞,加入4mL丁醇試劑,換上干凈橡皮塞,用手劇烈搖動試管,提取顏色使其轉到有機物(丁醇)相。
B3.3.8 以1500r/min離心5~10min使丁醇層清亮透明,小心地吸出上層的丁醇,放入干凈的試管中待檢。
B3.3.9 將上述受檢樣品由高稀釋度到低稀釋度依次傾入透光池中,其中第一個透光池加入無病毒的對照管液,將分光光度計波長調至549nm,將對照管調至零,然後依次讀取每個稀釋度樣品的光密度。
B3.3.10 酶單位的計算:酶活性測定時光密度為0.45~0.85的病毒稀釋度作為一個酶單位。
B3.4 神經氨酸酶抑制試驗
B3.4.1 按上述方法測定酶活性,選用1個酶單位的病毒稀釋度(即酶活性測定時光密度為0.45~0.85的病毒稀釋度),每管加入0.1mL。
B3.4.2 受檢血清做系列倍比稀釋,每管病毒加入不同稀釋度血清0.1mL,血清對照管是以最低稀釋度血清加生理鹽水代替病毒,37℃水浴作用1h。以同法做正常血清對照組。
B3.4.3 每管加入pH5.9 PBS配製的胎球蛋白0.1mL,充分搖勻,置37℃水浴中孵育18h。
B3.4.4 自水浴中取出試管,按B3.3.3.~B3.3.7逐步加入前述各種試劑。
B3.4.5 測定光密度時應從低稀釋度血清管至高稀釋度血清管,檢測方法同B3.3.9。
B3.5 神經氨酸酶抑制抗體滴度的計演算法
B3.5.1 根據抗血清和正常血清兩組試驗的實驗結果,求得每組血清同一稀釋度的光密度之商數,即為經血清作用後所余之酶活性的百分數。血清稀釋度越高,殘留的酶活性也越高,找出50%酶活性前後兩個血清稀釋度及其相應的酶活性百分數,按公式計算出血清神經氨酸酶抑制抗體滴度。
B3.5.2 計算公式
式中:A——血清神經氨酸酶抑制抗體效價倒數;
B(下標始)1(下標終)——酶活性高於50%的血清稀釋度倒數;
B(下標始)2(下標終)——酶活性低於50%的血清稀釋度倒數;
C(下標始)1(下標終)——高於50%的酶活性的百分數;
C(下標始)2(下標終)——低於50%的酶活性的百分數;
50——常數。
B3.5.3 計算舉例
先計算血清作用後的酶活性:
然後將對數稀釋度換算為幾何稀釋度:例如10(上標始)-3(上標終)換算為1/1000,10(上標始)-3.5(上標終)換算為1/3200。最後代入公式:
此抗血清的神經氨酸酶抑制效價為1∶1440。
流感快速診斷方法
C1 直接檢查呼吸道脫落上皮細胞內抗原
C1.1 原理
由於流感病毒的主要感染部位是在呼吸道上皮細胞,因此在病人呼吸道標本的脫落細胞中含有流感病毒抗原,通過直接檢查脫落上皮細胞內抗原即可診斷。檢查方法可採用免疫熒光法,一般於3~4h內即可完成,而且可以直接定型。
C1.2 標本的收集和製片
兒童標本最好採用負壓抽吸法收集呼吸道分泌物,成人標本最好採用鼻咽洗液。可將每份標本分為兩份,一份低溫凍存備作病毒分離,一份用pH7.2磷酸緩沖液(PBS),將粘液吹打散,1500r/min離心15min去除上清,細胞沉澱用PBS洗1~2次,末次離心後棄上清,加入適量pH7.2 PBS使細胞重懸,滴加於帶圈的玻璃片上,自然乾燥,冷丙酮固定10min。
C1.3 間接免疫熒光法
C1.3.1 用10%新鮮羊或牛血清封閉標本片,置濕盒中於37℃30min。
C1.3.2 分別加入適當稀釋度的抗甲型和乙型流感型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置濕盒中於37℃放置1h。在PBS中洗兩次,共10min。
C1.3.3 加適當稀釋度的兔抗鼠熒光素結合物置37℃1h。在PBS中洗三次,共10min,末次用蒸餾水過一下。
C1.3.4 於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結果,觀察到三個以上胞漿內或胞核內熒光陽性細胞即可判為陽性。
C2 標本經敏感細胞增殖1代後查抗原
C2.1 原理
病人呼吸道標本經接種敏感細胞(狗腎傳代細胞MDCK)增殖1~3d後,將細胞消化分散製成抗原片,再用免疫熒光法或免疫酶染法檢查細胞內抗原。由於標本中的病毒在敏感細胞增殖後查抗原,能明顯提高其診斷的敏感性,可在細胞病變出現以前查到抗原,可以直接定型,而且比常規雞胚分離病毒法要快得多,一般24~72h即可診斷。檢查方法可採用間接免疫酶染法(C2.5)或間接免疫熒光法(C2.4)
C2.2 標本的收集及處理
兒童標本可採用咽拭子,最好採用負壓抽吸法;成人標本可採用咽漱液,最好採用鼻咽洗液。標本按附錄A(標準的附錄)中A2.3方法處理。
C2.3 標本的接種培養及製片
取處理過的標本液0.2mL接種於長成單層的MDCK細胞,每份標本接種3管,置37℃吸附1~2h後棄去標本液,加入每毫升含2μg胰酶的199維持液至1mL,於35℃培養24、48和72h分別取出1管,收集上清備用,將細胞用消化液(1份0.25%胰酶+4份Versene)消化下來,用PBS洗一次,然後滴加於帶圈的玻璃片上,自然乾燥,冷丙酮固定。同法制備未經感染的正常MDCK細胞片即為正常對照細胞。
C2.4 間接免疫熒光法
C2.4.1 加單克隆抗體同C1.3.2。
C2.4.2 加兔抗鼠熒光素結合物同C1.3.3。
C2.4.3 於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結果,觀察到胞漿內或胞核內熒光,而正常細胞片未見熒光,即可判定為陽性。
C2.5 間接免疫酶染法
C2.5.1 加單克隆抗體同C1.3.2。
C2.5.2 加適當稀釋度的羊抗鼠酶標結合物,濕盒中置37℃1h,用PBS洗兩次10min。
C2.5.3 加鄰苯二胺底物液,其配製方法為:4mg鄰苯二胺+10mLpH5.0磷酸-檸檬酸緩沖液+15μL雙氧水。pH5.0磷酸緩沖液的配製方法為:先分別配製0.1mol/L檸檬酸(C(下標始)6(下標終)H(下標始)8(下標終)O(下標始)7(下標終)·H(下標始)2(下標終)O)(21g/1000mL)和0.1mol/L磷酸氫二鈉(Na(下標始)2(下標終)HPO(下標始)4(下標終))(28.4g/1000mL),分別按24.3mL和25.7mL混合後,再加入等量(50mL)雙蒸水混合即為pH5.0磷酸鹽-檸檬酸緩沖液。加入底物液3~5min即可觀察結果。
C2.5.4 於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結果(觀察結果時,細胞要濕,如果細胞已干,可以加入一滴自來水),觀察到棕紅色深染細胞,根據觀察到的深染細胞多少記錄為++++、+++、++、+、±、-。以觀察到+以上深染細胞判為陽性;有時可觀察到單個深染細胞被無色或淡紅色細胞所包圍,而正常細胞對照呈無色或淡紅色,亦可判為陽性。
8. 怎麼判斷得了流感
流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一,流行病學史,在流行季節如果一個單位或地區出現大量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或者是醫院的門診發現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明顯增加時就要注意有無流感的存在。
二,此時患者臨床症狀是以急性疾病,伴有畏寒、高熱的現象,患者頭痛、頭暈、全身的肌肉酸痛症狀多比較明顯,還可以伴有明顯的乏力、納差等不適,患者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的症狀可能相對於較輕,可以伴有咽喉疼痛和偶有咳嗽的症狀。如果繼發了下呼吸道感染,此時咳嗽、咳痰的症狀可能會進一步的加重。
三,患者早期完善實驗室的檢查,外周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多是在正常范圍或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時病原學的檢查,對其呼吸道標本進行特異性的抗原或其基因的檢測。還可以對其相應的血清學檢查,例如疾病初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體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時,亦提示有流感的存在。
9. 流行性感冒的診斷有哪些
流行性感冒的診斷可根據以下四點確定。
(1)接觸史及集體發病史
短期內有較多患者出現感冒症狀體征。
(2)典型症狀和體征
流行性感冒發病較急,全身症狀較重,患者持續高熱,體溫高達40℃,肌肉關節酸痛,而鼻塞、流涕、咽痛等症狀出現較遲。
(3)流行特徵
流行性感冒發生突然,傳播迅速,同時有明顯的地區性流行。
(4)實驗室檢查
①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降低,嗜酸性粒細胞消失,淋巴細胞相對增加。如合並細菌感染,則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偏高。
②病毒分離。早期可獲得70% 的陽性結果,一般於發病第7 日即不能再獲得陽性結果。
③免疫熒光技術。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細胞的塗片標本,或將咽漱液接種於細胞培養管內,應用熒光抗體技術加以檢測,結果出現快,靈敏性高,有助於早期診斷。
④血清學檢查。紅細胞凝集抑制試驗及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的特異性較高,而補體結合試驗的靈敏性較高。這些方法僅作為病後回顧性診斷,不適於快速診斷。
10. 普通感冒與流行感冒
普通感冒就是主要是由於冷熱天氣引起的,或者是個別細菌引起的。過敏也會引起。 流行感冒就是在這一階段某種細菌大量出現,而且是新的品種,人體沒有抗體,(流感病菌產生新的變異),所引起的人群大量感冒並且互相傳染(傳染性強)的一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