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留置導尿法有哪些步驟
留置導尿術,除導尿用物以外,還要備有無菌玻璃接管,橡膠引流管(長約65厘米),貯尿瓶,治療碗,生理鹽水200~300毫升,沖洗器、別針,膠布和細線繩(男性用)等。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剃除陰毛,以便用膠布固定導尿管。
②按常規導尿法進行導尿,待尿液流盡以後,用沖洗器吸生理鹽水60~80毫升,自導管注入膀胱,如回收順利,液量與注入量基本相等時,則提示導尿管在膀胱的位置適宜,即可用膠布固定導尿管。
③留置導尿管的固定方法在男性為導尿管採取蝶形膠布固定在陰莖兩側,再以膠布輕繞固定,其遠端折疊部用線繩將其與導尿管結扎。女性導尿管固定可採用線繩結扎導管,遠端用膠布固定法或用膠布三向交叉固定法。
④導尿管固定後,用玻璃接管連接導尿管和引流管,其遠端放入貯尿瓶內,懸掛於床旁。
⑤用別針將引流管固定於床單上,但須保持一定長度,防止病人翻身時,將引流管從貯尿瓶中拉出。
⑥若為間歇性排尿者,定時開放導尿管。
② 留置導尿的操作及注意事項是什麼
留置導尿操作步驟是將導尿管插入適當深度(女性2-4cm,男性20-22cm),見尿液流出後,再插入1~2cm。然後固定導尿管,接上引流袋。筆者在操作中變更操作步驟(先連接引流袋),取得更好效果。
具體步驟如下:
①在鋪導尿盤時,將一次性引流袋及氣囊導尿管一起放入導尿盤內。
②在行導尿操作時,先將一次性引流袋與氣囊導尿管連接,再將導尿管插入尿道,見尿液後,再插入2~3cm。
③妥善固定。
優點:
①可以避免因為患者不配合而致尿液溢出污染床單。
②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固定導尿管,防止滑出。
③有利於尿液的綜合處理,如肝炎、腫瘤等患者的尿液直接導入一次性引流袋內,便於集中處理,防止醫源性交叉感染的發生。
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預防尿路感染。
2.插入尿管動作要輕柔,以免損傷尿道粘膜,若插入時有阻擋感可更換方向再插見有尿液流出時再插入2cm,勿過深或過淺,尤忌反復抽動尿管。
3.選擇導尿管的粗細要適宜,對小兒或疑有尿道狹窄者,尿管宜細。
4.對膀胱過度充盈者,排尿宜緩慢以免驟然減壓引起出血或暈厥。
5.測定殘餘尿時,囑患者先自行排尿,然後導尿。殘余尿量一般為5-10ml,如超過100ml,則應留置導尿。
6.留置導尿時,應經常檢查尿管固定情況,有否脫出,必要時以無茵葯液每日沖洗膀胱一次;每隔5-7日更換尿管一次,再次插入前應讓尿道鬆弛數小時,再重新插入。
醫學上,經由尿道插入導尿管到膀胱,引流出尿液。導尿分為導管留置性導尿及間歇性導尿二種。前者導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體內,在病情許可時才拔掉或定期更換新管子。後者則每隔4-6小時導尿一次,在膀胱排空後即將導尿管拔出。
③ 男性導尿的具體步驟 最好細化至每一步,評分標准,網上舊版的不行,現在都用導尿包了
准備步驟
1. 洗手
2. 先將導尿管上的塞子松開備用
3. 消毒(或清潔)的用物(包括優碘、潤滑劑、生理食鹽水、鑷子、六顆棉球)、自用導尿管、盛尿容器,放在可拿得到的范圍
4. 准備姿勢,采坐姿
執行步驟
1. 尿道口的准備,分消毒法與清潔法兩種:
使用消毒法
以左手抓起陰莖,使尿道口朝上,消毒尿道口
消毒方式:優碘棉枝以環形動作,由陰莖頭尿道口處由內向外擦拭 (重復三次)
使用清潔法
可用中性肥皂及清水將陰莖清洗干凈
以左手持陰莖露出尿道口
2. 以右手拿導尿管前端的藍色塞子,將導尿管取出。(或先戴上手套再執行1—2的步驟)
3. 用無菌潤滑劑,潤滑導尿管前端。男病人約 3-4 吋( 7.5-10 公分)。
4. 以口咬著藍色塞子然後取鑷子夾住尿管的前端,順著尿道緩緩的將導尿管放入至導尿管幾乎全放入,男病人插入長度約 3 - 4 吋 ( 7.5 - 10 公分)。(或不用嘴咬,直接以右 手拿尿管的前端,緩緩的將導尿管放入至導尿管幾乎全放入)
5. 以左手固定並壓住導尿管,預防導尿管滑脫及尿液流出,先取盛尿的容器置尿管口下,再以右手打開藍色塞子,使尿液流出,配合壓膀胱,將尿導干凈。
6. 導完尿後,慢慢的拔出尿管,邊拔尿管邊壓膀胱,使膀胱的尿液流干凈。
7. 再准備三支無菌沖洗棉枝沾生理食鹽水做清潔。沖洗棉枝以環形動作,由陰莖頭尿道口處由內向外擦拭(重復三次)。
8. 測量導出的尿液量。
④ 男用接尿器怎麼用才是正確的
根據接尿器的說明書所示,具體的使用方法:
1、確保儲尿袋沒有粘連在一起。
2、將松緊腰帶系在腰部。
3、放入接尿囊中。
4、將兩側白色拉緊帶向下(如果使用者躺在床上)或向後(如果使用者站著)繞過使用者大腿,一條繞過使用者左腿,一條繞過使用者右腿。將兩條白色拉緊帶系在三角布的兩個小環套上。
5、使用時儲尿袋必須置於接尿器處。
6、接尿時將儲尿袋底部排尿管上的封口蓋向尿袋方向安緊、排尿時捏住儲尿袋底部的排尿管將封口蓋松開。
⑤ 導尿管怎樣插,操作程序
1、攜用物至床旁,向病員說明導尿目的,以取得合作。
2、能自理者囑病員清洗外陰,不能起床者,護士協助洗凈。
3、操作者站在病員右側,病員取仰卧位,屈髖屈膝,雙腿略向外展,脫去對側褲腿,蓋在近側腿上,對側大腿用蓋被遮蓋,露出會陰。
4、將小橡膠單及治療巾墊於病人臀下,彎盤置於近會陰處,換葯碗與彎盤放於病員兩腿之間,用一無菌紗布「8」字形纏繞左手拇指、食指,右手持止血鉗夾0.1%新潔爾滅棉球擦洗外陰,
再以左手拇、食指分開大陰唇,擦洗小陰唇及尿道口,擦洗尿道口時,在尿道口輕輕旋轉向下擦洗,擦洗後取下左手指紗布置於換葯碗內,撤去換葯碗,彎盤置於床尾。
5、取下無菌導尿包置於病員兩腿之間,打開導尿包,倒0.1%新潔爾滅於裝干棉球小杯內戴無菌手套,鋪孔巾,使孔巾與導尿包包布形成一無菌區。
6、取一彎盤置於病員左側孔巾口旁,用石蠟油棉球潤滑導尿管前端後放於孔巾口旁的彎盤內,以左手分開並固定小陰唇,右手用止血鉗夾新潔爾滅棉球自上而下,由內向外分別消毒尿道口,每個棉球限用一次。擦洗完畢將止血鉗丟於污彎盤內。
7、用另一止血鉗持導尿管對准尿道口累累插入尿道約4-6厘米,見尿液流出,再插入1厘米左右,松開左手,固定導尿管,將尿液引入無菌盤內。
8、導尿畢,拔出導尿管,脫去手套,放於彎盤內,撤下孔巾,擦洗外陰,協助病員穿褲。整理床鋪,清理用物,作好記錄後送驗標本。
(5)男尿管的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導尿管使用的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預防尿路感染。
2、插入尿管動作要輕柔,以免損傷尿道粘膜,若插入時有阻擋感可更換方向,再插見有尿液流出時再插入2cm,勿過深或過淺,尤忌反復抽動尿管。
3、選擇導尿管的粗細要適宜,對小兒或疑有尿道狹窄者,尿管宜細。
4、對膀胱過度充盈者,排尿宜緩慢以免驟然減壓引起出血或暈厥。
5、測定殘餘尿時,囑患者先自行排尿,然後導尿。殘餘尿量一般為5—10m,如超過100m1,則應留置導尿。
6、留置導尿時,應經常檢查尿管固定情況,有否脫出,必要時以無茵葯液每日沖洗膀胱一次;每隔5—7日更換尿管一次,再次插入前應讓尿道鬆弛數小時,再重新插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導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導尿術
參考資料來源:個人圖書館-男女導尿管的使用步驟
⑥ 求給男性病人插導尿管的操作順序和應該注意的問題
消毒尿道外口,然後開導尿包,檢查導尿管氣囊,用無菌的石蠟油潤滑導尿管,鋪洞巾,插管見尿後進1-2CM。然後用打入無菌生理鹽水10ml左右固定導尿管。OK拉
注意問題就是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尿道粘膜。
⑦ 導尿管如何使用
導尿管使用方法:
洗手、清除手上的病菌以預防感染。
准備下列用具:1.棉枝一包,2.透氣紙膠布一卷,3.塑膠袋一隻,4.便盆,5.生理食鹽水或煮沸過的水,6.優碘消毒溶液(視需要)。
將便盆放入病人臀部。
用手分開陰唇或回縮包皮。
以棉枝沾濕生理食鹽水或煮沸過的水,清潔靠近導尿管口端的導尿管約一吋(2.5公分),每次使用一枝棉枝,將臟的棉枝,隨手丟入准備好的塑膠內。
檢查有沒有任何結痂或不正常引流物或分泌物。如果有,請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將導尿管以透氣膠布以井字形貼法固定在大腿內側(女病人)或下腹部(男病人),每天須更換黏貼部位,防止長期黏貼或導管壓迫,造成皮膚損傷。
⑧ 男性病人導尿的具體操作方法是什麼
術者站在病人的右側,病人仰卧,將褲子脫至兩膝上1/3處,上半身蓋好,避免不必要暴露,兩腿放平略分開,橡皮布及治療巾鋪在臀下。
消毒外陰。左手持紗布托住陰莖,並將包皮後推,露出龜頭,右手持鑷子夾新潔爾滅棉球,自尿道口向外以旋轉的動作擦拭龜頭、冠狀溝、陰莖、陰阜、陰囊部皮膚2~3遍。
戴好無菌手套,鋪好孔巾,以左手拇、中指和無名指自冠狀溝下方將陰莖提起,與腹部成60°角,用食指分開尿道口,右手持血管鉗或鑷子夾住已滑潤的導尿管頭端5厘米處,在左手指的輔助下,自尿道口輕輕插入約18~20厘米,見尿液流出後,再繼續插入2厘米即可。
導尿完畢後,拔出導尿管,安置病人休息。