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滴生物鹽水,塗什麼
把細胞塗抹開
『貳』 關於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
不是這樣的。
作實驗時加如一定量濃度的食鹽水是為了既不讓細胞吸水過多漲破,也不讓細胞失水皺縮。即營造一個相當於人體組織液濃度的溶液。
當我們在喝水的時候水在我們口腔中停留的時間一般是比較短的,即使時間稍微長一點,細胞滲透吸水的速度有限,也不會馬上破裂,所以不回失去整整一層上皮細胞。
但由於新陳代謝肯定會損失掉已經老化的細胞,不過這不回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任何影響
如過嘴裡含一口水,含上4,5個小時,口腔就會因細胞漲破流血或出現裂紋出血
『叄』 做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步驟 這 忘了
1.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乾凈.
2. 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3. 用消毒牙簽在自己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
4. 把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破片的生理鹽水滴中塗抹幾下.
5. 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的水滴,然後緩緩地蓋在水滴上,注意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
6.在蓋玻片的翼側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肆』 關於口腔牙齒小實驗有什麼(幼兒園小學生那種)急急急
那一刻報廢的牙齒,在那一瓶工業的酒精就行了這樣也能做,或則那一瓶白醋最好是白醋精來做也能夠做實驗
『伍』 口腔預防分析性與描述性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簡述其中最常用的一種
描述性口腔流行病學最常用的方法:1.橫斷面研究;2縱向研究;3常規資料分析
『陸』 取口腔上表皮做實驗的方法
只是去表皮"細胞"啊.又不是要取皮......口腔的表皮細胞很脆弱的,隨便用什麼小東西,看實驗室給什麼了,在口腔里輕輕刮一下,n多細胞就在上面了,塗上載玻片就ok.
『柒』 鹽析法口腔拭子快速dna抽取法的實驗分析
鹽析法快速提取口腔拭子DNA
朱偉鋒 羅達亞 塗碩 張霞麗 揭克敏 萬福生
【摘要】:目的建立鹽析法快速從口腔拭子
中提取基因組DNA的方法。方法首先以細胞裂解液和蛋白酶K消化口腔上皮細胞,然後用5 mol/L
NaCl沉澱蛋白質,用異丙醇沉澱DNA,最後用70%乙醇洗滌得到的DNA並將其溶於TE(10mmol/L Tris-HCl,1 mmol/L
EDTA,pH
8.0)中。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PCR-RFLP)技術對TP53基因的rs1042522和CHRNA3基因的
rs12910984位點進行分型。對不同基因型的樣本測序驗證。結果單支口腔拭子提取得到的DNA量在0.68~2.56μg之間,D260/D280
比值在1.77~1.94之間。經PCR擴增和酶切消化,10個樣本的兩個單核苷酸多態性都得到了清楚分型。酶切結果與測序結果吻合。結論本實驗所建立的
鹽析法可以快速、簡便、經濟地從口腔拭子得到高質量的基因組DNA。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
『捌』 「探究發生在口腔內的化學消化」實驗的具體步驟。
1、先讓學生按課本上的實驗設計,取3隻試管。
A試管:切碎的饅頭,唾液,用玻璃杯攪拌。
B試管:切碎的饅頭,清水,用玻璃杯攪拌。
C試管:沒有切碎的饅頭,唾液。
把三隻試管分別放入37攝氏度的溫水中加熱10分鍾左右,再分別滴加碘液,搖勻後觀察。
2、觀察交流得出結論:饅頭在口腔中發生的變化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唾液的分泌都有關
3、提問:饅頭在口腔內的消化,還與什麼因素有關嗎?
4、讓學生再准備3 只試管。
D試管:在A試管的基礎上,放入100度的開水中,加熱。
E試管:在A試管的基礎上,放入冰水中冷卻。
F試管:與A試管相似,但放入的是一半清水,一半唾液。
10 分鍾左右後觀察3隻試管的變化,發現:高溫和低溫下唾液不會產生作用,唾液的濃 度會影
響澱粉的分解。
『玖』 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是什麼
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如下:
探究饅頭在口腔中變化的實驗,用刀細細切碎饅頭並充分與唾液拌勻是模擬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再將試管一起放人37℃左右的溫水中是模擬人體的正常體溫,在此條件下,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才能將澱粉消化成麥芽糖。此試管冷卻後向內滴加碘液,其顏色變化為不變藍(變藍或不變藍)。
這是一個模擬實驗。模擬實驗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模擬實驗可以解決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實驗方法解決的難題。
實驗操作方法
為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該實驗設置了兩組對照實驗:①號試管和②號試管,變數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①號試管和③號試管,變數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目的是探究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對澱粉的消化有促進作用。
解答:解:實驗現象:①號試管遇碘不變藍,②號、③號試管遇碘變藍。
分析原因:水對澱粉沒有消化作用。沒有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澱粉不能充分消化。所以①號試管遇碘不變藍,原因是饅頭碎屑里的澱粉在唾液澱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麥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②號試管遇碘變藍,原因是沒有加入唾液,澱粉不分解,澱粉遇碘變藍色。
③號試管,變數是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裡面還有部分澱粉沒有被消化,滴加碘液變藍。故答案為:①號試管不變藍;唾液澱粉酶;②號試管變藍;水對澱粉沒有消化作用;③號試管變藍;部分澱粉。
『拾』 在初一年級如何進行「觀察口腔里的細菌」的實驗
用消毒過的牙簽放到口腔中,在口腔的里刮幾下,然後在載玻片上滴加水,將牙簽在水中塗抹幾下,然後蓋上蓋玻片,放到顯微鏡下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