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論語方法

常用的論語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0 12:41:18

『壹』 背誦《論語》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記憶的能力因人而已,方法也因人而異。
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以前小時候背東西,可以不求甚解,就像張無忌小時候在冰火島背七傷拳譜,郭靖在桃花島背九陰真經,強記而已。
既然是強記,首先第一條就是要讀熟。熟子之後,再試著合目背幾遍,這個時候,就不用再看他了。過一段時間,再回頭背一遍。過個兩天再背一遍。再過個七八天,再背一遍,基本上就很熟練了,可以記很長時間。背誦必須多背,這是最好的辦法。
現在要背誦東西,再背無意義的東西是背不成了,必須要把它拆解開,看看它講了什麼意思,再把文章的結構分析一下,體味一下為什麼要這樣說,反復琢磨幾次,就發現已經會背了。
總結下來就是:一是多背,二是搞懂。

『貳』 學習論語的方法

『叄』 論語中哪些是學習方法的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3』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4』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榘。」
『8』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9』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1』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12』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13』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14』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7』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1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9』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3』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24』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25』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26』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27』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遠之有?」
『28』子曰∶「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29』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30』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31』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32』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34』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35』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 『未也。』 『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 『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遠其子也。」
『36』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 『知』不好學,其蔽也 『盪』;好 『信』不好學,其蔽也 『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 『狂』。」
『37』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38』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39』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40』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1』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42』子游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游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4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44』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45』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肆』 論語十二則介紹了哪些學習方法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借這一點成為老師。
故:舊的知識。知:領悟。可:可以。以:憑。為:做。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而:連詞,表示轉折。
則:連詞,相當於「就」「便」。
罔:迷惑不解。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的。
3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仲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誨的意思:教,傳授。

『伍』 《論語》中談到的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修身做人的句子匯總

一、《論語》中關於「學習態度」的句子:

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二、《論語》中關於「學習方法」的句子: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三、《論語》中關於「修身做人」的句子: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怕別人不理解我,只怕自己沒有能力。)

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所面臨的問題、憂愁,是肇因於以前沒有深思熟慮的作為;同樣的,今天的作為如果未經長遠的深思熟慮,未來必會嘗到苦果。)

3、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如果我們對自己要求嚴格認真,對別人卻能包容諒解,那就不會招到別人的怨恨了。)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5、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6、不遷怒,不貳過。(自己遇到不順心的事,心情不好,不能把情緒發泄在別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要犯第二次,一定要知錯便改。)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陸』 讀論語的方法

讀《論語》差不多有二十餘年了,但我早已經人到中年,也就是說,我是從大學才開始真正讀《論語》。

還記得當年所學的初中語文課本,有《<論語>六則》,但學完了這六則之後,就再沒有什麼長進,直到大學考進中文系,也只是知道這六則,多一則都不知道,甚至可能這六則也還不能全都背下來。

大學期間讀了一點《論語》,但也不多,那時候更喜歡乾的事情是吃飽了躺在宿舍床上看各種近現代的小說。

至於後來如何愛上讀《論語》,還真想不起來有什麼樣特別的因緣,也許是忽然讀到某一句有了感覺,於是一氣讀下來了吧,也許是因為要給學生分享一些相關的內容,於是做了一些這方面的功課,然後喜歡上了吧。

愛上讀《論語》是結果,如果要追本溯源,非要說說什麼樣的機緣愛上了讀《論語》,卻又不知道源頭在哪裡,說不清,道不明了。所以我只能說我和《論語》有緣。

讀書的事兒需要一些緣分。遇到一本好書,就像是遇到一份好因緣。當然,前提是要讀,才可能有遇見的緣分;如果不讀,那不可能有這份奇妙的緣分。

這么多年讀下來,關於讀《論語》,我覺得有幾點感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我讀《論語》的方法

初讀《論語》,是跳著來讀的,並沒有硬著頭皮一章挨著一章地啃下來。哪些一看就比較容易明白,就讀哪些。其他有難度的章節則是隨機一點點蠶食下來的。

如果一開始非要一章挨一章地讀下來,說不定還沒等讀到《鄉黨第十》那些繁復的禮儀描述就已經放棄了。

讀都沒有挨章地讀,那就更不要提背誦了。從沒有刻意地背誦過《論語》。只是反復地讀,讀,讀,不方便讀的時候,比如幹家務時,就把《論語》誦讀的音頻打開來聽著,聽到哪一章忽然覺得某個詞句不明白,就停下手中的活,隨手翻查一下資料。

就這樣,雖然並沒有刻意背下來,但是因為讀得多了,聽得多了,絕大多數章節自然而然就牢記於心了。從具體的讀書實踐中真正感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原來單擺浮擱的各個章節,因為大多數都背得下來,就慢慢串聯起來了,就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

而且,這種理解不存在某一個所謂的極限,在反復品味,反復思考,在和現實生活結合的過程中,在行動和實踐的過程中,總會有一些新的感受和新的認識,這種新的感受和認識讓我加深了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理解。

這感受和認識從哪裡來?絕不是單純從「讀」上來,而更是從「行」上來。

我們常說經典的魅力是常讀常新,常讀常深。就《論語》而言,我更願意說是「常行常新,常行常深」。

二、我讀《論語》的境界

當《論語》中的絕大多數內容都爛熟於心的時候,我在課堂上就比較從容了,感覺來到了一個新境界。

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甚至是隨機發生的一些問題,隨手在黑板上寫出幾句「子曰詩雲」來,告訴學生,關於今天的這個問題,兩千年前「子」是如何「曰」的,他讓我們從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一天,學生課堂上睡覺,我就又把「宰予晝寢」這一章默寫在黑板上,又開始給學生講解。之所以用「又」,是因為這種情況在不同屆的學生中已經發生很多次了,所以關於「宰予晝寢」這一章我也講過多次了。

但這一次又稍有不同,當我講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的時候,我問學生,這裡面的「吾」和「人」各指的是誰?

這個問題不難,學生很容易回答。狹義理解,「吾」就是孔子,「人」就是宰予;廣義理解「吾」就是「自我」,而「人」就是「他人」。

但那一天,在講到這的時候,我忽然內心一動,意識到雖然從語義解釋上來說,「吾」是「自我」,「人」是「他人」沒有任何問題,但在現實生活中「人我」關系是一個相對的狀態,「我」在別人眼裡,同樣也是「他人」。

當想到這一層時,內心不禁凜然一驚,當我用「聽其言而觀其行」這把尺子衡量別人時,別人也在用這把尺子衡量我自己啊。如此一來,我的一言一行怎可不慎呢?

這一次,我意識到我讀《論語》又上了一個新境界,真正明白了「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真正把《論語》作為修養自己,提升自己境界的人生範本,而不是販賣給別人道理的雞湯讀本。

三、我與孔子在精神上平視

顏淵說起他的老師:「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子貢說起他的老師:「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

我在讀《論語》的過程中,也常常有這樣的感受。夫子的偉大是穿越時空的。《論語》中的很多內容雖然是孔子就一時一事而言的一些道理,但是這些道理抽象出來,卻可以成為一種普世價值,到今天也絲毫不過時。

不過,盡管如此,我努力在精神上平視孔子,而不是仰視他,甚至於迷信他。絕不會因為他是聖人就徹底跪倒乃至於匍匐在他的腳下。

孔子有一句話挺有意思。他說:「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算了吧!我沒有看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便自我責備的哩。」

不知道孔子在什麼情境下發出的感嘆,但這句話確實透露出人性的弱點。在有過錯之後,能「內自訟」,能「自我反省,自我譴責」確實不容易。仁人君子或許可以做到,但要求人人都做到則完全不現實。

盡管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宣揚儒道治國,但從孔子的話中,我們知道自我監督是多麼難。把權力關進籠子,必須是權力制衡中的他者起作用,而不可能是自己製作一個所謂的權力的籠子。自我製作的權力籠子必然像猴皮筋一樣,根據自己的需要可長可短,伸縮自如。

實際上只有真正深入讀過《論語》的人才知道,孔子的那些關於治國理政的言論,無論哪一個都是對當政者而言,都是要求約束當政者。而這種約束更多是軟約束,缺乏硬約束。

更何況後來連這一點約束也沒有了,後來孔子的這些話都被有意曲解為對老百姓的要求,要老百姓自我約束,當好順民,做好奴隸。

不斷反復咀嚼品味《論語》,我體會到用《論語》來自我修行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說用《論語》來治國平天下,恐怕力有不逮。

在同名微信公眾號「水寒說語文」下有更多水寒講《論語》的音頻鏈接,歡迎關注。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論語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效溝通技巧和方法圖片 瀏覽:292
初五接財神正確方法動圖 瀏覽:720
動物胃腸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358
高冰岫玉的鑒別方法 瀏覽:87
聚氯乙烯膠水快速乾的方法 瀏覽:363
飛機合頁的安裝方法 瀏覽:637
華為平板電腦錄音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74
燃燒成分分析方法分為哪幾種 瀏覽:940
鋁合金門鉸鏈安裝方法 瀏覽:458
光合酒花的鑒別方法 瀏覽:305
如何找到自己的賺錢方法 瀏覽:275
SL是什麼教育方法 瀏覽:690
導線測量計算表計算方法 瀏覽:881
反卷雲龍紋鑒別方法 瀏覽:356
學生如何增肥快速有效方法 瀏覽:728
125乘64用簡便方法怎麼算 瀏覽:311
蘆薈膠祛痘印最佳方法 瀏覽:927
立式縫焊機如何調整參數方法視頻 瀏覽:994
眼袋物理方法怎麼去除最有效果 瀏覽:222
健身訓練有哪些方法 瀏覽: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