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肥 KCl KClO3
氯酸鉀不是化肥
[編輯本段]第一部分:化學名稱
中文名稱: 氯酸鉀 英文名稱: Potassium Chlorate 俗稱: 白葯粉 物理顏色:白色 技術說明書編碼: 567 CAS No.: 3811-04-9 分子式: KClO3 分子量: 122.55 構成: K . Cl . O 溶解度:7.4g(20℃)
[編輯本段]第二部分:成分組成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氯酸鉀 ≥99.5% 3811-04-9
[編輯本段]第三部分:危險物品
健康危害: 對人的致死量約10g。口服急性中毒表現為高鐵血紅蛋白血症,胃腸炎,肝腎損害,甚至窒息。粉塵對呼吸道有刺激性。 燃爆危險: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與可燃物混合易發生爆炸。 氯酸鉀是一種敏感度很高的炸響劑,有時候甚至會在日光照射下自爆。近幾年,由於煙花爆竹引發的重大安全事故中有70%就是因為氯酸鉀爆炸引起的,所以我國現在嚴禁在煙花爆竹中使用氯酸鉀。 按規定,煙花爆竹使用的炸響劑是高氯酸鉀. 氯酸鉀不穩定,高氯酸鉀穩定,氯酸鉀經過撞擊、磨擦、有火花都容易引起爆炸,高氯酸鉀穩定,它不容易引起爆炸,比如說用氯酸鉀生產的鞭炮在三層樓往下成箱的往下扔就容易引起爆炸,高氯酸鉀十層樓往下扔也不爆炸,所以國家規定的就得用高氯酸鉀生產各類的煙花爆竹,而氯酸鉀堅決不允許用。 據了解,近年來我們國家所發生的煙花爆竹爆炸案大部分都是由氯酸鉀爆炸引起的,不論是生產、還是運輸、抑或是銷售這種用氯酸鉀製造的煙花爆竹,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險情,那為什麼還會有人不惜以身試法,冒著生命危險去生產、運輸、銷售這種偽劣煙花爆竹呢?
[編輯本段]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編輯本段]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強氧化劑。常溫下穩定,在400℃ 以上則分解並放出氧氣。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屬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劇加熱時可發生爆炸。 有害燃燒產物: 氯化物(主要是氯化鉀)。 滅火方法: 用大量水撲救,同時用乾粉滅火劑悶熄。
[編輯本段]第六部分:泄漏處理
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有機物、還原劑、易燃物接觸。小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然後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編輯本段]第七部分:操作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還原劑、酸類、醇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禁止震動、撞擊和摩擦。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包裝密封。應與易(可)燃物、還原劑、酸類、醇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編輯本段]第八部分: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 未制定標准 前蘇聯MAC(mg/m3): 未制定標准 TLVTN: 未制定標准 TLVWN: 未制定標准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 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 可能接觸其粉塵時,建議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 眼睛防護: 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護: 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編輯本段]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工業級 一級≥99.5%;二級≥99.2%。 外觀與性狀: 無色片狀結晶或白色顆粒粉末,味咸而涼。 pH: 熔點(℃): 368.4 沸點(℃): 400 相對密度(水=1): 2.32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無資料 飽和蒸氣壓(kPa): 無資料 燃燒熱(kJ/mol): 無意義 臨界溫度(℃): 無意義 臨界壓力(MPa): 無意義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無資料 閃點(℃): 無意義 引燃溫度(℃): 無意義 爆炸上限%(V/V): 無意義 爆炸下限%(V/V): 無意義 溶解性: 溶於水,不溶於醇、甘油。 溶解度:7.4g/100gH2O【20℃】 主要用途: 用於火柴、煙花、炸葯的製造,以及合成印染、醫葯,也用作分析試劑。 其它理化性質: 400(約)
[編輯本段]第十部分:反應活性
穩定性: 常溫穩定 禁配物: 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醇類、強酸、硫、磷、鋁、鎂。 避免接觸的條件: 高溫、陽光直射 聚合危害:暫未發現 分解產物: 氯化鉀 氧氣(加熱融化後會緩慢分解,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時會快速分解,實驗室常用此法制氧氣)
[編輯本段]第十一部分:毒理資料
急性毒性: LD50:1870 mg/kg(大鼠經口) LC50:無資料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編輯本段]第十二部分:生態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應給予特別注意。
[編輯本段]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 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用安全掩埋法處置。 廢棄注意事項:
[編輯本段]第十四部分:運輸手段
危險貨物編號: 51031 UN編號: 1485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 O52 包裝方法: 裝入二層紙袋或塑料袋,袋口扎緊,再裝入厚度為0.7 毫米的鋼桶內,容器口應密封牢固。每桶凈重不超過50公斤;按零擔運輸時,鋼桶外應再加透籠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外普通木箱。 運輸注意事項: 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時單獨裝運,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嚴禁與酸類、易燃物、有機物、還原劑、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等並車混運。運輸時車速不宜過快,不得強行超車。運輸車輛裝卸前後,均應徹底清掃、洗凈,嚴禁混入有機物、易燃物等雜質。
[編輯本段]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5.1 類氧化劑。其它法規:氯酸鉀生產安全技術規定 (HGA092-83)。 第十六部分:實驗室用途 實驗室用於製取氧氣、氯氣;做助燃劑。
[編輯本段]第十六部分:葯品製法
電解法:將飽和的食鹽水溶液進行電解製得氯酸鈉溶液, 與一定量的氯化鉀進行復分解反應, 反應液經冷卻至35℃以下時析出結晶, 分離出母液,將粗製氯酸鉀進行精製,待精製液含氯酸鉀280g/L、氯化鈉40g/L以下時, 再進行二次冷卻至25℃析出結晶,經離心分離、水洗、在65℃下氣流乾燥、粉碎,製得氯酸鉀成品。 其反應式如下: NaCl +3H2O=(通電)NaClO3+3H2↑(以石墨為陽極、鐵為陰極電解食鹽水得到NaOH和Cl2,再利用NaOH的熱溶液與Cl2反應得到氯酸鈉、氯化鈉和水,並不斷將此中生成的氯化鈉作為原料,經過適當的時間可得較純氯酸鈉) NaClO3+KCl=(MnO2)KClO3+NaCl 實驗室製法: 氫氧化鉀與氯氣反應: 6KOH+3Cl2=(△)KClO3+5KCl+3H2O 加熱反應 氯酸鉀加熱製取氧氣(實驗室製法)化學方程式:2KClO3=(△MnO2催化劑)2KCl+3O2↑ 氯酸鉀制加熱取氯氣化學方程式:2KClO3+I2=(△)2KIO3+Cl2↑
⑵ kclo3是什麼
氯酸鉀
第一部分:化學品名稱
化學品中文名稱: 氯酸鉀
顏色:白色
化學品英文名稱: potassium chlorate
中文名稱2: 白葯粉
英文名稱2:
技術說明書編碼: 567
CAS No.: 3811-04-9
分子式: KClO3
分子量: 122.55
第二部分:成分/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氯酸鉀 ≥99.5% 3811-04-9
第三部分: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
侵入途徑:
健康危害: 對人的致死量約10g。口服急性中毒表現為高鐵血紅蛋白血症,胃腸炎,肝腎損害,甚至窒息。粉塵對呼吸道有刺激性。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強氧化劑。常溫下穩定,在400℃ 以上則分解並放出氧氣。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屬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劇加熱時可發生爆炸。
有害燃燒產物: 氯化物、氧化鉀。
滅火方法: 用大量水撲救,同時用乾粉滅火劑悶熄。
第六部分: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有機物、還原劑、易燃物接觸。小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蓋。然後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第七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遠離易燃、可燃物。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還原劑、酸類、醇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禁止震動、撞擊和摩擦。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80%。包裝密封。應與易(可)燃物、還原劑、酸類、醇類等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 未制定標准
前蘇聯MAC(mg/m3): 未制定標准
TLVTN: 未制定標准
TLVWN: 未制定標准
監測方法:
工程式控制制: 生產過程密閉,加強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 可能接觸其粉塵時,建議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
眼睛防護: 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護: 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含量:工業級 一級≥99.5%;二級≥99.2%。
外觀與性狀: 無色片狀結晶或白色顆粒粉末,味咸而涼。
pH:
熔點(℃): 368.4
沸點(℃): 400
相對密度(水=1): 2.32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 無資料
飽和蒸氣壓(kPa): 無資料
燃燒熱(kJ/mol): 無意義
臨界溫度(℃): 無意義
臨界壓力(MPa): 無意義
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 無資料
閃點(℃): 無意義
引燃溫度(℃): 無意義
爆炸上限%(V/V): 無意義
爆炸下限%(V/V): 無意義
溶解性: 溶於水,不溶於醇、甘油。
主要用途: 用於火柴、煙花、炸葯的製造,以及合成印染、醫葯,也用作分析試劑。
其它理化性質: 400(約)
第十部分:穩定性和反應活性
穩定性:
禁配物: 強還原劑、易燃或可燃物、醇類、強酸、硫、磷、鋁、鎂。
避免接觸的條件:
聚合危害:
分解產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 LD50:1870 mg/kg(大鼠經口)
LC50:無資料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變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態學資料
生態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積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應給予特別注意。
第十三部分: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
廢棄處置方法: 處置前應參閱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用安全掩埋法處置。
廢棄注意事項:
第十四部分: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 51031
UN編號: 1485
包裝標志:
包裝類別: O52
包裝方法: 裝入二層紙袋或塑料袋,袋口扎緊,再裝入厚度為0.7 毫米的鋼桶內,容器口應密封牢固。每桶凈重不超過50公斤;按零擔運輸時,鋼桶外應再加透籠木箱;螺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塑料袋外普通木箱。
運輸注意事項: 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時單獨裝運,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嚴禁與酸類、易燃物、有機物、還原劑、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等並車混運。運輸時車速不宜過快,不得強行超車。運輸車輛裝卸前後,均應徹底清掃、洗凈,嚴禁混入有機物、易燃物等雜質。
第十五部分: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 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化勞發[1992] 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 ([1996]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 (GB 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5.1 類氧化劑。其它法規:氯酸鉀生產安全技術規定 (HGA092-83)。
第十六部分:實驗室用途
實驗室用於製取氧氣、氯氣;做助燃劑。
製法:
電解法 將飽和的食鹽水溶液進行電解製得氯酸鈉溶液, 與一定量的氯化鉀進行復分解反應, 反應液經冷卻至35C以下時析出結晶, 分離出母液,將粗製氯酸鉀進行精製,待精製液含氯酸鉀280g/L、氯化鈉40g/L以下時, 再進行二次冷卻至25C析出結晶,經離心分離、水洗、在65C下氣流乾燥、粉碎,製得氯酸鉀成品。其反應式如下:
NaCl +3H2O----電解----NaClO3+3H2
NaClO3+KCl-------------KclO3+NaCl
氯酸鉀製取氧氣(實驗室製法)化學方程式:2KClO3=MnO2 △=2KCl+3O2↑
⑶ 氯酸鉀加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什麼
2KClO₃=2KCl+O₂↑
MnO₂寫在等於號的上面 加熱符號(Δ)寫在等於號下面。
氯酸鉀是強氧化劑。如有催化劑等存在,在較低溫度下就能分解而強烈放出氧氣。這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氯酸鉀分解放氧是放熱反應。在酸性溶液中有強氧化作用。與碳、磷及有機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擊時,都易發生燃燒和爆炸。
將石灰加水溶解消化製成石灰乳後送至氯化塔,通入氯氣反應生成氯酸鈣等,反應液含氯酸鈣>50g/L、次氯酸鈣<25g/L,加入硫化鹼除去游離氯,經壓濾,使濾液與加入的氯化鉀進行復分解反應。
溶液經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離心分離,得到的粗氯酸鉀結晶進行精製,再經溶解、重結晶、離心分離、65 ℃下氣流乾燥、粉碎,製得氯酸鉀成品。其反應式如下:
6Ca(OH)₂+6Cl₂→Ca(ClO₃)₂+5CaCl₂+6H₂O
Ca(ClO₃)₂+2KCl→2KClO₃+CaCl₂
(3)氯酸鉀常用粉碎方法擴展閱讀:
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KClO₃+H₂SO₄=KHSO₄+HClO₃
3HClO₃=HClO₄+2ClO₂↑+H₂O(氯酸不穩定,會歧化為高氯酸、二氧化氯和水)
2ClO₂=Cl₂+2O₂(二氧化氯也不穩定,會分解為氯氣和氧氣)
總反應方程式:3KClO₃+3H₂SO₄=3KHSO₄+HClO₄+Cl₂↑+2O₂↑+H₂O
此反應生成的氯酸、高氯酸、二氧化氯的濃度非常高,極易爆炸。
由於氯酸鉀與硫、磷、碳等還原性物質及有機物、可燃物混合時,經摩擦或撞擊後就會發生燃燒和爆炸,甚至會出現自發性的爆發,所以需小心處理,含氯酸鉀的火葯就要避免和硫磺接觸,否則會出現猛烈爆燃。
需要尤其注意的是,氯酸鉀和磷(無論是哪種形態的磷)混合稍微摩擦,就有猛烈爆炸的危險。
⑷ 工業如何製取氯酸鉀
Liebig法:
把氯氣通入熟石灰漿中:6Ca(OH)2+6Cl2 = Ca(ClO3)2 + 5CaCl2 +6H2O
然後再加入KCl: Ca(ClO3)2 +2KCl = 2KClO3 + CaCl2
⑸ 氯酸鉀怎樣制備
制備方法:
1.電解飽和食鹽水
將熱的飽和的食鹽水溶液進行電解製得氫氧化鈉、氫氣、氯氣。再利用氫氧化鈉的熱溶液與氯氣反應得到氯酸鈉、氯化鈉和水,並不斷將此中生成的氯化鈉作為原料,經過適當的時間可得較純氯酸鈉。
2.氯酸鈉與氯化鉀反應
與一定量的氯化鉀進行復分解反應,反應液經冷卻至35℃以下時析出結晶,分離出母液,將粗製氯酸鉀進行精製,待精製液含氯酸鉀280g/L、氯化鈉40g/L以下時,再進行二次冷卻至25℃析出結晶,經離心分離、水洗、在65℃下氣流乾燥、粉碎,製得氯酸鉀成品。
3.中和法
將氯氣通入熱的氫氧化鉀溶液,利用冷卻熱飽和溶液分離出氯酸鉀。
氯酸鉀為無色片狀結晶或白色顆粒粉末,味咸而涼,強氧化劑。常溫下穩定,在400℃以上則分解並放出氧氣,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屬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劇加熱時可發生爆炸。因此氯酸鉀是一種敏感度很高的炸響劑,有時候甚至會在日光照射下自爆。遇濃硫酸會爆炸。可與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氧氣。
儲存
密封陰涼保存。不宜在日光下長時曝曬,並防止與有機物和其他易氧化物接觸,氯酸鉀特別不能與銨鹽混合,否則生成會自燃甚至自爆的氯酸銨。
主要用途:
氧化劑;測定錳、硫、鎳、銅和硫化鐵;制氧原料;炸葯原料;制葯。
氯酸鉀用途較廣,用於炸葯、煙花、鞭炮、高級安全火柴,醫葯、攝影葯劑、分析試劑、氧化劑及火箭、導彈推進劑等。在同系列的推進劑中,含氯酸鉀的推進劑比含氯酸銨的推進劑燃燒的快,燃燒能夠進行的最低壓力較高,燃速指數很高。還可用作解熱、利尿等的葯劑。分析試劑。氧化劑。柴工業大量用作火柴頭葯中的氧化劑。國防工業用於製造炸葯和雷管。印染工業用作苯胺染色的氧化劑和媒染劑。醫葯工業用作收斂劑和消毒劑。也用於製造焰火、漂白劑及農業除草劑等。
⑹ 工業上怎樣用氯化鉀制備氯酸鉀寫出有關反應方程式。
電解KCl熱溶液(343 -- 348K)
電解槽不用隔膜,使電解產生的Cl2與KOH混合,就得到KClO3溶液,濃縮冷卻結晶。
2KCl + 2H2O =電解= Cl2+ 2KOH + H2
3Cl2+ 6KOH ==== KClO3 + 5KCl + 3H2O
參考:大學基礎元素化學
⑺ 氯酸鉀的化學式及化學物理性質
中文名稱: 氯酸鉀
英文名稱: Potassium Chlorate
俗稱: 白葯粉
物理顏色:白色
技術說明書編碼: 567
CAS No.: 3811-04-9
分子式: KClO3
分子量: 122.55
構成: K . Cl . O 電解法:將飽和的食鹽水溶液進行電解製得氯酸鈉溶液, 與一定量的氯化鉀進行復分解反應, 反應液經冷卻至35℃以下時析出結晶, 分離出母液,將粗製氯酸鉀進行精製,待精製液含氯酸鉀280g/L、氯化鈉40g/L以下時, 再進行二次冷卻至25℃析出結晶,經離心分離、水洗、在65℃下氣流乾燥、粉碎,製得氯酸鉀成品。
其反應式如下:
NaCl +3H2O----電解----NaClO3+3H2
NaClO3+KCl-----MnO2----KClO3+NaCl
加熱反應
氯酸鉀製取氧氣(實驗室製法)化學方程式:2KClO3==△MnO2==2KCl+3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