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確定自己應該信仰哪個宗教!
信佛教好。人人如法學佛都可以成佛的,天上天下唯佛獨尊。唯有學佛才能了脫生死,不入輪回。
學佛是一件十分難得的事情,但我們學佛學什麼?什麼是佛?向佛學習什麼?一定要搞清楚。佛是覺者 ,《華嚴經》 雲: 奇哉大導師,自覺能覺他 。 這就是佛。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話講:就是要了解自己,了解一切。行止圓滿無缺。我們學習佛法就是要學這個,學做一個明白人,不作糊塗人。
自覺覺他首先是要自覺,了解自心。我們會有人說:難道我還不知道自己嗎?事實上正是這樣。我們大部分的人並不了解自己,不熟悉自己。為什麼這樣講呢?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如何運轉,不知道他為什麼會老,為什麼會生病,為什麼會死。這是任何一門科學都無法回答清楚的。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語言邏輯是怎麼產生的。不了解為什麼有的事情想記記不起來,有的想忘忘不掉。不懂得人活在世,該如何做、如何行,什麼才是生活的意義。這是很多哲學家熱衷於探討的問題。甚至於有人為此而發瘋。是任何心理學家也不能徹底搞明白的問題。他或許能夠幫助你解決一部分問題,卻無法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如何運作,為什麼就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會有夢、有幻。有自我,有恐懼,有愛情。這一切的問題無人能夠回答。除了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
然而世尊並不是簡單的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幫助我們了解答案。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是能夠用語言傳達的。
…………
我們解決問題首先要了解問題如何產生。我們要自覺,就要深刻、沒有遺漏地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徹底問題的根源,拔除病根才能痊癒、才能幸福。
這樣的了解最初可以達到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其實也是前面所提問題的初步答案。那就是「 知唯是心 」知道這一切無不是源於自己的心。這個心就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也是產生一切問題的根源。不僅是我們痛苦的源頭,更是我們脫離痛苦、成就幸福,得到無上快樂、清靜、喜樂的鑰匙。(摘自地藏論壇)
「天上天下無如佛 , 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B. 基督教的信仰是什麼
督教徒的信仰是神愛世人。
中國的基督教,在國際上是基督新教。國際上的基督教在中國稱為天主教。信仰的是上帝,信天地萬物,宇宙人類是上帝所造。並派遣他的獨生子降世為人,啟示天國的道理,人生的終極意義。但是人類的偏見,不能接納耶穌的宣講而置他於死地。
簡要歷史
基督宗教發端於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統治下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團體。1至5世紀是基督宗教創立並從以色列傳向希臘羅馬文化區域的時期,是基督宗教發展的早期階段,是使徒和早期教父建立基督宗教基本教義和神學學說的時期。這一時期常被稱為基督宗教發展上的第一個階段。
C. 四大信仰 是什麼
如果算宗教信仰的話就是,基督教 天主教 佛教 伊斯蘭教信仰。
D. 何為真正的信仰
信仰是人對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選擇和持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有的人相對清晰完整,有的人模糊殘缺混亂,可以說大部分人是後者,種種「觀」說到底就是對這個自己存在的世界的認識和解釋,這其中當然包括對自己的身心的認知,了解,這也是最難的。
做個很粗糙的比喻,這個比喻未必准確。夢大家都有做過,夢里去購物,上學,考試,結婚,打架,但你從來不關心這是不是夢,自己這個存在是否真實,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這叫沒有確立信仰,然後我跟你說這是一個夢,夢里的一切很虛幻,然後你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似乎覺得我說的很有道理,開始接受我的說法,這個叫確立信仰。就像電影黑客帝國里的尼歐生活在21世紀,整天過的渾渾噩噩,有一天一群黑衣人告訴他你住的世界不真實,是一個被機器操控的計算機世界。這個世界很科學,很真實,但只是一個夢。
當我們去閱讀,面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學派,比如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論,斯賓諾莎自音論唯物主義世界觀,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東方的釋家,道家,儒家的理論,甚至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等等等等,這些理論很多本身就不完整,通過對這些理論的閱讀與思考,整合,我們肯定會確立起自己的世界觀,對這些人的理論我們會排斥其中一些的,接受一些的,並信服和尊崇其中某種理論、學說、主義的,進而奉為自己的行為准則和活動指南,它會成為我們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根本准則和態度。
不要一遇到信仰就覺得跟宗教有關,那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為按照我上面的論說,科學其實也是一種信仰,而且科學作為一種學術體系還不完整,現在有太多的事情,以現在的科學還無法解釋,注意心理學也是科學的一部分,人們對於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往往歸為迷信,比如心理學的催眠術,歸結起來就是人們只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他們相信科學卻又不願意去探究,這樣的相信科學其實是一種迷信。如果你相信科學的人可以去看看愛因斯坦的世界觀,真正的信仰是涵蓋科學與藝術的。
既然確立了信仰,那麼接下來如何去實踐呢?
有的人確立了信仰卻不願意去面對,有的人是機械的,膚淺的去實踐,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真正深入去探究,但這個過程是異常漫長和痛苦的,這是一次生命的蛻變。
就以信仰神靈做舉例,這個最普遍,其他的類推,注意以下有對神靈的解釋,真正的信仰並非是要你做到所謂的「拋棄自我」、「敞開靈魂」、「絕對臣服」。請不要把氣功的盲目和宗教的狂熱帶入進來。那樣的話,你就弄錯了:
所謂信徒,大略分為四種:
一是泛信徒,此種信徒只是淺淺的信仰某位神靈,但並不打算嚴格按照神靈的信條來行事和生活。
二是虔信徒,這虔信徒可就不好當了,行走坐卧皆要遵循照教義來,內心對神靈也不得有半點違背。就這樣天長地久的磨練自己,最後搞得喪失自我,那可真是難受啊!這世上有多少老婆婆老頭子對神靈的虔誠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幾乎是睜眼就喊菩薩庇佑、閉眼就念感謝耶穌,天天燒香拜佛。連吃法拉屎之前都要念叨半天、感恩半晌才會開動。可死到臨頭了,可得到神靈的多少眷顧,所以啊,這條路上虔誠是必要條件但還不充分。
三是狂信徒,狂信徒與虔信徒相比有個本質地差別!虔信徒雖信仰神靈,認為行事應當按照經文來進行。但未必願意推翻先有的制度,建立所謂的人間神國。因為一來風險太大,搞不好就會被群起而攻之;二來他們也知道種事情是極難做到的。於是他們傾向於不反抗先有的制度、律法和勢力,只是慢慢地、潛移默化的來改變。實在改變不了就算了。但狂信徒不同!他們為了信仰可以漠視法律、漠視其它人際關系、甚至漠視一切美好地事物,為了心中的理想,不息用最殘暴的力量和最卑劣的手段來實現它。比如歷史上的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所謂要奪回的聖地耶路撒冷,遭到空前的血洗,《耶路撒冷史》記載說,十字軍佔領該城後,對穆斯林不分男女老幼實行了慘絕人寰的3天大屠殺。他們為了理想而不顧最基本的世事原則,當然並不是僅僅為了理想,可以說裡面必定還有利益的驅使。嘴裡喊著:一切為了神。手裡干出任何骯臟的事情都還覺得問心無愧。這些狂信徒,嘴裡喊著是為了某某神,其實還是為了他們自己啊!他們對現實極度不滿就欲藉助神靈的力量,糾集同夥來改變現實。對現實不滿的程度越高、狂信的程度就越高。這是虔信徒很難做到的啊!至少那些虔信徒們並不打算破壞基本的原則。總之狂信徒無視世間規則甚至欲圖改變。而虔信徒就未必願意啊。二者之間是有矛盾的。
虔信徒要麼是覺得某些神靈的教義與自己親近。且希望自己或別人能夠也按照教義來生活,故而信之;要麼是自小在某個教會環境下長大,覺得如此生活非常舒適,故而繼續信之。無論哪一種,都是讓自己投身於一個所喜歡的大環境中以獲得某種滿足。他們並非是在維護神靈。而是在維護自己內心的某種慾望罷了!只不過這種心態連他們自己都不明白,或者雖然明白卻故意裝糊塗罷了!
四是正信徒,虔信徒和狂信徒只能算是真信,不能算是正信,兩者看似相同其實卻有根本性的差異,就像魚與鯨魚看似一摸一樣其實卻是完全不同的!只因虔信徒和狂信徒是有所求有所得而信。正信徒是無所求無所得而信。前兩者信仰之時,心中暗藏此念:此教義合我心意、加入此教對我大有幫助、此神可為依靠等等,皆是有所求,亦欲有所得。對於教義也只是知道如此、贊同如此,卻不知為何如此,或者雖然知道一點兒,但不深刻。而正信徒不作此念,正信徒研讀經文時,會生出這種心念:神靈為何要宣說此種教義?神明之理念又是來自於何方?因為這種想法。其人在依經行事時對外觀察萬事萬物得變化和聯系。對內勘察內心的種種變化與選擇,終於抓住一絲機會徹底明白神靈為何要如此。這種人就是常人所說的悟道者了。
正信者信仰某位神靈本來就不是為了為了力量或利益。神靈對於他們而言不是供奉者、不是賜予者,而是父親母親、是老師、是朋友!甚至就是他們本人。正信徒需要神靈,但要的不是神靈的力量,而是神靈地指導!他們有夢想,卻又在塵世中迷茫無助,找不到自己的行動方向;他們有理念,卻在世俗的紛爭中大受打擊,心中動搖不定,不知是堅持還是放棄。所以他們求助於神靈,但不是要神靈在力量上給以他們,因為要神靈在心靈上給予他們指導,使他們能在任何艱苦的條件下依然秉持自己的信念而毫不放棄,這種信仰才是最純的!也是最接近於神靈本質的在任何艱苦的條件下依然秉持自己的信念?這似乎有些狂信徒也是如此,看似一樣,其實完全不同,狂信徒的堅定,其最重要的基礎是對現實的不滿或強烈的願望,是根植於外在的某些事物;而正信徒的堅定,其最重要的基礎則是對自我的認識和選擇,是根植於自己內心的!外在的東西時時變化,今日是狂信徒、明日便可能成了泛信徒,後日更可能投向了敵對陣營。你看這綿長的歷史中,多少狂熱的宗教徒到頭來卻變成了邪教徒,異教徒。這就是信仰建立在外在事物的表現啊。隨著外在事物的變化,自己的遭遇也跟著變化,從而變化了認識,進而改變了信仰。人人皆知聖者是神靈的化身,那神靈又是什麼的化身?神靈是這個廣闊宇宙間某些特質的化身,而這些特質與宇宙運行的基本規律有關聯。與一般的人類相比,神靈的特點就是純粹。當然這個詞語也極不準確,但目前我找不到更好的詞彙來形容了。簡單的說,人的心念、意識、抉擇等極為復雜,很容易動搖。但神靈不同,他們本身就是源於某些基本的宇宙特質,因此他們的心念也非常純粹!相應的,心念越純粹的信徒就越接近神。所以,如果說神靈是大湖,那麼虔信徒和狂信徒就像是海綿,海綿需要水,也能夠聚斂大量的水,但海綿畢竟不是水!就算你把它扔到大湖裡泡上十天半月,海綿仍是海綿,水還是水。除非讓海綿慢慢的腐化,最終才能與湖水融合。這就需要很長的時間了。但正信徒則不同,他們本身就是水,所以與大湖的特性天然相合。水入湖中便難分彼此,所以我說神就是正信徒本人,便是這個意思!於正信徒而言,這大概就是神我不二了。
說這么多是讓你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麼?能作什麼?我把各條道路和最後可能的結果都一一告訴你,只看你去走哪條路了。
這里沒有應當選什麼。你選什麼就是什麼。沒有應當選什麼!因為這個宇宙沒有規定你必須選什麼、必須不選什麼。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選擇而已。路都是自己走的,宇宙本身沒有強迫你應當走哪條!我說這么多隻是為了讓你在作出選擇的時候心裡更清楚一些。
神靈也罷、正信徒成就的聖靈,羅漢,佛,悟道者也罷,都是某種宇宙特質地化身。是一種純粹的特質!是無所求無所得的信念,而這種信念是根植於你自己地內心深處的一種力量,神靈只是只能指導你明察外界的萬物,再深入自己的內心,最後作出最清晰最明白的選擇!
什麼是最清晰、最明白?
告訴你各種信仰的差別,你便升起一念:希望做正信徒。但此念剛一起來,又生一恐懼之念:神不眷念我的話怎麼辦?你看看。你的心就像樹上的猴子,從這顆樹跳到那顆樹,再從那顆樹跳到第三顆樹,搖擺不定、起伏難平。慾望來了就跟著慾望走、恐懼來了就跟著恐懼走,心如小舟入海般隨浪漂泊,哪裡控制的住?這就是所謂的不純粹啊!一個真正純粹的正信徒,他非常明白自己所作出地選擇和可能付出地慘重代價,但卻有排除一切雜念的心力能力。這種排除能力就是我所謂地明晰只有真正深入你自己的內心深處才能抓住那種能力,才能達到此種境界。此時你就如大海上的紅日一般,任他風雲遮天、巨浪排空也能不受干擾。如太陽的光芒般照耀自己的一切好壞善惡、混亂秩序的念頭,卻又能超越他們,找到自己心中最最深刻的那個抉擇。這就是我所謂的純粹所以純粹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能力!如果你選擇做耶和華的正信徒,那麼耶和華就只是你的老師而不是你的庇護者!你所要做的就是深入他的經文中,探詢他所展示的宇宙特質。並且鍛煉自己的心靈。讓自身與這種特質融合在一起。你不會想:沒有神靈庇佑,我做了會吃虧的。而是會想:我如何才能戰勝自己的恐懼、貪婪。如何才能讓自己的理想凌駕於一切雜念之上。這,才是正信徒的道路啊!
深入自己的內心。明白自己的理想和雜念,掌握超越雜念的方法!你恐懼是因為你的心被恐懼所籠罩,如果你能超越恐懼,你還會萎縮嗎?你貪婪是因為你的心被貪欲所籠罩,如果你能超越貪欲,你還會貪婪嗎?話已至此,再多說也無益了。你,面對自己地心作出選擇吧。
記住信仰不是交易而是一種態度和選擇。
E. 何為信念,何為信仰,信仰的形態有哪幾種
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看法。 對某人或某事信任、有信心或信賴的一種思想狀態。
1、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決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林肯
2、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羅曼.羅蘭
3、信念是鳥,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際,感覺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爾
4、在荊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開辟出康莊大道。——松下幸之助
5、由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愛因斯坦
6、只要厄運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鄭秀芳
7、偉大的作品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堅定不移的信念。——塞繆爾·約翰遜
8、一個有信念者所開發出的力量,大於99個只有興趣者。——列夫·托爾斯泰
9、信念最好能由經驗和明確的思想來支持。——愛因斯坦
10、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丁玲
信念是人生的支柱,是沙漠中的綠洲,是航海時的燈塔。
像鴻鵠飛躍山嶺,像駱駝穿越沙漠,高潔的信念和持久的耐力始終是生命價值的兩個籌碼。
以利益為支持的團體極易動搖,以信念為紐帶的集體堅如磐石。
信念的力量在於,即使遭受厄運,也能點燃希望的火炬;
信念的偉大在於,即使遇到險境,也能揚起生活的風帆;
信念的魅力在於,即使身陷困窘,也能保持高潔的品行。
F. 全國四大宗教是哪四教他們分別信仰的是什麼
中國教派有「儒教,道教,佛教」俗稱「三教」。
G. 什麼是皈依三寶,為什麼要皈依三寶
佛教皈依三寶是指佛寶、法寶、僧寶。佛教皈依三寶以後,就表示自己從此信奉佛教。
皈依是佛法的根本,是重中之重,是每個學佛者必須高度重視的。
1.皈依三寶是學佛的開始
成為佛教徒,最基本的衡量標准便是皈依。正如入黨需要宣誓,入學需要注冊那樣,通過相應儀式獲得合法身份。皈依,是成為佛教徒必須履行的入門手續,也是遠離三惡道苦,邁向菩提之道的開端。
學佛首先應皈依三寶,而且是真切、投入、全身心的皈依,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不存在患得患失的反覆。
唯有這樣的皈依,才能使我們真正站到菩提大道的起跑線上。否則的話,終究還是在場外徘徊。即使領到一張屬於自己的皈依證,也只是擁有了入場的通行證。還需自己走過這段距離,正是靠我們對三寶的信心來跨越。
2.完成皈依是學佛的目標
皈依三寶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等待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成為三寶。或許在家居士們會擔心:那是否意味著我們都要出家。並非如此。我們所要成就的,並不局限於形象上的三寶,而是三寶具備的內在品質,這才是修行的關鍵所在。
(7)確定信仰的四種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佛寶,指徹悟諸法實相,而能教導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諸佛。平日所見的佛象,因象徵佛寶住持於世,而應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為佛像就是佛寶。
法寶,指諸佛為教導眾生,使其脫離苦海而宣說的教法。平日所見的經書,因象徵法寶住持於世,而應受行者敬仰。但不可以為經書就是法寶。
僧寶,指修學佛法的清凈和合的教團。出家僧人代表僧寶,應受行者尊重。但不可以為個別僧人就是僧寶。
概括地說,三寶的含義為:佛為覺,覺而不迷。法為正,正而不邪。僧為凈,凈而不染。皈依三寶的含義是:發心翻舊日惡,依止覺而不迷、正而不邪、凈而不染的佛教正法而得解脫,具足三寶功德,為利眾生而究竟成佛。
H. 宗教認識其信仰對象的基本方法
宗教認識其信仰對象的基本方法是信仰主義。
信仰主義 又稱「僧侶主義」,是一種貶低理性、宣揚盲目信從、以信仰代替知識或賦予信仰以一定意義的學說。
信仰主義是一切包括包括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等自不量力盲目探究本體論的形而上哲學及其他自稱辯證法的形而上學的最後歸宿,是剝削階級愚弄勞動人民、維護反動統治的工具。
(8)確定信仰的四種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宗教的本質既不是思維也不是行動,而是知覺和情感。它希望直觀宇宙,專心聆聽宇宙自身的顯示和活動,渴望孩子般得的被動性被宇宙的直接影響所抓住所充實。」
從字面上來看它的本質,就是人類對自己心中王國宗主的嚮往與精神皈依所在。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宗教情感論的首創者施萊爾馬赫這樣解釋宗教的本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